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既然都察院出了面,这个时候,就只能等结果了。
眼下最麻烦的,反而是这个邓健,这朝中谁不知道,邓健是个油盐不进的人,人家压根就不在乎你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去,他也不会理会。何况他的名声很大,现在他来过问这个案子,倒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非议。
可问题坏就坏在这里啊,李东阳不担心他不能秉公而断,怕就怕事情无法控制。
若是顺天府来办,这倒是好说话,府尹大人会看李东阳的脸色,知道要早早完结,所以一定会快刀斩乱麻,这些妇人和孩子若是不承认是栽赃陷害,那就动刑,打到他们认了为止。
可都察院过问的案子不一样,要结案,就要细细地查问,而且还不能动刑,这邓健若是不动刑,不用一手段,只细雨春风一般的慢慢问案,结果一日不揭开,事情就会一直拖着,而李东阳永远都是那个烂透了的负心人。
李东阳眯着眼,想了想,道“该让左都御史去过问,把这个案子接过去。”
书吏摇头道“已经去了,却被挡了回去,邓健直接问他,牵涉这么大的案子,为何现在才想移案,早做什么去了?按律,他已接下这桩案子,除了圣旨下来,谁也休想移了案子去的。”
邓健就是这样性子的,即便是他的上官,也拿他一办法都没有,你强,他比你还强,你硬,他比你还硬,你要是威胁,他可以命都不要的跟你死磕到底。
李东阳面上阴晴不定,道“还有一个月,都察院若是办案,一个月能不能结案,都是未知之数,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可是……”
“李公,只能让左都御史去请旨意了。”
李东阳却是沉着脸摇头道“没有用的,陛下不会管这个闲事的。这几日,还是小心一些吧。”
他虽是依旧泰然自若的样子,可是心里的忧虑却开始深重起来。
果然不如他的所料,太白报立即开始有了动作,一篇描写了当日情景的文章在次日立即出现在了街头巷尾。
七个妇人,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是李家出来的女婢,四个乃是jv,还有一个,竟是个寡妇,jv和女婢倒也罢了,可是这寡妇,却是最让人忌讳的,这个时代,提倡守贞,名节便是礼教,因而官方总要给守寡的寡妇立贞节牌坊,要表彰她们的行为,可是现在……居然和寡妇有染,这就是坏人名节,是最可恶的事。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高处不胜寒
李东阳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时之间,这件事已是满城风雨起来,每一个人都是以此为谈资。
其实这很好理解,毕竟和色有关的东西,总是能引人遐想,于是新的论战开始酝酿。
有人自然认为是假,有人则一口咬定了是真,大家都是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有人论证为假倒也很有证据,为何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才会有人跑去李家,以前为何不敢去?还有,李公的年纪这样老迈了,不至于还如此吧,那孩子大的也不过三四岁呢,李公年过六旬,怕早已没什么兴趣了。
可即便如此,还是少不得令大家要深入地探讨,既要探讨,还是不免将那些乌七八糟的想法和李东阳连接在了一起。
而这才是真正致命的开始。
也就是说,一个人获得尊重,这种形象,源于大家固有的形象,比如你看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你绝不会将他和一些糟糕的事连接在一起,固然每个人在私底下都会有私欲,床弟上的事,是正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会有想法,可是人的固有印象便是,你看到一个大人物,心里一般就只有敬畏,绝不会浮想到什么龌蹉之事,就如你看到一个獐头鼠目的纨绔公子哥,也绝对不会联想到什么好事一样。
可是一旦,当你将这么个德高望重的人与那些色之事连接在了一起,即便你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你每日为他争辩,告诉别人,这都是别人在给他泼脏水,是别人故意陷害,可是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那你的想法就开始奔放起来了,总会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出现在自己脑海之中。
而这时候,当你蓦然首去看时,再记忆起这个人形象,会不自觉地发现这个人少了许多的庄重。
噢,他们猛地意识到,原来李公也是一般人,也是食s男女,也是吃五谷杂粮的。
而一旦你有了这个想法,他身上的光环也就渐渐地剥落了,固然这时候,你还在为他辩护,还愿意支持他,可是那种肃然起敬的心思,却徒然见变得截然不同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一口咬定了李公不是这样人的人,毕竟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除了某些坚定的诗社成员,各种讽刺之外,还有绝大多数动摇的中间派,这时候,他们也不免开始狐疑起来,甚至开始渐渐地产生了动摇。
有句话很切合生活实际,那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眼下都察院还在查办,一切都是扑朔迷离,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无数人遐想的空间。
当唐伯虎收到这些消息,知道事情发展到这般程度的时候,不禁咋舌,他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爆炸性了,人有八卦的本能啊,读人也大抵如此,谁也逃不过啊。
固然他跟随叶春秋已经见识过许多的新奇事物,可他真是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事情竟能轰动至此。他甚至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感觉自己的后襟有些冷,不由地庆幸自己不是站在公爷的对立面,要不然,这倒霉催的
清早的时候,唐伯虎看到叶春秋端坐在房里看着公文,忍不住上前道“公爷,外头的事,你听说了吗?”
叶春秋含笑道“怎么,伯虎兄又学习到了什么?”
唐伯虎却是道“学生以为,这个法子并不好。虽然引起天下震动,可是案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公爷,莫非你还想让邓御史真冤枉了李公?邓御史,理应不是这样的人吧。”
叶春秋淡淡道“真相如何,并不重要,没有人会妨碍邓兄查办,我相信,他一定会秉公而断的。”
唐伯虎不懂了,不解地看着叶春秋道“可是一旦秉公而断了,等邓御史还了李公清白,现在所做的岂不是”
叶春秋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道“可是等清白的时候,这场公推也已经结束了,到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意呢?李公要清白,那就给他清白好了,公推的结果出来之后,他便是做圣人,那也是他的事,于你我还有何干?”
唐伯虎顿然间不寒而栗,感觉后襟更冰寒了几分,卧槽,自己果然是猪啊,这样一想,所有的事都已经明白了。
此时,叶春秋道“交代一下太白报那儿,明日写一篇文章,就以知情人的名义来写,就说可能会有别有企图的人,可能会栽赃王公”
“啊”唐伯虎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跟不上叶春秋的节奏了,只愣愣地看着叶春秋。
叶春秋噗嗤一笑,道“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啊,我们可以这样做,李东阳难道就不会照猫画虎吗?事实证明,这事如此办出来的效果是挺好的,他若是对我的泰山大人也来这么一下,怎么吃得消?所以报纸要先推测,说李公陷入这个公案,心急如焚,说不准会给王公栽赃,如此一来,李东阳若是真这样做,在大家的眼里,也不过是想要故意栽赃罢了,这叫预防针。”
唐伯虎恍然大悟,然后一脸无语的样子“学生从前总想做上位者,想如李公、王公,还有公爷这般,成为人上人,可是现在,学生却是明白了,学生这辈子,也只是和公文打交道的这块料了。”
叶春秋看他一眼,见他叹气,看出了他的心思,人嘛,憧憬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正直,就可以指江山,可是当真正知道庙堂上这些事,方才会知道,在这里,正直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的天下最大的利益交换场所,在那紫禁城的屋檐之下,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代表的利益与人争斗的你死我活,或是彼此交换共享,偏偏这里不会有正直,不会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叶春秋含笑道“所以才有那么句话,高处不胜寒啊,你看,在这房里办公多好,温暖。”(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70308 102015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该他出马了
唐伯虎听了叶春秋的话,却还是愣住了。
他心里总觉得事情有哪里不对,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他一时也说不清。
过了片刻,猛地,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唐伯虎蓦然张眸,微皱眉头道“公爷,可即便如此,学生觉得还有一个问题。”
叶春秋饶有兴致地看着唐伯虎道“什么问题?伯虎兄说来看一看。”
唐伯虎道“公爷,问题的关键,难道不是这大势吗?对啊,就是大势,就如公爷所说的那样,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公爷固然取了很多巧,能够将绝大多数站在中间的人拉拢到咱们这边来,转而支持王公,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天下反商的情绪一日不除,王公就难登大位啊。”
他顿了顿,继续道“学生以为,反商的生员,即便是李公品行有问题,也断然不会轻易支持王公,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利益相关,人有了固有的观念,是断然不会轻易改变的,而士农工商,自理学盛行开始,便一直成为儒家的精义,天下的读书人,莫不是这样想,那些顽固不化的读书人,怎么会轻易改变呢?”
很显然,唐伯虎切中了重。
对啊,反商的生员这么多,而且那些人思想观念极为固执,王华的基本盘还是太小了,这……怎么能行?
就算是王华争取了最大的支持,能有四成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可再多,就真没有了,而李东阳在大多数的读书人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在王华的面前,就宛如一座巍峨,且是高不可攀的山峰,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相比。
换而言之,叶春秋忙活了那么久,不就是在做一件徒劳无功的事吗?
叶春秋听到这里,沉吟起来,一副认真思索起来的样子。
少倾,只见叶春秋的唇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道“是吗?可是伯虎兄还是忘了,辅的候选还有一个费宏,现在,该是他出马了。”
………………
自女人和孩子的事生之后,太白报可谓是一面倒的疯狂攻讦李东阳,太白报的销量大,受众的人也多,再加上这本身就是足以让人八卦的事,一时之间,街头巷尾,竟是非议无数。
可是在靠着朝阳门这儿,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报馆,早就悄然办了起来,其实这个效仿太白报的报纸并不起眼,它的销量也低得惊人,因为它的价格足足是太白报的十倍,因此一日下来,能卖个几百份,已算是很了不起的事,它的文章,此前多是一些称颂李东阳的话,可惜因为没有银子,所以也无法维持。
不过倒也有一些铁杆的支持者愿意去买,因为这是一份赤裸裸反商的报纸,很是迎合许多生员的胃口。
其中不少反商的内容,也算是新奇,不再只是寻常反反复复的念叨着士农工商之类的话,而是逐一阐述商贾的危害。
正因为如此,许多生员对其很是喜爱,倒也颇有一些影响。
甚至有人认为,这份报纸,理应是朝中某些大人物背后撑着的,指不定还可能和李公或者是费公有关。
这一次,李东阳弄得非议四起,小报馆却突然开始大规模地印刷起来,如太白报一样,也是一文钱一张,他们的内容,除了一如既往的痛斥商贾之外,对于李东阳的事,却是不予置评。
因为价格和太白报一样低廉,顿时便引起了许多生员的追捧,销量逐渐开始大增。
而其中的许多内容,却让人深思。
赵举人一直都在京师,等着两年之后的会试,他家里颇为殷实,在京师除了备考读书,也没有其他的事,因而对这公推的事很是热心。
他是极瞧不起太白报的,太白报虽然也是读书人的报纸,出自太白诗社,可在他的眼里,这太白报便是那些商贾弄出来的阴谋,所以他日常都会买一份反商的士报来看看。
这几日,因为和人争辩李公是不是私德有亏的事,他也是疲惫得很,许多人居然不分青红皂白,明明就是子虚乌有,甚至是另一个辅候选者王公的阴谋,偏偏他们却是深信不疑,实在是令赵举人感到可恨。
就在这个清早,赵举人摊开了报纸,照例看着这份士报,只是看了头版的文章,赵举人的忧虑之心更重了。
这是一篇让赵举人最不敢去想象的文章,现如今,李公的声势越来越弱,以至于成了众人取笑的对象,长此以往,一旦王公胜了,到了那时,可就不好说了啊。
谁不知道王公和商贾们打成了一片,等他成了辅,势必与商贾沆瀣一气,名教还会是名教吗?
赵举人心里一沉,这正是他所最是担忧的事,他虽然和许多的知己好友,都是铁杆的李公支持者,坚决反商,可是每每想到李公大败,那么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尤其是这文章揭露,说是太白诗社四处出没各省,收买人心,一旦王公成为辅,正统的读书人迟早会被打压,甚至将来会被蚕食,这理学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绝迹了。
看着这样的文章,赵举人禁不住有些烦躁,他很不耐烦地将报纸丢开,口里咕哝着骂了一句“胡说八道。”
虽是这样说,可是在他心里,却又隐隐觉得,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些反商的读书人心里,王公和镇国公都是卑鄙小人,都是和那些下贱的商贾们一样的货色,他们是万万不肯接受王公成为辅的。
赵举人其实一直都在自己安慰着自己,总想着,事态总不会这样坏,自己遇到的许多读书人,依旧还是支持着李公的,可是文章中一句话却是戳中了他的心事,李公日益为人所笑,此固是小人搬弄是非,可长此以往,败绩显露,届时一旦摧枯拉朽,谁可力挽狂澜?
这话,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了本来就感到不安的张举人的心头!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势同水火
究竟谁可力挽狂澜呢?
这一句反问,惊醒了赵举人,也令赵举人开始深思起来。
可是细思极恐啊,他的焦虑心理就来源于这里,谁也不知道李公能不能胜利啊。
而太白诗社一直想尽一切办法辅助王公,在王公的声望渐渐变得高起来后,王公成为首辅的可能,给赵举人越加地曾添着许多的焦虑。
是啊,若真是输了呢?
输了的话,士农工商还是士农工商吗?这士报虽然说话直接,却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今天下人都在非议着李公,以至于许多读书人都开始动摇起来。
这样下去,可怎生是好呢?
赵举人坚持着他的传统,他鄙视商贾,认为一旦商贾不狠狠压制,将来一定会出现大麻烦。
那时候,甚至有可能是礼崩乐坏啊。
没错,他最担心就是礼崩乐坏,他看到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招摇过市,奴仆从群,高谈阔论着那些生意经,想到这些人甚至可能与士人平起平坐,更想到王公将来成为首辅,提携这些人,这是要将天下置之何地?
这一句反问无疑是直击了他的心,使他足足一天都处在忧虑和惆怅里,便一人躲在家里,足不出户,夜里辗转难眠,满心思的忧心忡忡。
到了次日一早,照旧有士报送来。
这一次,文章却又不同了,士报开始很避讳地谈了李公的事,这一,赵举人是很理解的,太白报几乎是追着李公猛追狠打,每天放出各种疑似李公私德的问题,可谓是各种变着花样,拐弯抹角地羞辱,若是士报与太白报争锋相对,对李公未必是好事,对于这些反商的读书人来说,他们都不希望这些流言蜚语继续下去。
所以士报没有过多地提及李公,却是新奇地开始赞颂起了费宏,说他十三岁便中了信州府童子试“文元”,十六岁中江西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春,在会试之中,一举高中头名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时虚龄不过二十岁而已,为大明除叶春秋之外,最为年轻的状元翰林。此后这年八月,成化帝去世,参加修纂《宪宗实录》,总裁、副总裁都推重费宏,放手让他负责。到了弘治三年,礼部考试的试官、主考官是臣、礼部尚书徐溥和汪宗伯,他们信任费宏,试卷的评定、上奏的文章都让费宏草拟,这一次,选拔了不少英才,受到人们的赞扬。费宏虽年轻,但在从政的几年中,参与了大臣主持的政务,显示了他不仅有文才,而且娴于政理,办事练达。弘冶九年,为廷试执卷官。不久,调左春坊左赞善。从官阶看,与在翰林院一样,并不高,但翰林为清贵之府,赞善旨辅导太子之责,对官员品德、学问的要求很高。可见费公的声望,几乎无可挑剔。
接着,便开始颂扬费宏在礼部尚书任上的事,说他如何坚持原则,说他为了士绅,与陛下据理力争。
说起费宏……
其实在这一次公推之中,费宏一直充当着默默无闻的角色,虽然一开始,费公入围倒是引起了许多人的热议,可是很快就没有人注意他了。
因为谁都知道,这场推选是李公和王公的对决,各自代表着程朱理学与诗社为代表的商贾,双方竞争激烈,可谓是势同水火。
而费公,听闻一直是和李公交好,政见也与李公重合,可毕竟资历还太浅,何况背后也没有足够的后台支撑。
很公正地说一句,费公是有机会入的,可是一跃成为首辅大学士,还是不合适。
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是被遗弃的对象,倒不是他的出身不好,也不是他而今官位不显赫,更不是因为他资历不够,而是因为,在李公和王公的光环下,完全掩盖了他的光芒。
可是现在……当赵举人死死地盯着文章,猛地,他的思维的某个角落像是被什么唤醒似的,一下子产生了奇妙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他不免又想起现在处在流言满天飞中心位置的李公……李公还能坚持下去吗?若是坚持不下去,不是还有一个费公吗?
看了今天这士报,才徒然想起,一直被大家所忽略的费公,从某种程度来说,费公可谓是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连太白报都不屑于去揭露费公的隐私,反是将李公当作大敌,而太白诗社可谓是声势浩大,铺天盖地地宣传和动员起来,对于所有像赵举人这般的人,宛如乌压。
就在这时候,赵举人突然间感觉焦虑了一个晚上后,在幽暗的心绪里,终于出现了一丝曙光。
对啊,若是李公不成,费公也可以啊。
其实赵举人未必就喜欢李公,从这么多日揭露出来的事来看,赵举人甚至有一些怒其不争的感觉,可是他不得不承认,他必须支持李公不可,这是因为他更讨厌王公,为了阻止王公上台,李公的私德甚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公的价值观以及政见,与赵举人这些人不谋而合。
可现在,就在所有人忧心的时候,才猛然地发现,是可以即便不选李公,也一样可以阻击王公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选项。
这种感觉,宛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引路灯。
赵举人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完了士报,心里百感交集,又忍不住拿起一旁的太白报,太白报,他也会买的,就是想看看这些人又如何的胡言乱语。
文章的开头,几乎没什么新鲜的,依旧是攻讦李公私德的事,说是据闻从大理寺传来了消息,那几个女人揭露了许多隐秘,这些东西,真真假假,可足以蛊惑人心。
此时此刻,事情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
未来的几日,太白报依旧是疯了一般地攻讦李东阳,销量愈来愈好的士报,几乎已到了和太白报分庭抗礼的地步,一边是追着李东阳猛追很打,另一边,则是疯狂的开始宣扬费宏。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庶子风流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白帝城托孤
在李东阳被太白集对李东阳以各种花样的攻击,令不少读人开始产生怀疑的时候,费宏的声望,反而渐渐开始水涨船高起来,整个京师,他的贤名开始广而告之。
这令费宏隐隐的有着不好的预感,他莫名地开始担心起来。
甚至在一个朝会上,他突然发现许多大臣对他态度竟是亲和和恭敬了许多,甚至有着要跟费公加深关系的以为,显然已经有人认为费宏大有机会,假若当真有一日,费宏能成为首辅,现在讨个好,为将来的亲近铺路。
费宏却是被吓得心惊胆颤起来,不敢和人过多地接触,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处在这风口浪尖上,竟也成了一个大热门。
一般情况下,能有机会往上爬,当然是好事,可是他能往上爬吗?他前面还有个李公啊!
费公现在只想着,该如何向李公交代?
李公历经三朝,资历太深太深了,宛如一棵盘根老树,岂是他所能比的?
其实费宏没有这个野心,倒不是因为他当真淡泊名利,实在是因为他深知自己资历尚且,他还很年轻,现在实在没有必要争这个,他现在已是礼部尚,才年过四旬,若是按部就班,不久就可以入,再过十年八年,成为首辅也是迟早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