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差让黑人天王去见撒旦他老人家了。

    当然了,现在毕竟是法治社会,哪怕北美的社会治安很差,但也是法治社会。

    亲自下场玩命

    这种事,在场的几个人都是不可能去做的。

    但藏在背后煽风点火,坐收渔利,却是没有任何的压力。

    至于索尼的那群岛国人……

    想必勾心斗角十几年下来,对黑人天王的耐心早就差不多消磨殆尽了吧

    “消息早就传过去了,但你知道的,我们又不能给霍华德-斯特林格脑袋里装个摄像机。这种事他不可能到处去宣扬,又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从黑市上买点药品,再加上一根针管就足够了,根本没法打探。”

    大卫-劳伦斯摇了摇头,然后又说道:“好消息是,我的人发现,索尼有人私下联系了米迦勒-杰佛逊的私人医生。坏消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更无法确定他们会不会动手。”

    即使是劳伦斯这样势力惊人的家族,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如果一件事只有极少数人,乃至于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哪怕消息再怎么灵通的人,也很难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剩下的看岛国人的吧,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亲自下场。”

    罗杰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如果参与的太深,风险就过于高昂了。

    根基不在北美的岛国人不怕北美的法律,但劳伦斯家族却必须要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

    至于罗杰三人自己……

    距离可以无视法律的那个阶层,可以说是遥不可及,更不可能去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去做某些事。

    “或许可以给岛国人一些压力……”

    大卫-劳伦斯沉吟了片刻,开口道:“我记得他们成立的时候,米迦勒-杰佛逊在协议中留下了一项退出机制……”

    严格来讲,罗杰和大卫-劳伦斯等人合作,即使最后拿到了米迦勒-杰佛逊的遗产,也并非是直接获得了那数千首歌的版权。

    这些版权的归属,是在名下,米迦勒-杰佛逊所掌握的,仅仅只是这家公司一半的股份。

    拿到这些股份之后,还要和索尼较量一番,才有可能如愿拿到这些版权。

    若是在黑人天王去世之前,就让他自己把版权拿回来的话,无疑会省下很多力气。

    更重要的是,一旦黑人天王在这方面有所行动,无论成功与否,对索尼都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有了刺激,自然更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来。

    罗杰摸了摸下巴,点点头道:“我让人打探一下,那个讼棍应该知道点什么,或许能拿到协议的副本,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我们再谈。”

    “也是,时间在我们这边。”

    大卫-劳伦斯点了点头,又瞥了一眼电视。

    直播画面上,黑人天王的额头上已经出现了细密的汗珠,脸色憔悴,显然健康状况极差。

    不过谁也不知道,对方还能再苟延残喘多少年。

    毕竟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黑人天王出现在人前的时候,就是这么一副垂垂欲死的样子,几年过去,一点变化都没有。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尤其是对这些不缺钱的人,绝症或许难治,但续命的手段却有很多。

    哪怕只剩下一口气,还能吊上十年二十年的也不是没有,何况黑人天王剩下的还有好几口气那么多。

    时间确实站在罗杰等人这一边,但谁也不知道,这个“时间”,要等多久。

    收回目光,又扫过罗杰三人,大卫-劳伦斯突然转移了话题,问道:“《美国偶像》第二季下周就结束了,第三季的计划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这个项目我已经全部交给公司那边负责了,你跟公司的人谈比较好。”

    《美国偶像》早就走上了正轨,罗杰也不可能一直去盯着一个选秀节目不放。

    像是这种选秀节目,只要走上正轨,后边按照成功的模式继续做下去,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

    这种稳定的项目,交给手下的专业人士去做,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亲自上阵。

    罗杰看了一眼大卫-劳伦斯,说道:“大卫,当初我们签的合同,你有几年的优先投资权来着”

    第一季的时候,为了降低风险,《美国偶像》项目引入了大卫-劳伦斯的资金。

    在相关的协议当中,大卫-劳伦斯为自己争取到了该项目后续的优先投资权。

    这在商业投资当中是非常常见的附加条款,当时的ad唱片并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

    换成其它的投资者,也一定会提出类似的要求,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愿意投资,又不插手项目运作的人。

    大卫-劳伦斯这样舍得放权的金主,可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三年,到第四季为止。”

    大卫-劳伦斯半开玩笑地问道:“我猜从第五季开始,你们就不会继续让我分享这块蛋糕了,对吗”

    大卫-劳伦斯不是白痴,双方之间的关系确实不错,但在数以亿计的利润面前,那点交情根本无法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美国偶像》这块美味的蛋糕,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掌握主动,大卫-劳伦斯也不会轻易让别人插手进来分享。

    更何况,在ad唱片中,罗杰也不是唯一的决策者。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说这个太早了。”

    罗杰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就我个人角度来讲,并不排斥你这样的投资人,虽然我们要少赚一些钱,但有劳伦斯家族当靠山,我们亏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公司那边……加里和埃文会怎么想,我就不清楚了。”

    《美国偶像》这块蛋糕太过诱人,想吃下去的人有很多。

    如果没有大卫-劳伦斯在前边顶着,必然也会有其他人心动,想要独吞,难度太大了。

    但道理谁都懂,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ad唱片终究不是自己一个人开的,罗杰也无法左右加里-贝尔和埃文-泰勒的想法。

    停顿了片刻,罗杰主动岔开了话题,开口道:“对了,大卫,五月底你在洛杉矶吗”

    大卫-劳伦斯想了一阵,确认了一下自己的行程,才回答道:“应该在,怎么了”

    “我投资了一部电影,阵亡将士纪念日档期,到时候没事的话一起去参加首映式。”

    说完,罗杰看向安妮,说道:“安妮,瑞克,你们到时候一起去捧个场。”

    投资《后天》的事早就和两人说过,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反而是大卫-劳伦斯表现得很好奇:“电影你什么时候对好莱坞有兴趣了”

    “我对好莱坞没兴趣,但对任何能赚钱的项目都有兴趣。”

    罗杰耸耸肩,说道:“《后天》,一部灾难片,我看过内部试映了,拍得挺不错,应该能赚一笔。”

    电影投资的资金回收周期都偏长,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亏损,但如果赚钱,回报率都会相当让人满意。

    当然,首先你得确保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被制片方给坑了,并且对项目的资金流动有足够可靠的监督措施。

    “其实他是为了讨好一个女演员。”

    安妮毫不犹豫地“拆穿”了罗杰。

    当然,安妮很清楚,罗杰不是那种为了讨好女人就扔出去数千万美元的人,愿意投资这个项目,多半还是看好盈利前景。

    这句话,不过是朋友之间的调侃和玩笑罢了。

    “哈哈,一掷千金博佳人一笑,这是我的风格才对!罗杰,你这可是学我了!”

    大卫-劳伦斯立刻顺着安妮的话,对罗杰调侃起来。

    开了一阵玩笑,大卫-劳伦斯突然脸色一正,问道:“说到投资,我手上有一大笔资金,你们有没有合适的项目”

    “一大笔多大”

    罗杰有些惊讶。

    以大卫-劳伦斯的出身,能用“一大笔”这个词来形容,数目绝对会相当吓人。

    大卫-劳伦斯犹豫了片刻,还是如实回答道:“我今年生日的时候会拿到我名下信托的全部权限,一共有10亿美元。再加上之前几项投资回收的资金,不算《美国偶像》第三季的投资,总数大概12亿左右吧。”

    “12亿美元!!”

    罗杰三人都被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过了半晌,始终一言未发的胖子幽幽地说道:“不愧是劳伦斯家族,真td有钱!真td!”

    胖子一连用了两个td来表达自己的愤慨。

    或者说……羡慕和嫉妒

    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后代,名下的信托就有十亿美元,可想而知,劳伦斯家族所掌握的财富有多么恐怖。

    这还仅仅只是波士顿财团五大家族之一!

    哪怕像亚当斯、肯尼迪这样的政治家族在财力上差一些,整个波士顿财团的财富,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顶级家族……这个阶层我这辈子是不可能了。”

    罗杰的语气也有些古怪,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思考了片刻,开口道:“几亿美元的大项目肯定是没有,小项目倒是有一个,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拿几千万美元来玩玩。”




第435章 心理医生???
    时间很快来到四月的最后一天。

    当《滚石》专辑的录制进入到收尾阶段的时候,发行六周的《郊区的耶稣》,北美销量也终于迈过了五百万张的门槛。

    这张专辑销量并不理想,六周五百万张,以乐队现在的咖位而言,只能算是及格。

    但这仅仅只是实体销量,如果算上数字版本的网络销量,起码要翻上四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数字版实在是太便宜了,平均不到八美元的价格,相较于实体专辑的二十多美元,相差三倍。

    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数字版本的音质并不会比cd版本差多少,即使有少许差别,以绝大多数人的设备和听力,都无法分辨出来。

    反而是价格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十几美元。

    至于od或是带有3功能的音乐播放器、手机或者其它设备,在2004年的北美,普及度已经是非常高了,不说人手一个,但起码经常听歌的人必然会购买一台。

    除了少数不在乎钱的人,或者是对cd、黑胶情有独钟的群体,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便宜的数字版本。

    这也让乐队在《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上的收入锐减。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一张数字版专辑8美元,还要和音乐平台进行分成,落到乐队手中的只有一半甚至更低,而一张实体唱片,乐队至少可以拿到16美元以上,相当于数字专辑的四倍。

    而销量……

    数字唱片的销量潜力确实比实体唱片更高,但整体收入上,必然是下滑的。

    而且随着数字唱片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

    不过,数字唱片的发展,对乐坛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互联网媒体的模式拉近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那些,唱片销售上的收入或许会有所损失,但粉丝数量更多,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加倍的赚回来。

    罗杰的经纪人团队中,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皮埃尔-奥瑟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

    在最近一次碰面中,这位满脸横肉的斯拉夫人就严肃地提出,乐队应该考虑拓展收入,尽快摆脱目前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唱片销售收入的“困境”。

    听了皮埃尔-奥瑟的建议,罗杰思考了足足五分钟,反问道:“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这取决于你们的想法,如果不打算转型的话,对于乐坛明星来说,主要收入来源就那么几种。专辑、巡演、广告代言、版权开发、商业演出、以及在其它电视节目中客串演出。”

    皮埃尔-奥瑟停仔细分析了一遍。

    专辑自然不必多提,在这方面的收入上,只会逐年减少。

    但完全放弃出新专辑是不可能的,乐队现在积累下来的作品数量确实不少,但以“年龄”而论,还没到可以吃老本的地步。

    按照皮埃尔-奥瑟的规划,最迟从2005年开始,乐队出新专辑的速度应该降低至每年一张《摇滚圣经》系列、每两年一张其它专辑,直至《摇滚圣经》系列完结。

    而巡演,则应该取代专辑,成为乐队的核心收入来源。

    以乐队现在的影响力,仅仅只举办过三次北美巡演,和一场单场的海外演唱会,这个数量简直是少得惊人。

    至少在未来的五年之中,乐队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巡演上,尤其是海外的巡演。

    而海外巡演去哪,这也是有讲究的,非洲几乎可以排除在外,南美洲这样摇滚氛围狂热,但消费能力较低的地区也可以少去。

    欧洲和亚洲,应该成为主要的市场开拓地。

    前者的市场高度发达、成熟,而后者,则是着重于未来。

    至于广告代言方面,皮埃尔-奥瑟认为这可以成为乐队一个相当重要的收入补充,选取合适的品牌,接取三到五个产品的代言,以现在的市场行情,可以为乐队带来每年两三千万美元的收入,也不会占用乐队过多的工作时间。

    只接一两个钱太少,意义不大。

1...199200201202203...4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