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唉,这老十五也太小气了吧?”黄台吉眉头皱了皱,然后用蒙古话对乌云娜福晋说,“福晋受惊了,我那小兄弟多铎年幼冲动,下手没轻没重的......”
黄台吉看着乌云娜福晋的模样,都有点同情林丹巴图尔了......他得多想要猛士来帮着复兴大蒙古啊!连纳个福晋都按照蒙古勇士的标准来了。
“哼!”乌云娜福晋冷哼一声,“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话说,要杀要寡,悉听尊便!”
“杀和剐......好像不是成吉思汗对待敌人妻女的规矩吧?”黄台吉冲着豪格一挥手,“大阿哥,去替福晋松绑。”
黄台吉的这话一出口,乌云娜福晋和泰松公主都是一愣......草原上的贵妇当然不会当贞洁烈女了。
草原上本来就没多少人口,所以能够生儿育女的女子还是非常珍贵的,从来就不是杀戮的对象。而且她们也没有什么守寡守节的概念,在部落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女人,被迫或者自愿成为杀夫仇人的女人,也是一种生存法则。
但是乌云娜福晋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草原英雄们争夺的对象......
她因为被多铎抓捕的时候不堪忍受侮辱(多铎因为怀疑乌云娜是男扮女装,所以要拔了她的衣服检查),拔拳揍了多铎一下,所以就抱了必死的心了。却没想到大金国的大汗也能看上自己......难道这个黄台吉也想要个能在关键时刻帮他杀出重围的女勇士?
想到这里,女勇士的黑面孔上都浮出红润的颜色了,还娇滴滴的嗯了一声。
黄台吉点点头,说:“既然你知道规矩,那么朕就按照规矩办了......”他又点抱歉的看了一眼正在给女猛士松绑的豪格,嗯咳一声道,“豪格,这位乌云娜福晋就赐给你当福晋了!”
什么?豪格被他阿玛的话惊了一下!不是他阿玛纳这个女勇士吗?怎么就赐给自己了?
“阿玛,孩儿,孩儿......”
黄台吉看着儿子一副感激的模样,点点头道:“豪格,你是我的长子,也是将来的大汗!”
将来的大汗?豪格心想:大金国的下任大汗难道不得入八分贝勒爷一起推举吗?那是您说了能算的吗?
黄台吉看着儿子,“大阿哥......你也知道我们大金国的大汗是怎么产生的!得有实力,有功劳,得为国为民做事情!你阿玛我就为大金国出了许多力气,所以才当上大汗的。”
是吗?
你有代善和莽古尔泰他们出力多吗?
黄台吉看着儿子不言语,知道他还有所怀疑,于是就用满洲话对豪格说:“这个乌云娜福晋手里有一个万户斡尔朵,而且还帮着林丹巴图尔管理高尔土蛮万户斡尔朵......你纳了她为妃,立即就能得到两三千蒙古骑兵。这可是10个八旗蒙古的牛录啊!朕再另外给你一些兵力,凑成万人,就可以向千里松林以西进军,去摸一摸土默特川了。”
“去土默特川干什么?”豪格低声问着,心里却想:过了千里松林,明朝的力量就大了,万一遇上小皇帝,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你去拉拢林丹巴图尔的余部,现在阿喇克绰特万户斡耳朵和高尔土蛮万户斡尔朵的家眷还在土默特川一带游牧,你想办法拉一些过来......”黄台吉说,“不管拉过来多少人,都是你的部下,拉到多少壮丁,就给你多少个蒙古八旗牛录。手里的牛录多了,你才有本钱去和别人争啊!”
说是拉拢,其实是抓是骗都无所谓,能拉到一些人就是胜利。
现在大金国地广人稀,最缺的就是人!
所以能拉到人,抓到人,都是有功劳的,甚至比抢到地盘的功劳还大。
不过豪格就算在土默特川那边一无所获,黄台吉也要派人走一趟。因为黄台吉得把朱由检从大宁卫城调走......现在朱由检的几万大军,还屯驻在大宁卫这个连着燕山和辽西山区的紧要地盘呢!
朱由检一日不走,黄台吉不要说三出燕山,就连返回沈阳都不敢啊!他就得在落马河北岸呆着,和朱由检隔着老远对峙。
这种对峙对于大金国而言,当然是极重的负担!黄台吉的20000大军得吃饭啊!不能总吃蒙古人的,一旦把西拉沐沦河一带的蒙古部落吃穷了,黄台吉就得退兵了,而他一旦退兵,西拉沐沦河一带的蒙古部落说不定就会被朱由检拉拢过去!
豪格已经被黄台吉说服了,他看了眼乌云娜“勇士”,又看了看泰松公主......要是两人打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阿玛,孩儿可以去一趟千里松林以北,”豪格斟酌着说,“不过只有一个乌云娜福晋恐怕不够吧?”
“的确不够!”黄台吉点点头,“朕已经有了安排,会让你赢取敖汉、奈曼两部的郡主......到时候这两部都会出兵的!”
抢救大明朝 第1797章 能打仗、会算账,才是好皇帝!
燕山镇,大宁卫。
这座早就被废弃了不知多少年的土城,现在成了大明天子的驻跸之城。在老哈母林河之战结束后,朱由检的大军,就驻扎在这里,没有再挪过窝。
大军驻扎大宁卫城多日不动弹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朱由检察觉到当日在老哈母林河之战中遇到的黄台吉多半是个西贝货,而是由于大宁卫实在太过重要!
这里是东连辽左,西接宣府的大宁卫啊!明初的时候宁王朱权坐镇大宁,手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手握朵颜三卫骑兵,什么蒙古,什么女真,谁敢一试锋芒?
而大明在军事上的衰落,可以说就是从永乐元年放弃大宁卫乃至整个北平行都司开始的!
后来成祖朱棣也感到弃守大宁极为不妥,在永乐八年时就想在北征残元胜利后恢复大宁、开平、兴和(都属北平行都司)等诸卫。可惜朱棣并没有见到北征胜利的日子,就在北征途中病逝。
而恢复大宁、开平、兴和诸卫的计划,也就再无下文,直到如今才再次收复。
但是收复大宁不等于恢复大宁!
要不然永乐皇帝也不会将恢复大宁之事摆在北征残元之后了......之所以要这么安排,就是因为收复大宁只需一时用兵,而恢复大宁却需要多年不间断的投资。
大宁虽然是好地方,但是经营起来实在太不容易了。当年成祖放弃了太祖朝苦心经营多年才起来的北平行都司的地盘,虽有不得已之处,但也的确太过草率。
而朱由检现在拥有的财力,则远远比不上当年明成祖。想要以如此薄弱的财力,把大宁经营起来,当然得精打细算了......不仅要在大宁精打细算,而且还要在和东虏、北元、西贼的斗争中精打细算。
现在逆子还小,朱由检又是“穷爸爸”,不精打细算,早晚还是得亏死。
而要精打细算,靠朱由检一个人是不行的,因为他不大会算经济账。
所以刚刚因为“军功”被破格提升为尚功局司珍的原浣衣局奴婢徐若兰,这会儿就拿着算盘和账册,再帮着朱由检算账。
尚功局是个女官衙门,是后宫六局之一。明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不信任宦官,所以女官地位较高,后宫六局也配置齐全。不过自永乐后,后宫六局就逐步裁撤,最后就只剩下尚服局还在勉强运行。
而朱由检在收了徐若兰后,就下旨恢复了掌女功之程,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的尚功局。当然了,恢复的仅仅是一个空头衙门,任命了两个老宫女当左右尚功,仅此而已。
而徐寡妇徐若兰则因为“伴驾出征”有功,现在就成了这个空头衙门下面的司珍女官。而司珍这个官,顾名思义,就是管值钱的好东西的。当然,这也仅仅是个名义,她实际上工作仅仅是个“私人财务顾问”,帮着朱由检算算大账小账。
“万岁爷,这一役咱们拿下了会州卫、富峪卫、新城卫和大宁卫,总共四个卫的全部地盘。另外,兴州五屯卫、宽城卫、开平卫、开平前屯卫、营州中屯卫、营州右屯卫的地盘,也已经被燕山、辽西两镇还有两个万户斡尔朵的军队给拿下了。这就是14个卫或屯卫了!大半个北平行都司已经到手了,燕山大部也已经是大明的天下!陛下的赫赫武功,实在可以同成庙爷爷一比了。只是......”
说着话,最近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徐寡妇就是轻轻一声叹息,然后看着模样还是个翩翩美少年,但是行为举止却非常老成的朱由检一眼。
“只是吃多了,不好消化了?”说话的朱由检正在一张竹榻上靠着,眉头微皱,摆明了心事重重。
他现在已经预感到虎兔敦汗的处境不妙......因为他和虎兔敦汗之间的联络,在5天前就已经中断!
不用说,虎兔敦汗一准坏事儿了!
现在只是不知道这个跑路汗的形势坏到什么程度了?
而跑路汗一坏事儿,落马河以北的草原,就很有可能落入黄台吉比较有效的控制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宁、新城、富峪三卫就更不能放弃了......而且朱由检也不能轻易退兵!至少在大宁、新城、富峪三卫的城堡修筑工程,还有热河的城堡,还有营州中屯卫和营州右屯卫的城堡修筑完成前。朱由检必须留在大宁!
他顶在这里,已经吃了两次苦头的黄台吉一定会小心谨慎,肯定不敢大举来犯。
这样大宁、新城、富峪、营州中屯、营州右屯等五个卫,应该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了......总归得把城堡建起来,然后再屯点粮食、军资什么的。
“陛下英明,”徐寡妇摇摇头,“妾身已经照着陛下的提出的办法算过了......若是在这14个卫的土地上置120所,迁12万户,光是移民屯垦之需,就得预备240万石粮食,至少120万两银子!而且还得耗时三年,才有可能让大部分的新军户可以靠土地的收获维持生计。而这12万新军户,可没办法一次招齐,甚至能不能招齐都成问题。”
招募新军户的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朱纯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了不到5000户。
而祖大寿的情况稍好一点,迁了大约一万户去营州中屯卫和营州前屯卫。
两边加一块儿,也就区区一万五千户,距离12万户的目标还远着呢!
所以徐寡妇听了朱由检的移民大目标,是非常怀疑的。
“若兰,人口你不必担心,朕有办法。”朱由检笑了笑,“至于240万石粮和120万两银......户部是不可能出的,户部能拿出银子给在燕山和辽西山中修筑堡垒、城关,就已经很大方了。”
14个卫会变成10个州,其中兴州五屯卫会合并为一个州,其余9个卫(屯卫)都会变成一个州。
10个州至少得有10个州城,筑城的费用,当然得户部来出了。
另外,10个州城之间还得有道路相连,少不得还得修一个关隘和堡寨,有些个千户所城也得户部贴钱去修。
这些个开销就已经够户部头疼了,所以屯田的开支就得由内帑出一部分了(余下的由北京的勋贵们出)。
他看了看徐寡妇,“朕如果把御马监管理的皇庄、皇店和福王交出来的庄子都给你管,你在三年内能筹集到150万石粮和100万两银子吗?”
“应该是能拿出来的,”徐若兰道,“不行就发卖一些皇店,其实大部分皇店都不赚钱,留着也没用,不如收回点银子去放债。”
“放债?收得回来?”朱由检有点心虚。
“收得回来......”徐若兰道,“不必放给小户,放给大晋商、大盐商、大海商就行。”
“好好,”朱由检笑道,“那就交给你了!”
朱由检正说话的时候,他所在御帐外面传来了杨镐的声音:“万岁爷,宣府急报!”
“宣府?快进来!”朱由检连忙让杨镐入内。
杨镐撩开链子就快步进来,这老头子现在东山再起了,精神也越来越好,他是一口气从跑帐前军司的帐篷跑来的,居然也不怎么喘,见了朱由检后顾不及行礼,就开口报告了起来:“万岁爷,虎兔敦汗在西拉沐沦河被建奴大军击溃,20000大军折损殆尽,本人下落不明!”
抢救大明朝 第1798章 朕要去抓西贼来御东虏
在已经初具规模,但还是远远没有完工的大宁卫城中的公署里面,一群跟随朱由检出征的文官武将,还有从邻近的蓟镇辽西赶来的袁崇焕、祖大寿,还有从遵化赶来的顺天巡抚洪承畴(在朱由检出征燕山后,洪承畴就移驻顺天了),全都济济一堂,分列左右。
这些都是比较能干事儿,也比较肯负责的官员,其中不少在上辈子还给昏君版的朱由检坑死或坑成了汉奸......不过现在朱由检自己懂行了,当然不会被这些官僚坑,也不会稀里糊涂的就把人家坑死了。
公署的大堂中央摆着个地图台,台上铺开了两张地图,一张是燕山形势图,一张是陕西形势图。
两张形势图上的形势都不怎么喜人。大明在燕山立足未稳,地盘占了不少,可是人口不足、据点稀少、主要的城池还在修建。而且由于林丹巴图尔意外兵败,使得燕山周围的左翼蒙古各部再一次被后金牢牢控制。所以朱由检的大军,暂时无法离开燕山。
而陕西的形势,同样另人担忧。虽然朱由检上台后采取了一些缓和陕西局势的政策——比如从陕西招募了几千名帐前骑士,还免除了陕西的辽饷加派。
但是陕西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连续干旱和农业长期歉收,却没有,也无法得到解决。
所以陕西的形势,可以说比燕山更加危急。
后者不过外患,而且在老哈母林河之战中,帐前军的骑炮协同已经展现出了极大的威力。只要帐前军的万余骑兵和36门3磅炮留驻大宁,黄台吉应该不敢大举来犯,最多就是驱使蒙古人来骚扰大宁、营州等地。
而陕西面临的则是干旱和长期歉收所引发的全面的振荡!
由于陕西高官期以来都负担着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临洮等五镇民运粮的输送——实际上就是陕西一省养五镇!如果一省粮尽,则是五镇也会无粮。
兵无粮,必自乱!
而兵乱如果和民变相结合,那麻烦可就大了。
上辈子的流寇西贼为什么能屡败屡起?而且前脚扑得不行,后脚就能成就燎原之势?真的是靠一群拎着锄头和粪叉造反的饥民在闹?这不可能,打仗得学得练!
饭都吃不饱了,还能练武习兵?这帮流寇西贼哪儿冒出来的,不是明摆在那里吗?
已经在地图台边上绕了两圈的朱由检忽地站定,冲着左右招了招,“都过来瞧瞧......今儿是军议,不看着地图怎么议?都过来!”
堂上的文武官员已经不是第一次围着地图和朱由检议论军事了,所以被朱由检一说,就全都围上来看地图了。
一看之下,都发现地图“画错了”,密云和昌平两个军镇没有了。宣府镇扩大了,吞下了开平卫和开平前屯卫的地盘。而在燕山镇的东面又多了个大宁镇,大宁镇所管辖的地盘,大致是大宁、新城、富峪、会州、宽城等五卫之地。
另外,辽西镇又把宁远卫画了进去,同时减去了营州前屯卫、营州后屯卫......也就是暂时只拿下半个大凌河谷地区。
朱由检敲了敲地图,笑着说:“暂时就这样了......诸卿以为可行啊?”
“陛下,”蓟辽总督袁崇焕看着图上的宁远卫问,“咱们不放弃宁远了?”
以袁崇焕为首领的蓟辽军一直都反对放弃宁远,在他们的故意拖延下,宁远卫城现在还没放弃,只是从附近迁了一些人口去大凌河谷地带的营州中屯卫、营州右屯卫的地盘屯田。
“不放弃了!”朱由检摇摇头,“不过也不必在宁远屯驻重兵,有个五六千人就够了。”
“五六千人是不是少了?”袁崇焕皱着眉头说,“现在奴贼已经在锦州屯田......据探子回报,他们屯田的规模极大,今春就播种了50余万亩,到了秋天恐怕能收获数十万石。有了这数十万石,奴贼就能发大兵包围宁远了。”
宁远城堡后金军是打不下,也不会再去打了。努尔哈赤和黄台吉都打过两回了,而且都是满头包,已经说明问题了。
但是后金还可以围点打援!
朱由检之前力主放弃宁远,也不是为了节省五六千守军,蓟辽军的兵力还没紧张到这个地步,他担心的主要还是宁远被围。在上回宁锦大战中,宁远就被包围了二十几日。
虽然最后黄台吉两手空空的退了兵,但是黄台吉手头要再多几十万石粮食,宁远十有八九得给围死!
到时候朱由检救还是不救?
“不怕了!”朱由检摆摆手,然后一点孙元化,半开玩笑道,“朕有孙大炮,何惧黄台吉?”
是啊,孙大炮可是满洲克星!
朱由检道:“朕会把帐前骑兵和炮兵的主力都留在大宁,如果奴贼围攻宁远,帐前骑炮兵最多20日就能来解围了。”
帐前骑兵虽然采取的了一些西式骑兵的冲击战术和训练办法,但还是打不过满洲铁骑的。因为帐前骑兵只是学了人家的冲击战术,但是没有大洋马可以骑。他们的蒙古矮脚马体力有限,既冲不快,也冲不远。而且奴贼的八旗兵也会下马结阵,只要他们结个阵,哪怕押着包衣和汉军结个枪阵,帐前骑兵就冲不动了。
可是有了孙大炮的36门“黑炮”,那就不怕奴贼结阵了,结了阵不正好炮轰吗?
而且有了步、骑、炮三兵协同,帐前骑炮兵只要随便拉点能打的步兵,就能结一个让奴贼啃不下来的坚阵了。
朱由检说完了辽西的安排,就扭头对洪承畴道:“洪抚台,朕准备新设一个大宁镇,辖大宁、新城、富峪、会州、宽城等五卫之地。
但是朕不打算委派大宁镇总兵,而是会派出一位巡抚兼总兵。洪承畴,你是文官,又是帐前军出身,还是朕的老师,巡抚大宁并总镇诸军最为合适。”
“臣洪承畴领旨,”洪承畴没有二话,立即行礼领旨。
朱由检又对高弘图道:“高弘图,你现在是燕云总督,但是密云已经不是边地。云镇也将撤销,兵力会系数转归燕、宁二镇,所以朕想让你出任总督燕宁军务、粮储,巡抚燕山。并以热河城为驻地,和洪承畴一起,替朕镇守燕宁之地。”
高弘图并没有马上领旨,而是问了句:“陛下,您要班师回朝了吗?”
朱由检苦苦一笑,摇摇头道:“朕是时候离开大宁了......但是却还不能回朝啊!”
还不回去?
高弘图心说:这个小皇帝也太野了吧?一年到头都在外头,难得回北京一趟,也没入过宫。皇宫里面有什么呀?你就这么不愿意回去?
朱由检又是一声苦笑,接着说:“朕也想回宫好好歇歇,但是国事艰难,容不得朕休息......这些日子,西北乱局又起,朕得去西北抓贼啊!”
抓贼?
洪承畴听了这话就不同意了,连忙进言道:“陛下,西北这几年连年遭灾,民不聊生,军亦困苦......为贼为寇,都是因为老天爷不给饭吃。这老天爷都不给饭吃,朝廷又怎奈何他们?臣以为,这西北的贼,还是要杀啊!”
好你个洪承畴,还是那么狠毒!
朱由检摇摇头,道:“朕是仁君,怎忍多造杀孽?所以朕此去西北,就准备抓点西贼来燕山、大宁屯田!抓西贼以御东虏,卿等以为如何?”
抢救大明朝 第1799章 抓西边贼易,去家中贼难
去陕西抓贼的事儿是很紧要的,但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大宁这边一大摊子事儿得安排。而且洪承畴还得回顺天去交待一下,然后才能来大宁上任。
另外,顺天巡抚也得好好安排。朱由检现在还在推顺天八府的田税改革,虽然这事儿都由下面的知府具体执行。但是上面还是得压一个比较强力的顺天巡抚!
田税改革的事情太得罪人,闹起来动刀子都是有可能的!
好在朱由检手头还有那么几个可以镇住场面的人选。
这会儿他正坐在书案后面,捻着眉心,看着自己的另一个老师,同时也被历史检验过的大忠良卢象升。
卢象升虽然是文官,可是被朱由检提拔成讲官后,就一直跟着带兵。先是当团总,后来又以兵部侍郎衔协理京营戎政。因为朱由检绝对信任卢象升,所以他没有派出总戎和提督太监。整个新京营,就全部交给卢象升了。
而卢象升也没让朱由检失望,他就以高弘图、史可法、吕大器等人带出来的团练为底子,整顿出了14000步军,其中的6000人还被他带来了大宁前线,而且还立了战功。
“卢先生,坐吧。”朱由检依旧尊称卢象升一声“先生”,而且还指着跟前一张椅子,让他坐下说话。
朱由检的讲官不少,但是最受他尊敬的,却是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
“谢陛下。”
卢象升也不客气,谢了一声,然后就大模大样的坐了。
朱由检笑着说:“卢先生,你终究是文官,朕却一直让你带兵,都快变成武人了。”
卢象升笑道:“陛下,臣虽然是文进士,但是武艺却不比那些武官差,也可以算是武人吧。”
朱由检笑道:“卢先生是文武全才......更难得的是还有担待,实乃朕的股肱之臣啊!”
听到这话,卢象升心里就是一惊。
什么叫有担待?是不是又要我去得罪人,不,是得罪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