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鸳鸯心里知道这事必定有缘故。然而,三爷现在是连面子功夫都不做了。
贾母一听就冒火了,怒骂道“岂有此理!鸳鸯,派人,立刻派人,去把他给我叫来。”
片刻之后,一辆马车从贾府出发,前往三元酒楼。(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四十八章 十六字令
三元酒楼中,闻道院的众人继续畅饮。文会继续。贾环已经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杯。酒意上头,心情放松。
张四水、柳逸尘各自吟诵了两句诗。左师爷笑道“我这一句,就比较常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众人都是一笑,同饮一杯。
庞泽一身蓝色士子直裰,容貌丑陋,鼻子很大。站起来,端着酒杯,环顾四周,顾盼自雄。他今天也喝高了。说道“到我了。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庞泽手指着在座的诸位同学、同僚,痛饮一杯,酣畅淋漓!能够了解他的,信任他的,支持他的,就是这里的同学、同僚,山长。
“好!”众人喝彩。庞泽在院之时,人称凤雏,与三国时的庞统庞士元并照。因为他的学识非常广博,博采众长。更有一,他为人很狂放。这一句,是喜极而狂,说尽心中的忧愁、愤懑,在释放之后的心情、激动。
大师兄公孙亮笑道“士元这一句大有纵古论今,继往开来的气魄。为此狂句,当浮一大白!”
大家都笑,纷纷举杯共饮。
庞泽笑呵呵的坐下来,“这是我在子玉那里看的一句。断章取义,意境却是到了。”这不是他的原创。他引用了,当然要说一句。
乔如松好奇的笑着道“这话要怎么解?”
贾环微笑着解释道“对应的上联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语出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他是早前闲暇时写在纸面上把玩的。因为,这首词的上阙,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名字来由。他当时是读史,看到柳如是的名字,心中奇怪,将这几句写下来。
大家都是释然。张承剑身材很胖,呵呵笑道“子玉高才,我们几个还是赶紧说完,听听子玉以什么诗句来叙述心情。”
乔如松、田师爷、何幕僚几人都是笑着说好。
张承剑是秀才,多年未曾作诗,但吟诗还是会的,道“我曾见子玉写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这一句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语出杜牧题乌江亭。
“哈哈!”雅间中的闻道院众人都是笑起来,逸兴飞扬,各自喝酒。庞泽歪在椅子上大笑。公孙亮满脸笑容,贾环是莞尔一笑,喝了一杯。罗向阳是笑着举杯。
这一句不能“叫好”。不是张承剑张世兄说的不好。相反,非常的贴切。而是因为,这一句诗是夸他们的。读人还是比较矜持。
山长落难,局势危急,按照当时的情况,结局大约不会很好。抄家、流放都有可能。局势和楚霸王落败乌江之时,大抵差不多,都是绝境。后人只能想象楚霸王渡江之后的事情。而他们在现在已经将局势扭转过来了。
为什么?
院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汝可知?
何幕僚笑道“张世兄这一句是非常贴切的。我有所感触,也有一句古文来叙述心情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语出初唐四杰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序。字字玑珠,词章华美。郎朗上口,有珠玉之声。这是夸奖滕王的字句。何幕僚是在赞誉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众人都是笑起来,再次举杯供饮。雅间的气氛走向高潮。
就在这时,钱槐带着一名三十多岁的奴仆进来。“刷刷”的几道不满的目光看过来。钱槐都想哭了。他也不想进来啊。但是他不敢拦啊。来人是府里老太太派来的。
贾环怫然不悦。
钱槐赶紧的低头小声道“三爷,老太太派了人来催你府。”
贾环冷笑一声,“带他去下面等着。”一句话将钱槐和那名小厮打发出发。
贾母倒是有意思的很!亲戚情分?王子腾难道不知道他把薛蟠的事情捅出来意味着什么吗?日后谁还能拿这件事攻击王子腾?贾母这些人的眼光,内宅妇人!
话再说来,王子腾都还没找我的麻烦,你贾家急着跳什么?
无非,还是心里有偏见罢了!
在贾母等人的心中,将薛姨妈和他放在天枰上称一称,大约是要偏向薛姨妈的。
但,他并不打算向贾府内眷解释什么。这些人的眼光,还是看不清现在的局势啊!
雅间里的气氛给来人打断一,稍稍落。这是贾环的家事,公孙亮他们也不好多问什么。田师爷说了一句,接下来便是轮到乔如松。
乔如松时年25岁,家在北直隶保定府,家境殷实。是当地的地主豪强。他早就成亲。其妻容颜美丽,贤良持家,但嫉妒如虎,以至于乔如松连青楼都不敢去。贾环、许英朗等人和他接触的久了都知道这些事。
乔如松喝的有高,坐在桌子边,敲着筷子,抑扬顿挫的道“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语出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好!”大家都是高声叫好。岳阳楼记的节奏、韵律之美,则不必说。这段描写美丽的景物,如诗如画,于平淡之中见喜悦的情绪。功底深厚。
罗向阳评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也。’
友若有古人之风。”
贾环等人都是舒畅的大笑,举杯共应。
在座的,没有人是没有读过论语的。罗向阳外号“罗君子”,身体力行,对论语理解尤其深刻。侍坐这一篇,孔子让四位弟子各自述说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了他的志向是春天带几个常年人,青少年,一起去郊外洗洗澡,吹吹风,唱着歌一起来。这番话,体现了曾皙什么样的志向呢?
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核心思想。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祥和的场面,难道不是治国的水平的体现吗?
罗君子说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以景言志。刚刚乔如松说的岳阳楼记里那一段对美丽的春景、渔舟唱晚的场景的描摹,体现出快乐的心境。正如杜甫所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喜悦,亦是众人此时的心情。
贾环笑一笑,举起酒杯先喝了一口,杏花酒果然够味道,道“轮到我了。我偶得了三首十六字令。”
雅间的众人都是看着贾环。这还真是诗才天授。大家都只能依靠引用名篇来述说心情。贾环却有了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啊!
贾环吟诵道“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语出主席的十六字令。
“好词!”贾环的话音一落,大家都是兴奋的高声叫好。公孙亮脸色泛红,激动的。庞泽努力的睁着醉眼去拿酒杯。罗向阳、乔如松、卫阳都是一起向贾环敬酒,“再饮一杯。”
张承剑,何幕僚,张四水,柳逸尘等人都是笑着看贾环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的喝酒。能够亲眼见证三首精品小词的诞生,实在是令人兴奋。
是啊!山长自雍治九年冬出仕,到现在官职左副都御史,可不是“快马加鞭”的速度?惊首之时,已经是朝中重臣。
然而,剧烈的政局变化,朝廷争斗,就想是倒海翻江般,就像是万马激战正酣。
如今,山长身陷囹圄,贾环奋起反抗,与天子、朝臣博弈而胜。最后一句,则是言志。
何幕僚评着,解析着他的看法。众人应和,吟诵。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贾环却是多少有哭笑不得,有蒙圈!他那有这样深邃的想法?
这三首十六字令,主席作于长征途中。长征路途艰难,战事不断。第一首是写行军途中的实景。第二首是情景交融。看山,如看战场。或是,在山中,看向战场。第三首是借景抒情,体现主席豪迈、慨然、坚定、无畏、浪漫的革命主义情怀。
他想表达的是第三首的意思。
他已经卷入到朝廷的政治斗争之中,绝对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他的本意也是要救贾府,免得身为贾家庶子,殃及鱼池。所以,朝争之局,谲波诡,凶险万分,困难重重,但他无所畏惧!而且,有最终获胜的信念。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来吧!
这是他此时的心情。
三元酒楼,三楼之中,闻道院众人隔壁的雅间之中,两名中年文士正在喝酒、闲谈。
一个人的身份是左都御史殷鹏,一个人的身份是国子监祭酒胡意。两人的随从都在雅间之外。隔壁雅间里叫好的声音时时传来,令他们俩无法静心说话。
殷鹏派人随从打听之后,得知闻道院的一众士子在庆祝,也便没去管。好在,隔壁喧闹的读人都是在引经据典,话题听起来,也算入耳。
听着隔壁传来的诗词内容,殷鹏笑道“都说贾子玉有诗才,果然其然。他这最后一句,还很有志向啊。”
胡意就笑起来。
贾府之中,贾母上房处。众人喝茶枯坐等待。阳光渐渐的西斜,拖出长长的影子。
派出去的小厮还没来,贾母急躁的顿着拐杖,怒道“鸳鸯,再派人去催!”
片刻之后,贾府的二管家林之孝坐着马车前往三元酒楼。(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四十九章 七言十首
贾政今天下午回的很早,在外书房中和清客们闲谈。他上午就去过大理寺,带着薛家的家仆探望了关在里面的薛蟠,并得知贾环已经离开大理寺。
得知贾环在三元酒楼喝酒,他派长随李十儿叫贾环回来向他做一个解释。用薛蟠的案子去举报王子腾,贾环难道不应该给他一个解释吗?
然而,李十儿回报的消息却是我和同学在饮酒,晚会回去。
这是什么鬼话!据说老太太都派人去催他回来,等着解释。
贾政想着贾环干的事,心情糟糕,不满的皱着眉头。
满屋子里的六名清客高谈阔论的声音便小了些。
程日兴喝口茶,奉承道“听闻朝堂大局变化,世翁在通政司,一定消息灵通。不知可有趣事告知我等。”
“是极。是极。”
“朝局莫测,世翁必有高论,正本清源,我等洗耳恭听。”
程日兴开了头,几名清客纷纷出声,转移话题,继续以贾政为话题正中心。
贾政脑海中的念头转过来,想着朝堂上的事情,开口道“我下午在衙门时,已经看到科道言官上书弹劾郑国舅毒杀监生,其所获利为城中的商铺、住宅。此事当真是丧心病狂。圣君临朝,此等恶事比会严惩。”
清客们又是一阵吹捧。
贾政心里叹口气他的门生李平给他分析过,预估左副都御史张安博可能会出狱,官复原职。毕竟,过错只是失察而已。张安博更像是被郑国舅冤枉了。
这大概是他那个庶子现在还在酒楼里喝酒,有恃无恐的原因吧!
哼,举报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说法。亲戚情分还要不要?这让王家怎么看贾家?
…
…
三元酒楼中的酒宴依旧在继续。闻道书院的众人正在痛饮。桌上的酒菜已经重新换过一份。
在郑国舅下狱之后,闻道书院的众人心中紧绷的弦就松开。酒宴自然不会立即结束。很多人都想痛痛快快的醉上一场,宣泄胜利后的心情。
隔壁的雅间之中,左都御史殷鹏听着士子们的吟哦,意气张扬,喝了一杯酒,感叹道“年轻就是好啊。”
国子监祭酒胡意就笑起来,举杯和殷鹏对酌,“听一听士子们吟诵诗词也不错。好多年没读了。”他们俩其实是来谈今天郑国舅下狱的问题。
一个是御史的大头目,一个是国子监祭酒,翰林升转六部侍郎、尚书的重要职位。都御史是九卿之一,国子监祭酒是小九卿之一。
以他们俩的眼光看来,张安博即便出狱,大约应该不会还呆在左副都御史的职位上。首先,圣上金口玉言,岂有反悔的可能?再者,这个位置很多人盯着。比如他们。
殷鹏哈哈一笑,道“既然升济有心,我们何不听听贾子玉的新诗?方凤九将他这位门生夸的绝无仅有,如初唐骆宾王、王勃再世。但仅凭刚才那三首十六字令,还不够让人信服。”
胡意微微一笑,“但听大中丞吩咐。”他知道,这座三元酒楼其实是殷大中丞家里开的。只是挂了别人的名字而已。
殷鹏拍拍手,唤了一名小厮进来。
…
…
贾环十二人正在雅间饮酒时,酒楼的掌柜端着一道精心烹制的大菜进来,上了菜,笑呵呵的道“我听闻青松先生在此宴饮,特送一道凤尾鱼翅聊表寸心。”
闻道书院的众人都是大笑,看着贾环。贾环因一首青松诗流传甚广。不少人称他青松先生。
贾环客气的头,道“谢掌柜美意。”其实,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他无须如此客气。但能在京城里打响名号的,一流的大酒楼的掌柜。他客气一下,并不算自己失礼。
五十多岁的掌柜又道“三元酒楼中有西洋葡萄酒数瓶。每瓶价值五十金。我意欲送与青松先生助兴,只求能见到先生的新作。望先生不要怪我冒昧。”
周朝的货币体系,一金等于十两银子。换算一下,大约一瓶酒值50万左右。标准的奢侈品。红楼原书中,贾宝玉日常就曾饮用过西洋葡萄酒。
公孙亮起哄道“贾师弟,这可以。我曾在龙江先生处品过一回高昌葡萄酒,与中原的酒,大为不同。掌柜的,你打算怎么个赠送法?”
这梯子送得好啊。掌柜笑的如沐春风,道“一诗一瓶酒。三首诗后,我可以给诸位老爷免掉这一餐的费用。五首诗后,诸位老爷便是我三元酒楼的贵宾。”
其实,东家的意思是一诗一瓶酒。越多的诗约好。他怕这位小贾老爷不尽力,
贾环这会酒意上头,见几位同学、张承剑、左、田二师爷都是一脸的期盼。笑一笑,道“那就请掌柜上文房四宝!”
掌柜欣喜的快步出去,派人送来笔墨纸砚,一张半桌。
“子玉,有没有口福就看你了。”雅间里,书院的同学一阵叫好、打气声。今天怎么都能把饭钱给免了,外加得三瓶葡萄酒。贾环的诗才,他们这些书院的同学都是见过的。
贾环笑着摇头,这帮家伙,话说他到这个世界中,还真没喝过红酒,倒是有怀念。倒不是说红酒比白酒好。只是贾府里连宫中的贡酒都经常喝。有想念红酒的味道。
贾环走到楠木半桌前,提笔运腕,飘逸的柳体跃然纸上。一气呵成。
…
隔壁雅间的殷鹏、胡意两人对视着一笑。
胡意道“大中丞高见!”读书人就没有几个是不喝酒的。而诗人,更不会又滴酒不沾的。拿西洋葡萄酒做“筹码”却是很合适。
殷鹏捻须一笑,“哈哈…”
突然,隔壁的雅间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殷鹏脸色微变,心道这么快?就听到隔壁高声朗诵的声音传来。
“踏京群山有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诗!”公孙亮、罗向阳、庞泽、卫阳都是叫好。
何幕僚沉吟着评道“这首诗,不只是写景。似有说理的意蕴在其中啊。佳作。”
殷鹏和胡意两人脸色微变,都是读书人中的精英。这首诗当一句“佳作”的评价,绝无问题。
贾环没有停,接着写(抄)第二首,“赠诸位同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再写第三首,“见山水墨画秋景一首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庞泽扶着桌子哈哈大笑,很狂放的道“掌柜,上酒。”
站在一旁的掌柜都有些傻眼、懵逼。他鉴赏能力不行,但这写诗的速度也太快了。佩服的道“小贾老爷果然是诗比北地第一人。”让取了葡萄酒,进来的小二开酒,倒酒。
贾环并没有搁下毛笔,准备接着写。这时却看到钱槐哭丧着脸,跟着贾府的二管家林之孝站在人群外。
钱槐很抑郁啊。他哪里拦的住府里的二管家,何况林管家还明言是老太太派他来催三爷回府的。
林之孝还没开口,贾环不以为然的挥挥手,道“你去外面等着。”
众人这才发现,这是今天喝酒第三拨来找贾环的人。林之孝嘴巴张了张,终究是什么都没说。赖大一家现在在金陵当庄头。他不想要这种结局。当即,行了一礼,到酒楼下等着。
贾环继续,第四首七言绝句,“春江晚景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好。”喝彩声再次响起。
卫阳给贾环送上红酒。
贾环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毛笔,笔走龙蛇,酣然落笔,第五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好句子。”这一次的喝彩声明显比上一首要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必定会流传开来。都是读书人,诗句的好坏焉能鉴赏不出来。
左师爷挤挤眼睛,揶揄道“掌柜的,贵宾待遇是不是人人有份啊?”
在旁边站着看的三元酒楼的掌柜已经震撼到木然的状态。顷刻间成诗五首,其中不乏佳作。这什么概念?他虽然不懂诗词的精妙,但从众人的评论、反应中就看的出来好坏。对他而言,关键的是赌注没有了啊!东家只给了五瓶葡萄酒。
掌柜头,表示人人有份。正要去隔壁雅间请示东家时,就见殷鹏和胡意二人从外面走进来。原来,他们俩只听到喝彩声,没有听到诗的朗诵声,按捺不住,过来看看。
贾环写一张,乔如松笑着帮贾环抽一张走,给众人传阅。
闻道书院的士子不认识左都御史和国子监祭酒,但张承剑、左师爷、田师爷等人都是认识的。惊诧的张大嘴。殷鹏做了个小声的手势。场面安静下来。
殷鹏和胡意传阅着贾环的五首诗。脸色自是越来越惊讶。如果要说之前还觉得天下文坛大宗师方望是在给他的得意门生贾环吹牛,那么现在,他们信了。
贾环没有留意旁人,将手里的酒猛的灌完,红酒嘛,度数不高,接着写第六首“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运笔不停,第七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今天的第四拨,贾母排出的第三拨使者,贾琏在叫好声中,走进来。(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五十章 修身、齐家
贾琏一身锦衣玉袍,二十多岁的年纪,英俊富贵的公子哥。嘴角泛着苦笑。
他觉得他今天是倒霉透。好端端的在东府里和贾蓉、尤二姐、尤三姐吃着酒,结果给老太太派人喊家,命他去把贾环找来。
这简直是搞笑!
他虽说是贾环的兄长,但他拗得过贾环?还不是得听贾环的。那晚他亲眼看着贾环进了王府,却不知道最终是怎么谈的,导致贾环去举报叔父(王子腾)。
这大概是阖府上下最不痛快,急着要贾环解释的地方吧!
和小厮、林之孝一起等在外头的胡小四无所谓的看着贾琏走进去。就他的估计,琏二爷在三爷面前占不到优势。
而钱槐额头上已经有些冒冷汗。这才多大会功夫,琏二爷就跟着来了。可以想象此刻府中老太太的愤怒。有像戏文中练下12道金牌啊!
钱槐确实没有猜错,此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缕缕的暮色缓缓的笼罩在天地间。
荣国府,贾母上房中,等了贾环快大半个下午的贾母,怒火中烧,情绪已经压抑到极致。脸阴沉的似乎有水滴下来。可以预见,如果贾环现在在她面前,将会迎来怎样的风暴?
正厅中,气氛沉郁。以至于,连鸳鸯都不敢出声提醒老太太要摆晚饭了。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还没有贾环来的消息。贾母花白的眉毛都快要竖起来,眼脸瞪着,冷光四溢,冷声道“鸳鸯,派人叫老爷亲自去将那个孽畜带来。”
她已经不想再等了。
天色将晚,万家灯火。
贾政正在外房中和清客们一起喝酒,闲谈,一名小厮进来,“老爷,老祖宗让我来传话,三爷还在外头喝酒,请老爷去把三爷带来。老祖宗说她在里头不吃饭也要等着。”
贾政以为贾环早来了。对他而言,即便要贾环给一个解释,有后头的老太太处理贾环、协调亲戚间的事情。他并无需多费心。而听到说,贾环还在外头喝酒,老太太不吃饭也要等着。顿时,怒从心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