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抢救大明朝 第1012章 父皇,您也要投资吗?(求订阅)
朱慈烺在皇极殿召开“新洲合众国项目投资人见面会”的消息传到长江对岸的南京城内,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大明两府会议向来是保密的,基本不会有消息外泄,而这一次的保密工作也不知道是谁负责的,没两天就闹得满城风雨,整个南京城就没什么人不知道了!
原来大明天子真的是当今天下最富啊!
另外,这个新洲合众国到底是个什么国?为什么大明最富、大明首富,还有满朝的清官廉吏都踊跃的往里面投钱呢?
而且......从来都只听说过打天下,一刀一枪打出个花花江山。现在怎么还能投资投出一个江山来的?
江山社稷是可以买到的东西吗?
那么,投一个江山社稷到底是不是好买卖?
现在是100万一个侯加一个什么元老......这个门槛有点高啊!那有没有花钱少一点的项目?比如十万两买个“伯”,一万两买个“子”什么的?这个钱大家出得起啊!
南京城内的地主老财资本家们的心思都活泛起来了!
毕竟合众国项目是大明最富、大明首富领投的,在北京当户部尚书的大明二富多半也要投上一大笔,他们都看好的项目,还能投赔了?就算赔了,还能得一块土地,得一个爵位。
南京城的平民百姓都知道的消息,住在南京内城秦淮河畔的仁寿宫(原来的大功坊和西圃)内的太上皇当也听说了。
给他带来这个消息的是仁寿宫的总管太监庞天寿。
“什么?他要在新洲合什么国的投三千万两银子?他,他哪儿来那么多的钱?他一年才三十万两金花银啊!”
崇祯震惊了!自己当了十七年的天子,常常为了几十万两头疼的整宿睡不着觉,最后还因为没钱给儿子夺了大权。而这逆子掌权不过十三十四年,当年几乎是两手空空跑到南京的,这才多少年?怎么一出手都是几百万几千万的?
庞太监苦笑着说:“老万岁,您还不知道吧?外面都传遍了,当今大明由最富、首富和二富,首富是郑芝龙,二富是沈廷扬,最富就是万岁爷了!”
崇祯一惊:“最富?到底有多富?”
“富得可以拿三千万两出来给皇长子投个合众国了,您说他又多富?”
“可,可他的银子是哪儿来的?”崇祯还是想不通啊!
庞天寿摇了摇脑袋,说:“虽然万岁爷的朝廷挺能搂钱的,可是万岁爷自己一年只拿三十万两,是一个铜板都不多曾拿的,而且每年都花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什么结余......”
“那他是怎么当上最富的?”崇祯上皇虽然已经过上了荒淫无道的退休生活,但是他的年纪并不大,不过四十多岁,而且身体又好,思维还非常敏捷,所以依旧没有放下学习——学习哲学、法语、数学、格致学和怎么当皇帝的学问!五门功课都很不错,妥妥的学霸啊!
可是学霸崇祯的智商虽高,但是财商却很低,别说学会朱慈烺敛财的本事了,看都看不明白!
要是能明白一点,他也不会跟庞天寿讨论朱慈烺怎么就变成大明最富的问题了。
“这,这,这奴婢上哪儿知道啊?”庞天寿当然不知道了!
虽然明朝皇帝经常需要依靠太监敛财,但是太监本身也没什么财商——在文官集体不作为,勋贵全都躺倒不动,皇帝本人又长于深宫,根本不通财务的情况下,太监就是唯一可以替皇帝去刮钱的人了。
可是真正会刮钱,会经营的人,又有多大的可能成为太监呢?
比如那个魏忠贤二十七八岁时穷得没活路,只好把自己阉了入宫当太监,这样的人能是理财高手?天启皇帝只能靠他去搂钱,本身就是个悲剧。而崇祯连个魏忠贤都没有......
可郑芝龙就厉害了,一样出身微末,白手起家,二十七八岁时已经是大明首富了,家里的钱比户部还多,要敛财就得找这样的人啊!
“庞伴伴,摆驾老山宫!”想来想去崇祯上皇终于做出了一个看上去挺英明的决定——去老山宫问朱慈烺吧!
放着现成的大明最富不去问,和一太监较什么劲儿?
由南京城内的仁寿宫出发,坐上龙舟,由秦淮河入长江,过江后到浦口的御用码头,再换上四轮马车,一路往老山宫去,水路有二十七八里,陆路有三十几里,总共六十多里地儿。
崇祯是上午出发的,抵达老山宫的时候正好赶上吃晚饭。
朱慈烺本来在庞家花园和玛丽.曼奇尼一块儿“练习法语”,听说上皇来了,也只好把小洋马的“法语课”丢一边,走甬道回宫,然后让人在燕山殿摆了酒菜,还拉上吴三妹、郑茶姑两人一起作陪。
也算是其乐融融的一席皇室家宴。
赶了一天路的崇祯上皇早就饥肠辘辘了,坐下来后先吃了点饭菜垫饥,然后才放下碗筷,开门见山地问:“皇儿,朕听说你花了3000万两银子在新大陆投了一个合众国?”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是啊!父皇,您那么急着从南京城过来,是不是也想投一点银子?一百万两一大股,您打算投几大股?”
原来投资新洲合众国是有门槛的,最低投资就是一百万两!往上也是一百万两一跳,一百万一股,投两股就是两百万了......
“一百万......”崇祯皇帝瞪了下眼珠子,“朕没有那么多钱!而且朕来老山宫也不是为了投钱,而是想问一问,你哪儿来那么多的钱?三千万两啊!皇儿,你一定得给朕说清楚了!”
朱慈烺笑了起来,同时目光还从自己的两位后妃面目上扫过,将两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
吴三妹面带忧色——朱皇帝有多少家底,她是知道的。三千万之数肯定不止,一个小目标都挡不住!
但那是资产,不是现金!主要是由皇家商会持有的南京、上海、武汉、扬州的土地和商铺,盐商行、海商行的股份,南京铁厂、炮厂、船厂的股份,还有上海、南京、武汉三处交易所的股份,还有几条收费的运河,几十个收费的码头,还有一些学校的股份。林林总总加起来,一个亿肯定是有的,可是要朱皇帝一下掏出三千万现金,那可就不容易了......恐怕得变卖许多资产,说不定还要举债。
花那么多的钱替朱和壕“买国”,吴三妹能乐意?
至于郑茶姑则是乐呵呵,笑嘻嘻的模样——她现在有三个儿子......土豪儿有了去处,还有两个儿子可以虎视太子之位呢!
“茶姑,你说吧,朕哪儿来那么多的钱?”朱慈烺看她挺高兴的,干脆就把难题出给她了。
郑茶姑一愣,“陛下,您要妾说?可是妾不管皇家商会的事儿啊!”
“但是你知道!”朱慈烺看着郑茶姑,“这几年你在藩债、国债、土地券,还有米面交易上可赚了有几百万吧?朕的那点财计,都快让你学完了,你会不知道?”
什么?郑茶姑已经赚了几百万了?
崇祯和吴三妹都惊了一下,他们虽然知道郑茶姑挥金如土,可是却不知道郑芝龙给郑茶姑的钱没那么多,郑茶姑撒出去的钱,大部分都是她自己投资赚来的!
抢救大明朝 第1013章 皇帝圈钱啦!(求收藏)
郑茶姑赚钱的办法,当然是和朱慈烺学的!
这女人绝对遗传了“郑超人”赚钱的脑子,凡是钱生钱的知识,她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精,而且还能活学活用。这脑子连朱慈烺都羡慕——他当年要有这头脑,早就是超级富豪了!
而朱慈烺也乐意教她,纳她为妃之后,就一直在传授她“变钱之法”,而且还会和她讨论皇家商会的事儿。
再后来看她有理财和经营的天赋,干脆让她帮着审查皇家商会的账目......
“那,那妾就说了......”郑茶姑看了眼脸色铁青的吴三妹一眼——吴皇后的脸丢大了,不知道郑茶姑会赚钱也就罢了,可她连郑茶姑有钱都不知道,真是太丢人了。
“说吧,说吧。”朱慈烺笑着,“说说朕的三千万两银子在哪儿?”
郑茶姑说:“陛下没有三千万两银子!就算能东拼西凑拿出来,也不会都拿出来投给合众国,因为需要投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没有?”崇祯上皇的眼珠子瞪得更大了,“难道投钱开发新洲合众国之事是子虚乌有的?”
朱慈烺笑了笑:“新洲合众国怎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那可是咱们大明国祚可以再传个二三百年的凭借啊!”
说着话,他又看了一眼吴三妹,然后又道:“权贵是狼,百姓是羊,天下的田土则是草。狼多羊少,群狼必然会为了争夺更多的羊而闹出乱子。狼多羊多,草就不够吃了......羊没有草吃,就只能吃肉!先是群羊相噬,然后就是牙尖角利的凶羊和狼争夺天下了。
而要解决狼、羊、草之间的矛盾,就只能向外开拓,得到一片可以放牧群羊的广阔草场。这样就能把没草吃的羊和没羊吃的狼都送出去,大明江山也就能安稳了!”
后世有一部分历史学家将中国的王朝周期律和人地矛盾挂钩,未见得完全正确,但是在朱皇帝看来是有道理的。
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吃饭问题!“不自由,毋宁死”可不是中国人的理念。所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底层资产”,其实就是粮食!
只要粮食多的吃不完,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总有办法可以维持。
所以大明这个专制王朝能够再传承多少年的关键,绝对不在南京、上海的资产阶级,也不在北方的几个“包干藩镇”。而在有没有办法把饥寒交迫的人们都送去新洲合众国大口吃肉......这不仅是羊的问题,而且还是狼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放狼的地方,专制王朝怎么敢放开了养狼?那肯定得把狼养成宠物狗啊!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半个或小半个新大陆可以放狼,而且也需要在浦口和老山成长起来的群狼去那里和英格兰狼、法兰西狼、西班牙狼、德意志狼互咬,那就不需要把狼养成狗了。
有了一批在新大陆和西洋群狼撕咬过的浦口狼、老山狼,大明中央的武力就能长久的维持住。
中央武力有了保障,北方的藩镇也就恭顺可用了。
狼、羊、草三者的关系,崇祯上皇已经明白了,可是他还是不明白朱慈烺的三千万两是怎么回事!
“到底有没有投三千万呢?”崇祯上皇追问道。
“当然投了,”郑茶姑说,“但只有百分之五是用银子投的,也就是一百五十万两,剩下的都是用信用和理财之计投的,不一定要拿现银出来。”
朱慈烺投的三千万两是认缴资金,认缴资金是不需要马上实缴的。而且实缴资本金也不必是现银,也可以用土地、实物、知识产权等评估作价后充抵。
另外,在认缴和实缴之间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可以由股东进行协商的,底限是发生债务纠纷或清算时必须缴足认缴资金。
也就是说,三千万两的认缴,只是朱慈烺新洲合众国承担的有限出资义务。
崇祯和吴三妹两人眨巴着眼睛,还是不大明白。
郑茶姑继续解释道:“一亿两只是认缴本金,并不是实缴本金,真要是实缴那么多也花不了啊!新洲虽大,但是距离遥远,投钱开发的过程必然慢长。所以有五百万两实缴的资本,就能把局面支撑起来了。”
“五百万能用多久?”崇祯上皇问,“花完了不还得实缴?”
郑茶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着朱慈烺。
“说,继续说。”朱慈烺笑着。
郑茶姑这才继续往下说:“五百万花完以后,还有三个办法可以筹钱,一是让股东再实缴一部分资金;二是向银行借贷;三是......发行小股!”
“发行小股?什么意思?”崇祯追问。
“当然是让士绅豪商们掏钱了!”郑茶姑道,“现在出钱的都是克难勋贵,没有爵位傍身的富豪是没有资格投钱的。等到新洲合众国的局面起来一些后,就可以向平民富豪募集股份了,到时候就是小股了。比如一万两一股或一千两一股,一百或一千小股略相当于一大股。
小股不能送侯爵,但是伯爵、男爵、子爵还是可以送的。小股东不能世袭元老,但还是可以成立个议政会让他们推选议员。至于土地,则可以根据股份多少授予。
有了这些好处,募集个几千万到一亿两的小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小股必须马上实缴......”
崇祯上皇和吴三妹都惊讶了。
这是空手套白狼啊!
这哪儿是皇帝,这简直就是奸商啊!
看到崇祯和吴三妹惊讶的表情,朱慈烺笑着道:“这都是茶姑说的,朕可什么都没说!”
吴三妹蹙着秀眉,认真地看着郑茶姑:“茶姑妹子,这话在家里说说就行了,可不能外传......要是让别人知道皇家这么干,怕就没人肯往新洲合众国投银子了!”
听了她的话,朱慈烺忍不住就是一声叹息。三妹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理财啊!但愿朱和幸别和她一样......
吴三妹回头看了眼朱慈烺,又看了看郑茶姑。
茶姑说:“皇后姐姐以为能拿出一万两银子买一个小股的那些商人会不知道陛下没有缴足认缴资本?而且陛下也不会出假账蒙人,一定会说得清清楚楚。”
“知道他们还会投银子?”吴三妹问。
“会啊!”茶姑点点头,“一定会抢着投钱的!”
“为何会抢着投钱?”崇祯问。
“因为稳赚不赔啊!”郑茶姑道,“虽然皇家一时没有缴足认缴资本,但是新洲合众国的土地、山川、港口、物产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些资产如果一一折现,就不是几亿两银子,而是几百亿两银子了。现在可以出个万余两,就能拥有新洲合众国的几万分之一,当然是稳赚不赔的。
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要抢着投钱了,投到就是赚啊!”
投到就是赚?真有那么好的事情?崇祯上皇心思转动起来了,他还有一点私房,要不也投进去?投进去多少赚一点,以后用起钱来也可以宽松一些。
吴三妹则有些埋怨的看了朱皇帝一眼,稳赚不赔的好买卖,你怎么就不让吴三辅投呢?不行,回头一定要好好说说,必须得让三辅投钱,至少投五十万两......
抢救大明朝 第1014章 这是啃老型殖民者啊!(求订阅)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这些人就算是死皮赖脸的留下,也是没有好日过的,还不如出去闯荡一番!”
“说得也是啊!咱们这些人都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在那些老家伙眼里就是纨绔......就只能打发去新大陆了!”
“话不能这么说,新大陆未必没有机会,万岁爷和我爹还有上海那个罗大公都是什么眼光的人啊!他们看好的买卖还能亏了!”
“我家老头子也投了!”
“我家那尊大神也打算投银子了......”
“听说沈家的沈始文从上海赶来了应天府,看来也是来投银子的......”
几个穿着窄袖贴身的戎服的青年,正聚在老山猎场东部的一处八角凉亭里面,一边吃着仆人们不断送过来的烤得香喷喷的野味,一边谈论着去新洲合众国闯荡的事儿。
这些人都是在浦口和老山这里的“名校”里面混日子的学渣,有郑芝龙的儿子郑袭,有李若琏的儿子李少华,有朱纯臣的儿子朱汝勤,有孔胤正的弟弟孔胤文,有祖可法的儿子祖永忠,有高杰的儿子高元爵,有刘孔昭之子刘国忠。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岁数,都是南京中学的校友,都是贵族子弟,而且还都是学渣,还都有点纨绔,所以才能混到一起。
得空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在老山猎场和老山西北的戴山猎场游猎,或是去谁家豪宅附属的马球场里打个球,赛个马什么。有时候也会一块儿溜过长江,到南京城内秦淮河畔去游戏人生......
总之,都是一群读书不成,暂时也没机会从军的纨绔。
不过看他们骑在自家的折耳马和阿拉伯马背上射箭开枪的矫健身影,还真有一点生不逢时了。
要是早生个二十年,就他们在马背射箭开枪的真功夫,还有他们在中学体育课就练成的夹枪骑马冲阵的本事,怎么都能混上个正印先锋官吧?
如果能让他们骑着折耳马、阿拉伯马冲锋,来一群巴图鲁也是送死!
可惜现在南京讲武堂的招生标准越来越高了,不仅要考马上马下的武艺,还要考文章,考算学,考格致,甚至还要考法语!这不是刁难人吗?军校里面还学什么法语,难道要用法语下命令?下面的士兵能听得懂吗?
所以他们这样的学渣,就算开后门进了讲武堂,也没法毕业啊!
当然了,他们都是大贵族的子弟,真要从军还是有门路的。他们可以投到禁军骑兵团当个骑士,如果牵着自家的宝马从军,起板价就是校尉,只要能立点战功就能保送讲武堂——讲武堂的保送班比较容易读,没有法语课,算学、格致、文章三科都比较浅。这帮学渣再怎么渣,也是小学、中学一路读上来的,所以总还是能毕业的。
不过走骑士路线保送讲武堂的学渣,在军中的前途可是要打折扣的!
而且朱皇帝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硬是拦着不让多铎正式死亡......他不正式的死掉,关外满洲那边也是能拖就拖,也不会举起叛旗。
所以这群学渣也是空有一身马背功夫而无处运用啊!
对了,在这群学渣中间还有一个不渣的,就是那个从新大陆回来的施琅。他是被郑袭从家里硬拖出来的,现在听见这些纨绔子弟终于开始讨论去新大陆的事儿了,就看了一眼郑袭。
郑袭大声道:“既然大明的最富、首富、二富都拿几千万两银子投进去了,前任首辅魏通州也封了美国公,专门张罗这事儿,咱们还有啥好犹豫的?跟进就是了......现在要考虑的,就是该带多少人,该带多少东西飘洋过海了!
金子、银子不用带,去了那里也买不着担心......尊侯兄,可是这样?”
“对,对。”施琅赶紧点头,“那边沃野万里,物产丰饶,偏偏只有少量的野人土著,根本不认得金银,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贩卖。所以要东去美洲湾就得多带些东西,还要带上善于开垦和种植小麦、黑麦、燕麦、黄豆的农夫,最好再多带些佩尔什马......那里地极多而人极少,种地最好用马耕。
而且那里的气候比较冷,和燕地差不多,可以种麦子和豆子......黄豆一定要多带些,可以发豆芽吃。”
施琅说的这些,都是和郑袭商量过的。郑芝龙的这个儿子虽然“渣”,但是办起事儿来还是比较靠谱的......郑皇贵妃的投资理财大都是通过他办理的,他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他自己也跟了几把,已经小有身家了。
“六哥,你的意思是咱们一起去?”孔胤正的学渣弟弟孔胤文和郑袭关系最好,现在还亲切的管他叫“六哥”。
“当然一起了!”郑袭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咱们这些人在国内呆着也没好前途的。爵位轮不着咱们继承,读书咱们也不行,就算等到机会打多尼,又能立多大的功?打完多尼,打完流寇后,咱们再去打谁?没有大功傍身,一辈子也就是个千户了。想要封侯拜将,就得去新大陆一搏了!既然要去,当然是抱团好了。
我家那个国公爷给我准备了1000铁甲死士,还给我两条万石大鸟船。你们回去后也和爷娘多要点......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不好好准备,到了新大陆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对了,老家在北方的都回去拉人,拉些身强力壮,会种麦子、会种黄豆、会洋马的汉子。
老家在南边的负责准备船只、农具、武器和其他器械,还有火药和药材,还有茶叶,东西还真不少啊......回头我和尊侯兄一块列个清单,大家就照着清单上准备吧!”
“六哥说得对!是得好好准备......”
“听六哥的,这次得让家里面好好破费一下了!”
“对,对......现在不破费,什么时候破费啊!”
一群学渣们还真都听郑袭的,当下纷纷表示要当个“啃老型的殖民者”了。
......
老山宫皇极殿内,大明皇帝朱慈烺正在召开两府会议,讨论设立和管理新洲合众国的事宜。
朱皇帝侃侃而谈道:“新洲合众国的大股都已经认购完毕了......很热门啊!既然热门,那就该趁热打铁,早点把人派过去了。朕的意思,这个新洲合众国的元老院暂时不必渡海,就留在应天府,而派驻到大洋对岸的,应该是一个总督府,称美洲湾总督府,总管美洲湾的殖民、开拓和防务。总督由魏忠诚出任,总督之下设海军总管、陆军总管、警巡总管、司判总管、度支总管、屯田总管和筑城总管,分管各司。
另外,认股各家都要尽早派人渡海去主持庄园......要多募农户,多备粮食和各种物资,尽可能的完备,宁愿多准备一下,也不要到时候不足用。
最后,第二批开拓民要马上启程,就和魏忠诚一起走,大元帅府这边可有准备?”
军师吴三辅马上应道:“陛下,大元帅府已经准备了5条万石大鸟船,2条飞翔级。另外,东宁军准备了2艘最新式的轰击炮船,4艘万石大鸟船。至于人员,大元帅府已经挑选了600户,共1200人。东宁军准备了300多户和500多单身汉,其中的单身汉需要在日本娶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