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但是现有的开采模式,却是以破坏地质和周围环境的方式去换取的利润。
等一口油井再也采不出东西,这些民营企业就会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地烂摊子。
“国外已经有寡头财阀开始研究生物酶开采体系,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用生物酶钻井液不仅能极大程度提高油井的开采率,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所以我想,有没有一种生物酶能……”
乔御说到这里,突然就愣住了。
路德维希的实验手册数十页,他翻了不下百次,始终确信路德维希是正确的。
事实上,他之前的实验步骤也没有出错。
唯一的问题是——他搞错了一件事。
生物酶是催化剂不错,但路德维希的研究产物是加入了复合生物酶的钻井液,而不是原本的钻井液添加了什么生物酶。
在陆邈的眼里,乔御就是说了一半突然卡壳,然后眼神骤然明亮了起来。
乔御心情激动异常,没忍住上前给了陆邈一个熊抱。
他拍了拍陆邈的背:“谢了,兄弟,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当天实验还没开始,陆邈就被乔御送走了。
他回教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同学们对于他的早出晚归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是拿了省一等奖的人。
听说等暑假的时候,陆邈就要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了。到时候高考降个五六十分录取,上top 2哪所大学都不是问题。
陆邈听了会儿数学课,觉得十分无趣,于是掏出了手机。
因为不知道干什么,他熟练地打开了微信,开始在群里拱火。
陆邈:我说一件事你们不要害怕。
陆邈:今天乔御竟然抱我了,草,说是实验有进展太开心了。
他好歹今年都成年了,宋天宇和楚西宁之间不对盘的气氛,陆邈是能察觉到的。
也就处于箭头中心的乔御毫无知觉。
可惜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人回复,让陆邈感觉十分无趣。
当然,正在国外旅游的宋天宇,因为这条消息气到凌晨2点都没睡着,那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我就不该趁着放假出来旅游!
*
在想通关键点后,实验变得水到渠成。
乔御一丝不苟地记录完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路德维希的实验复制成功,现在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撰写并且发表论文。
科学实验是很严谨的东西,就算可以通过造假数据作伪,但伪造的数据注定不能经受重复试验,终究会被戳穿。
当初,日本某个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就是这样被拉下神坛的。
乔御上辈子没有上过大学,对于怎么发论文,还需要研究一下。
之前拜托楚西宁发来的期刊在此时发挥了作用,至少学一下格式是没有问题的了。
乔御先起草了一个中文的提纲,然后用西文按照提纲的内容一点点扩充 。
每当这个时候,他希望有个自动写论文机器。
乔御开始暗示:“我觉得撰写论文是一个系统必备的技能。”
系统发出了不屑地轻哼:“呵呵,一篇1000分。”
那算了。
乔御只能苦逼地开始一个人憋论文。
等乔御把论文写完,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因为没有论文的发表经验,又恰逢端午节,他特地从家里的冰箱拎了一袋粽子去拜访林枫教授。
粽子是乔妈妈包的,蛋黄叉烧馅儿,上锅蒸熟后一戳还会流油,香而不腻。
乔御带到学校去当加餐,每次香气都会引起全食堂人的怒目而视。
只是乔御来得不巧,他到林枫家里的时候,对方家里还有客人。
乔御看了眼室内的情况,道:“那我下次再来拜访您……”
“欸,走什么,你都好久没来了。你来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林枫教授看见人来,脸上的老年斑都舒展了开来,和面对之前客人的表情截然不同。
“这是乔御,乔潜龙那老家伙的孙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晚辈。这孩子读书挺厉害的,之前天海市那个数学竞赛特等奖就是他得的。”林枫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显而易见的骄傲。
“这是天海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周海宁教授。”
两段介绍,亲疏立判。
周海宁的脸上表情有些挂不住,但依然十分热情地说:“原来是老乔的孙子,老乔走得早,葬礼我还参加过呢,没想到孙子都这么大了。实在是令人唏嘘。”
从这段话可见,周海宁的情商的确不高,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大概是生活环境极其舒适。
更何况他嘴上热情,态度却依然十分高傲,像是个等着被敬酒的老领导。
周海宁今年都56岁了,在正教授的位置上待了十几年,只是一直拿不出什么有分量的学术成果,被几个40多岁的中坚教授压了一头,名声不显,如今想再进一步,捞个副院长当当,那就只能觍着一张老脸,多走走人际关系了。
林枫是国内生物学界一方泰斗,之前也曾在天海大学任职,如今还是天海大学的名誉校长,周海宁这次上门,就是想拜托林枫开一下金口。
林枫对这种歪门邪道一向看不上,不过本身性格足够圆滑,要不然也不会在燕京的科研界里打拼出偌大名声。再加上周海宁妻族根深叶茂,此时倒也不好直接拒绝,乔御倒是来得正好。
只要拖的时间够久,周海宁自然会知难而退。
一顿寒暄后,林枫才笑眯眯地询问:“今天乔乔怎么想起到爷爷这儿来了。”
周海宁坐在一边,被两人彻底忽视,顿时好生尴尬。
乔御微笑回答道:“是这样的,林爷爷,我之前看报纸,对生物酶钻井液技术起了兴趣,所以在学校里做了点实验……”
林枫在华国生物界可谓一方学阀,功底深厚,当即就来了兴趣。
“我听说过,国内也有好几个实验室在做相关项目的研究,你是到哪一步了?”
乔御继续道:“实验已经基本完成,这是我撰写的论文,林爷爷帮我看看吧?”
此言一出,屋内安静了片刻。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14节
周海宁一愣,然后开始哈哈大笑:“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不要好高骛远啊!”
乔御就是高中生,在生物上,恐怕连门都没摸清,怎么好意思开口说自己完成了实验。
就在年前,负责废油井开采的东升集团才联系了天海大学 ,希望可以成立一个项目,研究生物酶钻井液,为此,光是第一阶段,就投资了500万。
如今那个实验项目,就在周海宁的手下。
周海宁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垂髫稚子,对大人说我今天写了一篇骈文。
写得出吗?能写。写得好吗?那太不可能了!
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能把话说清楚,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林枫有些意外:“我还以为你更喜欢数学……既然如此,论文先拿给我看看,让我给你掌掌眼。”
在林枫的眼里,乔御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远超同龄人了,失败了也不算什么。
事实上,在拿到论文的那一刻起,林枫已经想好要怎么鼓励乔御了。
但是看着看着,林枫却从怀里掏出了老花眼镜,架在了鼻梁上。
周海宁看到这一幕,骤然变得坐立难安了起来。
林枫是那种教学型的学者,一直到退休的前一年,都还在带研究生。
光是天海大学,就有无数生物系的学子,羞涩地呈上自己的毕业论文,希望林教授看一眼;也有外校的老师不远千里赶来,献上自己最近的成果。
只要林枫点头,那就能证明,至少这篇论文写得还是有点意思的。
而如果林教授从兜里掏出了自己的老花镜,那就更不得了。
这篇论文不仅可以在国内期刊发表,去国外投一个sci,也不是不行。
虽然随着华国综合国力增强,华国人投sci期刊论文已经不如20年前那么让人震撼,但是让一个普通大学的老师评一下职称,还是没问题的。
而林枫,竟然在看一个高中生的论文时,戴上了老花镜?
周海宁的内心感到了荒谬。
第087章
林枫时而击掌称赞,时而拍案叫绝, 时而起身兴奋转圈, 看得一边的周海宁心痒难耐。
周海宁缓缓起身,道:“林老, 恰好我也是做相关的研究的, 不如让我看看?”
他的脸上挂起了慈祥的笑容。
这个笑容, 曾让周海宁在不少《xx专家谈xx》的科普类访谈节目中,圈了一批粉。他的专业水平在大佬眼里当然不够看, 但是对广大群众来说, 已经绰绰有余。
林枫顿时地铁老人看手机:“你看什么看?同行是冤家, 这种事还要我教你?”
说完, 他小心谨慎地把乔御的论文塞进了自己的中山装大口袋里。
周海宁面子上挂不住了,一张老脸更是开始抽搐:“这学生才多大,怎么能算同行呢……”
林枫混了这么久, 终于在退休前成功晋升华国科学院院士, 自然是拥有想不鸟谁就不鸟谁的权利的。
“那我就问你, 他的论文主题是不是你那个实验组正在研究的课题?”
“你身为天海大学生物系正教授, 要是你们前后脚发表论文,会不会有不明真相的人士, 觉得你们其中一个在抄袭?”
林枫语重心长地说:“老周啊, 正所谓瓜田李下,我这是在保护你呢。”
周海宁:“……”
林枫睁眼说瞎话的水平,让他瞠目结舌。
自己竟然还被怀疑上了!
周海宁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林枫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堂堂一个教授, 难不成还会剽窃一个高中生的论文?
但林教授是深知人心善变且不容易揣测的,有的人道德底线还时高时低,于是顿时虚伪一笑:“现在马上到午饭的时间了,我太太煮的饭不够,就不留周教授吃饭了。”
对不起,当了院士就是可以在普通教授面前为所欲为。
周海宁自然没脸赖着说自己可以点份外卖。
他被人捧习惯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奇耻大辱,再加上年纪大了,心血管不好使,一只手微微颤抖,露出手腕上价值20万元的劳力士。
好在,知识分子最后的涵养,让他把持住了自己。
“那我就告辞了,不打扰林老了。”周海宁呵呵一笑,愤然离去。
一出门,周海宁脸上的微笑就淡了下去。
他不敢对着林枫撒气,但是对着手底下的科研狗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周海宁掏出电话,找到了联系人里自己博士生的联系方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怒骂:“你们这群吃白饭的,生物酶钻井液都研究多久了还没研究出来!国外都有先例可以抄了,你们到现在都没找到提取方案。你说说你们一个项目拿几百万有什么用!有这个钱我还不如多招几个研究生。”
接到电话的科研狗顿时唯唯诺诺,一阵顺毛,又是道歉又是安抚,终于把周海宁安抚了下来。
周海宁拿矿泉水润完嗓子,继续骂道:“你们好自为之,搞快点,磨磨唧唧的。今年上半年我就要见到论文!”
科研狗:“好的,老板……不过您打错电话了,我是大分子实验室的。”
周海宁:“都一样!你们都是饭桶。”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科研狗收起了手机,擦了擦脸上并不存在的口水,对同为科研狗的学弟吐槽:“你妈的,周海宁这个老傻逼,能不能看准人再打电话。”
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大分子药物,做癌症靶向药物,和那什么生物酶研究压根不是同一个实验室。
周海宁身为全国排名前20的重点大学的教授,再加上自己会钻营,会营销,网上名声大,手下总是有捋不清的实验室。
有时候酒桌上觥筹交错,投资方被说得脑袋一热,就稀里糊涂地给了钱。
所以说啊,朋友们啊,一定要努力学习,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
林枫说要吃饭,自然不是真的要吃饭。
待周海宁走后,他重新摊开了乔御的论文。
“你用西文写的,看样子野心不小。”林枫笑眯眯地说,“不过,先带我去你的实验室看看吧。”
乔御自然相信林枫老爷子的一片拳拳爱护之心,更何况身为科学院院士,林老爷子也不需要再多一篇不痛不痒的论文给自己增添虚名。
他在职期间的科研成果,给国家做出的贡献恐怕就超过了10个亿。
两个人吃了饭,乔御就带着林枫到了自己在学校后山的实验室。
灯一开,不算大的实验室显得宽敞又明亮。
乔御介绍道:“我的实验室在7中,可能比较简陋,让您见笑了。”
林枫边看边点头,时不时试一试仪器,检测功能:“不简陋了,学校有这个条件,已经非常好了……”
乔御微笑回答:“这是我自己组建的。”
林枫倒是有些意外,意外于乔御非比寻常的行动力。
“没个五六百万,拿不下来吧。”林枫笑着说,“门口玻璃上贴了‘gb/t’标签,是可以防辐射的玻璃。过滤设备和安全防护也做得很好,评个bsl-1的安全等级,是没问题的。”
当初实验室都是宋天宇找来的家族企业包工头装修的,因为放心宋天宇找的人,乔御也没有多加干涉,关于用料这方面,乔御还真不清楚。
乔御思考片刻,回答:“当初修建实验室的时候,受到了同学家长的资助。”
除了这个说法外,恐怕是没有什么能解释包工头的贴钱行为了。
“不错,很不错。你那个同学也不错,当初我们搞科研的时候环境相当困难,也是好多华侨同胞资助起来的……”林枫一连点了好几次头,终于说到了正事上,“再把你的实验做一次让我看看吧。”
如果从头到尾做实验,加上催化时间,恐怕要七八个小时。
好在之前的实验还剩一些半成品,只需要完成最后的结论步骤,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乔御专业而熟练的操作手法,受到了林枫的好评:“可以,现在很多研究生,招进来还p也不会,仪器都认不全,从这点上看,你已经赢了。”
而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毫无疑问地是成功的。
林枫对着成品良久无语,隔了一会儿,竟然湿了眼眶,不得不摘下老花镜,擦擦眼角的泪花。
乔御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连忙询问:“林爷爷,是眼睛熏到了吗?需不需要我接点水?”
有一说一,生物酶钻井液的气味闻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也不臭,就是有些辣眼睛。
“没,是我太高兴了,”林枫连忙挥挥手,回答,“要是你外公还在,可能也像我一样高兴。”
乔御从记事起,就没见过林枫。唯一能找到的,也是乔潜龙的日记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
但是从林枫的种种行为看,两人的关系大约是真的可以托付妻女的生死之交。林老先生对楚西宁,也不会比对他更好了。
“我想也是。”乔御微笑回答。
林枫重新拿出了乔御的论文:“你西文学得不错,看格式,也没什么大问题。我回去后,会让信得过的学生再润色一二,他经常投稿,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若是不介意,可以让我来当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当然,是和你一起当这个通讯作者……”
一篇论文,有通讯作者、一作、二作、三作。
一作指的是第一作者,是整篇论文最关键的人,也是整个实验的主导人。
一般如果引用论文,也会标注一作的名字。
而通讯作者,则不一定参与了具体实验,可能只提供了思路和经费,但需要在整个发表流程中和期刊编辑沟通。
一篇论文,最多只能有两名通讯作者。而通讯作者则享有这篇论文的科研成果。
林枫说把自己的名字挂上通讯作者,当然不是为了抢占乔御的科研成果。
他是怕乔御资历太浅,投稿被期刊编辑部的人轻视,以至于在第一关就被编辑大意驳回,进不了论文审核的第二阶段。
除此外,加了林枫的名字还有一个隐形好处。
那就是林枫的名气可以让乔御朝影响因子稍微高一些的期刊投稿,达到那本杂志的水平下限……
乔御自然不会拒绝。
他毕恭毕敬回答:“好,那就麻烦您了。”
林枫满意了:“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你这篇论文,应该投到什么样的期刊上。”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15节
林枫也是著作等身的一方巨佬,很快就为乔御选择了合适的国外期刊,名为《antisense nucleic a》,翻译过来,叫做《生物材料与分子化学》。
《antisense nucleic a》审稿时长约3个月,派博系数在0.6左右,影响因子则是在3到5之间徘徊,在生物技术及应用微生物学领域的学科排名在60名左右。
这本期刊祖上也曾经阔过,一度是单科排名前10,距离顶级刊物只差临门一脚的学术期刊。
派博系数和影响因子是什么不重要,总之,让一般的科研狗看到,可能会惊呼:做啥梦呢!
这也显示出林枫名声的重要了。如果不是林枫在,一篇并不复杂的应用生物型文章,是很难得到国外编辑的青眼的。
乔御对林枫的安排没有意见,态度十分尊敬:“我对此的确不太熟悉,还要多麻烦您了。”
林枫笑容可亲地回答:“都是这样的,一回生,二回熟。多投稿几次,你也就知道了……对了,等编辑部回复后,可以再在国内的期刊投稿,刷一下知名度。这事不急,到时候我再通知你。”
*
《antisense nucleic a》编辑部。
詹姆斯倒了一杯咖啡,摆在了自己案头,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他拥有着相对宽松、富有弹性的工作时间。
毕竟他们的期刊平均两月一本,中间有足够漫长的时间,让他来完成审稿任务。
今天,也是工作邮箱被国内外科研狗塞得满满当当的一天呢。
詹姆斯扫了一眼邮箱,低低地骂了一句“shift ”。
“都2014年了,怎么还能看见和生物酶相关的投稿。我猜肯定又是华国人来水论文了,但我们可不是那种给钱就能过的小期刊。让我看看是谁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詹姆斯点开了邮件,扫向了通讯作者一栏。
他的眉头皱起:“林枫?是我想的那个林枫吗?后面的人是谁?不认识。”
作为一名生物期刊编辑,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学家都必须有所耳闻。
更何况,林枫也是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过小论文的大佬了。
投稿邮件一般都会介绍投稿人的身份,詹姆斯震惊地发现,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真的是他想的那位华国的林枫。
既然如此,那这删除键也就摁不下去了。
詹姆斯抿了一口咖啡:“好吧,也许是这位林先生又在为他的学生刷资历了。既然如此,让我看看这玩意能不能送去二审……呵,要是真的有点意思,我就奖励自己今天喝三杯咖啡。”
在编辑部初审后,往往会让同行的教授进行第二次审核。这次审稿则是双向匿名的模式,审稿人和被审稿人互相不接触,以免造假。这个模式被称为“同行评审”。
而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则由评审员决定。
几个小时后,詹姆斯的三杯咖啡下肚了。
他思索片刻,拨打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系海伦娜教授的电话。
“海伦娜教授,是这样的,我是《antisense nucleic a》的编辑。在今天,我们收到了一篇论文投稿,是您10年前曾经研究的方向,也许您会感兴趣的……”
作者有话要说: *原话是某位伟人说的,但是因为害怕被查水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第088章
大约在七月份, 乔御收到了来自《antisense nucleic a》的回复。
听说在林枫那个年代, 要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 文章还要通过华国邮政远渡重洋, 然后把纸质回信再渡洋交付投稿人手中。现在直接右键回复, 倒是方便快捷不少,就是没那么多仪式感。
审稿人给出了两点批注,示意小修一下,即可发表。
随之而来的, 还有海伦娜女士的一封信件。
“很抱歉我直接向期刊编辑询问了你的联系方式。”
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和著作者之间是双向匿名的模式, 但是在过稿后,却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这位教授高度赞扬了乔御的表现, 并且建议乔御大学可以选择来俄亥俄大学读书。
“如果你选择我的课程, 我会非常开心。”
海伦娜如是说。
1...4748495051...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