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所以木兰只能等,等皇上大权在握,等赖五就算是仗势也不能有人算账的时候才能提这个请求。
木兰以为会等很久,但李石说过,当今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所以少则一年半年,多则两年,赖五就不用太过介意这些事情了。
所以木兰才有信心和钱舅舅提这些,只是想给钱舅舅一个希望,至少他们还有在钱塘团聚的机会。
.
农家小地主 第154章 打算
.
木兰靠躺在垫得厚厚的褥垫上,透过微微打开的车窗看向外面的景色,媛媛细心的将苹果切成一块一块的,用签子插了递给木兰,姐姐吃一点吧,你这几天吃的少一些,大哥可担心了。
木兰有些疲倦的接过苹果,安慰的冲她笑道:我没事,回头走上几步就好了。
刚一开始,木兰坐在马车上还有些精神,但过了两三天,就有些闷了,这几天精神更是有些恹恹的,李石心中担心,车一停,就想尽了办法让木兰出去走走和消息,平时又是汤汤水水不断,还将窗户开了小半边给木兰看外面的风景,总算是好了一些。
木兰心中暗暗算了日程,下了车就对李石道:江儿他们应该到钱塘了吧
差不多了吧。李石扶着她在附近走了走,他们回去后还要宴请书院的先生和同窗,衙门那里也要打个招呼,等我们回去到,他们也就能将这些事办好。
李石之所以让两人先回去,就是让他们回去提前将这些事完成了,免得他们回去后还要忙碌一通。
木兰怀有身孕,又赶了将近一个月的路,回去后根本不宜劳神。
而李石回去还要给两人请好帮手,打点上路的东西,还要给木兰找稳婆等,这些都需要花时间。
李石将目光放在媛媛和桃子身上,微微一叹,郑致德的年纪也不小了,到那时也该提及婚事的事了。郑家那样的情况,怎么也要给媛媛陪嫁两房的下人,不然她去到那边都没有自己的心腹。
桃子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李石突然一激灵,这事情可真够多的。
李石想到这些,李江和苏文自然也想到了,所以两人一回到钱塘,才休息了一天,继续拜托马家的两位婶婶照顾家里的家畜等,自己第二天就去拜访书院的先生。
李江和苏文他们一去就是半年,一开始不是没人动过歪心思,马家也受过不少的骚扰,但好在村长还念着当初的情分,就从中帮忙,加上郑家和孙家后来也派人过来过,马家才能在两家都没人的时候保下这些东西。
到了春闱结束,上头的公文就下到了钱塘,李江和苏文都榜上有名,顿时那些有歪心思都歇了心思,不敢再乱打主意,马家才轻松不少。
村里的人看着马家的眼光都不同了,危难之中,马家对李家和苏家也算有恩了,李石且不说,那苏木兰可是有恩报恩的,以后马家算是搭上李苏两家了。嫉妒的人有不少。
这个时代对读书人有着不一样的敬畏,更何况,还是快要当官的读书人,马家只有几个能识字的人,出读书人,只怕三辈子都不太可能,可是现在,却幸运的搭上了李家和苏家,那就和亲戚里出了当官的没多少差别了。
马家的人没说什么,但马家的两位婶婶照顾起木兰家的家畜来更加的用心了。
李江和苏文虽然没了解到那些事情,但想想也知道马家这半年来不容易,因此回来的时候也没和马家的两位婶婶客气,直接请她们帮忙收拾一下家里,再过不久,李石和木兰都会回来。
马家见两人没和他们客气,一颗心更是放下来,欢天喜地的帮李江他们收拾东西,还负责起两人的起居。
李江和苏文带着礼物先去拜访了王先生。
王先生是苏文的岳父,在回来前李石就给他写了信,托他多照顾一下李江和苏文,此时见两人过来自然是笑容满面。
越看苏文就越满意,他的眼光真不错,没想到随便挑的一个女婿都这么厉害,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
苏文被他看得脸红,李江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轻咳一声道:先生,学生们也才回来,正想在醉仙楼宴请书院的先生,以感谢先生们多年来教诲
王先生就大手一挥道:哪里用去醉仙楼又贵又不实惠,干脆就在我们家办就是了,回头我请了人过来,再请一场戏,热热闹闹的唱一天,你们将要宴请的同窗也请来,一天就搞定了,免得还要多跑几趟。
李江和苏文大喜,能在王先生在办理那是最好不过,那样应该也无人会为难他们,关键是也算是名正言顺。
他们两家以后是亲家,李石和木兰不在,由王先生帮忙办也算是说得过去。
苏文就长揖道:学生回头就将需要用到的东西送过来,如此,还要麻烦先生了。
王先生微微皱眉,苏文脸红了一下,才道:幸苦岳父和两位舅兄了。
王先生这才满意的点头。
回头就和女儿说,前院有我们在,不用你们操心,只是这后院还要宴请书院先生的几位夫人,你回头注意一些,别怠慢了人家,以后你跟着阿文,这些事都是要接触的。
王丹慧的脸色微红,虽然有些羞涩,但还是大方的点头,爹爹放心,女儿会注意的。
王先生就满意的点头,苏文的缺已经下来了,定了定远县的县令,那地方虽然穷些,却有五品参将镇守,想要立功还是很容易的,那里离我们这儿也不过四五天的路程,你要是想我们了,也可以随时回来。
以古代的距离来说,四五天的车程算是短途的了,那种动不动就要走一两个月的才叫长呢,所以李石才对两个人的地方很满意,离他们都不是特别的远。
王丹慧眼睛亮晶晶的,认真的听父亲说话。
在李石写信来之后,王先生就知道李江和苏文的官缺了,那时候王先生就和儿子和女儿们分析过,两个人的辖县虽然看着穷,但都有明显的好处。
苏文的不必说,只要能够剿匪,这就是地方官和地方将领的功绩,熬个一两年就能上去了,而李江的也容易,南阳县虽然穷,但读书的人不少,只要李江抓住教育这一块,在三年后的秋闱中能够多增长几个人,这就是一个功绩,所以苏定才说他们的地方不错,是真的不错,只要有心,就能立功。
而朝中有苏定和赖五在,他们只要有政绩,就不怕升不了官。
他们想的很美好,却没想过李江和苏文他们是否也是这样想的。
官缺一下来,李石只是一转念,想到两个县的情况就明白了,知道朝中多半是看在上面那位的面子上给他们安排的。
但李石一向不是只慕权势的,他的理想,更多的是和儒家的思想重叠在一起,加上有木兰的影响,就更加的认为当官就应该为老百姓做事了。
他们为什么要让李江和苏文读书科举除了光耀门楣,报仇雪恨之外,就是想减少更多的人受和他们一样的苦,能够吃饱穿暖,老有所依,幼有所教,而不只是单纯的做官,往上爬。
如果只要权势,又有什么意思
用木兰的话说,我们现在能吃喝不愁,你们当官也就是能吃喝不愁,这样千方百计的去当官又有什么意思就只为满足那指使人的优越感
只是上头永远都压着一个人,不管你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就是最上头的那位也是约束多多,所以,当官实在是没意思,也就是为能为老百姓做一些事,能实现自己的一些抱负。
那么,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当初他们才一考中春闱,木兰就问他们,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人,只要有了理想,才不会失去方向。
李江和苏文在书房里关了两天,才想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不是关于家庭的,也不是关于自身的,而是对于这个国家,这个天下,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李石说过,眼光放在哪里,就能有怎样的成就。
李石玩笑一般的说起自己幼时的理想,却让李江和苏文眼睛发亮。
李江和苏文心中虽然知道他们是被李石引导了,但不可否认,那个理想的确是有够热心的,也因此,他们注定不会像王先生他们想的那样,去县里历练个两三年的就升官。
他们要走得更远,基础就要打得更好。
不得不说,两人有两个好老师,如果没有李石和木兰,他们以后未必有那样的成就。
现在却不得不回头说,李江和苏文亲自去请了几位先生和山长,又给几个要好的同窗下帖子,李登才就蹬蹬的跑来帮忙。
郑致德被郑致佑留在京城,他想要给弟弟谋一个在钱塘附近的官职,这样也好就近照顾母亲,现在他虽然跟在皇上身后,但当初郑家的罪名也是经过皇上的手的,因此,在皇上还没能在朝中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郑家的事是不能翻案的,也就是说郑母还不能回京和他们团聚。
所以郑致德只能想办法让弟弟在钱塘附近任职,这样也可以就近照顾家里。
李登才则跟着李江他们回来了,他本来是想跟在李石的身边的,这样也算是和桃子他们一起的了,但在几人的压迫下到底还是老老实实的跟在李江他们的后头回来了。
苏文有些嫌弃李登才,你祖母和你母亲他们不是来钱塘了吗你怎么不在家里陪着他们
.
农家小地主 第155章 用人
.
李登才一滞,跳脚道:我好心帮你们,你们还不愿意啊。
李江瞥了他一眼,看出他的心虚,也不在意,直接将一把帖子交给他,请柬我们已经写好了,你帮我们发了吧。
李登才小心的看了一眼两人,见他们面上没有异色,这才高兴的应下了。
李登才的家人为什么会来钱塘,一开始李江和苏文没发现,但在李登才躲了两人一两天之后就猜到了。
不过见李登才害怕打扰到他们,心中那一点点的不悦也就消失了,然后就是静下心来看热闹。
反正大哥姐夫已经有了想法,他们并不用多担心。
姐夫说过,好的未必是好的,只有合适的才是好的。
李江和苏文在松山书院中不算是特别有名,毕竟两人前面还有好几个才子挡着,那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比如说杨家的那位,当年的苏定甚至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不过李江和苏文在他们那一届的名声却不小,一来他们年纪小,二来家贫,三来李江会做人,苏文性格好,一来二去的,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看李登才就知道,当年就与他们针锋相对的人,现在不也成了好朋友
所以两人要请的人还不少。
好在现在家里已经不用为钱而担心了,光皇上赏赐的东西就够他们富足的过三辈子了虽然他们所认为的富足生活与别人的不同,更何况,他们家本来就还有一些钱。
这次两人回来,李石就兑了不少的银票给两人带着,加上藏在家里的钱,并不少了。
李江就拿了二百两银子给王先生,让他办酒席。
王先生微微皱眉,但也没推迟,稍后就将银子给了儿子和女儿,交给他们去办了。
王先生的儿子咂舌,这么多银子啊。
用不完再退回去就是了。王先生不在意的道:他们总不会亏了就是。
来吃酒席的都要给礼钱,总不会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不过王先生也庆幸没去醉仙楼,这么多人去醉仙楼可不是二百两银子能打住的,到时这两孩子还不知道被吃成什么样。
李家和苏家的家底不封,先前都是靠的苏木兰,现在靠的是李石,一年的给李江他们读书后也不过剩余百两多的银子,二三百两就是他们家两三年的收入。
王先生并不知道苏定私底下给了木兰几人银子,也不知道他们在京城还有皇上给的赏赐,所以对李江和苏文贸然拿这么多的银子出来还是有一些生气的,但对这儿女的时候他却不愿将这种情绪传达给他们。
在王先生王太太等人的帮忙下,两天之后,李江和苏文总算是成功答谢了书院里的先生,也算是宴请了同窗,考中后的第一步第二步总算是走完了。
王先生送走了人,就对李江和苏文道:你们回去休息吧,明天到我这儿来,我有事与你们说。
李江和苏文都恭敬的应下。
王先生找他们,就是问他们帮手的事,你们要到县衙去,身边总要有自己能用的人,还有师爷,这个要请好来,再有身边伺候的小厮,出外应对的管事之类的,你们大哥可有什么说法
李江和苏文对视一眼,苏文就躬身回到:姐夫的意思,我身边的人就从苏家庄里面选,先前倒是看好了几个,至于师爷,却是要等姐夫回来再定。
王先生就看向李江,苏文是他女婿,他自然要先问他,但李江也是他的学生,他自然也关心。
李江就道:村里的马家之前对我们家一直很照顾,这次学生应该会从他们家里选出一人来,再从李家和苏家那边选一人就够了,至于师爷,也是要等大哥回来才能决定。
王先生没想到李江也会用苏家的人,李江见了就微微解释道:苏家一直对我们两家照顾有加。
苏家庄的人的确对李家和苏家照顾有加,得知木兰和李石要供两个人读书,之后他们在苏家庄附近买的地都被苏家庄的人接过去种了,一粒粮食都不收的帮他们家播种,除此外,每年还会想方设法的凑一些钱给他们,更别说每年送过来的土特产之类的,虽然都不怎么值钱,但情义在那里,相比于李家,苏家的情义就更显珍贵了。
而这次还从李家那边选人,李江并不是十分情愿,他对李家庄的人没什么感情,甚至还隐隐有些厌恶。
但李石向来是一个冷静理性的人,以后李江要走得更远,就少不了宗族那边的帮助,就算是不喜欢,也是要与那边打交道的。
更何况,到时选人却是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思,所以选几个自己看得上,能力出众的人就是了。
王先生沉思了一下,道:若是你们大哥无法决定,到时我给你们介绍两个师爷。
李江和苏文俱都应下。
王先生在这方面认识的人肯定要比李石要多。
王先生这才满意的让两人回去,他是真心实意的给两个人介绍师爷的。
李江和苏文回到家,马家的两位婶婶就迎出来,满脸笑意的道:江儿和阿文回来了,可吃饭了要不要婶婶给你们做
李江笑着推辞,已经在先生那里吃了,这几日幸苦两位婶婶了。李江顿了顿,又笑道:再过几日,我大哥和大嫂他们就到了,到时还要两位婶婶帮忙呢。
马家的两位婶婶眼里有些迷惑,木兰和媛媛桃子都很能干,他们既然回来了,按说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苏文就解释道:两位婶婶忘了,我姐姐有了身孕,回来的时候都七八个月了,不适合劳累。
马家两位婶婶反应过来,满脸笑意的应了,木兰竟然都怀了七八个月了,那怎么不留在京城生了才回来马家二婶有些心疼,这从京城到钱塘要赶一个月的路呢。
马家大婶就拉了弟媳一把,这在京城生孩子,那岂不是要小半年才能回来。
马家二婶恍然大悟。
木兰生完孩子难免要做月子,这女人做月子最重要,而且孩子刚出生也不能赶路,这样一来,就得往后拖个小半年,而李江和苏文还要上任,这些都需要打点,就算木兰回不来,李石也得回来。
可李石回来了,木兰那边又没人了,这女人生孩子可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也就是趁着这时候赶回来了。
马家二婶就拍着胸脯道:你们放心,我们将东西提前给你们预备好,木兰他们一回来什么也不用操心,直接安心住着。
李江和苏文脸上都带着笑意的感谢。
李江想了一下道:我听说学田弟弟在府城一家铺子里学艺,不知道如何了
马家二婶的心就剧烈的跳起来,马学田是她的儿子,她隔着衣袖掐着马家大婶的手,脸上却笑道:他能学到什么东西不过才去的,也就是给师傅们打打下手,看一些眉眼高低。
这已经很好了,毕竟学田弟弟今年才十五岁,李江顿了顿道;也不怕二婶婶笑话,我要去南阳县,身边总要有几个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学田弟弟愿不愿意跟在我身边。
马家二婶连忙点头,这当然愿意,那孩子留在家里也是胡闹的,还不如跟着江儿出去见识见识。
既然这样,后天就让他过来吧,我有些事要交代他去做。
你放心,我等一下回去就和他说,只要你不嫌弃就好,以后他要是不听话了,你就揍他,或是回来告诉他爹,我们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马大婶艳羡的看着弟媳,也帮口道:我们家学田虽然有些顽皮,但还算听话,又有些机灵,江儿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就叫他。
李江用马学田是早就商量好了,马学田机灵,人又健谈,几乎见着什么人都能说上话,配给不太爱说话的李江刚合适。
苏文知道李江是要示恩给对方,也接口道:婶婶们说笑了,要我说马家的兄弟都很好,我还想叫学才哥哥去帮帮我呢,只是不知道马大叔和马大婶舍不舍得。
马学才和马学田不一样,他是马家的长子长孙,按说是要留在家里侍奉老人的。
马家大婶听说,眼睛顿时一亮,虽然没有立刻应承,但还是道:我回去问问你大叔,我的意思是说学才订了亲,可能过不久就要成亲,得问问什么时候比较好
马大婶有些语无伦次起来,因为她没想到还会有她儿子的份。
马家为什么这么照顾李家和苏家不就是想记着这情义,以后哪怕李家或苏家只是将他们家的田地记在名下,平时为他们说上两句话就算是不错了。
他们没想到,李江会用他们家的学田,在李江提出来的那一刻,两人就只觉得巨大的惊喜,跟着李江,自然不可能是去做长随小厮之类的,而是去做衙役,这算是一种惯例,新任的县官会带上三四个自己的人安插进县衙里面,虽然只是衙役,但也算是高人一等了。
不怪弟媳那样激动,这已经很好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苏文还会用她的儿子。
.
农家小地主 第156章 回家
.
马家的两位婶婶有些激动的跑回家,马爷爷正从地里回来,见两个儿媳妇如此就微微皱眉。
马大婶知道那些事不是能宣扬的,就压抑住脸上的喜气,脸上有些扭曲的压低了声音道:公公,李江和苏文说要带了我们家的学才和学田在身边
马爷爷一愣,反应过来后就是狂喜,眼眶微微一缩,拉着耕牛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马大婶和马二婶也不由红了眼眶,马爷爷率先回过神来,瞪着两个儿媳妇道:快回家里去。
两人忙应声,跟在马爷爷身后进了屋。
马奶奶看见两人回来微微皱眉,心中的不满又深了一分,两个儿媳妇花在李家和苏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在她看来,虽然要讨好李苏两家,但实在是没必要做到这个地步,李家和苏家能不能帮上他们还不一定呢,两个儿媳妇却一天一天的往那边跑。
马爷爷有些同手同脚的将耕牛拉近屋,将大门关严实了,这才眼睛发亮的看向两个儿媳妇,满怀期待的问道:你们刚说的是真的
马家的两个儿媳妇连连点头,马爷爷的眼睛更亮,那谁跟着谁
学田跟着李江,学才跟着苏文,马大婶快速的答道:我看他们的意思,似乎是一早就决定了的。
马爷爷这才觉得力气回到身上,身子就有些发软,他也不在意的在台阶上坐下,思索片刻,就点头道:是了,不然他们也不会不推辞一番就叫你们去帮忙,看来是打定了主意了。说到这里,马爷爷赞赏的看向两个儿媳妇,这半年来幸苦你们了,这点情分是你们挣来的。
马大婶和马二婶脸上就有些高兴,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她们全心全意的帮着木兰一家,家里的人不是没有意见的,但她们与木兰相处得多,最了解那个孩子,那孩子宁愿自己苦一些也不愿意欠别人人情的。
他们家有李江和苏文,就算是起来了,她们的确想着以后让木兰多多照顾一下她们家,虽然有算计在,但不可否认,她们也有几分真情在,十几年的相处总是有些感情的。
马奶奶皱紧了眉头,上前去拉马爷爷,你怎么坐在地上,快起来,地上还凉着呢,还有,你们说的什么什么学田跟着李江马奶奶有些怀疑的看向两个儿媳,不是她们又应承了李家和苏家什么事吧
马大婶没有察觉婆婆的情绪,只是高兴的将李江的话说了,道:以后我们家有吃公粮,办公差的人了。
马奶奶顿时愣在当场。
大门突然被打开,四人都吓了一大跳,惊疑的看过去,就见马铁和马银扛着工具站在门口,俱都眼睛发亮的看着马大婶,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李江和苏文要带着我们家的学才和学田在身边
马家一个晚上的灯都是亮着的,第二天一大早,马学才就亲自进府城找了弟弟马学田回来。
堂兄弟两个回到家以后就由马铁亲自带着过去找李江和苏文。
马学才今年十八,不过比苏文大上几个月,比李江小几个月而已,因为是长子长孙,上了十四岁后就稳重了不少,这也是李石选择他陪在苏文身边的原因。
以前苏文和李江形影不离才可以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好,因为苏文擅言谈,李江擅谋划,苏文跳脱,李江稳重。
如今两人各分东西,李石自然要为他们考虑好。
马铁对着李江和苏文有些拘谨,搓着手不好意思道;叔叔是将你两个兄弟给你们送过来的,以后要做什么只管吩咐他们去,若是不听话了只管打他们板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