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而国内目前高校教师评职称,要求也不过是一篇sci二区期刊的论文。
王小明:“呃,这……其实……”
不善言辞的王小明变的紧张起来。
“其实什么?”乔御的声音平静,但是态度莫名咄咄逼人。
王小明觉得乔御应该不是故意让自己这么有压迫性的,就像是鸟群里最强壮的雄鸟总是最漂亮的那只,哪怕这只雄鸟并没有张开羽毛,其他鸟也忍不住绕着他走。
王小明叹息一声:“我导师是许宣。在李东伟实验室下,做的是相同的实验。他知道我现在在你实验室帮忙,所以最近一直在问我进度。我为了避嫌,觉得自己还是辞职比较合适。”
说完,他挠了挠自己油油的脑壳。
乔御的眼睛微微眯起。
“不用,他问,你告诉他就行。”
王小明的表情变得茫然了起来:“啊?可是这不是,就成科研间谍了吗?”
王小明思想比较守旧,满脑子的礼义廉耻。
他不会帮自己导师骗乔御,但也干不出帮乔御骗自己老师这种事。
但乔御深知,如果放走一个王小明,以后许宣还会派来李小明,赵小明;而那些小明是断然不会有王小明这么磊落的。
更何况,眼见都未必为实,转述的就一定是真吗?
乔御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你先在这干着吧,实验室缺人。等找到合适的你再辞职也行。”
做生物实验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高大上,大多都是重复的机械劳动,像是pcr,miniprep,养细胞,数据统计……除了最后一项可能要用到数学、化学、物理等领域的知识,其他的让胆大心细的高中生来都能操作。
因此,乔御的确有些舍不得放弃用熟了的研究生,换个新人还要从头教起。
为了鼓励他主动坦白的行为,乔御特地补充了一句:“让张教授给你每个月加500块钱底薪。走我的账上。”
系统幽幽道:“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有钱了是吗?”
为了下一阶段的实验,乔御掏空了钱包,拿系统给他挣的十几万刀买了台高精准测量仪。
系统琢磨着,再坚持一段时间,乔御就可以去申请贫困生补助了。
乔御:“倒也不必提醒我。”
系统:“其实你小男朋友家里挺有钱的。”
寰宇集团是靠能源起家,如今也在做新能源,每年投资实验室的钱都上亿。
稍微漏点给乔御就能度过目前燃眉之急。
以宋天宇的性格,只要乔御开口,他抱着他爹大腿打滚都会把钱要过来。
乔御十分坚定地摇头:“不要。”
他就算死外面,从楼顶跳下去,也不会要宋天宇一分钱!这是男人的尊严问题。
……说起来说这话的人,后来是不是还说了句“真香”?
-
随着第三篇论文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乔御觉得自己在生科院的本科生中,大概是能横着走了。
《自然·通讯》虽然只是《自然》的子刊,但挡不住这三篇论文,乔御都是一作。
乔御知道有本科生能在cns上发表论文,但排名都要到四作、五作上去了,大抵都是学二代跟着混资历,和他这种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不能一概而论。
哪怕是有其他同龄人,也有相似的成就。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全国这么多所高校,平均一所学校也找不出0.05个乔御这种水平的本科生。
因此,在上完今天的课后,乔御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生科院教师办公室。
班主任唐良文抬头,眼前一亮:“噢,是乔御啊。有什么事吗?”
乔御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拿出了准备好的论文册。
“教授,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发表的四篇生物论文。”乔御表情严肃,“其中,1篇发表于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ience》上,剩下三篇发表在sci二区期刊《naturemunication》。一作都是我的名字。”
唐良文的手不禁抖了抖。
他也发表过sci论文,执教二十多年,履历和乔御差不多。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82节
说完,乔御又从公文包里掏出另一沓纸。
“这是我上学期的成绩单,数学、生物专业,都是全专业第一。绩点综合排名全校第三。”
若非他经常请假,第一其实也不是问题。
唐良文点点头:“不错,老师很欣慰。”
乔御又拿出一张《人民日报》:“之前,我因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获得2014年柯尔数论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学者,这是当时官媒的报道。”
唐良文:“很强,好!”
乔御面对夸奖处变不惊,淡定地继续在公文包里翻找起来。
唐良文不禁陷入沉默。
妈的,怎么还没完。
按道理说,他都一把年纪了,早过了嫉妒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的时候,但是不知为何,唐良文的口腔内浮现出一阵酸味。
“这是‘华国万人计划’奖章。”
没了。
乔御终于放下了公文包。
唐良文松了一口气,问:“乔御同学真的非常优秀,你今天是为什么来找老师呢?”
他挪动了一下身姿,腰间的钥匙串顿时哐哐作响。
乔御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想来申请一下各种奖学金,顺便申请一下学校的实验项目基金。另外,我听说论文的版面费可以报销……”
他算过了,国家奖学金八千,校级新生奖学金五万,几篇论文版面费加起来十五万。
加起来国内十八线小城市一套房首付有了。
但,乔御真正在乎的,还是学校的实验项目基金。
为了鼓励科研,不少高校都设置的有实验项目基金。不同于社会上的投资,要论文署名权和专利。高校的项目基金都是天使投资,只要通过就批钱;目的是鼓励创新,激发高校学子的科研兴趣。
一般来说,这笔钱通常在1万到50万的区间内波动。
年年都有本科生申请学校的实验基金,但通过率并不高。
而且,就算通过,也少有人能拿到最高额度助研金。
难度差不多相当于再考一个高考状元。
毕竟燕大高考状元遍地走,四个年级加起来,一次性要到50万的也数不出一只手。
唐良文一听,乐了。
原来乔御是来薅燕大的羊毛了。
“可以。”唐良文慢吞吞的从抽屉里拿出申请表,“先把表填了吧。”
但凡涉及到钱的问题,给钱单位的态度往往都暧昧不清。
尤其是负责财政的会计打工仔,脸臭的像是从他口袋里掏钱一样。
因此,按照规章制度慎重一些,总归不是什么坏事,免得事后扯皮。
像是燕大的申请表。
不仅要表明自己打算做什么实验,还要附上相关介绍,并且证明实验的可行性,学校的钱不会打水漂,如果有已经发表的论文呢,那就更好了。
除此外,还要表明自己为什么申请这么多,打算花在哪。实验靠谱,花钱计划不靠谱,也是容易被pass掉的。
最后,由院上、校上审核无误后,就可以打钱了。
一套流程下来,快则半月,慢则一学期。
作为校内知名人士,乔御大概能享受加待遇。
“不用了,老师。”乔御拿出了蓄谋已久的申请书,“申请表我之前就找张教授要过了。这是我的申请表。”
唐良文:“行,好。”
说完,就拿到手里,翻阅起来。
别说,乔御准备的还挺充分的。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啊……”唐良文摸了摸下巴,“强啊,我都不敢做。”
“咦,好像分析的挺有道理。”
“还有两篇相关论文。”
“嗯,不错,都是《自然·通讯》上的论文。”
“财务报表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翻着翻着,唐良文的手顿住了。
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乔御写的最后一行字。
[申请经费:100万。]
作者有话要说:——
*规定我瞎编的。
如果有人在北大的同学可以假装没有看到。
架空魔幻现实主义网络快餐文学。
第143章
一百万是什么概念?
换成百元大钞, 这么多钱是要拿麻袋装的。
如今乔御张口就是一百万。
多少中等水平的教授,一年研究经费都拉不到一百万呢。
作为全国顶尖学府, 燕大收到的各界捐款和政府拨款一直居高不下,一年花在科研上的钱起码五十亿。
光是生科院, 每个季度都能拨款五千万。
更别提隔壁烧钱大头物理学院和化学院。
因此,燕大是绝对不差钱的。
但是耐不住燕大的科研人员也多啊。
工程院院士17人,科学院院士77人;至于什么高级工程师、长江特聘教授, 那就更多了。
要明白, 科研界经费流向,绝对是赤裸裸的倒金字塔结构。
毫不夸张的说,百分之零点五的顶尖学者, 掌握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科研投资。
像是院士级的学者,强点的,帮国家做事, 要几个亿;弱点的, 在学校自己研究,要一两千万。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普通的副教授, 想要收到百万投资,也免不了喝几轮大白酒。
如果还不是名校的教授,那行情就更差了。
一年拿到个五六十万都是大丰收。
乔御,一个本科在读学生, 张口就是一百万。
说多吧,他做出来的贡献,100万的价值是绝对有的。
说少……说少的, 唐良文怀疑是知乎看多了,觉得谁都“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唐良文定了定神,感觉底下的椅子有些扎人。
他的手指在办公桌上敲了敲,沉思片刻:“我可以帮你报上去,但是能不能通过,我也不清楚。”
“一百万经费,这种事好像之前还没有先例……”
乔御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我翻过校规了,上面并没有规定学校科研基金的上限是多少。只是之前,07年有一位学姐申请到了50万,在她之前最多也就十来万,于是默认最高上限为50万。”
如果申请一百万被驳回了,那他也可以试试九十万或者八十万……
乔御真的好久都没这么缺钱过了,虽然刚重生的时候也穷;但那时候支出不大,穷的不是很明显;如今是钱稍微不到位,整个实验室就要瘫痪,只剩一堆器材摆着好看。
唐良文仔细回想起学校的规定,发现学校的确没有规定限额。
“行,我给你提交上去。”唐良文不禁有些好笑,“乔同学还有什么事吗?”
“有。”乔御眼巴巴的看着他,“项目经费就不要求了,论文版面费可以快一些吗?”
对方晶亮又尊敬的目光,让唐良文一时之间有些膨胀。
哪个老师不爱好学生呢?哪怕是到大学,也不例外。
唐良文当即拍着胸膛道:“放心,包在我身上!”
-
生科院,院长办公室。
秦院长面带礼貌的笑容,听着李东伟慷慨激昂的陈词。
“学校有钱,也要花在刀刃上!”
“一个学生,一问学校要钱就一百多万。”李东伟扣动着扳指,从鼻腔发出一声冷哼,“真当来学校读书是来挣钱的?”
唐良文提交上来的申请表,成了最近一周,生科院教学圈内的热门事件。
大家纷纷惊叹于乔御的敢想敢做,对于能不能成功,却各执一词。
一百来万的科研经费,李东伟其实不大看得上的。但是要是这笔钱会掉进乔御的口袋里,那他就很看得上了。
办公室另一边,叶勤学不甚赞同地摇头:“李老,你想太多。其中二十万是论文的版面费和奖金。学校的实验室发论文,学校帮忙报销版面费,并且发奖金。这是校里的规定,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算是捞钱呢!”
李东伟这才明白乔御的论文一定要挂“燕大基因实验室”、并且转个弯带上张开伟大名的险恶用心。
“至于一百万研究经费,还要校上的领导看可不可行。这是校上批,又不是我们院里自己批准。你眼巴巴的来找秦院长,又有什么用?”叶勤学笑嘻嘻地说,转头,问秦院长,“是吧?”
秦院长心想,你们俩人扯头花,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叫上我。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83节
她面露尴尬:“确实如此。我们只是把可行的方案提交上去,批不批准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来找秦院长,是怕有人借着自己身份给院长施压。”李东伟故意瞥了叶勤学一眼。
叶勤学点头:“正是,我要是不来,指不定现在就什么样了。”
都是老阴阳人了,怎么说话对方更加生气,叶勤学可是门儿清。
两位大佬不欢而散。
叶勤学琢磨了片刻,感觉只要李东伟吃瘪,那自己来学校这一趟就不算亏。
不过呢,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处理的。
叶勤学来到基因实验室门口,张开伟马不停蹄的把人迎接进来。
“叶老,您随便看。”张开伟笑的殷勤小意,“小作坊,有问题您指出来,我们马上改。”
叶勤学对基因实验室的印象,还停留在前两年。
那时候学校要取缔一批旧的实验室,张开伟找到他,说希望他出面保下基因实验室。
叶勤学是过来视察的。
老、破、小,是他对这个实验室的概括。仪器都是淘汰了好多代的了,里面的研究员也半死不活。
平心而论,基因实验再怎么差劲,也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实验室好了。
但国家当初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科研成果,凭的是一腔锐气、努力、技术,以及堪称赌国运一样的魄力。
在基因实验室内,叶勤学没见到任何一个可取的地方。
但是因为早些年欠张开伟导师人情,他依然卖了个面子。
但是如今一看,叶勤学简直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寻安生物投资的五百万,让基因实验瞬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就像是给一个有钱人五百万,对他来说可能没什么区别;但是给一个乞丐五百万,会立刻让它变得体面起来。
如今基因实验室鸟枪换大炮,仪器处处都是最新款,里面的研究员个个吃饱喝足,被养的膘肥体壮,精神饱满,看上去仿佛真的有能和李院士一较高下的资本。
当然,只是看起来。
张开伟道:“叶老今天怎么想起来我们实验室了?”
叶勤学故意板着脸,道:“毕竟乔御申请了一百万项目基金,总得来考察一下,免得我成了那种任人唯亲的老学阀。”
要说叶勤学一点都没给秦院长施压,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去院长办公室十分钟游,本身就表明自己态度了。
要不然这院上的审批,还真能被李东伟给拦下。
原因都不用想,就离谱。
“你们继续做你们的,不用管我。我就随便看看。”叶勤学左右看了眼,问,“乔御呢?”
张开伟答道:“还在上课。”
他不得不拿出十二万分认真的态度,开始做实验。
叶勤学在一边眯了会:“你这是在干什么?”
张开伟喏喏回答:“细胞转染支原体检测……”
叶勤学语气加快:“我知道,你转染这个干什么?”
张开伟不禁缩了一下肩膀:“乔御说的,在hsc形成前的干细胞中加入分泌蛋白gpi-80促进造血干细胞合成,然后调整培养基中营养液组分……”
“之前也在做这个?实验记录拿来看看?”
张开伟顿时更加瑟缩了:“乔御不让给别人看。”
“到你是老板还是乔御是老板,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叶勤学怒了。
学术界内不成文的规矩,硕导博导在实验室内,被统一叫做老板。
因为大多研究生没有工资,都是靠自己的导师续命。
张开伟:“乔御是。投资还有实验,都是他搞的。”
这下子,叶勤学倒是真有些意外了。
学生参与实验,和学生自己独立领导实验,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张开伟给还在上课的乔御发了消息,得到批准后,把过去一周的实验记录拿了出来。
新的实验才刚开始,因此图标列的数据都十分粗浅,有用没用的都记在一块。
叶勤学眯起眼,仔细看了片刻。
在加入goi-80后,干细胞分化成前体细胞的几率大大下降。
但是也只是这样了,只是保证了干细胞分化成hsc的几率上升,到增产这一步,还遥遥无期。
但能进行到这一步,也算看到了希望。
“你们实验室到现在,还不到三个月吧。能做到这样,挺好的。也不算向学校骗钱。”
叶勤学满意了。
张开伟很委屈:“本来就不是骗钱。要是李东伟做到这一步,别说一百万了,三百万都能要来。”
“人家是院士,辛辛苦苦了一辈子评上的。”叶勤学恨铁不成钢,“你这么能,你怎么没少壮多努力评上个院士?”
虽然因为院士的评审制度,导致内部其实是有些水货存在的。
但是“院士”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张开伟干脆不说话了,闷头继续记录实验数据。
“那一百万,我会帮你们多活动活动的。”叶勤学继续道,“另外就是院上还有个人才培养计划,保送哈佛生物系,学两年,本来是面向大三学生的,全校就一个名额,你跟乔御说说,让他联系我。”
如果说全世界数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是普林斯顿;那全世界生物专业最好的大学,显而易见,是哈佛。
哪怕是去掉生物系这个限定,说哈佛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也很少有人反对的。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总比本国圆,但在学术界,没有海归背景的科研员是不吃香的。
因为知识鸿沟的确客观存在。哪怕国内近些年来奋起直追,距离赶英超美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下午乔御到了实验室,张开伟一脸兴奋地把这件事转告了他。
乔御慢条斯理地换上了腈纶手套:“不着急,我再想想。”
“哈佛!哈佛!”张开伟的表情像是恨不得把乔御绑到叶勤学那,摁着头让他写申请,“你都一点不心动吗?”
乔御侧过头,笑着问:“那哈佛大学80年内会倒闭吗?”
国外大学制度和国内略有不同,是真的存在倒闭的大学的。
但那也只是针对一些野鸡大学,而且,现在的野鸡大学因为华国留学生的存在,已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存活率。
就算真倒闭,那肯定也是因为野鸡大学的董事会挪用公款几个亿。
张开伟思忖道:“别说80年,我觉得800年也不太可能倒闭。”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火炬点,好的大学更是。
“对,”乔御掏出试管,熟练的调配起营养液,“所以我说,不急。”
第144章
张开伟反应了几秒, 才明白乔御的意思。
只要哈佛没倒闭,他什么时候想去都行。
张开伟乐了:“你知道有多少学生为了争这么一个名额, 头都要打爆了。”
乔御:“主要是我放心不下这边的实验。”
他现在手上负责两个实验室,哪有时间去留学。
张开伟想了想, 没继续劝他。
只要研究成果做出来,别说哈佛本科了,研究生、博士, 乃至教授, 都不成问题。
一百万科研经费没动静,之前论文版面费的报销也还在审批。
李东伟算是看清楚了,自己没办法直接把这科研经费给搅黄, 但是卡上十天半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叶勤学也不至于为了这么一个月,就和他彻底闹翻。
这事虽然损人不利己, 但是也是乔御自己先要搞科研竞争, 主动挑衅……钱都没有,他看这二五仔拿什么和他竞争。
乔御这人重面子, 干不出像是乞丐要钱一样的行为催学校;只好联系上乔月,问问家里还有没有余款。
先垫着。若非必要,乔御还不想走到借贷那一步。
乔月二话不说就打来了十万块钱,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今, 基因实验室正在做干细胞血清蛋白杂质筛除。
而位于中西村的二号实验室,则是在王小明的带领下做hsc表面蛋白gpi-80的阻断试验。
科研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探索的道路,到底哪一边才是正确的方法, 乔御也不知道。
但是最主要的是,实验不能停。
一停,试管里的东西就废了。
再重启实验,开销比现在还大。而且十分打击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7778798081...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