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那里,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有的矛盾,冲突,纠纷,胜败,将在今天的武英殿中有一个了结。
他们已经将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夏家之时,时常突来暴雨。此时上午九半钟的模样,天空中飘来乌。黑压压的一片。
贾环向窗外伸出手,轻声道“要下雨了!”
恰在此时,一道闪电如同分裂的网般在乌层中裂开,光芒耀眼,意欲刺破九霄。雷声骤然的在天空中炸开,如战鼓轰鸣。
顷刻间,暴雨如注。
武英殿议事开始了。
…
…
国朝三、六、九常朝之时,天子惯例要在武英殿中召集大臣们议事。够资格参与议事的大臣,自有定规。
六月三日,雍治皇帝之下,军机处大学士,六部九卿、资深科道言官,文武大臣,翰林词臣一一陈列在武英殿,分两班站好。
贾政如今虽有朝官的资格,但武英殿议事,他还没有资格。
在处理了几项政务之后,四十岁出头的天子端坐在龙椅上,命今年的新科状元许轩读奏章。
奏章是大理寺右少卿梁锡写的,即是这两天闹的沸沸扬扬的“纵奴杀人”案。事涉九省统制王子腾、金陵知府贾雨村。
武英殿中安静无比。只听得许轩朗读的声音。大臣们都是各自眼观口,口观心。
谁都知道博弈的时候来了。张安博身上的左副都御史,有人眼热。而何大学士显然不是吃素的。目标直指审案子的王子腾。
等许轩读完,王子腾出列,按照惯例,在御前叩首免冠,道“臣有罪。”王子腾这样的“江湖地位”,当然不会一开场就亲自赤膊上阵。
科道言官中一名给事中出列,对天子奏道“事涉命案,臣请陛下将王统制下狱严查。”
这明显是冲着王子腾去的。
这时,另有一名御史出列辩驳。约一个时辰,数个回合的交锋之后,雍治皇帝看了眼大臣之首的大学士谢旋。
谢旋一锤定音“可对九省统制王子腾罚俸三年、下文申诉。命案一事,责成专员彻查。依律法处置。”
雍治皇帝头,认可这样的处罚意见,“可!”
这种处罚显然是极轻的。官做到王子腾这个程度,谁也不会靠俸禄吃饭。很显然,何大学士的“反扑”失败。
站在武臣中的郑国舅面带微笑的看戏。
就在这时,新晋的七品御史,原宛平县县令赵俊博出列,说道“臣弹劾郑承大不敬。在修建太上皇寝陵的工程中,材料依次充好,中饱私囊。其罪当斩。”
武英殿在瞬间鸦雀无声。
郑国舅脸上的笑容消失,一脸骇然的表情。(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四十六章 天下奇才
郑承就是郑国舅的大名,官居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当朝,最为得宠的郑贵妃之弟。
此时,郑承一脸骇然的表情,给他左右的勋贵武臣看到。这种表情意味着什么没有人会不知道。
朝臣们都是安静下来,在国朝必死的罪名之中皇陵工程出问题,绝对是要算上的。夷三族都不为过。
皇陵常出的问题如选址不当、地下渗水等。前明时期万历皇帝的陵墓就曾出问题,不过被当时的首辅申时行给盖过去。
而郑承作为外戚,竟然盗卖皇陵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这已经不能用利欲熏心来形容了,属于脑残、作死。
更关键的是,他玩花样的还是太上皇的寝陵。即便皇帝有心看在郑贵妃的份上赦免,也绝无可能。这涉及到“孝”的问题。无论什么筹码,哪有父亲的陵墓重要?
雍治皇帝的脸色瞬间就沉下来,“可有实据?”
赵俊博道“有。”说着话,拿出一份账本,高高举起,“这是太上皇寝陵的石料账本,并有两名皇商作为人证。”
太监上前,将赵俊博手中的账本取走。
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微的吸气声。这是有备而来啊!皇陵在京城东的遵化,若是来回一趟取证,花费一天半的时间,说不定事情就给郑国舅给盖过去。
替罪羊,临时工,并非只有二十一世纪才有。
然而,赵俊博竟然是拿到证据(人证、物证)之后才上书弹劾,这是要一击致命。不给郑国舅翻盘的机会。
此时,武英殿中聚集了大周朝中最显赫的公侯勋贵,大学士、九卿、六部侍郎,各部门副手,翰林科道。可以说是群英荟萃,帝国中枢重臣尽在此地。
当然,不能说人人都是精明的角色,毕竟会读书和投胎投的好不代表精明。但这里绝对不缺乏高手。
很多人都在瞟队伍领头的四位大学士谢旋、何朔、刘飞白、韩润。只有这四位才有这样的手笔。不是谁都有胆子、心思动贵妃。翻开二十四史,多少名臣、宰相是倒在枕头风的威力之下。
所以,新晋的七品御史、原宛平县令赵俊博把“杀招”放出来,第一种解读是四位大学士谁对郑贵妃不满,要撬动宫中格局?至于郑国舅,那只是个小角色好吧?
要注意,现在武英殿里不乏聪明人,所以还有第二种解读圣上是否对太子之位有新的想法。据说,郑贵妃的人与太子走的近。
至于,皇帝脸上的表情,谁信谁是傻子。在场的朝臣,除了翰林院和科道言官的愣头青们外,谁不是大风大浪淘汰剩下来的?
然而,高手之上还有高手,这件事还有第三种解读不会是何大学士继续营救张安博的反击吧?
刚才,借着国朝那位最年轻的举人告状自己的舅舅王子腾,何大学士一系的人马顺势攻击王子腾,但谁知道这是否是烟雾弹呢?
都是在庙堂上混的老油条,谁会单纯呢?
要看清楚,如果郑国舅要被杀头,毫无疑问,其毒杀国子监监生的行为必将会被御史爆出来。而不是国子监里的一个小吏就可以抵罪的。那么,圣上你的小舅子见利忘义,毒杀监生,你能把责任都推给大臣(张安博)?
此时,赵俊博是谁的人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现在做的事,让谁获利。
人心往往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按理说,这三种解读已经到了极致。但尖高手之上,还有绝高手。国朝之大,从来就不乏能人。
当年明朝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对他老爹说所谓举世奇才,放眼当今天下,三人而已!
第一个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博,第二个是锦衣卫指挥使、都督同知陆炳,第三个是严世蕃自己。三人得其二,则纵横天下。严嵩后来果然将当时的首辅夏言给干掉,成为嘉靖朝的权臣,祸国殃民20年。严世蕃没有吹牛,他当得起当世奇才的称号。
但严世蕃搞错了一件事情,他算数不大好天下奇才,其实还有三个人徐阶、高拱、张居正。后来,他们父子被徐阶给玩死。这三人依次主导了明帝国的中枢,宰执天下,威加四海,名留青史。
此时武英殿中,站在文臣前列的右都御史(正二品)齐驰嘴角掠过一丝冷笑。他知道,这件事还有第四种解读谢旋、王子腾在主导现在的这一幕。
因为,贾环上书举报王子腾,为王子腾“洗白”的有刻意了。他和贾环有过接触,贾子玉并不是“神童”两个字可以概括的。雏凤之名,绝非吹捧。
诗才,年龄,文章经义对贾环而言都是浮。他最厉害的地方在组织、谋略、意志。这样的一个人,他会干泄愤的事情?开什么玩笑!
再一个,他知道王子腾知道其权势、地位,在四个字简在帝心。所以王子腾才有洗白之举。
至于,谢大学士、王子腾这么做的意图,还要看接下来的结果。
…
…
武英殿中一片安静,只有皇帝皱着眉头,“哗哗”翻账本的声音。
天子看不看懂的账本这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肯定看不懂!但武英殿里的大臣可以从天子翻账本的速度看出天子的心情极度不悦。
“啊…”站在右边的勋贵班中突然响起一阵哗然声,负责纠察礼仪的御史立即瞪过去。就见郑国舅已经弹软在地上,身上散发出浓浓的臭味。显然是扛不住殿中的压力,失禁了。
勋贵、武将纷纷避开。不仅仅是避开臭味,还有避开郑国舅这个大麻烦。
人群之中,汝阳侯赵豫心中苦笑。帮郑国舅谋夺监生财产的中年人是他府上的门客。这下要完了。
雍治皇帝愤怒的将手中的账本丢在地上,“混账东西,丢人现眼。拖下去,给我彻查。”
雍治皇帝气咻咻的带着太监回了后宫。武英殿中就剩下大臣们回味今天的这一幕幕。一个简简单单的转折,但信息量太丰富啊。说不定会影响如何的朝政走向。
军机处领班大臣谢旋谢大学士咳嗽一声,让大臣们都安静下来,分配任务。皇帝可以撂挑子,他得把善后工作做好安排将郑国舅关押,等待进一步的上谕。接收证人、证词。同时,派遣三法司的官员去皇陵查看真实情况。
…
…
武英殿中的朝臣纷纷散开。文武之间泾渭分明。何大学士缓慢的走着,和身边的同僚寒暄。他已经在琢磨着营救好友张安博的事情。毫无疑问,郑国舅作死,契机已经出现。要和盟友们沟通下。
作为都察院的二把手,齐驰和一把手左都御史,大中丞殷鹏聊了几句,喊了句前面正在和北静王水溶说话的王子腾。
水溶笑道“看来齐大人找安世有事啊。”
王子腾对水溶拱拱手,“改日再和王爷细谈。”说着话,等了一会,与齐驰一起跟着百官的人流往东华门而去。准备出宫。武英殿、文华殿是天子处理政务、读书的地方。旁边就是军机处所在的文渊、直诰敕房。
入职军机处的翰林、中书舍人都往文渊而去,而六部的官员、勋贵则从东华门出宫,各自散开。
顺着宫中的道路直走,左右无人,齐驰微笑着道“安世兄好手段啊!不过,贾子玉少年英才,雏凤之姿,可不要委屈了他。”
齐驰约四十多岁的年纪,方脸长须,身穿绯袍,气度森严,微笑的时候有像冷笑。
王子腾有五十多岁,华发几许,中等身高,大有深意的齐驰一眼,笑道“伯圭过誉了,我自是不会亏待。”
两人微微一笑,在宫中道别。
…
…
武英殿中的消息像一阵阵冲击波一样,以皇宫为中心,向京城四面八方传递开来。
郑国舅因在太上皇皇陵之事上以次充好,其罪当斩,已经下狱。这则消息已经足以朝廷内外震动,就像是不久前的阵雨时,雷声轰鸣。
同时传出来的消息还有新科御史赵俊博第一炮就打响了名气。弹劾郑国舅成功。科道言官中不少人都是长吁短叹。可惜啊。不过接下来,则是准备痛打落水狗。
消息是卫阳亲自过来,送到三元酒楼贾环等人的包厢中。他父亲是户部员外郎,打听到消息后,立即告诉卫阳。贾环早就和卫阳说好。何大学士、右少卿梁锡等人那边的消息,未必会记得通知他们这些个学生。
卫阳说完消息后,包厢短暂的安静,随即爆发出阵阵的欢呼。欣喜中带着宣泄。乌终于被驱散。大家的心头都放下一块石头。
公孙亮双手拍着贾环的肩膀,兴奋的道“哈哈!哈哈!贾师弟,我们成功了。”他只听到郑国舅下狱就知道贾环的谋划成功了。
贾环脸色还有僵,笑的有勉强。他不知道该怎么来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他付出的代价太多、太多。然而,终于是成功了。
罗向阳很有君子风范的笑起来。看似有文质彬彬。但其实他手心之中全是汗水。一场暴雨,突如其来,大家在这里等了有快两个时辰了。他只是强做镇定。
乔如松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恨恨的拍了下桌子,“好!”
庞泽很狂放的大叫道“小儿,上酒!上酒!”
张承剑喜极而泣,走到贾环面前,就需要下拜,“多谢子玉为家父奔走。”
贾环连忙将张承剑扶住,“世兄,使不得。使不得!”
何幕僚、左师爷、田师爷三人亦是郑重的作揖行礼,十分感激。他们的个人前途,当然也和山长绑在一起的。之前的怀疑,自是消散。贾环当的起这一礼,当得起谋主、核心的地位。
卫阳亦是被包厢中的气氛感染,微微笑起来,心中感慨,想起雍治九年,他站在贾环身边,跟着上妙峰山时的情景。想起,那一年的天地之威,不过等闲。
都说他这位同学是雏凤。然而,他仿佛看到的是一只将欲展翅高飞的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两百四十七章 快意之句
三元酒楼是民办的大酒楼。为国朝到此时唯一的一位“三元”才子,世祖朝的解元、会元、状元,后来的当朝首揆林季同赐名。
庞泽喊了上酒之后,店小二很快就送来美酒佳肴。菜名狮子头、爆羊三样、炒肝尖、清蒸鲈鱼、炒酱瓜;酒有杏花村。杯盘陈列,泉香酒洌。
此时,约下午两许,闻道院的众人早就是饥肠辘辘。十二人围着八仙桌坐下来。刚才是情绪担忧,无心吃饭。现在美食当前,自是纷纷动筷子。
众人举杯,共饮一杯。美酒入喉,清香幽雅、醇净柔和。接着,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感慨。大家的心情还在激荡之中。
绵软的白酒冲到胃里,后劲挥发。贾环此时才从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喜悦的情绪中缓过劲来。郑国舅入狱,意味着山长的案子大局已定,再无波澜。
他去年十月份前往遵化,向山长请教去留的问题。留在遵化期间,恰巧碰到薛家、夏家被郑国舅的管家压迫。从而知道一些信息。他推测这里面会有问题。
为此,贾环在前些天还专门派庞泽、张四水、柳逸尘三人去遵化查探消息。确定郑国舅在皇陵的工程上玩了花样。后面的账本、来自薛家、夏家的人证则是王子腾的手笔。
贾环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只有位高权重的王子腾才可以拿到人证、物证。
而新科御史赵俊博是谁推出来的,属于哪一方的人,更是扑朔迷离。但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之后,科道言官就会上,将毒杀监生案的内幕揭露出来。
接下来几天,朝堂上的局势将朝着对山长极为有利的方向发展。山长一系的旗帜人物何大学士必然会出手。左副都御史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
几个时辰前,暴雨倾盆。这大半个月所汇聚起来的矛盾,冲突,纠纷在武英殿中集中爆发。而现在,胜负已分。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结果。
因他用薛蟠“抢夺女子,纵奴杀人”之事举报王子腾所带来的,贾府、王贾史薛四大家族、勋贵子弟内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疏远、蔑视、讥笑、愤怒、声讨也将会有一个了结。
因为,胜利者,不需要指责!
贾环拿起一两的酒杯,畅饮一杯。心中慢慢的被释然、轻松、怡然、欢快的情绪填满。
坐在一旁的公孙亮笑着执壶,给贾环添酒。贾师弟今天看样子是想醉一场,他最近的压力很大。
公孙亮站起来,丰姿俊朗,提议道“恩师之事,必将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等今日共谋一醉。然,平生之快事,有酒不可无诗。一人一诗一杯酒!”
张承剑、何幕僚、左、田几人都是苦笑。他们多年不作诗。一杯酒的时间,怕是连试帖诗都写不出来。
乔如松性情厚道,补充道“文约何必强求?不拘诗词、对联,前人佳作,只要大家吟诵一句,表述此时欢畅的心情即可。”
公孙亮接受乔如松的意见,笑道“这个应景。既然如此,我先来开场第一句,算是抛砖引玉”
大师兄喝了一杯酒,正准备吟诵之时,包厢里突然进来四个青衣小厮,却是贾环的长随钱槐、胡小四,贾政的长随李十儿、信儿。闻道院的众人都诧异的看着。
公孙亮、乔如松、罗向阳几人这些天都是住在贾环的望月居,对贾环的长随自是认识。
卫阳微微皱眉。好没规矩。真是扫兴!自雍治八年起,他许久没有和同学一起参加文会,吟诗喝酒。今天气氛、时间、人,都刚刚好,却要被搞的散场。
贾环一看李十儿就知道怎么事。他把薛蟠弄进监狱了,还举报王子腾,贾府里怕是早就闹翻了天。所以,他举报后在大理寺里面住了两晚。大事未定,谁耐烦去应付那些人?
李十儿上前半步,弯腰作揖,“三爷不要怪钱槐,小四。老爷上朝之后,去大理寺问过,知道三爷出来了。叫我们将他们两个拎到房里去,问了三爷的行踪。老爷请三爷家问话。”
贾环哂笑一声。所谓的“问话”不过是好听的说法,兴师问罪才是真的吧?政老爹是前两天没把他给逮着。武英殿里那些门道,贾政一多半是抓瞎。
但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贾政即便不懂,也该知道山长没有问题了。关键的问题在于薛蟠还被关在大理寺的牢里,而他又举报了四大家族的旗帜人物王子腾。贾政估计还是想训斥他。他的做法看起来太伤亲戚情分。
贾环挥手道“你去老爷我和同学在饮酒,晚会去。”
李十儿是个两面人,但在贾环面前不敢玩花样,犹豫了一下,带着信儿离开,贾府向贾政复命。
等几名小厮退出去。众人都看向贾环。罗向阳关心的问道“子玉,没事吧?”
贾环轻松的一笑“没事。我们继续。”举杯先和罗君子喝了一杯,“我静候大师兄一抒心中快意的佳句。”
众人都是笑起来。
公孙亮就笑“幸好友若刚才提议。否则我可没你的诗才。我心中此时所想,杜工部平生第一快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好句子!”大家都是笑起来,同饮一杯。
语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誉为诗圣杜甫所有诗中描写心情愉快、人生快意的第一位。工整诗句中,弥漫着心中欢欣雀跃的情绪。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用几组名词,地理、空间上的急剧变化,将这种欢快的情绪写到极致。
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喜欲狂。”与大师兄的情况很贴近。院的同学都知道,大师兄无意仕途,平生愿意畅游海,探索至理。因而有“漫卷诗喜欲狂”。很贴切。
至于妻子,大师兄今年20岁,在山长的支持下,已经与翰林院魏翰林的女儿订婚。
公孙亮身边坐着罗向阳,贾环。罗向阳笑道“我想起去年我们秋游,踏遍京西名山之时的畅快。脚著******,身登青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语出诗仙李太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何幕僚评道“长文这一句也不错。李太白写景之中,有大格局。有登山的轻快之意。登山之后,令人眼前豁然开朗。适应于我们此时雨过天晴,拨见日的心境。”
大家都是畅快的大笑,再饮一杯。
接着是卫神童。卫阳笑道“我这一句怕是要让大家笑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语出李太白的诗篇上李邕。
庙堂之上,“所谓举世奇才,放眼当今天下,三人而已!”,这个说法,贾环不知道。关于他的评价,从神童到雏凤,再到卫阳心中的鲲鹏。他还是不知道。
但这并不妨碍他解析卫阳吟诵出来的句子,快意的一笑,道“卫元皓心有壮志啊!”
何幕僚笑道“这是神童能吟诵的励志诗。”
众人都是大笑。“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可不是壮志么?而“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一句,确实非常吻合卫阳的神童之名。
卫阳微微一笑,容颜俊美,并不解释。他其实是在赞誉贾环。这几句诗,句句都是他对贾环的看法。
山长入狱,贾环营救成功。这一场风波之后,贾环的名字只怕要抵达大学士这个层级。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他愿追随其后。
三元酒楼位于宣武门里街,挨着皇城南的大时雍坊。而贾府居住的四时坊在城西。走一趟,步行约要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坐马车则要快得多。
贾环和同学、张承剑、山长的幕僚们一起在三元酒楼喝酒时,贾府之中,贾母上房的正厅中,贾府内眷聚集。午后的阳光落在庭院中,带着酷暑燥热的气息。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李纨、宝、钗、黛、迎、探、惜等人都在。
贾母坐在主位上,安抚着薛姨妈,“姨妈不要担心。外头老爷已经派人去叫那个孽畜来。他在酒楼里吃酒。等他来,姨妈看我怎么教训他。”
薛姨妈容颜憔悴,沉默的头。
王夫人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贾母冷哼一声,扭头去看身边的大秘鸳鸯。
鸳鸯乖巧的道“老太太我去问问,看环三爷了没有。”说着话,出了正厅,半响之后来,一脸尴尬的道“老祖宗,老爷派了人去叫三爷。三爷说他在吃酒,晚会自己来。”
说实话,这句话,鸳鸯心里听的是哭笑不得。三爷这是在作死啊。阖府上下都等着要一个解释,你倒好,从大理寺出来后,竟然在外面喝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