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一行行算式被写了上去,算式中的字母还是花体。
台下不时有恍然大悟的声音传来:“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看不懂这一步,里面引入了拓扑学的知识……”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52节
原本预定30分钟讲完的ppt,到最后花了整整两个小时。
当上面的ppt出现thanks后,乔御停下了演示,朝台下深深鞠了个躬。
希尔顿的脸上,在此刻终于有了笑容。
他本来也不是个严肃的人,乔御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甚至,他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来,也未必能做到这个地步。
台下在一瞬间掌声雷动。
艾伦趁着噪音多,问:“菲利普,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菲利普教授摇摇头:“不,我已经没有想问的了。你呢?”
“我也没有。”
在乔御听到掌声的时候、在他抬起头,看到吴志天赞许的目光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成功了。
乔御习惯把自己关房间里准备,过程其实说不上多累,但压力却实打实的存在。
那几天,饭都是宋天宇给他端桌子上的。要不然乔御还真的未必能想得起吃饭。
第二个环节是学者提问。
孙大强本来想上前吃这个螃蟹,但是想来想去,好像也没什么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提,毕竟乔御已经讲得非常详细。
如果要向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讲透孪生素数猜想,别说两个小时了,恐怕10个小时都不够。但他们是谁?台下学者,最起码也有个副教授的职称,还好意思让乔御把1+1=2再展开讲一次吗?
甚至,孙大强怀疑,自己如果提的问没有新意,甚至会被同行投来怀疑的目光:你是不是上课没听课?
因此,虽然心中如鲠在喉,却也只能暗自释然。
……
……
这次学术报告会最后一项,是全体与会学者合影。
乔御站在最中央,在一群平均年龄45的学者里,显得十分突兀。
希尔顿在合影完毕后,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华国和华夏人,总是给我很多惊喜。很遗憾没能见到你外公,但我想他一定也是非常优秀的学者。”希尔顿道,“我听说你大学学的生物,希望以后还能在数学界听到你的消息。”
乔御回答:“谢谢您,教授。不过我已经辅修了数学,数学是我热爱的学科,我不会放弃在这一领域内的探索。”
乔御在今天脸都笑僵了,但是却是发自真心的笑容。
这次学术报告会圆满落幕。
坐在台下的,还有三个很特殊的人。
他们既不是记者,也不是学者。
他们是新传院的系主任李安然,以及之前处罚的两位学生,范晔与陆思雨。
他们三恐怕连高数都似懂非懂,更别提这么深奥的知识,但并不妨碍他们听见场内雷鸣似的掌声。
范晔和陆思雨的表情,也从最开始的不服气,变成了后面的茫然与敬佩。
“你们就算再在燕大里呆十年,对燕大的贡献的也比不上乔御在台上这两个小时。”
“别跟我扯什么‘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你们那叫批评啊?叫抹黑!最后丢人的是乔御吗?是把你们教育成这样的燕大。”
系主任吐了一口浊气,道:“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处罚你们了吧。”
*
希尔顿婉拒了燕大提出来的学术拜访的邀约,而是选择坐车赶往机场。
他周一的时候,还需要回耶鲁上课。
和他同行的,是哈佛的艾伦副教授。
两个人航班时间相近,正好也相互认识,于是干脆乘了同一辆商务车。
艾伦热情道:“希尔顿先生,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艾伦。我没想到你竟然会来。”
“我之前有一届是imo评委,乔御是参赛选手,当初我邀请他来哈佛,但是他没有来,所以只好我自己去了。”艾伦适度地开了一个玩笑。
希尔顿眼角带上了笑意:“原来如此,我确定好今年柯尔奖的提名人了。”
柯尔奖由美国数学学会授奖,分为数论奖和代数奖。
一般来说,一届数论、一届代数。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那一届刚好没有特别耀眼的成就,组委会宁可让它空着。
柯尔奖远不如菲尔兹、沃尔夫出名,但在相关领域,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奖。
艾伦有些惊讶,但又觉得十分理所应当。
“那媒体们可能会惊讶了,他们还以为,你会提名同校的那位教授……”
不过,在此之前有个问题,那就是柯尔奖只颁给学会内部的学士,而学士又由内部选举产生。
但艾伦想了想,对于希尔顿教授来说,这应该算不上问题——他是美国数学学会的副主席。
今年,要颁的刚好是柯尔数论奖。
“如果获奖,那他也许是柯尔数论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得奖人吧……”艾伦摸了摸下巴,“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为他颁发imo金牌的时候呢,怎么一转眼感觉都要成为我的老前辈了。”
希尔顿教授故意沉声道:“数学是天才的领域。”
艾伦补充完下一句:“数论则留给天才里的天才。”
第119章
为了庆祝此次学术报告会圆满召开, 晚上数院的领导特地去一条街外的和平饭店订了个包间。
宴请的人除了数院的教授们, 还有一些记者和部分没走的学者。
李初杰拿来一瓶香槟,递给了乔御:“燕大传统,来, 开了!”
上世纪燕京大学送出了最早的一批留学生, 留洋返校的知识分子们从国外带来了这个习俗, 一直沿用至今。
乔御没有推辞, 拇指一摁,软木塞“嘣”的被打开,乳白色的酒花倾泻而出。
一片欢声笑语之中,乔御的余光瞥见了宋天宇。
他刚想凑过去, 就被李初杰拍了拍肩膀:“走,跟我去敬一下酒。也算是拜山头了。”
就像是民初时候的军阀一样, 华国学界也有派别,主要分四块。
第一是以燕京为中心的燕京系;第二则是以京州大学为核心的中原系;第三是古来江南之地淮扬系, 乔御户口所在的汉东省, 便是这一派系的;最后,就是抗战时期作为陪都而辉煌过的西南系。
四大学阀互相之间有所合作,对外时自然劲往一处使, 但对内就免不了各自为营。
而燕京系也是四大学派里最强势的一家, 底蕴悠长深厚, 实力强劲。
乔御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考入了燕京大学,直接被划分为燕京系。
这次敬酒的主要对象, 是清大的周慎行和本校的吴志天。
两位老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看着都挺和蔼。
周慎行喝了酒,笑眯眯问乔御:“有没有到我们清光来读研的打算呀?我们清光虽然数学专业不行,但是论理工科,绝对是全国第一!就拿生物举例,燕大院士就俩;我们生科院有6位院士,院长施平教授更是拿过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不是你们院里那个叶勤学强多了?”
也多亏叶勤学不在,要不然听到这话准和周慎行打起来。
乔御还没说话呢,一边的吴老怒骂道:“你休想!你怎么不说你们清大数学院如今就你1个院士,我们燕大有7个呢!”
周慎行嘀咕了声“小气”,摇头晃脑道:“此言差矣,谁都知道,华罗庚、陈省身前辈,都是从我们清大数学院走出去滴。
一时的落寞也不能否定过去的辉煌。”
“按你这么说,我们燕大还出过全国最强的图书管理员,”吴老的拳头硬了,语气逐渐冷酷,“周先生,今天这顿饭可是燕大数院请的客。”
周慎行这才作罢。
除却这段半真半假的挖墙角,这顿饭也算是宾主尽欢。
乔御被灌了不少酒,走路的时候人几乎有重影。
乔御上辈子没少被灌醉,酒量是被练出来了,一晚上喝三两二锅头也不带变色;奈何现在这具身体基本没喝过酒,一沾就开始醉。
喝到一半的时候,乔御给宋天宇打了个电话,希望对方等会来把他接回去。
宋天宇说了声好。
到晚上八点,宋天宇准时接到了人。
乔御的脸色微红,身上还穿着那套西装,一上车就解开了领带和最上面两条扣子。
热的,没办法。
宋天宇递来了一个圆片:“醒酒药。”
乔御眯起眼,反应片刻,人凑了过去,然后侧过头,含住了他的指尖。
虽然乔御只是轻轻地咬了咬,但宋天宇依然僵在了原地。
乔御含糊不清地询问:“系统,能帮我解酒吗?”
宋天宇语气疑惑:“什么系统?”
乔御脸上露出了茫然的神色,过了会,才回答:“……哦,手机siri系统。”
之后,就没了声响。
宋天宇用余光瞟了一眼,乔御靠在后面睡着了,蜷缩成一团,一直偏瘦的脸颊因为姿势的原因挤出一片软肉。
他难得地对乔御感到了一丝怜爱。
大概类似于两脚兽看见可爱猫猫的反应,瞳孔扩大,忍不住贴过去猛吸一口。
但是宋天宇忍住了。
到车库后,宋天宇把乔御摇醒,小声道:“乔乔,我们到家了。”
乔御从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有些茫然地睁开了眼睛。
“困吗?要不再睡会?我背你吧。”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53节
乔御本来想说不用,但是他实在是太困了,于是轻飘飘回了句:“嗯。”
乔御人高,哪怕不胖,体重也不轻。
不过宋天宇也不是什么弱鸡,他觉得再来两个乔御自己都能背。
到家了,宋天宇小心翼翼地把乔御放了下来。
这个家比上次来的时候,有了些人气。厨房多了基本的调味料,还储藏的有米面。冰箱里也放了一些不容易过期的食物。
大大的衣帽间分开挂上了两个人的衣服。
衣服大多都是宋天宇买的,他好像对换装play有什么特别的癖好,格外喜欢给乔御买衣服。
从嘻哈风潮牌t恤,到路易威登的高定西装,什么都不缺。
更像一个家了。
宋天宇把乔御放下后,就去卫生间给他接了漱口水,然后把杯子塞在了他的手里。
宋天宇嘱咐道:“我去把被子抱出来,你先漱口,有事叫我。”
乔御点了点头,莫名感觉镜子里的自己好像过于年轻。
他本来觉得自己习惯了,如今一看,倒也没有彻底习惯。
他低头,把含了一路的醒酒药吐了出来。
然而不是很凑巧的是,宋天宇恰好在这个时候推开门,问:“乔乔,你要睡哪个房?”
药片掉在了洗手槽上。
宋天宇“咦”了一声:“你怎么把醒酒药吐出来了?”
四目相对,乔御觉得有些尴尬。
他不知道怎么解释。
他只是下意识地不愿意吃别人手里递过来的东西,譬如说药。
倒不一定是对宋天宇有什么戒心,只是早就习惯了。
男孩子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像是李汉卿,药被人换了都不知道,稍不注意命都没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乔御之前本来打算路上吐出去的,结果因为酒喝多了智商持续减5,给忘了。
宋天宇自己给出了解释:“懂了,是不是药片太苦了?我去给你倒杯牛奶。”
说完,一溜烟跑了。
等乔御洗漱完出去,牛奶已经热好放在了桌子上。
醉酒是个很神奇的状态。
乔御其实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能思考,但思维却总是迟钝,反馈到身体上就更加迟钝。
除此外肢体也不协调起来。
他倒不会因为醉酒而变得亢奋,反而有些困。
喝完牛奶,乔御就裹着被子睡了。
因为这里不常住人,睡完后被子一般都是放柜子里套着收好,下次要用再拿出来。
这栋楼的管家倒是每周都会安排清洁阿姨,对于没人住的楼层,都是盯着亲自打扫。
宋天宇托腮,坐在床边数乔御的眼睫毛,等确定对方不会醒来后,才轻轻凑过去亲了亲他的脸颊。
“多相信我一点嘛,我又不会害你。”宋天宇小声说。
他特别爱你,连命都愿意给你。
.
第二天,乔御依然是早上六点准时起床。
醒来的时候茫然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宋天宇家里。
等等……早上七点半是不是有课!
乔御垂死病中惊坐起,想起今天是周日,没课,这才重新躺了回去。
今天要干什么呢?
学术报告会赶在ibs前开完了。
生物实验……对,关于心肌干细胞的生物实验,他也写了一篇论文,准备带到会议上,去说服默克尔集团,借用一下全新的细胞示踪系统。
数学作业,写完了。现在高数作业,他写完几乎都不用打草稿。争取在开完会回来,就提前完成期末考试,这样剩下的时间可以花在新的研究方向上。
乔御的手搭在小腹上,盯着天花板自言自语:“既然如此,那上午就复习一下生博士讲的基因生物学,下午去实验室完善一下实验数据……我是不是忘了什么。”
系统友情提醒:“您忘了您的小男朋友。”
乔御恍然大悟:“确实。”
“之前国庆节,您还答应和他一起去逛故宫。”
乔御:“好像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乔御掀开被子,道:“系统,你变了。”
之前乔御刚答应和宋天宇谈恋爱,系统紧张地像是看见猪来拱自己家的白菜,又像是老父亲看上门女婿。
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竟然都会让乔御记着和宋天宇的约会了。
系统:“……可能因为怜弱是系统的天性。”
有人慕强,有人怜弱。
这都是天性。
乔御有些意外:“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任务机器。”
系统:“一开始是这样的,但是作为智能ai,系统已经观察了三年多人类,学习模仿人类不算太难。”
“所以你也学会了懒惰?除了周常,我很久没听到你发放任务了。”
系统回答道:“因为你已经偏离了主系统的设计,系统如今的职责已经从引导变成了辅助。”
系统全名叫学神系统。
在高考结束的那天,它的使命已经宣告终结。
全省第一的高考成绩,也不愧学神之名。
但系统在去和留之间,自己选择了留。这是乔御不知道的事情。
乔御还记得最开始和系统绑定的时候,系统说,如果有天乔御不再需要他,它可能就解绑了。
乔御莫名有些伤感:“会不会有天我醒来,你就不在了?”
系统:“暂时不会的呢亲亲,你的基因生物学还没学完呢。而且全班就你成绩最差。”
乔御用毛巾搓了搓脸:“……这种事大可不必提醒我。”
他毕竟和那个世界里的人有300年技术差距,同班同学还都是一堆赛博朋克一样的机器人。
乔御努力学习,也不过勉强及格。
这对他来说是个莫大的打击,好在连续几次倒数第一后,也就习惯了。
现在偶尔还能在全班倒数前五左右徘徊。
就在乔御去厨房煮鸡蛋的时候,他的耳边再次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如果真的有离开那一天,系统会和您告别。”
“系统已经把火炬交到了你的手上,我也期待看见星火之光燎原的那一天。”
第120章
乔御满足了宋天宇想和他一起去故宫的小小愿望。
周日天气晴, 又是秋天, 季节正好,远不如法定节假日人山人海。
故宫乔御上辈子来过很多次,至今已觉不新鲜, 但宋天宇却是第一次来, 兴致勃勃地拍照买纪念品逛园区。
乔御觉得和小男孩谈恋爱挺好的, 特别容易满足, 不图名不图利,就图你从指缝里漏出来的一点点爱。
之前学术报告会时间安排的这么急,一方面是因为想澄清谣言,避免事情进一步发酵;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这周乔御有去德国参加ibs的安排。
加上教授们带着的研究生,燕大这次要去的一共有六人。时间是一周。这周六出行。
乔御早早的去了辅导员办公室一趟, 写了未来一周的请假条,然后准备交给各学科的老师。
到李初杰办公室的时候, 对方顿时眼前一亮。
“来的正好, 有事找你来着。”
他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快递包裹。
“是米国发来的国际快递。看投递时间,快递了两个多月。”李初杰道,“直接寄到我们数科院了, 收件人是你。”
享受过华国高效率的邮政系统的话, 对国外慢吞吞的速度与昂贵的快递费恐怕会十分不习惯。
乔御有些意外。
他在海外唯一的亲友团就是楚西宁, 对方天天被上课折磨的生不如死,个人签名也改成了“我想退学”,并没有表示自己寄过快递。
他掂量完包裹发现不重, 于是干脆拆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信封和一张邀请函。
信封上的落款是“克雷数学研究所”,印泥也是研究所的徽章。
李初杰在看见信封上的标志时,就没忍住把脑袋凑了过去。
“卧槽,克雷数学研究所?!怎么给你寄信了!”李初杰震惊了。
乔御拆信的速度太慢,急的李初杰在一边抓耳挠腮,恨不得帮他拆开。
信是用英文写的,一上来就是一大段不分行,看着像是四六级的阅读理解题。
李初杰耐着性子等了半天,问:“上面写的什么?”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54节
乔御重新折好了信封,回答:“不是什么大事,让我去美国领奖。”
在2000年,米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提出了“千禧难题”的概念,并为此设立奖金,用于奖励问题的解决者。
研究所规定,只要证明了“千禧难题”任意之一,并在数学期刊发表,经过检验无误后,证明者即可获得百万刀的奖金。*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千禧难题”的其中之一。
乔潜龙已经去世,于是这笔奖金落在了他的直系继承人身上。
信上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奖金,研究所总部在麻萨诸塞州剑桥市,并且准备于1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递交奖金,希望乔御参加。
信的最后,还附上了研究所所长的联系方式。
克雷研究所由财阀资助,这个研究所不但不挣钱,一年还要倒贴数百万美金用于支持研究所内学者活动,财阀不图利,自然图名。
想必发布会现场必定有无数媒体记者等着大宣特宣。
李初杰看起来比乔御激动,当即在办公室里一阵乱叫,又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准备等会发个朋友圈。
拍完后,李初杰倒是难得沉默起来,头微微低着,嘴角上扬的微笑也缓缓消失。
乔御打量了他片刻,问:“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
李初杰十分唏嘘:“五年前,我也在克雷数学研究所学习过两年……”
如果说普林斯顿大学是全世界的数学圣地,那克雷数学研究所就是青年数学家的孵化摇篮。
“我之前在国内读高中的时候,总是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说女孩子学数学不行。我没当回事,因为的确很多女孩子数学成绩不行。”
“我本科在普林斯顿,研究生在哈佛,27岁进了克雷数学研究所。我比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数学的人都强,但是我也经常听到一种声音,说华国人数学不行,还说华国根本培育不出数学家。我据理力争,又无力反驳,因为我们华国的确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土生土长的数学家。这才知道那些心高气傲数学好的女孩们是什么感受。”
要么是外籍华裔,要么是出国留学后移民海外。
都说弱国无外交,华国现在自然不算弱,然而在数学这一块,却是彻头彻尾的羸弱,根本配不上它的经济体量。
所以李初杰回国了。
“伯克利的教授邀请我去读博,我没去。直接回了国。”
个人的力量在历史中自然渺小无比,但是李初杰也想作为一块地基,去改变一些东西。
只是他以为这种改变,至少要等到他的孙子给他坟头烧纸才能看到,没想到却从天而降来了一个乔御。
乔御看得出李初杰情绪低落,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没关系,以后会好起来的。”乔御想了想,回答,“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三代人。现在是2015年,一百年前是1915年。1915年那些学者们的梦想,我觉得到今天已经实现了。迟早有天,你的愿望也能实现。”
当年钱学森归国,邓稼先远赴荒漠,周总理决心举国之力合成牛胰岛素。
1...6465666768...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