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喧嚣如浪,人潮如洪。十余万工人和士兵再一次从四面八方涌上首都街头,并爆发出了打倒战争的怒吼山呼。在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宣传之下,宣布继续进行战争的资产阶级,俨然成为了窃取劳动者革命胜利果实的最大叛徒。尽管他们已经向工人开出了较以往相对优厚的工作条件,但士兵却是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所无法收买的:这些从前线撤退下来的败军早就对和德军交战畏如蛇蝎,现在临时政府这种将他们往火坑里推的行为,又怎么可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和认同?
几乎是在瞬间,首都内那少量忠于杜马阶层的军警,便被狂啸的人流所彻底淹没了。邮政总局、火车站、电话局等要地相继落入布尔什维克人之手,他们随即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全部通讯和供电线路。城外的军队开进圣彼得堡,然而他们却并没有镇压革命者,反是加入到了对方那推翻临时政府的阵容。
当首都乱局又起之后,临时政府高层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布尔什维克已经发起了武装政变,而自己手中竟无一支拥有真正实力的军队可做依赖!如果说此前他们还在做着从此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宏图大梦的话,那么现在对方的一记重击,则是彻底打碎了这些高层杜马们的眼前蜃景。没有军队的他们,在手握武器的对方面前根本就是如玻璃瓶般易碎的存在,偏偏现在自己又给了对方一个名正言顺的把柄!可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掀桌子抄家伙就成了俄国政坛中最有效的对话方式了呢?以前不都是要好好谈判并晓之以理的么?
慌乱之下的临时政府高层想到了逃跑。只要离开被布尔什维克控制的首都,那么就还有翻盘的机会,毕竟自己还是名正言顺的俄国首脑,且俄国也绝非是所有地方都会对那帮布尔什维克尊奉影随。然而早有预谋的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占领并封锁了全部出城的道路,除了搭乘美国大使轿车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得以逃出生天之外,其余的政府要员最终全部都落入了布尔什维克人的手中。
冬风呼号,圣彼得堡霜雪纷舞;洋洋洒洒的白絮从空中悠扬飘卷,落在乌里扬诺夫的脸颊和颌下的胡须中。不远处的亚历山大广场前,宏伟壮丽的冬宫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中仍旧显得是那么的如梦似幻:三道巨大的拱形铁门华美肃重,一如自己第一次站在这里所见到它时的局面。
然而这一次,时局却是和二十年前截然不同了。纵横宽阔的亚历山大广场上,整齐排列了两行手持步枪的士兵;他们的左臂袖边,无一例外的都有一方象征着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标识。见到自己出现在广场之上,他们都在瞬间放下枪支,向自己敬以最标准的军礼;而在他的身后,则跟随着上百名忠诚的同志;他们看向前方那个并不高大的背影的目光,无不流露着认可、钦羡、敬畏、和尊崇。
自从1887年自己继承兄长遗志投身革命事业以来,岁月已经流逝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而为了心中那始终不曾放弃的信念,自己在大学一年级便被学校开除,并在之后被捕入狱、被流放,至于辗转国外的流亡更是去遍了西方的每一个国家。霉变的面包,冰冷的桥洞;那些昔日潦倒的苦难生活,曾经寒酸的寄身之所,都在他走近冬宫大门的步伐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恍然如昨。
当他走到冬宫大门跟前,守卫的士兵向他敬礼并恭请他进入的时候,乌里扬诺夫才终于回过神来,自己真的已经成为了冬宫的主人,双手紧紧握住了这个除不列颠之外最幅员辽阔的国家的舵头!一股难以遏制的激动和豪迈之意在他心中涌出,继而如同熔岩喷薄一般充盈周身。他与士兵微微握手,随即大步迈入了厚重的巨门之内,紧跟在他身后的托洛茨基看得分明,一丝闪亮的泪光,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了他的眼角处。
“乌里扬诺夫先生,我们之间的约定还有效吧?”当走进富丽堂皇的冬宫回廊中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忽然在他身后悄然响起。中年男子身形微不可查的一震,心中猛然腾出一股澎湃的怒火;然而仅仅片刻之后,他便将自己源自内心的情绪收敛得一丝不剩,轻声开口道:“当然。我布尔什维克能有今天,全仗贵国在此前十年间的鼎力相援。请库佐夫先生转告贵国政府,人民苏维埃希望立即结束与同盟国的交战状态。”(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鸽子款、metatron、寒风吹撤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u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565章 谈判(1)
. .
钢轮铿锵,汽笛长鸣,一行专列缓缓停靠在了轨道交集的站台跟前。天色虽已放晴,但四周那粗犷豪放的巴洛克式建筑穹顶,仍旧覆盖着皑皑的白雪冬衣。站台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完毕,数十名身着野原灰军服的士兵正持枪列队警戒:而在他们旁边,则是多达七八台的照相机密集架设,来自各国的记者们无不翘首以盼,等待着专列上的核心人物的莅临。
自从1月30日圣彼得堡爆发大规模工人罢工以来,时间不过四个星期的光景。然而正是在这一期间,协约国的三大巨头之一、被世人视作庞然巨兽的俄国,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剧烈变局。汹涌澎湃的国内革命宛若火山喷薄一般骤然爆发,致使绵延了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皇朝在兆民愤怒中轰然崩塌:而刚刚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竟又在一场武装政变中被赶下了政坛。如今主宰冬宫、并向全俄发出公告谕令的,则变成了那帮以消灭资本家为己任的红色布尔什维克:他们得到了大量劳苦工人和底层士兵的支持,其控制地方的触须,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从俄国西部各大工业城市,向四周的乡镇农村疯狂延伸!
对于当前执掌俄国中枢的这一阶层,世界实际上都早已不陌生了。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欧洲便遭受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革命浩劫,法国君权被骤然颠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国王也都着实体验了一把剑锋在喉的恐怖感觉。1871年,兵败的法国更是出现了完全由无产者所建立的巴黎公社: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唯恐马克思关于世界革命的谶言变成现实的德法瞬间达成了一致。而巴黎公社在成立后短短两个月内便宣告覆灭,也让整个欧洲的传统社会都长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一次,这些以消灭资本主义为终极目标的红色恶魔,却是在沙皇俄国的遗体之上,绽爆开了血色的狞厉花朵。而与此前的欧洲大革命和巴黎公社时期所截然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握有数以十万计的杀人军队,这就使得这个政权的根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虽然他们究竟能够吞食沙俄这个倒下的巨人多少血肉用于壮大自身尚且是个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由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政权,必将成为俄国大地上最举足轻重的一员!
因此。即便是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力量,都对这个从沙俄遗体上突然爆出来的怪物有着难言的厌惧和憎恶,但他们还是对这帮人保持了极高的关注。要想打败敌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这一条放在哪里总归都是不会错的。当前在火车站台上架设照相机的记者。便都是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多个中立国家的面孔: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这个未知势力的首脑,看看能否撰稿搞个大新闻什么的,并以此登上各自核心报纸的头版头条了。
而相比于资本主义中立国们那饱含敌对与批判的态度,与布尔什维克有着直接交集的同盟国阵营,则更是由于他们的成事而激荡出了难以形容的滔天洪流。
三个星期前,沙皇尼古拉曾经因国内局势的剧变而向德国发出停战声明:当时包括奥匈在内的一众卫星国们,全都因为这个从天而降的幸福消息而兴奋得手舞足蹈。德国人竟然实现了连拿破仑也未曾做到的壮举,在正面决战中将不可一世的俄国巨人击倒;而接下来所等待他们的。就是数钱分赃并享受胜利的时候了!
尽管其中出现了俄国临时政府的这一变故,让以奥匈为首的同盟国卫星成员对柏林赶尽杀绝的举动又是痛惜又是恨怒;然而随着布尔什维克在完成武装革命所抛来的一缕秋波,则立马让他们转嗔为喜。兴奋和喜悦重新填满了他们的胸中。这些国家的军队虽然打仗一般,但其核心政治家们却都拥有缜密细致的头脑:他们稍作分析之后,立即就惊喜万分的发现,现在的东线情况还要远远好于之前沙皇要求和平时的场面。因为相比于执政三百多年已然根深蒂固的罗曼诺夫皇朝,这帮布尔什维克所建立起来的政权完全就是一颗刚刚砌上土的小树苗:莫说是壮汉的当头一脚,就是一阵稍大的风估计都会将它吹倒!
嗅到这一气息的卫星国们。立即让自家的驻柏林大使不要命的往德国首相霍尔维格、外交国务秘书基德伦二人的办公所处跑,摆出种种理由。苦口婆心地劝告德国人立即接受俄国新政府的和平公告。而这一次德国人也终于没有再让他们失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卫星国内部顿时是一片欢呼如沸:他们立即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乘坐这个时代最舒适的火车隆隆开赴谈判地点。所有国家的谈判代表们都摩拳擦掌。誓要在谈判桌上为本国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伴随着舱门开启的轻声锐响,一名莫约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终于出现在了列车门前。他头戴厚实的圆形绒帽,清瘦的容颜上架着一副眼镜,其气质更像是文人教师多于政府大员。而与之前人们印象中那绶带华服的沙俄高官不同,这名领头的男子身上只是一件普通而整洁的黑色大衣,显得更加干练精明:眼眸顾盼间,一股温润与自信之意已然扑面而来。
“咔!咔!”光芒闪耀,白烟四起,周围早就等候多时的镁光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表演舞台。一行六七名布尔什维克代表从车厢中鱼贯而出,随即走上站台和迎接他们的德*官友好握手。一名身着少将军服的高大胖子,向气质出众的那名领头代表微笑说道:“托洛茨基先生,欢迎来到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在下是德意志帝国东线战区的副总参谋长马克斯?霍夫曼,专程在此迎候阁下的到来。请随我上车吧,各国代表们已经在谈判大厅中等候多时了。”
托洛茨基微笑点头,应对礼仪熟练而从容;然而在其眼眸深处,却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凝重之色沉郁其中。作为布尔什维克党中首屈一指的高素质精英,托洛茨基在列宁掌权后被毫无悬念的任命为外交人民委员,并全权负责此次与同盟国阵营的和谈行动。对于这一任命,托洛茨基曾私下里表示还不如让他去前线指挥军队作战:因为当前布尔什维克与同盟国之间的和谈,实在是太过艰难了。
毫无疑问,当前战场上的俄*队已经败得不可收拾。这不仅在于前段时间发生在圣彼得堡的一系列动乱,使得大量原本应该上前线的军队被调往了后方进行对自家人的武力威慑;国家政权在一月之间的三度交替,也使得前线部队的战斗意志尽丧,几乎所有俄国士兵都不想再和这帮如狼似虎的德国人有任何的接触。目前布尔什维克手中的武装,实质上还是脱胎于沙皇的旧军队,他们用来维持治安、控制国内局面还能勉强使用,上战场根本是想也别想!
在自己尚未出发之前,刚刚从武装政变中获得权力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了博取支持,向俄国民众宣告的是要以一则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结束战场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事。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在当前这个真理只存在于大炮射程之内的时代,没有一支军队可用的自家政府,根本就不可能会有这样全身而退的机会,甚至连和对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也不具备。更何况之前布尔什维克还是靠着德国的大力相助,才得以艰难爬上了俄国最高权力的宝座,各种把柄尽操人手;现在对方要自己这只已经养成了的母鸡下金蛋,自己又怎敢有丝毫的违拗?
“外交人民委员,这真是一个棘手万分的职务啊……”托洛茨基默默哀叹道。
马达轰鸣,寒风呼啸,过不多时,一行车队随即在城镇中心的一幢二层旅馆前停了下来。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已经承包了街道全场,并毫不留情地拦住了那些想要全程直击谈判内容的记者们的车驾。托洛茨基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走进会场:现在多想什么都是无益,唯有全力应对接下来将在谈判桌上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街道上寒风呼啸,房间内却是暖意如春。噼啪燃烧的壁炉将整座大厅烘得和煦温暖,使得布尔什维克代表团在走进大厅之后都脱去了身上的厚重外衣。一张长桌的两侧已经放好了座椅,担任翻译和记录任务的人员分坐旁边。来自德、奥、意、土、罗五国的核心成员已经坐满了长桌的一侧,他们看向鱼贯入座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们的目光,就像一群饿狼在审视着自己爪下的羔羊。
“托洛茨基先生,首先我们要祝贺贵党成为俄罗斯的主宰力量。”坐在上首的德国外交国务秘书基德伦轻声开口,拉开了此次谈判的序幕。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几张已经装订好的备忘录,而后缓缓将其推到了当面这位俄国文士的面前:“托洛茨基先生,这是我同盟国成员在经过多方考虑之后,所对当前局势拟定的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贵方认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我们立即就能获得和平的曙光。”(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私eyes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566章 谈判(2)
. .
“本条约,旨在终止同盟国阵营与苏俄之间的战争状态。作为本条约之缔约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王国、苏俄将受此条约之法律约束,并在签订后互换批准书时正式生效。”托洛茨基目光停顿在了这里,似是有些不敢再往下看后面的条文;他咬了咬牙,最终还是如同认命一般,将目光投在了下方那密密麻麻的俄文字母上。
“一、苏俄终止与同盟国阵营之间的战争状态。所有苏俄军队全面复员,海军战舰驶回港内并解除武装,这一过程须在同盟国的全程监督之下完成。期间,同盟国承诺将不再对苏俄展开军事行动。”
“二、苏俄承认芬兰、格鲁吉亚之**,并有义务同两国签署新的和平协定。”
“三、苏俄放弃对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俄属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主权。上述地区之今后政治状况,均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确定。苏俄撤出阿达罕、卡尔斯、和巴统省区,由奥斯曼帝国全权接管。”不知不觉间,托洛茨基的瞳孔已经收缩成了一个点,清瘦的额头上有青筋跳动浮现;他强行压下自己心中那澎湃翻涌的滚滚怒潮,用手翻开了眼前备忘录的新的一页。虽然托洛茨基现在已经很想掀桌子了,但他还是必须要看看,对方究竟是有着多大的胃口,准备把俄罗斯肢解宰割成什么模样?
……
“七、为表示和平之诚意,苏俄政府当从本条约签署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同盟国交出2000个火车头。3万节车厢。苏俄陆军交出一半的重机枪、所有口径在100毫米以上的重炮、及10万吨弹药。苏俄海军交出全部排水量在1万吨以上的战舰,已经下水但未完工的主力舰也一并交由同盟国代为保管。”
“八、苏俄向同盟国开放自由贸易市场,不得建立排外性的关税壁垒。”
“九、苏俄须向同盟国支付30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分二十五期偿还。最后付款日期不得超过1923年12月31日。”……
炉火跳跃,钟表微鸣。偌大的谈判房间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布尔什维克代表们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响、和他们渐转粗重的呼吸声。德国外交国务秘书基德伦心平气和的在座位上等待着,脸上没有露出半点不耐烦的神色:之前那么多年都熬过来了,现在又怎么还会急于这大餐开宴前最后的一时?
目光四顾,其余各国代表的神情都各不相同。奥匈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伯爵满面红光,跃跃欲试,似乎随时都准备对眼前这帮毫无贵侯底蕴的泥腿子们来一阵劈头盖脸的猛烈斥喝:作为从建国之日起就和俄罗斯争斗不休的夙仇。哈布斯堡皇朝的人对今天的场景可谓是梦寐以求、渴盼已久了。自从搭乘上德国这辆战车以来,维也纳在和圣彼得堡之间的博弈中便实现了反守为攻的华丽逆转:无论是1878年的柏林协定,还是1908年的波黑危机,俄国巨人都在他们身上连载跟头,而奥匈也顺利挤进了世界顶级强国的俱乐部。这一次。他们更是以一个绝对优势的地位俯视对手。尽管奥匈自身并没有在战场上获得胜利,相反还是以败绩居多,但谁叫自己的盟国这么给力呢?能选上一个好盟友,也同样是实力的一种!
相比于奥地利人的兴奋,意大利外交大臣宋尼洛则显得平静不少;一身至少有150kg的肥肉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内唯一一张铁质椅子上,只是那双黄豆大小的眼眸中,不时有贪婪之色一闪而过。对于这个地中海国家而言,远在东欧的俄国战场和他们根本毫不相干。这次意大利人之所以能坐到这个房间里,全仗之前乔利蒂向德国投下了赌注的缘故。既然自己身为同盟国的一员,又是无可争议的欧洲列强之一。那么自然也就要堂而皇之的在这场谈判中捞上一笔了。意大利人在土地上没什么想法,但对财富的渴望却是毫不含糊:此次外交大臣宋尼洛亲临到此,就足以看出罗马政府对在此场饕餮盛宴中分一杯羹的渴望了!
奥斯曼帝国三巨头之一的泽马尔,此刻正腰背挺直的端坐于座位。作为俄国另一个世仇的代表,泽马尔的脸上也尽是宿怨得报的恨怒与快意的神色。相比于奥匈,土耳其人和俄国人之间更是仇深似海:算上当前这一次的话。这已经是他们在过去240多年里和俄国人打的第11场大规模战争了。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日渐衰弱,使得土耳其人在之前输多赢少的战争中一退再退。将自己除小亚细亚半岛之外的环黑海领土都给丢了个干净;现在终于逮着了这么一个翻盘的机会,怎能不把这个仇人往死里弄?就连罗马尼亚人也同样对这次宰割兼分赃会议兴致浓厚。他们对俄国的土地和财富早就已经是垂涎已久,只不过此前根本没有实力去动圣彼得堡的心思罢了。
看着各国代表们那神色不一的脸颜,基德伦不由得在心中悄然叹了口气。当前的这轮谈判仅仅是博弈的一个开始,同盟国内部的各成员国同样是有着相互对立的冲突诉求:当前大家之所以还能欢聚一起,完全是由于当前的共同敌人俄国还没有被完全摆平,需要尽可能从它身上切下更大的蛋糕的缘故。一旦这块蛋糕被切下,同盟国各成员间必定会因为分配问题而出现相当程度的分歧:而德国需要花费在化解这些争端的精力,甚至还要多于当前的谈判行为!
不知过了多久,托洛茨基终于合上了面前的备忘文书。他面色沉重,徐徐开口道:“关于这份条约,除了第一条和第八条之外,苏维埃政府断不敢认同。如此程度的赔款割地,即便是放眼全世界又有哪一个先例?敝人此次乘坐1100公里的火车来到布列斯特,是为了真心与贵国们议和,绝无半分二意在其中。如果我带着这份条约返回圣彼得堡,不仅愤怒的人群会将我本人撕成碎片,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权也将难以保证。到那时,我们又拿什么来履行与贵国之间的协定?因此,敝方恳请贵方慎重考虑,对当前的条款进行适当的修订。”
“托洛茨基先生,有几个问题我想先对您说明。此次停战谈判,是由贵方率先提出,因此贵方完全需要表示出足够的和平诚意。而这种诚意,只能表示在政府层面的停战条约上,其余一切的个人表态均不能有所体现。对于这一点,相信阁下应该是再清楚不过了。”基德伦直面迎上托洛茨基的双眼,不紧不慢地说道。
基德伦顿了顿,而后又道:“除此之外,这场战争也正是由于贵国率先向我德意志下达24小时最后通牒,这才得以在东欧爆发出来。若非是贵国在我们身后捅进了这一柄锐匕,全力西进的德意志早就在马恩河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英法,哪里又会有当前这一持续了大半年、却仍旧悬而未决的西线战局?追根溯源,贵国无疑要对这场战争付全部责任。当今世界,已经与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不相同,因此和平条约也自然要根据时势而做出些许的更易。”
“当前,我同盟国的军队已经大大深入贵国境内,而贵国却缺乏能够用作抵御的军队;如果这一局面继续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只需再有两个月,我方的战线就势必将突破条约中关于领土的界线。因此我方以爱沙尼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战后国境线的条款,已经是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了!至于军队复员并交出一部分武器的做法,则是为保障和平所做出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在赔款问题上,率先对我方宣战、并悍然攻入德奥本土的贵国,难道不该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做出相应的赔偿么?”基德伦面无赧色地补充说道。
奥匈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在一旁听得不耐,当即抢过了话头,冷冰冰的说道:“托洛茨基先生,这些条款都是我同盟国审核时局而定,每一条都是完全合乎情理。如果贵方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善意的话,我们也只能致以最深切的遗憾之意,并被迫选择用利剑来犁取我们所应当得到的合理收益。”
眼见对方软硬不吃,始终死死揪住利益二字不放,托洛茨基心中苦涩,那双镜片下的眼眸也失去了几分神采。情况正如他在来之前所想的那样,正在朝一个最坏的方向进行发展,而手中毫无底牌的自己却没有任何的反击底气!他沉默半晌,终是开口说道:“两位先生,我希望能和我方政府进行沟通,以便对贵方的提案进行表决。这件事情关系太大,我无法以一人代表整个布尔什维克的意见。”
基德伦微笑点头道:“理应如此。不过还请贵方政府从速答复,因为当前的和平条约并未生效,我们的军队仍旧在向前发起攻击。”(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