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彭鏊时年28岁,和韩谨、黎宽同为苏州人,长叹一声,道:“唉…!原博兄,未必如此。我们加起来恐怕都不是贾环的对手!这人啊,太厉害。”
黎宽沉默不语。
天将亡我东林乎?





奋斗在红楼 第七百五十八章 生子当如贾子玉
贾府的封爵,荆园的萧瑟,楚王党的败亡,白府的凌乱,殿前侍卫司卫家的衰败(即将消亡)
这一件件的事情,发生在五月底六月初的京城。于报纸来说,热点不断。特别是官方的报纸真理报上。对于政治上的事情,毋庸讳言!
庭院深深,几株苍柏,带来夏日上午的荫静。
真理报主编周慎行在公房的窗口处,看着庭院里的风景,心中感慨难言。
手边的清茶已是温凉。
很难说清楚他心中此时对贾环的看法!他是听了贾环的建议,才有今日的地位。
他虽说不算是楚王党的核心人物,然而楚王党的覆灭,却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昨晚,他拜访了准备出京平叛的华大学士。华相对通政使贾政夺权真理报,表示谅解。承诺等平叛京,就将他头上的代理二字去掉。
但是,他心中对他“背叛”楚王,隐约还是感到有些难堪!只是,他怎么能料得到楚王会在二十七日晚上举止失措,致使天子印象大坏呢?
(周主编,没看清楚贾环惊弓之鸟的策略。)
有时候细想之下,会觉得运气似乎总是站在贾环的一边。这让他内心里的嫉妒如蛇,但不敢表现出来!如果不是运气,内中会是何等的谋算?想想令人心悸。惹不起!
这时,外头小吏在门口道:“大人,贾探花派幕僚刘国山前来拜访。”
周慎行喝口茶,缓缓的收敛心中复杂、异样的情绪。头,道:“请他进来吧。”他的想法:只要能升官,其他的事情好说。
锦衣卫衙门中,这几日异常的忙碌。但凡京中有大案,锦衣卫就会忙起来。
二十七日晚,一系列的案件,都是有司接手,但锦衣卫会提供证据,旁听审讯。
六月初八,去西苑面圣来的指挥使邢佑热得满头大汗,一叠声的吩咐下属们倒茶。
几个小吏忙过来服侍。邢佑揭开官服扣子,坐到椅子上“咕咚咕咚”的喝一通凉水,解着暑气,笑着对身边的心腹下属张辂道:“弘载,你的功劳,我已经向天子禀报。”
他这位下属,将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张辂脸上立时流露出感激之色,忙躬身行礼,道:“属下谢大人栽培。”
“哈哈!”邢佑仰头笑几声,而后,看着张辂,意有所指的道:“朱鸿飞的案子,接下来由弘载你亲自负责。务必办的不会留下任何的隐忧!”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的消息非常的准确,灵通。贾环此次摆脱天子的杀局,并摧毁楚王党。从他角度看过去,可谓满朝无敌手!想想看,这场夺嫡之局中,多少政治力量,大臣们离开?唯独贾环一次又一次的留在最后的舞台上。
天子当然不会让贾环复起。但之后呢?未来二三十年间,国朝必将迎来贾环的时代。这样的人物,他吃饱了撑着,才想着结仇?
必须要消除隐患,不令贾环惦记着他。贾环惦记着的人,基本没好结果!比如:顺亲王,刘公公,韩秀才等。
张辂保证道:“是,大人。”
邢佑满意的点点头,放松的依在梨花木椅中。微微沉思着。现在,东宫之位,局势基本明朗。这是大局!而放在贾环身上呢?无事一身轻!静待来日。
而贾府的力量又得到怎么样的增长?只怕是,现在四王八公集团都需要慎重的听一听贾环的意见吧!贾府在稳步上升!
吴王府在五月底六月初时,和贾府一样,异常的热闹。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吴王的彩头,比贾政还重。他被雍治天子封世袭罔替的亲王。只有后世子孙不犯昏,这是有权势的铁饭碗,与国同休。
傍晚时分,吴王见了一宾客,穿过散发着树木清香的花园,到内房中,世子宁澄和宁潇正等着。
早几天前,宁澄和燕王宁淅作为贾环的弟子已经去贾府向贾环道贺。当然,名义上是为政老爹贺。
“见过父亲。”宁澄和宁潇两人向父亲行礼。姐弟俩容貌有些相似。宁澄的眼睛有些狭长,瘦瘦的。而潇郡主则是有着一双丹凤眼,极其的明丽!
吴王笑着摆摆一手,道:“叫你们来,是有件事情叫你们去办。六月十二日,贾府嫁女。你们代我去走一趟。送一份厚礼。”贾环脱困,不被天子针对,他自是不好明说。但一份厚礼,要送!
或许,吴王心中对于隐瞒白璋的密折,还是有一些愧疚的情绪在其中。
宁潇一身青翠的长裙,衬托着她修长的身姿,俏丽的脸蛋上带着微笑,点点头,“嗯,父亲。”
她二十八日上午,得知父亲的应对正确后,心里轻松之余,在想贾环昨晚是如何应对的。不想,贾环的应对完全超出她的想象。给她一个大惊喜!
不愧是顶尖的政治水准啊!令人赞叹,敬佩。
宁澄摇头,心里想着送什么礼物最好。据闻,出嫁的是宁国府的姑娘,贾环的四妹妹。她喜欢佛。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没有像现代这样,争分夺秒的活着!当然,这其中有交通,通讯不便利的原因在其中。在张居正的考成法出来前,衙门什么时候对外给一个答复,完全看正印官的心情。
自五月二十八日,雍治天子在含元殿上“裁决”之后,到六月中旬,各项事宜,结果才逐渐的落定:封赏,惩罚,杀头等。概括起来,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这场大剧,终于是徐徐的落下帷幕。一切底定!
六月十二日,贾府嫁女:贾惜春嫁给雍治十七年的新科榜眼,闻道院的英才,罗向阳。绰号,罗君子。
这一日,是贾府的欢庆日,收获日!不仅仅是因为婚礼,还因为贾府在此次**中的收获!人望,权威,号召力,这些软实力,不是说说就能体现,而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上。
在国朝,高级官员们相互串门,需要有一个理由!这是门面功夫。锦衣卫很猖獗的。而贾惜春的出嫁,就给了众多官员拜访贾政、贾环的机会。
可以谈一谈。
当日,贾政被封荣国公的消息传来,他的门生,贾府的姻亲:四大家族,贾府的世交,宫中的元妃,都派人来庆贺。当晚,贾府置酒。但,这只是小范围的!
六月十二日,贾惜春出嫁,则不同。贾政的同僚,门生,四王八公为首的旧武勋集团,姻亲世交,纷纷派人来贺。贾府门前,车水马龙。府内,高朋满座。
至于谈什么?
楚王党哀嚎,叹息,后悔;尹郎中感受挫折;周小人被震慑;锦衣卫指挥使表露善意;吴王派一双儿女祝贺,如此种种,十二日上午,官员们来贾府,和贾政,贾环具体谈什么,不言自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烈日酷暑。
宁国府内,贾惜春在东路的闺房中,冰块散发着凉气!惜春坐在梳妆镜子前。
十五岁多的少女,容貌精致,俏丽。很出众的小美人。而大红喜庆的礼服令她清冷,淡然的气质淡了少许。这是她自小陡逢灾难所形成的独有气质。
房间里张灯结彩。外面喧闹声,以宁国府之大,都能听到,可见外头的热闹,宾客之多!仆妇们帮着惜春梳妆,打扮。她脑海中,还响着姐妹们的祝福。
还有三哥哥贾环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诗经里贺新娘出嫁的句子。贾环要说的话,要祝福惜春的话,都在此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名句,虽然老套,但能流传下来,祝福的意思,自是表达的非常到位。就像贺寿时,说一句: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三哥哥”
惜春的头上被仆妇带上沉沉的凤冠。而她想起大约十年前的旧事,雍治八年的正月,贾府内置酒,令众小辈作诗,欲与甄宝玉相比。她当时讥讽三哥哥,“哼,就怕你想出风头也出不了呢。”
那时啊
一切恍惚就仿佛在昨日。若非三哥哥护着她,开导着她。她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呢?
时间流走。少顷,吉时已到。新郎官来迎亲,惜春坐入花轿中,在迎亲队伍里的护送下,离开贾府。翻开她人生新的一页。
她会想大观园中的姐妹们,一切!
罗向阳的住处在京城西,宛平县的乡镇中。他家中是小地主,有良田数亩。另有妹妹,弟弟几人。他做官之后,自是晋升为国朝的缙绅阶层。
此时的家境自不比说。
他要在京中做官,惜春会跟着他住在京中。他买下的宅子就在四时坊中。但婚礼自是在老家里进行。
贾环在贾府里和来访的重要宾客们都见过面,跟着迎亲的队伍到罗府中。
桑榆成林,道路蜿蜒。一副舒展、自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庞大的迎亲队伍走在画图中。红妆十里,敲锣打鼓,震动十里八乡。引得无数乡民围观。
而此时,山长张安博,张承剑等人早等在修缮一新的罗府中。大师兄,庞泽他们几人是伴郎!
酒宴之丰盛,婚礼之喜庆,不必再赘言。正厅中,院子弟满座。酒过三巡,许英朗起哄道:“子玉,新郎官已然不在,我等久未闻你的新作。可有诗否?”
满厅几十人刷刷全部看向贾环。
大师兄公孙亮丰神俊朗,头戴唐巾,一身蓝衫,仪表极其的出众,其人如龙,提着酒杯给贾环斟酒,笑道:“贾师弟当以诗言志!”如此困难的局面被解开!前途一片光明。仅仅只需再忍耐几年,等着雍治朝结束!当此之时,岂能无诗?
张安博须发皆白,笑着捻须,点头,道:“文约此言极是。”目光和蔼的看着贾环。
他今日是证婚人。以左都御史之身份证婚。宛平县,顺天府的堂官们,今日都在此。今年新科的翰林,状元瞿炜,探花袁枚,庶吉士傅正蒙都在此。
贾环没有推脱,笑一笑,起身,端着酒杯,道:“我昔日在金陵闲居,登京口北固楼,有感于三国、南宋旧事,有旧作一首,与诸君共赏。”
吟诵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好。”贾环的话音刚落,叫好声一片。文人雅士,自可瞬间判断出这是一首精品词作。
而知道此次朝争内幕的闻道院核心团队中人,则能有更深的感受:
于夺嫡之争,皇位更替,王朝兴衰的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或许,应当是:生子当如贾子玉!年少万兜鍪,坐断贾府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8)




奋斗在红楼 第七百五十九章 思嫁。
六月十二日,贾环的一首南乡子传遍京城。随后,在教坊司、权贵府中传唱!自京中向天下流传。这是贾环在文坛中的地位。新词一出,天下传唱。
而随着宁榕,蔡己农,卫璟等人在法场上人头落地,楚王去往岭南,官员们的处罚结果下来。京城中火热的六月,在这慷慨的歌声中结束。唯一的疑问,是天子对贾环的“奖赏”几何。
当然,基本上水平不差的官员都判断的出来,天子绝不会让贾环起复。
六月底,大暑一过,便是夏末秋初。夜间渐渐的有些冷。贾府的园林在夜色中,如同一副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画中有着闲适、悠然、安逸。
自迎春、惜春出嫁后,贾府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便是筹备贾宝玉,薛宝琴的婚礼。阖府上下,都不得空闲。继续忙碌着。而探春的婚事,业已和庆国公府谈妥。
不过,贾母可能熬不过今年。三姐姐的婚礼极有可能要等上三年。但这亦是无法的。勋贵世族,不可能在谈好之后,立即就婚嫁。而是需要时间走婚礼流程。
是夜。潇湘馆中,月移花影。清辉正好。皎洁的月光流泻在粉恒、游廊、竹林上。
如此美景,然而,屋中却微微有着哭泣声。潇湘馆外,几名路过的小丫鬟们颇感诧异。林姑娘怎么哭了?
林黛玉细声安慰着伏案哭泣的史湘,道:“妹妹,快别哭了。仔细伤者身子。外头男人的事情,你又能如何?”轻轻的拍着她的肩膀,手里拿着团扇,美丽的峨眉轻蹙着。
卧室中明亮的烛光,将黛玉的倩影投照在木地板上。她今晚穿着一袭淡蓝色水墨风的对襟褂子,配着粉裙。已满16岁的林妹妹,身姿婀娜,有一段江南烟雨浸润着的妩媚,容貌无双。
晚饭后,姐妹俩在屋中顽笑、说着体己话。因说起不久前四妹妹惜春的婚事,湘禁不住悲从心来!哭泣,对于史湘来说,是很罕见的事情。她的性情豪爽,豁达,属于乐天派。但,她终究只是一个少女。
前些时日在贾母上房中,以及到贾府道贺四妹妹惜春出嫁,都是强作笑颜。黛玉钟灵毓秀,品性高洁,姐妹们素所喜爱。今晚和黛玉说笑,勾起湘的心事。
她的哭泣,并非是因为她的大叔叔、保龄侯、四川布政使史鼐被人弹劾丢官。而是卫家被诛三族。和她定亲的卫若兰即将被杀。她成了望门寡。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飞!
“林姐姐,我”史湘心里苦,抱着黛玉的腰,埋首,伤心的哭着。
黛玉轻拍着湘的背。以她的聪明,自然知道这是让湘哭出来最好。没再劝她,细声嗟呀,“唉”她亦有心思在心头!二姐姐,四妹妹出嫁,而她的嫁期在何年何月呢?
贾环在府中,和妻妾们度过十几天安逸,清闲的日子。这段日子够忙的!
而贾府里的忙碌,和他这里关系不大。府中各处人尽其责。否则要这套行政系统何用?
这天下午,他到吴王府中拜会吴王。给宁澄布置了作业,和宁潇在府内花园旁的一座高楼中,眺望远景,闲聊。
宁潇穿着一袭青粉色的长裙,衬托着她修长的身姿。鹅蛋脸,面如美玉,眼似清泉,如同雕刻般的琼鼻腻脂白玉一般,明眸皓齿的美人。风情明丽。
站在她身边,就像是站在春风三月里驿路上盛开的白色梨花旁。春和景明,心旷神怡。
宁潇和贾环聊了几句政争的事情。不吝啬她的赞美之词。而后,漂亮的丹凤眼看着天边漂浮的白,再轻叹道:“贾先生,我也要定亲了。”
她挑选的夫婿是今科的二甲进士,庶吉士傅正蒙。浙江余姚人。相比于赳赳武夫,她更喜欢如贾环这样沉静,内敛,才华横溢的男子。
贾环看着潇郡主秀丽的侧影,心中微微悸动,仿佛有琴弦被人拨动。明丽的少女在赞完他之后,再向他感慨即将要成亲。她未说出口的意思,他如何不懂?给美丽、睿智、大气的潇郡主仰慕着,这会是很美好的忆!
“郡主,恭喜!”
宁潇偏头看看贾环,再看白,嘴角浮起一缕笑意。她是非常理智的人。
闲谈了两句,贾环告辞离开。宁潇并没有送他。
下着楼梯,贾环心中轻轻的一笑。
他和潇郡主不会有任何的未来。贾府中还有一位佳人等着他。他这些天,休息之余,便是在谋划这件事。吴王,蜀王都要见一见。他想给林妹妹一个惊喜。
走出小楼,贾环首看去,正见潇郡主在走廊中目送他。见他头,微微一笑,青衫美人,倾城如玉。
贾环扬手示意,再转身离开。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庭院外的枫树成林,将红未红。风吹过,沙沙响。
贾环从吴王府来,甄宝玉来访。贾环在敞轩中,招待着他。
甄宝玉一身澜衫,大圆脸上带着无限的感慨和惴惴不安的神情,给贾环说着为宁榕收尸的情况,道:“贾世兄,锦衣卫还找我问询过。我说我是他舅舅。”
贾环笑一笑,赞许的道:“梦阮答的不错。不必担心。这不会牵扯到甄家。做人要有良知。这是义士之举。”收尸的事,是他叫甄宝玉做的。这会为甄宝玉赢得相当丰厚的口碑,政治资本。
说起来,甄宝玉比大脸宝好的得多。他愿意指点一二。而快要成亲的大脸宝,这几日在怡红院中闹情绪,胡言乱语,似傻如狂。但,想娶林妹妹,别做他娘的美梦。
和甄宝玉聊了几句,贾环到后宅中。
晚间睡觉前,丫鬟们放下素雅的蚊帐,袅袅的檀香在香炉中烧着。
宝钗穿着月白色的中衣,侧躺在枕头上,一头青丝流泻,轻声道:“夫君,妹妹这几日情绪很糟糕。唉!家遭不测,夜深辗侧,愁绪何堪?”
两人例行的会在睡前闲聊。
贾环拥着宝姐姐,欣赏着娇妻的美丽,轻叹道:“姐姐,这只能靠她自己走出来。卫若兰无罪,但被其家族牵连了。政治,就是血雨腥风。”
宝钗点头,道:“嗯。可是,这让妹妹日后如何出嫁啊!”
国朝的礼仪,定亲和结婚近乎等同。定亲的女孩子,最终却没有嫁出去,会有很多闲话。不利于继续婚嫁。
贾环的心情略有些沉重。他和湘私交不错。但是,他又能怎么帮妹妹呢?道:“姐姐,我们谈点别的话题吧。”
宝钗轻轻的一笑,道:“夫君,再换一个话题,一样让你发愁。四妹妹出嫁,颦儿心中忧愁。”
贾环一听就知道宝姐姐是故意的。握着她的手,轻声道:“你啊。这事,过几天会有一个结果。你先别给颦儿说。我想给她一个惊喜。我让她失望太多次了啊。”
过几日,七月初九,是杨皇后的生日。8)




奋斗在红楼 第七百六十章 混合双打
书房内,纯金的兽头香炉中焚烧着静神、怡人的檀香,青烟袅袅。窗外,明月如钩。
卫弘坐在书桌后的椅中,卫康,卫阳父子俩则坐在左侧的一套圆桌桌椅处。
今日是七夕。七夕乞巧,这是内眷们的节日。卫氏爷孙则聚在一起闲谈、说话。
意态悠闲。
毕竟,京中的大幕已经落定了啊!而华墨出京平叛,此时执掌军机处、朝政的正是卫大学士。
卫阳品着香茗,好奇的问道:“爷爷,天子对子玉的奖赏还没有下来?”不是想赖账吧?
而整个闻道书院的团队,其实都在等天子对贾环的“态度”。奖赏就是态度的一种。
卫弘知道孙子什么意思,摆摆手,道:“天子有他的考虑。”赖账倒不至于。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贾环虽有功劳。但天子重赏了贾环的父亲贾政。外界挑不出天子的错来。
再者,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呐。贾环一系列的运作让天子改变心意,收敛对他杀意。但,并没有改变天子对他根本的看法。
再大的功劳,这都一个多月过去,在天子心中渐渐的淡了。
卫康洒脱的笑道:“阳儿,别担心贾子玉。以他的水准,还能有事?哦,他上次不是给你们说他想回金陵住一段时间?”
卫阳就笑,确实不用担心,答道:“是的。父亲。他林表妹有思乡之情,他打算带家眷去金陵住几年。”
卫弘端起茶碗,笑着点评道:“这小子滑头!”语气很是赞赏。雍治天子的性格比较强势。少在他面前晃,对贾环而言,才是最好的自保方式。而贾环显然明白这一点。


七月初九,天子移驾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宫中的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明,周的天子都以此为寝殿。
天子自搬到西苑疗养后,便很少回这里住。但今日显然是一个例外。今天是前皇后,汪皇后的出生日。谥号:孝庄贞庄弘惠光烈恭天承圣睿皇后。
当年,每到这个时候,雍治天子都会为汪皇后好好的庆祝一番。太子,晋王,楚王都有寿礼送来。然而,斯人已逝。盛景不再。
雍治天子带着太监许彦,独自在坤宁宫中缅怀往事。自早上进去,下午时才出来。这令在乾清宫中等候的杨皇后,吴王,晋王等人颇为担忧。
今日是汪皇后的生日,来的都是雍治天子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包括汪皇后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俱是封侯。
雍治天子走进乾清宫的次间,见等候的人比较多,心中不喜,摆摆手,道:“你们都去吧。有这份心就好。燕燕和皇弟留下来陪朕说会话。”
汪国舅,晋王几人都颇感沮丧,今日原本是亲近天子的好机会。但摄于天子的威严,不得不跪拜后,退出。
乾清宫是天子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召见大臣,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家宴的地方。同时,有书房,寝宫的功能。皇子们读书的上书房,亦在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中。
雍治天子和杨皇后,吴王说话的次间,是他的书房所在。
书房中,以明黄色为主格调,飞檐翘角,书橱用度,陈设古玩,尽显皇室的华贵。
雍治天子坐在龙椅上,喝着茶。成瓷的茶碗,名贵异常。对吴王叹道:“家事不宁,让皇弟看笑话了。”吴王两度证明他的忠诚。雍治天子对吴王的信任非常高。
吴王坐在椅子上,忙道:“臣弟不敢…”
雍治天子打断吴王的话,“不必为朕隐患。两个逆子!”语气颇有些愤然。
他连给楚王祭奠皇后的机会都不想给,将楚王赶出京城。他本意是想钓几条大鱼,没想到浮上来的却是楚王。难道,他的位置,将来会不是儿子的?
1...320321322323324...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