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玄烨看着顺治,似乎有点失望,也有点怀疑,“既然一切都在朱三的掌握当中,那我留在伊宁又有什么风险?虽然朱三对我的态度相当不善,但是我毕竟是天子使臣,他还能杀了我吗?我是跟随罗山郡王而来,使命未完,怎么能擅自返回应天府?而且此地去应天有万里之遥,还得翻山越岭过大漠......如果朱三派人追杀,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顺治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的确比当年的自己强多了,身在虎穴,仍然头脑清晰。如果当年自己有他的头脑,大清也许还在啊!
顺治叹了口气,又道:“要害你的是皇帝,皇帝让你来西域,多半就是想用你引出潜伏民间的顺治......然后再折腾出一个大案子。”
玄烨眉头大皱,心说:你既然知道朱皇帝和朱三太子的阴谋,怎么还是被引出来了?
他扭头看了眼早就被顺治的话吓得面无人色的金博果,金博果摇摇头,道:“我来去都很小心,绝没有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发现。”
顺治摇摇头,道:“朱三有自己的密探,称为北庭镇抚司,伊宁城内外遍布耳目,我来此处,他们当然知道。”
玄烨这下也怕了,“那可如何是好?”
“无妨,”顺治笑了笑,“灯下黑啊......我是王府的贵客,又是楚河府的高僧,没有人会动我的。”
他的脸色又凝重了起来,“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小侯爷,现在离开固然有危险,但是留在伊宁,不仅必死,还会牵连上很多人啊!”
这话的玄烨可不爱听了——这不是说让他出城去死,别连累大家伙吗?凭什么呀?大清江山都是那些人折腾没的,结果让他当了十二个时辰的亡国之君,现在还要他牺牲自己保全大家。
想到这里,玄烨坚决摇摇头,道:“朱三阴狠,但是他皇帝哥哥却还算磊落......我既然是他派来西北的,那么要命的罪名就不会落在我身上!”
他幽幽的看了一眼顺治,“哪怕我真的引出了顺治,皇帝也不会降罪于我。”
不得不说,玄烨就是聪明!他是研究过朱皇帝的所作所为的,朱慈烺不怎么冤枉无辜,更不会故意搞死自己派出去办事的臣子......哪怕这个臣子是个引出敌人的诱饵!
诱饵是无辜的!哪怕这个诱饵再不招朱皇帝的喜欢,也替皇帝办了事儿,怎么能用完就杀?那多不仁义?
屋子里面静静的,顺治和玄烨大眼瞪着小眼,谁也不再说话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听见门外一阵喧闹嘈杂,似乎有大队人马进了院子!
顺治、玄烨、金博果三个人都露出了惊慌的表情。
三个人都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该不该冲出屋子?就在这时门外已经响起了张希贤和朱慈煾的声音。
“金玄烨,金博果,你们勾结逆贼福临,图谋不轨的事情发了!现在你们被包围了,乖乖出来投降!”
“对!快出来投降!额们已经抓到福临了......”
已经抓到福临了?
金博果和金玄烨看着顺治,顺治苦苦一笑,他本以为自己藏得挺好,没想到还是被人家看破了!
有点万念俱灰的顺治也不打算抵抗,自己就去拉开房门,出现在了张希贤和朱慈煾跟前,金博果和金玄烨则跟在他身后,也等着束手就擒。
“唉,”顺治叹了口气,“没想到贫僧还是落在你们手中了......”
张希贤看见福特喇嘛,当下就眉头大皱:“大师,你怎么还没走啊?都呆了多少时间了?化个缘而已......”
朱慈煾也认识福特喇嘛,于是就道:“大师,你快点出来,别让金博果和金玄烨这两个逆贼劫持了!”
里面的金博果叫唤起来了:“九王,您可别冤枉人啊!我不是逆贼......我金博果是万岁爷的干儿子!”
朱慈煾一把将有点懵逼的福特喇嘛拎了出来,然后气势汹汹的对里面的金博果吼道:“是不是逆贼的,等见了我三哥自有定论!”
张希贤也吼了一声:“来人呐,把里面的两个逆贼给额捆了!”
接着他又对福特喇嘛说:“大师,咱们既然在逆贼这里见到了你,就得麻烦您跟额走一趟了......不过你不要害怕,王爷明察秋毫,绝不会冤枉好人的!”
顺治连连点头,心里却想:要是朱三太子真的明察秋毫就坏事了......因为我不是好人啊!
是不是好人的,都给逮住了,一起带去了朱三太子的帅府节堂上。他们抵达的时候,朱三太子已经在审案子了,审问“顺治”!
“顺治”是个彪型大汉,满脸横肉,胡子拉碴的,一看不是善类。朱三太子看见张希贤和朱慈煾把人逮来了,也没有停止审问,而是挥挥手,让他们在一边听着。
那个“顺治”倒也坦然,盘腿坐在地上,正用一口陕西音的汉话在交待自己的罪行。
“.....额和黑龙江的鳌拜,安定的岳乐都有联络......大家一起在太祖爷爷灵前磕了响头,喝了血酒,结为兄弟,发誓要一块儿反明复清。就等着西北这里乱子一起,便要起事了!应天府里也有额们的人,专门负责打探消息,传播谣言!另外,额们和云南的流寇也有勾结,说好了,到时候一起分了大明江山。”
抢救大明朝 第1415章 千古奇冤啊!
朱三太子瞅着这个怎么看都比较像李自成的“顺治”,心里也有点埋怨张希贤——顺治能是这样的吗?还一口陕西话,还“额”、“额”、“额”的......说是李自成他们家的人还差不多!这样的送到应天府去,真的没问题吗?
他瞥了一眼张希贤,忽然看见了一个气质有点忧郁,举止又有点高贵的中年喇嘛——说真的,这个福特喇嘛都比张希贤找来的人更像顺治!
不过朱三太子也不能让这个福特喇嘛冒充顺治啊!
这个福特喇嘛,还有他的两个师兄三宝喇嘛和明珠喇嘛,对朱三太子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
他得通过这三个喇嘛去稳住准格尔王国,并且他们促成准格尔王国和代国的妥协。
现在准格尔王国加上依附准格尔的和硕特王国的“国人”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可以拉出来披坚执锐,上阵杀敌的壮丁,怎么都不少于10万。
而朱三太子带来北庭、代国的军户,总共也就一万出头(户)。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土默特汗国和察哈尔汗国的蒙古小部落,也被安置在了北庭和代国的草原上,也有万余户。
也就是说,朱三太子最多能拉出两万余人的兵马。而且这两万余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战斗力比较靠谱的职业兵,余下的都是亦农亦兵或是亦牧亦兵。
靠这点力量,当然不可能打垮强大的准格尔王国。而且朱三太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把准格尔王国给折腾没了。因为没有了准格尔王国,靠他自己的两万人是不可能压住西域的各部族和罗刹国的。
所以朱三太子的“准格尔政策”就是在获得部分大玉兹、中玉兹地盘的同时,还要维持和准格尔的同盟。
这个任务看上去似乎很难完成,但是实际上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大玉兹、中玉兹草原上的利益对于已经“进了城”的准格尔人来说,其实是很有限的——能收税、能剥削,谁还稀罕放羊?而且中亚南部也不是没有可以放羊的草原。
当然了,在准格尔王国内部也不是没有人想在中玉兹草原上放牧的......在僧格南下河中后,准格尔王国就出现了“南进派”和“北上派”了。
其中南进派主张将发展重点摆在中亚南部,在彻底平定费尔干纳盆地后,再移兵布哈拉,沿着阿姆河西征花剌子模绿洲。在消灭盘踞花剌子模绿洲的希瓦汗国的余党后,将和硕特王国转封到花剌子模绿洲。最后迁都费尔干纳,同时转封两个万户镇守撒马尔罕和布哈拉。
这样,中亚最富庶的土地,就完全在准格尔王国的控制之下了!
而北上派的观点相反,认为应该把大、中、小玉兹都抢下来。应该以楚河府为统治中心,逐步西进、北上,修建新的据点,一步步将罗刹人从中玉兹和小玉兹赶走,甚至可以谋求恢复西伯利亚汗国的地盘。
根据这一派的意见,富饶的河中之地,可以交给天方教徒自治,只要能收到税供就可以了,不必管得太多。
僧格王、葛尔丹万户、楚琥尔乌巴什万户这些在南进行动中获利丰厚的准格尔王公权贵,当然都属于南下派了。由于他们都是准格尔王廷的当权派,所以南下其实也是准格尔的国策。
而以僧格的兄长车臣台吉万户、卓特巴巴图尔万户为首的几个“游牧万户”,则都属于北进派——南下的利益没他们的份,却被丢在中玉兹草原上和罗刹人、哈萨克人打个没完,他们当然不支持南下了。所以这些年他们一直嚷嚷着要维护蒙古传统,和僧格、葛尔丹、楚琥尔乌巴什这些人闹别扭。
这南下还是北进......当然得看利益在那边了!
而朱三太子在隔壁冷眼旁观了几年,觉得准格尔王国内部也别争斗了,中玉兹和大半个大玉兹的土地就给自己经营吧!
挺好的地盘,你们这帮蒙古人根本不会经营,就知道放牧,纯属浪费!
以后准格尔王国就向南,自己就负责向北......
不过准格尔王国的人也没那么好说话,乖乖的就把大半个大玉兹和中玉兹的地盘交给朱三太子。
所以朱三太子还得使劲儿折腾,得先折腾出一个惊天冤案才行!
......
“大胆福临!”
朱三太子一声怒喝,节堂之上,立马就有人腿肚子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了。这人当然不是那个陕西味儿的“顺治”了,而是一身僧袍的福特喇嘛——他现在可是朱三太子的“阶下囚”,没有那么淡定了。
朱三太子也发现这个腿软心虚的福特喇嘛了......不过他仍然没有怀疑福特喇嘛的真实身份。所以他连忙温言道:“大师莫怕,孤王说的是福临,不是福特。”
我就是福临啊!福特喇嘛心里那个虚啊!
朱三太子笑着吩咐道:“给大师搬把椅子。”
椅子很快被搬了来,那个张希贤还很热情的把真福临扶到椅子上,让他坐着看朱三太子审问假福临。
朱三太子脸色又沉了下来,看着那个假福临,再一次怒喝:“大胆福临,事到如今,竟然还敢有所隐瞒,难道要用了大刑才肯坦白吗?”
“莫要用刑,”假福临一听要用刑就急了,嚷嚷道,“大王要额说什么,额就说什么,何必用刑呢?额横竖是个死,能给个痛快就行,若是要受零碎苦痛,额可不干了......”
这个假福临是个草原上的马贼,杀人放火的事情干了不知多少,落在朱三太子手里本是不得好死的,所以才会被张希贤说服,去顶福临的账——张希贤和他说了,福临毕竟当过皇帝,他的两个妹子都是朱皇帝的妃子,即便要杀,也能有个好死。而且在死之前,好吃好喝是肯定的!
另外,他顶了福临的账后,就不会马上去死了,少不了转运关押和三堂会审,拖延个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多活一两年,还能好吃好喝,最后还能得个好死,怎么都赚了!
朱三太子一听这个假福临要撂挑子,也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温言道:“你这个福临不要怕,孤只是吓唬你一下,不会真让人打你的,只要你老实交待了勾结雪域三藩的事情,孤给让好吃好喝。你想不想吃好的?”
这话说的……大堂上不少人都要笑出声了。福临好歹当过皇帝的,能没吃过好的?
朱三太子也觉得不对,目光左右一扫,又是两声嗯咳,大家伙总算没有晓出声。
假福临愣愣的看着朱三太子,“额当然想吃好的,可什么是雪域三藩?”
“就是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三个诈降的流寇头目统辖的三个藩镇,”朱三太子只好耐心的解释,“因为他们的地盘在雪域高原上,所以称为雪域三藩......你和他们也是有勾结的,准备一起发难,夺了大明江山!”
假福临点点头,“哦,哦,知道了......额和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他们三个也是一伙的,一起在太祖爷爷灵前磕过响头,喝过血酒。”
“是两个太祖!”朱三太子补充道,“努尔哈赤的牌位和李自成的牌位摆在一起!”
“大王,”张希贤听着不对,马上插话,“是三个太祖,还有张献忠的牌位。”
“对对,”朱三太子笑道,“把献贼给忘了!你这个福临可记得住?”
“额记性不好,就怕忘了......”
朱三太子冲着自己是兄弟朱慈煾招招手,九王爷立马向前,朱三太子问:“你记得住吗?”
“记得住,我记得住。”
“那好,回应天府的路上要反反复复和他说!”朱三太子道,“另外,让他去认人。”
“认人?认谁啊?”
朱三太子一指金博果和玄烨,笑道:“认他的兄弟和儿子啊!”
抢救大明朝 第1416章 是时候削藩了!
在伊宁城以西百余里外,连绵天山和伊犁河谷的交界处,一座名叫妖魔山城的险要附近,两股大队人马,正在休息和用饭。这两股人马其中一队应该是要走远路的,队伍当中有大量驮着行李的骆驼,现在都跪卧在通往一处天山山口的大路上。押运骆驼的士兵们,则在骆驼边上十几人聚成一群,正呼啦啦的吃着妖魔山城上送下来的食物。
另外一队应该是送行的,清一色都是骑马的,在妖魔山城脚下,以百余骑为一队,围成一圈,也在聚餐。
在两伙人当中,还有三辆马拉的囚车!
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在囚车周围分了两拨,一拨守着囚车,一拨则围成一圈在吃喝。还有两个穿着王爷常服的男子,在一群属官和几个喇嘛的簇拥下,正站在其中一辆囚车前面,似乎在开导囚车里面的人物。
“恭王,你不要哭了,你现在只是嫌疑犯,不一定会定罪......而且我皇兄是讲道理的,就算定了你的罪,也不会杀你的头!”
“是啊,是啊......不要紧的,还有你妹妹阿吉格娘娘,她是万岁爷的宁妃啊,另外还有贤妃东莪娘娘。她们俩总能保住你的!”
“别哭了......你看看人家顺治,那才是真正难逃一死,不照样该吃吃,该喝喝?”
“对啊,你侄子延恩侯也不错啊,一点都不害怕,是个人物!你要向他学习……”
原来是朱三太子和朱慈煾这两个制造冤假错案的混蛋王爷在安慰被他们冤枉的大明恭王金博果。
就在几天前,应天府过来的600里加急送来了朱皇帝的诏书,朱慈烺命令朱三太子将被捕的反贼顺治和疑似勾结顺治谋逆的嫌疑人金博果、金玄烨打入囚车,交给朱慈煾和跟随朱慈煾西行的锦衣卫,由他们押送人犯赴应天府问罪。
金博果和金玄烨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时,表现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金玄烨好汉一条,压根就不怕什么。该吃吃,该喝喝——其实他知道自己要被押赴应天府反而心定了。
因为他知道朱慈烺是讲道理的,朱三太子才是个不讲理的大王!要真的长留在西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弄死了。
而金博果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一入囚车就哭得跟个泪人似的,朱三太子和朱慈煾没有办法,只好亲自来开导他。
可是金博果哪里听得进去,还是哭哭啼啼地说:“那个顺治......唉,我哪能和他比啊?他都在三个太祖的牌位前磕过头了!”
都拜了三个太祖了,还怕什么呀?
说话的时候,金博果还一个劲儿往福特喇嘛那边看去——这位真顺治也来了,来给金博果和金玄烨送行的。
金博果心想:如果现在出卖亲兄弟,能不能换回自己一条性命?自己的兄弟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和代王殿下走得那么近......自己如果揭发了兄弟,代王会不会觉得没有面子,恼羞成怒把自己和兄弟一起杀了?
做了一会儿思想斗争后,金博果又是一声叹息:“我侄子他还小,不懂事情,不知道厉害啊!我那苦命的妹子就更指望不上了,她又没多得宠,入宫那么多年一直起起伏伏的,隔三岔五就降一级,听说还挨过揍,真也没谁了......这一次的事情,她也没跑,说不定就给降级成奴婢了,还怎么保住我啊!东莪倒是得宠,儿子还当了朝鲜国王,但是她不肯替我们这一脉说话的!”
见金博果唠唠叨叨的,一副崩溃的模样。朱三太子摇摇头,也没兴趣再劝了,就拉着朱慈煾到了一边,还冲着跟随的属官们挥挥手,让他们在一边呆着。
兄弟俩到了一边,算是可以说点悄悄话了。
朱三太子对弟弟说:“老九,你回了应天府后一定和老大说说削藩和驱藩的事情......现在我大明的异姓藩镇有点多了!吴家有两个,黄家一个,高家一个,建州余孽有两个,流寇余孽有三个,这和唐季藩镇割据的局面都有点像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我们兄弟还在,这个藩那个镇的当然不敢造次。要是哪天咱们这一辈都不在了,谁还能镇得住他们?所以得尽快削藩或是移藩!”
朱慈煾心说:异姓藩镇是藩镇,你家的安北、北庭就不是藩镇了?咱们的成庙爷爷不就是以藩夺嫡的?你是不是想把异姓藩镇都整没了,然后就找机会学成庙爷爷?
朱三太子哪里能想到自己的好兄弟会这样的想法?看见朱慈煾在发愣,还以为他没明白自己的话,于是就解释道:“如今的天下大了去啦,所以这个藩也可削可移。削藩当然就是杯酒释兵权了,这种事情老大经常干的......所谓移藩,就是把藩镇往远处挪了。就像老大对我这个兄弟一样,从好好的大同府给挪到天山脚下来了!”
听着朱三太子的抱怨话,朱慈煾苦苦一笑道:“三哥,你不错了......两藩一国的大封啊!你看看我?就一破郡王,只有3000亩薄田,住得王府还在咱爹名下,现在都年过20了,连个媳妇都没讨上!”
朱慈煾和朱三太子提媳妇是想把那个名叫“哈尼”的胡姬要到手......有她常伴左右,不要媳妇也无所谓了。
“你连媳妇都没有?”朱三太子瞅着兄弟,轻轻摇头,“你这模样可是貌似潘安啊!你别着急,包在哥哥身上了,一准给你说个好亲。”
“那小弟就多谢三哥了。”朱慈煾冲朱三太子抱了抱拳。
朱三太子笑了笑:“亲兄弟嘛,客气啥......老九,你是不是也想搞个什么藩国?要不要老哥帮你一把?”
“不要,不要......”朱慈煾连连摆手,“您饶了我吧......三哥,我不眼红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枯,我知道这个道理。老七和老十都死在吕宋岛了!我就吃口安生饭吧!”
“你还想吃安生饭?”朱三太子哈哈笑了起来:“你被咱爹卖了35万两啊!而且还把和稀泥的差事办砸了......老大多精明一皇帝,他能放过你?除非你能凑出35万两还给他!”
“什么?凑,凑35万两还给他?”朱慈煾一听就急了,“我上哪儿找35万两去?”
“没有35万两?”朱三太子笑着,“那就好好给老大当差吧......要不这样,我给老大上个奏章,调你到西北军前赞襄军务。你放心,我是你亲哥,不会亏待你的。”
真的?朱慈煾很怀疑啊!崇祯上皇还是他亲爹呢!照样把他卖给朱皇帝了!朱皇帝这个亲大哥也没安好心,让他跑那么老远来和什么稀泥......
朱三太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行了,就这么说定了!”说着话,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摸出了个奏本,递给朱慈煾,“老九,这是给老大的奏本,就是调你来西北军前效力的......你自己带着去给老大吧!对了,快去快回......别让哈尼那丫头等久了。”
“哈尼她......”朱慈煾听见“哈尼”的名字,一下就心动了,连忙伸手接过奏章,翻开看了看,就是请调自己到西北军前的......似乎也没什么危险吧?
朱三太子笑道:“就这么定了......快去快回!”
抢救大明朝 第1417章 顺治好汉爷
大明洪兴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浦口西江港,已经来了大队的锦衣卫缇骑和东厂番子,将其中的一处客运码头里里外外把守得水泄不通了。
这样的场面在浦口可不多见啊!现在的朱皇帝不搞“诏狱”,也不会让厂卫奉旨拿人,更不会让这些特务去整顿官场......现在大明的官场自有都察院、吏部、兵部和海军部负责整顿。
都察院负责反贪,而吏部、兵部、海军部负责考成——朱慈烺的反贪和考成可是非常遭人恨的事儿!虽然反贪、考成(考察官员成绩)古已有之,不是什么创新。但是朱慈烺会给都察院和吏部定指标!
都察院每年交多少脏官是有指标的!别说什么交不出来......大明什么时候缺过贪官?况且都察院查到贪官是有奖的,可以从查抄的脏款脏物中拿提成。
而且还有“一入察院误终身”的规矩,凡是入了察院系统,基本上就是一辈子,不想干就请辞,而且察院辞官后,就不能再去别的衙门当官了,极少可以离开察院,另谋高就的。
所以察院系统的官要想发点横财,就得多抓一点脏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