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30石啊!
他家的600亩地拢共才收不到200石麦子的租,这一下就出去百分之十几,心能不疼吗?
而且最近他还听到风声,北直隶八府的商税优免也要取消了(其实商税优免本就是个潜规则)——宛平县城内有好几个铺子都挂在他朱举人的名下,每年坐在家里都有上百两银子入账。
而“优免”一旦取消,这上百两银子可就归零了!
当然了,朱国寿的学问不错,而且也有背景,和不少北直隶的士林大佬是亲戚。他的这一科多半是要高中的,而一旦高中,放一个好一点的县,稍微捞点,一年就能有个2000两入账。完全可以弥补家里面的损失......但是朱国寿还是得替北直隶的士林站出来!
不是他要站出来,而是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推他出来!
如今的北直隶士林,年轻一代的才俊,公认的就是通州魏藻德,宛平朱国寿。
魏藻德已经走了军功路子,现在是大明小皇帝的心腹了,虽然最近也拿了解状,准备考一个进士,但是他怎么也不能挺身而出啊......因为他站出来可是要死的!
而且魏藻德虽然挂着读书人的名头,但实际上他已经是朱由检的新勋贵了......魏藻德已经授了帐前骑士的身份,还领到了500亩骑士田。这就是要走立功封侯的路子,等于当了大明朝的股东。
而天下读书人,并不是大明朝的股东,顶多就是个基层小头目,身份不一样,立场也就不一样了。
既然魏藻德不能站出来,那么朱国寿就必须,也只能挺身而出,充当北直隶读书人的脊梁了!
和朱国寿坐在一起,被人呼为“乾度兄”的人名叫张溥,是苏州府太仓县的大才子,和同乡张采(崇祯元年进士)并为“娄东二张”。除了一个才子之名,张溥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东林后继,复社的创始人!
有这层身份在,他也必须站出来为天下读书人登高一呼!
东林也好,复社也罢,终究是读书人的组织......代表的就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
另外一位人称“维斗兄”的读书人,则是张溥的同乡,苏州府长洲县人,名叫杨廷枢,是崇祯三年南直隶应天乡试第一!同样是东林后继,复社领袖。
所以他也没得选择,要么打道回府,别来参加这次大比,以后也别当什么复社领袖了。要么就得挑头上书,维护天下士子的利益!
当然了,维护天下士子的利益,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利益就得自己去争取啊!
而大明读书人现在的利益,说穿了就是通过建文之役争来的......这场斗争虽然以士大夫支持的建文帝的失败而告终,但同样重创了以藩王为领袖的封建军事贵族集团,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
现在,轮到朱国寿、张溥、杨廷枢他们这一代读书人的领袖站出来组织公车上书,替天下读书人争利了!
......
北京内城,骆指挥使府。
在已经隐退的骆思恭的书房内,骆思恭和骆养性两父子,正默默相对,一时无语。
因为两父子已经知道,他们领导的锦衣卫,正面临着成庙重用以来最大的危机......可以说,已经到了存亡之际!
汇聚北京的那些举子们的折腾,他们俩父子当然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而且还打心眼里赞成。
因为他们两父子所在的“老勋贵”集团,才是朱由检一系列“争利之策”最大的受害者!
京营、昌平镇、保真镇、蓟镇等京畿重镇的空额,京畿几十个卫所的占田,还有两淮盐运,不都是他们这些勋贵之家的油水?现在四镇空额已经没了,盐业的好处也没了,卫所占田虽然没有没收,但是需要交税了......这些加一块儿,一年就是几百万啊!
崇祯年国家财政的改善,大半是因为切割勋贵的利益。
所以北京的勋贵都恨死朱由检了......只是手里没有谋朝篡位的刀把子啊!
而锦衣卫的三万几千人,则是勋贵们手中最后的武力(其实还有燕山、大宁的一些千户所),如果再给整没了,那就真完了。
所以当骆养性给父亲骆思恭带来了进京赶考的举子准备搞公车上书,反对朱由检的各项改革措施之后,骆思恭就知道锦衣卫和自家的大难就要来了......他们到底是选择出手镇压举子好呢,还是看着他们去惹朱由检好呢?
这两个选择,好像都不好啊!
抢救大明朝 第1850章 绣春刀还利否?
骆指挥使府,父子二人相对无言,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见骆思恭长叹了一声,开口道:“领头的是谁,都打听清楚了。”
“打听清楚了,”骆养性道,“为首的是北直隶的朱国寿,南直隶的张溥、长洲杨廷枢等三人。除此三人外,还有北直隶李春蓁、河南牛金星,江西杨廷麟,山东孙承泽,浙江陈天工,湖北聂亮工,湖南印司奇,福建蔡秋卿,四川李乾德,广东黎崇宣等十人为之奔走联络......爹爹,孩儿是不是应该让锦衣卫缇骑去拿人啊?”
“拿什么人?”骆思恭瞪了儿子一眼,“他们犯了什么罪?不过就是串联上书......还都是进京赶考的举人,锦衣卫凭什么拿人?”
骆养性一琢磨也对啊,锦衣卫虽然可以奉旨拿人,但是现在皇帝不还没下旨吗?
骆养性想了想,“要不让缇骑暗中去警告他们一下,让他们自己散了吧......只要考上了进士,那几十石田税算什么?”
“他们肯?”骆思恭冷笑一声,“他们比咱们有骨气......明知道万岁爷不好惹,还敢挺身而出,登高一呼,比咱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臣要强多了!”
骆养性听了老头子的话就是心中一紧,紧张兮兮的看着老爹:“爹爹,您,您不会是想要,想要和他们一样吧?”
骆思恭没好气地说:“说什么呢?为父只是佩服他们......他们虽然不是为天下苍生一呼,但终究敢为自家的利益和天子较量!这些读书人的确比我等要强啊,也难怪大明朝纲那么多年来都被他们把持。”
“爹爹,”骆养性似乎有点不服气,“他们这些人为了自己,却误了苍生,有什么好佩服的?”
骆思恭摇摇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家都是刍狗,先顾好自己吧!”
“爹爹说的是,”骆养性点点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孩儿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又知道了?骆思恭瞅着儿子,心说:我都没想好应该怎么办呢?你倒是青出于蓝了。
“爹爹,”骆养性道,“我这就带着名单北上宣府面圣请旨,同时再出动缇骑监视这些想要闹事的举子......等得了万岁爷的旨意,再来拿他们!”
骆思恭听了儿子的话,想了一会,就摇头了,“不好不好......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刀切豆腐两面光?你还是不如那些举子啊!”
“爹爹的意思......”骆养性一下没明白,心说:老头子难道也想和那帮书呆子一起闹?
“你得马上动起来!”骆思恭顿了顿,又道,“你还不明白吗?你不明白万岁爷想要干什么吗?你不明白那帮举子在反对什么吗?”
“啊......”骆养性恍然大悟,“是官绅一体纳粮交税!万岁爷在北直隶干的事情,也要在全天下去推行!”
骆思恭看着儿子,“这事儿咱们能置身事外?万岁爷已经把京营整没了,为什么还留着咱们锦衣卫?他就是想看看,咱们的绣春刀还锋利,还好用吗?”
“爹爹是要儿子......”骆养性抖着手做了个杀人的姿势。
骆思恭哼了一声:“那样最好,可你敢吗?”
骆养性轻轻摇头。
骆思恭道:“既然不敢,那你就亲自带人去找了名单上的这13人,然后送他们去宣府面圣......马上去!别让他们把公车上书的事情办成了!”
公车上书表达的是天下士子的呼声!一旦办成了,朱由检就非常被动。如果他向天下士子让步,那么官绅一体纳粮交税的事情就算黄了......不仅别想在全国推广,连北直隶八府的那点成果也保不住。现在帮着朱由检在北直隶搞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那些人,很快就会变成士林公敌,人人喊打的奸臣!
而朱由检如果下诏逮捕公车上书的士子,就把自己摆在了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了。
虽然朱由检的确要从天下读书人手里挖出点利益,但他并没有想与之决裂......因为朱由检手头也没有一个足够庞大的官僚集团可以去取代他们。
这一点,朱由检不如当年的逆子——朱慈烺不是两手空空到江南的,而是带着几十万两手空空的北人到江南的。
无论是官绅一体纳粮交税,还是直接抄了南方士大夫的家,这帮穷光蛋北人勋贵官僚都举双手赞成——这些人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如果不想寄人篱下,乞食江南,就得跟着朱慈烺一条道到黑。什么北方勋贵士大夫和南方东林党联手......根本不存在可能性!
但是朱由检手头没有这样的穷光蛋官僚集团,哪怕是杨镐、陈奇瑜、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归根结底也是大地主!他们当然会帮朱由检推行改革,但不会把事情做绝......而且这些人的数量,和朱慈烺当年带去江南的北人勋贵官僚的人数是不能比的。所以还得依靠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官僚去推动八府的官绅一体纳粮交税。
如果朱由检和天下士林严重对立,就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他总不能让一群“帐前流寇”去当文官治理地方吧?这些人要是没帐前军的纪律约束,还不得胡作非为?到时候刮点钱全运去建设陕北了!
“老大!”骆思恭看着儿子,“现在是时候证明咱锦衣卫可用了!锦衣卫是裁撤还是重用,就看你的了!”
锦衣卫旗下有三万多人,还是能办点事儿的!
和京营的空额兵不同,锦衣卫的人员比较整齐。而且他们还长期和各种刁民打交道(锦衣卫负责北京的治安,还管着各种杂活),有管理治安和整治奸商的经验。
另外,缇骑和诏狱还经常薅士大夫官僚的羊毛......这不就是朱由检想干的事儿?
所以锦衣卫到现在还没给裁了......
骆养性终于悟了,“我这就去......去召集缇骑拿人!”
骆思恭摇摇头:“不是拿,是请......去把朱国寿、张溥、杨廷枢,还有替他们奔走的那些人,都请去宣府,有什么话,当着皇帝的面说!”
......
宛平,朱家大院。
在朱国寿的书房之内,三位领导上书的君子,正凑在一块儿,拿着上书的稿子在参详。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纸张抖动的声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然后就看见书房大门被人一下撞开。朱国寿抬头一看,原来是广平府永年县的才子李春蓁,也是“公车上书十三人”之一。
广平府是北直隶八府之一,所以这个李春蓁和朱国寿算是大同乡,以往一起在北直隶士林活动,关系是很好的。
这个李春蓁家里也是世宦,也是大地主,自己又是才子,当然是很有风度,很有器量的一个人,平时遇到一点事情都从容不迫的,今儿怎么撞门就进来了?
三个大君子脑子都是很好的,马上就知道出事儿?
朱国寿不慌不忙地问:“是不是锦衣卫缇骑来了?”
李春蓁看着朱国寿,佩服地点点头:“就是缇骑......还不是一般的缇骑!我刚才前脚入城,后脚就看见锦衣卫的大队人马,领头的好像是缇帅骆养性!主生兄,乾度兄,维斗兄......情况不对啊,咱们赶紧出城躲躲吧!”
抢救大明朝 第1851章 走,见万岁爷去!
出城躲躲是不可能的!
骆养性要让他们仨跑了,他的锦衣卫还怎么混?自己解散算了!
在李春蓁撞见骆养性带着大队锦衣卫缇骑入城的时候,宛平县城的几个城门,早就被其他锦衣卫缇骑封锁起来了,只许进,不许出!
而入城之后的骆养性也没一刻停留,甚至没去和出迎的宛平县令招呼,带着人马就直扑朱家大宅门。
朱国寿、张溥、杨廷枢,还有李春蓁他们四个还没来得及从后门开溜,朱家大宅就被锦衣卫缇骑给团团围住了。
看到跑不了了,朱国寿、张溥、杨廷枢、李春蓁四人也豁出去了,干脆打开正门出迎......他们可都是举人老爷,平日里面见官不跪,便是知府、知州这样的官员见了他们,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一个锦衣卫缇帅,不过是奉旨拿人的走狗,真敢拿他们怎么样?
再说了,他们不过就是上书言事而已......身为举子,是有资格大挑做官的,上书言事算什么过错?就算被抓进诏狱,也有的是人会想办法来营救他们——他们现在干的事情,是天下读书人争利益。只要是科举出身的官员,都得尽可能拉他们一把,要不然就会被官场士林所敌视!
四个举人看见一群缇骑簇拥着的骆养性也不下跪,只是叉手行礼,然后一一自报了姓名,报完名后,就昂首而立,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
骆养性对他们四个当然是以礼相待,笑道:“本官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听手底下人说,你们在谋划公车上书?有这回事儿吗?要上书和万岁爷说什么呀?”
朱国寿看见骆养性还是有点发怵的......那可是锦衣卫缇帅啊!他要是不怕,当年魏忠贤在台上的时候,他干嘛不挺身而出?
南直隶来的东林后继张溥却是个不信邪的,他是东林后继,魏忠贤还在的时候,他就敢撰写《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斗阉党的事迹,还喊出了“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口号。
他连魏忠贤都不怕,还怕什么骆养性?
所以看见朱国寿发怵,就挺身而出道:“晚生等上公车之书,自然是要规劝天子行仁德,爱百姓,聚力量,复辽东......缇帅身为朝廷重臣,也应该和晚生等一起劝谏天子才是!”
杨廷枢也是东林后继,复社领袖,而且他还是名儒之后,宋朝那个“程门立雪”的杨时就是他的祖宗。他祖父杨成更是万历年间的一代名臣,在四川当参政的时候还怼过蜀王,逼迫蜀王侵占的山林坡田全部归还原主。
他当然也不惧骆养性了,也挺身道:“如今天下多事,民难聊生,正是缇帅这样的累世勋臣挺身而出的时候......缇帅今天过来,是要和我等一起向天子进谏吗?”
骆养性看着两个正直君子,点点头道:“既然三位孝廉都愿意为天下生民一呼,那咱们就走吧......”
“走?去哪里?”朱国寿已经有点软了,“是去诏狱吗?”
诏狱很可怕的!比骆养性可怕多了......锦衣卫这个衙门里面并不都是不能打的勋臣子弟,还有许多江湖好汉和市井无赖!这些人才是锦衣卫真正的爪牙走狗,充当缇骑的也都是他们,在诏狱里面薅羊毛的也是他们。
朱国寿要是进去了......就他那点身家,很快就得给人薅没了!
“当然不是了,”骆养性笑道,“怎么会去诏狱呢?朱孝廉以为诏狱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吗?诏狱是奉旨关人,得有旨才能住进去......现在万岁爷还没下旨呢!”
听了这话,朱国寿额头上汗都快滴下来了——锦衣卫诏狱又不是什么好地方,自己才不稀罕呢?
想到这里,他又问:“请问缇帅要我等去哪里?”
“当然是去见万岁爷啊!”骆养性笑着,“你们不是要规劝天子行仁德,爱百姓,聚力量,复辽东吗?本官就领你们去宣府皇城,去和万岁爷当面分说......你们有理去和万岁爷当面说,不比折腾什么公车上书强吗?
如果没有什么道理,那也该和万岁爷当面说清了,而不是纠集一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垫背!”
“这......”朱国寿心说:这就是有理说理,没理诏狱吗?
“好!去就去!”张溥已经点头答应了。
杨廷枢也道:“晚生也有一肚子的道理也想和万岁爷说呢!”
看见张溥、杨廷枢一点都不怂,朱国寿和李春蓁也没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和骆养性走趟宣府......他们就是不答应也没跑!
骆养性的缇骑可不是吃素的!这一回的行动可是精心策划的,十几队人一起下手,照着早就查明的名单和地址拿人,三个带头君子全部“请到”,十个跑腿君子也一个没跑,全都给拘了起来,装上“公车”,一起发起了宣府城。
而在宣府城内,骆养性的爸爸骆思恭已经先到了,还带来了儿子“请人”的名单,献给了朱由检这个万岁爷。
朱由检就在皇城的承运殿上,拿着名单一个一个的念了起来:“朱国寿、张溥、杨廷枢、李春蓁......牛金星!”
念到“牛金星”的时候,朱由检猛的就站了起来,满脸的喜色啊!这是大顺朝的左辅兼天佑阁大学士啊!这样的人物一日在外游荡,朱由检就一日放心不下。
崇祯元年大比的时候没找着他,这回终于到手了......现在还差个宋献策和李岩,还有张献忠的三个义子了!
“好好,终于找到了!”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笑道,“骆养性果然还是会办事的......骆太傅,令郎到宣府后,你立即让他带着这些举子来见朕!朕可盼了许久了!”
盼?盼那个牛金星?骆思恭努力想了想,没想起这个牛金星有多突出啊,不是东林后继,也不是忠良之后,更不是河南大儒......万岁爷为什么盼着他呢?
......
朱由检盼着牛金星,而牛金星却是一点都不盼着和朱由检相见......因为他知道宣府一行,那是九死一生啊!
他可是被十几个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缇骑从河南会馆中揪出来塞进一辆蒙着黑布的破烂马车装运出城的......说是要去宣府见皇上,可是这架势怎么看都像是去见阎王啊!
可是现在已经由不得他了,是见皇上,还是去见阎王,还是先见皇上再见阎王,都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啊!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摇摇晃晃的马车已经忽然停止了,然后牛金星就听见一个特别亲切的声音从马车外面传来。
“骆缇帅,额是帐前军游击李自成,奉了皇爷的旨意,在此迎候缇帅......”
听见“李自成”这三个字,牛金星眼泪都出来了,这就是“命中贵人十八子”啊!看来自己这条命还有救。
“缇帅,”那李自成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那牛金星请来了吗?”
牛金星听见这话都快哭了......贵人是来救自己的!
“请来了......”骆养性道,“都请来了,13个书呆子,一个不少!”
“别的额不要,”那李自成又道,“额就要那个牛金星......是万岁爷的旨意,这是手诏,你看看......”
牛金星心想:什么?万岁爷派这个十八子来提我?为什么呀?我只是个胁从......
抢救大明朝 第1852章 小皇帝舌战群儒
“学生河南举子牛金星恭请圣安!”
召见牛金星的地方,很正式的摆在了宣府皇城的承运殿。牛金星跟着他的上辈子的命中贵人,心情忐忑的上了殿,然后向朱由检叩拜行礼。
他现在可是悔死了,好好的在家乡当个混吃等死的举人不好吗?进京赶考干什么呀?他的文章能中举已经侥幸了,根本中不了进士的......其实中不了进士也没关系,来北京走一遭全当开广眼界,领略一番帝都风采也不错。
可他偏偏鬼迷心窍,去参与什么公车上书......完全忘记了大明朝还有个无所不在的锦衣卫啊!
真是昏了头啦!
“平身!”朱由检仔细打量着这个矮矮胖胖,其貌不扬,甚至有点猥琐的牛金星。
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朱由检点点头,问:“牛孝廉几时中举的?”
“学生是天启七年中的举。”牛金星答道。
朱由检问:“那你崇祯元年为什么不来考进士?”
什么?
牛金星愣了一下,皇帝连这事儿都知道了?哦,一定是锦衣卫的人告诉他的……锦衣卫的耳目果然遍天下啊!
“学生的才学有限,之前中举只是侥幸”牛金星说,“不敢指望连考连捷……所以就在家钻研学问。”
朱由检看着牛金星,心想:你是在钻研怎么反对朝廷的学问吗?
“哦,”朱由检总算没把可能吓死人的问题提出来,“那你今次来京,一定是学问有成,准备一举高中,然后报效朝廷了?”
“学生......哪有这样的才学,学生不过是想以此增长见闻罢了。”
牛金星还在那里谦虚,朱由检却想着:你怎么可能没有才学?李自成拿个草台班子就给你搭得不错,你是一肚子真才实学啊,这次来了就别想再走了!
以后就让魏藻德当首辅,你当次辅,洪承畴掌本兵,沈廷扬管户部,孙元化管工部造枪造炮,钱谦益去当礼部尚书......朕的天下就能太平了!
“怎么会呢?”朱由检阴阳怪气地说,“你都能给朕上书,痛陈利弊,褒贬时政了,怎么会没有中进士的学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