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李江瞥了她一眼,正要说什么,就听外面马车的声音,苏文就跳起来,跑过去开门。李江等人也赶紧迎上前去。
李江和媛媛对舅舅这个词不是很敏感,李钱氏也有亲哥哥,只是当年逃难的时候是各走各的,也因为以前李家的日子过得比钱家好,也多是李钱氏帮衬着娘家,而大难来临,钱家嫌弃他们家是累赘,并不愿意带着他们,所以李江和李石连带着媛媛都对舅舅这个生物不是很感冒。
但苏家却相反,钱舅舅一直在尽他所能的帮助木兰他们,连带着,他们也对这个舅舅期待起来。
李江等出去的时候,钱舅舅已经拉着苏文上上下下看了一遍了。
钱东明看着一群人堵在门口,已经惹得左右邻居在观看了,就忙道:爹,我们先进去吧。
李石考虑到钱家人多,以后钱东明说不定还会在这里成亲,就算他可能外调,底下的两个弟弟多半是与钱舅舅生活在一起的,以后成亲生孩子家里肯定会添人,李石就买了一栋三进的小宅子,比一般三进的人家小,却比二进宽敞不少。
钱舅舅一家住着绰绰有余。
这栋宅子并不贵,因为是在郊外,又是在京西大营不远处,所以住在这里的多是军眷,李石是跟一个要搬走的军官买的,不过花了四十两银子。
在堂屋里,李石带着众人给钱舅舅和赵氏磕头,钱舅舅只等他们磕了一个头就拉了起来,见桃子长得丰润,苏文也脸色红润,就知道他们都过得好,心中欣慰,就拉着苏文的手问木兰,你们怎么到京城来了
木兰不好说是因为她被掳来了,只说是陪李江和苏文进京赶考,谁知道碰到了赖五,这才通过赖五找到了钱家,才有这一系列的事。
钱东明也知道苏家的事告诉钱舅舅不好,当下也瞒下不提。
钱舅舅听说苏文是进京赶考,眼睛就迸射出亮光,激动得嘴唇都抖了起来,你是说,我们家阿文是举人老爷了
苏文略显骄傲的垂着眼,木兰瞥了他一眼,点头,他和江儿都是前年恩科的时候考中的。
好钱舅舅看看苏文再看看李江,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终于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浊气,你们比你们表哥表弟厉害,没想到我钱家竟然能出两个举人,不对,是个进士
赵氏也激动的抖着嘴唇,她没有什么光宗耀祖的思想,只想着,苏文和李江是进士,以后儿子们也多一些帮手,他们家真要出什么事了,只要木兰他们有心帮忙一二,总不会太难过。
就比如当年,若是家里有个功名的人,只要给朝廷写一张状子,再走动一番,他们那么明显的事根本不会弄错,他们又何至于会被流放
在边关将近十年,权势的重要赵氏更是心有体会。
钱舅舅知道苏文和媛媛都定了亲事,心中满意,就暗暗想着过几天最好去银楼打一些东西给几个孩子,问完苏文和桃子,钱舅舅这才看向李家的三个孩子。
他虽然对二娘的孩子不熟,但血缘亲情在那里,钱舅舅对他们虽然不至于有苏文他们那么宠爱,却也对他们不错,每个人的情况都问过,这才放下心来,
钱东信和钱东胜就过来与李石木兰等见礼。
钱东信与木兰同岁,钱东胜却只有八岁,但因为是在辽东出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边的水土问题,八岁的孩子就像十一岁的小子一样,站在桃子身边,已经和她一样高了。
他笑得爽朗大方,有些好奇的看着木兰,他在他爹的嘴里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位表姐的名字,他曾经偷听父母说话,知道这位表姐并不是姑姑的亲生女儿,似乎出生还不错,当初爹爹就暗地里跟娘亲说过,希望木兰表姐的亲生父母家能照顾苏家一二,这样日子应该不难过。
也不知道表姐他们过得这样好,是不是因为她的亲生父母那边照顾的原因。
.





农家小地主 第133章 试探
.
钱舅舅坐在台阶上,这是这么些年来,他想事情时候习惯的动作。
赵氏从屋里出来看见,忙上前拉他起来,嗔怪道:你怎么这样不会知道地上凉啊。
钱舅舅眉眼疏朗,好似眉宇间的皱纹都少了几条,他笑道:没事了,我们老了,以后这些事让他们想去。
赵氏仔细地看钱舅舅,见他是真的放下了,脸上也不由的带了笑容,她知道,丈夫是将妹妹当女儿养的,这十来年来这几乎已经成了他的一个心病,如今他能想开最好不过。
钱舅舅拉着妻子的手,感叹道: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赵氏眼眶微热,低下头道:不辛苦
钱舅舅微微摇头,道:以后的事就让孩子们自己的奋斗吧,我们也只管过自己的就行了。顿了顿,道:等找一个黄道吉日,我们去给娘挪一个地方,以后,以后孩子们若是有本事了,再叫他们把他们奶奶挪回去。
赵氏忙点头,当年他们被流放,家资全都被抄,只能将偷偷藏起来的银角拿出来买了一副最便宜的棺材,早就应该去捡骨了,这些年更是连墓都没办法扫。
第二天,钱舅舅就去京西大营报备。
他是工匠,在军队里主要负责的是铸造,只是这时候却不需要他多忙活,所以他请了十天假。
找了人牙子要买墓地,选了两天,等选好了墓地,就在李石的帮助下请了人看日子,选定了三天后做黄道吉日迁坟。
木兰和媛媛等是女孩,是不能去的,所以李石一大早就带上了李江和苏文过去帮忙。
等到下午时间差不多了,木兰他们才去新的坟墓那边,此时,坟墓已经迁好,木兰她们才可以上前拜祭。
而赖五也抽了一个时间过来祭拜。
钱舅舅是认识赖五的,当年赖家太穷,兄弟两个年富力强,家里却没有多少地,钱舅舅和苏大壮总是能找到活干,因为喜欢赖大的重义气和能干,俩人找到伙计都喜欢叫上俩人,一来二去的,赖五也跟着大哥与他们熟了,所以当初一听木兰说钱舅舅也在辽东的军营之中,他才那么惋惜,竟然没有早一点碰到人。
钱舅舅到了京城后,赖五还特意请人去侯府吃了一顿饭,两家又像以往一样走动起来,这一次却是赖五反过来照顾钱家。
等钱舅舅他们回到家里,郑致德和李登才都送了祭礼过来,钱舅舅就感叹道:到底是读书人,礼仪就是全。
李石却挑起眉,最近,郑致德做什么,李登才都跟在后头照做,这到底是对方不懂规矩,还是
李石看向脸上还带着婴儿肥懵懵懂懂的桃子,心中微叹,孩子多了也不好,看这心,总也操不完。
李登才对桃子的心,除了桃子本人外,所有人都知道了,就是才到京城不久的钱舅舅都看出了一些端倪。
木兰的婚事是妹妹定下的,苏文的婚事是木兰定下的,现在轮到桃子的婚事,钱舅舅不说越过木兰苏文,但也想要帮忙一二。
所以钱舅舅只要见到李登才就会将人叫过去说话,不仅如此,还叫钱东明试着将人带去青楼,钱舅舅的理由很简单,这些富家公子哥儿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若是桃子嫁给他后,他时常流连在外头怎么办
钱东明无奈,可我看李公子是个正经人,要是人家本来不会那什么的,要是因为我带他去让他学坏了
钱舅舅就皱眉,那也是他意志不坚,以后他总会被人拉去的,到时你表妹后悔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现在就认清人的本质呢。
钱东明只好照办。
只是大老粗和文雅人的脑回路从不在一条线上,所以,连欣赏的品质也天差地别。
钱东明偶尔也去逛妓院的,二十一岁的壮小伙子,他要是不去才不正常呢这是军队里的统一认知,他都是和同僚们一块儿去的,那里的女子也多是服务这些军爷,质量嘛,大家都懂的。
钱东明没有多想就带着李登才去了往常自己时常去的那家。
李登才看着眼前飘过的女子,鼻尖闻着呛鼻的胭脂味,几乎要将才吃下去的东西呕出来。
他看了一眼钱东明,眼睛里带着一些怜悯,钱东明看着他的眼神觉得有些不对,只是还没等他想明白,李登才已经一把拉住他大步跨出大门,等走出一段,李登才确定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后才嘿嘿的笑道:钱大哥想去这种地方和我说一声就是了,何必偷偷摸摸的,走,我带你去我们往常去的那家,肯定比刚才那家好。
钱东明就好似被雷劈了一样站定脚步,上下打量着李登才,想不到对方竟然比他还老练的样子,钱东明微微皱眉,他虽然觉得逛青楼没什么,但那也是在没妻子的情况下,有了需求自然只能去那种地方,可李登才算怎么回事
对方才十八岁吧,好吧,就算他这时候有需求,可是也不应该一副比他还熟的样子好不好
桃子毕竟是自己的表妹,钱东明首先就不乐意了。
不过钱东明面上不露,李登才也就没发现,只是拉着钱东明拐了好几个弯,这才进了一个档次比刚才钱东明去的地方不知要高档多少的地方。
李登才熟门熟路的对老板娘道:给我们来一个包厢,再将秋霜几位姑娘叫来。
老板娘连声应下,笑容满面的送李登才进包厢。
然后,钱东明就陪着李登才在包厢里听了半天的曲子,顺带喝了一肚子的茶水,然后就晕乎乎的跟着李登才回家了
李登才也只是跟着同窗来过两次,但他在钱塘的时候也时常跟着郑致德等人去过青楼,没办法,他们办诗会,除了在茶馆,郊外,就是在青楼了,所以对青楼里边也挺熟的。
钱东明只好苦着一张脸回去跟老爹交差,不知道他听了这个消息该是喜还是怒。
郑致德见李登才的大晚上才回来,第二天难免多嘴问了一句,正巧,因为过几日就要考试了,李江和苏文也过来和大家一起复习,所以大家有幸从李登才嘴里知道了昨天的事。
看着因为去得太晚,而没有叫钱东明看上青楼里特意安排的文艺表演而遗憾的李登才,三人互视一眼,都有种为钱东明点蜡的冲动。
郑致德轻咳一声,可怜的看了李登才,道:行了,现在春闱在即,你还是别去那种地方了,免得分散了精力。
李登才无可无不可的点头。
对于科举,他并没有多少期望,家里两个哥哥都很能干,从祖父到底下的侄子都没想着他能出仕,他们李家也有钱,又不指着他入仕为官挣钱养家,所以他不像李江苏文那样有动力,更不像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郑致德那样有压力。
这次来京城赶考,不过是放心不下李江和苏文罢了,没错,他就是不放心两个好兄弟
钱舅舅对上次的试探很不满意,不过想到就要考试了,也不好再叫儿子引着李登才去做那些分散精力的事,只好等到对方考完试再说。
等到李石当笑话一样听到这件事时,李登才等人已经进了考场。他失笑的看着苦恼的钱东明,拍着他的肩膀道:若要舅舅转移一下视线也简单,你只要露出想要成家的想法就行了。
钱东明就沉默下来。
如今大军没有外调,表弟以后多半是要镇守京城,你年纪也够大了,此时成亲最好不过,等你成亲了,也好叫舅舅舅妈安心。
钱东明就苦笑,哪里有这么简单,好人家的好姑娘一听说我是当兵的就不乐意了,乐意的,要么是家世不好,要么是那位姑娘身上有什么缺陷。钱东明虽然不求对方如何大富大贵,但起码家中人品要好些,而给他介绍的,对方要么是懒惰多舌,要么是家里人品不好,都是累赘。
钱东明自己条件虽然不够好,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将就自己,对方的家庭可以贫穷,却不能品德有亏,不然那姑娘再好,今后他们也会被她的娘家拖累的,这些事情他见得多了。
也就是因为对方是李石他才说的,不然他才不说呢,免得传到父母的耳朵里,反倒要叫俩人伤心,还不如就让他们以为是他不愿成亲呢。
李石沉默片刻,那就没有想过在同级军眷中寻找吗
钱东明更是无奈,战事刚停,我是跟着军队一路打到南边,又赶回京城的,而同营的人大多也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妻儿要么死了,要么就还在辽东,还不知道十年内能不能团聚呢现实就是如此的无奈,相对于那些人,钱家的情况要好得多,至少他们一家是在一起的。
朝廷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钱将军眷都接过来,只能各人情况各人解决,那些有钱有势的军官自然不用担心,只要有钱,再结伴过来,到时辽东那边自然会派人护送,可那些既没钱也没势的
钱东明在边关上生活了将近十年,自然知道那里的残酷,就算这里的军士将军饷寄过去,只怕他们在那边也很难吃饱饭,要是那些抱着再娶一房重新生孩子的念头,那边关的那些妻儿多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当然,边关的女子并没有这么瘦弱,因为是在边关,那边对女子的束缚更少,只要豁得出去,再嫁一个就是了
但钱东明也读过几年的书,根本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希望他的妻子最少能够像他的父亲和母亲一样互相扶持着走下去。
钱东明看了一眼李石,心中暗道,就比如表哥与表妹一样。
.




农家小地主 第134章 闹
.
李江和苏文考试,不仅李石和木兰心中着急,就是钱舅舅也着急,所以他一大早就过来和李石一起去书院门口接人。
钱东明营中有事不能来,但钱东信和钱东胜却都来了。
大半个月下来,两个小子和李石也熟了,看见表哥,就跑过去问好。
李江笑着点头,回头嘱咐媛媛和桃子照顾好木兰,就上前和钱舅舅问好。
而此时,李江还在沉笔写卷,看着时间将到,他的手微抖,他停下笔,深呼吸了几下,眼睛重新恢复清明,这才又开始动笔,只是速度比以往又快乐些。
隔壁的苏文眼睛明亮的看着卷子,手中的笔也快了一些,只是字迹却并不见潦草。
郑致德却已经放下了笔,气定神闲的坐在考棚里。
监考官从他面前经过,看了一眼他倒扣的试卷,暗暗点头,路过苏文那里时,也眼露激赏,到了李江那儿,更是微微点头。
三个人写试卷的时候主考官都暗自瞥过他们的答案,郑致德无疑是最有文采的,苏文的文章舒朗而有力,李江的却是最有内容的,监考官本身就是一个务实的人,若是他为主考官,自然是取李江的卷子,不过
想到上头的几位,监考官眼微沉,知道人家更看重的是文采。
监考官转了一圈,回到监考官休息的棚中,里面正坐着几位监考老师,看到他过来,纷纷打招呼:金大人。
金大人点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旁边几位接着聊天,这还有一个时辰,也不知道这次有多少人能写完卷子。这最后一科考的是策论,这东西最讲究全面性。
所以没写完的一般不用抱希望了。
当下就有人叹道:只可惜此次来参加恩科的人少了许多,那些积年的老油条只怕都想等几年再说,如今也只有那些后进的晚生才有这个心了。
就有人笑着接口,还有那些再不考就要进棺材的老学生吗
一句话惹得大家笑起来,这次恩科竟然有两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举人参加,往年一届也未必能找出一个来。
金大人坐在角落,并没有参与到大家的调笑之中,抬头看见傅鹏也正从考区巡视回来,就冲他微微点头。
傅鹏就走到金大人身边,目露关切:可是老胃病又犯了
这倒不是,金大人示意傅鹏坐下,问道:丙区如何
傅鹏微叹,也不过一两个,此次参加的考生质量实在是傅鹏摇摇头,不再说话,但金大人却明白他的意思。
因为连着两个朝代更迭,朝中官员损失巨大,特别是各地方的官员,新皇登基都一年多了,还有许多地方是底下的人暂代县令之职,若是今年再不能取士,只怕过两年,地方将会大乱,毕竟,两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那些人在县城扎下自己的势力,到时再派县令过去,难免有一番争斗。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当地的百姓好容易躲过战乱,只怕躲不过这波及,所以看着比以往少了三分之一考生的考场俩人都有些担心。
最为关键的是,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多是家中有钱有势或见识多在一般人之上的考生。
如今国家最缺的就是做实务的官员,可惜可惜此次是王家的王泽争到了主考官。
王泽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而能做出辞藻华丽的人,能够专于实务,可以下到基层的人很少。
皇上已经突击弄垮了吴家,在这个上面就要让步,不然就太过激进,步子跨得太大是会摔倒的。
金大人就想到自己无意中看到的李江的文章,笑道:我倒是看到了一个好苗子。
哦傅鹏眼睛微亮,是哪一个
金大人微微摇头,只含笑不语,现在却是不能说,不然因此影响考生的成绩就不好了,放榜之后我告诉你。
傅鹏也知道对方的为人,再缠下去也没用,反而会叫人厌恶,就含笑点头应下了。
说话间,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就有监考官陪着主考官王泽过来。
王泽站在上面,笑道:多余的话本官也不说了,只一件,别叫本朝这第一次春闱就闹出笑话就成。王泽含笑说着,眼睛却无比的凌厉的看着底下的官员。
所有的考官都打了一个寒颤,王泽貌似很满意,眼睛略微温和了一些,漫不经心的看向考区,道:行了,时间也快到了,大家去准备一下吧。转身之际眼里透出嘲讽,意有所指的道:不过半个时辰,能写出什么东西
话说的很低,就是站在不远处的傅鹏和金大人也是听了一个模糊,但总有听得清楚的,或是猜到对方心思的。
有几个考官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主意。
金大人和傅鹏对视一眼,心俱一沉。
金大人眼光凌厉的看向那几人,那几人却并不害怕金大人,笑眯眯的打了一个招呼就离开了。
金大人只觉得心中堵着一块大石头,气得心角疼,却又无可奈何。
王泽说话时,特意模糊了声线,听到的人少,能听清楚的人更少,根本就不能在朝堂上弹劾他。
他和傅鹏都知道,王泽这是在警告与他,或者说是警告与他身后的集团利益作对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和傅鹏
不多久,考区就响起喧哗声,金大人和傅鹏模糊的听到考官大声宣布还有半个时辰,叫人立马收拾好东西,时间一到马上出去
这段话不断的被人大声说出,考生根本就不可能静下心来做题,偶有发脾气的考生提出,也都会被考官以破坏考场秩序为由让衙役将人拖出去。
当下不少考生都吓的不敢说话,但依然有人表示不满,虽然不会像刚才那人激烈,但也大声喧哗起来。
考取一片沸腾。
考棚的几位考官相视一笑,心中对那几个出头的考官很是不屑,但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让他们省却了许多的麻烦。
今年参加恩科的人虽然少,其中有权有势的人家更是少,但不能否认,里面还是有权贵之后的,他们这样贸然出头,影响了那些考生,出去后,那些人自然将帐算到他们头上,只怕这黑锅他们是背定了。
本来他们还想找一个考生来演一场戏,再警告考生一番,半个时辰也就过去了,也算是对王泽有了交代,可如今有人这样出头,他们自然乐得轻松。
李江听到喧哗声,微微蹙眉,朝东边看了一眼,再看了一眼计时的漏斗,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屏蔽那些嘈杂继续下笔。
他旁边的苏文则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发出声音的地方,但他也知道,自己是对抗不了的,更何况,他只有最后一段话,若是因此丢了考试,他才要哭呢。他还要考中当官给姐姐和妹妹撑腰呢。
想着,苏文虽然皱着眉头,但还是下笔,只是速度比先前慢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比其他停笔写不下去的考生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苏文则是心中懊恼,早知道在书院的时候就跟着李江拿着笔墨一起到外头给人写东西了,那样说不定就不会这么受影响了。
郑致德皱眉看向发出声响的地方,他们所在的这个考区并没有喧哗,可考棚本来就捡漏,连雨都挡不住的地方,更何况声音所以隔壁考区的喧哗声就好似在耳边轰的炸开。
大家熬了几天,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有部分人在奋笔疾书,所以听到这样的喧闹难免心中浮躁,若不是对面考生被捉拿的声音同样传了过来,只怕他们也会闹起来。
只是他们渴盼了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金榜题名若是此时被扔出去,不说这次考试就泡汤了,以后怕是也很难再进入考场了。
读书人有时更加的现实,所以他们很是识趣的忍下了。
但李登才却没打算忍,他从不知道原来考试是如此儿戏的。
李登才从小被家里宠着,去了书院后虽然处处被李江和苏文压着,但成绩在同龄人中也还算突出,所以除了李江和苏文,就是先生对他也是和颜悦色的。平时他在家里看书,底下的婢女连一丝声响都不敢发出,更何况,此时像闹市场一样的混乱局面了。
他虽然没指望自己能考中,但也全力以赴了,现在就还有两段就写完了
李登才嚯的起身,旁边的一直关注他的郑致德听见响动,忙踢了一脚木板,左右见考官们都聚在门口那边观望对面,许多的考生也都小声的发表着不满,并未有人注意这边。
郑致德就压低了声音道:你要是不想连累李江他们就给我老实坐下,现在还有两刻钟,赶紧给我写完了交卷。
1...5758596061...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