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即便是经常爱胡闹,偶然气得大臣们要生要死的朱厚照,又何尝不愿意做一个好皇帝?
人其实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叶春秋是如此,朱厚照也是如此。
可是要得到群臣的赞赏,何其不易啊。
为官之道是要事事谨慎的,对于百官来说,说陛下好话,某种意义来说,是要承担政治风险的。
因为人言可畏啊!
在许多人的眼里,你若是肆无忌惮地夸奖皇帝,这就是谄媚,是无耻,是想要做官,甚至,是奸臣,想要借此来上位,是无耻之尤之举。
因而别看大家见了皇帝,个个都是诚惶诚恐的,虽然偶尔也会不咸不淡地说几句陛下圣明,或者陛下励精图治之类,可谁都知道,这是场面话,真要变着花样地夸,伤不起啊。
可是这一次显然不一样,这一次是陛下真正地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即便是传出去,士林清议怕也是多有褒奖的。
君王不能好美色啊,更别说自古因为美色祸国的例子可有不少,将国色天香的美人逐出宫去,本就是圣君的象征!
历来读书人是最喜欢脸谱化君王的,你爱美女,得,那你就是昏君;你不爱美人,好,这下有圣君的模样了。
再加上李东阳的态度已是不言自明,其他几个老似乎对此也是乐见的,这个时候,有了这几位上官的表态,后面那些众官们不赶紧拍一拍马屁,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下一次能如此光明正大地给陛下和李公等老留个好印象的机会,可是不容易碰上的。
于是众人纷纷不吝溢美之词,再说有刘瑾和叶春秋带头,夸张一也没什么,这兴高采烈的轰然叫好声中,朱厚照可谓是红光满面,背着手,心里说不出的舒坦和畅快。
朱厚照虽是从小受着太子的规格教育,后来成为了皇帝,很多时候会很有个性地做出一些令大臣们懊恼的事情,可其实他是个很贼的人,对自己有好处的时候,他会犯得着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当然不能了!更别说眼看是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当然是好好利用了!
比如现在看到了兴王父子,当他意识到诉责兴王父子肆意给他送美女,能获得满堂喝彩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只好委屈一下自己的皇叔了。
于是朱厚照板着脸,继续冷笑着道“皇叔,时至今日,你可知罪吗?”
朱祐杬身躯一颤,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此时,他竟有一种大祸临头之感,再不敢迟疑,连忙道“老臣……知罪。”
有没有罪,当然不是朱祐杬说了算,而是天子说了算,天子说你有罪,你自然也就有罪,绝不可有半句争辩。
一旁的朱厚熜自然也明白现在的处境,再心有不甘,也只好拜倒道“臣有罪。”
朱厚熜的心里真的是委屈到了极,虽只是一个亲王世子,可在安6的藩地里,身份高贵,可谓是称王称霸,所有人都得谦让着他。
可是到了这里,不但屡次成为群臣哄笑的对象,而且在天子的面前,这感觉真是比兴王府的家奴都不如!
可是他也只能强忍着心里的种种不服气,却不敢撞。
朱厚照正是得意的时候,这意味很有乘胜追击的味道,便道“哼,想用美色来魅惑朕?你们两个,闭门思过吧,且在这京中好生地思过,什么时候悔过后,再回藩地去,若是你们再做出什么事,可就别怪朕不念情分了。”
“是。”朱祐杬心里刺痛痛的,虽然感受到屈辱,可只能一味磕头。
好端端的兴王,先是被绝俸,再加上今次的打击,已是连最后一的皇亲国戚的派头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刘瑾在旁不失时机地道“陛下宽宏大量,还不叩谢?”
这分明是给人再生生地打了一巴掌,而且还是无端端的,竟还要叩谢。
朱厚熜的牙都要咬碎了,他目中掠过狞笑,身子倒还是实诚的,连忙随之磕头道“谢陛下恩典,陛下雨露之恩,臣铭记在心。”
“呵……”刘瑾漫不经心地接着道“铭记在心是肯定的,就是不知是记住了雨露,还是雷霆。”
有时候,叶春秋真的很佩服刘瑾,这厮耍起来还真是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的,这种阴阳怪气的话,分明是已有所指,是在戳兴王父子的心窝子。
当然,刘瑾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所以连忙笑嘻嘻地打了自己一个巴掌,而后一脸委屈地道“奴婢,奴婢真是该死,奴婢多嘴了。”
朱厚照方才自是恼他到了极,现在却现刘瑾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这一趟的差事倒是办得好。
美人,哪里没有?
可是要做圣君,却是不容易啊。
倒不是朱厚照无情无义,可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女人的命运就等于是财货和物品,那兴王父子的本意,也不过是想将那两个美人当做货物一般送给朱厚照换取龙颜大悦而已。
朱厚照很是欣慰地看刘瑾一眼,才道“该死什么,这一趟,朕命你赶人,你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往后继续好生办事,朕不会亏待了你。”
这是一种暗示,驱逐两个美人,是朕的主意了,已经和你刘瑾无关了,你可得把嘴巴关严一些。
刘瑾喜笑颜开,连忙道“奴婢为陛下办事,本是理所应当,这是应有之义,也是职责所在,陛下这样说,在奴婢心里,这不是戳奴婢的心窝子,是拆奴婢的骨啊!”
朱厚照大笑,李东阳诸人反而有些尴尬了,不过事到如今,他倒是松了口气,排除掉了兴王的影响,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想到这一次叶春秋倒又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于是含有深意地看了叶春秋一眼,方才向朱厚照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事,想要启奏。”
朱厚照现在的心情很不错,便道“李师傅但说无妨。”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投桃报李
李东阳徐徐道“事关鞑靼汗女册封夫人一事,礼部今日恰好拟定了一份章程送去了内,老夫看了,倒是觉得尚可,本想明日递入宫中,让陛下过目,不过既然今日觐见,不妨就大致地说一下吧。”
叶春秋在旁不由地想,这李东阳倒是个‘厚道人’,这是投桃报李了!
这一次,叶春秋帮了自己,又何尝不是帮了李东阳?李东阳如此急迫地要给一恩惠,可见他能有今日,确实非同小可。
若说谢迁能入,靠的是因为自己的脾气,因为这种脾气,而得到了先帝的信任,而王华的入,本身就因为他的清名,还有帝师的身份;那么李东阳能够接替刘健,甚至连刘健都举荐了他,只怕是因为他的性格吧。
有一种人刻薄寡恩,别人给他办了事,他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若是在得势的时候,倒也可以呼风唤雨,可一旦遭遇了坎坷,就免不了墙倒众人推了!
因为没有人从你身上得到恩惠,反而对于绝大多数希图上进的人来说,你已成了很多眼里的障碍,你强大,别人不敢招惹,可是但凡有机会,各种明枪暗箭也就来了。
显然,李东阳是另一个极端,他很爱提拔人才,也经常举荐不少自己的密友,看上去,似乎有过于圆滑,可是这样的人,才给了别人希望!
当大家都知道,能够为李公效劳就能获得千载难逢机会的时候,只需李东阳一个暗示,就有无数人捋起袖子争先恐后想要为他效劳了,即便只是给他跑一跑腿,也成了一件荣光的事。
朱厚照倒是没有料到李东阳会提出这个,接着便随和地笑了,道“嗯,说说看。”
李东阳道“鞑靼部,毕竟非同小可,这汗女又是黄金家族的血脉,我大明的基业,得至前元,汗女既为前元皇族,朝廷自该给予礼遇。”
李东阳既然已经暗示过了,礼部当然会在这基础上给予一些理论上的基础。
这叫做师出有名。
论起来,在太祖皇帝称帝之后,朱元璋确实承认了元朝的正统,虽然元朝乃是异族,不过为了大明的道统,朱元璋在一边揍北元的时候,也表示了对元朝的承认。
既然承认,那么汗女就是前元的皇族。
而按照封建王朝的思维,对待曾经的皇族,多少还会有一礼遇的。
比如司马昭灭蜀,便封刘禅为安乐公,又如赵匡胤陈桥兵变,就将北周的天子封为郑王,这既有立贞节牌坊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前朝的旧臣。
你看,连你们的皇帝,我们都能够给予了宽大处理,你们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放心吧,不会秋后算账的,好好办事,不许反抗。
李东阳的理由倒是很说得过去,朝廷立一个对鞑靼人宽宏大量的牌坊没问题,当然,另一个用意就是安抚鞑靼人了。
乡亲们,别闹了,跟着巴图蒙克一条道走到黑是没有前途的,你看,连你们的汗女都受到了优待,何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呢,乖乖来降吧,或是战局不利之时,切莫负隅顽抗,我大明是优待你们的。
这是攻心之策。
朱厚照颌,似乎也颇为认同。
经历了一段在关外生存的时间,鞑靼人的事,朱厚照也算是半个专家了,历来用兵,都有一个围三缺一的传统,就是对付敌人,要给对方留一条后路,你不能将他们的路都堵死了,使他们只能拼命到底,如此一来,即便到了最后,你可以获得胜利,只是遭受的损失,却是惨痛无比。
这大明的军马,无论是漠北的汉人牧民,是新军还是边军,哪一个都是忠勇之士,任何一条性命,都需珍惜!
朱厚照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道“李师傅说的不错,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册封呢?”
李东阳深看了朱厚照一眼,淡定无比地道“颁金册,授金宝!”
短短六字,却是让满殿的群臣都不禁啧啧起来。
说起这颁金册,乃是大明宗室内部的传统,但凡皇帝要册封亲王、郡王、公主、郡主、县主,往往都需要金册来册封,这是宗室的象征。而至于授金宝,其实就是所谓的金印,而这金印,则将范围缩到更小了,只有亲王、郡王,方才需要授金宝。
这就是说,是给予亲王和郡王的待遇。
这恩荣之重,连叶春秋都愣了一下。
聪明如叶春秋,很快意识到了什么,接着不由自主地抬眸看着李东阳!
这李公是想拉拢自己吧,又或者说,是想借这一次,让自己欠下一个人情。
只听李东阳此时又道“就以郡王之例,授予琪琪格夫人之位,名号仍为金帐,命其管理漠北蒙古诸部,永为我大明藩屏,陛下以为如何呢?”
此前的意思,只是让琪琪格去管理叛降的鞑靼人,现在倒好了,直接管理蒙古诸部了,这等于是朝廷册封的大漠之主啊。
便连那朵颜三部,在名义上也成为了琪琪格的部属,何况蒙古人的概念自成吉思汗一统草原之后,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为许多部族,因为被蒙古人奴役之后,也大抵都成为了蒙古人,蒙古之主,牵涉实在广大。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朝廷除了朵颜三部和一些内附的蒙古小部族之外,这个金策夫人,其实管辖范围并不大,即便是朵颜三部,多半也未必就肯愿意受琪琪格的节制。
不过单凭这一份的恩荣,却已算是空前绝后了。
朱厚照更没想到内和礼部会给以琪琪格如此高的礼遇,虽然知道在这件事上,对叶春秋也算是有利的,但还是沉思了一下,慎重了起来。
郡王之例,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因为表面上,这只是郡王例的夫人,可还牵涉到了继承的体制,现在琪琪格是夫人,那么将来,她的子嗣呢?她有一日若是生了儿子,就要承袭这个爵位,那么………该不该就是郡王了?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册封
朱厚照在关外的生存的那段日子,也算是得了历练,现在的他,心思倒是没有那么一根筋了,想事情也深了一些。..
朱厚照不由深思起这礼部给出来对琪琪格的封赏,这样的结果,不外乎等于是大明册封了一个异姓的郡王……
当然,大明也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譬如朝鲜安南,大抵就是如此,可是这朝鲜和安南,毕竟是有自己的土地和人口的,可这鞑靼汗女,算起来,不过只是俘虏罢了。
朱厚照对此,倒是谨慎了起来,却是抬眼费宏,道:“费师傅以为呢?”
册封制典之事,便绕不过礼部尚书费宏了。
费宏出班,沉吟道:“臣以为,鞑靼乃大明心腹大患也,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果然是老干部级别的,短短的一句话,却是切中了要害。
不错,历来大明的敌人都来自于北方,想要解决北方的问题,就免不了要对鞑靼人进行分化,而分化最好的办法,在朝廷现在的决策就是册封琪琪格。
朱厚照算是了解鞑靼人的,在那关外,跟这关内的很多风俗是很不一样的,其中的一个,就是蒙古人的女性地位很高!
说到琪琪格的身份,确实极为特殊,甚至成为未来分化蒙古的关键,朱厚照想了想,虽然觉得对琪琪格的封赏有点过高,但从大局来乎也觉得颇为合算的,便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就按这么办吧。”
说罢,朱厚照打起了精神,一副贤君之相的样子,环顾了众人一眼,道:“诸卿,以为如何呢?”
于是群臣你,我,其实虽然李东阳表态,礼部尚书也有所表态,不过也有人认为恩荣太厚了,朵颜部的花当也不过是个羁縻卫都指挥使呢,海西女真的领亦不过是指挥使,至于南方的各部头人,不过是土司。
一些御史和清流,似乎跃跃欲试,想要提一些自己的意见。
叶春秋将这些统统里,心里想,这样的大事,若是有人反对,极有可能会被搁置下来,而一旦被搁置,后面的事情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了。
李东阳确实送给了自己一份大礼,这份大礼的意义在于,叶春秋有了琪琪格这一个金帐夫人作为底牌,往后在大漠,完全可以有很大的一番作为。
“陛下……”
此时,已有人站了出来,这人乃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叶春秋对他有些印象,此人乃是左都御史的副手,是都察院的二三号人物,他若是提出什么,势必会有许多人附和。
而一旦反对的人出现,这个搁置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毕竟就算李东阳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可这庙堂也未必就是李东阳一人说了算的。
朝中的利益相互交织,极为复杂,左副都御史的背后未必就没有人暗中授意,某些朝中的大佬,若是有着跟随自己利益的想法,明面上不敢反对李公的决策,却往往会授意一些人暗中来反对。
朱厚照人,正待要脱口而出:“爱卿有什么要说?”
只是朱厚照刚刚开口,突然,掌声起了。
却是叶春秋伸手鼓掌,啪啪啪啪啪啪……
呃……
这突如其来的掌声,立即让人会意了什么,那刘瑾站在一旁,想着之前的惊险,心里还在庆幸着自己逃过了一劫呢,一秋鼓掌,顿时想起了什么!
就算以前刘瑾多不喜叶春秋,可这一次,还真是多亏了这位镇国公,再说,往后说不定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呢!现在,也该是自己投桃报李的时候了,琪琪格的恩荣,不就是叶春秋的恩荣吗?
于是刘瑾二话不说,卷起袖子便开始热烈鼓掌,一面感动的样子,拉着尖锐的嗓音道:“陛下……圣明哪。”
啪啪啪啪啪……
于是……暖阁里的宦官,亦纷纷掌声响起。
李东阳面带微笑,伸出了手,啪啪啪几声。
杨廷和见李东阳鼓掌了,哪里还敢怠慢,也笑吟吟地伸出手。
阁老们的掌声也开始起了,其他人哪里还敢怠慢?于是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那左副都御史本是想要仗义执言,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觉得这件事应当缓一缓,所谓徐徐图之,没有必要这样下决定,只是这时候,当这掌声响起,他本是想要等一等,等掌声停了再说话,可是掌声如雷,经久不息,他抬眸见这四周群臣,竟无一例外的鼓掌。
其实鼓掌的人,很多不过是凑热闹罢了,叶春秋起了头,刘瑾呼应,然后宦官们带起气氛。
等到李东阳诸人开始鼓掌,这时候,不鼓掌的人反而成了异类了!
古人们最在乎的是中庸之道,即是凡事都不能出格,所谓枪打出头鸟是也,所以即便觉得不妥的人,这时候见四周掌声起来,也不得不鼓掌起来,别人不停,自己当然也不能停,节奏带了起来,气氛热烈,手掌拍红了,也是在所不惜!
这左副都御史见此情景,顿时开始泄气了,因为自己显得已经成了一类,孤掌难鸣,似乎自己一下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这左副都御史略显尴尬后,却也不得不伸出了手,鼓掌起来。
经久不息的掌声犹如潮水一般,好不容易退去的时候,朱厚照犹如喝醉了酒一般,满面红光,眼眸也显得格外明亮,压了压手,才道:“诸卿的心意,朕已知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待诏房准备拟旨,礼部预备册封吧。”
若是以郡王之礼,这就是册封了,这和官员升迁的敕封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册,便是册立的意思,有专门的礼仪,颁金册和金印,其礼遇,和册封藩王差不多,一丁点都马虎不得。
于是众人轰然道:“遵旨。”
即便是那些心里有些反对的人,此刻也只好无奈地苦笑了,皇帝金口已开,君无戏言,再加上大多重臣的支持,他们再怎么想反对也难以再找到空子。(未完待续。)
公告:玉米小说
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进入下载安装 xsyd ()
庶子风流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好皇帝当如是也
鼓掌是什么,大家其实也不太明白,只是大家都热烈鼓掌了,自己在这群体里,当然不能做异类了!
不过细细思来,这掌声一起,不就是有鼓励的意思吗?陛下问大家的意见如何,众人纷纷鼓掌,自然也就是对陛下的话有了认可了。
最重要的,情绪是会感染的。
叶春秋这时候都不禁觉得鼓掌这玩意,实在太厉害了,掌声一起,你想要做木秀于林都不成,实在是捆绑大臣的好利器。
既然事情定了下来,也没有什么事情得急需再议了,紧接着,诸臣便退去,纷纷告退而出。
朱厚照却是留了叶春秋下来,道“春秋,你留下,朕有军国大事要和你商量。”
叶春秋便颌,等所有人散去,这暖里便只余下了朱厚照和叶春秋、刘瑾。
只是那朱厚熜父子退出的时候,如丧考妣的样子,尤其是那朱厚熜,脸色青,临末了,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眼中已经不再只是不甘,还有飞快而过的恨意。
这一次,他们父子伤得可不轻,可以说,再没有希望恢复他们的俸禄了,不只如此,这闭门思过,是陛下的意思,从此之后,他们只能留在京师,闭门不出,可问题在于,这得什么时候思完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啊,思过,思过,什么时候思到了自己的罪过,那得陛下才说了算,可是,陛下还会想到这兴王父子吗?若是没有想到,这父子二人几乎就形同于被圈禁在了京师,被无数的御史盯着,再无可能回到他们的安6做他们的土霸王了。
只是这些心思,叶春秋俱都埋藏在了心底!
朱厚照在这时,方才打起精神,叹口气,才道“不容易啊!”
“嗯?”叶春秋不明所以地看向朱厚照。
朱厚照又叹了口气,道“真不容易啊,朕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得到过师傅们这样夸奖呢,当初,朕奔袭土谢部的时候,也不曾有,现在朕细细思来,真是感慨。”
顿了一下,朱厚照又接着道“春秋,你说现在看来,朕和先皇,哪一个更圣明?”
呃……
叶春秋只好道“先皇擅文治,陛下擅武功,不可一概而论。”
“这就对了。”朱厚照很满意地笑了,道“不过朕今儿不能跟你深谈了,上一次让你给皇后探病,结果如何了?”
叶春秋道“皇后娘娘前些日子的身子虚了一些,又染了微寒,这才一病不起。”
朱厚照头道“无事就好,朕还说,这两日见她精神恢复了一些,想让你再去看看恢复得如何了。朕……”说到这里,朱厚照看向刘瑾,笑了笑,道“让刘伴伴跟你,刘伴伴,这一次……”他踟蹰了很久,却还是道“这一次你做的好。”
刘瑾连忙拜倒道“为陛下效力,是奴婢的本分。”
朱厚照便坐下,随意地笑道“可是朕还是觉得亏了,做了这个圣君,就像是被无形的绳索给绑缚了一样,因为在大家眼里,朕已是好皇帝了,今儿的奏疏,怕要亲自批阅一下,至少也要勤快几天再说,不然,实在说不过去了,好吧,你们去吧,朕这好皇帝当如是也。”
说罢,朱厚照便装模作样地提起朱笔,咬着笔头,一脸郁闷的样子。
叶春秋只是莞尔一笑,叶春秋又怎么不知道朱厚照呢?朱厚照的性子,大抵就是如此吧,不过想来也老实不了几天。
不过这个时候,还让自己去探病,可见朱厚照和夏皇后之间,还是颇有情谊的。
叶春秋便告辞出去,与刘瑾一道往那坤宁宫去,这一路,刘瑾已是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地道“起先的时候,真真是吓死咱了,还真以为咱这次是真的要完了,也亏得镇国公的智计了得啊,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