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我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吴老狼
即便阴世师也是如此,虽说阴世师表态愿意帮助陈应良进兵作战,却又力劝陈应良不要发起太大规模的进攻,最好是先打一场小规模的前哨战,先拿下一场小胜,分散突厥军队的注意力,等待后续援军大量抵达后,然后再考虑发起决战。
以阴世师为代表的勤王友军这么劝说没有私心,这点陈应良非常清楚,知道他们是在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足,也多少有些畏惧数量二十五万的突厥铁骑,反对自己发起进攻是一片好意。但这些好意陈应良却不能领受,因为陈应良既不想落下畏敌避战的骂名,也多少有些瞄上了勤王军队总指挥的位置,想要先打一个胜仗建立威信,将来就算争不到勤王总指挥这个位置,在推举心仪统帅的时候说话也有些分量——陈应良可不想让李渊一手遮天。
鉴于这些原因,送走了勤王友军诸将之后,陈应良又盘算了许久,终于还是一拍案几,吼道:“娘希匹他们不打我打吹号,升帐,我要点将发兵”
亲兵领命出帐吹号,召集陈应良麾下的武职走狗到大帐听令,旁边的长孙无忌却是万分担心,小心问道:“兄长,你考虑好了没有?这一仗如果不能旗开得胜,那我们的军心士气不仅会受到重大影响,你在勤王友军中的威信也就全完了啊。”
“必须得赌一把了。”陈应良恶狠狠说道:“我如果不赶紧打一个胜仗,等李渊的主力军队一到,我们就马上会被李渊压下去,到时候李渊要求众人推举他为勤王军队总指挥,我们拿什么反对?必须得打,打一场胜仗拿到话语权,这样才能堵住李渊的嘴”
长孙无忌点头,也知道自军的时间已经不多,必须得让陈应良冒险赌博一把。而陈应良稍一盘算后,又向长孙无忌问道:“对了,刚才马邑郡丞李靖说话没有?我忙着去和别人交涉没注意到他的情况。”
“李靖?”长孙无忌仔细回忆,片刻才摇头说道:“应该是一直没说话,至少我没听到他有发言。”
“没说话?为什么会没说话?这家伙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陈应良益发的觉得自己看穿李靖,不明白这个未来的大唐战神到底是什么打算,是真心想要帮助自己?还是打算拿自己做为他在李渊面前的晋身台阶?
这时,谯彭诸将已经陆续赶到大帐侯命,陈应良也只能是先把李靖的事放到一边,着手安排出兵,鉴于敌情不是很明了,陈应良也没敢冒险用新的战术,采纳了李靖拐弯抹角给自己献上的诱敌之计,安排张笛率领一千轻步兵担任诱敌任务,从滹沱河以东的后山小路偷上子于原,引诱突厥轻骑渡河包抄;自己则率领马三宝与阚校二将,率领六千精兵尾随其后,攻击突厥包抄队伍的背后,秦琼和程咬金二将率领骑兵再尾随其后,担任预备队并预防万一。其余诸将则留守大营,听从袁天罡和魏徵的命令,精通突厥语的长孙无忌也随陈应良出征。
因为陈应良之前用计无有不应的缘故,听到了陈应良的安排布置后,谯彭诸将倒是毫不犹豫的听令唱诺了,陈应良本人反而有些心虚,又说道:“诸位将军,这是我们的勤王第一仗,也是我们中原的队伍与突厥军队第一次交战,你们务必要做好打一场苦战血战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能有任何的轻敌大意,但也不能胆怯畏战,畏敌如虎,明白没有
“明白”谯彭诸将整齐唱诺,陈应良点点头,又交代担任诱敌任务的张笛务必要小心谨慎,提防来自山上山下的敌人包夹,还允许张笛在必要时解散队伍,让士兵化整为零脱离战场,张笛答应记住,陈应良这才下令散帐,让诸将立即回营准备,下午酉时起依次出兵北上,夜间在路上渡过滹沱河,以免突厥斥候察觉。
既然是友军,再怎么的老死不相往来,谯彭隋军这边的备战动作还是瞒不过太原军斥候的眼睛,同时参与了勤王首领会议的李靖,也把陈应良召开会议的情况如实禀报到了李渊的面前,李渊闻报冷笑连连,也不做任何动作,只是命令斥候继续探察谯彭隋军的一举一动,一有情况立即报告。倒是李渊的宝贝侄子李孝恭有些担心,说道:“叔父,陈应良这小子独自出兵,如果真打了一个开门红怎么办?”
“就凭他?”李渊有些不屑,但还是有些担心,又稍作盘算后,李渊吩咐道:“这样吧,陈应良小子出兵后,你也带一千步兵北上,他如果取胜,你就冲上去抢功劳,他如果与突厥僵持不下,你就借口助战加入战场,然后与突厥一触击溃,带着军队马上逃回来,高喊逃命口号,动摇他的军心士气,明白了没有?”
李孝恭狞笑答应,立即下去准备,李靖则向李渊拱手笑道:“大使妙计,战场之上,确实没有友军临阵崩溃更能打击军心士气的了。阴了他陈应良小子,还让他无话可说,果然高明。”
李渊笑笑,说道:“老夫倒也不是故意阴他,是这小子太过贪心不足了一些,抢在老夫前面抵达忻口勤王就算了,还想抢在老夫前面立功取胜,真要让他得手,老夫的老脸就更没有地方搁了。所以说,不是老夫故意整他,是他自找,逼着老夫这么做。”
李靖点头附和,笑得和李渊一样开心。
就这样,下午酉时正,张笛率领的一千轻步兵率先出营北上,沿着滹沱河赶往崞县战场,半个时辰后,陈应良亲率步骑主力出营,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尾随着张笛的队伍北上,而李渊收到斥候探报后,也没急着让李孝恭的队伍出兵帮倒忙,一直到了戌时过后,再三确认了陈应良没有后续兵马,李渊才命令李孝恭的队伍出击,并要求李孝恭的队伍缓缓北上,千万不要冲得太快,反被陈应良顶在前面当炮灰,因为亲戚家的各种事恨陈应良恨得蛋疼的李孝恭答应,果然采取了缓缓北上的策略。
李渊这么做当然是好心办了坏事,天色刚黑后,沿着滹沱河北上的张笛队伍,立即在事先勘探好的水流缓慢处渡过滹沱河,打着火把北上去吸引突厥斥候注意,并且还故意多打旗帜火把虚张声势,陈应良率领的主力队伍,则在下游的另一处渡口搭起浮桥渡河,不打火把,只借月色北上,慢慢尾随张笛队伍赶往对自军有利的既定战场。而为了保险起见,陈应良不仅让军队在渡河时尽量不暴露,还把渡河痕迹和浮桥都全部毁灭,结果这么一来…………
与此同时,打着火把大摇大摆北上的张笛队伍,也成功吸引了突厥斥候的注意力,突厥士兵将消息飞报到了阿史那结社率的面前后,早就防着隋军步兵抢占子于原的阿史那结社率顿时冷笑,赶紧又问隋军的兵力数量,报信斥候如实答道:“天黑距离远,无法判断数量,但是从旗帜火把的数量来看,兵力肯定不少。”
“来得越多越好,想欺负我们突厥铁骑不擅长山地战,做梦”阿史那结社率冷笑,然后命令三千突厥士兵立即出营上山,抢占近在咫尺的子于原高地,守住后山路口居高临下猛击隋军登山队伍,又命令三千轻骑立即出营,取道王家沟小路南下,渡过滹沱河抄袭隋军背后,与提前抢占子于原的突厥步兵上下夹击隋军。
迂回包抄的任务被结社率交给了爱将咄,要求咄尽力杀光所有偷上子于原的隋军士兵,把尸体堆成京观,让隋军队伍不敢再窥视这个对突厥军队威胁颇大的战术要地,咄狞笑着答应,立即领兵出营而去。然后颇有些战术头脑的结社率仔细一盘算,又安排了三千突厥骑兵出营,在平坦宽敞的官道两侧埋伏,提防隋军兵分两路,一路偷上子于原,一路来偷袭突厥营地,直到把这一切都安排好后,结社率才睡回躺着女人的被窝里,一边享受突厥抢来的民间女子,一边耐心等候报捷佳音。
下面还是来看看陈应良这边的情况吧,尽管下定了决心要抢去勤王作战的头功,也从李靖自相矛盾的话语中琢磨出了真正正确的战术,但实际上陈应良对这一战仍然还是没有太大把握,因为陈应良对突厥军队的了解实在太少了一些,甚至都还没有亲眼见到过突厥军队究竟如何作战,一切都是听旁人的描述和介绍,对敌人的了解不足,陈应良当然也就不敢象平时那么自信。
除此之外,陈应良对李靖所献的计策也十分担心,因为李靖并没有详细指点陈应良究竟该如何打,以偷袭步兵做为诱饵完全是陈应良自己脑补所得,陈应良当然也不敢确定李靖那些云里雾里的话,究竟是在暗示自己这个战术,还是在故意误导自己,帮着李渊给自己弄一个首战大败,连一贯得心应手的计策陈应良都不敢保证成功,对于首战必胜陈应良自然更没把握。
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考虑到滹沱河以东的地形对隋军作战太过有利,进攻撤退都十分方便,陈应良几乎都打算不听李靖的馊主意,采取其他策略争取首战获胜。
再怎么没底气也没办法,军队都已经出动了,陈应良就算想后悔也晚了,所以陈应良也只能是提心吊胆的带着六千精锐尾随张笛队伍北上,一边喂着蚊子一边祷告战术能够成功,还好北上路上倒是一路顺利,隋军主力很快就来到了预定战场的边缘,埋伏在了子于原后山小道南面八里外的隐蔽处,继续喂着蚊子等待战机出现。
打着火把北上的张笛队伍已经到子于原的后山脚下,可是子于原高地上和滹沱河西面仍然还是静悄悄的,不见半点异常,见此情景,已经算是老于沙场的陈应良和谯彭将士倒是还有些耐心,第一次跟着陈应良上战场的长孙无忌却有些沉不住气了,忍不住低声问道:“兄长,怎么还没看到突厥蛮兵?你不是说,突厥那边肯定会对子于原十分重视吗?”
“急什么?”陈应良没好气的呵斥道:“这才刚开始,突厥又不是傻子,当然要等我们的军队上到半山腰才会露面,这样才能把张笛他们前后合围,现在就打草惊蛇,让张笛跑啊?”
长孙无忌似懂非懂的点头,这才闭上嘴巴陪同陈应良等待,陈应良则找了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盘腿坐下,眺望着远处的张笛队伍火光,心中忐忑难宁,也忍不住有些胡思乱想,暗道:“老天保佑,只要能把突厥军队引来偷袭成功,我就发誓不打阴世师闺女的主意。”
皓月当空,蝈蝈在近处的草丛里不知疲倦的叫唤,张笛率领的诱军在远处慢慢向山上攀爬,逐渐接近山腰,可山上和滹沱河仍然还是一片寂静,只有山风呼啸,河水滔滔。见此情况,到底还年轻的长孙无忌忍不住又向陈应良问起当然的问题,陈应良再次要求他闭嘴耐心等,心里则说道:“上天保佑,这一战只要能成功,我发誓不打裴翠云的主意。”
夜风把陈应良吹得有些打哆嗦,张笛率领的诱军也已经登上子于原的中上部,可山顶上还是保持安静,滹沱河的西岸也仍然还是一片漆黑,没有发现突厥骑兵渡河的迹象,而事情到了这一步,不要说长孙无忌更加沉不住气,陈应良身边的谯彭将士也开始担心了,纷纷问陈应良突厥是否根本就没有包抄合围的行动?不然的话现在早就应该开始渡河了啊?陈应良则是欲哭无泪,心道:“你们问我,我问谁去?我又没有和突厥交过手,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否一定会中计?”
“于脆我连木兰都不要了”陈应良一咬牙一横心,又在心里说道:“只要这一战能成功,木兰那只母老虎我也不要了”
“兄长,可能是突厥来了”长孙无忌突然开口,沉声说道:“注意听,前方有鹰叫声,我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突厥喜欢用鹰叫声代替暗语,在黑夜中互相联络”
“真的?”陈应良大喜,赶紧凝神细听,果然听到了老鹰的叫声,还是长短不一有节奏的鹰叫声,十分象是有人在模仿鹰叫声发出信号。
“是有鹰叫声。”马三宝凑上来,然后又低声说道:“可是不对啊,滹沱河那边毫无动静?突厥是怎么过的河?
听到这话,陈应良先是一楞,然后猛的想起了李靖送给自己的那幅地图,忙低声说道:“王家沟小路王家沟那条小路是在滹沱河的河谷中,那里肯定有渡口,突厥肯定是在那里渡了河,直接摸到了山下,所以滹沱河西岸才毫无动静”
说到这,陈应良还猛的一拍自己的额头,低声懊恼道:“我怎么忘了那条小路?突厥要包抄合围张笛,走官道必须要经过我们的斥候巡防区,绕过高山才能包抄迂回,很容易被我们察觉,只有走王家沟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张笛的后方,李靖还在地图上注明了这条小路骑兵可行,我怎么就偏偏给忘了?”
“呜——咚咚咚咚”
陈应良懊恼的话还没说完,子于原山顶上已然是号角长鸣,战鼓大作,同时还火把四起,出现了无数手打火把的突厥士兵,而与此同时,隋军队伍的正前方,也突然亮出大量的火把,无数突厥骑兵出现在火把光芒中,打着火把在山下来往奔驰,怪叫挑衅,还真被位于山腰处的张笛诱军前后合围。
“老天爷,刚才我是没想起王家沟那条小路,所以我刚才说的话不算,阴世师的漂亮女儿和翠云、木兰我都保持权力不变”
飞快咽回了自己刚才在心里发的誓后,陈应良站了起来,喝道:“全体准备,听到号令,立即全军突袭,杀突厥一个措手不及”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沿着官道缓缓北上的李孝恭队伍,也终于听到了子于原山顶上的战鼓号角声,看到滹沱河东岸的山上火光大作,李孝恭当场就傻了眼睛,脱口惊叫道:“怎么在西岸?陈应良小贼,啥时候跑到滹沱河西边去了
“咻——咻咻咻咻咻——”
更让李孝恭傻眼的还在后面,他的惊叫声还没叫完,道路两旁已然传来了蜜蜂展翅一般的弓弦嗡鸣声,无数的羽箭破空飞来,呼啸着铺天盖地的落到李孝恭的队伍头上,倒霉到了极点的太原隋军措手不及,顿时被射得死伤惨重,李孝恭大惊失色,惨叫着有埋伏,立即带着军队掉头撒腿就跑,早已在埋伏在这里的突厥骑兵则争先恐后的从埋伏处杀处,怪叫着冲锋追杀,不断把羽箭抛射到太原隋军的头上。
“这……,这怎么可能?”李孝恭彻底的欲哭无泪了,“怎么会有埋伏?怎么会是我们中埋伏?你们这些突厥不去伏击陈小贼,跑来伏击我于什么?我是来帮你们的啊”
.全部章节





隋末我为王 第一百九十九章 首战告捷
. .
“擂鼓,全军进攻杀——”
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隋军队伍转眼间就结成了冲锋队形,打起了数量众多的火把,陈应良拔出横刀刀指前方,亲自大吼颁布进攻命令,六千谯彭隋军精锐立即一起发足冲锋,狂吼大叫着杀向对面敌人。担任先锋仍然是谯彭隋军中最能打硬仗的阚校队伍,陈应良亲率中军大队,马三宝率领轻步兵担任后军,三军齐进,势如奔潮。
包抄袭击敌人的背后,结果自己的屁股背后却突然冒出来一股敌人,换成那支军队都会有些慌乱,突厥骑兵也不意外,上到主将咄下到普通士兵都一度有些慌乱,好在咄也算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主,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后,咄立即下令全军反击,杀散从被后冲来的隋军,命令传达间,三千突厥轻骑很快就象打了鸡血一样,叽里呱啦的怪叫着夹马反冲,还不用命令就纷纷拉弓搭箭,把箭雨抛射到隋军先锋阚校队伍的头上。
突厥的骑射箭雨这次算是遇到了克星,阚校本来就擅长率领重步兵,这次出战以弓箭见长的突厥当然是人人披上重甲,这些重甲还又都是隋炀帝当初奖励给陈应良的上等好,精美坚固,羽箭几乎无法射穿,所以突厥的羽箭虽然猛烈连绵,密集的箭雨也把隋军重步兵的铁甲射得叮当作响,火星四溅,却只有很少的隋军士兵被射伤射倒,专克骑兵的陌刀队这才得以保持密集横队整齐推进,而随着两军对冲的迅速互相靠近,隋军陌刀队也终于和突厥骑兵撞在了一起。
陌刀之所以能够克制骑兵,关键就在于陌刀那达到一丈的可怕长度,锋利双刃刀尖斜举向前,第一刀就能轻松戳中骑在马上的骑兵,彻底抵消敌人骑兵的居高临下优势,夜间初次与大量装备陌刀的谯彭隋军队伍交战,准备不足的突厥顿时吃了大亏,两军刚一相撞,隋军高举向前的陌刀立即戳穿戳倒了好几十名突厥骑兵,接着陌刀上下劈砍,横扫斜削,又把不少突厥士兵劈砍下马,难听恶心的突厥士兵怪叫惨叫不绝,队伍出现混乱。
突厥骑兵到底还是比较骁勇善战,猝不及防下吃了亏并不灰心,又奋力挥舞弯刀马刀来与隋军士兵厮杀,两军接触带人喊马嘶,杀声如雷,鲜血飞溅,天空中羽箭来往如蝗,战斗十分激烈。而随着激战的逐渐展开,突厥骑兵这才十分吐血的发现,自军的装备和隋军装备差得简直不是一点半点,自军的马刀弯刀砍在隋军身上,除非砍中要害,否则全都是被隋军重步兵身上的盔甲弹开,砍得火星乱串刀口卷刃,对隋军重步兵的伤害却几乎没有。
与之相反的是,隋军士兵的锋利陌刀只要砍中刺中突厥士兵,却可以轻而易举的砍破刺穿突厥骑兵身上的单薄皮甲,一旦砍实刺重,突厥轻骑兵就是非死即伤的下场,没有任何防护的战马更惨,一旦挨刀那就是轻则定伤,重则要命,许多突厥骑兵都因为战马受伤人立,摔下战马被活生生的踩死踏死。更因为装备悬殊的缘故,两军近战,隋军陌刀队稳占上风
陈应良的一双三角眼一直在紧紧盯着战场,紧张观察着交战情况与突厥军队的具体战斗力,即便自军占据上风也不敢有半点的松懈,倒是亲兵队长三狗子凑了上来,低声询问陈应良是否动用火药武器?陈应良这才想起自己手里还藏着一个应急法宝,不过鉴于战况有利,陈应良很快就摇头说道:“不必动用,留下来给突厥主力一个惊喜,今天晚上能不用,就最好不要用。”
也确实不必动用火药武器,装备精良的隋军重步兵已经足以控制局势,在如墙推进的隋军重步兵面前,突厥骑兵毫无办法,只能是拼命的以弓箭射击,可是作用仍然还是不大,根本无法射乱射垮隋军重步兵,阚校仍然还在率领着重步兵高歌猛进,把对面突厥杀得人仰马翻,怪叫震天。见情况不妙,咄只得赶紧改变战术,命令骑兵队伍迂回包抄,躲开隋军重步兵,来奔袭隋军的侧翼。
前面说过,陈应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仍然敢发起这次战事,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一带的地形对隋军队伍太过有利,左面的滹沱河有效保护了隋军左翼,突厥队伍背后的山林也极大的限制了突厥军队的迂回空间,迫使咄只能率军迂回来攻打隋军右翼,还因为空间不足的缘故无法发挥冲锋优势,同时陈应良自然也早就在中军右翼布置了一定数量的重步兵,突厥骑兵迂回杀来,隋军队伍先以弓弩射击,然后再用重步兵顶上,大枪长矛猛刺马上骑兵,横刀战斧专砍马腿,照样没给突厥骑兵冲散隋军队伍的机会。
阚校麾下的重步兵确实移动比较缓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动力,阚校一声令下后,陌刀队立即掉头转向,也来了一个迂回包抄,大步杀向突厥骑兵的右翼。而随着陌刀队的逼近,已经吃过大亏的突厥骑兵又开始慌了,为了不给这些该死重步兵继续虐待自军的机会,咄又是一声令下,突厥骑兵于脆又来了一个大迂回,包抄迂回杀向隋军队伍的后方,继续妄图冲乱隋军队伍。
不用陈应良指点,头脑很好的马三宝已然下令军队结阵而战,利用枪矛弓箭与密集队形与突厥骑兵抗衡,陈应良也毫不犹豫的下令发出信号,让至今都藏在背后的隋军骑兵发起冲锋,一锤定音结束这场战斗。
三狗子亲手点燃引线,袁天罡亲手制做的烟花飞上半空炸开,绽放出一朵巨大的美丽花朵,还从来没见过火药的突厥蛮夷上下惊呼惊叫间,早就等得不耐烦的程咬金和秦琼立即率军双双杀出,两千骑兵马蹄如雷,奔腾如流,声势惊人,气势无双的杀向突厥骑兵背后,秦琼和程咬金还红着眼睛并肩冲在了最前面。
毫无悬念,狭窄的地形完全限制了突厥的骑射优势,精锐尽出的谯彭隋军还是以多打少,以八千身经百战的绝对精锐围殴三千突厥,秦琼、程咬金、马三宝和阚校等一流名将全部出场,谯彭隋军这一仗再打不赢简直全部都得切腹谢罪了。马三宝顶住正面,秦琼和程咬金联手猛插突厥菊花,阚校的陌刀队也迅速包抄上来,堵住突厥的东窜道路,接着陈应良也率领着中军掉头杀来,咄麾下的三千突厥骑兵就只剩下了被完虐的命。
火光中,月光下,三面包夹的谯彭隋军越战越勇,越杀越兴奋,陌刀、大枪、长矛和和弓箭、投枪不要钱的往突厥队伍身上头上招呼,把一个接一个的突厥骑兵杀得人仰马翻,砍得粉身碎骨。可怜的突厥骑兵却因为失去了迂回空间,只能是硬着头皮勉强招架,偏偏身上的单薄皮甲又防御力极弱,在隋军队伍的精良武器几乎没有防护作用,伤亡自然十分惨重。
看到情况不对,子于原上的突厥步兵倒是一度试图下山救援,可惜距离太远一时难以抵达,骑马过多长成的罗圈腿在山路上行走更是吃力,不仅无法迅速救援咄,相反还被张笛率领的隋军轻步兵拣了不少便宜,利用对山地作战的熟悉,偷袭杀死了不少的突厥罗圈腿——准备着情况不对化整为零逃命,张笛这次带来的隋军步兵自然都是山地战好手,结果没想到派上了这样的用场。
还是看到情况不对,不少聪明的突厥兵也开始了向西逃命,妄图淌水逃过滹沱河到开阔地带逃命,可惜这些突厥兵的运气烂了一些,滹沱河在这一带偏偏水量比较大也比较深,突厥士兵那怕是骑着马过河也能淹到嘴巴,完全浸在水里的战马为了活命挣扎人立,把不少突厥士兵掀进河里,被河水冲走淹死不少,能够侥幸逃过滹沱河的寥寥无几。最后这些突厥士兵也没了办法,只能沿着河岸向王家沟来路逃命。
估摸着一时半会等不到援军,为了不至于光荣成为第一个被隋军俘虏的突厥大将,咄也加入了向王家沟来路逃命的行列,主将都带头逃了,大部分平时都是牧民的突厥兵当然也不会客气,争先恐后的都是往王家沟小路逃命,争相逃命间你推我搡,人马相撞,落马无数,甚至还有人为了抢先逃命对同伴拔刀相向——这也是蛮夷的本性,不足为奇。
与此同时,陈应良也让士兵用突厥语喊起了投降不杀的口号,想要弄几个象样的俘虏回去审问口供,结果让陈应良颇有一些意外的是,隋军的招降战术竟然相当不错,听到了字正腔圆的投降不杀口号,有相当不少的突厥士兵马上就放下武器下马投降,任由隋军将士收走他们的武器战马,也任由隋军士兵捆绑俘虏——后来陈应良才知道,这些突厥士兵都是只想跟着始毕可汗到中原抢上一把,并不打算为始毕战死,听说投降可以活命就选择了保命,不愿硬拼到底白白送命。
1...141142143144145...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