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两口子来到自家的玉米地,拼命的忙活起来。几亩地的玉米虽然不多,但是两个人忙起来,还是显得单薄了。可是这个季节,收获的兴奋总要多过辛劳。收获完几亩玉米,接下来还要收获土豆,反正这几天可有的忙了。
他们带着干粮,中午都要在地里对付一口,而且要干到天黑才能回家。他们的孩子,就绑在女人的身后,随着女人的劳作,不断的晃动摇摆。
到了晚间,牛车上已经装满了熟透了的玉米棒子,两人这才赶着牛车向家走去。晚饭也是将就一下,因为还有很多的活等着他们呢。
从牛车上把玉米棒子卸下来,然后收拾一番,晾晒在屋前屋后。玉米就是这个季节农家最好的缀。它们占据了院子、屋檐等几乎所有的地方。金灿灿、黄澄澄的的颜色,让人能清晰感觉到一股子收获的喜悦。
玉米虽然看着不金贵,却历来被农家视为宝贝。
目前玉米是辽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几乎所有人都把玉米当做正餐的主食。你走遍辽东,就会发现农户家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玉米面的饼子和玉米碴子粥。
除此之外,乳熟期的嫩玉米可以煮起吃、烤来吃和炒起吃。甜玉米杆可以当成甘蔗啃。玉米叶、玉米壳拿来喂牛,就是搓净玉米粒后剩下的玉米芯,也是冬时引火的燃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玉米周身都是宝。(未完待续。。)
s感谢摸摸头、老周的月票支持。
.





远东1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李老根的新生活(四)
.
每到秋收的季节,远东公司都非常的重视。农林部基本都是全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的第一线,实地考察各地秋收的情况,并教授农户们秋收的各种注意事项。他们还会抽查一些农户的亩产收获,结合各方面的数据,对今年辽东的秋收情况,进行大致的估算和分析。
广大农村的各级基层干部,那就更加的忙碌了。他们天天都守在各个大队支队部,甚至下到各个中队部,为所有进行秋收的农户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经过几天的辛勤忙碌,李老根家的秋收终于结束了。玉米都已经晾晒了起来,土豆也下到了后院的菜窖里。但两口子的活还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他们还得把缴纳给远东的租子和当年贷款。东家仁义,都是上门来收粮食,而且连装粮食的麻袋都不用农户们出,不但省去了农户们的奔波之苦,还节省了麻袋的钱。但李老根两口子还得在这几天,花大量的时间用手工为玉米脱粒。
为了熬过辽东几个月的漫长冬季,两口子还得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是用玉米秸秆制作家禽家畜的青储饲料。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是把青绿多汁的玉米秸秆在适当含水量和含糖量条件下密封在设施中,利用乳酸抑制菌繁殖发酵而调制成的一种便于大量贮存和长期保,存的饲料,具备饲草养分损失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点。
远东的农户家里都养着牛、羊和猪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辽东几个月的漫长冬季,家禽家畜的饲料问题无法解决,就将为辽东广大农村的农户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此公司农林部就在辽东各地的农村,大力推广青储饲料的制作方法。制作青贮的方法简便。成本低。而且辽东各地农村普遍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秸秆本身就是制作牛、羊、猪食用的青储饲料的最优质原料。公司还会为农户们提供一些苜宿草等优质牧草,这些优等牧草也是制作鸡、鸭、鹅等家禽食用的青储饲料的上等原料。
这样一来,使得广大农户不用付出什么成本,就能制作简易的青贮壕。而且青贮饲料的技术比较简单,可概括为“切碎、压实、封严”六个字。
一般的农户只要经过远东农林部专家技术人员的简单教授。就能基本掌握制作方法。而且广大农户的家中家禽家畜的数量都比较少,家用的简易青贮窖占地面积也不大。但制作青储饲料的过程,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两人得起早贪黑的忙活几天。
还有就是必须在入冬前收集够整个冬天所需的柴火,好在此时辽东各地的植被极为丰富,随便在树林中就能翻拣出大量枯死的干柴,这也是个极为辛劳熬人的事情。每到入冬前,辽东各地的农户家的院子里,柴火垛都码的很高。而且从各家柴火垛的高矮,就能判断出这户人家是否勤劳肯干。
好在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娘们都非常的能干,李老根天天在外拣柴,入冬前房前院子里垛了几乎两人多高的柴火垛。除此之外,李老根在入冬前还得把两间草房拾掇严实了,辽东冬天可不是说着玩的,面对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哪怕有一丝漏风的地方。那这个冬天可就遭老了罪了。
早在一个多月前,他就用家里的一些余粮。在集市中的日杂供销社里换了几块厚厚的毛毡和两床崭新的铺盖,还有几个挡风的棉门帘子挡在门窗上。然后将草房屋ding填些干草,再把活着杂草的黄泥,把房子四周的土墙重新填补一番,在入冬前把两间草房弄得严严实实。
朝鲜娘们则是去野外采集了一些野果,在集市中换了一些小鱼小虾、生姜、大蒜等调料。还有自家晾晒的干红辣椒和白菜、萝卜等秋菜,然后用家乡的方法,制作大量的朝鲜泡菜。
她还在入冬前用大白菜、萝卜、豇豆、葫芦条、芸豆、黄瓜等新鲜蔬菜,晾晒大量的晒干菜。干菜吃前用开水烫浸泡后再烹饪,炒着吃炖着吃均可。虽然干菜里的维生素类比不上新鲜蔬菜。但是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会因晾晒而丢失,而且经阳光晒过的干菜中,有新鲜蔬菜无法替代的口味。
女人还从隔壁一个辽东娘们那里学来了汉人制作酸菜和咸菜的方法,在集市的供销社里用家里攒下的鸡蛋换来了一些坛坛罐罐和大缸,腌制了很多的酸菜和咸菜。当然,她还用换回来的黄豆,做了几坛子的大酱。
另外,对辽东各地的广大农户来说,秋菜储存也是一件大事,入冬前,每家每户都会在菜窖里储存大量的大白菜、土豆和萝卜,这也是辽东等高寒地区,冬季唯一能吃到的新鲜蔬菜了。
还有院子里的家禽家畜同样也需要越冬,起码得搭个窝棚,为它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雪的地方。反正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两口子得脚不沾地的一直忙个不停。
当第一场冬雪下过之后,辽东的气温开始极度的下降。可是李老根的家里,却依然温暖如春。两人多高的柴火垛,使得他们家的火炕天天烧得摸起来烫手,足够他家一直能烧到来年的春天。
前院的粮仓里堆满了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屋里墙上挂满了蒜辫,以及成串的干红辣椒和晒干菜。外屋灶台旁边则是码着一排装满了泡菜、咸菜和大酱的坛坛罐罐,还有两大缸的酸菜。
入冬农闲的这段时间,李老根和他家的朝鲜娘们,还可以去参加中队和大队组织的各种学习班,以及公司宣教部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冬天他家的朝鲜娘们会参加汉语学习班,来年她就不会天天冲他磕磕绊绊的说着简单的汉语了。
每天夜色降临,两口子把孩子哄睡,然后就开始在烧得滚热的火炕上,肆无忌惮的啪啪啪啪他们希望明年再要一个孩子,而且以后还要生他十个八个。
他们天天都过着如此平淡的日子,不断的重复着,而且不厌其烦。或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却能在这个时代,相濡以沫的携手走过一辈子,直到撒手人寰。
如今的辽东,有千千万万个他们这样的家庭,天天起早贪黑的忙碌,日日夜夜的辛劳。但辽东所有得到土地的农户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未完待续。。
ps: 感谢巡航a的月票支持。
.




远东1628 第六百三十章 民族政策
.
随着冬季的到来,今年从大明来到辽东的移民,以及数量庞大的蒙古牧民,都如期开展了紧张的冬训。从辽河入海口开始,沿着辽河一直到铁岭,河岸两边遍布着几十个大型的移民营地。
近百万的大明移民和蒙古牧民,都在这些移民营地里进行集中冬训。每天光是耗费的粮食等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远东公司上下,对耗费如此巨大的物资进行移民冬训,倒是一边倒的支持。
因为之前移民冬训的成果太耀眼了,是凡经历过冬训的移民,无论是大明的辽民、山陕等地的移民,还是日本、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都对远东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忠诚。
但诡异的是,据宣教部私下里秘密的统计数据,甚至很多来自的日本劳工、敢死军武士和外籍劳工,以及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对远东的忠诚度都要比大明各地的流民要高出很多,大明移民中也就是辽民还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这个调查结果出来以后,确实让远东公司的内部,碎了一地的眼镜。
董事局委员会还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符合实际4,情况的。因为来自大明各地的移民,已经被大明政权统治了两百多年,而且中原华夏的子民,对中央帝国的归属感,那可是深深铭刻在他们血脉骨子里的,只是这样优越的心态,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而日本则是常年战乱,天皇的权威早就不复存在,各地诸侯以下克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不胜枚举。他发出的诏令在各地大名的眼里,和开屁股纸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代日本诸岛的百姓,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概念。只是各地大名诸侯治下的领民奴才。忠诚于远东对他们来讲,无非是换了个更好的大名。
而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就更简单了,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远东当成他们自己的部落,遵循的是千百年来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在外东北和北方草原那些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依附于强大的部落。才能活得更长久。
辽民情况有些特殊,自从老奴破了辽沈地区,几百万辽民死在了鞑子的手里,大名屡战屡败,劳民伤财,损兵折将。侥幸活下来的辽民,在鞑子那里做包衣奴才,受尽了屈辱和迫害,他们对大明王朝。早就失去了归属感。
但也有例外,在远东各地的外籍移民中,唯独朝鲜移民的态度有些暧昧。这也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的朝鲜,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是大明王朝的脑残粉。他们虽然表现的好似很忠诚,但心态还是非常复杂的。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还是在大明各地移民的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无论管理人员还是物资。公司都倾注了全力。大明移民的心态,大家都理解。总不能告诉他们,说大明天朝即将灭亡了吧。
所以这几年,远东公司砸锅卖铁的为新归附的移民搞冬训,而且规模也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今年的冬训,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近百万。这些年远东四处抢劫、开黑店、控制东亚经济、大搞经济垄断,所积攒下的家底儿几乎被祸害个干净。
但公司为了满足冬训所需的粮食等物资,还是坚决的把冬训搞了下去。大家知道,趁着目前远东还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能多搞一年就多搞一年。
如果以后真的入主中原。得了大明的天下,面对数以亿计的大明百姓,远东就算是空间门还在,也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冬训。哪怕是现代社会的发达国家,倾举国之力都未必能搞得起。
就算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远东面对草原上数以百万的蒙古牧民,也是只能从中选拔一批忠诚远东的积极分子进行冬训计划,有重点的培养未来草原上的基层管理干部。
今后所有参加过远东冬训,而且习惯了远东制度的汉族移民,未来在远东入主中原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各地区基层干部的人选。更不用说远东军委会以后的退役官兵、
毕竟远东公司移民冬训的重点,依然是来自大明各地的移民,毕竟只有同文同种的汉人,才能让远东公司完全放心,虽然目前来看,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表现出了极为忠诚于远东的趋势,但公司经过研究决定,还是选择慎重行事,毕竟谁也不敢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条古训一直沉重的压在远东众人的心头,历史也是无数次证明了这句话。即便远东也不敢拿着民族的未来去赌。只能对外籍移民进行慎重的考察,寄望于在几代人之后,通过时间来证明,这些异族移民是否真正的忠诚。
所以未来远东的民族政策,还是汉族优先,在远东还能控制局面的情况下,永远也不会搞团结各族人民的那一套,坚决彻底的执行严格的汉化政策。
对第一代外籍移民,必须要鲜明的表现出,他们低于汉人移民一个等级的民族政策,并且将这个政策进一步制度化。无论是在各种福利和政治权利,以及远东各种关键岗位的人才选拔、升迁,各种技术性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的人员培养,要始终遵循汉族移民优先的政策。
对于第二代外籍移民,可以直接更改民族成分,但也要有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在远东出生,并完整接受过的远东教育的第二代移民。
另外,这个民族政策,也有几个补充的条款,符合以下标准的外籍移民,可以更改民族成分。这个补充条款也被远东员工们戏称叫“抬旗条款”。
包括在远东军委会下属部队服役超过五年,职务在营以上的军官,或是被授予二等功以上,或是有重大突出贡献的外籍官兵。在远东各部门工作超过五年以上,并有过突出表现或是重大贡献的外籍移民员工。嫁给远东汉人移民超过五年,并生育了下一代的女性外籍移民。
再就是获得远东公司董事局的三名董事以上的举荐,并为其进行担保的外籍移民,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当然,符合以上条件的外籍移民,有权利选择是否更改自己的民族成分。未完待续。。
ps: 感谢巡航a、w2w2w2w、书友150110205707396、凌子睿、稻草人、输名字烦的月票支持。
.




远东1628 第六百三十一章 蒙古牧民的思想教育
.
ds_d_x();
ds_d2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现在远东公司的移民共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被公司各部门雇佣的人,包括参军的军委会各部队指战员,都统称移民员工,如果是外籍移民,就要叫外籍移民员工。︽别看只是多了两个字,但是各种的待遇,和远东的汉族移民员工相比要差很多。
然后是在远东参加过冬训,并享受了公司包产到户政策的人,统称移民农户,外籍移民没有资格享受这个土地政策。没有参加过冬训的大明移民,统称新归附移民。而外东北土著和归附的蒙古牧民,统称外籍土著。所有未被远东各部门正式雇佣的外籍移民,统称外籍劳工。
公司这几年陆续从大明运送过来的移民,都加在一起也有百余万了,再加上辽东原有的几十万辽民,以及外籍劳工、移民土著,远东控制的人口总算是超过了三百万大关。
当然,这其中蒙古牧民和外东北土著,就接近百万,再加上近三十万外籍劳工,远东汉人移民人数,也就是一百多万,汉族移民的比例,还远没有达到远东公司预期的目标。
但是这个真的不是着急的事情,远东公司虽然倾注了全部的资源,但是目前来看,每年运送五十万大明移民已经是极限了。
随着海参崴造船厂一艘艘大型机帆运输船的陆续下水,远东的海上运力也会逐步增加。这几年远东每年都是疯了似的四处购买粮食等物资,未来远东接手大明移民的能力也会慢慢的增强。
今年冬天注定是一个极其忙碌的冬天,近百万移民冬训,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每天所需的物资更是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远东公司所有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十几万大明移民还好,毕竟公司投入的力量比较大。但是几十万蒙古牧民的情况。就显得混乱多了。主要还原因还是公司对他们投入的力量不够,毕竟这些蒙古牧民,以后会离开辽东,分散到广阔的北方草原上的生活。
所以这次冬训公司对他们要求不多,训练马马虎虎,扫盲也是糊弄糊弄就过去了。所有在这方面的人员配置大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人员。只要差不多就行。
但唯独思想教育这一块,却没有打一儿折扣。马庆带领大批从军委会和民委会基层抽调的大批政工人员,下到这个大队和中队,整个冬训期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全方位、无死角的对所有的蒙古牧民,进行洗脑轰炸。
他们经常聚集蒙古牧民,开展看电影、诉苦大会等效果鲜明的群体活动。还把俘虏的众多蒙古那颜,分散到各个蒙古移民营地。在广大蒙古牧民的面前,在诉苦大会前对他们进行公审。
公司会找一些托,然后冲上去痛述自己的悲惨经历,作为引发广大贫苦牧民愤怒的导火索。当广大牧民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轰轰烈烈的批斗大会就开始了。
这样的批斗大会,效果最是立竿见影。这些草原上的破落户,以前的日子吃不上穿不上,每次遇到白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得饿死。牛羊那就更不用说了,成群的被冻死饿死。他们过得苦逼着呢。
他们对部落的贵族那颜眼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凭什么他们就能有大片的草场和牛羊,还有最美的女人睡。而他们天天起早天黑的干活,可还是吃不饱,这还有天理了吗。
但是他们以前哪敢说这样的话啊,部落的那颜就算看上了他家的女人。他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而且晚上还得把家里的女人乖乖的送到那颜的帐篷里。这是草原上千百年来的规则,你离开了部落,只有死路一条。必须依附于强大的部落才能生存。
可是现在这帮草原上的苦逼破落户,他们有强大的远东撑腰。瞬间就觉得腰杆儿硬了起来,眼睛通红的看着跪在主席台上的贵族那颜,那些积郁在他们心底多年的怒火,也终于被燃了。
他们心里都不禁在想,没想到你们这帮那颜老爷也有今天,老子看你们不顺眼已经很久了……
随着公司安排的几个托冲上主席台,大声痛述自己的悲惨经历,台下的苦逼蒙古牧民们的呼吸也都急促了起来。他们拼命的想冲上去,维持秩序的战士拦都拦不住,当一个个牧民上去诉苦,痛哭流涕的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现场所有参加大会的蒙古牧民,都跟着嚎啕大哭了起来。
去年冬天的白灾,北方草原的各个部落都损失惨重,但损失最大的还是这帮苦逼破落户,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因为没有食物被活活的饿死,牛羊成群成群的冻死,他们死的心都有。
组织诉苦大会的远东政工人员,一看时机成熟,猛地站起来,大声的喊道“打倒那颜……”
台下参加大会的蒙古牧民也都跟着大喊道“打倒那颜……”
“抢光他们的牛羊……”
“抢光他们的牛羊……”
“抢光他们的草场……”
“抢光他们的草场……”
整个会场顿时被一声声怒吼淹没了,所有的蒙古牧民,都瞪着通红的双眼,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跟着远东政工人员大声的嘶吼,声音已经嘶哑,但他们却丝毫不在乎,只觉得浑身的热血都像沸腾了似的。
他们一遍遍的怒吼,声音也越来越大,距离移民营地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听到吼声的人们,能清晰的感觉到那声音中饱含着无尽的悲愤和憋屈。
随着远东思想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蒙古牧民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也给远东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他们不断的向蒙古牧民灌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思想。
草原不是贵族那颜的,而是所有蒙古人的,只有在远东的带领下,打倒草原所有的贵族那颜,草原上千千万万的贫苦牧民,才有好日子过。
这些苦逼蒙古牧民的情绪一旦被煽动起来,那就像是在草原上了一把火,瞬间就会成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北方广大的草原。未来草原上无数和他们一样的贫苦牧民,也会被这股愤怒的烈火所感染,也宣示着草原上所有贵族那颜的末日到了。(未完待续。。)
s感谢bf、的月票支持。感谢x的评价票。
.




远东1628 第六百三十二章 骑兵部队扩编
.
ds_d_x();
ds_d2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虽然公司对蒙古牧民冬训的其他科目并不重视,但几十万蒙古贫苦牧民,在今年冬天的冬训中的收获还是非常大,每天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转变了思想。
每个贫苦蒙古牧民的心里,都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没有远东公司,就没有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只有在远东公司的带领下,打倒草原上的所有贵族那颜,他们才能拥有自己的草场和牛羊。
他们天天的情绪极为饱满,就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每当公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他们都积极的参与,也把自己真正的当成了远东的一份子,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公司对蒙古牧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都是非常满意。他们将所有的牧民都打散了,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整编。建立了一个个牧民中队,每个中队还是由一百名15岁到50岁的青壮组成,另外再辅以一定数量的老弱妇孺。
每个牧民中队的中队长和政治指导员,由远东曾经的火枪民兵担任,五个小队长则是由蒙古牧民中的积极分子担任。一旦远东进行动员,牧民中队将会挑选出部分青壮,到各个大队聚集,暂时组建一个个蒙古骑兵旅,随远东主力骑兵旅进行征战。
1...234235236237238...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