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任怨
工们平静的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该做工作计划的做工作计划,该拉设备清单的拉设备清单,该琢磨项目的琢磨项目。郭泰来自己则带着钛合金块和单晶硅片离开了公司,打了个车直奔工作室。
米飞飞在办公室的窗户里看着郭泰来打车离开,忍不住拨了一个电话。那边一接起来,米飞飞就无法压抑的冲着电话里叫起来:嘉怡,你知道我今天看到了谁吗?你知道今天谁来了公司吗?那个胖子郭总还真有两把刷子啊!
回到工作室,郭泰来打电话对王教授说了声抱歉,把约好的时间推了两天,也不耽搁功夫,飞快的开始干活。那
个钛合金编织球灯罩实在是太简单了,郭泰来只要控制着纳米机器人一点一点的将需要的形状雕琢出来就行。就算是尺寸超过了二十厘米,但只要外部掏空,里面的部分自然会掉落下来,轻松的处理掉。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郭泰来就完成了钛合金灯罩的整体加工。
要求加工精度一丝,郭泰来怎么好意思做到这么低?所以,还是按照自己能力的极限,将加工精度定位在了五十纳米上。
说实话,加工制作一些金属零部件,对于郭泰来来说,除了尺寸上比较大的还算是有一些挑战性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已经没什么难度了。只要郭泰来脑海中能够具现出3d效果图,加工也不过就是按图索骥而已。倒
是今天郭泰来第一次接触芯片制造,在公司郭泰来说的很简单,可郭泰来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还是那句话,郭泰来可以尝试非常少量的用纳米机器人来雕琢蚀刻几片芯片,可大规模的制造,还是完全不用考虑,根本做不到。
打开8086的电路设计图,郭泰来仔细的看起来,而在他的手上,一个密封的盒子正被捏在手中。如果有人能够透视的话,一定可以看到郭泰来的手指上好像长出来一根细针,扎透了密封包装盒,插进了盒子里的单晶硅片上。一
个挨一个的晶体管被郭泰来按照看到的图纸蚀刻出来。郭泰来做的很仔细,速度也很慢,差不多一秒钟才能够蚀刻一个晶体管。总共四万个晶体管,一个芯片蚀刻,就需要郭泰来十一个小时。不
过,正常的8086是3微米制程,奔腾3是250纳米制程,可现在郭泰来制作的这颗8086,则是50纳米制程。比正常的3微米缩小了60倍。也就是说,这颗郭泰来制作的芯片,只有不到一毫米的尺寸。封
装同样是极其精细的工艺将蚀刻好的单晶硅片包装固定密封并将引脚和芯片接点用导线连接,在五十纳米的技工精度下,同样一点一点的制作完毕,得到了一颗引脚极长但是尺寸却不到一厘米的芯片。制
作过程中全程密闭,只有纳米机器人接触,完全无尘环境。为了让自己的技术人员看的更直观,郭泰来还特意多花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单独制作了一颗裸芯片,就是没有封装的饿硅片,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看到晶体管结构。
然后郭泰来就带着这些,再次去了公司。
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夸风要不得(上)
这这
在正义坊科技公司里,一群员工看着那个郭泰来加工出来的钛合金编织球灯罩,一个个全都是满脸的震撼。整
块钛合金,整体打造,要求精度一丝,完全满足。不仅满足,而且还超额满足。一
个圆球形的编织球灯罩,看起来和那个广告页上的宣传图片几乎一模一样,仅有的区别估计一个材料是毛线,一个是钛合金丝吧。还
有另一个区别,就是那个灯泡入口,郭泰来带过来的这个加工成品,是没有开那个口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钛合金底座,钛合金的底座下方,还能看到那个技术员签下的姓名。这
表明,这个编织球灯罩,就是那天带走的那块钛合金。整体都是固定在这个底座上的,和底座连为一体。
搞机械设计的少有没上过手的,一看就知道,这是整体加工的,绝不是加工好之后焊接上去的。特别是那些缠绕的地方,非但做出了毛线缠绕的效果,更可怕的是,连毛线的效果都做出来了。每
一根粗细完全一致的钛合金丝上,都有毛茸茸的十分纤细的纤维,看起来就和毛线一模一样,可大家近距离观看的时候才发现,那根本不是毛线,而是细微到了极致的钛合金纤维。
焊接?完全没有,全都是整体加工的。况且,就算是焊接,这么多比头发丝还要细不知道多少倍的钛合金纤维丝如何焊接上去,还要打磨的看不到一点焊接的痕迹?光
是这个编织球灯罩,就把懂得加工制作难度的这些技术员们全部都震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别说挑刺,事实上更可怕的是他们连赞扬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甚至都无法想象这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什么样的机械能够加工出这样的极致效果。
别看了,手工加工的。郭泰来听到这个问题,笑眯眯的回答道:我说过了,我们只是做研发设计,让你们把极致性能压榨出来,这是给大家的一个展示,让大家明白我可以做到什么地步,也给你们做设计的时候多一个参考。郭
泰来说话的时候,一群人老老实实的听着,频频点头,和前天一群人目光不善的质疑郭泰来的时候完全不同,老实的如同幼儿园见到了阿姨的小朋友。这
也是郭泰来要达到的效果,除了给他们展示一下手艺以外,要的就是能震住这些自己觉得水平不错脾气还不小的技术骨干。在原单位他们肯定是属于那种不被理解的自己觉得怀才不遇的主,但在这里,郭泰来给他们施展的空间,但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以后自己的话他们才肯听。
我们负责研发,到时候要量产,再说量产的事情。郭泰来再次把话题说到了这个上面:不过那是你们当中搞工艺的人要琢磨的,设计的时候,先把极致技术拿出来,到时候再由工艺设计来权衡性能和生产的平衡。有
几个就是做工艺流程的,闻言全都苦笑了起来。做技术的,谁不愿意使劲往好了做?可惜,他们做工艺流程设计的,就只能有时候做减法。一群人看着他们几个都是满脸的同情,摊上这么个加工制作大师,再研究工艺流程,真的不是那么开心的事情啊!
如果说看到这个整体钛合金编织球灯罩大家是震撼到无以复加的话,那看到那两个芯片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
两个芯片,一个封装好的,一个是没有封装的。摆在众人面前,任由众人看着。
这个封装的可以拿去插在电路板上测试一下。郭泰来指了指那个封装好的引脚特别长的对大家说道,然后又指着那个没有封装还在圆形的单晶硅片上的那个:这个你们可以用显微镜检查一下。把
国外进口的芯片小心的剥去外封装,然后用电子显微镜一点一点的描电路,这事情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国内都有人干过。现在郭泰来直接给他们省了那一步,拿着单晶硅片直接上显微镜看就可以。
引脚特别长,就是为了能插进标准的8086线槽当中,郭泰来做的芯片尺寸可比标准8086小的多,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插电测试。这个测试很简单,一个简单的控制电路就能测出来功能,公司前段时间一直就在采购各种设备,现在找一个能测试的电路板简直不要太轻松。几
个人分别拿着两个芯片各自干活。测试的那个最快,一个小控制电路,看不同的开关不同灯亮就知道能不能正常使用。稍微复杂点的加上一些寄存器读取数据的功能,计算一些简单的公式,很容易测试出芯片是不是真的管用。
至于用显微镜直接看电路的就麻烦了点,毕竟四万个晶体管,一个一个检查过来,恐怕也得很长时间。不过,只要第一个能用,他们这边检查根本就不算是在检查了,更多的是确定郭泰来到底用了多大制程的工艺,这个芯片尺寸,比他们知道的8086可小了太多了。简直让人惊喜。电
路测试这边实在是太快了,基本上,不到半个小时,基础检测就表明这块郭总造的8086芯片完全实现了标准8086芯片的功能。而这段时间里,负责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那一组技术员,已经全部都傻了。
他们怀疑他们来了一个假公司,或者已经可能不在国内了。以他们了解到的国内的芯片制造水准,还无法解释这块芯片为什么能做到这个地步,难道是intel公司的最新技术?最新发布的奔腾3芯片,也不过才0.25微米制程,可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这块8086芯片,居然达到了50纳米,0.05微米啊!比奔腾三还要小五倍的制程工艺啊!
这怎么可能?每一个看完并且测量过之后的技术员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是弄错了,自己眼睛有点花,应该是最近因为跳槽到新公司没睡好的缘故。是
的,一定是这个原因了。否则的话怎么会看花眼呢?是不是?咦?怎么大家都压力大,眼睛都有点花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夸风要不得(下)
所有人都眼花的时候,那大家就要怀疑,也许自己可能不是眼花了。显
微镜没问题,已经换了三台了,看到的结果都一样。之前插电测试的几个人也赶到了这边,看着显微镜里的图样在发呆,终
于,有人算是彻底清醒了,反应过来,冲着郭泰来一路狂奔过来疯狂的问道:郭总,郭总,你有最新的光刻机,是不是?是不是?
事实上,并没有。在无数人期待的目光中,郭泰来非常让人失望的缓缓的摇了摇头:我说过,我是手工制作。
可是可是来人根本不相信郭泰来的说辞:怎么可能?50纳米的制程啊!英特尔都没有这样的芯片啊!
所以,你可以设计的时候往比英特尔还要标准高的极限设计。郭泰来笑了笑说道:我说过了,要做就做到极致。
但设计出来怎么生产?技术员考虑的比较全面,着急的问道。
我们只做设计。郭泰来再次说道:少量生产试验我可以做到,我们并不大量生产。
可是对面的技术人员完全无法理解郭泰来的想法:郭总您有这么厉害的手艺,为什么不?
我做一块8086要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郭泰来知道他要说什么,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即便离开了原单位,可心里依旧还是牵挂国家的,只能摇头:这才四万个晶体管,再多一点,我一年到头不用干别的,累死我也做不了几片。技
术员想说点什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只能悻悻的低下头。郭泰来说的是事实,可是,真的不甘心啊!
不用考虑太多。郭泰来笑着宽慰道:国内也有人在研究光刻机,只不过我们公司投不起而已,你只要做好你的设计,测试我可以做,生产的事情,有其他的机构在忙碌。光
刻机这种项目,懂行的都知道,那不是个人能玩得起的。郭总虽然在公司前期就投资一亿人民币,可一亿人民币扔进光刻机项目里,连个水花都不会有。想
明白这个因果之后,过来和郭泰来交流的技术员也双眼冒出了光。以前是没办法没条件,就算是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很憋屈的跟在西方人屁股后头学人家怎么玩,可现在既然郭总可以做出来,还比那些老外做的更好,可以说平台已经给他们搭好而且搭到了极致,如果做不出什么东西来,那才是耻辱。
两样东西,正义坊科技公司里的新员工们已经被激励到了疯狂的地步。貌
似这里真的不同,只要你有本事,这里给你发挥的平台。而且郭总大手笔,给的真狠啊!一个帮着郭泰来调校发动机的小伙子,分了百分之五,五百多万美金啊,换成人民币都已经三四千万了。就
算是自己没那么好的机会,但只要自己提出的项目,到时候可以分享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的收益,这是什么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个研究生产工艺的胡工,真的能够研究出一套国家空白的特种钢生产工艺,怕不瞬间就能变成百万富翁?这个年代的百万富翁,那可不是后世一套房子就占了几家人全部身家的百万富翁啊!似
乎在郭泰来走后的一夜之间,米飞飞就发现,公司变得太好管了。之前有些动不动就这个不满那个不满的技术员,完全听不到一句埋怨的话了,每个人都好像上足了发条一般,疯狂的工作,推动整个公司良性的运转起来。更
让米飞飞惊讶的是,除了郭泰来安排的那些工作,这些新的研究人员竟然提交了一百多个新项目要求审核,不算软件开发人员,人均一点五个,简直让人疯狂。众人短时间内爆发出的工作热情,堪比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时候了。
不过,这个时候,郭泰来已经在水木大学精仪系的小会议室当中,和一群专家开始讨论打造大平面的问题了。
王教授在参考了近几年进口的一些数控加工中心,参考了郭泰来亲手制作的那台高精度车床的设计,并且融合了郭泰来提示的鸡头防抖动系统带来的五轴启发之后,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才重新从头设计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加工中心。本
来去年就能设计完成了,但在咨询了郭泰来能够加工的绝对平面的尺寸之后,王教授将加工中心的尺寸重新改过,再次完成了设计。
郭泰来本来以为,自己到了学校这边,和王教授交流过之后,就可以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始加工制作了。没想到的是,来到了这边之后,还是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这个项目是国家投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王教授主持设计的,而且设计方案很成功,这一点也毋庸置疑。但是在加工制造上,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设计方案本来就是两套,一套是之前的一米五的尺寸,另一套是王教授通过刘老问过郭泰来能加工的大尺寸之后放大到的三米的尺寸。现在就是针对两套方案,有两种不同的分歧。
水木大学这边,从系主任到王教授到刘老这边,都是同意三米大尺寸的。他们对于郭泰来的手工加工精度完全信任,郭泰来说三米尺寸可以做到,那就一定可以做到,没什么含糊的。但
是,另一批不是水木大学,而是国家某部委的技术管理人员却不这么认为。郭泰来能做到只是郭泰来这么说而已,之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东西,只是口说,谁也无法证明,应该谨慎一点,先制作小尺寸的,然后积累经验,再制作大尺寸。这
牵涉到国家的投资会不会因此而浪费,所以技术管理人员对此十分坚持。双方就僵持在两套方案怎么选择上了。
小郭,如果你真的想要我们国家能在这个行业不受国外的封锁,就不应该吹牛说大话。技术管理人员很是语重心长的对与会的郭泰来规劝道:浮夸风要不得!
第二百三十七 又一个被震住的(上)
我?浮夸风?郭泰来指着自己的鼻子愣了,貌似自己还没这么玩过吧?怎么就被扣上一个浮夸风的帽子了?
抱歉,用词不当。技术管理人员很诚恳的道歉:我只是觉得,应该循序渐进,先从小的做起,积累了经验,再一步步做大。这样就算是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不要步子迈得太大,免得马失前蹄。从
谨慎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技术管理人员的话也没什么错误。他人也不坏,之前说的也一直是技术问题,没有夹杂什么别的私货,本人没有私心,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唯一的问题,估计就是他对郭泰来信心不足。
我可以做到。郭泰来再次信心十足的表态道:请相信我。
太冒险了。尽管有学校一系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可是技术管理人员依旧还是摇头:一旦失败,带来的损失不小,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合适。
这个,恕我冒昧。郭泰来觉得自己应该还是可以争取一下,赶忙问道:真要是失败,也就是我个人的工时外加一块大面积铸铁板而已,我甚至都没有说过要工资,能有多大损失?这
是给国家给学校做项目,做出来之后能带来整个国产数控机床的大幅度腾飞,这上面郭泰来是举着双手双脚支持的。这个事情,王教授那边一提,郭泰来这边问都没有问工资什么的,他本来就是要免费奉献的。这也能算成重大损失,郭泰来可绝不承认。郭
泰来的这话让技术管理人员深深的皱起了眉头,甚至带着一丝怀疑的目光看向了王教授和精仪系的领导。哪里找来的愣头青?自己不要工资难道就不会带来损失了?
抱歉,我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绝对平面的制作流程。技术管理人员见没有人搭话,终于皱着眉头开口道:首先,加工绝对平面不是一次加工一块,而是一次加工三块。所以,你要是失败了,首先带来的是三块平板的损失,不是一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