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这是卡尔-瓦伦丁得到的反馈,持有类似观点的粉丝很多。

    当然,感到“被骗了”的人也有不少,但面对媒体,肯定是挑对乐队有利的来说。

    宣传得多了,那些感到不满的粉丝之中,绝大多数人也会渐渐开始改变自己的观点。

    记者又问了几个关于《摇滚圣经》系列的问题,谈了半个多小时,话题一转,问道:“请问你们下一个计划是什么新的《摇滚圣经》吗还是巡回演出我很期待看到你们在舞台上演出。”

    “都不是。巡演会有的,但不是现在。”

    罗杰摇了摇头,思考了片刻,开口道:“大概在七月份左右,我们会发行一张新专辑,顺带一提,不是《摇滚圣经》的第五部。”

    “新专辑”

    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新闻,立刻追问:“专辑的风格是什么名字定了吗”

    “英伦摇滚a布鲁斯摇滚的风格,至于名字,当然已经定下来了。”

    罗杰看了一眼记者胸口前的证件,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滚石{the}》,和你们杂志的名字很像。”

    {注:《滚石》杂志名字是《》。}

    “《滚石》有意思。”

    记者点了点头,问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向前辈致敬。”

    罗杰耸耸肩,说道:“蓝调吉他大师穆迪-沃特斯的作品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才诞生了这张专辑。所以,我选择了《滚石》这个名字,来向沃特斯的代表作《滚石{roll“stone}》致敬。”

    这是乐队名字的来历,同样也是《滚石》杂志名字的来历。

    当然,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

    穆迪-沃特斯影响了摇滚乐坛所谓的“黄金一代”,包括猫王、滚石乐队、鲍勃-迪伦等早期的巨星都受到了穆迪-沃特斯的启发。

    虽然这位蓝调吉他手从未涉足摇滚领域,但对摇滚音乐的贡献确实极大。

    在查证过资料之后,罗杰才知道,穆迪-沃特斯出生于二十世纪初,准确地说是1913年,和查克-贝瑞等人一样,不但在罗杰的前世就是乐坛传奇,在这个世界也同样如此。

    作品有没有不同倒是不清楚,毕竟罗杰不怎么听纯粹的黑人布鲁斯音乐,但至少《roll“stone》这首歌确实存在,而且对乐坛的影响很大。

    致敬一下去世二十多年的老前辈,多少也算是一个宣传的素材,虽然这个素材的意义不大。

    ——除了特别喜欢怀旧的人以外,根本没几个人知道穆迪-沃特斯是谁。

    毕竟这位传奇吉他大师活跃在三四十年代,距离现在太过久远了,不过倒是能抬高一下《滚石》这张专辑的逼格。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格莱美会员的平均年龄倒是不算太大,但最核心的那一批评委,可一个个都是怀旧的老头子。

    在远离格莱美两年之后,拿一张带有浓厚怀旧意味的专辑出来,只要专辑取得足够的影响力和口碑,很容易在格莱美上有重量级的斩获。

    足足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之后,记者带着写满了笔记的便签本,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

    “麻烦你这么远跑一趟,辛苦了。”

    鲍德温-弗耶斯送记者离开的时候,握住对方的手,隐蔽地将一个信封塞到对方手中:“这次的事,还是要拜托你多担待一下。”

    《滚石》杂志派出的这位记者显然是个老油条,轻轻一捏,仅凭着手感,就大致估摸出来,信封里至少有十万美元。

    这种带有目的性的采访,收一些好处,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但一次就拿到六位数,哪怕是对资深记者来说也是很难遇到的。

    记者很清楚这一行的规矩,收下钱,就要为对方办事,比如说在回去写文章的时候,要朝着对金主有利的方向去写。

    十万美元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记者用力在鲍德温-弗耶斯的手掌上握了一下,将信封接了过去,笑得很灿烂:“不辛苦,这是我的工作。”

    两个字被加重了语气,颇显意味深长。

    鲍德温-弗耶斯也同样笑容灿烂,收钱的人开心,送钱的人,又何尝不是送得开心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鲍德温-弗耶斯却是很清楚,眼前的这位记者,只要再熬上一两年,攒够了资历,随时都能升级为拥有个人专栏的编辑。

    十万美元,对于乐队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

    这么一点钱,绝对值!

    现在投资出去十万美元,比对方升职之后送五十万还要有用。

    ad唱片的办公楼里,采访结束之后,罗杰找到了音乐制作人迭戈。

    “迭戈,你的人准备好了吗”

    罗杰看了一下手表,开口道:“六个录音师,以及相应数量的其它人手,明天早上九点,到我的录音室报道。”

    乐队的成员已经全部召回,排练也进行了几次,是时候开始《滚石》专辑的录音了。

    在人手方面,罗杰依然选择了迭戈和他的团队。

    合作了几年,单单只是这份默契,除非有非常重要的理由,否则罗杰绝对不会考虑换人。

    “我跟他们都打过招呼,明天开始,绝对不会有人迟到。”

    迭戈立刻做出了保证,紧接着又提醒道:“罗杰,第一笔资金尽快拨付到位,租赁场地和设备都需要钱。”

    ad唱片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录音室和后期工作室,录音方面倒是好说,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里的设备足够使用。

    反而是后期方面,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临时去租一间合适的工作室。

    “我一会就联系会计师,三天之内,第一笔一百万美元绝对会到账。”

    罗杰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钱,是相当重要的东西。

    专辑制作的成本不比好莱坞电影,但也节省不到哪里去。

    这张《滚石》专辑,单单只是支付给迭戈的团队的薪酬,就高达三百万美元,其中包含了后期制作所需的场地、设备方面的租赁费用,以及录音过程中的耗材消耗,比如说录音带等等。

    去掉这些硬件上的开支,迭戈和他的团队大概能拿到两百万美元出头的酬劳,如果专辑销量足够出色,还有相应的奖金,在制作人当中,也算是收入较高的阶层了。

    分期付款,这也是业内惯例,合同上就是这么签的,三百万的酬劳会分三次支付,每次三分之一,迭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罗杰等人或许在录音的时候要求多了点,不怎么好伺候,但和那些怪癖多得吓人的大牌明星比起来,算是脾气相当温和的。

    最重要的是,在付钱方面,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拖欠,这是最让迭戈感到满意的一点。

    别以为欠薪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民工身上,事实上,娱乐圈内的欠薪风气相当的严重,资方拖欠明星的薪酬、明星拖欠团队的薪酬等等,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闹到法庭上都有不少。

    例如著名的《指环王》系列导演彼得-杰克逊就因为收不到导演片酬,将新线影业告上了法庭,足足打了两年多的官司,才拿到属于自己的薪酬。

    一个从来不拖欠钱的老板,是每一个打工仔都喜欢的,尤其是这个老板出手还相当的大方。

    “对了,还有一件事。”

    迭戈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公司的人跟我提过,想让我们做一份没有做人声修饰的《摇滚圣经》母带。”

    已经发行的四部《摇滚圣经》,人声的部分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饰,听不出原本的声音。

    在歌迷,尤其是乐队的粉丝当中,有一些人希望能够重新发行一套《摇滚圣经》,用罗杰“自己的”声音。

    很显然,ad唱片之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圈钱机会。

    假声卖一遍,把声音修饰去掉,再用“原声”重新发行一遍,或许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掏出钱包,但乐队的粉丝基础摆在那,销量肯定不会太低。

    再怎么差,四张专辑加起来几百万的销量肯定是有的。

    这又不需要什么成本,连宣传都可以只投入很少的资金,几乎相当于是白捡钱。

    公司内也有人通过依耶塔-哈森试探过罗杰的口风,不过罗杰最近很忙,没顾得上回应。

    “先不要着急,我找个时间跟公司的人谈谈再说。”

    罗杰摇了摇头,说道:“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直接重新发行‘原声版’,圈钱的意图太明显了,对乐队的名声不太好。”

    不是不能圈钱,毕竟当明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钱去的。

    但圈钱也是要注意脸面的,不能吃相太过于难看。

    乐队现在是一线巨星,而罗杰对乐队未来的定位,是一线之上的超级巨星。

    如果做得像后世那些流量明星一样毫无底线,那就太丢份了。

    逼格和形象这个东西,要提升很难,但毁掉只是一瞬间的事。

    罗杰不敢说自己不会犯任何错,但这种明显的坑,却是绝对不会往下跳的。

    迭戈理解罗杰的想法,却是开口提醒道:“但是确实有不少粉丝期待‘原声版’的《摇滚圣经》,这件事你也需要仔细考虑。”

    如果只是极少数人,那也就罢了。

    但偏偏这个群体的人数还不算少。

    如果对粉丝的呼声一直不做回应,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间再慢慢想吧,这件事确实有点麻烦。”

    罗杰的衣服口袋里传出一阵铃声,摆了摆手,说道:“先这样,公司那边你不用管,我会跟他们打招呼。”

    回到办公室,罗杰掏出手机,看到一个不记名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只有一串数字。

    这是和米兰达-斯特里普约定的“密语”,意思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第一项任务完成!




第434章 真TMD!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没有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代表保持安静。”

    电视机上,播放着一场由atv索尼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一个脸色苍白的卷发男子坐在正中央,对着一份文件读道:“我是米迦勒-约瑟夫-杰佛逊,是北美加州居民,我宣布这是我的遗嘱,并在此宣告我之前于2002年签署的遗嘱作废。

    …………

    第三部分,我将我的全部财产受托于2004年1月之前由我修订的,我生前对该基金所有条款的修订都有效。

    我的所有资产应根据信托基金条款继续管理和分配,我的遗产继承人仅享受收益权。

    …………

    第五部分,我认命约翰-布兰卡、约翰-麦克莱恩、以及巴里-西格尔三人,作为我的遗嘱共同执行人。

    如果遗嘱共同执行人因为任何原因无法担任共同执行人,其它的遗嘱执行人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共同执行人……

    在此,我给予我的遗嘱执行人充分的权利,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处置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出租、抵押、质押、交换,无论是不动产还是个人资产。

    …………

    签署生效:米迦勒-约瑟夫-杰佛逊。

    北美西部时间2004年4月19日。”

    在北美,在人较为年轻的时候就立遗嘱,并不存在什么忌讳。

    尤其是有钱人,经常会很早就立下遗嘱,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改,也有可能一年改好几次。

    黑人天王这已经是公开的第六份遗嘱了,当然,按照法律界的惯例,通常来说优先按照fayuan备案遗嘱大于普通书面遗嘱大于口头遗嘱,如果是同等级,则按照时间顺序,最后一份是唯一生效的,除非其中有违背法律的“无效条款”。

    这份遗嘱,和2002年的那份,也就是罗杰前世为世人所熟知的那一份比起来,修改的地方并不多。

    除了额外增加了一位遗产继承人之外,还扩大了三位遗嘱执行人手中的权利。

    “我的所有资产应根据信托基金条款继续管理和分配,我的遗产继承人仅享受收益权。”这一句话,可操作的空间可是相当大的。

    这就意味着,在黑人天王去世之后,三位遗产执行人可以对其财产拥有近乎无限的处置权,比如说,以一美元的价格打包卖给某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

    当然,一美元这个价格太过分了点,很容易被irs和fbi之类的机构盯上。

    但只要搞定三位遗嘱执行人,开出一个说得过去的价格,拿到黑人天王的版权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首先要遗产生效。

    “你们觉得他真的是白癜风”

    安妮指了指电视机上的特写:“白癜风不是像斑点狗那样,一片黑一片白的吗我从来没听说过能把黑人变成白人的白癜风,要说是白化病我说不定就信了。”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黑人天王“漂白整容”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米迦勒-杰佛逊本人的解释是患有一种名为“白癜风”的皮肤病。

    至于真相嘛……

    “他是漂白还是白癜风跟我们没关系。”

    罗杰没有顺着安妮的话题说下去,看向一旁的大卫-劳伦斯,问道:“大卫,你妹妹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索尼近期会不会有动作”

    米拉-劳伦斯不在洛杉矶,没法参加这次的“会议”,不过有大卫在,也没什么区别。
1...198199200201202...4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