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二位贵主之前送你的程仪都那般大张旗鼓,如今总不成到你嫁妹反倒小气了。放心,不至于会因此有小蟊贼跑到永丰里崔家打劫”
“你呀你呀……”
杜士仪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哪里还不知道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恰是爱屋及乌,再加上杜十三娘蕙质兰心讨人喜欢,这才出手如此慷慨大方。想到这厚礼都已经送到了门口,断然没有再推辞的余地,他心中暗叹这份人情欠得越发大了,口中却问道:“话说回来,二位贵主之前送我那些药材布料骡马,现如今还在仓库里头放着,再加上其他人送的,我虽转送了姜四郎不少,可剩下的更多,总不成我一家家去退。现如今你既然来了,不妨帮我想个办法如何?”
送这些实用的程仪,当初是金仙公主的主意,王容还赞为绝妙,可如今杜士仪终于不用再跨越万水千山到岭南那等苦地恶处去,都存放在家里,日后回长安需不好处理。
因而,她只是若有所思一想,便似笑非笑地说道:“陛下崇玄好道,不如你便用你的名义捐出去吧之前尊师和观主提到最终还是离了长安的司马宗主时,总有些嗟叹,倒是提过在王屋山这等清静之地另造道观以供奉宗主,回头不如你就把这些东西捐给司马宗主当初住过的崇仁坊景龙观。”
“原来如此,那是我得了司马宗主玉成,好容易和你一赏星光萤火的地方,是该重重布施。”
“真该让人看看,大家都以为清正刚直的杜郎君,却原来也有这样油嘴滑舌的时候还有,布施虽是古语,如今信佛者日多,便几乎是佛门信徒专用了,你对道观说什么布施,小心别人给你脸色看
两人你眼看我眼,最后同时笑了起来。王容毕竟还是未婚女郎,不比杜士仪脸厚心黑,又说笑两句,白了他一眼便说要去看杜十三娘,匆匆出了这正堂去,她这前脚一出门,后脚秋娘便跨过门槛进来。当年哺育过杜氏兄妹二人的她虽则痛失丈夫孩子,如今又有了倚靠,精气神和从前自然不可同日无语。她素来是不喜欢多嘴多舌的人,即便知道杜士仪和王容别有隐情,刚刚又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此刻也毫不多问。
“郎君,可以发妆了?”
“嗯,发妆吧”
幼时父母双亡,唯有一个病怏怏的阿兄,如今却要嫁入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的顶尖名门,杜十三娘这番经历在知情者看来,简直便形同另一个传奇,当此前定下婚事的消息传出时,也不知道有多少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啧啧称羡。因而,发妆这一天围观者无数,到了次日新郎亲迎那一天,观德坊杜宅门前,也不知道多少人凑热闹。当男方那浩浩荡荡一行人到了杜宅门口,崔俭玄昂首直入到了杜十三娘闺房前,面对笑吟吟堵住了去路的杜宅仆婢,人人起哄说请郎君催妆,他不禁目光闪烁,随即却嘿然笑了起来
“不就是催妆诗么?王十五郎,这下可看你的了”
竟然是王缙
崔俭玄事先也没想到王缙竟然会无声无息地突然到了东都洛阳,而这桩婚事因为要快速操办,什么催妆诗之类的风雅勾当,原本都要省略,可如今杜士仪得以留在门下省,这就不能马虎了,因而他竟是不得不紧赶着四处找才子给自己帮忙好在就当他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时,王缙主动找上了门来,就冲着对方是王维的弟弟,他便想都不想立刻拉了人充当傧相。
“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己闲。自有夭桃花菡面,不需脂粉污容颜。”
这首催妆诗一出,四周仆婢之中顿时传来了赞叹声叫好声。可就在崔俭玄如释重负,洋洋得意等着人给自己让路迎接新娘子的时候,那些人背后却又传来了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庭院深深锁玲珑,凤鸾和鸣栖梧桐。等闲不识崔郎面,休使蜂蝶入花丛。”
一听这声音,再看到排开人群到了最前头的人,原本神采飞扬的崔俭玄登时打了个寒噤,他几乎想都不想便一把扯过王缙的袖子,压低了声音说道:“王十五郎,你可打起精神来,那是我大师兄卢望之,最是深藏不露,没想到他竟然来了,我事先连个消息都没得到”
崔俭玄正在那心中打鼓慌忙提醒王缙的时候,杜士仪站在后头,眼见得卢望之抱着双手信心满满堵住了闺阁大门的样子,他不禁哑然失笑。崔俭玄不知怎的竟能请来王缙出马,可他这里也有送上门的帮手
他这位大师兄突然杀到东都,不但带来了卢鸿那一幅天作之合的手卷作为贺礼,而且还亲自上马应付催妆,这真是意外之喜了
〖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妆却扇送新人
. .
王缙就是一时兴起上了东都,待到潼关得知姜皎得咎,杜士仪被贬的消息,吓了一跳,立时紧赶慢赶到了洛阳。.可他刚到东都,一切却是峰回路转。姜皎的案子固然没能翻转过来,杜士仪竟是神乎其神地转危为安,这让他心中百感交集。此刻第一次充当傧相的他眼见得四周围观百姓里三层外三层,里头那应付催妆诗的又是崔俭玄口中敬畏有加的大师兄,他不禁打起了全副精神。
要是在这当口退缩,岂不是丢了阿兄的脸?
他只一沉吟,须臾便是又吟出一首诗来:“两心他自早相知,一过遮阑故作迟。更转只愁奔月兔,情来不要画娥眉。”
听到外间王缙思维敏捷张口就来,杜士仪不禁莞尔。而卢望之对于做官没兴趣,对于诗赋章却是信手拈来,此刻亦是想都不想便赋诗答道:“昔年从兄远赴嵩,崔郎桃花相映红。今时花烛喜焰动,问君可得一心同?”
当年自己病重,杜十三娘一介弱质女流却亲自带着自己到嵩山求医,期间种种艰难自不必说,而和崔俭玄相逢相知,之后又一同拜师求学,在卢望之这随口吟出的一首诗中,杜士仪只觉得当年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此时此刻,就连崔俭玄也不知不觉上前一步,伸手扳住了冥思苦想正准备再接再厉的王缙肩头,躬身深深一揖道:“杜氏明珠昔蒙尘,一朝灿然跃龙门。若得卿心几回许,天下芳草不留痕”
相较王缙那催妆诗的极尽溢美之词,卢望之答和时的戏谑打趣,崔俭玄这诗做得浅显直白,对仗也好平仄也好一时半会都顾不得了,可这其中意思却让听者全都为之动容。待一首一首,先把傧相撂倒再说的卢望之登时打消了心里那念头,笑吟吟打量了崔俭玄好一阵子,最终哈哈大笑道:“好,好十一郎你既然能当众撂下这掷地有声的话,异日要是你敢对不起十三娘,看我不好好教训丨你十九郎,可以⊥人散去了吧?”
杜士仪见崔俭玄也扭过头来看着自己,他便欣然点头道:“让路,开门”
随着仆婢们纷纷散开,原紧闭的大门徐徐开启,就只见左右一对妙龄婢女搀扶了一身嫁衣的杜十三娘出来。那满头乌黑秀发早已不是少女时的螺髻,而是挽成了妇人的发式,却不曾用义髻或是假髻,而是就着杜十三娘就丰盛的乌发,结成了高高的双鬟望仙髻,两边的博鬓上则是缠枝花草的金镶玉钿子。
笄发的簪子是金仙公主送来的添箱礼,恰是一支蔓草蝴蝶纹金簪,而玉真公主所赠的另一支步摇因为太过珠玉辉耀,却作为陪嫁首饰收在了匣子里。
她身上那一套大袖连裳则是如今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员嫁女时的通用服饰,青质素纱中单,连裳、外衣、蔽膝、大带和鞋履等等全都是青色,尽管乍一看去并不是那等光鲜亮丽之服,可此时此刻无论在杜士仪这个兄长眼中,还是在崔俭玄眼中,全都觉得此刻的杜十三娘亭亭玉立异常动人。而那一柄为她遮住了整张脸的绢质宫扇,则是遮去了她更多的容光。
刚刚自己连做了两首催妆诗,直到崔俭玄亲自出马做了第三首,这才终于叩开了新娘子的闺阁,此时此刻王缙对着杜十三娘的盛装端详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了过来。见崔俭玄还在呆头呆脑地盯着人瞧,他不禁用胳膊肘使劲撞了其一下,这才低声说道:“是你继续自己上,还是我来吟却扇诗?”
崔俭玄刚刚也不知道哪来的灵感和勇气亲自上阵,用一首催妆诗打破了卢望之的防御,可这会儿他只觉得口于舌燥,哪里还有办法想出什么却扇诗来。于是,他使劲深深吸了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这会儿脑袋一片空白,当然你这个傧相出马”
王缙看崔俭玄这面色,还以为他仍旧要硬着头皮自己上,等听完了那口气强硬的话,他险些没一口气岔过去,一时呛得连连咳嗽。好容易缓过气来,他方才又好气又好笑地摇了摇头。有了之前那例子,他只觉得之前心中预先准备的那一首又一首催妆诗却扇诗,此刻用上去却不那么合适,等再瞥见崔俭玄还在使劲盯着新娘看,他略一思忖便笑着说道:“莫将画扇出帏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王缙和崔俭玄这一问一答,然后须臾一首却扇诗成,杜士仪和卢望之全都听得清清楚楚。纵使有心增加难度的后者,此刻也忍不住哈哈大笑。王缙这一句遮掩春山滞上才,竟是把崔俭玄盯着杜十三娘看,却是脑袋空空做不出一句诗的窘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至于后两句那美好的祝愿,更是尽显今日的喜庆。因而,杜士仪见杜十三娘缓缓放下手中团扇,露出了皎如此刻明月的丽颜来,他心中不禁百味杂陈。
相依为命的妹妹终于要嫁人了
“十三娘……”尽管崔俭玄和杜十三娘相识已是六年有余,从初见时敬佩她小小年纪为兄千里求医,到后来看着她为了让兄长安居而一度寄居在自己家,再到后来听说她求学于殷夫人,又为杜士仪料理家中事务,从最初的羡慕到好感再到之后的喜欢钦慕,仿佛就是那么水到渠成。此时此刻,他竟是情不自禁地倏然上前了两步,竟是紧紧握住了杜十三娘那持着团扇的双手。
“十一郎君……你……”想要低斥崔俭玄放尊重些,可话到嘴边,杜十三娘却怎么都说不出口,只能用极低的声音讷讷说道,“这么多人看着呢”
“哦”崔俭玄答应了一声,可等一回头瞥见杜士仪那犀利如刀的目光,卢望之和王缙那笑眯眯的表情,他却把心一横没有松开手,而是停顿了片刻,大声嚷嚷道,“十三娘,你放心,我会比你阿兄对你更好”
此话一出,原都聚集在二门之外推推搡搡看热闹,嘻嘻哈哈正高兴的赤毕等人齐齐为之安静了片刻,继而就爆发出了大声的欢呼喝彩。即使是杜士仪,他也没法生出一丝一毫的恼意来。卢望之就更不用说了,径直抚掌大笑道:“好,这话闻者众多,异日只看十一郎你的表现”
尽管王缙是第一回当人傧相,可他仍然忍不住轻轻捂住了脑袋,心想崔俭玄今天这婚礼的情景,回头必定会在东都一时蔚为流传。先秦至两汉,但凡婚礼,女父均亲迎子婿于门外,尽显男尊女卑,可历经魏晋南北朝,胡风日重,女子身份地位亦不如从前那般低微,因而催妆却扇三请五请,男方纵使受到刁难,反不以为丢脸,反而是越发请来更多擅长诗赋章的人应对。然而,如崔俭玄这样对新娘子承诺的,依旧万中无一。
今日杜宅相送杜十三娘的人中,除却杜士仪和卢望之外,尚有郭荃等数位同僚,然而,出人意料的客人却也不少。张旭和吴道子这两位杜士仪送出喜帖后,却丝毫没指望能来的算一拨,宇融和李林甫一拨,之前销声匿迹好些天没露面的窦十郎窦锷和几位窦家子弟又是一拨,另有宋憬之子宋升,源乾曜的侄孙源光乘,林林总总不少客人……总而言之,来的人几乎就没有一个是年岁超过五十的。
眼看快要到送新娘子登车之际,却不想看热闹的客人中,有人突然带着几分醉意叫道:“老吴,今日外间巷子早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到时候障车讨喜钱的光景,恐怕也是难得一见,何不绘一幅障车图?”
杜士仪闻声望去,见是张旭正挑唆吴道子,他心中乐见其成,当下也就只当没听见,就只见那两个应当为人尊长却不正经的已经联袂出去了。然而,在堂上受了杜十三娘之礼,又令其向长安家庙的方向行过礼后,送了其出门登上装饰一新的牛车,他方才发现,此刻看热闹的人群何止比最初多上一倍
吓了一跳的他才皱起眉头,身后就传来了赤毕的声音:“郎君不用担心,每逢达官显贵名门世家嫁女娶妇,总有坊间闲汉会障车讨取喜钱,两京之内都是如此。此事崔家早已准备,我也早就找好了人沿途护持,多花几个钱就能解决,必然不至于误了时辰”
“那就好”
尽管杜士仪有心跟去崔家,亲眼看着这一对新人青庐拜了天地,可如今他作为一家之主,需得应付自家的这些客人。因而,他只能在那车帘放下之际,对车中的杜十三娘温言说道:“十三娘,日后崔十一要是敢欺负你,尽管对阿兄说赵国夫人和五娘子九娘子那儿,你亦要多多敬重……阿兄但愿你在崔家万事顺遂,早点给我添一个外甥。”
“阿兄”
即便知道脸上那些精致的妆禁不起眼泪,可杜十三娘还是眼圈红了,几乎想要跳下车来。她强自按捺住激荡的心情,好半晌方才一字一句地说道:“阿兄要保重自己……我只愿阿兄早日心想事成,把阿嫂迎娶进门”
“好但愿如你吉言。”
杜士仪重重点了点头,这才松开手放下了牛车的车帘,沉声喝道,“这就启程吧”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三百四十章 画眉深浅入时无
. .
尽管杜士仪是仓促嫁妹,可无论崔俭玄上杜家迎亲,抑或崔家那娶亲的盛况,全都是热闹喜庆,非但没有半点纰漏,反而尽显两家世家名门的底蕴,华贵不失庄严,高调而不显铺张,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当吴道子和张旭一路直接跟到崔家,借着赵国夫人令人送上的那两瓮荥阳土窟春,一个泼墨作画,一个借酒狂草,立时一副栩栩如生的《障车图》一蹴而就之后,也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自家热闹过后,杜十三娘出嫁的这天晚上,杜士仪看着空空荡荡的屋子,却是心中萧索得很。毕竟,若非有杜十三娘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也不可能成为被无数人称道的杜三头好在这一夜留宿的卢望之善解人意地邀了他在院中喝酒赏月,而因为借着妹妹婚事次日还告假了一天,杜士仪自然无所顾忌,喝了个酩酊大醉,次日被人连声叫醒的时候,竟还有些昏昏沉沉。
“郎君”
因杜十三娘执意,竹影夫妻二人固然是跟着陪嫁了过去,此外还带走了几房仆婢,但她终究担心阿兄身边没人,遂把月影和秋娘都留了下来。此刻杜士仪迷迷糊糊认出是秋娘,他不禁揉了揉仍有些胀痛的太阳穴,随即方才意识到妹妹已经出嫁,一时竟有些怃然。好一会儿,他有气无力地开口问道:“这是什么时辰了?”
“都已经快午时了。”秋娘这些年跟着杜氏兄妹,哪里不知道杜士仪素来早睡早起习惯好,如今天这般睡到这么晚的极其稀罕。可杜十三娘出嫁,杜士仪又和卢望之喝酒喝到半夜,这会儿醒来也不奇怪。她有些歉然地屈膝行了礼,这才继续说道,“是卢郎君要走了,让外头禀告进来。”
“就要走……”杜士仪对于卢望之的来去如风已经不是第一次领教了,此刻顿时哑然。然而片刻工夫,他想起昨夜大师兄喝得决计不比自己少,连忙又问道,“他是几时起来的?”
“是一大清早……还兴致勃勃出了观德坊在东都城里逛了一圈方才回来的。”
杜士仪知道卢望之看似懒散不修边幅,可这位大师兄有时候能够一觉睡上一天一夜,可有时候却能够晚上论战过后,次日清早再去登山看日出,这等精神劲头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法比拟的。于是,苦笑连连的他连忙下床,等到用冰冷的井水擦洗过脸,然后更衣洗漱换上了衣衫出去后,他就看到卢望之一身白衫站在前院那棵已经开始萧瑟落叶的大树下,面上尽是说不出的专注表情。
“大师兄。”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世间枯荣有定数。”卢望之仿佛是漫不经心地说着,见杜士仪到了身侧站定,他才漫声吟道,“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年年唯有秋雁飞。这是谁的诗,你可知道?”
对于诗词歌赋,就博闻强记的杜士仪自然不会陌生:“是李峤的《汾阴行》。”
“李巨山的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贫乏,有时候甚至空无一物,唯有这一首《汾阴行》跌宕顿挫,音律婉畅,尤其是这四句道尽盛衰无常,发人深省。”说完这四句诗,卢望之突然转过身来看着杜士仪道,“从前楚国公姜皎何等煊赫,如今一朝得咎,牵连家人亲友,自己亦是决杖流配,身在高位的凶险,你都应该清楚了。”
“是。”杜士仪从卢望之吟咏这四句诗时,就知道大师兄的言下之意,当即低声说道,“盛衰无常,不止王侯贵戚,纵使皇家还不一样是如此?历朝开国几乎无不是励精图治,希冀能够绵延万代,结果却无一得以幸免。而若单单只说姜皎的案子,算人者恒为人算,今日是姜皎得咎,明日又焉知不会换成今日算计他的人?”
“呵呵。”卢望之莞尔一笑,轻轻拍了拍杜士仪的肩膀,当即沉声说道,“你都明白,我就不多说了。日后要是有闲暇,尽管到嵩山来看看卢师和我,还有草堂中那些敬畏你若神明的师弟们因为你的名声,如今草堂求学的弟子简直是多得大家都顾不上来了,二师弟他们一直在哀叹,要是再有个三师弟那样的铁面监学御史就好了。你好好保重,他日等你成婚之日,这傧相我可当定了”
杜士仪望着潇洒挥手而去的卢望之,知道他指的是昨日崔俭玄仓促之间,傧相多数都是崔家子弟,精通诗赋的就只有王缙一个,他不禁笑了起来。异日倘若是他成婚,这位大师兄自不必说,崔俭玄和裴宁必然都是要请来当傧相的,再加上其他相熟的同年和友人,恐怕这傧相的队伍会极其庞大。只是,对于如今的他来说,要顺顺当当成婚还是力有未逮——从今次的事情来看,眼下的他还远不够强大
想着想着,他不禁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时辰,杜十三娘应该已经拜过家庙和舅姑长辈了吧?
崔家的洞房花烛夜是如何光景,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只是,一大清早赵国夫人和崔家兄弟姐妹们看到崔俭玄那喜气洋洋容光焕发的脸色,就都明白昨夜这一对夫妻美满得很。
知道崔俭玄从小就是个拗脾气,赵国夫人深幸这一桩婚事既遂了太夫人杜德遗愿,又合自己的心意,更是让崔俭玄自己满意,再加上杜十三娘这新妇在自家住过不短的时间,上上下下无不喜爱,这简直是上天的安排。因而,新人拜过家庙后再来拜见长辈同辈的时候,她不但始终笑意盈盈,完了之后立刻就把崔俭玄轰了出去,将十三娘拉到身侧细细询问了好些话,直到人满脸红晕方才住口。
“十一郎我行我素惯了,你只管狠狠地拘管他,家中没人敢说闲话”李氏一边说,一边还额外嘱咐道,“我知道你师从殷夫人,颇通经史,十一郎明年便要省试明经科,你索性连他的功课一并看着,别让他偷懒,否则被他四伯父教训丨玩物丧志,他又要暴跳如雷了”
当崔俭玄从似笑非笑的杜十三娘那儿得知母亲的原话时,一张脸不禁为之发白,随即连忙讨好道:“娘子,我又不是没好好读书,你看,就连圣人之前都赞过我呢,河南府试不是顺利得很吗?”
“你骗别人也就算了,在我面前还敢说瞎话?你就是精通春秋三传,其他的六经你敢说都能倒背如流条条皆通?”杜十三娘笑吟吟地看着被噎得作声不得的崔俭玄,这才轻声说道,“阿兄把张相国给得罪狠了,明年倘若还是员嘉静知贡举,焉知不会因为阿兄的关系为难你?少不得你今年多用些功,白天马球赛你该如何就如何,可若是在家里,我陪着你秉烛读书”
“十三娘,你真是比得上三师兄了……”崔俭玄登时长叹一口气,嘴里无可奈何地嘟囔道,“都是监学御史”
新婚次日便被新妇请去了书斋读书,尽管当初守制的时候崔俭玄读书练武都尚属努力,但用功到了这份上,仍然让上上下下目瞪口呆。赵国夫人是高兴得无以复加,崔九娘却是硬拉着小弟崔椅,到书斋外头悄悄扒着门偷瞧,而崔五娘拿着厚厚的礼单,不知不觉却恍惚走了神。就连崔泰之当从侄儿崔承训中得知这番情景的时候,心中也不得不承认,一物降一物,崔十一是得有如此新妇管束。
“若是杜十九郎知道藏锋就好了……得罪张相国到如此地步……岂知胳膊拗不过大腿”
转瞬便到了三日回门,杜士仪在家候着这一对人进了堂上,因见杜十三娘眉如新月,薄施粉黛的双颊上赫然流露出自然的红晕,气色精神无不显得极佳,反倒是崔俭玄面上疲色尽显,就差没在他面前打呵欠了,于是,当听到崔俭玄那一声内兄之称,他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什么现如今马球赛只有我一个人管着,连着白天出去,晚上还要读书,换了你来试试?”
听到这一句抱怨,杜士仪顿时笑声更大了。直到杜十三娘一个眼神把崔俭玄定住,他令秋娘把这回门礼物收了下去,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忙是好事,就怕你游手好闲,苦的就是十三娘了。我的好妹婿,两京才俊不知凡几,你可不要被他们比下去了。”
“哼”崔俭玄忍不住轻哼了一声,可想想从前自己占着师兄的名分还被杜士仪支使得团团转,如今成了妹婿,这就更逃不过杜士仪那手心了,他只能暗地里磨着牙,面上却不得不好生答应。可气人的是,只说了一会儿的话,杜士仪便打发了他去书斋找书,竟是把杜十三娘留了下来。
“十一郎眼下不在,你给阿兄说实话,他究竟如何?”
“阿兄”杜十三娘忍不住扑哧一笑,旋即方才一正经地说道,“崔家从阿娘以下,人人都让我好好管束他,我自然不负众望。再说有阿兄给我撑腰呢,他才不敢对我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