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在听了科里-格林最近录制的样带之后,罗杰和加里-贝尔都同意了这位老牌摇滚歌手的加入。

    虽然这家伙年龄不小,但嗓子却保养的不错,唱歌的功底也没多少退步,依然是一位极具实力的优秀主唱。

    《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的最终阵容也确定了下来。

    darkness、、三支乐队全员参与。

    乐队的吉他手兼主唱吉姆、键盘手,乐队的主唱蒂姆-安德森、鼓手比尔博姆,以及乐队的主唱科里-格林也将加入到这张专辑中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杂七杂八的条款也都谈妥了下来。

    由于参与人数较多的缘故,大家都没指望能从这张专辑中赚多少钱。

    哪怕能有一个亿的收入,扣去成本,再有这么多人分下来,落到每个人手中的也没有多少。

    最后的条款倒是比较简单明了,ad唱片承担全部的投资,并获得这张专辑的全部版权和发行权。

    所有主创成员不领取哪怕一美分的前期薪酬,只参与五年内的全收入分成,分成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二,按照人数平分,每人百分之二。

    罗杰则以项目创作者和发起人的身份,额外再拿走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三,则是ad唱片的收益。

    以罗杰现在在乐坛内的“江湖地位”而言,这绝对算是偏低的友情价。

    时间进入到十月份的时候,《阿瓦隆幻想曲》也终于完成了漫长




第378章 有没有兴趣再合作一次?
    作为一个超级二代,大卫-劳伦斯和某些小说中常见的富二代角色截然相反,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比任何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都更加注重“效率”这个单词。

    乐队还没有结束《阿瓦隆幻想曲》的录制,大卫-劳伦斯那边就已经搞定了所有赞助商的谈判,只等着mad唱片这边签字,合约就会成立。

    主要的赞助商有四家,其中北美最大的通讯商att以1100万美元的价格拿到了节目冠名权。

    可口可乐、福特汽车以及诺基亚手机,则分别以200万至700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节目中的植入广告。

    当然,根据赞助费的差别,植入广告的数量、类型自然也不一样。

    例如作为冠名赞助商的att,他们就要求每一集正式播出的《美国偶像》正片中,必须包含完整的att宣传广告,这则广告的时长是29秒。

    并且在节目画面的左下角,必须包含att的商标水印,且在任何北美发行的版本中都不得剪去,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播放、录像带租赁、dvd纪念版等等。

    甚至于,当一季的比赛结束之后,推出《美国偶像》原声唱片时,专辑上也要印有att的商标,连大小和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花钱最少的诺基亚手机,每集就只有三次广告播放,每次长度限定在五秒以内,且不会在dvd版本中出现。

    四家赞助商,总计为《美国偶像》第一季带来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

    相较于前世,《美国偶像》最为火爆的那几年,每年仅仅广告收入就高达八亿美元以上,差距不可谓不大。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还没有开播的节目,能有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已经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可口可乐出了500万美元”

    罗杰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和可口可乐还有合同在身。

    每年一百万美元,这点收入对乐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过已经签下的合同,罗杰也不会无缘无故去反悔。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八年八百万的代言,乐队毫无疑问是亏的。

    但若是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可口可乐给出的待遇其实很不错,名义上是代言,但乐队需要付出的其实很少。

    无非就是将肖像权授权出去,偶尔拍几张海报。

    今年一整年,可口可乐的人甚至没有联系过乐队。

    说起来,乐队还欠可口可乐一支广告片。

    这家公司大约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来找乐队谈这件事。

    所谓合适,自然是利益能够最大化的时候。

    以乐队现在依旧在持续上升的势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支广告片拍得越晚,对可口可乐就越划算,合约又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可口可乐自然不会着急。

    金主都不着急,罗杰自己就更不会着急了。

    念头在脑海里转了几圈,就被丢到了一旁,回到《美国偶像》的话题上。

    “这个项目,你多盯着点。”

    罗杰最近非常的忙,连前段时间的mtv颁奖典礼都没时间去参加。

    停顿了一下,罗杰开口道:“《阿瓦隆幻想曲》大概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录完,在这之前,我都没有时间去管《美国偶像》的事。”

    “《大卫-鲍伊》的冲奖计划呢”

    大卫-劳伦斯很关系这件事。

    《大卫-鲍伊》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至今为止,北美销量已经接近了千万,随时都有可能达成钻石唱片的成就。

    虽然单周销量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下滑,但新增的数据也依然还算可观,至少在几个月内,还能再带来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

    而若是能够在格莱美上有所斩获,将这个数字再翻上一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格莱美光环对专辑的加持虽然没有隔壁奥斯卡对电影的加持那么大,但也总归是有利可图的,否则为何那些歌手、唱片公司每年要花费巨资,投入到格莱美的公关上

    仅仅只是名气歌手自己或许愿意,唱片公司可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盯着获奖名单去购买专辑的人,绝对不少。

    每年的格莱美结束之后,获得重要奖项的专辑,销量都会有一个不小的增长。

    “公关团队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大卫-鲍伊》的冲奖公关,依然是交给帕妮丝-格里芬的团队来做。

    就和经纪人、律师一样,公关负责人这个位置,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理由,通常是不会轻易换人的。

    罗杰似乎想到了什么,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大卫,在签订投资协议之前我就提醒过你,《大卫-鲍伊》这张专辑很难拿到重量级的奖项。”

    乐队已经连续几年在格莱美上斩获重要奖项,按照通常的规律而言,接下来的这几年,除非有“颠覆性”的专辑问世,否则顶多给一两个不值钱的小奖意思意思。

    除了排资论辈以外,在分蛋糕这一点上,格莱美做得几乎是不加掩饰。

    连续获得重量级奖项的歌手和乐队,通常都要被“雪藏”个几年,除非在这几年里,推出的作品出色到格莱美不得不将奖项给他的地步。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质量是足够的,但因为匿名发行的缘故,mad唱片压根没有为这张专辑申报任何奖项。

    虽然在原则上,格莱美会“主动收录发行时间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某一张专辑没有主动去申报奖项,那么会员们在投票的时候也会忽略掉它。

    即使公众质疑格莱美的公正性,格莱美也有很确切的理由来反驳。

    人家不愿意申报奖项,我总不能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去逼他们申报吧

    更何况,就算格莱美想这么做,首先也到找得到皇后、夜愿,以及未来会出现的齐柏林飞艇、深紫……等乐队到底在哪。

    “一点希望也没有吗”

    大卫-劳伦斯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那我们这些公关投入,不是在白费钱”

    “做了公关,获得重要奖项的可能性也很低,但是如果不做公关,那这个概率就是零。”

    事关几百万美元的公关预算,罗杰也耐心解释了一句,然后又说道:“例如最佳摇滚专辑这样的重要奖项拿不到,但是如果把目标放在最佳金属乐演奏之类的小奖项上,难度还是不大的。反正大头由我们来付,你总不至于亏本。”

    乐队自己也不会亏,不提在《大卫-鲍伊》专辑中的高额分成,单是给乐队履历上添上一座留声机,几百万美元花得就很值了。

    未来在人们说起darkness乐队的时候,只需要提起一句“他们获得了76座格莱美奖杯”这样的话,对乐队不了解的人就会立刻感受到这其中的分量。

    至于这76座奖杯中,有多少是最佳摇滚专辑、最佳摇滚乐队的重要奖项,乃至于年度专辑、年度单曲和年度制作这三项最重要的通奖,还是大部分靠最佳器乐编排这种没有任何分量的奖项来凑数,那根本不重要。

    想了一下,罗杰又问道:“《大卫-鲍伊》现在的北美销量怎么样了离一千万还差多少”

    相处了这几个月,罗杰对大卫-劳伦斯的性格很是了解。

    如果北美销量已经突破千万,这家伙早就大呼小叫起来了,既然没有,那肯定是还没突破这条分界线。

    &nbs



第379章 价值连城的金矿
    巡演上的合作只是小事。

    对于这次的巡演,无论是罗杰,还是乐队的其他人,都不算是重视。

    除了履行合约之外,这次巡演更主要的目的是不要让乐队的巡演中断太长时间。

    通常而言,当红歌手和乐队,都是在不断的演出、出专辑、演出、出专辑中循环渡过的。

    别说两年没有演出了,就是一年没有演出,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像鲍勃-迪伦这种每年演出至少百场以上,堪称劳模的典范暂且不提,绝大多数北美当红歌手,每年都会有十到五十场不等的演出计划。

    低于这个数字,要么是粉丝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起巡演的需要。

    要么是钱赚够了,有隐退的打算。

    当然,也有像乐队这样的例外,忙得没时间。

    原因无他,罗杰想搬运到这个世界来的歌太多了,光是制作专辑的计划书、录歌、宣传等等,就要占掉相当多的时间,哪还有时间去为巡演做排练

    虽然说小场的巡演不排练也行,演出之前花上几个小时简单地过一遍流程,剩下的就等到演出当天即兴发挥,这种做法其实在乐坛是相当普遍的。

    但是这样做,无疑会降低演出的质量,而且降低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歌迷不在乎,只要能在现场和偶像们一起嗨起来,就足以满足,哪怕为此掏空腰包也在所不惜。

    但这种敷衍的态度,对乐队本身的事业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的损害的。

    小场次的演出敷衍了事,当这成了一种习惯,接下来就是在大型演出中应付差事,再到专辑……

    渐渐地,歌迷们就不会继续买账了。

    在娱乐圈混,敬业确实不是值得夸赞的品质,只是最基本的基础。

    像是什么演唱会假唱、拍戏全程用替身,后期直接抠图等等,这种奇葩事在北美只要发生一次,就会被所有粉丝列入黑名单。

    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主要是时间不够——乐队内部的共识很简单,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保持一定的演出场次就够了,不举行大规模的巡演。

    更多的时间,主要还是放在专辑制作上。

    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出专辑比举办巡演更赚钱。

    很质朴的理由,谁也不会嫌钱多。

    尽管实体唱片业受到数字唱片冲击,整个产业已经开始出现了萎靡的征兆,但也仅仅只是征兆。

    在萎靡到出唱片的利润低于巡演利润之前,乐队的工作重心都会放在专辑,而不是演出上。

    至于这个过程要多久,所有人都无法做出准确的推论。

    即使罗杰靠着前世的记忆,也只能推断出还需要五到十年。

    不提两个世界截然不同这一点,罗杰前世也没有刻意去关注过这方面的消息,能知道个大概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记得准确的时间。

    反正不管怎么样,至少在巡演变成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之前,制作专辑的优先级肯定是要排在巡演之前。

    但为了保持乐队的影响力,演出也不能完全放弃。

    每年一个短期的小场巡演,或者一到三场大型单场演唱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大卫-鲍伊tour交给mad唱片去制订相应的计划之外,罗杰还要求mad唱片搜集2003年下半年,预计到场观众人数在六万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的资料。

    “不要北美的音乐节,地点最好是中欧,欧洲的其它地区或者亚洲也可以列入备选。”

    这是罗杰对mad唱片负责人的原话。

    根据经纪人团队的报告,自从《大卫-鲍伊》专辑之后,随着几年的积累,乐队在北美的粉丝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想要继续开拓市场,最好的选择是将目光放到海外。

    因为乐队的主要,或者说唯一的音乐类型是摇滚乐,开拓市场的方向最好是放在对摇滚音乐接受度较高的地区。

    再考虑到歌曲和电影不同,语种对歌迷选择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最好是英语地区,或者至少是英语普及率较高的地区。

    再考虑到正版消费能力等等问题,中欧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北欧、澳洲、以及亚洲的岛国和棒子国。

    至于不可描述国度,那片市场确实庞大得惊人,但对于摇滚音乐的接受程度嘛……

    再加上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去太平洋对岸举办巡演,这个想法,至少数年之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好的选择还是英法德三国,无论是歌迷们的钱包,还是对英语摇滚的接受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1...159160161162163...4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