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荀彧苦笑一声:“稍用了些。不过尚未梳洗,不敢来见大王。还请大王稍候。”他顿了顿,又道:“长公主与陛下相依为命,感情非他人可比,突闻噩耗,一时失态,还望大王海函。”

    孙策瞅瞅荀彧,微微一笑。“我无所谓。当初和亲本非我意,如今交战亦非我愿,倒是荀君要深自反省。阿和有今日,可是都是拜你们所赐。”

    荀彧神情窘迫,无言以对,只能叹息。过了一会儿,刘和从屋里走了出来,没有化妆,也没有梳髻,只是简单地整理了一下,用一根白丝带挽着曾经乌黑的青丝。几天不见,她憔悴了很多,头发都失去了光泽。她来到孙策面前,款款下拜。

    孙策伸手扶住。“地上凉,不要拘礼了。”

    刘和低了头,哑声道:“臣妾失态,不知大王驾临,有失远迎,请大王恕罪。”

    孙策看着刘和头发中夹杂的几根白发,皱了皱眉。“你姊弟情深,关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必自责。你弟弟虽然战败,却不失英勇,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他做了他该做的事,你也做好你该做的事,只是要有所节制,不要伤了身体,令他不安。”

    “喏。”刘和再拜,退了几步,转身回屋里去了。

    孙策又和荀彧说了几句,便也转身离开。荀彧送到门口,看着孙策健步离去,一时有些恍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孙策的平静得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大胜之后,他竟是看不出一点兴奋或者喜悦。

    荀彧回到堂上,有侍女送上热茶。荀彧捧在手中,兀自沉思。他与孙策相见亦有数日,深入交谈也有两三次,却还是看不透孙策为人。尤其是孙策今天的表现,平静从容,所言也是家常语,却自有一番神奇之处,令人难窥深浅。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郭嘉来了,一定要好好问问。

    刘和重新走了出来,刚入座,眼泪又涌了出来。“令君,可有陛下的消息”

    荀彧看着刘和,一声轻叹。“你还能指望什么




第2149章 生死有命
    “你赶紧捅死他,到时候我让你们合葬,做对妻。”孙策挥挥手,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同时不动声色的对吕小环身后的郭武比了个手势。

    吕小环一愣神的功夫,郭武蹑步上前,一手抓住吕小环持刀的手腕,一手挥掌砍向吕小环的脖子。吕小环倒是机敏,听到风声不对,低头,丢刀,手腕一拧一转,从郭武手中挣脱,反手摘下了郭武腰间的战刀,就地一滚,顺势蹲在地上,左手掩在腰间,右手做拔刀势,两眼上挑,怒视郭武。

    郭武很惊讶。“马孟起的拔刀势,你怎么也会”

    孙策也很意外。这吕小环没什么脑子,武艺却的确好,这几下兔死鹘落,连郭武都一时不慎,几乎着了她的道。

    “这有何难,看几遍就会了。”吕小环恨声道:“让开,要不然我杀了你。”

    袁耀摸着脖子,苦笑道:“你不要硬撑啦。你武艺虽好,体力却不支,不是郭都尉的对手,还是束手就擒吧,免得坏了性命。”

    “关你屁事!”吕小环骂了一句,眼前却一阵眩晕,身体晃了两下,软软的倒在地上。郭武上前,挑起自己的战刀,还刀入鞘,又命人将吕小环绑起来,暂时关押。看着被拖走的吕小环,袁耀欲言又止。

    “你知道她是谁”孙策问道。

    “她是谁刺客”袁耀一头雾水。

    “吕布的女儿,关西天子的贵人。”孙策微微一笑,还有一句话没说。原本的历史上,吕布曾打算与袁术结盟联姻,吕小环原本应该是袁耀的夫人,只不过后来没能成功,有缘无份。

    袁耀应了一声,也没往心里去。他来是有事要汇报。新年将近,孙策滞留汝南不归,袁衡派人来问,打算一起回汝南过年,顺便祭拜袁术。

    孙策觉得这个方案不错。朱桓取胜,兖州战事很快就能有结果,该杀的要杀,该抚的也要抚,要恢复兖州经济民生,大量的工坊要建,袁氏姊妹这时候回来能帮不少忙,至少在筹措资金上大有用武之地。

    ——

    当天下午,郭嘉率部赶到定陶。

    得知天子主动来见,郭嘉也很不解。不过他觉得这并不重要。天子伤重,随行的又只有吕小环一人,显然不是投降,至于他究竟想干什么,等他醒了自然就清楚了。

    相比之下,他更关心天下形势的变化。天子惨败,吴国诸路大军连战连胜,咄咄逼人,诸侯震惊,怕是要收缩战线,转攻为守。接下来是继续进攻,还是稍微缓一缓,调整一下节奏,需要尽快做出决定。五年计划的最终报告已经出炉,军费开支是最大的亏空。就地反击已经如此,如果主动进攻,亏空会进一步增大,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孙策深以为然。他这两天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今天子突然出现在这里,形势的变化超出他的想象,他也需要冷静的思考一番。他随即命人传书建业,让张纮、虞翻等人一起赶到汝南来,共商大计。

    晚上,孙策收到了朱桓的详细战报。此次大战,骑兵是绝对的主力,战果喜人。天子率领的羽林骑、北军三营几乎被全歼,只有两百余人脱身,长水校尉种辑在内的多名将领阵亡,并州军全军覆没,包括吕布在内的重要将领阵亡,张辽被俘。己方损失也不小,阵亡的骑士超过三分之一,剩下的骑士几乎人人带伤,短期内没有再战的能力。适逢董昭派人请降,朱桓请示以战迫降,与董昭谈判。

    孙策知道朱桓是想保存实力,为接下来进攻冀州的战事争取机会。有了击败天子的战功,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无须再和董昭拼命。早点结束战事,让将士们休整,对他最有利。

    孙策与郭嘉商议了一番后,决定接受朱桓的建议,和董昭谈判,具体事宜由满宠负责。

    与朱桓战报一起来的还有鲁肃的报告。鲁肃截住了刘晔,却走脱了赵云。赵云带着天子的诏书离开,大雪覆盖了他的踪迹,斥候无法追踪,怕是追不上了。刘晔被俘,却不肯投降,一心想归隐田园。鲁肃不敢做主,派人将刘晔解送到定陶,现在已经在路上。

    “哀莫大于心死。”郭嘉曲指轻弹鲁肃的战报,微微一笑。“三军夺帅,匹夫夺志,所谓大胜,莫于过此。后生可畏,陆议已然是名将之姿,周公瑾、太史子义不敢懈怠矣。”

    孙策笑而不语,心中却另有计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能让一向自负的郭嘉如此赞叹,陆议锋芒太露,不是好事。

    ——

    天子昏睡了一天一夜,终于睁开了眼睛。

    “令君,姊姊”看到一旁和衣而卧的刘和,天子很是意外。“我……我这是在哪里”

    “陛下,你在长公主的院子里。”荀彧又惊又喜,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伸手握住天子的手。天子的手又湿又冷,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荀彧不放心,连忙命人叫医匠来,为天子检查。趁着这个功夫,他将大致的经过说了一遍。天子静静地听了,看向趴在床边的刘和,目光温柔。

    “看来姊姊过得还算不错,吴王表里如一,是真正的大丈夫,非邀



第2150章 新征程
    “自作聪明!”郭嘉“噗嗤”一声笑,晃着酒杯,看着摇晃的酒液,神情不屑。

    荀彧面红耳赤,歪着头,佯作欣赏窗外的景色,一言不发。一轮新月悬挂在空中,倒映在湖面,波光粼粼,一片清冷,似乎也在嘲笑天子的异想天开和他的不知进退。

    向孙策请教治国之道荀彧一听就觉得儿戏,也预料到了郭嘉的反应,只是看天子持续高烧不退,随时可能一睡不醒,不忍见他心有遗憾,这才硬着头皮,趁着郭嘉宴请他的机会试探的提出请示,结果不出所料,被郭嘉一口拒绝。

    他无地自容,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只能沉默。

    郭嘉放下酒杯,长身而起,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景,嘴角微挑。过了一会儿,他又转过身,打量着荀彧。“医匠怎么说”

    “生死难料。”荀彧幽幽地说道:“天子虽然强壮,终究还是历练不多。受了伤,又受了风寒,就算是扁鹊重生,也没有必治的把握。”

    “他给刘晔、赵云的诏书究竟说了些什么”

    荀彧起身,走到郭嘉面前,盯着郭嘉看了片刻。“奉孝,天子已然退位,也没有活着离开的打算,只是想问个明白,解心中疑惑。我知道,这个要求强人所难,只是……”他一声长叹,摇了摇头,有些心酸,说不下去了。

    “原来你们还知道强人所难。”郭嘉冷笑。“如果我不答应,你们是不是还要长公主出面坚请”

    “没有,陛下没有告诉长公主来意。从一开始,他就不愿意长公主牵扯其中。”

    “算你们识相。”郭嘉转过身,打量着荀彧,嘴角轻挑。“你不用白费心思了,就算吴王肯说,我也会坚决反对。治道圣人所秘,岂能轻与另外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刘晔被俘了。正在来定陶的路上,估计明后天就能到。”

    荀彧愕然片刻,随即又苦笑了一声,摇摇头。他走到案前,端起酒杯,向郭嘉示意。“奉孝,初平三年一别,我们有七八年没见了吧且饮酒,休问世事。”

    “这还差不多,不枉我费了那么多口舌,向吴王申请解酒令。”郭嘉笑了起来,举杯与荀彧示意。

    “吴王真的禁止你饮酒”

    “非是吴王禁止,是我自愿。不过今日与文若久别重逢,殊为难得,不醉不归。”

    “善!不醉不归。”

    ——

    “天子退位了”孙策歪着头,打量着郭嘉,有些意外。

    郭嘉喝得不少,脸色泛红,却没有醉,只是有些兴奋难抑。拒绝了荀彧的请求,他非常有成就感,宴会结束时已经不早,还是跑来向孙策汇报见面的经过,再三嘱咐孙策不要答应荀彧或者长公主,不要说任何与治道有关的事。

    他非常反感天子这种做法,这简直比关中效仿新政,仿制马车还要恶劣。

    “依臣之见,刘协也好,刘晔也罢,都是自知必败,无再战之意。只是刘晔认赌服输,刘协却心有不甘,还想问个明白,这才以不治之躯,博大王同情,换取不传之秘。”

    孙策忍俊不禁,笑出声来。郭嘉真够坏的。作



第2151章 别来无恙




第2152章 折服(171021102948988盟主加更)




第2153章 执念
    荀彧匆匆赶来,看到拱着手,低着头,神情落寞的站在路边的刘晔,愣了一下,随即叹了一口气。

    他与刘晔相识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刘晔如此沮丧。

    “子扬,见过吴王了”

    刘晔苦笑着点点头,却没有解释。他不知道怎么向荀彧开口。荀彧见了,心中更是古怪,却不好多问。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马车。“你这是准备去哪儿”

    “回家读书。家里还有几亩田,家兄还经营了一个印书坊,生活无虞。”

    荀彧眉心微蹙,多少有些意外。刘晔的才华毋庸置疑,他又与鲁肃交情深厚,孙策怎么会不用他若说刘晔坚辞不就,他又何必到定陶来

    刘晔心是明白,却不好解释。他拱手,施了一礼。“令君,共事多年,多蒙教诲。时有唐突之处,还请令君见谅。”

    荀彧连忙还礼。“不敢。”

    “临别在即,有几句话,想请令君转告陛下。”

    “为何不当面对陛下说”

    刘晔苦笑了一声。“临难而惧,中途而走,无颜再见陛下。陛下……还好吗”

    荀彧长叹,摇摇头。“高烧不退,昏迷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

    刘晔鼻子一酸,落下泪来。“此皆我之罪也。年少轻狂,总想着险中求胜,却不知敌我悬殊,有如天地,致有此败。”

    荀彧眉头紧皱,目不转睛地打量着刘晔。此战受挫,刘晔的确有责任。鼓动天子以骑兵孤军深入,奔袭定陶,错失战机后又没有迅速撤退,致使被鲁肃截住退路,进退狼狈。经受重创之后,又遇到了鲁肃,刘晔想必对双方实力有了一定了解,后悔在所难免,但他自承敌我悬殊有如天地,这实在太夸张了。以他对刘晔的了解,应该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有所发现,觉得难以挽回,这才心灰意冷,斗志全无。

    “子扬,你都知道些什么”

    “令君有王佐之才,想必看得比我更清楚,又何必多此一问令君,关中、益州虽有地利,终究难敌天下大势。不出十年,天下可安,江山易姓已是必然。只恨我当时心盲计短,未能看清大势,以致陛下错过了一个机会。如今赵云带着诏书赶往关中,悔之晚矣。”

    荀彧震惊不已,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听刘晔这意思,是要劝天子禅让吗他知道刘晔对引凉州人入关中一向持反对意见,也不喜欢和凉州士人共事,但刘晔身为宗室,对天子、对大汉的忠诚逾于常人,对禅让之说从来不假以颜色。现在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究竟受了什么样的刺激,以至于沮丧如斯

    “我知道,陛下无计,不得不屈尊来见吴王,以求解心中所惑。不过治道圣人所秘,岂能轻传是以我当时极力反对。如今陛下身在定陶,多言无益,但我还是希望令君能够转告陛下,不要自取其辱,吴王是不会告诉他一个字的。求人不如求己,若悟大道,还是要自己多读书,多思考。”

    荀彧深有同感。郭嘉已经当面拒绝了他,天子的希望注定要落空了。

    刘晔自我解嘲地笑笑。“其实有令君在侧,本不必我饶舌,只是君臣一场,不得不说。好了,言尽于此,请令君代我向陛下辞行。负罪之臣,就不陛辞了。”说完,他向荀彧深施一礼,向后退了两步,站起身,登上车,头也不回的走了。

    荀彧一动不动,看着刘晔的马车渐渐远处,说里空落落的。

    ——

    天子幽幽地醒来,睁开了眼睛,轻轻的喊了一声。

    荀彧正坐在榻边想着心思,一时未曾察觉,直到天子慢慢伸出手,碰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见天子醒了,他又惊又喜,一边命人准备吃食,一边用手指摸了摸天子的额头。

    “我又睡了几日”天子哑着嗓子说道。

    “哦,没多久,没多久。”荀彧心中酸楚,却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刚刚睡了一会儿,精神便已大好,想必是快要痊愈了。”

    天子咧了咧嘴,没有戳穿荀彧的谎言。他浑身无力,但头脑却格外的清楚,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姊姊呢”

    “长公主在为陛下祈福。”荀彧端来了一碗水,小心翼翼的试了试。“陛下,这是长公主为陛下请来的符水,是活神仙于吉所赐,你快喝了吧。喝了就能好。”

    天子也不说话,就着荀彧的手,将一碗符水喝了。荀彧用布巾为天子擦了擦嘴角,又端来粥,喂天子吃了几口。天子顺从的吃完,打了个饱嗝,这才问道:“吴王什么时候能见我”

    “陛下……”荀彧低下头,摆弄着布巾。“刘晔来过了。”

1...485486487488489...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