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此话一出,本想开口劝和一下两人的仪王李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再也不敢贸贸然开口。话归这么说,可看到刚刚崔氏抱子痛哭的那一幕,还是有很多其他人不相信那是崔氏身为母亲却狠心害死幼子,从而为长子铺路,看向这些造访杜宅的皇子皇孙们的目光明显多了几分怀疑。毕竟,崔氏说的是从数月之前就现有人下毒暗害,只是最终防不胜防中招了,由此可见,这些皇家的龌龊实在是很不少
崔氏只顾着跟上前头的阿兹勒,甚至记不清自己进了多少门,拐了多少个弯,最终看到敞开大门的书斋时,她不禁呆呆停住了,等注意到阿兹勒已经进门,方才又加快了脚步。一进门她就看到,阿兹勒正抱着李傀站在杜士仪身边说着什么。虽说杜士仪脸上看不出喜怒,可她本能地感觉到,对方在目光转向自己时,并没有厌恶和不满。自从失去丈夫,和母家几乎决裂之后,崔氏对于善意和恶意已经到了极其敏感的地步,一时不禁双膝一软,泪如泉涌。
“杜相国,我真的对皇位没有任何妄想,我只是怕那些醉心权势的叔叔伯伯,还有那些祖父一辈的叔祖们害了我家大郎三郎……三郎已经没了,我不想再失去这唯一的儿子”
见崔氏就这么跪坐在地,杜士仪看了看阿兹勒怀中那个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的孩子,不禁有些踌躇。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不再凭个人喜恶来为人处事,也早已过了动辄心软的年纪,而且杨家人对于他来说,值得维护的,也就是一个玉奴,仅此而已。可是,想到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儿无辜殒命,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示意阿兹勒把手中的李傀放下来。摩挲了一下他的脑袋后,他便和颜悦色地问道:“你阿娘刚刚说的,你怎么想?”
李傀没想到杜士仪竟然会问自己。他眼神迷离地看了一眼伤心欲绝的母亲,最后低声说道:“叔父们都很凶,祖母对我也是冷冰冰的,只有阿娘护着我……都是因为我睡不着,阿娘来哄着我,阿弟才会被人害死的,我不能再让阿娘伤心了”
杜士仪听着这些倾诉,却没有说话。他示意阿兹勒先把李傀抱下去,这才起身来到了崔氏面前,斟酌了一下语句后就开口说道:“你既然拿出你太真姨母来求我,那么,我可以给你一个选择。我可以庇护李傀,但他不能再是广平王长子,你也不再是广平王妃。从今往后,你们会过上平安富足的日子,如果你想要改嫁也绝无不可,但你不能再回长安,不能再见你的母亲和其他娘家亲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能不能答应我这些条件”
出乎杜士仪的意料,崔氏的考虑竟然相当短暂。她几乎只是低头片刻便抬起头说道:“我答应”
顿了一顿之后,崔氏就咬咬牙说道:“阿娘在关键时刻丢下我和大郎三郎母子,连妹妹都不顾了,只知道自己逃命,我回长安之后,她也不曾来探望过我,母女恩义早已断绝,杨家其他人也顾不上过问我们母子的死活。至于我那婆婆,还有其他那些皇子皇孙,更是恨不得我的儿子都死绝了杜相国,我只希望和大郎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生,他不会再是皇曾孙,我也不再是皇家的孙媳”
“好。”杜士仪微微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了崔氏掉在地上的那个香囊,随即低声说道,“你失去这些有还不如没有的亲人,我会还给你一个真正的亲人。”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火烧太子别院
. .
杜宅门前,丰王李珙极其烦躁地来来回回走着,其他诸王不像他这样急躁,多数坐在车上,有的还故作模样翻着书,可不时抬起头来关注杜家门口动静的眼神,却泄露了他们对于崔氏至今未曾出来这件事的关注和焦虑。就连一直在心中默默数数,强迫自己装作若无其事的南阳王李,也在从者禀报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时候,低低痛骂了一声
早知道如此,就该让嫡母出面,直接把崔氏母子禁足家中,也不至于耽误了大事
“出来了”
这个声音一出,四面八方也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看向了杜家门口。人们就只见崔氏一脸凄苦地出来,身后则是抱着李傀的阿兹勒以及一队卫士。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阿兹勒把崔氏母子送上了马车,自己也翻身上了一匹刚刚牵出来的马,这才扫了一眼众人,似笑非笑地说道:“义父对广平王妃的遭遇同情得很,特命我带人护送广平王妃回去,然后去宫中内侍监请人操办广平王妃幼子的丧事。”
阿兹勒交待完这番话后,就带着一队卫士护送崔氏那辆牛车离去了。
他这一走,四周顿时爆出了一阵议论声。有人在猜测杜士仪是否和崔氏母子达成了什么交换条件,有人觉得杜士仪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彻查这桩案子,也有人认为杜士仪根本不会在乎和杨家那点旧情,毕竟杨太真已经死了。至于各具心思的诸王,则是强迫自己暂时丢下对崔氏母子的关切,因为他们今天来此的真正目的,是打探杜士仪的态度
可很快,他们就全部失望了。在阿兹勒亲自护送崔氏母子回去之后,杜宅大门敞开,随即便是精锐将士鱼贯而出,看那架势仿佛有什么大阵仗。丰王李珙早就忍不住了,于脆亲自上前打探,可得到的答复却让他大吃一惊。杜士仪要去拜访刚刚荣升宗正卿的吴王李祗,拜托其彻查广平王妃崔氏幼子之死
看到李珙失魂落魄地回来,其他诸王也都想知道杜家门前这动静是怎么回事,少不得围上前去探问。李珙也没心情卖关子了,直截了当把此事一说,见四周那些脸上全都是惊疑慌乱,他自忖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根本没有对一个孩童下手,便冷笑说道:“不管是谁做的,自求多福吧杜相国出面,担任宗正卿的吴王又曾领受过他的救命之恩,就算只是应付一下,也一定会着力追查。下手的人即便到时候得到了推举,可出了这样的丑事,就别想坐稳当”
说到这里,丰王李珙知道今日再留在这里也只是浪费时间,当即回身上车,就这样扬长而去。他一走,其他人你眼瞪我眼,渐渐便四散而去。
待到杜士仪出来时,就只见原本将门前街道堵塞得水泄不通的车流人流,竟是散去了一多半。他哪里不知道其中缘故,不动声色地带着大批随从往吴王宅赶去。
宗正寺并不是什么忙碌的衙门,这些日子宗室也顾不上什么婚丧嫁娶,全都在忙着争取推举,所以吴王李祗这会儿并不在宗正寺,而是在私宅。他原本并不是什么极其有分量的宗室,可他是信安王李炜的嫡亲弟弟,这次在东平太守任上抵抗叛军有功,威望大增之下,方才会重伤未愈就被任命为宗正卿。于是,吴王宅也聚集了不少打探他口风的人,但多数都是皇孙之类不那么重要的角色。所以,杜士仪出人意料的突然造访,让求见的人无不惊疑不定。
须知天子曾经打算任命为吴王李祗为招讨元帅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虽说李祗这条命还是杜士仪率军救下的,可两人之间真有这样的交情?
杜士仪在此造访期间,不少闻风而动的人都聚集到了吴王宅外窥视动静。要知道,杜士仪此次回来,就连平康坊崔宅也只是过其门而不入,可这次拜访吴王李祗却迟迟不见人出来,直到日上中天,算一算时间过去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吴王宅大门方才再次打开,外头的人赫然看见,送杜士仪一行人出来的正是一身冠服的吴王李祗本人
“大王如果重伤未愈,便挑几个稳妥仔细的人去彻查就好,切勿强撑。”
“不过是外伤,静养了两个月,早就好得差不多了。既然是杜相国亲自前来相托,我身为宗正卿,自当尽力而为”李祗说到这里,便肃然拱了拱手道,“我这就亲自去宗正寺,不论如何,崔氏之子也是广平王血脉,总应该还他一个公道”
两人的说话有意无意都在吴王宅大门口进行,不避那些候见之人,所以,当杜士仪在扈从的簇拥下回私宅,而吴王李祗则是带着随从赶去宗正寺之后,刚刚还云集此处的人也立刻一哄而散,纷纷忙着去向各自背后的人报告刚刚听到的消息。半日之间,从崔氏登门去向杜士仪哭诉幼子之死,到杜士仪亲自拜访宗正卿吴王李祗,要求彻查崔氏幼子死因,李祗又在宗正寺召集属吏,吩咐京兆府廨和万年县廨协助追查,这一系列事情便传得沸沸扬扬。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咬碎了银牙,至于名贵之物因为主人随手泄愤而遭殃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天夜里,十六王宅之中那些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安安静静,可各家宅邸里却有很多还彻夜亮着灯火,显然正在紧急商量应对这一突事态。随着月亮渐渐掩入云层,夜幕之中黑影憧憧,几个人通过一道和太子别院相邻的墙,翻入一处偏僻的院落后,便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尽管只是这样无声地交流,众人却极其默契,悄悄掩入屋宅中。
进屋见帷幔低垂,显然正有妇人抱着孩子同眠,婢女睡得正香,其中一人到油灯前拿起一看,便朝其他人点了点头,竟是就这么将油灯歪倒了下来。眼见其倏然引燃了下头的木案,他便朝其他人打了个手势,众人竟是立刻原路退
等重新翻墙到了大街上,方才有人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虽说已经提早用药让崔氏这些人睡熟了,可万一别院之中有人来救火……”
“崔氏今天这一闹是自取死路,谁都希望她母子一死了之她死了,这十六王宅只怕人人额手称庆。如今已经过了子时,明天就要推举贤王了,就算宗正寺彻查也查不出个名堂,只要不耽误大事就行了”
“那我们回去?”
“先到丰王家里那片残垣断壁躲一躲,以防万一”
当下这一行人便悄悄掩在高墙的阴影下,往丰王宅那片尚未清理于净的废墟而去。很快,那高墙之内便窜起了高高的火苗,在火越烧越大之后,里头终于传来了呼救声,随即喧哗了起来,救火的声音此起彼伏,可相邻的其他屋宅却仿佛死寂了一般,没有任何人出来查看动静。
一夜之后,太子别院这场突如其来的大伙方才扑灭,竟有一小半院子烧成了一片白地。火场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臭味,其中,崔氏所住的院落全部焚毁,就连临近的南阳王李以及妃妾也遭到了殃及,据说南阳王李自己都是得天之幸才逃出来的。火场中搜索出来七八具尸体,面目全都无法辨认,崔氏那个院子之中亦是留下了三具尸体,其中一大一小两具尸体相隔几近,顿时人人都认为是母子俩逃生不及,因此葬身火海。
于是,四下里登时众说纷纭。昨日崔氏方才亲自去向杜士仪求诉,晚上就来了这样一场大火,谁也不会觉得这是巧合。否则,太子别院死伤的人当中,为何只有崔氏母子身份高贵,其余的都是奴婢之类的贱口?
就在十六王宅这场大火犹如火上浇油一般,将长安城中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抬上了顶点时,清晨的长安春明门,进出城门的队伍也正缓慢通行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骡车上,一个不施粉黛衣着朴素的少妇忍不住揭开车帘往那巍峨的城墙看了一眼,面上满是难舍。
毕竟,这里是她成长、成婚、生子的地方,如今却要就此远离,这辈子还不知道是否能够回来
“阿娘,将来我会保护你的”李傀懂事地抱紧了母亲的胳膊,低沉却坚定地说道。
“好孩子”崔氏的手一滑,帘子立刻从手中落下。她一把将儿子抱在怀中,喃喃自语地说道,“我抛弃了你刚刚去世的弟弟,就这样带着你逃了出来,是我这个做阿娘的太狠心,可那场火你也看到了,如果我们不逃出来,就只有死路一条只要我们还能在一起就够了,足够了”
至于杜士仪说的,她失去了那些有还不如没有的亲人,却会得到一个真正能够倚靠的亲人,崔氏并没有放在心上。夫家的这些宗室一个个恨不得要她母子的命,而娘家杨家早已经式微,母亲都不管她了,更不要说别人。否则天下之大,她又何至于去求杜士仪?值得庆幸的是,杜士仪真的答应帮她,否则只要任凭她母子死在昨夜那场火里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宣阳坊杜宅,当杜士仪得报崔氏母子已经离开长安城时,他不禁轻轻舒了一口气,对身旁的王容说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不管如何,崔氏幼子之死,我也有责任。别人兴许会认为我打的主意是幼主权臣,可他们却看错了我杜士仪”
“杜郎抛出的诱饵太大,故而有人不惜铤而走险,崔氏最没有自保之力,便成了靶子。”王容语不对心地安慰着杜士仪,心里却浮现出了一个婴儿。那是她自己痛失的孩子,将心比心,崔氏甚至连刚死的幼子丧事都来不及操办便护着长子离开,那得是多决绝
“我把崔氏母子送去云州,如此一来,也可聊慰观主和玉奴的寂寞。横竖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端的是驾轻就熟。呵呵,别人一定不会知道,有很多人虽说活在世上,可在史书上,却已经就此已经成了死人。”
从最早的公孙大娘,到后来的玉奴,再有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及太子妃薛氏、薛朝,再到后来的玉真公主,如今的崔氏母子。若非这天下之大,没有她们容身之处,又或者心灰意冷情愿遁世,怎会有这么多人愿意死遁?而且,又有几个人有杜士仪这样大的胆子,竟敢安排他们死遁?
“你放心,这场闹剧快结束了。”杜士仪揽住了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语气沉着地说道,“已经图穷匕见”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大唐还有救吗?
. .
十六王宅自打落成之后,虽说内中的王孙境遇犹如坐牢,动辄得咎,几乎是生死荣辱全都操之于天子之手,可无论是从前棣王李琰被巫蛊罪名逼死,还是太子李亨父子三人被杀,又或者是荣王李琬死得不明不白,可至少从未如最近这一个月一般多灾多难。先有丰王李珙宅邸内好几处院落莫名崩塌毁坏,后有太子别院被大火焚毁了将近一半。大清早站在那焦黑废墟前时,也不知道多少人面色发黑。
尽管崔氏确实犯了众怒,可这样肆无忌惮的动作实在是太出格了,今天遭殃的可能是崔氏母子,明天死的就可能是自己
太子别院门外,张良娣几乎完全把身体的重量压在了身边那个婢女的身上,一副摇摇欲坠的架势,声音中竟是带着哭腔:“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广平王就只有两个嫡子,一个刚刚被人害死,另外一个竟然又遭人毒手还有崔氏,她一个妇道人家,不过是因为害怕方才去找了杜相国,竟然连她都不放过”
“太子妃,还是先回去休息吧据说宫中杜少卿会亲自带兵过来戒严,同时佐助宗正卿吴王彻查此事。”李静忠侍立在张良娣身边,小心翼翼地劝解道,“而且,外头这人多的地方实在是不安全,想当初永王不就是不知道从弄到了一把弩弓?万一谁也藏有这样的利器……”
“就算他有弩弓,总不成还能把这太子别院的人全都杀得于于净净”张良娣声音尖利地嚷嚷了一声,随即目光一扫四周围那些龙子凤孙,用沙哑难听的语调咯咯笑道,“我知道,人人都在妒忌已故懿肃太子的儿孙们沾光,可那都是他们的祖父和父亲用命换来的再说了,懿肃太子哪怕在追封之前,也是祭告天地名正言顺册立的东宫,怎么就遭人嫉恨了?”
这一次,张良娣话音刚落,便引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懿肃太子固然是名正言顺的东宫储君,可太子妃你别忘了自己当初只不过是一个良娣,要想当太后也麻烦收敛一点,别这么上蹿下跳,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在捣鬼崔氏母子是死了,可事情还没查的水落石出,你就指桑骂槐乱嚷嚷,难不成你以为大家都不知道,最希望她母子二人死的人也有你一个?广平王乃是懿肃太子长子,而李傀是广平王嫡长子,要说名正言顺,他可比南阳王李还要正得多”
打人不打脸,这话一出,张良娣登时面色铁青。她循声望去,却只见那满脸讥诮的说话者正是仪王李,登时柳眉倒竖,可却不敢贸贸然开口讥讽。
如果说张良娣自己挑中的庶次子南阳王李占的是出自东宫,再加上李亨父子三人无辜被杀的光,那么,仪王李同样也有不可抗拒的优势。这位曾经在大殿之上得到了李隆基的亲口册封,而且也是现存诸皇子之中最年长的,可他倒霉就倒霉在此事刚一宣布,情势就急转直下。先是南阳王李揭出了幽州那场刺杀案,紧跟着杜士仪突然现身,一顿指斥把李隆基给贬了个半死。
于是,每一个人都选择性遗忘了,仪王李曾经得到天子在众臣面前金口玉言许封太子。
丰王李珙本也想冷嘲热讽张良娣两句,可仪王李既然跳了出来,他就乐得看热闹。可谁曾想,仪王李一贯显得没什么本事,此刻却突然犹如疯狗似的,又咬上了他:“还有丰弟,你借着你家屋宅被毁的事情闹腾了那么多天,别以为这世界上就没聪明人了不管真的是天灾,还是别人造成的**,为什么这么大的变故,你家里偏偏一个人都没死,就连奴婢也都是好好的?这场祸事分明是你自己设计的,为的只不过是栽赃别人,挑起事端而已”
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的争斗,这一下子就把丰王扯了进来。要说疯狗,当初屋宅被毁之后,丰王李珙直接堵了太子别院的门口破口大骂,又岂会怕仪王李的这一盆脏水?于是,他立刻破口大骂,言辞之中又捎带上了武惠妃所出的盛王李琦。盛王李琦不甘示弱,立刻反唇相讥。渐渐的,在场王孙无一幸免,竟是混战一团,就差没有捋起袖管直接大打出手了。
当宗正卿吴王李祗和京兆少尹宇文审、万年令崔朋赶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团乱糟糟的一幕。这时候,火已经烧到了废太子李瑛一脉身上。
平原王李伸把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嗣庆王李俅护在身后,声色俱厉地说道:“父亲和鄂叔光叔全都是冤死的,那时候你们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今只因为杜相国一句公道话,你们就连我们兄弟俩都扫了进去,你们亏心不亏心?我今天和四弟就撂一句话在这里,本来我们已经商量过了,能够为阿爷争得太子名分就够了,其他的不争不抢,可现在你们非要拿一副长辈嘴脸来威逼我们,那就对不住了,我还非争不可四弟,走,我可不会怕了他们”
见李伸一把拽起李俅就走,吴王李祗终于忍不住了。他重重咳嗽一声,用最凌厉的口气说道:“你们到底够了没有”
如果换成从前,吴王李祗虽然同样是亲王,但身为吴王李恪的孙子,和天子一系的关系已经很偏远,谁也不会买他的帐,可因为李祗在河洛一战亲身断后,是杜士仪救了人,这次杜士仪又亲自过府见他,显见关系非常,皇子皇孙们不得不给李祗一个面子,渐渐安静了下来。张良娣自忖身为女流,如今又是太子妃,当即快步上前,正想要哭诉自己孤儿寡母遭人欺凌,可她下一刻就发现李祗看向自己的目光有异。至少,那绝不是什么怜悯安慰的眼神。
“宇文少尹,把京兆府廨今天拿住的那几个人押上来”
众目睽睽之下,几个被五花大绑成粽子一般的人就被推了上来。见每个人扫了这些人一眼,全都狐疑地看向了自己,李祗便淡淡地说道:“虽说广平王妃幼子之死还没来得及查,但既然是杜相国所托,我自然不敢稍有懈怠,早早就派人伏在太子别院左近。我原本只是以防万一,没想到在这事情刚刚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竟然还有人对广平王妃母子下手
就在昨天夜里,我派在这里的四个暗桩,一个小心翼翼跟着这拨放火的,到了他们藏身的丰王宅那片崩塌的废墟,另一个则是在此呼救,希望能够叫来人帮忙灭火,一个去坊外找人帮忙,一个原地待命。可真是没想到,跟踪那些放火的暗桩倒是平安无事,在这呼救的人却出事了”
听到这里,看热闹的人们发出了一阵大声喧哗,可真正的宗室们却陷入了一片难堪的沉寂。尤其是张良娣那张脸变得一片雪白,这一次是真的得靠着身边那婢女以及李静忠的搀扶才能站立得住。而丰王李珙在最初的讶然之后,随即气急败坏地叫道:“吴王,你这是什么意思,谁都知道我暂时借助在棣哥那片老宅,家里头那片废墟到现在还没收拾于净”
“我只是说在丰王宅那片废墟抓到的这几个家伙,并不是说就是你指使。”
吴王李祗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疲惫。他揉了揉眉心,继而就直截了当地说道:“这几个人全都尚未审过,我今天带来,也只不过是想告诉你们这件事,下手的人已经抓了,不要互相疑神疑鬼至于我那个出事的暗桩,我倒要请各位给我一个交待,尤其是太子妃他敲各家的门请求救火,没人理会也就算了,可据原地待命的那个暗桩说,去呼救的那个人叩太子别院的门呼叫救火没反应,就攀过了太子别院墙头,却就此再也不见踪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张良娣恨不得一头晕过去,也好避免这千目所视千夫所指的局面。昨晚上崔氏所住的院子着火,她自然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可别说她对崔氏这个长媳本就不满,又恼恨崔氏多事地带着李傀去求见了杜士仪,生怕到时候推举的时候节外生枝,因此就故意吩咐下头人各自守住各自的院落,等到火已经烧旺了方才去救火。而李静忠禀告抓到了一个越墙而入大叫救火的可疑人,她为了避免麻烦,当下就吩咐灭口,谁知道那竟是李祗的人
李静忠就更加惊惶了。可他终究在宫里浸淫了这么多年,很快就强打精神道:“大王这话我就不明白了。如若大王要保护广平王妃,知会太子妃即可,何必要这样折腾守株待兔?昨夜那场大火,太子妃受惊不小,南阳王等也都生怕惊了家眷,不得不先顾着自己的院子,所以救火的动作不免就迟缓了一些。至于各家没有贸贸然派人出来,还不是因为这段时间出事太多,谁都生怕出手帮忙反而惹上了一身骚,到头来里外都不是”
被李静忠这样一番话连消带打,登时有很多人反应了过来,立刻叫起了撞天屈,无不是想尽办法和此事脱开关系。看着这些对皇位卯足了劲,却在背地里谋算骨肉至亲的人,吴王李祗只觉异常心灰意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