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接圣旨的是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经纬。他将作为明面上的抄家负责人。
甄家与贾家是世交,虽然现在已经切割,但甄家被抄家,还是引起贾家的关注、讨论。
十九日的傍晚,贾母在府中设宴,为贾政践行。明天,政老爹就将启程,前往福州,担任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提学大宗师。简称提学副使。正四品。
贾母上房,花厅中摆了五桌酒。小儿手臂般的粗的蜡烛点了数排,长长的木架子,将花厅中照的灯火通明。
座中陈设,名贵异常。尽显贾府百年世族的富贵风流之韵。贾母又将她最喜欢、珍贵的一副“惠纹”璎珞,共十六扇摆开,可见她心中之欢喜。
贾母居东而坐,坐在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榻上的一头设有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
奢华之处,可见一斑。
上面一席是薛姨妈,她算是府中的客人。贾母在榻前再设一席,算是她的位置,让宝玉、湘、黛玉坐了。宝钗现在是贾府的媳妇,不坐这里。
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一桌。再往下是尤氏,李纨,凤姐、宝钗一桌。西边则是贾府三艳: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一桌。外头廊下,贾政、贾环、贾琏、贾琮、贾兰、贾芸一桌。贾蓉、贾蔷、贾琼,贾琛,贾璘、贾菖,贾菱,贾菌一桌。
贾赦在酒席开始之后,略微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
贾母也知道他在这里,彼此不自在,便由得他去。这种场合确实难为贾赦。他母亲不喜欢他,他看他弟弟不爽。结果,他侄儿他惹不起。任谁坐在这样的场合中吃酒,都会不爽。
贾母带上老花镜,歪在短榻上,让鸳鸯拿着美人拳帮她捶腿,吩咐丫鬟将她面前的几样菜赐给外头的贾政,感叹道:“我家有如此场面,是天恩浩荡(元妃)。又点了政儿做学政。说起来,甄家老太太,我有许多年没有见了。唉”
邢夫人、王夫人等女眷一起劝贾母。外头的事,贾政被卷进去,府内自然是有耳闻。
这边,宝玉只顾着和黛玉说话,殷勤着,把史湘晾在一边。只是,史湘看着黛玉不怎么搭理宝玉的样子,差点笑起来。
史湘前些时候八月中秋前,给史家接去住了一段时间,这两天又给贾母接来小住。
起因是那日史家打发来接,湘住在贾母处,往园子里来向宝玉辞行。随后,黛玉来送。接着,宝钗赶来。青年姐妹,感情正好,离别之时,缱绻难舍。
史湘眼泪汪汪的,只是因为家里人在,不敢表现的太委屈。宝钗内心里明白:若是她家里人会去告诉她婶娘,等湘去只怕要受气,因而,催湘赶紧走。
众人送到二门外,史湘拦住,不要大家送,悄悄的对宝玉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这句话,当真是听者心酸、闻者流泪。
宝钗来,给贾环说起这个话题,感叹湘的遭遇,在史家做不得主,做针线活要做到三更天(凌晨一点)。异常的苦。贾环当即没说什么,安慰了娇妻几句。过中秋,就打发人去史府,以贾母的名义将史湘再接来小住。
以他如今在四大家族内的地位,史家两个空头侯爵,敢不给面子么?环三爷的面子,比史家多一个“做针线活的人工”要重。
贾母只是感叹甄家的遭遇,富贵无常,京城烟。给儿媳妇、孙媳妇们一劝就收住了,这个话题本来就不能深谈,前些日子家里还清出过皇家密探:锦衣卫。很吓人的。
贾母道:“还是环哥儿稳。琥珀,把这个鲟鳇鱼给环哥儿送去。他喜欢吃这个。”
前段时间,贾政差点给舆论骂死。贾府上下都急的上火,结果是贾环稳着,告诫众人:谁都不许乱动。终于守得开见月明,现在贾政官升两级。
这时,贾政进来,身边带着贾环,贾环给贾政斟酒。贾政跪在地上给贾母敬酒。搞得贾环很郁闷,政老爹跪着,他难道能站着不成?他是很不喜欢跪人的。贾政一跪,满屋子人除了贾母都站起来。
贾政即将远行,此时情绪激荡,声音有些哽咽,道:“儿子给母亲敬酒。祝母亲身体康健。儿子远行,不在母亲跟前侍奉,望母亲保重身体。勿以琐事为念,不要操劳、思虑。外头大事,有环哥儿在,不会出问题。”
贾母也是感慨的紧,喝了酒,道:“不想你有今日的成就。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你感到高兴。”
不要看不起正四品的提学副使。贾政的年纪明显还没有到线,一任清贵的提学官之后,肯定还要往上升。从三品,就是一省之参政,雅称大参,出镇数府之地。
正三品,那就是六部侍郎。可称为高官了。官场人生,做到侍郎致仕,谁都不能说此人的官场生涯是失败的。相当荣耀。
一时间,母慈子孝。场面感人。
贾环对此兴趣乏乏,与斜对面的黛玉四目对视。
黛玉轻轻的抿嘴,嫣然一笑,悄然的别过头去,美眸之中,波光潋滟,妩媚无端。在人前呢。不过,她心里为环哥感到高兴。府中,都知道、认可,他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这一幕,宝玉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林妹妹何时对他这么笑过?只感觉心都碎了,愣愣的站在原地。
贾府夜宴结束之后,各自散去。府内的场面,自是有王熙凤收拾。王凤姐干的其实是“辛苦活”。
夜色如墨。笼罩在天地间。晴雯、莺儿两人挑着戳灯,走在前面。贾环、宝钗并肩走在甬道上。香菱、如意两个走在身侧。
香菱穿着褐色的披风,精致美丽的少女,她还是有点呆呆的,问道:“三爷,怎么天子还缺钱使用?”刚才在夜宴上,提起甄家被抄的缘故。
皇帝要奖赏将士,却发现自己内帑没钱。原因是甄家欠钱不还,搞出一个大窟窿。
贾环莞尔一笑,大有深意的道:“天子永远都缺钱用。”
这种政治权谋的话,几个少女是听不懂的。宝钗微微一笑,她略微懂一些,知道自己夫君话里的意思。
看着香菱呆呆的,似懂非懂,贾环心情愉悦的一笑。不要去关去天子的私库里有没有钱。你一年给两百万两的金花银,天子能花的出去,给五百万一年,他照样能花出去。
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国库里的钱粮。周朝,连同时支撑两线作战的经济实力都没有啊!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当年,明朝张居正变法,执政十年,留下一个强盛的国家。府库充盈。这支撑了后来的万历三大征!
由此推测,现在国库的情况,只怕要类比万历中后期的情况了。宁周王朝,正沐浴在盛世、太平、强大的余晖之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二天,八月二十日,贾政起程。贾环率贾府子弟相送至城东。政老爹一样的先走京杭大运河至南方。同行者有小妾赵姨娘、心腹白师爷、长随李十儿,门客詹光、胡斯来等十几人。
于此同时,京城内城,吴王府中。吴王正在和幕僚师谊在一处小厅中商议聘请贾环为世子宁澄的老师的事。
天子吩咐,谁敢不从?雍治皇帝携西南大胜的余威,在朝廷,百姓中威信大增。
秋高气爽,小厅中干燥,舒适。
吴王一身蓝色家具常服,感叹道:“天子推荐贾探花为世子之师,师先生以为,本王要以何种方式请他来。”
贾环怎么事,前因后果,他都是了解的。他和潭柘寺的智尘大师私交不错。智尘大师与贾环相交莫逆。别看天子夸的很好听:小贾很不错。
但其实,内心之中对贾环依旧是很不信任。给世子做老师,日后能做什么呢?大概,汉朝才华横溢的才子贾谊就是他的模板。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章 即将败露
师谊,字巨源,三十多岁,监生出身。有一把很漂亮的胡须,容貌英俊。他与闻道书院的院长叶鸿私交极好,他对闻道书院最杰出的弟子贾环自是很有了解,见吴王问,便道:“王爷,不若学生去贾府请他过来。”
现在的情况,天子要压贾环的前程。名满天下的贾探花,其实没什么前途。无需大张旗鼓。
吴王想了想,道:“还是我亲自去拜访一趟吧。若是给他拒绝,我在天子面前也好交代。”从内心里来说,吴王并不觉得贾环可以教导、纠正他那个顽劣的儿子。
真名士,自风流。但凡名士,都是有脾气的人。他派幕僚去请,未必请的来。亲自去一趟,免得日后天子问起来怪罪。
吴王下了决定,师谊不再多说,下去准备拜师的礼物。
…
…
天子下令罢黜甄应嘉的职位,查抄甄家,京城之中,整体反应极其的淡然。
除了贾府众人感叹了一回,基本没什么人关注。毕竟,曾经的江南第一世家在雍治十一年就已经烟消散。两年过去,京中的权势人物们,和甄家的来往就很淡了。
甄家在京城中的实力就剩下:太子妃甄大姑娘,九皇子梁王的正妻梁王妃甄二姑娘。
在官场实力收缩的情况下,甄家在京城中的各种产业产值大幅萎缩。一年下来,各种生意、铺子的利润,已经不足五千两银子。
在京城整体反应平淡之下,却有一个人感到极其的害怕、惶恐。八月二十日的下午,宁溥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内书房中,几乎后悔的想要哭出来。
宁溥是当今天子的嫡长子。今年24岁。在13年前,11岁时,雍治天子政变夺位登基后,就被册封为太子。嫡长子的身份,令他无可争议。
而这样顺风顺水的经历,造就的是他并不算坚强的意志。甄家的私盐利润,每年五十万两白银。宁溥除去各处的开销,太子各处的开销有赏赐、结交、花销、礼节往来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投到了上十二卫、京营十二团营中。
上十二卫,又称天子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就是上十二卫之一。另有旗手卫、金吾卫、羽林卫、府军卫、虎贲卫等。
京城内外的军事力量,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京营十二营。这是精锐禁军。第二,上十二卫,除开锦衣卫、旗手卫等卫之外,驻扎在皇城各处,拱卫皇城安全。
第三,殿前侍卫。共三千人,负责天子身边的安全。中-央-警-卫-局。
雍治皇帝当年政变,就是亲率京营中几营,勾连金吾卫、羽林卫,杀入皇城中,先干掉太子,再兵逼乾清宫。迫使其父下诏退位。
雍治皇帝正当盛年。今年四十三岁。宁溥并没有政变夺位的想法。他是太子,只需要等着继位就可以。这只是做一个准备而已。防的是他的两个兄弟:晋王、楚王。
良好的皇家教育让他明白,军权才是日后顺利登基的关键。任何一个皇帝绝对不会允许儿子们沾染军权。所以,他做的比较隐蔽,慢慢来。毕竟,他父亲正当盛年,压的住各个皇子。
然而,现在,这件要命的事情有可能随着甄家被查抄而暴露。每年五十万两的白银流入东宫,天子只要智商正常,都会去查太子,看他怎么花的钱。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甄家销毁了所有的银两来往记录。
但,其实他心中很清楚,若是甄家的资产弥补不了2oo万两白银的窟窿,他父皇必然会让锦衣卫调查原因。而,这都是那个该死的贾家庶子造成的。
一切,都要从贾环和郑盐商的恩怨说起。若是郑家没有被淮扬巡抚沙胜抄家,何至于会到这一步?如果,甄家不是因为接待太上皇四次南巡,亏空过多,何至于会到这一步?
一切的一切!
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
…
宁溥在书房里惶然时,书房外头响起侍奉他多年的李老太监的声音,“咚咚”,“殿下,傅先生来了,到今天讲经的时间了。”
“知道了。”宁溥答应一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略微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走出书房,带着李太监出了寝宫,到东宫前面的偏殿中听大儒傅伯龙讲经义。
偏殿不大,陈设着书桌、案几。八月下旬的秋日透进来,微微有些凉意了。
宁溥在不经意间打了一个冷颤,和大儒傅伯龙相互见礼。
傅伯龙将近七十岁,身材高大,长须花白。穿着灰色的长袍。他一眼就看出宁溥心不在焉。作为大儒,他对教学还是有一套的,当即没有立即开始讲课,而是和蔼的问询道:“殿下若是有难事,可以说出来让我听一听。”
宁溥苦涩的一笑,这种事他怎么给老师说?岔开话题,道:“不知道傅先生和方望的论战如何了?”
傅伯龙和方望在文坛上还在就文言文、白话文,文风取向、文学奖等事,大打擂台。
傅伯龙哂笑道:“老夫何惧方凤九?”
宁溥轻轻的点头。
…
…
太子在上课时,太子妃甄大姑娘坐着轿子前往德胜门左近的梁王府探望妹妹。
皇子成年之后,给予封号(亲王),搬出皇宫,居住在京师内城中。内务府给银二十万两安置。九皇子并非雍治天子的嫡子。因王妃的缘故,与天子交好。
梁王府修的美轮美奂,太子妃甄静儿到来,梁王府中门大开。很快就给引入内府中。梁王妃甄舒儿出来相见。屏退左右后,房间中再无她人。姐妹两抱头痛哭。
于此时的女子而言,出嫁从夫。但是,老父被罢官,甄家被天子下旨查抄,家中祖母、姐妹、兄弟,不知道是何种惶然,何等凄惨。想起来,如何不是悲从心来?
甄舒儿泪眼婆娑的道:“大姐姐,事情还有转机吗?”梁王的份量是不够的。太子或许能劝得天子回心转意。
甄静儿抿一抿嘴,摇摇头,道:“妹妹,你府里要转移一些银两留给世子、郡王们日后使用。”太子做了什么事,她自然是一清二楚。甄家被抄家,那些事很大的概率会被曝光。
甄舒儿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半响说不出话来。甄家被查封,关梁王府什么事?唯一的可能,就是有可能牵连到太子。而她作为太子妃的妹妹,则会受到牵连。
甄静儿安排道:“东西,可以送到贾府保存。我这里也有些东西要你帮忙寄存。东宫之中,人多眼杂。”
甄舒儿迟疑的道:“大姐姐,贾府可靠吗?”
甄静儿叹道:“祖宗们一百多年的交情,不能说不认就不了罢。只是寄存一段时间。再者,我们除了贾府,也没有更亲近的交情了。”
甄舒儿咬牙,点点头。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零一章 风急天高
太子妃来访后离开,夜色渐渐的在空气中铺陈开来。八月金秋,白昼越来越短。梁王府中的气氛,在悄然之间变得凝重、肃然。似乎从梁王妃眼角没有擦干的眼泪开始,又似乎从晚饭前,一贯性情温和的梁王妃忽而发怒,将一时不慎倒茶洒了的宫女令拉下去打板子开始。府中的太监、宫女、下人们战战兢兢。
夜渐深,京城内城北,德胜门附近,坊间、街道、屋舍蔓延开。华灯初上,再到灯火点点,于此时,灯火慢慢的少了。
梁王在王府中各处一连串的通报、请安问好声中,到正房处。梁王妃甄舒儿带着丫鬟迎着丈夫。
甄家被抄,她心中的哀伤,又可能因甄家牵连太子,继而因为她是太子妃的妹妹牵连到梁王府,这些细微的情绪,她又如何在丈夫面前提起?
“王爷可吃过了?”
“吃了。陪着大兄外出饮酒了。”
“大姐姐今天过来了。”
“嗯,可是有什么事?”
“没有。就是姐妹过来说话。”
皇九子梁王宁淮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小太子宁溥六岁。生的俊眉星目,穿着亲王袍服。嘴上留着绒绒的胡须。他与王妃已有一子,另有一子一女。
皇家精英教育教出来的皇子。但,他身上的气质,并没有知识、阅历或者生活的沉淀感。
宁淮略有些酒意,说话、呼吸间有酒味冲出来,在卧室里由宫女们帮换着衣服,和自己的王妃随意的说话。其实,在听到太子妃今天过来时,他心跳块了些。
夫妻俩说着话,上床,慢慢的睡去。
梁王妃甄舒儿对太子和丈夫的事并不大了解。她的推测只是大概的轮廓。事实上,梁王与太子的关系,比普通的连襟,要密切的多。梁王今天陪着太子外出皇城饮酒,私下里,太子还见了一个人:蔡农吉。他是太子手下的死士头领。
大兄的意思是:让蔡农吉带人去金陵打听消息,看看账本是否被锦衣卫抄到,伺机销毁。
但是,对此时严峻的形式,这怎么够?
梁王闭着眼睛,呼吸平稳。但,此时,全无睡意。各种负面情绪营造与暗夜交融,他如何睡的着?
阴如山。
贾环只向方宗师、曾学士请了一天假在家里,送贾政启程去福建。他的仕途生涯依旧是清闲无比。
二十一日早晨,贾环在娇妻美妾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一起吃早餐。丰盛的早餐后,宝钗相送。
贾环笑一笑,身拥着她,轻轻的吻了娴雅、明丽的宝姐姐一口,道:“我去衙门里了。姐姐可将芸哥儿送来的白海棠带到园子里去与姐妹们赏玩。”
翰林院的上班时间是早七晚五。现在雍治皇帝住在紫禁城中,逢三六九还要常朝。而常朝时,出门还要更早,时常凌晨三四点就得出发。作为一名老油条,贾环除了常朝不迟到外,在翰林院内,基本是迟到早退。
至于处罚,给御史弹劾,从六品的翰林修撰那点俸禄,他没放在心上。
宝钗雪白的俏脸上顿时飞起一抹妍丽的红霞,美丽无端。无奈、娇羞、甜蜜的娇嗔贾环一眼,道:“我知道呢。”她有些无奈。丫鬟们都在呢!心中呢,当然如饮蜜汁。
晴雯、如意、香菱、莺儿、彩霞五个都是忍着笑,各自笑吟吟的别开眼睛。三爷和奶奶哟。
贾芸昨天下午送了两盆白海棠来。贾环就是一笑,留下来,让宝钗带进大观园里去赏玩。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是红楼原中的一个高潮。在“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中写诗,尽显文章华采,美人神韵。可惜他不能在场见证。
贾环现在的心思,不在贾府的后院、大观园中。在文官集团劝谏天子失败被清洗后,他已经预感到政治风暴就要来了。而甄家被查抄,则是信号枪响。
他确定,接下来就是废太子。他执掌贾府后的第一战。决定着贾府的兴衰、成败的时刻来了。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他哪里敢将心思放在嬉戏宴游之乐上?
从他当前掌握的资料、信息来看,贾府现在可不会如红楼原中和太子有牵扯。这场风暴,在开局阶段,贾府必定可以旁观,但随后,则必然会被这场风波卷入。因为贾府是一流的武勋世家。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要做的是,如何在这场大的政治风暴,避开暗流,捞取好处,带领贾家前行。
贾环从后院里出来,贾琏已经在外面客厅里等了有一会。贾琏一身蓝色的长衫,贵公子装扮。琏二爷如今不差钱。笑着请示道:“环兄弟,明日吴王要来府上拜访,府里要怎么个章程?”
昨天下午,吴王派秋长史来荣国府投贴,约定明天来拜访贾环。吴王虽说是皇室远支,但深受雍治天子信任,现以亲王爵领内务府总管(正二品)。
这样的一位亲王要来访,贾府上下与有荣焉。四王八公,封的是郡王、国公。同时,也开始准备,唯恐失礼。
甄家被抄家的风波,在贾府之中,引起的不过是一番谈资,然后继续歌舞升平、荣养。丝毫不受影响。
贾环微笑着往前走,道:“琏二哥何必担心?照旧例就可以了。你和林之孝商量着办。”
贾琏无奈的笑道,“好吧。”陪着贾环走到望月居门外,送他离开。
勋贵世家,对皇权很畏惧。所以,琏二爷很有些紧张,来找贾环要信心。而贾环身为文官,翰苑清流,一个管着内务府的亲王,还不足以让他如履薄冰。正常对待即可。
二十二上午,天下着小雨。秋意阵阵。吴王的马车抵达荣国府门口。贾赦、贾环带着贾家子弟迎着。
吴王自中门而入,到荣国府的正房荣禧堂中。饮茶片刻后,吴王就笑,“我今日来贵府,是有事和贾探花相商。”说着,一看左右。
陪客的贾赦、贾琏和吴王府中的几人立即会意一起退出去。屋中就剩下贾环、吴王、师谊三人。
吴王是一名近四十岁的中年人,穿着锦袍、便服,显得很低调、温和。容貌相当的帅气。一百多年改良下来,皇室的基因,想不帅都难。这是美女资源决定的。
吴王向上微微拱手,道:“因犬子顽劣,天子向我推荐贾探花为犬子之师。本王厚颜来此相请,万望贾探花不要推辞。”
吴王能得雍治天子看重,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会威胁到皇位,还因为他的能力在皇室中比较出众。吴王这几句话,很讲究,把情况都给说明:这是天子定的事。
贾环手里拿着茶碗,微微一笑,拒绝道:“在下才疏学浅,恐有负王爷重托。实在不敢答应。天子面前,在下会上疏请罪。”
奋斗在红楼 第五百零二章 甄家来人
吴王是雍治皇帝的亲信。而贾环心里很清楚,他不受雍治天子的待见。突然间,吴王来请他为世子师,贾环心里直犯嘀咕,当然不会答应。
太子被废,只在眼前,贾环并不想与皇室有如何的牵扯。鬼知道吴王是站那边的?甄家时隔两年还没有还钱,拖到现在爆,说太子没给吴王打招呼,谁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