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硝烟弥漫,恩怨两清!
接下来,贾环当众宣布了大并泽将设乡,分配土地给伤残、退伍的士兵的消息。在一百多人命面前。谁赞成,谁反对,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


回敦煌城的路上,贾环骑在马上,神情落寞。
在惩戒了那些胡儿后,他心中郁积的情绪,宣泄一空,再无滞碍。然而,如今紧张的局势缓解,空闲下来,他越发的想知道,江南家中的情况。
他写了数封家书,暂未收到回信。他接到上一封家书时,宝姐姐还在病中。
她,可好了?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零二章 秋雨,秋思
金陵。时间就像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江南的秋天,浸染着层林。秋色染遍大江南北。重阳节便是在这样的时节来临。
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佩茱萸,登高处。
德润坊中的贾府西路,修建的精美的花园中,小桥流水,亭榭楼台,一草一木,俱是匠心。
上午时分,秋日和熙。数位容貌、气质各异的美人在花园中赏着菊花。
黛玉一袭白色的拖地长裙,一头青丝挽着发髻,插着镂空的玉簪,身姿窈窕婀娜,坐在亭中铺着坐褥的石凳上,如娇花照月。丫鬟们环侍。
黛玉细声叹道:“宝姐姐、三姐姐,不复你我当日在京中赏菊的盛况了!”
探春,宝钗,宝琴,香菱都在。
当日,海棠社,一众姑娘们在贾府中咏菊。有菊花诗十二首: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而今,迎春、惜春、湘俱在京城。
探春笑一笑,点头。二哥哥婚后,越发的向佛,时常在寺庙中留宿。而三弟弟在西域,真理报上,常有战事消息。令人担忧。
“嗯。”宝钗轻轻的一叹。以她端庄、持重的性情,这时,亦是一声长叹。秋声知我意,当送长安西。


重阳节,天下共度。
京城,西苑,御花园中,秋菊绽放,争奇斗艳。各色品种:白菊,红菊,墨菊等。
雍治天子携着杨皇后、独孤贵人、青美人在花园中品酒赏花。太监总管许彦并几个太监,在跟前凑趣、说笑。
雍治天子时而开怀大笑。
天子许久未曾有这样高兴的劲头。一切的原因,自是因为昨日抵达的捷报:西域大捷。阵斩近五万,俘获十万余,畜牧百万头。可以说,一战,而使西域攻守之势异也!
午后,天子到御书房中,听取朝廷重臣们:华、卫、宋三位大学士,并工部尚书纪兴生、兵部尚书孟何、魏其候、北静王、成国公、吴王,对西域的赏赐方案。
下午时,赏赐方案便是传出:封平南伯、右都御史齐驰为定西候,授光禄大夫。追封其母、封其妻,荫其子。其麾下各将校,依功均有封赏。赏赐无数。赦西域布政司官员等擅离职守之罪。
犒赏军队的钦差,重阳节后,便选定人选:翰林院侍讲费敏政,稍后从京城出发。


距离北山战役的获胜,已经过去十天。大胜之后的欢喜、高潮,慢慢的落幕。
去往龟兹的偏师,暂无消息。周军兵锋,越过大漠后,直逼哈密,虚晃一枪后,占领柳谷河旁的柔远城。屯兵于此。威胁伊州府全境。
随后,救死扶伤的工作展开。各种处理物资的工作,亦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进入九月中旬,西北已经是冬季,不适合大规模用兵。战事相对平静。三军将士,都在等候着朝廷的封赏。
在这样的背景下,贾环在大并泽颁布的法令:凡胡儿辱及大周官吏者,死。这条法令在敦煌地区,引起很大的反响。如西域左布政使韩伯安在私下里议论时,便很不以为然:“贾子玉以为他是谁?天王老子?终究是少年得志!”
如追随贾环的府学学子韩无功,和同学们在府学中讨论时,感叹贾环的强硬。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以直报直,恩怨分明。这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大迥异于贾环在外的才子形象!
而敦煌城中,普通的感受是朝廷的法令,对于蛮族越来越强硬。但无疑是符合大胜时期的氛围的!
一场冰冷的小雨,落在敦煌城中。晚秋时节,已是冬临。总督府衙门外的一处酒肆中,总督府中得用的吏员章青正在被一名老家来的商人邀请吃酒。
商人约二十多岁,在行商这个行当中来说,非常的年轻。正是九月初六日时,在大并泽营地门口,看着贾环带着大周骑兵出行,感叹自己白活二十多年的商贾:长安人娄冻。
章吏员四十多岁,捻须道:“非是在下推脱。牛羊等畜牧买卖,以及奴隶人口买卖都是各方盯着的肥肉。娄员外所求,在下一个吏员如何做的了住?”
娄冻沉默着,不死心的问道:“那么,还请章大人指点一条明路。”
章吏员道:“如今总督府中,说话份量最重的无疑是贾参议。而且,他是负责大军粮草的转运使。其次是大帅的幕僚,人称西南钱王的胡炽。娄员外想要有所获,则可从这两人身边的随员入手。”
娄冻点点头,谢道:“多谢章大人告知。”


一层秋雨一层凉。而敦煌在九月中旬晚秋时,完全是冬季的模样。
贾环在总督府附近购置了一间占地数亩的院落,安置随从,家将。自北山战役大胜后,驿站里的文官们便逐步的搬离驿站。贾环自是随大流。
则是驿站里住的确实不舒服。但贾环的性格,自是不会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当出头鸟。
敦煌的房价,和京城自然不能比。这栋精美的宅院,价格100余两。对他而言,轻松的很。至于来源,不用说的太明白。敦煌城中,约三十多名胡人贵族,富商被处死,逮捕。家产充公。剩余的,都是惊弓之鸟。
小楼走廊处,贾环赏着雨。
心绪飘飞。
西域的情况,自西征大军出京,到他西行,来到敦煌,局势一直都很紧张。像弓弦一样绷紧着:胡骑即将压境,西域局势糜(和谐)烂。到此时,可以说,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已经过去。
接下来,将转入战略进攻时期。
大军当前的目标,由守住西域最后的据点:敦煌,瓜州,变成攻占龟兹。而后是,光复北庭、安西四镇。
他现在正处在大战后的空闲时间段。暂时不去关注军政大事。他在思念着金陵的佳人们。
这时,钱槐从楼下上来,道:“三爷,门外有一个叫娄冻的商人求见,想请你吃饭。”
贾环头都没回,笑道:“钱槐,他给了你多少红包?退回去吧!”
这些天,许多人来访他。结交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隐晦的表达,希望帮助大军处理“战利品”。但是,这事,他怎么会应承?他一听商人就知道。
不错,他现在在总督府的份量很重,基本可以决断所有的政务。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事情,这是齐总督的权限,他还不至于傻到越界。
所有,郭家屡次请他去吃酒,他暂时都没同意。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零三章 郭府酒宴(上)
一 二楼门口,钱槐青衣小帽,赔笑着。随着三爷在敦煌的地位上升,他在人前炙手可热。这些日子,奉承者很多。三教九流都有。但在三爷面前,他还是昔日的小跟班。
钱槐服帖的道:“三爷,我这就去退。那姓娄的商人给了我50两银子的红包。”
贾环微微挑眉,从凄迷的秋雨上收回视线,转过身,走进雅致的花厅中,笑道:“哦?这个价格有点高啊!他还有什么话?”
贾环对自己长随传话的“价格”还是心里有数的。一般而言,给钱槐通传的红包在2两银子到5两银子左右。特别传话,也不过是10两银子。
要知道,在敦煌,七个人吃一顿丰盛的早饭:牛肉面、羊肉合汁只要不到十银元。物价比京城要低许多。
钱槐笑嘻嘻的拍马屁,“三爷明见。他说他愿意在三爷门下奔走,效犬马之劳。我看他是想在敦煌城里的‘买卖’上分一杯羹。”
大胜之后,俘获的人口,牛羊,都需要消化掉。这需要依靠商人。最近很多人找到三爷请托。
贾环听的好笑,道:“行了。不要卖弄口舌。”微微一顿,吩咐道:“你和他接触着,摸摸他的底子。我回头说不定会用他。”
钱槐领命下楼。
贾环做到花厅的桌子上喝茶,微微沉思。
对于俘虏的胡人,按照惯例,被卖做奴隶,他持中性态度。但蓄奴,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落后的。将来肯定要打破这道枷锁。
只是,从大周当前的社会形态来说,奴隶是一个家庭的财富。奴仆的子子孙孙都归主家所有。这是堪比土地的财富。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工业化没有开启之前,对于大量的自由人口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但是,要注意到,自康顺末年末以来,农村中,大批的自耕农破产,卖身为奴,托庇于豪强,逃避朝廷苛捐杂税,谋取生存。和明朝中后期的情况类似。这是周朝社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自耕农的大批减少,则国家税赋减少。国家税赋减少,当国家财政破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不言自明。这是国家和地方豪强利益的矛盾。
若是日后他执掌大周中枢,必定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必定会出问题。但,他现在能做的是:在西域推行废汉奴令。
至于,奴隶贸易,他肯定不会参与。战利品如何分,这是齐总督要考虑的事情。像胡炽,捐出家产,为大军垫付军费,岂能不赏?还有3000万银元的西域债,本息需要偿还。
还有将士们需要赏赐,笼络军心!大军的缴获,大都归国库所有。但将士们并不需要牛羊、人口,而是需要美酒、绸缎、银元、爵位。这都需要变现。朝廷的赏赐,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运送物资到西域来。
贾府真正在西域中赚钱的生意,是信丰银号的银行业务。当然,因为晋商的支持西域债以及银票的通兑,晋商票号,包括胡炽的天顺丰,都在做这些业务。
贾府的优势在于,贾环出身于旧武勋集团。这实际上揽下大半的军中业务。
贾环正思考着,一名貌美的胡姬侍女,提着茶壶、糕点,走上来,手中拿着一叠帖子,微微屈身,小意的汇报道:“老爷,这是今日门房里收到的帖子。”
她约二十五岁左右,穿着蓝色的薄袄、葱绿色的马面裙,身姿修长,凶口丰腴。圆脸肤白。风情柔美。以贾环挑剔的眼光,亦觉得此女养眼。据闻,这是敦煌某月氏贵人家的美妾。他这栋宅院里的丫鬟、仆妇,都是韩家帮着采购的,质量上乘。州学学子韩无功家中,经营着数处银矿。
“嗯。”贾环心里惦记着宝姐姐她们,只是欣赏下胡姬的风情,倒不会有别的想法。点点头,打发她下去,抿着温茶,翻一翻拜帖,又看到郭家的帖子,想一想,决定在去瓜州之前,去一趟郭家。
牛羊、奴隶贸易的事情,他能否拿到份额,要看后日的瓜州之行,齐总督的分配。无法许诺什么。他没有权限。但,不好寒了郭家的心。


小雨下了一夜。北风寒。郭家村中,一片片院落、屋舍沐浴在小雨中。
郭家,是敦煌本地的大族。繁衍百年。家族人口近千。整个郭家村中都是郭氏族人。
这成片的屋舍中某处,一间精美的少女闺房中,一名二八年华的少女,正伏在拔步床中,低声啜泣。容貌不可见,只从她的身段看,可知是美人。
一名身姿纤细的二十四五岁的美少(和谐)妇,站在一旁,低声劝道:“娥娘,乖!老爷的决定,如何改得了?再说,那贾参议于我们郭家有大恩。年前有为,才比你大两岁,就是布政司的参议。城里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你给他做妾,不算辱没你。”
叫娥娘的少女,趴在被窝中,哭声不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管弦呕哑之声。郭家养的戏班子,唱着唐诗。一曲毕,厅中的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九月十四日,中午时分,小雨未停,贾环带着庞泽、张四水一起到郭家赴宴。由郭家的族长郭纶,并三个儿子作陪。
郭纶六十多岁,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举杯敬酒,道:“山野之声,不及京中乐声。还望贾大人见谅。”郭家因为贾环主导的大军采购,赚的盘满钵满。一年的发展抵得上过去十年。
郭纶又对庞泽、张四水道:“两位相公见谅。”
秀才在民间的尊称就是相公。
庞泽哈哈一笑,点评道:“当日白乐天道: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我们在敦煌,能听到这样的水准乐声,亦有可取之处。”
张四水神情微微有些窘迫,他只是童生。他性格如此。
“无妨。郭员外客气。”贾环笑一笑,举杯饮酒。心中感慨难言。江南,他魂牵梦绕之地。九月中旬,塞外已是冬季。江南呢?秋尽江南草未凋。
话题随意的进行着。
贾环道:“郭员外久居敦煌,我有件事倒是要问问郭员外。天下名伶石大家与我有旧,她当日从敦煌前往西域,走的是那条路线?郭员外可有她的消息?”
雍治十七年七月底,一代名伶,薇薇和诗诗的弟子:石玉华自京城出发,来西域采风。他派了四名家将跟着保护石玉华,石玉华身上亦有着给左都督牛继宗的书信。
然而,雍治十七年,西域大变局,牛继宗已经身死。未知,这位爱音乐、风情独特的女子,现在如何了?
军务繁忙时,他无瑕关注。此时,闲下来,以他和石玉华之间的渊源,自是要问一问。
郭纶微微一愣,拍着腿道:“哎呀,原来石大家与贾大人有旧。”脸上微微带着回忆,“去年十月,石大家抵达敦煌,当时盛况空前。她的歌声,堪比天籁。可惜她未在敦煌久留。因草原大雪,不便通行。她从南线出发,准备前往龟兹。”
敦煌的南线,指的是沿着大漠和阿尔金山脉间狭长的地带,抵达蒲桃城,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沿而走,方才抵达安西四镇中的于阗镇(今和田地区)
从于阗镇,往西北行,可至疏勒,再回转向东,至姑墨、龟兹。
“哦。这样啊!”贾环轻轻的叹口气,微微沉吟。心情有些沉重,亦有些侥幸。
希望石玉华不要出事。若是她出事,薇薇肯定会伤心。从时间上算,她抵达于阗镇,姑墨大战已经结束,她不大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往龟兹。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零四章 郭府酒宴(下)-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 见贾环神情微微有些感叹,郭纶心里会心的一笑。贾参议说有旧,很好理解嘛!石大家风华绝代!
其舞蹈、歌声、容貌、气质,均是他生平所未见,一流的人物!贾参议正当年少,身居高位,有爱慕之心,很正常。
郭纶主动的道:“我二弟常年往返葱岭以西,我着他打听着。今年春节前,他定会带着商队返回敦煌。或许,他那里会有石大家的消息。”
贾环轻轻的点头,“也好。”
贾环找郭纶询问石玉华的消息,对郭家而言,是一种很亲近的表现。这个姿态做出来,关于参与瓜分“战利品”的事情,不必说太多。酒宴中,便没提这事。
约下午两点多,酒宴结束。郭家安排贾环三人并随行的20名家将稍作休息,消酒后再返回敦煌城内。
小雨未消,成片的屋舍,沐浴在小雨中,古朴、幽静。屋舍内,则是装饰的精致。比不得京中世族,但亦有别致之处,带着敦煌本地的风格。
贾环在一名娇俏的侍女的带领下,横穿院落,花厅,到一处幽雅的小间中。
娇俏的侍女偷偷的打量着贾环几眼,确实如同传说中的年轻,只是容貌平实,未免配不上孙小姐。小丫鬟心里想着,福一礼,告辞退下去。
贾环没注意,打量着小间。这是一处花厅,转过碧纱橱,里头是卧室。安置着床榻、桌椅。临窗处是一张书桌,两旁是书橱,墙壁上挂着一副沈周的山水画。颇为雅致。
贾环满意的点头,正准备休息时,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十六七穿着淡青色薄袄的少女走进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银盘,上面是官窑茶具。
此女容貌清纯秀丽,行走间,葱黄的绣花鞋不露,身段婀娜。很美丽的姑娘!
少女行礼,低头道:“娥娘见过贾大人!”然后,懦懦的半天说不出话。一张瓜子俏脸憋的绯红,香腮两团酡红的红晕,令她娇艳难言。
贾环好笑,他哪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洒脱的道:“行了。你们郭家的美意,我心领了。你回去吧!”
郭娥娘的名字,他当然听说过。郭纶的孙女。其长子的女儿。当日,胡商骨利就是想要讨此女为妾。其美貌之名,敦煌皆知!有好事者称其为敦煌第一美女。可见一般。
郭娥娘愣了下,心里松口气,随即站起来,谢道:“谢贾大人!”
在进来之前,她想了很多,但她没想到竟然会如此简单的“过关”。传说中,这位贾参议,风流多情。她自问有几分姿色。
这是她和贾环的第一次见面,要说讨厌贾环,肯定不会。但是,她非常的抗拒家里用这样的方式,将她送出去。她所幻想的婚姻:应当是有一个英俊的男儿,骑着马,过敦煌,令她倾心相许,然后风光下嫁。
贾环笑一笑,摆摆手,温和的道:“不客气。你去吧。郭员外那里,我会说明白。”
美女在他面前,多少还是有点优待的。
他娇妻美妾数人,感情深厚。但,绝不会自恋到认为天下的女子见到他就会一见倾心。哭着,喊着要跟他。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无意当这种恶人。
郭娥娘展颜一笑,“谢贾探花!”高挺的鼻子,充满灵性的大眼睛,很有立体感,在笑起来时,透着一种朦胧、清冷的姓感。十六七岁的少女,竟然有如此风情。
她正要走时,外面钱槐欣喜的声音在走廊中响起,“三爷,三爷,家书。”
贾环一听,顾不得郭娥娘,大步跑出去,“拿来。在哪里?快拿来。”
小雨淋在庭院中的梧桐中。满树黄叶。走廊上,钱槐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书信,装在油纸包裹中。“三爷,这里。”
贾环拿过来,就在客厅里,拆开书信,凝神阅读起来。
“夫君惠鉴,再启者钗。风雨晦明,时殷企念。家书至而天已秋,妾病愈亦再思君。山高路远,乘梦难至。西域极地,问君平安?夏末秋初,携诸妹游于莫愁湖畔,闻君之词,唱响渔舟,如在昨日。思往昔闺中君语,轻诵君赠妾诗,潸然泣下…”
“姐姐…”贾环低声轻唤,眼中微红,心头仿佛被堵着。思念,在心头,在回忆的画卷中,漂浮。。他又如何能忘记她的微笑,戏虐,娴静,秀雅。
他当日离金陵,安慰宝姐姐说:难得夫妻是少年。终究是为他的追求做掩盖。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贾环心情激荡,接着拆第二封信。
“环哥惠鉴,敬启者黛。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贾环只读这一句,眼泪便落下来。
这是诗经-秦风中的句子。为女子写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形容他此时,很贴切。感同身受。他能想见林妹妹拿着细管笔,坐在她喜欢的窗前的檀木椅中,在湘妃纸笺上,徐徐的,一字字的写下这段诗句的心情。
想着今年春,在金陵时,和林妹妹相处的一幕幕: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想和林妹妹说一会话,看着她,都不能。
情绪激荡,贾环再也读不下家信,走到里间的书桌边,将他记忆中的纳兰性德的原词录下来。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吟诵了几遍,心中的相思之情,不减反增,并未排解。将毛笔放下,喟然叹道:“走吧。”
带着钱槐,先行离开郭家。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情绪外露的人,读家书,自然是在自己家里最合适。而这会儿,实在是情难自禁!再者,他想要给她们回信。郭家这里并不合适。


贾环在书桌边书写时,郭娥娘在一旁观看着。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鉴赏这首词的精妙。传世之作!这样的诗词,就这样简单的,遗弃在她家中的书桌上。
而等贾环放下笔,看都没看她一眼,径直离开,她心中浮起些难言的情绪。
她以为她的姿容,足以引起任何男子的关注。所谓:贱妾蒲柳之姿,只是谦词而已。
然而,贾环很有风度的拒绝她家中的安排,很和气。但,等到她目睹贾环看到他的家书时的反应才知道,她在这位名满天下,手握大权的男子心中,只怕真的如蒲柳之轻。
她好像错过了什么。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零五章 伤兵营
一 敦煌,城西,贾环府中,长灯一夜未熄。
时至五更,贾环还在书案边提笔缓书。给他的家信,不仅仅有宝钗、黛玉的书信,还有薇薇、诗诗、韵儿、香菱、如意、晴雯等人以及三姐姐探春、贾政等人的书信。
1...336337338339340...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