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今年的夏天雨量少得可怜,干裂的土地,漫天的黄土,无不预示着今年是一个大旱灾年,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愁得头发都白了。
以往每到这样的灾年,农户们的日子就难捱了,几乎没有什么活路。就像李老根当年从老家陕西一路逃到河南,家里人只剩下了他一个,若不是赶上远东在山东收拢流民,连他也熬不过那个冬天。
虽然他们家里的粮仓里,还堆了足够他们吃一年多的存粮,但李老根却深知这些年头的鬼天气,一旦来了灾荒。可能几年都不见起色,就像当年陕北连年大旱那样。
整个辽东的广大乡村,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大家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在各地的庙里求雨,恳求老天能降下甘霖,救助辽东的农户。可是无论怎么做,天公就是不作美。整个夏天都只下了淅沥沥的几场小雨。
就在辽东的农户们愁眉苦脸的哀叹时,设在各地岸边的无数蒸汽机几乎同时轰鸣了起来。一股股浓郁的黑色烟柱,在辽东各地不断升起,汹涌的河水被一台台抽水泵抽上了河岸。
源源不断的河水沿着一根根水泥管流向了耕地,干裂的土地瞬间焕发了生机,大片农田都得到了灌溉,即便一些距离河岸较远的耕地。也都由一辆辆拉着的大型木质水罐的马车,送到了田间地头,远东抽调了大批员工和部队官兵,帮助各地的农户们挑水救灾。
看着原本干枯的庄稼,都恢复了从前的涨势。辽东的农户们顿时都傻了。他们就像见了鬼似的,看着汹涌的水流,从一根根水泥管里汹涌而出。
当年他们为了埋设这些死沉死沉的管子,不知道遭了多少罪。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会抱怨,在他们看来,花这么大的力气,埋设这么多管子根本没用,纯属劳民伤财的做法。
直到今天,他们才知道这些管子居然有这样的妙用。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这水怎么就能从管子里流出来呢。
但不管怎么样,庄稼有救了,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夜不能寐了。田地里的庄稼就是农户家的命根子,东家救了他们的庄稼,就跟救了他们的命似的。
李老根家的田地距离河边较近,灌溉的情况更好一些,所以今年秋收的亩产,照比去年仅仅下降了一成左右。李老根两口子就像做了场梦似的,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灾荒年景,居然损失的这么少。
他们看着自家的粮仓,又堆得满满当当,心里当时就踏实了不少。这段时间,大队经常组织农户们看电影,放的大都是大明北方数省遭受旱灾的情况,还有就是远东发动了总动员,派出大批船只去大明救灾的纪录片。
他们看着大明各地的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的情景,也都被吓坏了。李老根逃荒的那一年,临近的省份基本没有受灾,可是这一次,大明北方基本都遭受了罕见的大旱。
公司这些天一直辽东的农村,动员农户们提前卖粮,公司将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家的余粮,支援公司救助大明的灾民。农户们也可以用缴纳粮税和贷款的方式,提前支付贷款和粮税,公司可以给农户们一定的优惠,变相的减免一部分的粮税和贷款。
这些天,辽东各地的农户们,都陆续赶着马车来到了各地的集市,这里就是远东公司收粮的地点。每家的牛车上都装满了农户家里的余粮,大部分农户都选择了提前支付粮税和贷款的方式,但也都或多或少再卖一些粮食。
他们虽然见识不多,但也都意识到了一些什么,东家还从来没有对粮食有过这么急迫的需求,所以辽东的农户们都积极的缴税和卖粮。自从他们来到了辽东,东家对他们怎么样,他们心里都清楚。
现在东家需要粮食应急,大伙这么也都得积极的响应啊。而且提前缴税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少都能省下一些粮食。很多农户都一下子提前缴纳了三四年的粮税和贷款。
但是大伙心里也都会也都会再卖一些余粮给东家。毕竟在东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大伙还占东家的便宜,他们心里都不好意思。未完待续。。
ps: 感谢头疼也不行、llz432、尘世小股民、wintis、果油、我的帅震惊了党、输名字烦、日光神、lniy的月票支持。感谢专业是打酱油、万宝真人、silentwoll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七百四十七章 粮食(下)
.
ds_d_x();
ds_d2_x();
李老根也赶着家里那辆装满了粮食的牛车,在长长的车队里等待着。旁边的朝鲜女人,后面背着一个孩子,怀里还抱了一个,这一路嘴就没闲着。
“听隔壁张嫂说,他们家提前交了三年的粮税,最后算下来,能省一年粮税和贷款的小半成呢。我们这次拿出家里一大半的粮食,也多缴几年的吧,一年粮税和贷款的小半成,那可是好几十斤呢。”
李老根阴沉着脸,转过头冷冷的看了眼旁边兴冲冲的朝鲜女人,并没有理她。女人可能是太兴奋了,并没有看出李老根的不满,还在双眼放光的掐着指头算着能省下多少粮食。
李老根两口子排了小半天的队,终于排到了他们。李老根板着脸,将牛车赶到了集市的院子里的收粮。几个帮忙的农户迎上来,开始从牛车上卸下一袋袋的玉米粒子,然后抬到边上进行过秤,然后大声的喊着每次过秤的重量,几名远东员工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不断的在一个册子上记录。
一名远东公司的员工走了过来,看了眼牛车上冒尖的粮食,笑着对李老根说道“老哥,拉来的粮食可不少啊,你们家准备缴纳几年的粮税和贷款?”
李老根深吸了口气,然后沉声道“就交今年的粮税和贷款,其余的粮食都卖了。”
他的话音刚落,对面的那名员工顿时就愣了,他怕自己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直到李老根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才确定了下来。
“这位老哥只缴纳今年的粮税和贷款,剩下的全部卖掉……”
那名远东员工的声音很大,周围卖粮的农户几乎同时放下手中的活计,齐刷刷的转过头,朝这边看了过来。他们都有些不可思议,这明摆着是不合算啊。傻子都知道多交几年的粮税和贷款,可以省下一些粮食。
李老根家的朝鲜女人,以为他说错了,连忙抱着孩子跑了过来。使劲的拽着李老根的衣服,刚要说什么,就被李老根一把推开了。
看到自家的爷们狠狠的瞪了自己一眼,朝鲜女人只能委屈的低下头,但是眼泪却在眼睛里打转了。惹得怀里的孩子也哭了起来。
周围变得安静了下来,只有李老根孩子的哭声。大家面色复杂的看着那个满脸严肃的汉子。有不解的,有奚落的,当然也有欣慰的。
李老根把牛车的粮食卖完,他就赶着牛车离开了集市。身后那个朝鲜女人,抱着孩子赌气似的没有上牛车,而是默默的跟在牛车的后面走着。李老根回头看了眼女人,并没有理会她。
他几天前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虽然李老根没什么见识,也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他却知道,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去占东家的便宜。
若不是东家当年救了他,他早就饿死在山东了。自从来到了辽东,李老根也过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东家给他分了地,让他一日三餐都能吃得饱饱的,还,帮他娶了一个女人,有了两个孩子。
若不是东家遇到了难处。也不会这么急着从大伙手里买粮食。他一直想报答东家的恩情,正好这一次,他决定把家里的一大半粮食都卖给东家。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朝鲜女人一直没给李老根好脸色。虽然不敢数落他。但是做什么都会弄出不小的动静,以表达她的满腹怨气。
李老根倒是没说什么,女人发些脾气也应该,毕竟她也是为了顾着家里。别看他在集市弄得挺爷们的,其实这几天他连做梦都一直在想着那些本应该省下的小半成粮食。
几十斤粮食啊,只要是一想起来。就让他心疼的要死。就算他们来到辽东以后,日子过得好了。但是农户家却依然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别说几百斤粮食,就算是丢了三斤五斤,都能让他难受几天。
但心疼归心疼,李老根倒是没有后悔,若是他这次占了东家的便宜,他也不会好受到哪去,只要一想起来,也一样会觉得不舒服。
虽然忙完了秋收,家里的活还有很多,两口子得脚不沾地的忙到冬天。这天李老根正在后院收拾菜地里的秋菜,旁边的朝鲜女人活虽然没耽误,但对他依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砰……砰……”
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朝鲜女人看了李老根一眼,然后站了起来,跑去前院开门。不一会儿,她就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满脸的紧张之色。
“当……当家的,外面……外面……”
李老根一皱眉,站起身来到了前院,就看到一大帮人正站在他家的院子里,他只认识人群里他们中队的中队长和指导员。但李老根就算是再傻,也能看得出来,其中的几个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所以他顿时紧张了起来,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中队长看到了李老根,连忙几步走上来,把他拽了过去,然后对大家介绍道“他就是李老根,我们中队的卖粮大户。老根,这是公司的首长,他们看你来了……”
李老根一听对面的人是公司的首长,吓得他脸色当即就白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旁边的朝鲜女人更是死死的揪着李老根的衣服,躲在李老根的身后,一副见不得人的样子。
对面为首的一个人看到李老根拘谨的样子,就主动走过来和李老根握手,然后笑着道“我今天来你这里,是专程感谢你对远东公司的支持。在这个时候,你能为公司着想,真的谢谢你了……”
原本李老根的大脑一片空白,但他听了对面首长的话,顿时就感觉一股热血瞬间冲上了头,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眼睛也不争气的热了。
他激动的说道“我李老根没什么见识,若不是东家救了我,我李老根早就被野狗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我……我李老根的命,以后就是东家的……”
他说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眼泪也流了下来……(未完待续。)
s感谢兔子哥哥0、娼哥、虚张声势、一面倒、千年游侠的月票支持。
.




远东1628 第七百四十八章 粮食(续)
.
.
那名首长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李老根的手,笑着道:“我们来你家做客,你就不请我们去屋里坐坐”
李老根一听连忙把大家让进了屋里,朝鲜女人则是忙着烧水沏茶,平日里手脚麻利的她,今天却变得手忙脚乱的,还打了个碗,但她也顾不上心疼了,急忙把水端进了屋里。.
几个公司的首长,和李老根两口子亲切的交谈,嘘寒问暖,李老根在如沐春风的同时,也流了一身的大汗。虽然他不知道这几位首长是多大的官,但他长着这么大,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原来他们村的保长。
公司宣教部的几名员工,拿着相机和摄录机,从头至尾的把整个过程都拍了下来,近期会制作一部纪录片,在辽东各地的农村进行播放。明天的报纸也会刊登首长和李老根握手的照片,下发到辽东各地的每个大队。
李老根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家也能来这么多的大人物,首长们不但坐在他家的坑头和他聊天,还给他带来了一些慰问品,并为他颁发了卖粮大户的奖状,并且免去了他家一年的粮税和贷款。
两口子在家帮着那张奖状,都乐傻了。一年的粮税和贷款,那可是几百斤的粮食,原本在心里一直埋怨李老根的朝鲜女人,这回却死死的搂着李老根的胳膊,眼睛都滴出水了。晚上的时候,在炕上要多风骚就有多风骚。
其实公司只是为了弄到更多的粮食,才动员辽东的农户们主动卖粮,并鼓励大家提前缴纳粮税和贷款,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就这一问题,争议非常大,最后也是微弱多数通过的这个决议。
谁曾想公司在辽东各地发布了这个消息之后。各地农户们的反应非常积极,而且大家还都感觉占了公司的便宜,心里都有些过意不去,还额外又卖了一些余粮。而且像李老根这样的,也不是个例,很多农户都做出了和李老根一样的选择。
绝大多数提前缴纳粮税和贷款的农户。都是提前缴纳了两年,外加卖了一部分余粮。提前缴纳三年的都只是少数,四年的更是凤毛麟角。
李老根这些只卖余粮的农户,更是让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和常委欣慰不已。当即就有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该鼓励这些只卖余粮的农户,并就这件事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这个建议被董事局委员会全票通过,并制订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表彰和鼓励这些朴实的农户,不能老实人吃亏。
董事局委员会的全体委员。还分别去了辽东各地的农村,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上门去那些农户的家里,亲自为他们颁发卖粮大户的奖状,这也在辽东各地的农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二天,刊登卖粮大户受到表彰的报纸,就下发到了各个大队,一张张公司首长卖粮大户亲切握手的照片。更是让很多人眼红不已。听说这些卖粮大户还都被免了一年的农税和贷款,很多爱占小便宜的农户。他们肠子都悔青了。
李老根家更是整整一天没断过人,他所在中队的农户,连成溜的往他家跑,都想看看那张金光闪闪的奖状,也想在首长坐过的炕头坐一会儿沾沾贵气。大队和支队的领导也都来了,他们也狠狠的表扬了李老根。说他为大队和支队争了光。
几天后,一部反应辽东各地的农户踊跃卖粮的纪录片,在辽东各地的农村陆续播放,片中着重的介绍了公司缺粮的原因,是为了救助大明北方的无数灾民。公司民委会的几位主要领导还特意讲了话,感谢所有的农户踊跃卖粮,大家卖给公司的每一斤粮食,也许就能多救活一条生命。
片中不断出现大明流民的惨状,赤地千里,遍地饿殍的景象,让这些曾经的流民无比唏嘘感叹。因为他们曾经也经历过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们比谁都了解挨饿逃荒的滋味。
远东再次提出了的口号,还是以前那一句,“救一个是一个”。希望远东所有的农户,与公司一道努力,争取救更多的流民。
李老根等众多的卖粮大户们,也纷纷在片子里露了脸,真是羡煞了众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啊,他们曾经在大明,就连村子里的保长,见到他们都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态度。没想到如今公司的大首长,居然到土里刨食了一辈子的普通农户家里做客。
纪录片播放后,辽东各地的农户在羡慕那些受表彰的卖粮大户的同时,也真正的了解了公司这一次缺粮的原因,他们都是流民出身,是当年远东从阎王爷那里把他们生生拉回来的,如今大明北方数省遭受了千年一遇的大旱,无数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公司为了救活那些灾民,耗费了大量的钱粮。
于是,辽东的农户们也都坐不住了,在看完片子的第二天,大批辽东的农户都赶着自家的牛车,来到了已经冷清多日的收粮点儿,又拿出了一部分自家的余粮卖给了远东公司。
今年秋收后的一段时间,远东共在辽东各地的农户手中收上来几十万吨的粮食,极大的增加了公司未来几年的粮食储备。通过表彰一批种粮大户,以及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也促进了今后辽东农户售卖余粮的积极性。
就在远东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段筹集粮食的时候,由几艘万吨巨轮、三艘登陆舰、数十艘大型机帆运输舰、数百艘各式风帆船,所组成的远东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舰队,已经出现在泰国湾,这个巨大的购粮船队的目的地就是暹罗。
当行驶在泰国湾的东南亚各国海船,目睹了这支庞大舰队的时候,都被吓傻了。很多船只连逃跑都忘了,从船长到水手,都傻逼似的站在甲板上,呆滞的看着这支无比庞大的舰队。尤其是那六艘庞然大物,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撼。
在这个时代,能亲眼目睹如此壮观的情景,对于那些海船的水手来说,绝对是他们一辈子的谈资,无论怎么吹牛逼都不为过了。
ps:感剑心.枫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七百四十九章 暹罗
.
十七世纪的暹罗,正值历史上的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1350年建立,1767年被缅甸灭亡,历时417年,传35位国王。在阿瑜陀耶王朝最强盛时期,其统治势力北达兰那泰王国,南至马来半岛的六坤,东面曾扩张到老挝的琅勃拉邦,西抵丹那沙林。
此时正是巴赛通王执政期间,他强化了王室垄断贸易制度,由国王独占贸易,在宫廷设置仓库,收集民间商品,由王室组织得船队运往海外。进口商品国王有优先购买权,再向民间出售。
但是巴赛通王要想发展对外贸易,还得依靠海外商人的帮助。由于日本人参与过阿瑜陀耶王朝的宫廷政变,巴赛通王登基后,焚烧了日本人町,驱逐了大城的日本人,而且他又信不过西方殖民者,所以巴赛通王就把华人做为王室的代理商贾和远洋船户。
远东占据了吕宋和南洋以后,华人商贾在暹罗的地位更是空前高涨。远东在暹罗购买的稻米等物资,都是由华人商贾和船户组织船队,帮助巴赛通王在马尼拉进行交易,然后再装满商品运回暹罗。
随着远东购买暹罗稻米的逐年增加,巴,赛通王也加大了暹罗与远东之间的稻米贸易。但由于海运能力的制约,每年从暹罗购买的稻米,还有不少的潜力可以挖掘。
十七世纪早期,曼谷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通过阿瑜陀耶王朝的几代君王的努力,把坐落在湄南河中小岛上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的曼谷,建设成了一个繁荣的商品集散地。
这一日风平浪静,一艘暹罗水军的沿海巡逻船,正在曼谷附近海域四处巡弋。船长正悠闲的坐在甲板上晒着太阳。他转过头看向了远方的地平线。欣赏着海上难得的平静。
突然,他发现远方海天一线处,隐隐冒出了一截桅杆,越来越大,直到露出了半截风帆。他马上站了起来,对甲板上懒洋洋的水手大喊道:“都起来都起来有船过来了”
甲板上刚才还懒洋洋的水手们顿时来了精神。又有“肥羊”过来了,怎么也能弄一些油水吧。暹罗水师近海的巡逻船,和这个时代所有国家的巡逻船没什么两样,都是雁过拔毛的德行。
“升帆升帆给我冲上去”
长得黑瘦黑瘦的船长,兴奋的大喊着,眼睛里精光四射。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借着上船检查的由头,从船主那里克扣一些零花钱。所以船上的所有水手,都非常的卖力气。
他们离那艘船越来越近。那面风帆也露出了本来面目,是一面巨大的雪白色软帆。船长拿出单孔望远镜,打量着远处出现的这艘船,发现这艘船身和船帆是同样的雪白色,船只的行驶速度极快,以他多年飘在海上的经验,速度绝对要超过他见过的所有船只,包括西方夷人的大帆船。也是拍马赶不上的。
就在他心里寻思着,是不是这艘船拦下来的时候。他发现远处的海平面又陆续露出了几个桅杆,一面面巨大的雪白风帆逐渐露了出来,这名准备上去刮点儿油水的船长,心里也打起了鼓。
这特么是哪来的船队,还都是速度这么快的船。如果他们是海盗的话,几艘如此之快的风帆船。若是到了暹罗沿海,那阿瑜陀耶王朝的商船连海可能都不敢下了。就算水师出动,也只能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眼睁睁的看着人家飞驰而去。
这几艘船实在是太快了,为首的那艘船更是迎着他们就撞了过来。把船上的水手们吓得纷纷大喊了起来。一帮水手拼命的转舵,但是对面驶来的那艘船几乎已经冲到了他们的眼前。
直到此时,船上的一帮水手才反应过来,船长也开始大喊道:“转舵转舵”
可是还没等船身转过来呢,那艘雪白色的帆船已经冲到了距离他们几十米的距离。船上的水手顿时就乱套了,纷纷离开了各自的岗位,找安全的地方趴在了甲板上,有些人干脆跳进了大海。
船长并没有躲避,他只是呆呆的看着飞驰而来的风帆船,心里已经近乎绝望。按照他多年的经验,这么快的速度,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就算怎么操纵船只,也难免相撞的结局。
对面的风帆船是他们船只的几倍大小,他们这艘巡海船还不到三百料,这要是撞上了,他们的船肯定会被撞的四分五裂,船毁人亡。
就在船上的水手魂飞魄散的等待着两船相撞那一刻的时候,极速向他们驶来的船只猛的改变了方向,船体几乎倾斜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从暹罗巡海船的旁边十余米的地方呼啸而过。
暹罗巡海船的船长,眼睛都直了,这特么是什么情况,不科学啊
船上的水手也纷纷从甲板上爬了起来,傻逼似的看着从他们身边驶过去的雪白风帆,一个个都是满脸的迷茫,它怎么没撞上咧,它怎么就没撞上咧
紧随其后的几艘雪白色的风帆船也冲了过来,纷纷贴着他们呼啸的驶过。船上的水手能清晰的看到对面船上的情景,只见那艘船上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水手,正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暹罗巡海船的船长感觉到了不妙,他刚想招呼船上的水手返航。可是远处的海平线上又出现了一截桅杆,随着这根桅杆越来越大,旁边又冒出了更多的桅杆。
一面面巨大的风帆慢慢的从海平线上冒了出来,一艘艘巨大的风帆船,也逐渐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暹罗巡海船上的水手已经忘了返航的事情,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一艘艘巨大的风帆船,心里都哀叹着,这回就算是想逃,也逃不掉了。
1...267268269270271...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