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武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我大汉和日本同气连枝,共同尊崇佛法。排斥邪教,维护佛法,本就是应该做的,住持何必言谢?”周璞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显然心情甚好。
眼看被他抢过了头彩,其他人一边暗骂他说的话十分无耻,一边又艳羡他抢先讨好到了大汉的使臣。
“天使说得极是,这些乱民心怀诡诈,趁隙生乱,实在是受到了邪魔的蛊惑所致。”兴福寺的德融大师双手合什,念了一声法号,“如此看来,邪教外道着实可怕,必须予以禁绝,之前幕府实在太过于宽仁,以至于才有今日止霍乱!幸好有大汉拨乱反正,才让这些孽障无法逞威”
其实这些教民们反抗暴乱,更多的是因为幕府和各藩残酷的剥削,与其说是为了保教不如说是为了反抗剥削,再者说来幕府对天主教民的态度已经非常严厉了,几次颁布禁教令,还杀戮了许多教民。不过现在是大汉得势,贬幕府捧大汉自然是在所必须。
“我佛虽然慈悲,但也有怒目金刚,对芸芸众生我等需要慈悲,但是对这些邪魔孽障却应该斩草除根,万万不能慈悲,小僧诚请天使在攻破岛原城之后,将这些孽障清洗一空。”崇福寺的住持马上也合十行礼,接过了话头,“有道是********,这些孽障若是留了下来,必定会在日后再生动乱,难得今天有这样的好机会,决不能再让他们跑了!”
他说完之后,其他各寺院的住持们马上也纷纷地表示赞同,这群满面慈悲的僧侣中间,再也看不到平日说法时的安详,倒是有些杀气腾腾。
这是要我下令屠城啊?
这些和尚,口中满是慈悲,却一个劲地唆使他下令屠城,哪里还有得道高僧的半点慈悲?看来佛法传到日本之后,也变得古怪了。对这些僧人,也决不能掉以轻心。周璞心中暗想。
大汉军队作战凶猛,四处扫荡边境夷狄,但是屠城、将老幼妇孺杀戮一空的事情却没有做过,周璞暗忖自己虽然身为****使臣,但是也不能开这个先例,不然到时候传朝廷了,对他自己的风评也有碍。
不过这些藩军和僧侣们群情如此激昂,周璞觉得若是一点都不做表示的话,恐怕也难以安抚众心。
“这些逆民笃信邪教,聚众生乱,着实可恨,本就应该严惩不贷!打下岛原城之后,所有造谣煽惑的主犯,所有教中的高层,要全部予以诛杀,以示警惩!”最后周璞下达了命令,“至于那些乱民,丁壮发配去长崎做苦役,妇孺就全部奖赏给有功之士,以激励官兵士气!”
虽然对周璞没有下令城破后屠城有些失望,但是僧侣们谁也不敢质疑他的决定,只是一个劲地逢迎,说他铲除邪教乱民定会得佛祖庇佑云云。
就在周璞的命令下,大汉在城下和海上的炮火一起轰鸣,很快就轰开了岛原城的城墙,然后早已经准备好的藩军一拥而上,冲进了岛原城。
剧烈的炮火带来了严重的伤亡,也让整座城笼罩在了浓烟当中。
因为对自己的命运不抱幻想,所以城内的抵抗十分激烈,几乎每一处都在爆发杀戮也变得格外惨烈,到处都是遗尸和血迹,整个城池几乎都被染成了红色。
几乎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城内的厮杀才告一段落,陷落到了大汉的手中。城中残存的居民,即使侥幸躲过了藩军们的屠杀,也将面临十分悲惨的命运。
而就在这里,周璞也发布了通令,从福冈藩目前被征服赠予东长寺、崇福寺、兴福寺等等大寺院一万石的领地,其他各个寺院也各有封赏,以表达大汉对寺社的尊崇。
就在这时,日本皇室南逃到了南方,并且发布了诏令号召天下各藩起来倒幕的消息也传到了周璞这里。
“还是端着啊”周璞笑着感慨了一句。





大明武夫 第1644章 倾扶桑之物力
法皇和左右大臣一行人是经过数天的跋涉才来到南方的,如同当年的后醍醐天皇一样,他们辗转流离出了京都,然后在忐忑不安当中南行。
后醍醐天皇南行后,借着天皇的权威和其他人对镰仓幕府的不满,一度重新君临御极,并且统治了大片的区域,开辟了南北朝时代,而法皇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他们的雄心要比前辈更大。
因为大汉军队在九州岛的入侵,所以南国已经是一片混乱,到处都有难民往北逃亡,各藩原本想要用武力来阻挡难民出境,但是很快在汹涌的人潮面前就变得无济于事,所以最后都放弃了阻挡,甚至还有不少藩士也携家带口加入到了逃亡的人潮当中。
在汹涌人潮的冲击下,各处的道路都有些阻塞,而且没有人来维持,秩序也变得十分混乱,甚至还有不少盗匪充塞其中,落单的妇孺甚至没有结团的青壮都会被抢掠一空,哭喊声此起彼伏,令人为之恻然。
一路南行的这一群人混迹在难民潮当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方向和自己不同,现在人人都只顾得上自己,再也没有余裕去管别人的事情了。不过,好在由于这一行人人数众多,手中也拿着兵器,看上去很不好惹,所以零星的盗匪也并没有光顾他们。
一路上,看着与京都迥异的风景,又看着源源不绝的人潮和他们脸上的惊恐绝望表情,法皇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最后他长叹了口气。
“真希望这些灾难早日过去,让让子民们早点重新安居乐业,再不用受这样的苦楚!”
“只要幕府能够早点被击垮,我等就已经能还天下一个清净。”守护在他旁边的二条康道低声说。“为了击垮幕府,付出一些代价总是必须的,现在只能让万民先忍耐一下了。”
“你说得对。”法皇垂下了视线,显然对二条康道的话深以为然。
纵使心有恻隐,但是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在他的心中占据了上风,只要能够让自己夺失去的权力,那么就算让天下人受一受苦,他也在所不惜,正因为看出了法皇心中所想,所以二条康道干脆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是的,现在万民吃一些苦,但是只要能够推翻幕府这就是值得的。”左大臣一条兼遐适时地也参入了进来,“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世世代代都在幕府的统治下煎熬,不如来一次大的风潮,将幕府的统治推翻,这样万民的苦楚只会少几分。”
“左府大人说得很对。”二条康道也马上附和了他,“这次我们绝对不与幕府之人妥协,否则那就是重蹈覆辙了。我等宁可死,也不愿意再受那等屈辱!”
他所说的覆辙正是南朝的教训,在后醍醐天皇逃到南国并且建立政权和室町幕府对垒了几十年后,南朝的形势变得日渐窘迫,地盘也越来越少。终于,在第三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统治时期,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对垒,已经无力再对抗北朝的南朝皇室,在幕府承认他们天皇继承权的诱降条件下,终于选择了对北朝投降。
然而在他们投降之后,幕府将军却出尔反尔,收了自己的承诺,让南朝天皇一系失去了承继之权,当时的南朝后龟山天皇在愤懑当中忧郁而死。这样的教训,这些人当然了然于心,他们之所以说出来,也就是为了让法皇坚定意志,免得到了现在这一步还有动摇。
“不错,如今我们和幕府已经势不两立了,断没有妥协的余地。”法皇紧握住了手,显然要比刚才坚定了许多。“众位爱卿深明大义,实在让朕甚为感动。”
“陛下,现在重要的是给大家一块容身之处,让大家可以稍稍安歇,同时能够尽快将诏令发布出来。”一条兼遐马上说出了现在他的打算,“如果我们一直在路上颠沛流离,恐怕京都会有不测之危”
他所说的不测之危,就是恐怕幕府在他们逃离之后,在京都另立摄政王,甚至另立天皇,然后将他们打为叛逆,如果真要是这么做了,这不啻为釜底抽薪,让他们原本就薄弱的权威变得更加稀薄,也会让他们更加难以抬高自己的地位。
好在现在他们将天皇也挟制在了手中,另外江户已经是一片混乱,仓促之间他们就算想要另立朝廷,也未必能够做得到。
另外,现在就算想要打出朝廷的旗号来,也是十分困难。现在到处都是流离的难民,各地的秩序都混乱了,就算朝廷现在在这里打出旗号,又有谁肯听?更别说还想要发布诏令,传檄天下了。
根本送都没有人会去送。
现状的困窘,每个人都了然于心,之前因为需要逃离幕府掌握的缘故无暇去顾及,但是在辗转流离到了南方的如今,也必须予以正视了。
“如今之计,只能找寻一二强藩,然后用与强藩合作,让他们打出尊奉朝廷的旗号来。”右大臣二条康道没有那么多顾忌,马上就说出了心中的考虑。“现在到处兵荒马乱,强藩才有兵有人,可以保卫住朝廷,而且强藩可以壮大朝廷的声势,让朝廷更加能够号召得动天下人。”
这个道理政仁法皇当然也也是心知肚明,可是他也知道事情不会像说起来这么容易。“若要跟强藩合作的话,该找哪个强藩才好呢?朝廷失坠多年,各藩早就自行其是,他们他们居心叵测,恐怕未必会乐于帮助朝廷啊”
他说得也是事实,朝廷的权威不张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了,现在各藩的藩主,他们的先祖就没有服从过朝廷的号令,现在又怎么可能轻易服从?不服从也就罢了,他们若是存了向幕府表功的心思,或者干脆就是为自己的私利着想,在接到消息之后将朝廷挟持起来,到时候又该如何?
凡此种种,确实让人忧虑。
“说到底还是朝廷手中无兵无财,以至于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行事不得不瞻前顾后,生怕前功尽弃。”想到这个恨处,法皇忍不住又长叹了口气,“只盼朕和爱卿能够得天之佑,让朝廷摆脱这样的困窘,让子孙后代再不用受这样的苦楚!”
看到法皇如此悲愤的样子,两位大臣自然只能一起跟他告罪,同时不住宽慰,这才抚平法皇的情绪。
忿恨归忿恨,既然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不面对现实是不行的,只能按照之前的定计,在南国找寻强藩来求援。
南国的强藩并不多,能够稍稍值得信任的就更加少了,左右大臣两个人仔细地考虑斟酌,寻思到底向哪几个人求援。
现在离他们最近的、主家和分家各自统治着因幡国鸟取藩和备中国冈山藩大片石领地的池田家,是首先被排除的。池田家的先祖池田辉政是战国时代的武将,先是为织田信长效力后来归属于丰臣秀吉,最后在丰臣秀吉死后投靠了德川家康,并且在关原大战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信赖和倚重。
为了笼络他,德川家康将女儿督姬嫁给了他,而且池田家的后人都与德川家的女儿或者养女通婚,可谓渊源甚深。
除了他本人直系子孙之外,幕府还特意封赏其亲族,其弟池田长吉、次子忠继、三男忠雄统统都被立为藩主,最后统算起来池田家的朱家和各个支系分家总共拥有近百万石的大领地,因此池田辉政也为世人称为“西国将军”或“姬路宰相”。
池田辉政现在已经死去,池田家依旧极得幕府宠信,他们家也是幕府在西国的支柱,虽然这些恩宠未必能够敌得过被大汉破家灭国的恐惧,但是朝廷不可能去对他们抱有什么指望。
广岛藩的浅野家,同样也和幕府渊源极深,先祖浅野长政是丰臣秀吉政权当中的五奉行之一,在丰臣秀吉死后文臣武将们的激烈斗争当中,选择了投靠德川家,并且为德川家夺取日本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是被德川家重重犒赏,封了安艺国广岛藩四十二万石的领地。
同时,与池田家一样,幕府也着意用姻亲关系来笼络浅野家,继承浅野长政家主之位的儿子浅野长晟,娶的正妻就是德川家康的女儿振姬,且德川振姬生下的嫡子浅野光晟,现在已经在浅野长晟死后继承了藩主之位浅野光晟说起来还是现任将军德川家光的亲叔叔,虽然年纪比家光还小。
从这一点来看,浅野家同样也不能够依靠。
算来算去,在西国的大大名当中,能够予以一定程度上信任的,只有毛利家了。
毛利辉元与德川家康的纷争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而且毛利家被德川家肆意打压,家族领地大为缩水也是人尽皆知,他们心中不怀有忿恨是不可能的,至少值得试一试。
更何况,在大汉平定了九州岛之后,毛利家的领地就是首当其冲,大汉只要想北上,毛利家就必须要作出抉择了而在大汉的兵锋下,法皇和左右大臣都相信他们不会打定主意为幕府效死。
可是,就算确定了要先联络毛利家,如何联系上他们却又让君臣犯了难。
毛利家地处本州岛的最南端,现在领有周防和长门两国,虽然领地还算广大,但是却被幕府和忠于幕府的大藩给孤立了起来。他们领地的西方和南方是大海,北方的石见国因为有石见银山所以被幕府收为了天领,属于幕府的直接管辖区;而他们东面的安艺国,正是浅野家的广岛藩。
德川幕府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为了巩固统治而煞费苦心,这样的安排自然也是为了防堵毛利家而进行的精心设计,各地的亲藩、谱代以及可以信任的外样大名,将那些身怀异心的大名们给包围了起来,不给他们任何发展的空间,然后再用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打压他们。
如果没有大汉突然打过来,把这种绝对强势的平衡打破的话,恐怕一两百年里面,毛利家等强藩都没有机会起来反抗幕府的统治吧。
在这种被隔绝的情况下,究竟怎样建立两边之间的联系,并且让朝廷得到一个安生的地方,实在让人犯难。
可想而知,为了防备大汉,现在沿途各地都已经紧急戒严了,自己这群人一路南行这么扎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发现。
“大家一起南行去毛利家的地盘肯定是不行的。”一条兼遐也点了点头,“姑且不说一路上艰难险阻,若是毛利家怀有二心,不肯为朝廷出力的话,我们落入到他们手中,岂不是羊入虎口?”
“左府大人说的是。”二条康道也颇为认同,“那左府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继续南行的话,越来越靠近九州前线,沿途各地防备会越来越森严,而且人潮越来越稀薄,我们难以掩饰身份所以依我看来,最好现在往西行,借小路去石见国内。石见国山多,虽然是幕府的直领地但是驻兵也不多,只要我们小心隐藏就不会有事”一条兼遐说出了自己一路上的考虑。
在众人期待的视线下,他继续说了下去,“到了那里之后,我们一边窥测天下时局,一边想办法跟毛利家等藩主联系,只要能够说动一二藩主为我们前驱,布告天下就不是难事了就算一切都不顺利,至少我们可以等待大汉军队北上,再前去投靠他们,保有余地。”
他的考虑十分全面,二条康道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地方。
他点了头之后,其他人都转头看向政仁法皇,等待他作出最后的决断。
“爱卿的谋略甚是精当,朕也觉得极好。”法皇先是点了点头,然后马上又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只是前往毛利家的使者,该派谁为好?时局艰难,想要说动毛利家,非要有大智大勇不可”
“陛下,以臣来看,毛利家现在已经完全动摇了,只要我们再推上一把,他就肯定会倒下去,臣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一条兼遐突然笃定地说。
“为何为何如此说?”法皇有些惊异。
“臣等一路南行,见到的难民当中,居然极少有看到来自广岛藩的难民陛下想想,此事不是颇为蹊跷?”一条兼遐放低了声音,“难道广岛藩的领民不想跑吗?必定是广岛藩上下另有打算,所以不让领民逃跑。”
法皇和二条康道面面相觑,显然看出了某些端倪。
一条兼遐露出了笑容,“为了方便自己御敌,各地藩主都在主动让领民外迁,还特意将藩主们的家眷也送往北行,甚至还有自己主动逃亡的藩主为何广岛藩竟然一点迹象都没有呢?难道毛利家真的就这么忠于幕府,决定全藩玉石俱焚吗?”
“对!对!”法皇恍然大悟。“爱卿所言极是。”
从这种迹象来看,在大汉的兵锋面前,毛利家必定已经存了别样的心思了。
这倒也不奇怪,原本毛利家只能在心里愤愤不平,但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大汉已经给了他们机会,他们没想过利用机会才是怪事。
只不过,一条兼遐能够如此细心,并且见微知著,倒是出人意料,也令其他人深感佩服。
很明显,现在与其说是要说动毛利家反逆幕府,倒不如说是要抢在他们投降大汉之前,把他们拉拢过来,作为朝廷的奥援,大家各处所需。
“既然这样的话,干脆就让我去广岛藩交涉吧!只要许以利害,想必他们也能够看到对他们最为有利的出路。”二条康道极为激动地说,“前路艰险,派其他人去我还不太放心,请让我去吧!”
法皇和一条兼遐对视了一眼,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二条康道胆略非常,又是右大臣之尊,前往广岛藩确实是个好的人选。
“陛下,想要说动毛利家心向我们,不给出一些好的条件是不行的。”就在这时,一条兼遐突然出言提醒法皇,“毛利家素来奸巧,而且唯利是图,不给出实际的利益,他们绝对不会有所行动的。”
法皇微微闭上了眼睛,显然是在考虑如何对待毛利一族,开出让他们动心的条件来。
“具体的事项,爱卿自己可以考虑,朕可以给你全权来应对。”片刻之后,他下定了决心,然后睁开了眼睛看着二条康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答应把西国之内毛利一族原有的领地都赐封给他们,并且可以仿丰臣家之例进行封赏。”
仿丰臣之例?二条康道微微怔住了。
丰臣秀吉当年可是作为公卿之首,当上了太政大臣的啊而且,丰臣家也曾被列为摄关家,当成了最高等级的公卿家门。
毛利太阁?听上去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现在是非常之时,做一些非常之事也是无可奈何吧,引大汉外兵的事情都做了,还怕做这个?
“是!”他郑重地跟法皇陛下行礼,答应了下来。




大明武夫 第1645章 运筹帷幄
虽然以身为家摄关家之一的二条家家主的身份,二条康道并不希望原本为藤原氏所独揽的摄关家里面又多上一家外姓,但是他也知道,如今是非常时期,就是要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
太政大臣是日本朝廷律令官制当中的顶点,自从平安时代之后甚至朝廷经常都不设置,平日里以左大臣为尊,遥想德川家康当年,也只是在临死之前一年才得到了太政大臣的官位而已。
如今毛利家的家督、长州藩的藩主毛利秀就,现在也不到四十岁,在这个年纪就赠予太政大臣的许诺,实在是难以言喻的殊荣,甚至让二条康道本人也心里感到有些嫉妒。
不过,当年他的先辈们能够为了丰臣秀吉献上来的金银供奉而承认那位丰太阁,让他成为太政大臣公卿之首,那么现在他自然也能够排除掉一切不快,承认一位毛太阁做太政大臣。
毛利家是强藩,虽然相比过去的时代已经被德川家大大削弱了,但是仍旧有不少实力,足以给朝廷作为奥援,并且壮大朝廷的声势它被德川家严苛地对待过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心怀怨恨,更容易加入到反对幕府的一边。
在大汉打过来的今天,毛利家肯定心里已经在动摇了,想要投靠大汉,但是又担心得不到好的待遇、也担心在天下人天下担上骂名。而现在,自己这些人正好能够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起事的借口。
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想必精于计算利害的毛利家,是能够看出其中的必要性的。
为了不让毛利家在自己传到信之前就直接倒向大汉,二条康道也加快了行程,带着寥寥几个随从,不顾一路的劳累和风险,穿过了已经一片混乱的南国领地,几天当中日夜兼程来到了毛利家的领地之内。
而法皇和一条兼遐等人则按照左府大人的计划,西行躲避开一路上的难民潮,到石见国内的山中暂时避居,想来又要再过一段时间的苦楚日子。
当来到毛利家的领地之内时,二条康道马上发现这里已经是一片戒严,虽然现在其他藩也是如临大敌地动员了藩内的武士,但是在毛利家这里,气氛显得尤其得凝重,在北方边境里,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藩军在巡逻,既隔绝了和北方各藩的联系,也隔绝了藩内难民北逃的出路。
看到此情此景,二条康道更加相信了一条兼遐刚才的判断如果不是心存叵测的话,毛利家在南方的大汉已经大敌当前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在北方的边境部署这么多藩军呢?就算是为了隔绝难民逃亡也没有必要。
二条康道这一行人刚刚踏足到长州藩内,就很快被四处巡视搜索的藩军给发现了行迹,不过二条康道到现在也没必要再隐藏自己了,他没有和之前一样逃亡,而是大大方方地站到了这群人面前,然后道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这样的举动,不出意料地让这些藩军产生了骚动,然后这群人马上就扣住了他,接着押着他前往了长州藩的藩城。
当毛利秀就听到了部下们报告过来的消息,朝廷的右府大人居然亲临本藩的时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样震动。
法皇和天皇以及朝廷的人逃出京都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找上了自己的门。
他原本还算年轻,而且因为和叔叔毛利秀元争权的缘故,对治理藩政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碰到大事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些动摇。而自从大汉登陆、打进九州之后,他发现自己骤然就面临了风口浪尖,宛如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似的,在激荡的时势当中飘摇不定,一个不慎恐怕就会有倾覆的风险。
幸亏毛利家底蕴深厚,在毛利辉元时代就已经遗留下来了一大批家臣武将,他们经验丰富,而且还算是团结,所以大家群策群力,总算能制定出策略,也让毛利秀就可以稍稍放心。
这些家臣不仅治政方面经验丰富,而且还有一个其他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幕府心中充满了恨。这种怨恨,不光是来自于毛利家和德川家的世代仇恨,还来自于本身的利益。
1...685686687688689...7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