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当然不是,”孔代亲王说,“我的陛下......我们如果不在印度和中亚投入一点力量,以支持我们的盟友在那里向大明帝国及其盟友发起挑战,那么大明帝国也会将它的主要力量用于美洲。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美洲面临一场没完没了的消耗战。所以我们必须在印度和中亚出手,误导中国人,让他们分散力量,最好能够忽视美洲战场。而我们就趁机将一定数量的陆军和海军调往新西班牙王国,从那里出发,沿着太平洋东海岸进军,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加州、波州、华州和美州的主要港口!”
“那么......”路易十四思索着问,“我们需要在北美洲投入多少兵力?”
“当然是越多越好!”孔代亲王回答。
路易十四又扫了扫杜伦尼元帅,卢森堡公爵,马里纳侯爵和奥尔良公爵腓力一世等人。
他不仅想听听这四位的建议,同时也在替美洲战场物色主帅。
杜伦尼元帅道:“陛下,根据情报,新洲合众国最多可以动员和武装10万人的陆军......我想我们和新西班牙王国至少需要15万人的陆军才能取胜,同时我们还需要取得北美西海岸的制海权。”
“关键是制海权!”相貌不扬的卢森堡公爵弗朗索瓦·亨利·德·蒙莫朗西-布特维尔是孔代亲王的“义兄”(他是孔代亲王母亲的养子),也是孔代亲王的心腹干将,孔代亲王提出的计划,他当然有份参与,所以他立即指出了北美作战的关键点。
他说:“如果我们能取得制海权,那么只需要10到12万人,就能确保胜利。如果我们不能在海上取胜,那么陆军数量再多也难免失败。
所以我建议在北美战争开始的初期,就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足够多的海军力量。”
路易十四皱了下眉头,法国海军的力量是有限的,新西班牙海军也不怎么强大。而要荷兰人派出舰队去太平洋东海岸……恐怕有点困难,因为这帮奸商最关心的还是印度洋和东印度群岛的商业利益。
马里纳侯爵则回答道:“陛下,我们还应该武装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让他们向落基山进军,以吸引中国人的注意力......然后再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攻击中国人的舰队和港口。这样的话,投入的兵力和舰队还可以少一些。”
路易十四点了点头,也只有马里纳侯爵提出的建议最合他的心意。
路易十四的亲弟弟,以男性情人众多而闻名的奥尔良公爵腓力一世对于前往美洲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倒是想去富饶而且历史悠久的印度或是波斯转一转。
于是就对路易十四说:“陛下,我想您需要一位可以引起中国人足够重视的印度总督......作为您的弟弟,法兰西王国奥尔良公爵,我自认为最适合前往印度担任那里的总督!”
抢救大明朝 第1462章 得美洲者得天下,得大平原者得美洲
“万岁爷,内阁首辅,大元帅府军师,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外交部尚书,海军部尚书,大元帅府海军司使等官求见。”
曹大姐通报的声音,传进皇极殿东暖阁御书房的时候。朱慈烺正靠在一张圈椅上,低着头在看宗人府上午送过来的关于贵妃入宫之礼的奏章——将要入宫的贵妃是那个美得冒泡的吴阿珂。
因为替吴三桂守孝和完成女大学业的缘故,阿珂要过了新年才能入宫为妃。
吴阿珂虽然只是个贵妃,但是朱慈烺却下了旨意,要按照皇贵妃入宫的标准进行操办。
而且朱慈烺还让人对皇后吴三妹原先使用过的汤泉宫进行装修,完工后就作为吴阿珂的寝宫。
在汤泉宫的装修工程完工前,吴阿珂则暂时和皇后吴三妹一起,居住在新落成的坤宁宫。
而且,朱慈烺还要跟着吴三妹学习管理宫中事物——此举就是将吴阿珂当成了候补皇后在培养了。
当然了,如此抬举吴阿珂并不是朱慈烺真的要让她接吴三妹的班——吴三妹的健康状况良好,年纪也不过四十多,根本没有要一命呜呼的迹象……朱慈烺栽培吴阿珂,只是为了显示对吴家的恩宠。
因为在黑龙江、安东、朵甘三藩或是被肃整,或是被迁移之后,吴家控制的河西镇,也接到了改易节度的诏书——河西节度使吴国贵将会移镇北平。
虽然只是平调换镇,并不是削藩,但终究削弱了吴家的势力。
此外,吴家的顶梁柱吴三辅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现在已经告病在家休养了。
与此同时,郑家的那群人却个个生龙活虎!
不仅郑森、郑建功任然活跃,就连郑芝龙也越老越精神了,一点没有要死的样子,郑家的商行在他老人家的打理下,也越发兴旺,很有一点“郑超人”的意思!
至于郑茶姑更了不起,高龄产妇当个没完,现在已经怀上第九胎了,朱皇帝一小半的子女,都是她一个人生出来的。
而且接下去的这场世界战争可不是靠陆军强大就能打赢的,而是要靠海军去打的……在大明海军当中,可有不少老郑家的门生故吏啊!
所以朱皇帝就只好捧一下吴阿珂,免得吴家这只病老虎垮得太快,破坏了朝中的均势。
大臣们开始一个挨着一个走进御书房了。为首的是新任内阁首辅罗大公——年过七旬的魏藻德已经致仕,取代他的是南人党的新领袖罗大公!
跟在罗大公身后的是军师秦明涛,户部尚书郑森,兵部尚书阎应元,外交部尚书魏忠诚,海军部尚书郑建功,海军司使陈上川等人。
大臣们行礼之后,朱慈烺就冲着书房两边靠墙摆放的椅子点了点,让他们分头落座,又吩咐伺候的宫女上了茶。
“诸卿,”朱慈烺微笑着扫视了众人一圈,笑道,“今儿叫大家伙过来,就是想听听你们各位对即将开始的这场东西方大争的意见......咱们该从哪儿开始?进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又该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防御?都说说吧!”
“陛下,臣以为新洲大陆才是将来最紧要之处,而且也是最难拿的地盘......打欧洲过去新洲东海岸不过一万里海路,打咱们大明过去差不多有两万里海路。而且北新洲大陆的东部和南部海岸线很长,还有几条通海的大河可以行舟,在大平原上,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啊!”
头一个发言的是魏忠诚,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显然不认为将要开始的世界战争好打。
而且他看重的地盘也不是美洲大陆西海岸这一长条,而是富饶的北美大平原!
他接着说:“自古以来,凡得中华天下者,都必争中原广袤之土。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广袤平坦,利于农耕,又利用大军集结调度。据有中原,就可以养活大量人口,又能迅速集结大兵以征四方。
而北新洲大平原比之中原更广更富更平,且有大江大河横贯穿插,不仅陆运便捷,连水运都非常方便......如果为西人所尽有,将来之新洲大陆,也必为西人主宰。而新洲的土地开阔富饶,实为环球诸洲之冠!据有新洲之人,将可称雄天下!”
老魏在新洲合众国主政的时候,并不主张大举东进,但并不等于他不懂美洲大平原的价值!
怎么可能不懂呢?一个农耕文明的宰执,能不懂“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他不主张东进,只是因为新洲合众国人口太少,支撑不了大举东进。而且在朱和壕就国之前,也没有大规模有组织的汉人武装殖民集团移居新洲。
当时新洲合众国的居民主要是“毛皮客”、“淘金客”、“股票难民”、“贵族学渣”、少量被流放到“绿旗户”,还有一些在新洲合众国退伍的军人(驻扎新洲合众国的明军调回国之前,都会鼓励士兵就地退伍安置),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日本人(主要是女性)。虽然人人有枪,但是也不能指望他们去开拓北美中部的大平原啊!
“北新洲大平原当然要紧,”兵部尚书阎应元皱着眉头,“可是咱们过不去啊......过太平洋就将近两万里,再翻越大山,走上三四千里的陆路。三四千里陆路得走多久?至少两个月吧?后勤怎么供应?他们西人可以走大河大江运兵运粮,咱们怎么办?”
是啊?咱们怎么办?
过太平洋的两万里海路已经够让人崩溃的了,而从西海岸到北美大陆中部的三四千里陆路干脆无解!
“只能屯田!”户部尚书郑森说,“新洲大王不就以屯田为东扩之本吗?这两年一步一个脚印,已经开出了上百个田庄,东进了两千余里!虽然这两千余里只是一条线,但总归有了东扩之路......着实不易啊!”
朱和壕的东扩的确不易......这上百个田庄可不是开荒建房就行了,得和大山里面的印第安人拼命!
不说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也是每一座田庄都得搭上十条八条性命。上百个田庄,就是一千多条性命......而且伤亡数字每天都在增长!
在这条“田庄线”上,汉人军户移民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相比之下,法国人和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关系就融洽多了......毕竟法国在那里的移民不到两万,那么点人不需要占太多的地盘啊!你不占地盘,印第安人当然无所谓了。
同样的,在北美洲的东海岸,新英格兰联合王国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两边几乎天天开仗,日日死人......
海军部尚书郑建功这会儿也替太平洋对岸的土豪王说话了,“陛下,争新洲的关键还是争大平原......得多发运一点军户过去啊!这几年新洲合众国可以东扩2000里,靠得就是从大明运过去的数万户军户。可是这些人最多也就维持一条东扩的运输线,要争大平原还是不行的。”
“可咱们上哪儿再寻那么多军户?上回抓到的都已经发送出去了!”海军司使陈上川皱着眉头,“要不发兵打云南,看看能不能再抓一点回来?”
抢救大明朝 第1463章 北美游牧民族?
“陈军使,你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现抓呢?你以为抓什么呢?那么容易?”
大元帅府军师秦明涛听着陈上川的建议都笑出声了......没有这样临时抱佛脚的!
陈上川瞄了眼“土头土脑”的陆军大佬秦明涛,哼笑一声:“我也知道不容易......可你们陆军有那么多军户可以派吗?北新洲大平原无边无际的,百万户撒过去都不一定够啊!”
“真有百万户你们运得了?”兵部尚书阎应元也不阴不阳的回了陈上川一句。
现在的大明军队当中,也有“陆海之争”了!谁让军费就这么一点儿,怎么可能不争呢?而且明军的陆军基本是北人天下(其实也不是真北人,主要都是明初时北迁的淮上军户的后代),海军又以南人为主,互相看不上啊!
朱慈烺眉头皱了皱,然后横了挑起争执的秦明涛一眼,“军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就说出来听听!”
这意思是没招你就闭嘴......
秦明涛笑着点点头:“陛下,臣倒是真有个办法。”
“那就说吧!”
“陛下,”秦明涛道,“臣以为争北新洲大平原不能靠屯田,得靠游牧!”
“游牧?”朱皇帝眼皮一抬,有点意思了,“再说说!”
“陛下,北新洲大平原忒大了,如果要屯田,100万户都占不下来啊!”
秦明涛说:“而且屯田定居的军户太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在大石头山脉里屯田自是容易防御的。把住山口,守住山头,总归能以一当十吧?一个200户的庄子,几千印第安人都打不动。
但是在平原上就不行了,无险要可守,而且不仅要对付大平原印第安人,还得对付沿着大河进军的西人军队,靠屯田是守不住多少地盘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游牧集群......据臣所知,北新洲大平原有大片肥沃的草原,非常适合游牧,这游牧集群可比农耕的屯田户难对付多了!
农耕的屯田户一个庄子就200户,如果无险要可守,法兰西人派一个营拉上两门炮就能打破了。
而一个游牧大部落就几千上万户,还到处游动。如果组织、训练、装备都到位了,法兰西人派一个师都未必打得下来。
只要有两个万户级游牧集群,一个摆在大平原南面,一个摆在大平原北面。让他们往来游牧,咱们就能占下一大片的北新洲平原地带了!”
秦明涛可不是在吹游牧,而是游牧真的挺难对付!
别的不说,就说北美大草原上那些追着野牛过日子的印第安游猎部落,就比墨西哥那里种玉米的印第安人难对付多了——他们到处溜达,而且还能聚集成群啊!
另外,历史上扛着火枪游牧的准格尔人怼沙俄、怼满清、怼哈萨克、怼布哈拉、怼叶儿羌、怼喀尔喀蒙古、怼乌斯藏......他们不过几十万人口,不照样在四面八方开战,而且他们内部也不团结,自相残杀的戏码一点不少,不还是扛了一百余年才完蛋?
如果换成几十万种地的农民,早就给人家灭亡了!
“两个万户级游牧群能占下多少地盘?”海军部尚书郑建功皱着眉头问,“而且靠游牧圈下来的地盘也不会牢靠吧?”
秦大军师瞥了郑二爷一眼,心说:你这海军懂什么游牧?这事儿得靠咱们陆军!
“郑尚书啊,”秦明涛笑着道,“这游牧也不等于不能筑城,不能开垦种地......只不过咱们不能撒豆子似的在大平原上建田庄,那样是送人头。咱们得在关键地点修建可以抵挡上万敌人围攻的棱堡!”
“关键地点是哪儿?”郑建功又问。
“在紧要的河口修筑棱堡,”秦明涛说,“西人要大举进入大平原抢地盘,还得靠水陆......如果要走陆路,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屯田,就法国人移居新大陆的速度,再有100年也占不了多少地盘。
所以咱们只要卡住了关键的水路,再建立几个万户级的游牧群,那就能圈下一大片土地了。而且这个办法咱们也负担得起,一个万户级的游牧集群最有两万人也够了。咱们先建两个万户,有四万人也够了。这个数目陆军总能找出来的......四万人你们海军总能运过去吧?”
四万人,男女各半。当然不少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这些年大宁、安北、北平、朔方、河西等北方军镇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已经有一些丁余了。
察哈尔和土默特这两个蒙古汗国多少也能出点人。
另外,大明直省地盘上也能招募到一些愿意飘洋过海当军户的贫苦农民。
最后,大明帝国有两亿人口呢!各地的监狱里得有多少被抓住的坏人和比窦娥还冤的好人?
几个来源相加,四五万人总能凑起来的。
“还有牛羊马匹呢?”陈上川问,“四万牧民得放多少牛羊?得骑多少马匹?没有几十万之数怎么够?”
“不需要那么多的,”兵部尚书阎应元笑道,“新洲合众国又不是第一天才有......第一批移民登陆至今,已经有十六年了!十六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牛羊马匹运去了新洲,这些牛羊马匹又在那里繁衍生息,现在新洲的牛羊马匹早就数以百万计了。
而且新洲的大平原上有不计其数的野牛旅鸽,四五万人靠游猎也能坚持数年。所以不必运去许多牛羊马匹,少运些良种过去,然后在当地采买母羊、母马、母牛,然后慢慢建立牧群就行了。
其实在北新洲建立牧群是很容易的,那里的草地肥沃,气候湿润,和中原差不多,根本不是北方草原能比的。那里天生地养的野牛都吃不完啊!咱们之所以要建游牧集群,并不是要追逐水草,而是要占领地盘。等将来占稳了地盘,就可以变游牧为定居了。”
真是天选之国啊!
朱慈烺心说,在蒙古草原上游牧都以奶制品和粮食为主食(牧民也有办法搞到粮食),很少就机会吃肉。真让他们去北美放牧可就爽翻了,顿顿大鱼大肉啊......
“陛下,”内阁首辅罗大公这个时候发话了,“臣以为军师所提的在北新洲大平原建立游牧集群的办法是可行的......四五万会放羊养马的男女总能凑出来。不过这花费该怎么算?还请陛下裁示。”
大明朝嘛,当然要明算账了!
在新洲大平原上组建两个游牧万户的开销可是天文数字!光是四五万人再加点行礼和种马、种牛、种羊的运费,就得几百万。再加上募集、训练、组织、安置的费用,随随便便就能花出去上千万啊!
新洲合众国的财政的确有钱,但是一次拿出上千万两还是很费劲儿的。
至于大明帝国财政上的银子,也不能随便给新洲合众国花了去......亲父子也得明算账啊!
况且在大明的那些藩国当中,新洲合众国绝对是“土豪国”,如果土豪国都能大把从天朝口袋里掏钱,别的藩国还能客气?到时候大明朝想不破产也难!
朱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大公你放心,这笔钱不会叫内阁府出的......既然受益的是合众国,钱当然得合众国出了!没有钱可以先发债票......当然了,组建游牧万户的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所需要的花费,朕先垫出来。回头自会找土豪王去要!”
抢救大明朝 第1464章 ???好熟悉的套路啊!
“儿媳妇恭请父皇圣安,恭请母妃金安。”
正在给朱慈烺和郑茶姑请安的是土豪王的儿媳妇“八面观音”吴阿环,她并没有跟着土豪王一起去新洲就国。而是留在大明一边拉扯“小胖儿子”朱怡钚,一边在金陵女大念书,真心不容易啊!
不过她现在总算可以去新洲和丈夫团聚了,今儿她就是来向朱慈烺、郑茶姑辞行的。可她儿子“胖子王”朱怡钚年纪还小,怕是经不起万里海路的颠簸,所以只能留在大明这边由朱慈烺、郑茶姑抚养。
吴阿环这回可是“得了丈夫,丢了儿子”,心中万般不舍,却又不能一直在应天呆着不去新洲。所以昨晚上她抱着“胖子王”哭了一宿,现在一双眼眸又红又肿的,看着都让人心疼啊!
“快起来吧,”朱慈烺笑着指了指摆在自己对面的一个绣墩,“阿环,坐吧。”
“谢父皇赐座。”
吴阿环谢了一声,就从地上爬了起来,然后了在绣墩上坐了。
“阿环,”郑茶姑笑吟吟看着儿媳妇,“小胖子由给我和万岁爷照看,你就尽管放心吧,一定不会出什么状况的......我可会带孩子了,我都给万岁爷生养照看了八个孩子了,一个个都好着呢!”
这年头女人生孩子不易,简直就是在鬼门关前打转转!把小孩子拉扯长大可就更不容易了,一不留神就得夭折。
为了让女人们可以安然生产,让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也让自己可以健康快乐的当皇帝,朱慈烺这些年也费了一些心思。
他的心思首先用在了改革太医院上,在东南大势稍安后,太医院改革就被朱皇帝摆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上——这事儿关系到朱慈烺本人和他的家眷的小命,当然得抓紧一点了。别一点小毛病就挂了......当皇帝的人可没谁希望早早龙驭宾天的!
而太医院改革的重点就是三个,一是建立官办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二是防治传染病;三是推广消毒的技术和手段。
其中防治传染病的办法说实在也不多,基本就是两个,一是种痘,也就是种人痘防天花;二是实行传染病隔离防治工作......
至于被太医院推广消毒的技术和手段,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水煮医疗用品和烈酒擦拭(主要就是擦手)这两招。
以上这些措施谈不上多高明,但是却非常有效!至少有效降低了应天府,特别是老山宫和浦口市的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虽然不能百分之一百阻止这两个悲剧的发生,但是概率降低了许多。
郑茶姑因为有钱,还带了一批女仆进宫,而且她的管理能力也很强,身边的各项防治消毒工作都进行非常良好,再加上她给朱慈烺生的娃娃体质都不错,所以没有一人夭折。
“有母妃照看,儿媳妇当然放心了......”吴阿环心里是不放心的,但是嘴上还得感谢郑茶姑。
一旁的朱慈烺笑着说:“阿环,小胖子交给我们就行了......你终究是新洲合众国的王后,得去新洲辅佐土豪儿啊!
而且现在新洲那边大战将至,土豪儿就更需要你了。另外,朕还要让你给土豪儿带个话儿,是关于如何争夺北新洲大平原的。
这几日,朕和两府重臣们都在商量这事儿,现在总算有了点眉目。不过朕毕竟不是合众国王,有些事情也不能替土豪儿做决定。”
吴阿环心里已经明白了——老头子要和土豪哥亲父子明算账了……
朱慈烺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媳妇,见她已经聚精会神在听了,心里还是挺满意的。
这说明吴阿环在金陵女大里面还是学到一点本事的。
他说:“朕和两府重臣们商量出了一个以游牧万户加上河口堡垒占据大平原地盘的办法。”
“游牧万户?”吴阿环一愣,“父皇是想招募草原上的蒙古人去新洲合众国吗?”
“是要招募一点蒙古人的,”朱慈烺道,“还打算募集一些边军丁余,你看行吗?”
朱皇帝可不是随便问问的,而是很有一些针对性的提问。
吴阿环她爹吴国贵原本是吴三桂的大将,一直就在边军藩镇里当官,现在更是当上了节度使。
她打小耳闻目睹,对边镇军户的事情再了解不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