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王和还是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其他委员也都是目瞪口呆,流民收拢点的景象已经彻底的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他们坐上内河机帆船沿着清河一路西进,沿途的景象更是在他们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实在是太惨了,到处都是一副末日的景象,宛如地狱一般。
来自现代社会的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多少还停留在以前电视里播出的新闻报道,或是报纸书籍里的字里行间。当他们设身处地的呆在灾区,亲身感受这里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才真的理解这个时代的灾荒之年。
这个时代,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一旦遭遇自然灾害,马上就会引起一次大的灾荒。农民的土地如果没有了收成,仅凭家里不多的余粮,根本无法熬过这个冬天,留在家里除了饿死,几乎没有任何活路,所以大批的流民逃离了自己的家园。
以往个别府县遭了灾,他们还能跑到没遭灾的府县找点活路,但是这次旱灾的范围是在太广了,流民们离开了家乡才发现,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赤地千里的景象。
远东公司派出了大批的内河机帆船沿着土河商河清河等水道,深入山东内陆收拢了大批的流民。沿海地区的几个流民收拢点,更是聚集了无数的灾民。未完待续。
ps:感谢果油大大的打赏。感谢绝飞bywfw泡沫枫廳溅芯碎南伯仏输名字烦书友150309233200042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七章 崇祯大旱(八)
.
除了王和他们这一组,在河北、南直隶江苏考察的两组委员,也同样深受触动。.作为现代人,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着一切,很多委员的情绪都有些崩溃了。
考察仅进行了两天,几个考察组就相继离开了大明各地的灾区,纷纷回到了辽东。但是大家的心里依然无法平静,那一幕幕凄惨的景象,在他们的心里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大家的情绪都极其低落。
又过了一天,高建国带领的考察小组,也从河南赶回了辽东。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再次召开,会议刚一开始,会议室里就弥漫着一股极为沉重的气氛。
王和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通过这两天在大明各地的考察,我想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平静。是啊,我这几天只要是一想起这两天看到的情景,心情就会非常低落。我原以为我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几年了,自认为对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了解,可是这两天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只有置身其中,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间惨剧,我想你们现在都应该深有感触,大家也谈谈你们的想法吧。”
还没等大家发表看法呢,高建国就一摆手,他身后的几个工作人员,每人捧着一摞文件,然后分发给参加会议的各位常委和委员。
“这是我这几天,在河南与李明和周比利共同研究的一个计划,请大家看一下,这也是我和李明共同提交的建议,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崇祯大旱期间,我们军委会准备执行的计划。大家在大明考察的这几天,应该已经见识了大明流民的惨状。
虽然我非常想救下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但是以公司目前的实力,即便是进行总动员,拿出公司的战略储备,依然无法救下更多的流民。大家想必都很清楚。公司各个战备仓库里的粮食等物资,是我们这几年千方百计从各个地区收集到的,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这些粮食是什么,是我们远东公司在这个时代的救命粮。如今正值小冰河时期,就算历史上没有记载过辽东的灾荒记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我们动用了战略储备,万一辽东也发生了灾荒。再加上大批涌入辽东的大明流民,公司必将陷入到极为危险的境地。
现在的形势极为严峻,大明北方无数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不断的有人死去,我们来到这个时代,绝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骨肉同胞就这么活活饿死。但若是我们动用了公司的战略储备,我们就会面临崩溃的危机之中,甚至会把公司活活拖垮,我们这些年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我想这也是所有委员心里一直担心的问题,大家既不想看着大明的流民饿死。又不想公司受到影响,被生生的拖垮。所以我和李明经过研究,做出了这个计划,我们都认为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我们远东公司一定要有所作为,想尽一切办法应付这次危机。我的话讲完了,如果大家对这个计划有什么疑问,我会随时为大家解答。”
他说完就拿出一只烟点上,然后慢慢的抽了起来,静静的等着大家的意见。
会议室里变得异常安静。只有各位常委和委员翻阅文件的声音,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文件,所有人的表情,也都不尽相同。
高建国的心里也比较紧张。他和李明、周比利为了制定这个计划,足足熬了两个通宵。虽然这次制定的计划,和他之前在会上提出的建议,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上次会议那名委员明确的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虽然理由非常可笑。但当时其他人并没有发表看法。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委员对他当时提出的建议,持保留态度,甚至有些人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有想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室里的委员和常委,都看完了这份计划。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高建国从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看出什么。
王和首先发表了看法,他想了下,然后说道:“老高,不得不说,这个计划有很大的操作性,但这个计划太过于庞大,方方面面牵扯的东西也太多了,你们军委会在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可不少,其中协调起来很不容易。
明年军委会就要执行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战役,势必会牵扯你们军委会的大部分精力,如果再去执行这个计划,你们的兵力和物资必然会捉襟见肘,弄不好两面都会面临艰难的处境。虽然计划不错,但还是我觉得太冒险了。”
高建国点了点头道:“这个计划是我和李明、周比利两人,熬了两个通宵才完成的,确实仓促了一些,很多细节都很笼统,还没有最后完善。因为时间紧急,我们才决定吧这个计划提交给管委会。接下来我们军委会会进一步完善计划的细节,把计划做到尽善尽美。
至于明年的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我和李明经过研究,决定改变计划,将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分为两年来实施,明年先打归化和河套。这样就不会影响河套根据地的组建,还能利用我们控制的北方蒙古骑兵部队,将大明的边军牵制在边镇。
而且这个计划,大部分都要在明年执行,今年需要做的只有在大明的行动,和加快解决日本和朝鲜,其他都是为明年的行动做准备。我们军委会有信心执行这个计划,我们也相信军委会的所有官兵,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决的完成任务。”
旁边的乔海鹏也点了点头道:“老高和李明提交的这个计划,可能还存在一些纰漏,但这也是我们目前为止,最有操作性的计划。老高说得对,我们总不能干等着吧,一定要有所作为。我们军委会的部队兵强马壮,官兵们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无论面对任何艰巨的任务,我们都有信心完成。”
李玉坤也表态道:“先不谈这个计划是否可行,但计划的第一阶段还是非常有想法。我们可以这样,今年军委会集中所有力量,执行第一阶段计划,派出部分精锐部队进入大明,以山西游击支队为骨干,组建若干流民武装,在大明各地收集粮食。
这样就能暂时缓解目前公司在大明各地的粮食缺口。从辽东把粮食千里迢迢的运到大明,既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海运力量,也无形中提高了成本,牵扯了我们的很多力量。毕竟部队在大明行动能有效的支援我们在各地的流民收拢点。”
ps:感谢我的帅震惊了党、18615127123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八章 崇祯大旱(九)
.
军委会的几位常委都已经发言,一些军委会的委员也纷纷表态,都对这份计划给与了支持。.而且很多民委会的委员虽然暂时没有发表看法,但他们明显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
这次他们在大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明移民的惨状,也颠覆了大家的认知。所以在讨论大明流民问题的时候,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现实,心里多少都有了点儿怜悯的色彩。
高建国看到会场上的情况,一直提溜的心,也终于算是放下了。至少目前来看,这个计划通过的可能性很大,至少军委会的委员,对这个计划一边倒的支持。
王和看了一眼高建国,对方冲他点了点头,王和笑着道:“还有谁要补充吗”
“如果没有人人补充,那我们现在就对高建国和李明提交的计划进行决议表决,同意这个计划的请举手”
会议室里多数的常委和委员都举起了手,还有一些委员犹豫了一会儿,也纷纷把手举了起来。至此,高建国和李明的计划,再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上,获得绝大多数委员的支持。
王和点了点头道:“我宣布,军委会的计划获得多数通过。老高,这个计划下一步的工作,就由军委会负责实施,我们民委会全力配合。”
高建国听了王和的话,沉声对与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说道:“请大家放心,我们军委会一定会全力以赴,坚决完成任务。”
接下来会议又就公司如何应对大明突然爆发流民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一次大家对救灾问题的分歧比较小,但如何救,救到什么程度。大家的意见还是无法统一。可是这都是可以研究讨论的,最后总能协调好,至少与会的委员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最后终于研究出了一个切实可行,被所有委员都能接受的计划,而且计划也在随后的决议表决中获得通过。
至此。远东公司对大明北方灾民的救灾计划也拉开了帷幕。
公司各个部门连夜召集各单位负责人开会,部署各部门在此次救灾期间的任务。公司各部门放下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投入到救灾的准备之中。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海参崴金角湾码头就已经忙碌了起来。两艘19800吨国际s散货船、一艘12000吨集装箱船、一艘五万吨水泥生料的散装杂货船、一艘已经改装成货船的13900吨的成品油船、一艘改装成货船的4000多吨破冰船、一艘从日本抢来的16282吨的多用途散装货船,都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出港。
这几艘船一直停泊在海参崴的金角湾,主要的因为远东公司的工业中心还在海参崴,远东只有金角湾码头具有现代化深水码头的各种设施,而且目前只有海参崴海参崴造船厂,才具备公司现代舰船维护的能力。所以公司的这几艘大家伙,还是一直把金角湾做为基地。
库页岛石化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油料供应已经基本解决,并建立了完善的油品备基地,所以随公司一起穿越虫洞的一帮大家伙,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每年几艘万吨巨轮都会往返几次马尼拉,运送暹罗的稻米、南洋的农产品和矿石,以及其他的物资。海参崴造船厂一直精心的维护。使得这几艘大家伙的船况都不错。
昨天凌晨,海参崴港务局突然接到公司总部的电报。让海参崴港务局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准备,港口内的所有货轮准备前往吕宋西部海域。
海参崴港务局马上进行了紧急动员,几艘万吨巨轮在今天早上都做好了的准备。随着一阵汽笛声不断的响起,几艘万吨巨轮在几艘拖船的引导下,缓缓驶离了码头。
另外,海参崴、库页岛各个港口的所有风帆船、机帆船也都纷纷结束了各自的任务。前往大明沿海。海参崴造船厂也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原本生产大型机帆运输船的十二个船台,将在一年内增加到二十个以上,工人进行四班倒,加班加点的制造大型机帆运输船。
四艘正在进行海试的大型运输机帆船。也都提前结束海试,前往大明沿海。海参崴造船厂最新设计的一级3000吨的大型机帆运输船,第一艘试验型船只,也将在今年年底前进行生产。
海参崴各大企业也都加大了生产任务,全力协助海参崴造船厂,争取明年下水三十艘大型机帆运输船,增强远东的海运力量。
远东海外的南洋、锡兰的大批机帆船、改进型机帆船、改进型风帆船都纷纷,向大明沿海方向驶去,每艘船只在之前,都被命令在船上装满了粮食。
辽东旅顺港,一支由三艘登陆舰,几百艘风帆船也纷纷鸣笛,这是海军组成的联合运输舰队,舰队司令员周成。舰队将前往吕宋岛附近海域。与此同时,大明广东刘香、福建的郑芝龙也动员了几乎所有的船只,纷纷向马尼拉汇聚。
军委会对他们下达了同样的命令,那就是每艘船必须装满粮食。刘香和郑芝龙只好四处调集粮草,但是如此多的船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装满了粮食,确实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最后逼的这帮海盗纷纷前往安南沿海劫掠,装满了粮食再前往大明沿海。
一时间,远东控制区的数千艘船只都纷纷离港,向两个地区汇聚。一个是大明沿海地区,前往那里的船只无一例外都装满了粮食。前往吕宋西部海域汇聚的船只,则是在那里与组成一支庞大的运输舰队,前往中南半岛暹罗、真腊等地购粮。
这支庞大的购粮船队,规模极其庞大,由六艘万吨巨轮,四艘三千吨以上的现代舰船,还有几百艘机帆船、改进型机帆船、改进型风帆船组成。船队可以一次性拉回二十余万吨的粮食。
军委会给周成下达了死命令,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必须用粮食把所有的船只装满,然后运回辽东。
ps:感谢巡航a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九章 崇祯大旱(十)
.
.
清晨时分,任朝新乘坐一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沿着辽河一路来到了营口港。.与他一起同来的是建委基建处的近百名工程技术人员。
他也是董事局委员会的委员,会议刚一结束,他并没有参加建委的会议,而是直接带领建委基建处各部门的领导骨干,直接坐船沿着辽河,向营口驶去。
任朝新召集了基建处各部门的负责人,在一艘蒸汽甲板驳船上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建委基建处目前已经叫停了几乎所有的基建项目,准备在营口港辽河入海口,沿着辽河两岸建设大批流民营地,安置来自大明各地的流民。
因为今年的情况特殊,流民营地需要安置的大明流民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大多数的流民将会在流民营地度过整个冬天。所以流民越冬大都要住在木刻楞里。
公司预计辽东接收流民的数量,将史无前例的达到一百余万。这还仅仅是辽东一地,远东其他地区,也都做了接收流民的准备,其中台湾三万人、济州岛五万人、吕宋十万人、南洋各岛三十万人、琉球三万人。预计今年远东接收的流民总人数将达到二百万。
而建委基建处的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上述地区建设大批的流民营地。当然,特殊时期的{流民营地,标准也是一切从简,即便远东再土豪,也经不起折腾了。
辽东地区的流民营地,都采用统一的木刻楞,每间屋子都采用地炕,铺建时于房根挖穴盘灶,室内就地下挖砌火道烟洞,使之串通遍地而顺于室外。上铺黄板、窑碛为地面,生火后烟火串满炕洞,地面暖气腾腾而上,室内受热均匀,且不烟不呛。
每个远东标准的木刻楞,中间的堂屋伙房缩小了近三分之二。地炕灶台挪到了室外,左右两间每屋中都布置三层通铺,共可以容纳六十人。比原来的标准木刻楞,多了足足四十人,反正是能省就省,保证能让流民越过寒冷的冬天就行,这样不但成本大大的降低了,工期也缩短了不少。
虽然条件和以前相比是天上地下,但都这个时候了。谁还在乎那个啊,有个能越冬的住处就不错了。除了辽东需要越冬的木刻楞,济州、台湾、吕宋和南洋各岛就简单多了,只要搭一个棚子能遮风挡雨就行,还是那个原则,能住就行。
任朝新带着基建处的骨干,先期来到营口港,就是为了在辽河两岸实地勘察地形。做好流民营地建设之前的准备,安排完辽东的工作。他还要带着人坐上飞艇去济州和台湾,那里基建力量相对薄弱,还需要辽东基建处进行支援。
好在马尼拉房产开发公司,经过几年井喷式的发展,培养了相当规模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建队伍,所以吕宋和南洋各岛移民营地的建设。都由吕宋房产开发公司负责。就算这样,入冬前他也得忙得脚不沾地。
公司今年对大明今年突然井喷的流民潮估计不足,公司对辽东接收流民的标准,包括流民营地、粮食物资,都是按照五十万人准备的。
当然。公司之前接收流民的标准非常高,所有流民都是三顿饱饭,穿戴铺盖也是非常齐全。但在今年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救活更多的流民,肯定不能采用以前的那种标准。
今年的标准初步定为每天两顿,每顿一碗浓稠的稀粥,再加上一个玉米面饼子。这样一来,原来为五十万流民准备的粮食,按照今年的标准执行,就能保证百余万流民的一年所需。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仍然要准备数十万吨的粮食,才能保证明年秋收之前,二百万流民所需的口粮。以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数十万吨粮食绝对算是天文数字了。
这还只是远东接收的流民,大明各地还有数不清的灾民,徘徊在生死边缘。虽然远东今年将以山西游击支队为骨干,在大明北方几省组建若干支流民武装,依靠劫掠大明的地主富户、士绅官僚的粮食,养活散布在大明各地的流民,但还是需要公司支援大批的粮食,才能救活更多的灾民。
而且今后几年,大明南北都将遭受旱灾和水灾,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光靠中南半岛的暹罗、真腊等国的稻米,肯定无法满足大明流民所需的粮食。
辽东今年收拢的流民,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开春公司农林部就会组织流民大规模开荒,进行农业生产,如果气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秋收时就能有收获。而济州、台湾、吕宋和南洋各岛接收的流民,马上就能进行农业生产,在年底就能收获一季粮食。
远东公司农林部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参崴农林技术学校,每年都能培养了大量的农林渔牧技术人员。并且在远东控制区各地,都建立了优良的种子培育中心,现代社会的很多优良种子,在远东各地区都得到了普及推广,使得远东各地农业亩产水平,虽然比不了现代社会,但比这个时代要高太多了。
公司化工部目前在远东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土化肥作坊,生产的自制土氨水、土硫酸铵、土复合肥、土磷酸二氢钾、土氮氨磷复合肥等土法生产的土化肥。
土化肥原料广泛,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其肥效不亚于化肥。虽然成本非常低廉,但生产方式极为原始,产量一直无法保证,面对辽东耕地的不断增多,各地区的土化肥供应非常紧张。
随着公司化工部在海参崴的化肥厂第二期的扩建,每年生产的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产量将会逐年增加,未来两年公司所有的耕地,都将达到化肥为主,土化肥为辅的格局,到时候远东的农业亩产进一步增加。
农林部也派出了大批的专家技术人员,在辽东各地规划耕地,为明年春天的农业大生产做准备。各种生产工具、种子、化肥、耕牛等物资,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全部准备完毕。
ps:感谢昨天的雨的月票支持。感谢无赖vs混混的打赏。
...
.
远东1628 第七百一十章 崇祯大旱(十一)
.
ds_d_x();
ds_d2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虽然远东今年接收的流民,如果辽东没有大的灾荒,在明年秋收之前就能解决他们的基本温饱,但还有近一年的时间,需要的粮食也得是一个天文数字。︾
持续几年的崇祯大旱,每年大明境内的流民只能越来越多,远东每年接收一百多万流民,已经是砸锅卖铁的硬撑了,对大明境内的流民根本无能为力。
因为大明各地突然出现井喷式的流民潮,原本被大明官军大力清剿,陷入低迷的各地流民军,势必会再次掀起一个**,流民军想壮大,就会在大明四处流窜,大肆裹挟沿途的流民,宛如蝗虫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但也确实能给跟随他们的流民,找一条暂时的活路。
远东公司今年入冬前,会在大明各地建立若干流民武装,通过劫掠大明各地的地主大户、官僚士绅,收拢一部分流民。如果顺利还能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一些根据地,尽最大可能解救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
即便如此,大明北方数省还会有大批的流民,挺不过这个冬天。但远东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毕竟历史上的崇祯大旱,饿死的灾民不计其数。
以山东为例,从1637年开始,山东10多个州县志中出现“夏旱无麦”与“大旱米饥”;1638年,“春大旱,井泉大竭,黄风时作,飞沙遍天”;1639年,《益都县志》记载“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七月大蝗,岁大饥,人相食,流民载道”;到了1640年。发展为全省特大旱灾,48个州县记载出现“人相食”,大旱持续到了1641年,“土地荒芜,村落为墟”,民饥而死者十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