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西班牙就是大航海时代的“散财童子”,丧尽天良外加上流血流汗的在新西班牙搜刮金银,再冒着遭遇海难和被人打劫,还有得坏血病的风险,把金银运出美洲,然后都便宜了制造业发达的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连中国都得了点便宜。
而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它们几家,差不多就是靠着西班牙人散财发金银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
如果大明真的夺了新西班牙的金矿、银矿,就等着被全欧洲的列强群殴吧!
当然了,到天朝圈子里来打,朱皇帝是不怕的。可战场要挪到中美洲......人家欧洲人离得可近!
而大明能派多少人过去?
朱慈烺笑着:“知道,知道......朕怎么会不知道?朕没打算夺新西班牙的金矿、银矿,朕只想要圣迭戈以北的北美西海岸。”
那里大约是加利福尼亚金矿的所在,北美雪貂的家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没有被找出来,更别说开发了,而且朱慈烺也不打算在郑芝龙面前扮演先知,所以他不会提及这些东西。
“老泰山,”朱慈烺又说,“朕既然没打算挖西班牙的命根子,当然就准备要和西班牙进行和谈的......现在的打,就是为了将来的谈。而将来的谈,当然要谈出一个太平洋航行自由的!”
“太平洋航行自由?”郑芝龙皱着眉头,他这辈子都没听说过什么航行自由的事儿......
朱慈烺道:“是的,就是航行自由啊!那么大的太平洋,凭什么霸占起来不让别人走?西班牙人太霸道了!玛丽,你说是不是啊?”
“对!他们太霸道了!”玛丽.曼奇尼连连点头。
朱慈烺笑了笑,又道:“只要有了自由航行,那么咱们就能用丝绸、瓷器、漆器等商品从新西班牙运回金银。这样一来,太平洋航线就能周转起来了......只要航线能转起来,咱们的跨洋客舟就不至于空船而返,成本也就可以摊低了。”
郑芝龙的眉头还是微微蹙着,因为他知道用运人口、瓷器、丝绸、漆器的船只往回运金银是不可能平衡的,想要让太平洋上的航运来去平衡,就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商品。
且不说这些商品到底能不能挖掘出来,就算能找到,要形成足够的产量,恐怕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朱慈烺看着郑芝龙还是有点犹豫,就对他说:“老泰山,咱们在美洲的仗有得打了......西班牙人虽然在日本败了,可人家还是世界帝国,美洲的金银矿又是命根子,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且西班牙殖民美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现在新西班牙的白人和混血人口多达数十万,还有数量更多的土著印第安人可以利用。所以西班牙是可以在美洲组织起数万大军的!
而咱们在美洲只有几十口人,怎么都不够啊......而且也指望不上海军,南洋舰队要支援暹罗之战,还要往回运大米。东洋舰队拢共也没几条船,还得照看日本周围海面,如果讨伐多尼的战事起来,还得分兵去封锁关外和朝鲜海面,最多也就抽出两三条八百吨级跑美洲。靠它们能拉多少人?朕想来想去,也只能依靠商运了。
老泰山,朕让皇家商会出一百万两,你的一官行也出一百万,再让沙船行也出一百万,一起成立一个太平洋船行,购置一二百条专用的万石客舟,往美洲运兵运移民,你看怎么样?”
“运费怎么算?”郑芝龙问。
“按人头算......”朱慈烺道,“按照运抵新大陆的人头来算!一人给五十两可够?”
殖民美洲的费用肯定不能都靠朝廷,因为朝廷掏不起。五十两只是船费,要让移民在大洋彼岸安家落户,起码还得再加五十两的投资。一人一百两,一百万人就是一个亿......这个钱也不是出不起,历史清王朝打个大小金川就花了七千万,和准格尔打了几十上百年的,合计花费怎么都不少于一个亿了。
差不多用打大小金川的花费占下后世天选国西部的十来个州,再加一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怎么都划得来吧?
这些地盘看着都比大小金川要大啊!
可问题是大小金川在天朝版图之内,花再多的钱搞改土归流也是正确的。而北美西海岸是大洋彼岸,要想永久将那里留在天朝版图内是有难度的!
那里将来很有可能独立一国和天选美利坚去当隔壁邻居......
所以朱慈烺不能用朝廷的钱没完没了往新大陆去砸,只能想办法把殖民美洲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当然了,殖民美洲那么大的生意不可能是没本钱的......这可是个“重资产”的生意!
所以初期的投资是不能少的!
但是这投资谁拿出来呢?
“陛下,”郑芝龙又想了想,“这船费谁掏?”
这话一定得问清楚了!
郑芝龙自己是户部尚书,户部可没有“北美殖民预算”,而且这两年因为和西班牙人打仗,同时还有一大堆的建设项目,而且北方收复的省份还在“免费期”内,所以大明朝廷的财政紧巴巴的,也拿不出几百万几千万往美洲去投资!
“这个......”朱慈烺想了想,“谁受益,谁投资!船费让投资人出!”
“投资人?”郑芝龙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是大资本家,大明首富,富可敌国,生意经在大明来说,绝对可以排到第二位!可是他怎么也想不通,殖民美洲怎么就变成一桩生意了。
“陛下,谁来投资?”
朱慈烺拍了拍胸脯,“朕要投资!朕要投资一个,一个北美合众国!”
“合众国?这是什么国?”
“合众国就是,就是股份制国家!”朱慈烺解释道,“股份制你知道吗?”
“知道,知道......《商行法》上说了。”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就是差不多的意思,把商行变成国就是了......朕多出一点,就当合众国的大东家,出资少一点的,就当小东家,众股东依据股份多少推举出来的管事人就叫大掌柜!”
这样可以吗?
郑芝龙呆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旁作陪的小洋马玛丽.曼奇尼倒是笑嘻嘻开口了:“我的陛下,您说的这个国家的首领,以后是不是得叫美利坚合众国大掌柜?”





抢救大明朝 第1007章 资本主义之国(求订阅)
美利坚合众国大掌柜......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听着有点不对啊,不怎么高大上......以后难道以后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大掌柜某某在国会发表演说?
“不能叫美利坚合众国,”朱慈烺马上摇头,“得叫个大家能听明白的名号,要不然不好拉投资。”
大掌柜没什么,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名号不行,“美利坚”的名头太奇怪,得换一个。
“那叫什么?”玛丽又问。
“就叫,就叫新洲合众国吧!”朱慈烺道,“我国的唐朝就管现在的美洲叫新洲,还设了都护府,《新唐书》和《旧唐书》上都有记载的。”
老版的《新唐书》和《旧唐书》上当然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新版的《新唐书》和《旧唐书》上很快就有了。
阮大铖正负责这事儿呢!他现在是翰林学士兼国史总裁官,专门负责写历史——他文笔好啊,赫赫有名的剧作大家!编修一下《新唐书》和《旧唐书》,把发现美洲的事情加进去还不跟玩似的?
反正唐朝乱七八糟的都护府太多了,再加一个新洲都护府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贞观某某年,有殷商后裔某王遣使自新洲来,朝见太宗于翠微宫,受封新洲大都护......这就是自古以来了,绝对是真理,错不了的!
郑芝龙点点头:“新洲合众国倒是比美利坚合众国好听,可是这个国家要怎么投资?利益又在哪里?难道要等到新洲合众国的财政有了盈余后,再向大小东家分红吗?”
“投资一个国家,当然不是为了区区一点分红了!”朱慈烺的面容已经严肃起来了,“朕既然出了最大的份额,自然是合众国之君了,而且还要在合众国之议事会中占有相应的议事之权。”
郑芝龙越听越糊涂——朱慈烺本来就是天朝之君啊!新洲国既然是天朝的一部分,自然以朱慈烺为君,和他出不出资有什么关系?
你们朱家拥有大明江山,难道是因为朱元璋出了资本?
朱慈烺接着道:“合众国既然有君王,那么下面就该有勋贵之族......都是开国元勋啊!大明的开国元勋是一刀一枪搏出来的,克难勋贵也是艰苦征战拿命换来的,而这个新洲合众国的开国元勋只要出钱投资就能当上了!”
啊!还可以这样啊!出钱就能买个元勋当?得出多少钱?
“老泰山,”朱慈烺笑吟吟看着郑芝龙,“你儿子那么多,可只有郑森、郑建功是克难勋贵,其他都没有爵位在身,将来就是平民百姓了!你这个做爹爹就一点不为他们的前途着急?”
着急?怎么不着急啊!郑芝龙叹了口气,自己的儿子是多,可出息的就是郑森、郑建功,其他的不是纨绔就是愚笨,都不成气候。如果搁在过去,国公的儿子再蠢也能有个武官可以袭的。
可现在没有这个规矩了,武官不是军功出身,就是军校出身......两条路都不好走啊!
倒不是没路子进军校,而是吃不了那个苦啊!而老郑对孩子又比较宠溺,不像崇祯和朱慈烺那么心狠,所以他的儿子除了早年吃过苦的郑森、郑建功,别人都没什么出息。
看到郑芝龙叹气,朱慈烺笑道:“老泰山,现在机会来了!你可以投资合众国啊!投个一千几百万,换十几个合众国的侯爷,你那些儿子一人一个,虽然比不上大明的侯爷,但总比没有的好。而且咱们这个新洲合众国其实也蛮大的,好好搞,大有前途啊!”
北美西部这一片当然大了,一个阿拉斯加就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新不列颠哥伦比亚加上育空地区又是一百四十几万公里,美国西部的那些州加一块儿估摸着也有二百万平方公里。光这些就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了。其中宜耕宜牧,气候也算温和,交通又比较便利的平原、河谷地带加一块,面积和美国中、东部没得比,但是也不会少于华北地区。
郑芝龙听朱慈烺这么一说,真是有点心服口服了——买卖还可以这样做啊!拿还没有到手的什么新洲地盘设一个股份制的合众国,然后就拿这个还在纸面上的共和国来融资圈钱,而且还用合众国的爵位忽悠人!
而且国都不知道在哪儿,就拿爵位来卖了......这样能行吗?这国能长久吗?
“陛下,一千多万两是不是太多了?臣家虽富,但是,但是一下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啊!”
郑芝龙也开始哭穷了!
一千几百万两啊!郑芝龙这个首富也得好几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出来......
朱慈烺笑了笑,摆摆手:“不急,不急......不要你马上掏钱,马上掏出来也花不了啊!朕粗略算了算,新洲立国的花费有一个亿就足够了!
朕出三千万,给你一千五百万的额度......你先缴百分之五的订金就行了,剩下的额度给你留着。你可得好好拿着,千万别转让出去,知道吗?”
什么?这还是值钱的东西?郑芝龙心说:这事儿靠得住吗?到底靠不靠得住?
朱慈烺仿佛知道他的心思,又道:“新洲立国的事情靠不靠得住,你自己派人去看!看了就知道了......朕那么宠皇贵妃,还能让你家吃亏?”
说的也是啊!
朱慈烺这个女婿可没让郑家吃过亏,无论是海商银行,东宁节度,南洋大臣,金瓯开发,还是把郑芝龙诳来当了户部尚书,对郑家的事业都是大有促进的。
这次新洲立国的买卖,应该也不亏吧?
郑芝龙心想:要不还是跟投吧,反正一千五百万的百分之五也就是七十五万,并不太多......
......
“皇帝哥哥,三千万啊!咱家真有那么多钱?”
吃晚饭的时候,朱慈烺把他准备投资新洲合众国的事儿在后宫的女人面前说了,却把刚刚和朱慈烺圆房的阿吉格惊了一下,还多嘴问了一句。
她这一问,贵妃宁香玉马上就板起面孔训斥了:“阿吉格,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阿吉格知道自己失言,吐了吐舌头,冲朱皇帝投了个可怜巴巴的眼神。
朱慈烺则坏笑了一下,对宁香玉道:“香玉,依着宫里的规矩,该怎么罚她?”
家有家规,宫廷里面当然也有规矩了。阿吉格不过是选侍的地位,和朱慈烺独处的时候当然可以仗着受宠放肆一下,但是现在皇后吴三妹、皇贵妃郑茶姑、贵妃宁香玉和费珍娥、德嫔东莪、贤嫔徐尔霖都在,阿吉格这个选侍照规矩连座都没有(朱慈烺给她赐了座),怎么还能乱说话呢?
“该打!”宁香玉虽然是贵妃,但却是最早跟着朱慈烺的“大姐”,向来协助皇后管理后宫,宫人妃嫔违纪犯规,都由她出头当恶人。
“那就打吧!”朱慈烺点点头,又笑着道,“阿吉格,你的问题朕还是可以回答的......三千万巨资,咱家也不是轻易能拿出来的,不过这笔钱不必一次性掏出来,一次拿出来也花不完,十年凑齐也足够了,现在不过出个头期,一百多万而已,不费什么劲儿的。”
“哦,妾知道了。”阿吉格撅着小嘴应了一声,又怯怯的看了一眼板着面孔的宁香玉,自己入宫到现在,尽挨她欺负了,皇上也坏,从来不帮自己说话,真是命苦啊!




抢救大明朝 第1008章 这就是转嫁危机啊!(求订阅)
阿吉格撅着小嘴很委屈的不说话了,但是关于新洲合众国的讨论却刚刚开始。
“银子的事情总还能想出办法,可是谁又愿意飘洋过海去新洲呢?”
现在提出问题的是皇贵妃郑茶姑,她自幼耳闻目睹,没少听说海外的苦,出洋的险。去个南洋已经是千难万险,海难加上疫病能让出海谋生的人在几年之内折损半数之多!
如果不是想发财想疯了或是穷得没办法,谁也不愿意出海啊!
朱慈烺看了一眼茶姑,轻轻叹了口气,道:“茶姑,你以为朕是为谁花这三千万两银子的?”
郑茶姑是聪明人,一听这话马上就明白了,微微蹙了下秀眉,“陛下是为了土豪儿?”
朱和壕是朱慈烺的长子,现在已经十多岁了,正在老山中学当学霸——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每回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而且性格也好,很会交朋友。可惜他只是皇长子而不是皇帝的嫡长子,是无缘继承皇位的......除非朱和幸夭折,同时吴三妹无法再生下儿子。
可问题是朱慈烺的孩子大多茁壮,极少有夭折的(没有是不可能的,毕竟是17世纪啊)。而打小体弱的朱和幸随着年纪渐长,又加上吴三妹经常带着他运动锻炼,身体也越来越好,已经好几个月都没得过病了。
如果朱和幸最后长大成人,被册封为皇太子,那么朱和壕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他毕竟是皇长子,而且还那么优秀,而朱慈烺又不会把宗室当猪养。以后朱和壕再出点事业,那不真就成了朱和幸的眼中钉?
帝王之家,父子都可以反目,何况异母兄弟?
可是让朱和壕飘洋过海去新洲......郑茶姑这个当娘的想想又觉得不舍得了,想到这里,她的眼圈就是一酸,眼泪都要下来了。
朱慈烺看着爱妃掉眼泪的模样,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他叹了口气:“也不都是为了土豪儿一人......土豪儿这样的孩子可不止我家独有,各家王府,各家勋贵,大多都有几个土豪儿啊!都往官场上挤,都往军队中挤哪儿能容得下?也不能搞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吧?而且国中活不下去的人也有不少啊!”
朱慈烺不用微服私访,也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不是什么安乐窝——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处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没有天选之土的国家能让庶民安乐就不对了!
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好走,还要社会主义干什么?
现在大明国内的社会环境比较安定,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是粮食增加——每年从东南亚输入了一千多万石大米,黄淮运大工后淮南淮北又从水旱无常的灾区变成了连年丰产的产粮区,比之过去,年均也能增产两三千万石。另外,资本主义农场在四江两湖闽粤以及新收复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西部)等地的大量出现,也促进了粮食增产。所以洪兴十年除四川云南之外,大明汉地诸省的粮食供应量比之崇祯十六年、十七年,至少多了一亿几千万石!
所以洪兴十年的明朝穷人们比崇祯十六七年时,显然是更容易糊口了。
而另一个安定的原因,就有点政治不正确了——经过克难中兴之战洗礼的新贵族和新军的镇压农民起义的能力大幅上升,起义变乱根本没有做大的机会,就被凶残的新军新贵们镇压下去了......
但是这两个让国家安定的因素都是有时效的!
因为朱慈烺接手国家后实现了中兴,打断了推倒重来的过程,由此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一是汉人人口没有在推倒重来的过程中被大量消耗——历史上的清朝初年全国只有几千万人口。而如今的大明,不包括四川云南,就拥有一亿五千万左右的人口,如果算上四川、云南,差不多是清初的三倍!
虽然耕地的数量也比历史上的清初要多一些,但绝对到不了三倍。所以人地矛盾依然比较尖锐!
而且由于社会大体已经安定下来,所以大明的人口出生率又一直处于高位,恐怕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突破两亿了。
到那时,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二是贵族势力在克难中兴过程中的膨胀!
明朝的勋贵在土木堡之变后就一直走下坡路,占有的社会财富当然也是逐渐减少的——勋贵的权力下降,占有的财富当然下降了。而科举士大夫则趁势而起,占有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权力和财富向下流动的过程,由顶层转到了中层,对社会的安定还是有好处的——从大明统治中受益的人数增长了,大明的统治基础也就得到了扩张,如果不是这群新加入统治集团的人没有砍人的手艺,天下也不至于大乱了......
而在克难中兴之役中,朱慈烺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士大夫的特权,同时扩张了军事贵族集团的规模和权力,大量的克难功臣加入到了原本死气沉沉的勋贵队伍当中,给这个垂死的集团注入了勃勃生机。
实际上,现在的大明勋贵集团几乎是一个崭新的开国集团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打败满清,压制大顺啊!
而且朱慈烺又大办新式教育和少年军官养成教育,给克难二代们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大批充满干劲,而且还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的克难二代们虽然可以有效保卫大明江山,但同时也会为他们自己攫取大量的财富,垄断上升的通道。而且充满活力的克难勋贵家庭也拥有更强的繁殖能力,所以本来人数就很多的克难勋贵集团,现在正在迅速膨胀当中!
朱慈烺叹了口气,又道:“朕抚军克难以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眼看着克难功臣的子弟便要长成。现在老山和南京东城的小学全都爆满,几所中学招人的时候更是挤破头一样......照这个趋势下去,再过十年,家家户户(指权贵之家)都得为子弟的出路头疼了。
而且咱们也不能把好位子都占了,也得给寒门才子留条出路吧?
另外,底层的赤贫之民也越来越多啊!
现在天下安定,粮食也算充足,工商又比较兴盛,朕又废了丁口税,所以百姓都愿意多生孩子。但是天下人口已经有一万万数千万,两万万乃至三万万之数也是早晚之事。到时候粮食可够?土地可够?
所以朕思来想去,也只有向外拓土,为子孙后代挣一点生存发展之地了。朕想着把美洲做成一个股份制的合众之国,让有钱有势的勋贵和富豪来投资。他们投了钱,这国家就有他们一份了,他们各家有没地安排的子嗣,便能送去合众之国为贵人。他们有钱有势,也不可能两手空空,独自出国啊!总得带一批人吧?国内的赤贫之民可以跟着他们走,也算有条出路了。
而且北美土地废物而且辽阔,适合农耕。如果将来一年能有十万人越洋而去,返航的客舟上也能载粮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石。人出去,粮食进来,咱们这个国才能长久安定啊!”




抢救大明朝 第1009章 十七世纪最大的风口(求订阅)
“尊侯,你是从新大陆回来的,那里到底怎么样?”
郑芝龙眯着眼睛,看着被他请来家里喝酒的施琅,笑吟吟的提出了一个让施琅有点意外的问题。
施琅是跟着河南号从日本回来的。按照原定的计划,河南号返航后要进行检修,全体船员也能得到三个月的假期。可是河南号上的船员们走了鸿运,一回来就遇上了鹿儿岛湾大海战,所以都跟去又捡了一份功劳。
现在日本方向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河南号也就返港休假了。施琅虽然是福建人,但是因为长期在东洋舰队任官,所以就将家安在了浦口——浦口这里教育资源太好了,名校齐聚不说,而且还很容易和未来的皇上、亲王、郡王、国公们成为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施琅这个级别的军官都希望往浦口挤,他当然也不例外。
1...33033133233333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