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所以,你问我生员的交游是什么人。首先是和同学结交。其次,是和名妓交往。读人嘛,风流轶事更添名气。你到南直就知道了。秦淮河上才子佳人的故事数不胜数。
生员在一县之中,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虽然比不得举人、致仕乡的官员,但见县官不拜,免徭役、免钱粮若干。禀生、增生都有钱粮可领。宗老、乡绅、小吏、衙役不敢难。
若是有些家资,日子很是逍遥。当然没有家资,不会生聚,自然就是穷秀才。”
这话说的贾环笑起来,又有些体会。他以举人的身份府,贾府的族老,谁冒头了?他们没资格为难他的。这就是读人啊!属于特权阶层。
贾环道“和刘国山一样?”他还清楚的记得刘国山在醉仙楼请同学吃饭,邀请名妓踏青,很阔气。种种做派,如叶先生所说。据说刘国山家中颇有钱财。
叶鸿笑着头,“差不多。”
贾环再问道“先生,若是秀才想要经商,在江南如何?”叶先生前面说的情况,他是知道的。这与他了解的情况相符。
叶鸿对贾环知无不言,喝着茶,道“江南风气开放,读人经商不会受到鄙视。但都是以家人、族人的名义进行。如果只是生员的话,想要经商,少不得要和官府打交道。
事实上,江南虽然繁华,但在一县之中,经商难有作为。基本都在府城、省城之中。而在府城和省城之中,生员的功名是不够的。
这倒是让我想起来你刚才的问题。生员并非都在学校读,有出来游学的生员,大多都会在府城和省城之中,与官员、名儒、名士、名妓、士子交游。
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学问,有的人求上进的门路,还有的人结社。当年,我在杭州城中”
贾环听的一阵沉默,叶先生后面说的话他都没听进去。很明显,以秀才的身份想要经商,做大做强根本是不要想。
闻道院这里的咸亨商行生意红火,后面就是山长张安博在撑着的。四品的巡抚要是撑不起一个商行,那就是个笑话。
但他若是去了江南该怎么办?
当个小秀才,在一个县城里窝着?憋屈、安逸的生活个几十年?这个安全。但这种没有质量的生活,他真的想要?不会冬天连个绿叶蔬菜都没得吃吧?
按照叶先生的意思,越是繁华的地方,商贸越是兴盛,越是需要功名护身,小秀才不用。而荒凉、偏远的地区,秀才功名好使,但商贸层次不够,发展不起来,不适合经商。
这还不说,在繁华的地区和官府打交道,他被认出来的几率。
贾环发现,貌似他的想法很有一厢情愿!现在审视起来,似乎有“愚蠢”。
他制定了离去的目标。也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事情都安排好。可以离开了。然而,在此时,他却发现前面的路,根本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窗外的夜色渐渐的深沉,小雨淅沥,渐渐的变得大起来,滴滴落在梧桐上。
叶鸿一看贾环走神,笑一笑,就没再说话,品着茶。
贾环坐在椅中,心烦意燥。他曾以为离开是一个大工程,留下来改造贾府是一个更大的工程,但是现在看来呢?
他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以至于制定计划时没有考虑周全?没有仔细推敲?
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七十九章 今时不同往日
冬雨从晚上下到天明。
贾环都不知道他怎么从叶先生处到北前坊的家中,一直到天明雄鸡报晓时,他恍然发现他一夜未曾合眼。
雨中的清晨,巷子中安静、悠然。李大娘早早的过来煮了早饭稀饭,馒头,鸡蛋。贾环吃过后,红着眼睛,坐进钱槐从镇中车马行雇来的马车返京城。
钱槐和贾政的小厮秋儿坐了另外一辆马车。贾环一个人清净着,躺在马车中,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他已经觉察到他的计划恐怕需要大修改、大调整。而事关身家性命,他打算贾府一趟后,立即去遵化见山长,谈一谈这件事。
山长是宦海多年,经验丰富。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相当于后世的中央监察机构的四五把手,副省部级干部。
入值南房的大学士李高澹因被御史宇文锐弹劾操纵米价有损圣德,闭门谢客。至十月中旬已有近十天。
十二日上午,几辆小轿从侧门进入小时雍坊的李府中。片刻后,众人齐聚在李府中的静室。几名仆人上了案几、美酒、小食、瓜果,而后出去。
坐在上首的李高澹是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峨冠博带,脸色平静,似乎于此时的困境全然不在意。
为李大学士说话的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户部主事柳安宜。坐中的四名宾客各自听着。与贾环有信往来的韩秀才韩谨置身其中。
韩谨喝着案前的美酒,心中感慨。
想当初,他不过是一名生贡,穷秀才,虽然名满京城,但只有一腔热血,而如今他已经可以置身于东林党的核心小圈子中。
这都要拜贾环所赐。若非他从贾环那里学得“屠龙之术”,也不会又今日。听说贾环已然中举,他最近事忙,还没来得及去祝贺贾环。
韩谨走神时,柳安宜开场白已经说过,“如今,礼部、都察院盯着国子监,韩子桓无法纠合监生鼓动舆论。为今之计,只有转移朝野视线。
听闻,今科乡试时,闻道院的秀才、童生共有七人是通过录遗考试入场。此事极为反常。概因北直隶提学沙胜和顺天巡抚张安博是至交好友。内中必有阴私之事。”
一名中年文士沉吟着道“叔时欲行祸水东引、一箭双雕之策?”
柳安宜头,脸色严肃,“正是。”
弹劾党魁的御史宇文锐素来和贾府交好,此次弹劾预计和王子腾有关。再往深里想,或许与勋贵势力针对东林党有关。
而壬子年北直隶乡试录遗考试,正好涉及贾府中人此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少年神童,贾环。方大宗师贾环北直隶乡试第八十六名,士林中颇有争议。
这是其一。
其二顺天巡抚张伯玉是军机处何大学士何新泰交好。但张伯玉并不被当今圣上所喜。王子腾与朝廷首揆谢福清交好。何新泰与谢福清关系微妙。
他想要引爆录遗舞弊案,让谢福清“追击”何新泰,甚至让圣上起追查张伯玉的心思。从而搅乱政局,浑水摸鱼,以求为党魁脱身。此为祸水东引。
静室中另一名四十多岁的文士拍案道“此事可行!”
小雨飘洒在空中,带着冬日的清幽、寒冷。
贾府西路,李纨院中。东府的秦可卿刚从凤姐那儿说了体己话出来,顺路进来探望病愈的李纨。素、碧月、宝珠几个丫鬟在屋中侍候着。
闲聊着,话题就转到贾府内的热话题贾环的婚事上。秦可卿端着茶杯,好奇的道“婶娘,怎么府里突然有这样的风声?”
李纨穿着素雅的水白色衣衫,带着白色抹额,清素精雅的少妇,轻笑着道“你原是不知道。环兄弟在院行过冠礼,按理说可以婚配。京城里那些人都来打探。前几朝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俗。”
她父亲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她对读的事情比贾府内宅的妇人理解的要深刻些。环兄弟现在前途无量。就是个超级香饽饽。有人来结亲,太正常不过。
秦可卿恍然的头,喝着茶,心里有些淡淡的忧愁。
前些日子环叔去东府里祭祖,她置酒招待,恭喜环叔中举,略尽她的心意。环叔说话随和,看问题一语中的。和他聊天很舒服、惬意。
但环叔若是成亲了,她想要再和环叔面对面说会话,估计就不行了。传出去,对环叔,对她的影响不好。
秦可卿想了一,打听道“婶娘,那谁家的姑娘最有可能?”
说起这事,李纨就笑起来,道“环兄弟年纪才不过十一岁,女方也不会十岁就嫁过来,多半是想订婚。
现在府里传的最凶的是老爷的门生傅试他的妹妹。闺名唤作秋芳。据说人漂亮又聪明,只是年纪已经二十多。”
秦可卿亦是抿嘴轻笑,细声道“谁的嘴这么促狭?真真个要打板子!哦,环叔早就去院怕是还不知道呢。”
李纨的消息比秦可卿灵通,她还想着让贾环教授儿子贾兰的学问。举人的学问,可比族学里的贾代儒强太多。笑道“环兄弟中午时就来了。老爷下午来就要见他。”
秦可卿螓首微。心中有些担忧。环叔娶个大他快十岁的妻子,那日子怎么过啊?
贾环上午从东庄镇出发,中午时就抵达贾府。派了长随钱槐前去问消息,得知贾政中午在外应酬,不曾来。今天是朝廷沐休之日。贾环吃了些午饭,在望月居的卧室里补觉。他现在头还有昏沉沉的。
午后时分,屋中檀香袅袅。
贾环盖着棉被,正睡的迷迷糊糊时,耳边传来晴雯和如意两人的窃窃私语声,时远时近,听的不是很真切。
真实情况是,如意在卧室里守着纱帐里的贾环在床榻边打瞌睡,给进来的晴雯推醒,两人坐在矮几上,床沿边,说着近日贾府里流传的事情。
如意今年十一二岁,留了头,但还是喜欢梳丫鬟双髻,最外面套着精美的青色掐牙背心,清秀的丫鬟装扮,扁着嘴嘀咕道“晴雯姐姐,来个老姑娘作主母,我们俩怎么办啊?”
晴雯掩嘴轻笑,“你别扯我哦。我只是三爷的丫鬟,可不算是屋里人呢。”
如意鼻子里“哼”一声,她才不信呢。她又不是三岁小孩。直接过滤掉晴雯的话,说道“府里有风声说宝姑娘和三爷挺配的”
说起三爷的婚事,晴雯也很有兴趣,道“我知道啊。前些年不还传说宝姑娘要嫁个带玉的吗?宝姑娘是极好的啊。况且还算是我们的老师,莺儿和我们也合的来”
如意心里偷笑。看,这不是说“我们”吗?我的好姐姐哟!
贾环睡到三四左右醒来,穿了衣服,坐在梨木椅中,沉吟着喝茶,就见他的两个大丫鬟来在他面前晃,便问道“晴雯、如意,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如意很干脆的道“三爷,我们在发愁主母是谁呢!府里都说要把那个傅秋芳配给你。”
贾环听得微怔,随即摇摇头,“你们啊,瞎操心。”他中午来就知道贾政要找他谈他的婚事。但他依旧很淡定的午睡,且能睡着。为什么?
今时不同往日!
以他现在的身份,贾政肯定要征求他的意见。他早已经证明,他不可以随意被摆弄的人。
晴雯还没来得及问,恰巧这时贾政派人来传话,让贾环去小房梦坡斋中见他。贾环拿了伞,在晴雯、如意迷惑的目光中前往梦坡斋。
梦坡斋中,陈列精致,浸润中百年世族的富贵之气。
贾政独自一人在软塌中半倚着,有些酒后的模样,见贾环进来,开门见山的道“顺天府傅通判是我的门生,他想要将他妹妹嫁给你,你什么想法?”
贾环先给贾政行礼,然后绝道“儿子年纪尚幼,婚姻大事且等几年再由父亲做主。”
贾政看了贾环一眼,这个孽子今天话倒是说的很入耳,又道“金陵甄家与家是世交。他府上的大姑娘、二姑娘如今都嫁在京中。三姑娘年纪与你相仿。结亲的意思已经传到老太太那里。”
金陵甄家的大名贾环当然知道,推道“他家里都是皇室指婚,府里何必搀和?”
贾政有些惊讶,倒没想到贾环知道这些事,再道“湖广左参政纪参政进士出身,昔年与我有旧,他膝下有一个女儿,年龄比你小一岁,容貌出众,想与你订亲。”
贾环一听贾政的评语就知道贾政的真实想法,很显然,政老爹中意这位纪小姐,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盲婚哑嫁没兴趣,道“儿子暂时无意于儿女情长,请父亲过三五年再定夺。”
贾政看了贾环一会,挥手道“你去吧!”
贾环作揖行礼,转身离开梦坡斋。轻松过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根本没有晴雯、如意她们想的那么复杂!他的婚姻主导权在贾政、王夫人手中不假。但他自己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是他的地位、手段使然。
他只要不傻的呛贾政说我的婚姻我做主!政老爹肯定不会为难他。虽然他心里是这么想的。至于,王夫人想要折腾他,概率不大。因为,他的婚姻已经成为贾家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
王夫人搞些宅斗的手段落他的面子,拿捏下,恶心下他,都是可以,但绝不敢乱来。贾家上下都盯着。他的婚姻这件事上,贾政的意见会起决定性作用。
贾环下午和贾政谈完之后,坐马车独自前往数百里外的遵化县,去见山长,询问他的意见。
而关于贾环婚事的结果很快就在贾府内传开年纪太小,过三五年再说。
风波随即平息。
贾宝玉心中暗搓搓的想法自是不消说,很是在林妹妹面前感慨了一番。贾环告状害得他被打的一个月下不了床,他当然愿意看贾环吃瘪,走霉运。
当晚,迎春、探春、惜春、史湘几人知道消息时都为贾环松口气,娶大了快十岁的妻子很要命的。而宝钗的想法,无人可知。
东府中,秦可卿得到宝珠送来的消息,妙目流波,会心的一笑。
这可不是环叔的处事风格么?她的事情就是拖了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转机的啊!环叔暂时不结婚,她心里那淡淡的忧愁可以抛却了。
第二天上午,李纨、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史湘、宝玉一行人去贾环的望月居找他顽时,才知道贾环昨天下午离府。
李纨心里感叹“环兄弟这手段哦。轻描淡写的就处理好。”虽说还要顾忌太太的想法,但她心中越发的想将贾兰托付给贾环教授。
很明显,贾环是贾府的新山头,地位相当的稳固。而且是科场前辈,有他提贾兰,不知道要省多少事。(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八十章 夜雨夜话,我心去留(二)
中午时分,张安博在顺天巡抚衙门的官舍中小憩后,整理衣冠到公房中处理公务。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精力有所不济,需要午休。
公房中,几名幕僚和来往办事的办都是起身见礼。
张安博宽厚的笑一笑,示意六名幕僚和长子自便,坐到上首,笑问道“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何幕僚道“东翁,昌平州复冬日清理河道调民夫500人不能克日完成。”
张安博沉吟几秒,“再催。”
他治理顺天府、永平府主要依赖从院里带来的强力的幕僚班子。原讲郎三名,新进学生员五名,他的故旧推荐来的两名师爷,侍奉在他身边的长子张承剑。
只是,乡试之后,五名秀才只有庞泽庞士元一人返遵化,其余乔如松四人都将返院一边担任讲师,一边苦读。
院那边在的待遇非常好。讲师的薪资一年有三十两银子。京城中坐馆的行情价格秀才大约在二十两银子向上浮动。
幕僚的减少,让他现在都感觉处理事情有些吃力,想要去信给院,招募几名弟子前来效力。实在是经由贾环一手教出来的院弟子非常能做事。
处理了一会文案后,一名亲信长随从侧门进来,径直上前低声道“老爷,贾举人来了。”
张安博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顿时开怀大笑,将手中的公文丢在公案上,“诸位,且将手中的事情放一放。子玉来了。今晚设宴招待他。伯苗,你先去安排。”
张承剑起身道“是,父亲。”随即,巡抚衙门的小吏们便忙碌起来。遵化比不得京师,要置办酒席,还是需要预先筹备一二。好在有上次公孙亮来的经验。
公房之中立时一阵喧哗。庞泽惊喜的站起来,请命道“山长,我去带子玉过来。”
张安博捻须笑道“嗯。领他到后面的花厅。”
此时,等在巡抚衙门一处偏厅中的贾环还不知道他的到来让顺天巡抚衙门停摆半日。
贾环从京城中出发时下着小雨,但进入遵化县境内时便是晴天。然而,晚上参加完山长的酒宴后,天空中纷纷扬扬的下起小雨。
下午之时,贾环已经和庞泽、何讲郎、张承剑几人见过面,聊的很尽兴。京城、院、文章、巡抚衙门的事,无所不谈。
酒宴后,贾环到山长的房和他私下里交谈。
山长的大儿子张承剑是名四十多岁的儒生,有秀才功名,为人谦和,体态显胖,进来上了茶,便退出去。
房中,炭盆燃烧,温暖舒适。夜雨滴落在窗檐、台阶上,叮咚传来。
张安博坐在梨木椅中,捻须轻笑道“子玉,你到底是想通了!去江南游学是浪费光阴。”贾环到他这里来,应该是要跟着他学习春秋。
贾环一阵苦笑,想起去年山长离开院前,还特意将他叫到住处,面对面的叮嘱他,“山长,弟子过来,并非为学习春秋,是有事请教山长。”
张安博微微有些奇怪,“你都成了举人,在荣国府里境遇还没有改善吗?”这不可能。贾环可是国朝最年轻的举人,他的前途,勋贵世家怎么会看不到?
他知道贾环的事情。雍治九年的县试,叶文台特意给他说过,请他破例一次,允许当时还是外舍生的贾环参加县试。
贾环道“没有。府里给我的待遇很不错。”想了一会,道“山长,在本朝的背景下,若是一个家族因罪要被抄家流放,我如果身处其中,该如何破局?”
江南的事情无须去问了,叶先生不可能骗他。秀才经商潜力有限。这大概跟后世官商是一个道理有多大的后台做多大的生意。
张安博沉吟了一会,贾环明显是在说他自己的情况,难道是贾府后发现贾府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贾府这种勋贵世家,历来不缺黑历史。他向来是比较反感。
文官集团历来有压制勋贵的传统。
张安博反问道“若是子玉身在居中,你想怎么破局?”
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道“若是我的话,当择机远逸,脱离家族身份、痕迹。国朝之大,足可另觅良所,逍遥快活。”
他都攒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找个小县城,日子过的飞起。就是很憋屈。物质生活无法取代精神生活。况且,就周朝的情况,县城里的物质生活预估有限的很。
再往南走一,如广州,交趾、南洋之地,或许还可以当个豪绅、岛主之类的。不过,终究是不如中原之地繁华。
张安博瞪着贾环,半响无语。这话真是太没志气了!放着大好的锦绣前程不要,去找个地方躲着逍遥快活?天下能有这样的地方?你诗经是怎么学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山长到底是宽厚的长者,并没有将心中的情绪表露出来,问道“子玉在洪灾中生死不惧,意志坚定,带着院闯出生路,为何害怕抄家流放?”
贾环默然无语。他总不能说我不想带着贾府那帮人玩!打过游戏对局的人都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贾府里,二师兄太多。他真怕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坑了。
主持院救灾,是以他为核心,所有的物资、人力、武力、智力都在可以调配,众志成城。再大的风浪,他都有信心闯过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但贾府,他能取得主导权?能掌握贾府的政治资源、人脉?他只是一个庶子,谁认得他啊?
另外,他能保证在“团战”正酣的时候,不被队友卖掉?这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他到红楼世界的第一反应、选择是逃离。然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始调查江南秀才的朋友圈时,才发现他美好的设想只是一场空。
这就让他非常的尴尬。
是走,还是留?从他多年的生活阅历来看,明显是留下来更合适。未知,往往就喻示着风险。但他不知道留下来,能不能破局成功?政治上,他想要问问山长这位省部级高官的意见。
山长张安博见贾环沉默,便不再问这个问题,而是给出他的答案,“子玉读过三国志吧?哪些世家如何在乱世中生存的?
早期中原争霸,颍川世家荀家,荀彧、荀攸效忠于曹操,荀谌效忠于袁绍。中期赤壁之战前后,荆州世家,诸葛亮效忠于刘备,诸葛瑾效忠于孙权。”
贾环都能改写三国演义的版本,当然知道这些历史。但时间、朝代的变化,两头下注这种手法在国朝是否有效呢?“山长,国朝有这样的先例吗?”(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雨夜话,我心去留(完)
夜灯下,张安博捻须而笑,道“当然有。世宗显皇帝时,杨泰和为朝廷首揆,福--建闽县纪氏兄弟政见不合。兄长纪安然支持杨泰和,弟弟纪安成则上梳痛斥杨泰和的盐政,因而罢官在家。
及至康顺皇帝时,杨泰和去职,纪安成起复。其兄纪安然因盐政之事被抄家流放三千里。而闽县纪氏家族并未被波及。如今纪安成的幼子纪兴生,时年三十五岁,现任湖广左参政。部堂可期。”
贾环读过国朝史略,对皇周的情况有所了解。皇帝的时间排位是世宗、康顺、雍治三朝。现在是雍治十年。
泰和是地名。国朝素来又以县名称呼大学士的习惯。比如现任的首揆谢福清,就是福--建福清县人。山长的好友何新泰,是山--东新泰县人。
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从二品。左参政位居两位布政使之下,从三品。是承宣布政使司中的第三人。差不多可以类比常-委-副-省--长。三十五岁能做到这个位置,确实很有前途。
1...7677787980...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