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林枫教授看到这封信件, 感觉比有人夸自己还高兴。两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欣赏了这封来信半天。
系统:“恭喜宿主获得海伦娜的肯定,积分加65。”
乔御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之前李初杰的肯定就给我加了50分,你这系统是不是崇洋媚外?”
系统:“请宿主不要怀疑系统的公正性。”
脑海里的对话,外人是听不见的。
在林枫眼中, 乔御只是长久地看着海伦娜的信件, 面露沉思。
他对乔御道:“其实如果你想的话,去国外大学深造,也还是挺好的, 不过记得回家就行……”
林枫有些欲言又止。
平心而论,华国在高端科学上的水平,是远远比不上欧美日这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如果要做科研,那国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同事,还有资本家们大把大把的投资……最主要的是,那边对科研的鼓励机制,是如今华国拍马也赶不上的。
不过林枫想了想,又感觉替乔御操心这些,为时过早。
在全世界学术圈里,林枫自己也不过是一条食物链中层的大鱼,远比不上其他大鳄。
他可能犯了全世界家长的通病:看见孩子画画就幻想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
不过,林枫觉得,梦想还是要有的。
“当然,俄亥俄大学就算了,你呢,去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都还不错。正好之前学术交流,我也认识了几位外国友人。”
林枫继续畅想未来:“宁宁也有考虑出国留学,如果能就读同一所大学,那就最好不过了。你们在国外也可以相互照应。”
乔御敲键盘的动作一顿:“……”
没好意思说自己并不打算出国。
乔御花了一下午时间,在林枫的指导下改完了论文,又做了几组补充实验。
大约一周后,他收到了过稿的消息。
“恭喜您的论文《关于复合生物酶在钻井液及石油领域的应用》成功被我刊录用,将发表于下个月的《生物材料与分子化学》上。”
论文的发布有些不同,期刊不仅不会给你稿费,还需要你倒贴钱让它发表。不过到时候对方会寄来样刊,并且把你的论文免费单独印成册,一般来说是印10到20本,多的话,就要自己贴钱了。
如果要去参加学术会议,从兜里掏出这么几本小册子,那是相当有牌面的事情。
有的学阀甚至需要好几位科研狗,帮他在学术会议上递不同的论文。
这次论文发表需要200美刀的版面费,林枫直接替他给了。
不知不觉,乔御的高一终于结束了。
随着期末考试一同来的是高三学子的高考分数。
整个高三特训班,除去中途退出的,一共42名同学,7个过了一本线,5个过了二本线,28个过了三本线*……但依然有两名同学没有考上本科。
如果让乔御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目前的感觉,那就是一夜暴富。
足足1580积分,让乔御觉得自己豪横得不行。
他当机立断地从商店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血癌药。
积分瞬间从4000余分,掉到了1000出头。
但是比起积分,还是母亲的健康更加重要。
想起之前为了一两分起早贪黑的模样,乔御不禁好生唏嘘。
“这就是有钱的感觉吗?”
系统提醒道:“宿主如今身家千万,已经超越了全世界99.9%的同龄人。”
剩下的0.1%,还基本都是继承财产的,和乔御不可一概而论。
乔御笑了笑,没有反驳。
论文即将发表,乔御开始着手申请专利。
搞科研当然不能空着肚子搞科研,没钱会饿死。钱一半来自于赞助拨款,另一半则要看专利权的售价了。
乔御在soopat 上按照关键词检索,暂时没有发现同款。
这是一个很好的讯号。专利的审查虽然有空子可以钻,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十分严格的。
万一有类似专利,那乔御的工作就算是打了水漂。
另外,不少实验室为了保护自己的心血,哪怕没有彻底研究出来,也会先行一步,申请相关前置审查,以此来达到科研垄断的目的。
举个不恰当例子,假如芝士奶茶配方能申请专利,有的实验室虽然不知道最终配方,但是芝士奶茶的芝士打发技术要申请专利,加糖的克数也要申请专利……等真有人申请了“芝士奶茶配方”的专利,这些实验室就要倒打一耙,说“明明是我先来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实验室的存在,不少专利律师都挣得盆满钵满。
在思考片刻后,乔御花费了20万元,委托国内某知名专利申请公司,帮自己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就难免有写不完的材料,更何况不仅要在华国申请,在欧、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某些国际组织,都需要申请。
术业有专攻,有这个时间,乔御更喜欢学习研究生博士的授课内容,或者做做数学题……
顺带一提,他的脑内草稿本已经写到了1000页,系统这个奸商,居然要10积分解锁新的页码。
*
燕京大学,李初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已经是晚上10点。
他关掉了办公室的灯,手臂上挂着西装外套,腰细腿长,像个男公关。
七八月的燕京已经相当热了,但是在平日里,作为年轻的大学教授,李初杰依然一身正装,免得被当成学生。
他走到了公交车站,意外发现站台上站着学校招生办的王老师。
“李教授。”王老师微笑上前,和他握手,“听说李教授已经评上正教授职称,恭喜您了,真是青年才俊啊。”
李初杰十分内敛地朝他一笑:“客气了,运气好罢了。”
能踩着系里一堆四十来岁的老副教授上位的男人,怎么看也不能用“运气好”三个字解释,但是王老师并没有戳破。
两个人在车站相顾无言。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16节
李初杰骤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问:“学校最近马上要开始自主招生考试了吧?”
王老师有些意外,但依然点了点头:“是的,就在下周,是之前高中联赛里表现较好的一批学生。”
李初杰若有所思地点头,继续问:“那数学组,有没有一个叫乔御的?”
王老师思考了片刻,觉得好像是没有看见的。
但是他也不敢保证,只能说:“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可能得翻翻看了……”
说完,王老师就掏出手机,从微信群中翻出了文件。
就在此时,公交车缓缓驶来。
李初杰似乎并没有上车的打算,王老师好心提醒:“李教授,这可是117路最后一班了。”
倒是他自己乘坐的36路,11点才停运。
李初杰:“不急。”
他其实有车,但是懒得开。
王老师翻完了参加考试的同学名单,回答:“没有看见叫乔御的。”
清大和燕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在同一天。
作为国内众所周知的top 2大学,双方彼此之间都有些微妙的互相嫌弃又惺惺相惜。
李初杰的唇抿了起来。
既然乔御没有参加燕大的自主招生考试,那八成是去了清大。
李初杰忍不住对王老师道:“呵,清大的数学系赶得上我们燕大一半吗?”
王老师一拍大腿:“当然是赶不上的。我们燕大,别的不说,数学系绝对是这个!”
他比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
就是!
李初杰愤然点头。
乔御脑壳简直有包!
……
……
事实上,乔御哪个大学都没有去。
宋天宇相邀盛情难却,他现在在宋天宇家里过暑假,因为经常打比赛许久不见的赵祖安也凑了个人头。
三个人决定晚上在家吃火锅。
听说管家已经在联系日本的牧场送头和牛来了。
除了宋天宇和乔御,“四神带一傻”里的其他三个人,都去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
陆邈和楚西宁去的燕大。
只有郑清华选的清大,毕竟从他的父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开始,郑清华的大学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宋天宇和赵祖安凑在了一起,围在了一本满是英文字母的期刊面前,赞叹声此起彼伏。
“哇——”
“这就是国外的学术期刊吗,居然还是彩色的。”
“我看到乔御的名字了!”
“丢,卧槽,我和陆邈真的是二作?”
乔御啃着西瓜,老神在在:“是啊,不是当初就说了吗。”
8月,编辑部把样刊寄了过来。
不仅乔御能收到,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订了这本学术期刊的人,都能收到。
不过鉴于学术期刊在图书馆内一向是冷门中的冷门,再加上《生物材料与分子化学》是本相对生僻的期刊,恐怕也只有极小部分人才会去主动翻阅。
除此外,乔御还接受了林枫的建议,把同一篇论文投稿到了国内的《生物技术》期刊上。
并非所有论文都有资格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生物技术》已经是国内的双核心期刊,不少中层科研狗的梦想就是能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
审稿编辑在看见林枫的大名时,就立刻把这篇论文送去了双向匿名的同行审核阶段。
人的名,树的影。林枫这个招牌,在国内还是非常好使的。
编辑通常只看论文是否符合自己期刊的要求,譬如证明几何流体的数学论文,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投在生物期刊上的。至于能不能发表,就是审稿人决定的事了。
这篇文章,很快就被摆上了周海宁教授的案头。
周海宁是《生物技术》的审稿人之一,虽然这人为人不怎么样,但是在生物专业上还是有一定造诣的,要不然也混不上天海大学正教授的职称。
如今,周海宁一看论文,心态瞬间就炸了。
这他妈不就是他旗下实验室正在研究的课题吗?莫非这就是那个高中生写的论文?
如果这篇论文发表,那他实验室之前的工作可都白做了。更主要的问题是,如果这篇论文发表了,他恐怕很难从那位投资了500万的石油老板那里再捞个几百万了。
周海宁眼珠一转,写下了审稿意见。
“数据存疑,打回重造,不予发表。修改意见如下……”
他想得还是较为周到的。
身为一名老学究,周海宁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剽窃别人的论文的。
当然,如果发论文的是自己家的科研狗,那就另说了。
他只是用数据存疑拖延一下时间,在这个期间内,他完全可以让自己旗下的科研狗抢先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
只是一想起林枫,周海宁难免有些顾虑。
“算了,反正林枫都退休了。更何况我既不是通讯作者,也不是一作二作……”
周海宁摇头晃脑,拨打了旗下科研狗的电话。
正在做实验的科研狗小王,接到电话时顿时如临大敌,腰部呈60度弯曲。
“老板,是我。您的小王。”
“欸,用这个材料试试……?好的。”
“赶紧发论文,好的,好的。”
“什么?!通讯作者也写我名字??ok、ok……”
小王挂掉电话,满心疑惑。
什么时候,周海宁也这么好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2014年还存在3本,后来取消了。
第089章
投稿给《生物技术》的论文被退稿了。
林枫看了眼给出的修改意见, 觉得审稿人的评语简直不知所云。
于是他让乔御换了家国内期刊重新投稿。
这次过稿倒是很快, 不出两周, 杂志社那边就传来了录用的消息。
乔御的论文发表在了《微分子生物技术》的9月刊上。
同时投稿给《微分子生物技术》本期的作者,在看见论文下方的作者介绍时,都感觉十分不可思议。
作者介绍是, 天海七中-乔御。
不少人经过查证, 发现这个乔御甚至都不是7中的生物老师,而是一个高一学生。
高中生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 其实不算开天辟地头一回, 不过依旧称得上稀奇。
平南大学的生物系副教授谢道安就是求证者之一。
实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重复性。
谢道安不信邪,按照论文上的方法做了一次实验,发现这篇论文还真的不是瞎编。
他本来还好奇乔御是怎么做到年纪轻轻就写出论文的,不过在看见通讯作者里林枫的名字时, 顿时释然了。
原来是林老又在提携年轻人了……
不过林老退休后,沉寂久矣, 怎么突然就为了这么一号人复出了?
谢道安摸不着头脑,但也不打算深究。他放下了这本杂志, 随手翻开了自己订的另一本期刊《生物化学与应用》,刚看了一半,谢道安骤然睁大了眼。
这本期刊上, 有一篇和乔御论文十分相似的文章……虽然叙述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讲的是同一件事,甚至实验步骤都差不多。
他看向了作者栏, 天海大学-生物酶化学实验室-王晨。
这个实验室是周海宁旗下的省级实验室,虽然产出不多,但是也算是科班出身,师出有名。
同一个月的期刊,内容相似的论文。
谢道安看着这俩文章,突然就蒙了圈。
谁先?谁后?
*
王晨看到乔御的论文时,整个脑海里一片空白。
他的论文当然是自己亲手写的,在周海宁指点他以后,卡住多日的实验进度一下顺利起来。
而对这篇论文,周海宁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王晨虽然是个成年人,但是一直活在象牙塔科研室的他,心思还是十分单纯的。
因为近日里周海宁的热心,王晨甚至都反省,自己以前是不是对导师要求太苛刻了,毕竟他都是成年人了,怎么还能奢望导师像是带小学生一样带着他呢?
但是如今,论文一出,王晨觉得周海宁的反常似乎都能得到解释……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17节
他联系上了周海宁,情绪激动:“教授,您告诉我,您当初到底是怎么想到用那个材料的?”
为什么催得的这么急?为什么骤然表现出热心?
周海宁看着这质问,内心十分不对味。
他没想到乔御竟然没有按照他的意见继续修改,而是转投了别的杂志。
周海宁在微信上回复道:你不要激动,下午来我的办公室一趟。
下午两点,王晨准时到了办公室内。
“周教授。”在面对周海宁真人的时候,王晨的语气较为克制,“现在您可以回答我微信上的问题了吗?”
周海宁坐在老板椅上,办公室内燃着熏香,老神在在开口:“小王啊,你不要慌。要知道,我们做科研的,很多都研究的相同课题,真理就在那里,只看谁先一步发现。”
“就比如青霉素,在弗莱明之前,不也有好几个人偶然制作出来了?只是没有认真去挖掘而已……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具有同时性的。”
王晨的表情将信将疑,显然不太相信这套说辞。
“小王啊,不是我说。这篇论文,通讯作者和一作都是你,如果坐实抄袭,”周海宁有些遗憾地摇摇头,“你的前途,可就算没了。你还要不要继续做实验了?还想不想留校任教了?不是老师不帮你,你自己也要想清楚啊……”
王晨愤懑的表情逐渐变得苍白而无奈。
周海宁见打压得差不多了,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无论如何,老师都是站在你这边的,你自己怎么选,可要想清楚,先回去吧。”
送走了王晨,周海宁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他其实也有些烦躁,因为这事情不太好处理。
但毕竟都是学术圈老油条了,周海宁很快淡定下来。
论地位,他是天海大学教授,乔御只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还特别年轻,他显然占据有天然优势。
周海宁花了3个小时,撰写了一篇声明。
【近日,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说我带的博士生,有一篇论文和同时发表在另一本期刊上的论文撞了。我亲自翻阅,发现这两篇论文的确十分相似,足够算是学术剽窃。
在知道这件事后,我找来学生,询问了事情经过。
我麾下研究生众多,他是其中一个。说来惭愧,的确是我对他的关心有所不足,以至于对相关研究的进度也不甚了解。若非友人告知,我竟不知道研究已经结束。
我的学生说,他从去年就开始研究相关课题,日以继夜地待在实验室,他的付出有目共睹。我不相信他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
有个词叫共时性,意思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身边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同样的事情。
毕竟真理就在那里。他们或许只是恰好攀登上了同一座高峰。
另一篇论文的作者,经我了解,竟然只是一名高中生。只能感叹一句,后生可畏。】
这个声明不仅撇清了自己和研究成果的关系,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影响。
周海宁觉得十分满意,转眼就联系了期刊编辑,登刊说明。
*
“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系统对着这份声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可不是。
第一本期刊的杂志编辑,不知道是收了钱还是怎么的,死活不愿说出审稿人是谁,说这是行业规定,请他们不要为难自己。
说得义正词严,冠冕堂皇。
乔御思考片刻,联系上了当初上李初杰的公开课认识的大二学生,赵云飞。
赵云飞是天海大学数学系的,还是数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内有些能量。至少,打听学校生物实验室的位置不算太难。
乔御骑着共享单车,到了天海大学门口,迎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
“乔同学,”赵云飞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好久不见,我看你朋友圈,听说你得了竞赛特等奖,还在国外的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恭喜啊!”
怎么营销自己,也是一门学问。
乔御虽然不常用社交软件,但是依旧会发动态说说自己的近况,给朋友圈的诸位巩固一下高大上的形象。
世界这么大,每天看的消息这么多,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到底有多厉害。
要不是乔御偶尔还发几条震惊凡夫俗子的动态,赵云飞恐怕早就不记得他是谁了。
毕竟能做到这一步的高中生,已经足够普通人仰望。
乔御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运气好罢了,这次麻烦你了。”
赵云飞十分客气,带着乔御到了学校的生物酶实验室。
在学校,认识他的人挺多,一路上都没遇到什么阻拦。有人询问,赵云飞也说是自己的学弟,带着过来见见世面。
也就是这种情况下,乔御见到了王晨。
高高瘦瘦的男生,看上去很沉稳的一个人,眼底下青色重得跟天天多人运动的罗志祥似的。
“你找我?”王晨摘下了脸上的口罩,问,“你是哪位?”
因为乔御长得不错,王晨被人从实验室叫出来的愤怒暂时缓解了,决定听他说道说道。
“天海7中,乔御。”乔御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友好地伸出了一只手,“可以和您谈谈吗?”
一听到这个名字,王晨的身体就僵住了。
半个小时后,两人到了学校内二楼的奶茶店。
这里十分嘈杂,胜在周围都是不认识的学生,并不会有人关心其他人在说什么。
乔御从文件袋里拿出了国外寄回来的期刊,以及小论文册。
“我的论文已经于今年7月发表于《antisense nucleic a》上,通讯作者和一作都有我的名字。”
王晨握住了手里的芝士奶茶,表情更加苍白了一点。
“所以我完全有资格说你剽窃,不管你到底有没有看过我的论文,学术造假的污点会伴随你一生。”
乔御说得十分平静,但也正是这种平静,让王晨更加恐惧。
这说明对方完全是有备而来。
“我……我真的不知道。”王晨回答,“是我的导师告诉我怎么做实验的。”
乔御打断了他:“你的导师是周海宁吧。”
王晨下意识地点头。
“这篇论文,在国内,我第一次投稿的是《生物技术》,审稿人就是他。虽然他是你的导师,但通讯作者也没有他的名字。”
“所以不管如何,最后受影响的都只是你,而他只是不幸地招了一个学术不检点的研究生。而你之后在实验室是待不下去的。”
乔御越说,王晨的脸色就越加苍白。
因为他清楚,乔御说的是事实。
空气像是死一般的寂静。
1...4849505152...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