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林秦:抱歉,目前还是非卖品。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48节
因为知道乔御豪横不差钱,林秦特别补充了一句“有价无市。”
林秦:我权限低,做不了主……呃,不过公司准备在一个月后的国际生物技术大会(ibs)上推广这项技术,那时候应该会允许试用。你如果能参加ibs的话,可以尝试说服默克尔的首席科学家,让他给你个机会试试。
不过林秦觉得,这可能性应该很低。
首先,ibs可谓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生物技术国际会议。相当于数学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与会人员里,得过诺奖的恐怕都不止一人,目前看,乔御是没有参加资格的。
当然,一般学生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会议,自然也不会想去参加。
其次,默克尔集团怎么会允许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试用自己的最新技术。
默克尔集团是世界顶级生物制药公司,请来的实验员肯定也是业界大牛,这件事有利于双方名气,属于双赢。让乔御来,就是默克尔单方面做慈善了。
但资本家是不会做慈善的。
乔御放下了电话,感觉实验好像有了答案,又似乎没有答案。
证明造假,需要证明c-kit+和心肌细胞无关,也不会产生反应。
而证明上述实验,需要新技术。
新技术买不到,除非他能参加ibs,并且说服默克尔集团的首席科学家,给他一个机会实验——他甚至连那位科学家的名字都不知道。
虽然听上去很难,但是乔御打算试试。
乔御翻到了叶教授的联系方式。
乔御:叶老,学校收到了ibs的邀请了吗?
叶勤学正巧在用手机,回复的很快:收到了,一共有三个名额。院上准备让一批青壮年教授去长长见识,怎么了?
叶勤学还有一件事没说。
十几位适龄教授,为了这几个参会名额,撕的那才叫一个血雨腥风,之前叶勤学作为投票人之一,天天被骚扰的头大。
乔御厚着脸皮问:教授,如果我想参加ibs,请问有办法吗?
叶勤学:……??
之前叶勤学就收到了孙瑞的消息,说乔御有些好高骛远,叶勤学心想年轻人年轻气盛很正常,如今一看,这不是上房揭瓦,这是直接想上天啊。
叶勤学想了想:如果是以“学者”身份的话,肯定是没可能的。不过拿到名额的教授,一般允许带一位学生,负责帮这位教授发放论文册,干点杂活,顺便长长见识。
教授们带的,通常也是自己的爱徒,和乔御没什么关系。
乔御:可以问问,生科院里是哪几位教授得到了名额吗?
叶勤学:寇宇航,孙瑞,张开伟。
寇宇航是他的分子化学课的老师。孙瑞是实验室老板。张开伟没接触过,毫无印象。
乔御若有所思地写下了这条备注,由衷道:“谢谢您,教授。”
第115章
可惜了, 这是生物大会,不是数学家大会。
要不然, 以他今年的成就,肯定会被邀请, 说不定还能获得在报告厅举办45分钟学术会议的机会。
乔御的笔尖在三位候选人的名字上划过。
孙瑞如今看他不爽, 更何况他的目的是去证明孙瑞的工作内容是错的。
他要怎么和孙瑞说呢?老板,带我去证明一下你的研究方向全错呗?*
他可能会被孙瑞追着打。
至于寇宇航……
这位老师是他的任课教授, 脾气温和,也有自己的实验室, 做的蛋白质相关研究方向。旗下是不缺科研狗的。如果寇宇航带着他去, 对其他科研狗,恐怕没有一个很好的交代。
他的视线不禁放在了名单上最后一位教授的名字上。
张开伟,研究领域为真核基因组编辑及基因测序。
现在敢在华国做基因实验的人, 基本都是勇士。
当初, 联合国《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出来后,曾经引发过一阵科研热潮。
提出来这个计划的,很好,青史留名;享受了计划完成后结果的领域, 也很好;就中间一代人,其他干啥也不太会, 专门做基因测序, 对着25对核氨酸30亿碱基对耗费了十多年光阴的学者来说,很不友好。
基因测序早就不是前沿领域了,至于hgp后续领域, 什么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病之流;去了,好像也专业不对口。
都怪该死的科技竞赛,让原本预计测30年的工程,竟然13年就完成了!要不然一大批科研民工也不会失业。
张开伟的实验室虽然还开着,但是早就很久没拉到资金了,底下几个科研员,都干起了“接亲子鉴定”这种外包的活。
乔御在生博士那里,学的就是《基因生物学》。他至今没有什么基因生物实验室,但毕竟学的300年后的知识。
乔御对这一领域的认识,说全世界第一,可能有些夸张。但他已经高屋建瓴的知道,哪个方向才是未来大势所趋。
唯一的遗憾是,这些趋势在现在都属于极端烧钱的前沿科学。动辄几个亿经费,哪怕是乔御知道,也没能力去研究。
比如靶向药物,基因敲除……以及,长生。
乔御认真思考起挖张开伟墙角的可能,好歹张教授的专业对口,干了十多年,还是燕大的教授。
不像是之前从天海大学挖的王晨,研究生都还没毕业。
他问系统:“系统,张开伟资料有吗?”
系统:“100积分。”
乔御试图讨价还价:“便宜点。”
他这话说的铿锵有力,颇有一种软饭硬吃的味道。
系统:“99包邮,不能再少了。”
乔御本来以为99包邮是系统的玩笑话,却没想到第二天真的收到了一个从“天国集团”寄来的包裹。
上面只有一叠复印件,乔御翻了一下,大概是张开伟的实验室想要点投资,但是被驳回了。
盖的是燕京大学的公章。
*
这里是燕京大学生科院里,最偏僻的一隅。
张开伟打开实验室大门,反手锁上门,叹了口气。
一见他进来,实验员便纷纷笑道:“老张,你又没从院长那要到钱吧。”
张开伟面色沉痛:“系主任说,我们的项目没有前途。十年前,他们可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基因实验室还是院长的心肝肉,钞票像是不要钱一样往里面涌。
那是张开伟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哪像是现在,腈纶手套都要消完毒第二天继续用。
“单细胞rna的测序中稳定表达的基因,这个课题怎么就没前途了嘛!”张开伟越想越气,一巴掌拍在了实验桌上,“我他妈基因学研究了几十年,我难道不知道基因疗法基因编辑还有什么精准医疗最有前途?这种烧钱玩意不给经费,怎么出成果?结果还要拿成果去申请经费!这他妈不是死循环吗?”
另一个实验员说:“我听说隔壁孙瑞那小子的实验室,经费要到了一百多万。”
他的声音里无不羡慕。
张开伟的表情变得不太自在了起来,想当初,孙瑞也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叫师兄的,可惜……当初他们的老板要退休了,说基因实验室可能要解散,孙瑞便出去单干,而张开伟则是自告奋勇接盘。
上个月,市政府拨款两千万给燕大做科研,生科院独占800万。
除了部分驰名中外,能靠自己吸引企业和国外投资的实验室,大部分实验室,其实都是靠着财政拨款抠出的油水过日子。基础科研狗的工资并不高。
张开伟的老破小实验室就7个人,再加上没精力也没钱搞新项目,于是越来越弱势。
想他堂堂一个燕大教授,差点连研究生都要招不到了。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他不想要研究生罢了。反正养两年,就会跳槽到别的实验室,何苦浪费自己的心血培养呢。
“老张,系里不是给了你一个ibs名额吗?什么时候带我们去长长见识?”
张开伟摆了摆手:“我纯粹就是摇号被摇到的,运气好。一个前任校长侄子,一个处长同学。院长两边都不想得罪,干脆公平摇号。”
“那也不错。”
研究员声音顿了顿,转身去洗手池洗手,背对着张开伟:“老板,你还有燕大的编制,我到现在都还是编外人员,老婆孩子也不小了……之前有个卖药的公司,挖我过去,说月薪税后两万三。我已经答应了,现在跟你提一下。”
张开伟的脸上露出一些茫然的神色:“可是我们的实验还没做完……”
研究员只是回头,沉默地看着他,表情复杂的像是一位中年女性看自己落魄的前夫。
当年这位前夫也辉煌过,宝马香车万众瞩目,现在却泯然众人,穿着老汉背心大裤衩,翻开兜里只剩下几十块零钱。
“03年,hgp就宣告阶段性成功,上面也不再对这个项目投钱,而是转向了其他行业。我学历不好,是普通二本,你没嫌弃,让我一干就是十多年。我很感激你。”
“老张,我就不叫你老板了。你看看,我们实验室,设备都多久没更新了。有时候做实验,都需要你厚着脸皮去别的实验室借器材。”
“上面拨款一年比一年少。我今年33岁,女儿上幼儿园。双语教学,不是我想攀比什么,而是怕孩子以后一事无成,怪我没给她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学费按月付,一个月8000。你给我开的工资,一个月扣税后8417。我能怎么办啊,老张。”
张开伟实验室已经没有前途了。基因靶向制药或许有,但是已经不是他们有能力涉足的领域。
于是,张开伟缓缓闭嘴:“也是。那祝你以后在新公司发展顺利。”
闹了这么一出,今天大家都没什么工作的心情。
更何况实验室也没什么好的工作,大多都在做些简单的外包,勉强糊口。
张开伟的取下了眼镜,揉了揉眼睛,不知道是擦脏东西还是拭去眼泪。
就在此时,他的电话响了起来。
“您好,请问您是?”
“什么,什么公司?寻安生物制药……”
张开伟眉头一皱,这公司没听说过,多半是个野鸡。
下一刻,他的声音骤然拔高:“投资三百万?!”
*
张开伟今年四十五岁,已经是个因为雄性激素分泌下降,而脾气逐渐温和的中年人。
他理了理身上的西装,走进面前的写字楼内,冲前台笑道:“您好,我找17楼的寻安生物制药公司。”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49节
张开伟在外网查了,这是一个港资公司,名下有一两个不痛不痒的专利。另外在天海有实验室,公司内部的首席科研员叫qiao yu。看名字是华裔,但是张开伟思索许久,确信在圈内没听说这么一号人。
哪怕他觉得,合作大概率是谈不成的。但这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张开伟自然希望全力以赴。
三百万呢。别说三百万了,去年,整个实验室乞讨的资金,恐怕连30万都没有。最后还是张开伟去苦苦哀求,才没让这个市重点实验室被取消。当然,市重点是十来年前评上的了。
寻安生物制药租的写字楼很是气派,在附近商圈是出了名的贵。在这里入驻的,基本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企业。
这让张开伟稍微安心了一下。
这公司在业内没什么名气,但是好像钱很到位,不是什么野鸡公司。
片刻后,他被前台领着到了办公室。
室内,吴玉秋起身,态度十分热情:“您好,我是寻安生物制药公司的总经理,吴玉秋。这里是公司的燕京分公司,刚装修好,还没什么人,让您见笑了。”
张开伟的手被握住,然后上下摇晃了起来。
他环顾了一圈,发现偌大的办公区只零星摆了两三个工位,位置上也不见人影,连办公电脑都没拆封。
瞧瞧这说话艺术。
还没什么人=只有吴玉秋一个人。
张开伟收回视线,道:“您好,我是燕京大学的张开伟,职称副教授兼高级工程师。这是我的名片。”
吴玉秋给他端上一壶热水。
“废话我也不多说了,我们公司的确有投资你的实验室的想法。不过公司的首席研究员不是很满意你们实验室现在的课题。”
投资人进行投资,然后要求被投资人按照自己的方向前进,其实在各个圈内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毕竟投资人也不是做慈善的,投资是为了干嘛?造福全人类吗?不,是为了挣钱。
投资人觉得某个项目能挣钱,但是其他实验室都有了投资,手上拿不到专利权,于是干脆挑个差不多的实验室,让这批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也是很寻常的事。
张开伟面露尴尬:“这……我们研究的课题,虽然比较陈旧,但依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之前已经检测出鸽子肠道中的沙门氏菌mezsal74的基因组序列可以遗传耐药基因……”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逐渐变小。
吴玉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张教授。您放心,寻安生物制药绝对不会对你们的实验过程指手画脚,只是希望你们能按照我们给出的方向研究。钱,是一定能到位的。如果有什么成果,一作,也肯定是你的名字。”
张开伟不禁呼吸急促。
吴玉秋从容不迫地拿出了合同,张教授的视线死死黏住了那3后面的六个零。
守着原来的东西饿死,还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张开伟在简单的挣扎后,就选择了后者。
毕竟,要不是没钱,他也不想研究鸽子的肠道里的沙门氏菌究竟有多少个基因组序列。
“好,成交。”
“除此外,还有一件事。”吴玉秋继续道,说出了此行真正的目的,“听说您有ibs与会资格,可以带一位研究员共同参加。我希望您能带上我们公司的首席研究员。”
首席研究员(或者叫首席科学家)其实是个伪概念,国际上并没有这一职称;并且因为国内的到处滥用,这个称呼显得十分污名化。
但寻安生物制药的老板比较有野心。尽管目前手底下的科研人员就俩,但依然搞出了公司内部的职称。
张开伟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有气无力道:“这个,可能有些难运作……”
他答应了院上的领导,带一个裙带关系的人去。
吴玉秋的手指摩擦了一下中指上珠光宝气的大板戒,道:“你现在有职称,领导看不惯你也不能开除你,最多卡你的科研经费。我们公司追加投资200万。”
张开伟的声音顿时充满了力量,豪气云天:“好的老板,带谁!”
对不起,领导。
我本来想拒绝的,但是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处原话来自评论区读者[彼岸]。
——————
修复bug:寻安生物制药经理人吴玉秋误写作“郑玉秋”
2020年6月12日08:54:32
第116章
国庆假期看起来长, 其实过完也就一眨眼的事。
乔御原本计划好的燕京旅游计划完全没用上,他基本是在实验室里泡了七天。
直到发现学校人骤然变多, 才恍然想起,假期结束了。
返校后, 上的第一堂课是数学分析, 教授是李初杰。
乔御一心二用,一边写笔记, 一边自学、或者说温习后面的内容。
虽然说他裸考应该也能考到90分以上,但是未免太不给数学系各位老师面子。
坐在他身边的群承光, 趁着李初杰写板书的空当, 小心翼翼地拿笔戳了一下乔御的胳膊。
“乔御哥,”群承光低声道,“你看到今天发的学校校报了吗?”
市面上有个报纸, 叫燕京大学报, 是当初由蔡元培校长草创,如今也是有刊号的正规期刊。
但大学生嘴里的校报,一般指的是校内学生编辑部发型的电子刊物。
通过燕大校报这个官方公众号,每月中旬就能收到推送的新闻。因为内容风趣幽默, 科普向和娱乐性兼具,不仅校内学生看, 校外人也经常看。
乔御的笔一顿:“嗯?怎么了?”
说起来, 昨天同宿舍的人就好像对他有些欲言又止。
起因是官方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
编辑说,这本来是要留个某个人的版面,但因为对方拒绝采访, 于是改成了现在这样。
这篇文章一共两千余字,全程都没提到乔御的名字,提了编辑部如何积极联系“某个人”,希望“某人”能配合学校方面的工作,却被傲慢的冷眼以待,说还没这个资格。
又采访了实验室的某教授,询问他对某人的看法,某教授表示,这人在数学领域可能有一定的成绩,但在生物领域,只是刚刚开始,却想要一飞冲天,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实在好高骛远,令人失望。
“就拿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来说吧,他才来实验室三天,就说心肌干细胞是错的。生物学家们研究了十多年都没说错,他完全没有调研,只是凭着感觉就判定这是错的……实在不够严谨。”
虽然全程都没有提到乔御的名字,但是指向性却十分明显。
要是不认识他的人先看了报道,可能就会勾勒出一个傲慢无礼又盛气凌人的形象。
乔御看完,轻轻笑了一下,把手机还给了群承光。
群承光满脸不岔,小手握成了拳:“他们太过分了!怎么能瞎写!”
乔御从还是高中时期,就挺血雨腥风还招黑。笔杆子在别人手上,怎么写也是他们的事,他早就不会因为这些事生气了。更何况,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或许上面报道的,就是他们觉得的真相。
群承光满脸愤愤不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自己遭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从高一就开始给乔御打投,可以说私底下是乔御最大的粉头,感情自然和寻常人不同。
虽然乔御压根就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个粉圈……当然,可能知道了也不在乎。
乔御思考片刻,回答:“这里面的事情,至少都是真的。我的确拒绝了报道,也在实验室试过类似的话。”
“不一样的,”群承光摇头,“新闻学里有个专业词汇,叫新闻审判。特点就是以煽情的春秋笔法无形之中给当事人定罪,挑动读者神经。这种报道已经失去了新闻要求的客观和公正。现在很多流量号都是这么报道社会新闻的,完全就是在拱火。”
群承光的唇微微抿了起来:“如果我之前不认识你,看了这篇报道,肯定不会喜欢你。”
乔御说:“那你也说了,不喜欢我的人估计都不认识我。那我又何必在意这些不认识我的人的看法。更何况有不一样的声音存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两个人课上闲聊的理直气壮,虽然是在后排声音不大,但终归还是不太好,于是群承光适可而止地闭嘴。
系统十分感慨:“几年下来,你脾气好了很多。”
乔御:“主要还是因为不痛不痒吧,如果这报纸说我学术造假,我就一脚踹过去了。”
反正乔御自认为脾气不好,有人帮他宣传一下脾气不好,也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乌鸦嘴这么灵。
乔御下了课,准备趁午休时间去图书馆查一下心肌干细胞的相关论文,还走在路上,旁边冲过来一个人。举起手持摄像机就开始往他脸上怼。
“乔御您好,我是#@¥@¥的记者……”
因为他说的太快,乔御并没有听清到底是哪个报纸。
“最近网上有一个传闻,说孪生素数猜想其实也是你的外公证明的,因为你之前在数学界没有任何履历。请问您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是他在实验室泡太久吗,网上什么时候还有这种传闻了?
乔御:“假的。”
这人不依不饶:“那你如何证明传闻是假的呢?”
乔御都要气笑了。
他本来不想理会,毕竟还是个女孩,乔御也不想太凶。
然而这名记者一直举着摄像头跟在他身后,像只嗡嗡的苍蝇。
乔御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学校保卫处:“喂?是保卫处吗?五四路和科学路交汇处,有外校记者混进来了。”
一听这话,这人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了学生证:“我是本校的!”
乔御扫了一眼学生证:“噢,不好意思,这是本校的,没事了。”
他挂掉了电话。
这人叫陆思雨,本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大三。看学生证上的照片,基本确定是同一个人。
“本校还给人当枪使,你这智商怎么考上燕大的?傻逼,滚。”
乔御收起了手机,不耐烦地跨过了他。
*
星期三下午乔御难得没课,这也是他约好和张开伟教授碰头的时间。
在钞能力的作用下,张开伟果断抛弃了领导。
这次ibs是在德国举行,差旅七天,食宿学校报销,大使馆专车接送。但正是因为要学校报销费用,因此随行人员也是一定要建档登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