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说到这里,她凤目已是红肿,眼泪便落了下来,泣声道“他哪里有春秋半分的聪明,成日糊里糊涂的,哪里吃得了什么苦,自己的儿子,哀家心如明镜,他吃不得苦啊,他平时舞刀弄枪,却都是侍卫们让着他,他呢,还自鸣得意,不晓得好歹,不知是非,你们成日说陛下圣明,圣明,这下好了,他不知天高地厚,跑来了这里,这里多凶险哪,天啊,他只是个孩子,能知道什么,哎哀家从不曾希望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求他这一辈子能安安生生的,哀家是晓得他不成材的。”
张太后老泪纵横,双鬓已是黑白参半,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多岁,此时,最后一些希望也断绝,令她这母仪天下的端庄模样再不见踪影,看起来,与最寻常的村妇,没有任何的分别。
也许是思虑太久,可是在那宫中却没有一个人能为她分忧,见到叶春秋,却是令她有了宣泄的缺口。
此时,张太后又继续道“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这历朝历代,这样多的天子,也不曾见过这样的,他这一胡闹,人都找不到了,而今该怎么办才好?哀家真不知如何是好了,春秋,你是他的兄弟,你得把你的兄长找来,无论什么时候,也得将人找到,你说是吗?”
(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忠臣
看着张太后憔悴而布满泪水的脸,叶春秋心里并不好受,而张太后的话,更是听得心酸,心里不由暗恨起朱厚照这个渣渣不懂事。
其实张太后说的倒没有错,大抵总结起来,就是说你朱厚照,分明就是个纸上谈兵的渣渣,可你吃饱了撑着,不好好地做你的皇帝,非要偷跑出来,你躲在紫禁城里不就好了吗?
就因为你这胡闹之举,令多少人都不好受?
可是这样想着,叶春秋心里又不禁唏嘘了,虽是满腹的责怪,可是太后的另一番话说的也没错,朱厚照就算是触犯了天条,就算是龟儿子养的,可他是朱厚照的兄弟,他能拿朱厚照如何?就只能继续找,就算是找到天荒地老,找到天涯海角,也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叶春秋毫不迟疑地道“儿臣从没有放弃过要寻找到陛下,陛下也一定是个有福之人,必定会安然无恙的,母后且宽心,母后路上奔波多日,辛苦了,儿臣已经……”
张太后面带梨花雨落,还没等叶春秋把话说完,却是勉强一笑,只是这一笑,却带着无数的辛酸,她打断道“就不必劳你安排安顿了,就在此扎营吧,百官和将士们随哀家出关,也是乏了。”
叶春秋看着张太后憔悴而疲累的样子,便没有再说什么!
于是,诸人安营扎寨,设了大帐,张太后旋即移驾进了大帐,接着又命人宣叶春秋前去陪驾。
叶春秋徐步至大帐,在大帐之外,只见谢迁、王华、杨廷和三人已带着百官在此等候。
叶春秋与谢迁和王华对视一眼,各自的目光都露出了几分无奈,只是当叶春秋想要收回目光的时候,心里却是一沉。
叶春秋自练了炼体术之后,目光已是极为敏锐,虽只是一扫,他能清晰看到杨廷和愁眉苦脸的样子,却依旧感觉到那么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其他时候,若有人幸灾乐祸倒也没有什么,毕竟叶春秋确实曾狠狠地坑过杨廷和一把,可是眼下的情况却不一样,陛下生死不明,但凡心里对这朝廷有所担心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还想着落井下石。
恰恰这杨廷和,本就是一身的清名,谁不知他是个清流中的清流?读书人之间,不少人甚至将他比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直臣,只是……
叶春秋漫不经心地收回了目光,默然无声地朝王华和谢迁作揖,二人颌首受了,等到了杨廷和,叶春秋朝他作揖,一面道“我也是不久前才知杨公入,可喜可贺。”
杨廷和悲恸地道“而今陛下不知所踪,何喜之有?哎……”
叶春秋不知他是真情还是假意,正在这时,账内传出张太后的声音“春秋到了吗?进来。”
叶春秋便舍了三个大学士,徐步入账。
大帐中已生起了炭火,跟外头的严寒刺骨相比,这里温暖如春,而张太后依旧泪眼朦胧,静静地端坐在小塌上,两边各有宫娥和宦官垂立,地上则铺了大食的毛毯。
叶春秋走到了帐中,正待要行礼,张太后道“这里没有外人,你坐下吧。”
张太后虽依旧看起来一脸的倦意,可情绪似是恢复了一些。
听了张太后的话,叶春秋也不客气,欠身坐在一个已准备好的小凳上。
张太后旋即道“你说,陛下还找得着吗,你说实话,不必安慰哀家。”
叶春秋心里叹了口气,自得知朱厚照出关开始,他便没有停止过让人寻找朱厚照,可是先是得知朱厚照在牧场,而后又得知牧场上所有人消失无踪后,叶春秋即使不想承认,可还是不得不的面对真实状况,现在草原上,各处都很混乱,寻找到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叶春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了说实话,道“儿臣没有把握。”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张太后一眼,或许是因为伤心过度的缘故,张太后的脸色显得有些木然。
张太后沉默了很久很久,终于道“继续找吧,没有消息,代表总还有一线希望的,哎,他也不像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这些日子,哀家一直在做梦,都是噩梦,梦见了先帝,先帝厉声质问哀家,哀家就这么一个儿子啊,怎么会到这样的地步呢,春秋,有时候,哀家心寒透了,真不知……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可是没有了陛下,天就要塌下来了啊,可是天塌下来了,哀家不着,谁来着呢?哀家真的怕,夜里醒来的时候,只有几盏灯,连身边几个伺候着的奴婢,哀家心里都怕,先帝没的时候是如此,陛下没了,也是如此,哀家叫你来,除了和你说这些,是还有事要问的,哀家进了这帝王家,就不能是寻常的妇人,寻常的妇人但可以痛痛快快的伤心,哀家却不能……”
说到此处,她看了叶春秋一眼,又道“陛下现在不知所踪,也不知何时才能寻访到,可是而今,京师里只剩下太子殿下了,载垚,你是知道的,他这样的年幼,内里的几个学士,哀家并非是信不过,文武百官,哀家也不是信不过,可是哀家还是怕,这世上有多少说不准的事呢,安化王和宁王可都是宗室吧,不是照样说反就反?焦芳也曾是清流吧,可还不是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别的人,哀家信不过,所以哀家叫你来,为的就是这个万一。”
叶春秋顿时明白了。
现在陛下寻访到的几率已经越来越低,可是实际情况却一丁都不容人半大意。
而太子确实太年幼了,实在给这天下增添了无数的变数,这朝野内外,哪一个看起来都是竭力装作是忠臣的样子,可是他们肚子里想着什么,谁说得清楚呢?
还有某些藩王,难道就一丁都没有动心吗?
国朝百五十年,出过多少野心勃勃的人,又有多少人卖主求荣的?这一桩桩的事,哪一件容得忽视了?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反其道而行
. 张太后年纪老迈,又是女人,虽然能勉强镇得住朝局,可毕竟只能干等在后宫之中,而太子朱载垚却是十分年幼,还不到可以懂得决定国策的时候……
现在张太后说了这些话,意思已是十分明显了,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张太后需要有人帮忙镇住场面。
而这个人,必须与宫中息息相关,既不能靠宗室,因为宗室在这个时候,反而是最不可信的,毕竟人心隔肚皮,何况他们都是姓朱,都是皇家人。
至于内阁诸学士,虽然也可以依赖,却一方面是文臣,另一方面,怕是和读书人关系更近一些,张太后心里也有些悬。
其他张家的兄弟之类,就不必提了,自己的兄弟,张太后会不知吗?他们就等于是混吃等死的主儿,靠他们,实在是靠不住。
而至于刘瑾这些人,张太后也有一些提防,毕竟现在是群龙无首,谁也不能保证,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要从龙,得个迎立的大功劳。
说到既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意愿巩固太子之位的,怕也只有叶春秋了。
叶春秋终究和朱厚照是穿着同一条裤子,自成了镇国公,与读书人也开始疏离了,和宗室的关系,自诛了宁王和安化王,怕也好不到哪儿去,再者太子登基,本就对叶春秋的利益最大,若非叶春秋,说不定太子还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这才是真正的从龙之功啊。
再者说,张太后对叶春秋可谓是知根知底,自然也安心一些。
叶春秋知道,这时候便是表态的时候了,更别说,他一直对朱厚照没有私心。
此时,他忙道:“若陛下真有那么一个万一,臣立即入京,觐见太子。”
虽只是觐见,说的像是很轻巧,可实际上,言外之意就是,若真有了什么紧急情况,镇国府的所有力量,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太子这边。
有些话,并不必说的太透,大家各自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张太后对叶春秋的回答是满意的,却是露出了几丝苦笑,道:“你看,这皇帝自己胡闹,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丢给我们,可是我们能不收拾吗?哎,春秋,你一直都对皇帝忠心有加,哀家知道你会知道怎么做的。”
叶春秋道:“母后且放宽心,更要保重凤体,而今,这宫禁之中是离不开娘娘的。”
张太后又是苦笑,突然抬眸认真地看着叶春秋道:“你说,陛下真的找得回来吗?他是不是还好好地呆在这草原上的某个地方?”
自见到叶春秋后,其实这已经不是张太后第一次问叶春秋了,可是……大概她只是想多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吧!
叶春秋深吸一口气,心里也是郁郁不乐,道:“这个问题,儿臣在心里也问过无数遍,可是……这大概是天数吧,一切只能看天命了。”
张太后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接着咳嗽一声,高声道:“几位卿家都不必站在外头,进来说话吧。”
这是对账外的诸学士说的,于是王华、谢迁、杨廷和三人徐步进来,拜倒在地道:“见过娘娘。”
张太后便道:“都不必多礼,方才哀家失态了,几位爱卿切莫往心里去,而今陛下已不见踪影,几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叶春秋只默默地站在张太后的一边,默默地保持着沉默,他的态度不言自明,自然是百分百站在太子这边的。
现在张太后让其他三人表态,说是征询,倒不如说是试探。
而能入内阁的人,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谢迁则是率先道:“娘娘,老臣别无他想,眼下还是找到陛下要紧,而今太子监国,又有李公为辅,料来不会有什么岔子的。”
张太后点头称是,显然对于谢迁的表态颇为认同。
王华看了叶春秋一眼,接着道:“老臣与谢公一个意思。”
现在只剩下杨廷和了,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杨廷和的身上,张太后道:“杨卿家以为呢?”
杨廷和迟疑了一下,才道:“老臣也不敢多做他想,不过眼下群情汹汹,老臣倒是有些担心。”
“嗯?”张太后看向杨廷和,道:“担心什么?”
杨廷和道:“陛下是在关外走失的,可陛下为何要出关呢?已有不少人私下议论,认为这和南人牧马之策有关,这么多人出关,而如今却都成了鞑靼人刀下的亡魂,连陛下竟都不能幸免,而今朝中不少人都对此深为忧虑,娘娘,老臣忠言逆耳,有些话本不该说,可是朝野内外都认为南人牧马之策,不但误了陛下,更害了百姓啊,而今国无主君,群臣非议,士林疑惧,百姓惶恐,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得尽快平息这些流言蜚语,朝廷该废除南人牧马之弊,如此,天下方能安定,否则,老臣只恐祸起萧墙之内,若是有人生出不满,从而勾结宗亲藩王,这……是要动摇国体的啊。”
杨廷和的这番话,说得可谓是大义凛然。
王华和谢迁二人,却都是沉默。
因为他们很清楚,杨廷和在这里唱反调,绝不是他大胆,实在是他代表了朝野许多人的愿望。
所以这看似是大胆的举动,实则却令杨廷和隐隐之间,已成了清流的领袖,成为了不少大臣和读书人马首是瞻的人物,他资历虽然不高,却很擅长运用舆论。
张太后陷入了沉默,她显然对此,有些怫然不悦。
杨廷和胆子不小呢,要知道,他这话里话外,隐隐有几分以民意相要挟的意味。
这里的人又怎么不明白杨廷和话里的意思,现在这么多人都反对南人牧马,而恰恰又在这时,国无主君。太子监国,想要稳定人心,不正应该拿南人牧马来开刀吗?
如此一来,太子殿下定然会得到朝野的极力支持,可若是反其道而行,不免使人离心离德,而一旦臣民们对太子失望,接下来,这正德朝就可能要平添几分变数了。(未完待续。)
公告:玉米小说
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进入下载安装 xsyd ()
.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别有所
这里的每个人都不是平常的老百姓,自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杨廷和那话里的意味。
叶春秋依旧静静地站在张太后的身边,可是心里不禁冷笑,杨廷和还真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啊!
张太后自是对杨廷和的这些话感到不悦的,于是面带冷色,淡淡地道“噢,哀家知道了,此事,从长再议吧,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要继续找寻陛下,一切,都等陛下有了音讯再说。”
张太后此话一出,杨廷和便明白了,张太后这是在推延,说白了,张太后的心还是向着叶春秋的。
杨廷和吃了个闭门羹,倒也不生气,只是含笑道“是,其实谢公、王公的意思,臣也是极力赞成的。”
显然,杨廷和并不是一个意气用事之人,既然张太后如此说了,继续纠缠,只会惹怒张太后,他只是到即止,话锋一转,又表示了对太子殿下的绝对支持,这令张太后的脸色又缓和了一些。
虽然在这里的对话,中间有小插曲,但是张太后对杨廷和的最后得话还算是满意的,像是长松了一口气一样,内这边态度一致,而叶春秋这边的支持使自己再无后顾之忧,便抚额道“既如此,大家多日赶路已是劳累,你们都去好生歇着吧,哀家也是乏了。”
于是众人又向太后行了礼,便告退,叶春秋亦是随着王华、谢迁二人出来,那杨廷和朝三人一笑,作揖道“天色不早,诸公且歇了,杨某先告辞。”
等他走了,谢迁和王华皆是负手而立,却不急着回自己的帐子,二人同时看向叶春秋。
叶春秋这才来得及向两位尊长打招呼“春秋见过……”
谢迁性子急,摆摆手,道“不必多礼了,怎么,你自出了关,倒是愈发像个小蛮子了,哈哈,人清瘦了一些,倒是看起来很精神。”
叶春秋忙道“让谢公见笑了。”
王华却是皱着眉道“春秋,方才杨学士的话,你不必往心里去,太后娘娘是心知肚明的。”
叶春秋却是微微一笑,道“其实,我倒是无妨的。”
谢迁和王华倒是对于叶春秋的回答感到有些意外,难道叶春秋不知道杨廷和从一开始就反对南人牧马?方才叶春秋还听不明白杨廷和那话就是针对他的?还是说,叶春秋实在太沉得住气了?
见谢迁和王华诧异地看着自己,叶春秋脸色如常,徐徐道“杨公说这些,太后娘娘怎么可能会肯呢?以杨公的聪明,怎么会不知道,否定南人牧马,就等于是否定镇国府,如今还没找寻到陛下的踪迹,太子虽是监国,却是年幼,就怕会有人心怀不轨,太后娘娘正是六神无主之时,要依仗着镇国府的地方还多着呢,怎么可能罢黜南人牧马之政?杨公是心如明镜,知道在这个时候是绝不可能改弦更张的,不过,他为何要屡屡提及?”
王华和谢迁脸色变了,皆是凝重了起来。
王华忍不住道“春秋的意思是,杨公别有所图?难道是……”
还不等王华说下去,叶春秋便打断道“泰山大人和谢公现在该是想到了,说到底,其实他的这些话并不是想说给太后娘娘听的,而是说给天下人听的!南人牧马,确实令不少人遭受了损失,正因为如此,朝野内外,不少人心里对这颇有怨言,而杨廷和就是抓住了这一,他屡屡上言,其实就是投其所好,泰山大人,谢公,你想想看,这杨廷和的声誉,岂不是借此,就可水涨船高?从此之后,更不知会有多少人愿意攀附在他的门下,隐隐之间,他岂不是成了清流领袖,成了人人爱戴的内大学士?他资历虽浅,却可以仗着这份清直,获得巨大的名望,得到无数的党羽,如此一来,内之中,这资历最浅的大学士,迟早定必会超越谢公和泰山大人啊。”
“在这大明朝廷,什么是最值钱?就是官声啊!有了官声,即便会被人打压,可迟早还是能一飞冲天,他党羽越多,宫中就必须更加借重他,否则将来要办什么事,其他人办不成,唯独他一声令下,却能令人心服口服的把事情办妥,这……岂不是就是权力?大学士即是宰辅,说穿了,便是宫中让人办事的,谁能办事,谁更加能维持天下的稳定,谁才能脱颖而出。杨廷和就是深知这一,所以他才会想靠着抨击南人牧马,明则是打压镇国府,实则,却是为他自己谋利;镇国府毕竟已经大多搬迁到了关外,他就是想管也管不着,可在这朝中,真正受他威胁的,却还是泰山和谢公,这个人,心太大了,表面上看起来清直,实则却是野心勃勃,即便能入,他依旧还是不满足,等他将来成了宰辅,他还会想要更多的东西,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春秋距离他太远了,镇国府早已独立于朝廷之外,他的卧榻之下,岂不正是泰山大人和谢公吗?谢公和泰山大人,此人不得不防啊。”
叶春秋说下这些话,又是露出微笑,长身作揖道“两位亲长长途跋涉,想必已是乏了,且先去歇一歇,春秋告辞。”
叶春秋并没有继续逗留跟两位长辈多说,有些话,并不需要多说,这两位在官场上都是老手,自也是明白里面的厉害,叶春秋拱手,留下两个陷入深思的内大学士,便旋身而去。
谢迁和王华互相对视了一眼,其实以他们的聪明,怎么可能会没有想到这一层?只不过,终究是那杨廷和的名声极好,每日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多少受他蛊惑,所以虽然与他政见有所不同,却也不会往最坏处去想,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可是叶春秋方才的一番警言,似乎……
北风怒号,风吹草低,在这恶劣的大漠之中,这被该豪情万丈的荒野里,谢迁和王华俱都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他们缄口不言,脸色萧然,各有心事。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庶子风流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万夫莫敌
哒哒哒……
在广阔得草原上,自地平线外,一队人马正驱赶着俘虏来的奴隶和牛羊,浩浩荡荡而行,而朱厚照一马当先,英姿飒爽地走在这队伍的最前面。
这支队伍的规模明显地又壮大了一些,已近三千牧人,风尘仆仆的,驱赶着牛羊和被俘的鞑靼人,凯歌而还。
前方,便是汉人的草场,越是靠近,朱厚照的心情就越是激动万分。
终于回来了,自己终于到了这里,哈哈……这一趟出去,可谓是万夫莫敌,可越是杀得痛快,他便越是归心似箭。
最重要的是,这趟完全是满载而归,是该给那些家伙长长眼了,让他们看看朕的本事,朕不但能治理朝政,还能马上打天下,还要告诉叶春秋那家伙,朕的本事不只是能纸上谈兵,更不是吃素的……
终于,前方的一个牧场已是若隐若现,朱厚照脸上浮出笑意,率先打马上去,他知道这是赵记牧场,距离青龙很近,正好可以从这里打探到一些消息。
可是当他靠近的时候,却发现这牧场,竟是显得十分破败,显然是曾在不久前遭遇了什么袭击,倒是不见什么尸首,可是牛羊圈子里,却有着明显的破坏痕迹。
里头的牧人一见有人来,立即如临大敌,高声呼喝,一齐冲出。
他们衣衫褴褛,却显得义愤填膺,双方各自朝天鸣枪,警告对方,可是一听到对方用的是骑枪,敌意却是大减,有人打马上前道“是哪个牧场的?”
朱厚照说出是鸿源牧场,对方才松了口气,道“还以为是鞑靼人或是朵颜部的人。”
朱厚照一脸惊诧地道“朵颜部?朵颜部不是归顺朝廷的吗?怎么了?”
不问还好,一问之下,这人却是暴跳如雷地道“哼,他娘的,这群狗东西,对那些鞑靼人的散兵游勇,我们倒是不怕的,他们来了,咱们有骑枪,大不了拼了,最可恶的却是那朵颜部的人,这些简直是臭不要脸的东西,报了家门,咱们没有防备,等他们靠近了,却突然发起袭击,将咱们的补给统统抢了,还杀了我们的几个兄弟,幸好咱们有人开了枪,吓了他们,他们连忙抢掠了一些东西,慌不择路地跑了,鞑靼人是强盗,那朵颜部的兀哈良人和翁牛特人也他娘的不是东西,猪狗不如,现在鞑靼人袭击的少,大多都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是退了,反而是那些朵颜部的人,却是经常出现,真是狗娘养的。”
朱厚照顿时暴怒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