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一直没有说话的乔海鹏,也满脸严肃的说道:“我做为一名远东军的军人,虽然要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现在大明北方数省的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在上演着人吃人的惨剧。这个时候,我们远东军就要站出来,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尽自己一切的努力。拯救灾民于水火。
我同意老高的意见,这一次我们发动战争,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为了拯救大明的灾民。而且我们军委会也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至于那些什么道之所在。义不容辞的屁话,我是不在乎的,那么多灾民挣扎在生死的边缘,谁还特么管什么道义。只要能抢来粮食救活灾民,那就是道义。”
郭松想了下道:“可是这个时候发动战争,也需要大规模动员,一样要耗费海量的物资啊。”
旁边的李玉坤笑了下道:“虽然公司今年移民工作压力很大,但是目前公司的粮食储备足可以撑过一年。有了这一年时间的准备,我们就能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我的意见是,首先明年军委会加大力度彻底的解决日本、朝鲜问题。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和朝鲜两地的资源,支撑军委会远征印度的初期物资。
在日本大肆征集武士,组建敢死军部队,再从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中选拔一批青壮,组建骑兵部队,与海外兵团共同组成远征军远征印度。我们在印度可以采取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将会大大的减少部队的后勤物资需求。然后将部队在印度缴获的粮食等物资,用船运回大明,再装上流民返回印度安置屯田。”
韩双林也补充道:“明年河套根据地和山西游击支队的吕梁山根据地的建立。也可以在山陕地区收拢流民。如果山西游击支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战斗力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我们就会以山西游击支队的骨干,在大明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流民武装,各地的根据地也会随之建成。各地的根据地也可以收拢更多的流民。尽量缓解公司接收流民的压力。”
军委会的几名常委发表了意见后,其他的常委和委员也开始参与了讨论,会议的气氛渐渐的热烈了起来。虽然还是有部分委员反对高建国的意见,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议,会议的议题也慢慢的向如何收拢大明流民的方向转变。
王和看到大家的讨论挺热烈,就笑着道:“我们还是把公司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确定下来吧。然后大家在进行讨论。首先是公司是否进行动员,全力收拢来自大明的流民。再就是高建国提出的意见,是否出兵印度和中南半岛。”
会议室的委员和常委,听了王和的话,全都安静了下来。对待这些问题,大家当然都比较慎重,尤其是出兵印度这件事,还是有部分委员持否定态度的。
王和看了眼旁边的高建国,摇了摇头苦笑道:“看来大家还是没有想好,毕竟这两件事都不小,大家还需要慎重的考虑。我看这样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还是去大明沿海看一看,在公司的流民收拢点,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情况。等大家回来以后,我们再进行决议表决。”
高建国听了也赞同的说道:“那就这样定了吧,我们远东董事局委员会的所有委员,分批去公司在大明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等地的流民收拢点。”
其他委员一听,也都表示赞同,很多人还表现的挺兴奋,大家来到这个时代,还没有去过大明呢,正好趁着这次的机会去大明看一看。
王和想了下道:“那就有我和高建国、胡伟、乔海鹏,分别带领四组委员,分别去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等地考察。”
他说到这里转身对李玉坤说道:“老李,公司就交给你和郭松、双林同志了,我们几天之后就回来。”
远东公司董事局会议也随之结束,大家纷纷起身回各自的单位进行了一番安排,然后到沈阳机场集合。高建国调集的四艘空军部辽东空艇大队的四艘35a式飞艇,已经赶到了这里。
临上飞艇前,高建国对王和说道:“你的这个提议不错,也让他们去看看大明流民的惨状,让他们亲身感受一番。我去河南方向,你们几组去大明沿海吧,李明现在正在河南那里主持工作,从他的几封电报看,他的压力不小啊。”
ps:感谢书烟茶香、soso3636、lerduo001的月票支持。
...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四章 崇祯大旱(五)
.
ds_d_x();
ds_d2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河南洛阳北部的孟津,这里也是远东公司一处表较大的流民收拢。△↗沿着黄河两岸的十几个庄子,都是中原情报局依靠福王府的淫威,通过各种手段强取豪夺而来。
中原情报部沿着黄河两岸修建了大批的营地和简易渡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每年从入冬开始,这里就开始收拢来自山陕的流民,然后一直等到四月以后,公司的船队到达黄河梯关入海口附近,再用内河机帆船出海,把整个冬天收拢的流民送出海。
今年原本一切正常,但随着夏季慢慢的过去,北方还是滴雨未下,大明北方数省的无数灾民开始四处逃荒。因为远东中原情报站设在黄河两岸的流民收拢,一直在四处收拢流民,所以很多河南的灾民,也都举家逃到了这里。
另外,向山陕、山东、南京等地的流民,也都蜂拥而至。把远东设在黄河两岸的众多流民收拢彻底的挤爆了。无数灾民聚集在黄河两岸,各个流民收拢的秩序极为混乱,原本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早就弃之不用了,因为按照以前的方式,根本无法应付这里的局面。
李明坐着一艘内河机帆船赶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公司的一个船队刚刚靠岸,大批的流民疯狂的爬上了岸边的内河机帆船,原本一艘仅能装载一百余名流民的船只,如今愣是塞进了四五百人。
就算是这样,依然还有疯狂的流民死活要爬上船,负责船只安全的远东军官兵拼命的喝骂抽打,试图让挂在船边的流民脱离,可是依然有人死活的不撒手。
“嘭……嘭……”
一阵枪声传来,岸边顿时多了几十具流民的尸体。船上的远东军官兵只能开枪打死一些疯狂的流民。十几艘内河机帆船这才缓缓的离开了岸边。
李明和周比利在流民营地不远处的一个码头下了船,码头上站了十几个人,看到他们下船连忙走了过来。这是远东商行的几名掌柜和中原情报站驻孟津县的负责人。
这些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眼睛里也满是血丝,一看就是熬了几个通宵的样子。
“李常委、周部长,你们可算是来了。孟津已经坚持不住了,我们得存粮早就没了,现在仅是我们这里就聚集了几万人,我们天天从早忙到晚,几天都没睡了。公司的支援什么时候能到啊?”
为首的孟津县负责人看到两人,就开始苦着脸大倒苦水。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请求公司的支援,这几天已经快把他们逼疯了。
周比利苦笑着看了一眼李明,转过头对他们安抚道“大家这几天辛苦了,我们已经把情况反映给了公司。公司那边也需要准备,支援还得过几天才能到,大家再坚持两天。”
一帮人听了周比利的话,脸色也好了不少,虽然公司的支援还得等几天,但至少现在有盼头了。李明和周比利在孟津县一帮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流民收拢。
各个流民收拢的粮食等物资早就消耗殆尽,如今聚集在这里的灾民只能挨饿。只有爬上船的流民,才能得到一些两天量的炒面。所以现在所有的流民都拼了命的想爬上船。
这里到处都是各地赶来的流民,根本没有丝毫的秩序,远东的工作人员现在也干脆不管了,所有的人员几乎都守在岸边码头那里。
孟津县的官府也组织了一些民壮和当地的驻军,帮着远东的流民收拢维持秩序。如今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遍地,大批的流民没有了活路。干脆就纠集到一起,四处劫掠大户。
大名各地也出现了一支又一支的流民军,河南当地也是遍地烽火。大明朝廷发下来那可怜的救济粮,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各地的粮仓也早就被一帮硕鼠贪污一空。根本无法应付如此规模的灾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流民饿死。
最后各地官府索性也不管了,纷纷组织青壮乡丁守在城下,阻拦流民进城。各地的官老爷天天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在自己的治下闹出民乱。
远东在各地的流民收拢,倒是得到了当地官府的照顾,附近州县的也拼命的把灾民向远东流民收拢驱赶,期望远东把这些流民都拉走。孟津县的几位大老爷甚至组织一些地主大户筹集了一些粮食送了过来,还专门派来了一些青壮帮闲,帮着远东维持码头的秩序,县蔚老爷还时不时的亲临这里帮忙。
这次大规模的流民潮,已经几乎蔓延了整个大明的北方。如今公司各地的流民收拢,根本不用组织人深入内陆收拢流民,天天都有大批的流民自发的赶来,各地的流民收拢都聚集了大批的流民。
好在公司从济州岛、台湾基隆等地,调集过来大量的人手和几个营的海外旅官兵,这才缓解了各地流民收拢人手不足的窘境。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灾民从各地峰涌而来,各地的人手又变得不足了。
所有人都忙碌在第一线,连个替换的人都没有,几天下来,大家都已经累得近乎崩溃,很多时候站着都能睡着。
李明在人群中看到了林菁华,他正操着一口山西方言,冲着一群山陕的流民大喊着。他看到了李明,就走了过来。
两人握了握手,林菁华的状态也明显的不行了。他接过李明递过来的香烟,又一把把李明手里的整盒香烟抢了过来,塞到了衣服兜里。
“我的李大常委,公司的支援难道还没到吗?大伙已经连着熬了几天,我们的粮食都快接不上溜了,若是公司的支援再不到,连我都得饿死在河南。”
李明帮着他把烟上,然后笑着道“浙江的宋世平已经调集了一批人员,明天可能就会坐船过来。公司各部门的支援人员正在路上,估计三天后就能到达河南。但是粮食等物资,还要十几天。现在不光是你们孟津,我和老周从蒲州一路过来,黄河沿岸的收拢都差不多是这样,大家再坚持几天。”(未完待续。。)
s感谢软五牛、爱丽色人的月票支持。感谢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五章 崇祯大旱(六)
.
林菁华狠狠的抽了几口烟,叹了口气道:“今年这灾荒不同以往啊,往年就算是哪里遭了灾,大伙一起逃荒出来,沿途三天两头大伙也能混口粥喝,可是这一次太邪乎了,据说北方整整一年都是滴雨未下,连城镇里的人都跟着农户们一起逃出来了。.你看看收拢点的外面,每天死的人都堆得老高,我们连埋都埋不过来。
这样不行啊,灾后遍地都是死人,弄不好就得整出瘟疫来。往年陕北年年遭灾,灾后都出了大疫,有时候因为瘟疫死的人,比饿死的人都多。你和公司打个招呼,让他们带点防疫的药品,真要是遭了瘟疫,再把我们的员工扔进去。还有就是千万别把粮食运上岸,这帮灾民的若是看到粮食,非得暴动了不可。”
李明听了林菁华的话,也是满脸的沉重,他从兜里又拿出来两盒烟,塞到林菁华的手里,嘱咐道:“老林,你放心,我会向公司发电报,把你反应的情况,如实告知公司,让公司做好应对准备。老哥,你都这岁数了,天天就别守在这里了,总这么熬,身体哪能受不了啊。”
林菁华摇了摇头道:“有时候,我实在挨不住了,也想去睡一会儿,可是看着大伙都在这里熬着,我怎么好意思去啊。前几天一家子流民,最小的女娃子才几岁大,就饿死在我旁边,可我就只能站在那里看着,这个狗日的世道”
突然,岸边又是一片混乱,原来又有一个船队过来了,这不是远东自己的内河机帆船队,都是公司再各地雇佣的船。一直拥挤再岸边的流民。哭喊着向岸边拥了过去。
“噗通噗通”
站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被拥挤的人群生生的挤下了河,场面一时间变得极为混乱。哭喊声、喝骂声混杂其中。几十个穿着大明服饰的远东军官兵,和一帮当地的民壮挥舞着木棍。劈头盖脸的抽打着流民,可是人实在太多了,根本控制不住疯狂的人潮。
“嘭嘭”
一阵密集的枪声传来,远东军的官兵无奈之下只有开枪,这才算是让码头上的流民暂时安静了下来。但是人群里撕心裂肺的哭声,却依然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孩子的声音。很多一家子的流民,因为码头的混乱。弄得骨肉分离,还有人被活活的踩死,宛如人间地狱一般。
李明阴沉着脸,看着码头上的情景,就像几百把刀在他的心里搅动似的。但他却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站在这里眼睁睁的看着。
“司令员”
听到喊声,李明回头一看,发现周比利正在远处不断的向他挥手。他几步跑上去,周比利兴奋的说道:“司令员,刚接到电报。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和常委,组成了几个考察团,准备来大明。”
李明听了就皱着眉头说道:“我电报里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可是公司却迟迟没有动员,看来公司内部也是存在分歧。大家现在都过来看看也好,也亲身体会一下大明灾民的情况。”
周比利看了眼李明,心里不由得暗笑。其实他也是不主张公司进行大规模动员。他和李明从山西沿着汾水一路南下,黄河两岸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灾民,毕竟远东的能力有限,仅凭公司的力量,想要救大明的灾民,那就是扯淡。
有时候他特别看不明白李明。该狠心的时候吧,比谁都狠。可是有些时候却总是弄出一副菩萨心肠。这样不好,尤其是今后他可是要执掌远东这条大船的人。如果总是妇人之仁,那怎么能行啊。所以周比利有事没事的总是不动声色的提醒李明。
“司令员,我觉得吧,我们远东尽力就好,不用砸锅卖铁的把公司的前途都搭上吧。大明如今这个形势,连他们自己的朝廷都不管,各地的官府和富户更是盼着灾民死光光,我们能又什么办法。这是乱世,也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是凡王朝更迭的时代,天灾、、兵乱,反正各种祸害好像一下子都来了。
接下来就是黑暗的乱世,折腾几百年,突然出现一位真命天子,盖世英雄,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然后兴盛几百年,再慢慢的衰弱,最后轰然倒下。我们远东来到明末做的够多了,我们已经尽力了。不说别的,我们灭了鞑子,就间接救了大明多少百姓。我们平定了北方草原,以后每年没有了打草谷的蒙古人,间接救了多少边关的百姓。”
李明转过头看了周比利一眼,苦笑着道:“你有什么话,明说就行,弄得藏着掖着的干什么。我知道,公司很多人都和你是一个想法。但我还是觉得不能眼看着这么多人,活活的饿死。其实我也了解你们担心什么,害怕大明的流民把公司拖垮。
其实我们缺的无非就是粮食,没有粮食我们就去弄,我们手中有强大的远东军,还愁弄不来粮食吗我就不信了,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没有就去抢好了,近的有大明各地的藩王、官僚士绅、地主富商,他们哪一家不是富可敌国,哪一家不是余粮满仓。
远的还有暹罗、真腊、越南、南洋、印度、波斯,哪里有粮食,我们就去哪里抢,只要能救活大明北方数省的灾民,我们就去那里抢他娘的。这次我回公司,就向公司董事局委员会进行建议,我们手中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难道都是摆设吗。”
周比利听了李明的话,也是眼睛一亮,他笑着道:“司令员,你这是要穷兵黩武啊。哈哈不过这还真是个办法,有点军国主义的味道。”
李明摇了摇头,阴森森的说道:“如果不做点什么,那我们来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意义。反正我是无法坐看无数灾民就这么活生生的饿死,还能无动于衷。”
周比利低头想了一下儿,然后正色道:“那我们就得好好的合计一下了,大明这里没问题,只要让山西游击支队出山,加强一些我们远东的正规部队,再裹挟大批的流民,准能在大明闹个天翻地覆。至于海外吗,首先应该尽快解决朝鲜和日本,那两个地方虽然不富裕,但总能淘弄来一些粮食。
暹罗和真腊那里就更不用说了,一年能种三季,稻米多得都快成白菜价了,那里不能打,就算是打下来,也是一锤子买卖,反而破坏了那里的农业基础,崇祯大旱还得持续好几年,得让他们踏踏实实的为我们种地,还得想个办法让他们老老实实的把粮食低价卖给我们。
南洋各地的那些土鳖也没问题,只要我们远东不灭了他们,让他们的老百姓勒几年裤腰带,帮我们筹集粮食,他们肯定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公司能出兵攻打的只有印度了,那里可不缺粮食,莫卧儿王朝南方的各地领主,哪一家都富的流油,还值得我们出兵打他一家伙的。”
...
.
远东1628 第七百零六章 崇祯大旱(七)
.
李明听了周比利的话,顿时来了兴致,于是两人干脆凑在一起,足足的研究了一宿。.其实两人的思路都差不多,所以两人已经基本把这个计划的大致方向,以及部分细节弄的差不多了。
两人一直研究到凌晨,依然没有丝毫睡意,还在不断的完善计划。就在两人兴奋的制定计划的时候,孟津县的情报部负责人推门走了进来。
“李常委部长,军委会高司令员乘坐的飞艇,还有十分钟到达孟津县空域。”
李明一听,笑着对周比利笑着道:“老周,老高来的还真是时候,正好我们把我们的计划,让他也看看,我估计公司最支持我们这个计划的可能就是他了。”
他说完就和周比利来到附近河岸边的一处平坦地方,此时这里正有情报部的人员,已经架起了一套地面引导设备,还燃起了三堆呈品字形的火焰,作为引导飞艇降落的参照物。
地面的电台联系上了飞艇,并不断的对夜行的飞艇进行引导。过了一会儿,漆黑的夜空里钻出了一艘庞大的飞艇,然后慢慢的降了下来。
高建国和几名董事局委员会的委员依次从软梯上下来,李明和周比利马上迎了上去。
“老高,你可算来了,现在河南的情况非常严峻,我都快ding不住了。你来了,我就放心了,大伙终于有了主心骨。”
听了李明的话,高建国哈哈大笑道:“我们来这里只是实地考察,河南的流民接收工作还得是你来主持,你可不能撂挑子,哈哈”
因为委员们都很辛苦,李明和大家寒暄了几句,就让周比利安排大家休息。高建国则是和李明周比利凑在了一起。
“李明,辛苦你们了”
李明苦笑道:“辛苦倒是没什么,我只想知道公司的支援什么时候能到,黄河两岸的几个流民收拢点已经快要崩溃了。大伙已经几天都没有怎么睡觉了。”
高建国满脸沉重的说道:“公司已经调集了大批粮食等物资,仓储部门正在日夜奋战,为你们转运物资。但这次流民潮爆发的太突然,公司接到你的电报。也是措手不及,原本准备的物资根本不够,估计物资到达河南还得将近十天左右。但我们已经和浙江宋世平取得了联系,他会想办法在这两天弄一些粮食运过来,虽然不多。但也能应应急吧。
公司已经在各部门调集了大批人手,还在吕宋南洋抽调了两个海外旅。大约两天后,第一批支援人员就能赶到河南,希望大家再坚持最后两天。公司目前还没有进行总动员,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上,虽然没有决议表决,但意见分歧很大。
王和在会议表决之前,提出了让各位委员来大明进行实地考察,估计也是对决议表决的结果没有什么把握,所以才让大家来大明各个流民收拢点。亲身感受一番,见识一下什么叫人间地狱。而且趁着这段时间,他也想私下对一些还在犹豫的委员做工作。”
李明点了点头道:“大家现在都比较慎重,毕竟这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现在整个大明北方遍地流民,就算是公司进行总动员,启动应急预案,拿出全部的战略储备粮食,也救不了这么多的灾民,就算满足接收流民所需的物资,能支撑一两年就不错了。
我认为仅仅依靠公司的战略储备是不够的。绝对不能仅靠公司的战略储备,如果动用了公司的战略储备物资,一旦辽东地区也遭灾,那公司可就真的要伤筋动骨了。还要想别的办法。争取弄到更多的粮食。所以我和老周,昨天在一起弄了个计划,这个计划还只是个大致方向,很多地方并不完善,你先看看吧。”
他说完就拿出了一摞文件,递给了对方。高建国皱着眉头接过了文件。然后一页一页的翻看了起来,越看脸上的笑意就越多。
“哈哈你们还真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那只是我临时的一个想法,和你们的这个计划相比,虽然思路差不多,但你们这个计划已经成熟了,完善了很多的细节。来我们继续,争取在我回去之前,把这个计划弄出来,在接下来的董事局委会的会议上正式提交上去。”
大明山东沿海,公司情报部在清河铁门关入海口建立的流民收拢点,已经聚集了大量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流民。今年山东各地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和山陕一样,也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王和他们的飞艇在附近海域公司的船队降落,坐上了运送流民的内河机帆船,赶到了沿海的流民收拢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