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李榷感慨不已。当初董卓还想和孙坚联姻,派他去见孙坚,却被孙坚拒绝了。现在看来,那真是董卓运气不好。如果换成孙策,也许这件事就成了,董卓也不会死得这么窝囊。

    ——

    宴会之后,孙策回到驿馆休息,李榷等人却没有离开,聚在了贾诩的小院里,团团而坐。

    贾诩也不掩饰,把孙策和他说的话原样复述了一遍。主体意思很清楚,无偿的援助是不可能的,这十万石粮算是免费资助,如果不够,那就只能交易了。

    李傕等人面面相觑,都有些失望。刚才酒席上说得那么亲热,还以为孙策会慷慨解囊呢。

    牛辅拍着案几说道:这小子看起来大方,怎么这么抠?不就几十万石粮食嘛无数双目光齐唰唰地看了过来,牛辅很尴尬,扬起的手在空中停了停,变了个方向,摸摸脑袋,干笑了两声。

    你们怎么看?贾诩看着众人,不紧不慢地说道。要不要跟他合作?

    不合作还能怎么办?董越叹息道:没有粮食,我们在河东无法立足,难道去抢?

    为什么不能抢?牛辅反问道。

    众人再次沉默。贾诩过了片刻,说道:不是不能抢,但抢只能是最后的办法。抢完之后,我们就只能离开河东了。

    李傕点点头,突然说道:其实我们也可以屯田,白波贼可以自种自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河东的土地比凉州强太多了,随便撒一把种子,秋天就能收获。有了粮食,是不是要合作,还不是看我们高兴?

    牛辅说道:秋天刚过,你是打算去抢,还是等明年秋天?如果是等明年秋天,收获之前的几个月我们吃什么?孙策送来的十万石粮最多只能吃三个月,剩下的几个月像战马一样去吃草吗?

    李傕也叹了一口气,有些头疼。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天,最后还是没什么好主意,只好将目光投向贾诩。贾诩捻着胡须,慢吞吞地说道: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选择。

    有办法你快说啊,可急死我了。牛辅跳了起来。

    我们可以去抢匈奴人。贾诩抬起头。孙策最想要的是战马。可是我们的战马也有限,几次作战,损失不少,如果再卖一部分给孙策,等于自断双足。当务之急,我们要找到一个能补充战马的地方。

    董越一拍大腿。有道理。之前不能去,是因为没有军粮,现在有了粮食,我们为什么不去打匈奴人?有两三个月时间,我们足以击败匈奴人,不仅能抢到马,还有抢到粮食,抢到女人,这个冬天就好过了。

    没错,我们不仅要抢他们的马,抢他们的粮食,抢他们的女人,还要抢他们的牧场。美稷那么好的牧场为什么要让给匈奴人?牛辅跳了起来。让他们给我们做奴隶,为我们放马,要不然就全杀掉。

    李傕等人眉飞色舞,连声附和。贾诩摆摆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匈奴人这些年虽然也衰弱了不少,却不是我们一口能吞得下的,如果损失太大,我们不仅很难控制美稷,说不定还要被并州的世家偷袭。

    文和,你肯定有办法。李傕说道:别磨蹭了,快说吧,我们听你的。

    贾诩看看众人,特别是牛辅董越。这两人一愣,随即笑道:文和,你看我们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不听你的了?快说吧,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

    贾诩点点头。那好,我们联络于扶罗,支持他做单于,等他做了单于之后,凡是不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世家,就让于扶罗去杀去抢,等他们向我们求援,我们就顺势进入并州。

    好!董辅大笑一声:文和,匈奴人这把刀肯定好使,比孙策送的刀还好。

    众人大笑,一致同意。




第551章 虚实(玄清竹打赏加更)
    贾诩统一了意见,再次与孙策相见,表达了自己计划,想请孙策再支持一批军械,特别是弓弩箭矢和甲胄。西凉军擅长骑射,却不全是骑兵,而是步骑皆有,当与更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人作战时,弓弩和精良的甲胄就是他们赖以制胜的优势。

    为了得到孙策的信任,贾诩说得很详细,没有任何隐瞒。孙策表示了诚意,他也要表达足够的诚意。

    听完贾诩的详细计划,孙策暗自感慨。这贾诩果然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德性,他应该是早就盯上了匈奴人和并州的世家,只是没粮秣,不能行动,又没靠山,怕引起并州世家反扑。现在有了粮草,又有了朱儁这个靠山,他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不肯无偿援助只是一个借口,不管他给多少援助,贾诩都不会仰人鼻息,他会尽可能的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孙策忽然有些担心,这人留在并州会不会成为祸害?转念一想,嘿,我这操的什么心,并州除了有煤,还能出啥啊,就算他再兵强马壮,经济上也无法自立。就算操心,该操心的也是并州世家,比如王允,我着什么急啊。

    就算夺取了并州,河东也不能放弃。河东虽然粮食产量有限,但是河东有盐啊。孙策提醒道:你控制了盐池,别说匈奴人,并州世家也要给你个笑脸。

    贾诩轻声笑道:听说将军从徐州运海盐,在整个南阳贩卖,不会来河东吧?

    孙策哈哈大笑,指指贾诩。先生放心,就目前而言,徐州海盐运到河东的成本也太高,我什么生意都做,亏本的生意不做。再说了,徐州海盐也不由我控制,陶使君才有决定权。他顿了顿,又道:你是想要河南弘农的盐专卖吧?

    贾诩笑着点点头。正想请将军割爱。

    孙策摇摇头。河南不行,朱太尉如果向我开口,我不能不给。就算我不给,陶使君也会给。不过我可以保证南阳不会有一粒盐进入弘农。

    贾诩拱手称谢。将军以诚待我,我等感激不尽,赠马十匹以表绵绵之意,待秋后攻破匈奴,再择良马送至汝南,助将军南征。

    孙策心中不快。他亲自赶到黾池与贾诩会面,诚意足够,贾诩却一再试探,实在让人不爽。浚仪之战,他虽然连战连胜,但损失也不小,特别是战马,先后损失三百余匹。蒋奇刘备的骑兵都有限,俘虏的战马无法弥补损失,回豫州后就准备南征,当务之急就是补充战马,贾诩却只给十匹。

    你逗我玩呢?

    孙策笑容不变,点点头。多谢先生,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秋后的马你就不用送到汝南,直接送到南阳吧。

    贾诩说道:将军真是用兵如神,这次损失肯定不大。

    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量入为出,看米下锅罢了。有马就多用骑兵,没马就多用步卒。江南卑湿,水网纵横,骑兵本来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孙策淡淡地说道:况且我也还有其他战马来援,不一定要和你们交易。先生,我有伤在身,不能久坐,就不陪你了。子翼,你陪先生说话。

    说完,不等贾诩说话,孙策拱拱手,扬长而去,将贾诩晾在了堂上。

    贾诩很尴尬。蒋干起身,送孙策入后堂,回来见贾诩面色不自然,冷笑道:贾文和,这次是将军亲自来和你谈,下次就要请你去南阳或者汝南谈了。十匹马,你也拿得出手?如果真的这么紧张的话,那我们暂时就不和你们做生意了,等你们击破匈奴再说吧。

    贾诩连忙说道:子翼,你误会了,真不是我舍不得,实在是拿不出来。我们离开凉州很久了,道路断绝,久未有战马补充。上次出征河内,前后数十战,损失战马数以千计,现在连备马都没有,有些骑兵不得不改成步卒。你在河东这么久,也是可以看到的嘛。

    蒋干抬起手,打断了贾诩。文和兄,人无信不立,我们不是傻子,将军更反感虚伪之人。他也许会被你骗一次,但绝对不会有第二次。他不远千里来与你见面,你如果这样待他的话,实在不够朋友。

    贾诩苦笑。他的确有试探孙策的意思,但没想到孙策反应这么大,直接把他晾在堂上了。此人虽然出身东南,却和西北人一样直爽,喜便是喜,怒便是怒,一点也不遮掩。相比之下,倒是他有些做作了。

    子翼言重了,将军以诚待我,我岂敢以虚言相待,着实是拿不出来。还请将军宽限一些时日,一旦攻破匈奴,必择良马奉上。

    蒋干再次打断了贾诩。将军言出必践,答应你的援助一定会给,以后的事他笑笑。就看缘份了。君子见机而作,如果连机会送到面前都抓不住,你贾文和可有点对不起将军的赏识。

    贾诩强笑了两声,连称不敢当,又说了几句,便匆匆告别。

    蒋干送走贾诩,回到内室,孙策正在等着。贾诩说的话,他听得字字真切。贾诩肯定有试探的成份,但蒋干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还是不肯松口,应该是战马的确紧张了。战马是消耗品,行军作战都会有损失,西凉兵远离凉州数年,得不到战马补充,攻打匈奴既是向北突破,又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此一来,他就放心了。向贾诩要马,既是为了补充损失,也是为了试探凉州人的虚实。他可不希望凉州人太强,趁着他南征的时候挺进中原,在他背后捅一刀。

    蒋干也这么认为。他在河东时间不短了,的确见到不少骑兵所乘战马羸弱,有一些人干脆没马骑,只能步行。但贾诩也有夸张的成份,就算战马再少,抽调一两百匹还是没问题的。

    将军放心吧。你出征之前,我一定能搞到足够的战马,送到汝南。

    对蒋干的承诺,孙策很放心。控制好力度,既不能让他们养得太肥,也不能逼得太紧。我需要他们守住并州,守住河东,拦住住匈奴人和草原上的鲜卑人。

    我明白。蒋干郑重地点点头。将军,凉州人要想在河东站稳脚跟,没有两三年时间是不够的。要想取得足够的战马,辽东甚至关中都应该予以重视,将军要有准备。

    孙策笑笑。这就是我想尽快拿下豫章的原因,没有大船,辽东贩马无利可图啊。



第552章 君与父
    贾诩回去之后,越想越不安,和牛辅董越商量之后,决定多给孙策一些马。

    孙策是眼下唯一愿意和他们交往的人,如果双方关系破裂,孙策还可以从别的地方买马,他们却没有其他的选择购买上等军械。南阳有铁官,原本就是生产军械的重要产地,现在经过孙策改造,军械质量已经稳居上游。更何况孙策手中还有海盐优势,如果他让徐州来的海盐进入弘农郡,河东盐池的意义就会明显下降。

    牛辅董越觉得有理,精挑细选,最后选出了五十匹战马。这五十匹战马当然不是普通战马,而是中上等战马,这已经是他们现在能拿出的最好的战马了。除此之外,贾诩还送了一匹好马给孙策本人。他的青海骢阵亡了,现在还没有好的坐骑。

    孙策很满意,又盘桓了两日,留下蒋干与贾诩谈判,自己返回洛阳。

    和他同行的还有徐晃和关羽的家人。

    徐晃是出公差去浚仪被他留下的,家人根本不知情,见他久不回来,还以为他出了事。贾诩倒是知道,但他也没想到要派人去通知一下徐晃的家人,他还以为徐晃是被朱儁留下做了小吏。地方官吏被三公府征辟是很正常的事。后来才知道徐晃成了孙策的部下,后悔已经迟了。他能做的就是赶紧派人去徐晃家,妥善安排徐晃的家人搬家。

    至于关羽的家人,则是蒋干早就安排人去接的。关羽家里只剩下一个老父亲,名叫关毅,字道远。原本还有一个妻子,没有子女,关羽逃亡后,妻子就改嫁了。关羽是杀了人逃亡的,其后一直没有消息送回去,关毅还以为他死了,知道关羽活着,还做了将军,老头乐得满脸的皱纹都开了,跌跌撞撞的跑到关家祖坟磕了几个响头。

    孙策一看到关毅就觉得这是关羽的亲爹,长得太像了,虽然脸没有关羽那么红,个子没有关羽那么高,但五官很像,特别是那一部大胡子。不过最像的还是喜欢《左传,时不时的冒两句出来。孙策估计他可能也想过读经入仕,只是天赋一般,家境又不好,没能成就梦想,只好把这点学问传给了关羽。

    《左传是《春秋三传中一种,属古文经,在东汉时一度列入官学。《左传记事详细,即使没有老师指点也能当故事书看,其他两部讲究微言大义,没有老师指点,自己不怎么容易看得懂。关羽的水平也就是看故事书的层次,读得很熟,但理解有限,离专业学者的距离太远,想凭这个做官是不太可能的。他看不起书生可能也是经常被人嘲讽,产生了逆反心理,用心理学术语来说是极度自卑产生的极度自负。

    老关毅开始很拘谨,后来听说孙策不读书,这才放松了些,但话还是不说,偶尔说几句也古板得很,不离忠义二字。孙策觉得关羽估计就是小时候被他洗脑洗得太厉害了,投了刘备就不做他想,偏偏又想做一个诤臣,动不动就秉忠直言,眼里根本没什么为臣之道。

    说实话,也就刘备能容他。

    死读书害死人啊。

    数日后,孙策到达新安,与郭嘉相会。他去黾池与贾诩见面的时候,郭嘉就带着亲卫营及龚都的人马驻扎在新安,随时准备接应。对西凉人,大家都没什么信心。

    看到孙策安全返回,郭嘉才算松了一口气。

    刘备三人也在迎接的队伍中。因为违抗军令,刘备受到了军法处置,有关羽斩将夺旗的功劳弥补,刘备只挨了二十军棍,然后被免除了军职,成了普通一兵。二十军棍可不是好挨的,刘备现在还不能起身,只能趴在一块板舆上,由关羽张飞抬着。郭嘉本来让他不要来,他却非要跟着,说是礼节,必须如此。

    刘备很恭敬,关羽却很不爽,连上前行礼都不肯。张飞本来是想来和孙策打个招呼的,却被他拦住了。一个普通士卒,有什么资格和将军打招呼?同样的道理,他也不让刘备给孙策行礼。他不走,张飞一个人也不好走,只好在原地站着。

    孙策看到关张二人抬着刘备站在远处,不免有些好奇。他本来以为刘备挨了二十军棍后会离开他,转投朱儁或者谁的。

    他们怎么来了?

    不让他来,非要来。郭嘉摇着羽扇,苦笑道:将军,我觉得他好像粘上你了,听他那意思,还想进义从营。

    不会吧,身段这么软?

    嗯,我也很意外,这人能屈能伸,有勾践之忍,将来是个祸害啊。

    哈哈孙策轻笑了一声,向关羽招了招手。关羽梗着脖子,故意装看不见,刘备却连声催促,关羽无奈,只得和张飞抬着刘备走过来。

    拜见将军。刘备满脸堆笑。将军辛苦了。

    孙策歪歪嘴。伤势怎么样?

    有南阳良药,已经不碍事了。再休息些日子就能痊愈,再随将军鞍前马后,还望将军莫要嫌弃。

    孙策笑了,笑得很无邪。玄德,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等你伤好了,我再带着你征战四方。对了,云长,我带来一个人,也许你认识。

    关羽不屑地哼了一声,很傲娇地转过头。

    孙策也不在意,转身招了招手,徐晃拉开大车的门,将老关毅扶了出来。老关毅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怎么好,孙策关照他,让他和徐晃的父亲坐一辆大车。他扶着车门,还没下地站稳,就睁着一对老花眼四处看。

    长生,长生,我的长生儿,你在哪儿啊?

    关羽登时愣住了,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关毅,嘴巴张了张,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热泪却不知不觉的涌出眼眶。他突然扔下木板,迈开大步,两步就冲到关毅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号陶大哭。

    父亲,不孝儿长生在此。

    关羽看到亲爹,心情激动,却把刘备忘了,直接给扔在了地上。刘备一点防备也没有,痛得眼前直冒金星,浑身都是冷汗,连喊痛的力气都没有,两只手紧紧的攥成了拳头。

    孙策忍着笑,一本正经的说道:看来这君与父还是有区别的。

    郭嘉义正辞严,一点说笑的意思也没有。春秋大义,先父子,后君臣。
1...212213214215216...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