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辛毗盯着蒋干,恨不得拔刀把蒋干砍死。千算万算,怎么没算到这一计,都以为孙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应黑山贼突围,唯独没想到孙策可能占着浚仪不走。对于孙策来说,这自然是弊大于利的决定,但谁知道他会不会损人不利已,与袁谭两败俱伤?

    他迅速权衡了一下利弊,冷笑道:你是威胁我吗?

    没错,就是威胁你。蒋干很严肃地点点头。你如果不信,可以试试。




第548章 与虎谋皮
    相比于辛毗的愤怒,袁谭倒不怎么意外。

    孙策干得出这样的事。

    辛毗点头附和,却还是很生气。这哪里是谈判,这是逼降无异。

    袁谭笑了,伸手想拍拍辛毗的手臂,让他不要这么激动,却扯动了伤口,唉哟叫了一声。辛毗连忙扶着他躺好。袁谭放慢动作,缓缓躺好,又示意辛毗在榻边坐下。

    佐治,战国策中最得意的说客是谁?张仪啊。张仪为何最得意?因为他背后有秦国的虎狼之师。眼下兵力最强的就是孙策,他自然要得意忘形,蒋干自然要出言不逊。武人嘛,就这么回事,你指望他们温文尔雅,进退有礼?

    辛毗也笑了。使君说得是,如果他能温文尔雅,他就不是孙策了。他想了想,又道:那是周瑜。

    周瑜啊袁谭一时失神。他知道辛毗眼界高,一般人不入他的眼,但他却常听辛毗说起周瑜,对这位世家子弟很是好奇,只是没见过。孙策为后将军请谥这件事,做得很高明。

    使君所言甚是,的确有些威胁。不过后将军已殁,袁耀又软弱,孙策是外姓人,撑不起袁家门户,能代表袁家的只有盟主,将来只有使君。

    袁谭笑了两声,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谈判吧,孙策给我面子,我也给他面子。的确不能再打了,我们在浚仪耽搁的时间太多了,陶谦田楷蠢蠢欲动,不教训一下,这个冬天不好过。

    辛毗没有再说什么。如果蒋干所言属实,孙策的伤势真的不重,那坚持下去对袁谭很不利。袁谭的战绩有一半来自于孙策的配合,如果孙策撕破了脸,对袁谭的威胁太大了。

    那也无须给刘表下令。辛毗说道:他肯定会固守大营,眼睁睁地看着黑山贼出城。

    就这样吧。袁谭理解辛毗的良苦用心,答应了。你有机会问问你兄长,看看他是否知道朝廷为什么放弃回洛阳。我总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辛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

    ——

    蒋干赶回大营,孙策的大军已经赶到浚仪城外东北角。

    秦牧麋芳率领一千亲卫骑,在刘表的大营附近游荡,孙策在浚仪城东北角立阵,正对着城里的夷山,浚仪城的东门。

    浚仪城的东门并不在东城墙的中间,而是靠近东北角。这座城门就叫夷门,最有名的故事自然是信陵郡窃符救赵,那位替他出主意的侯蠃曾为夷门监者就是夷门的看门人。这个位置是程昱的防区,可是离城门的中军大营也不远,孙策在此设阵既像是要攻击程昱,也像是要攻击刘表,搞得他们两人都挺紧张,不敢掉以轻心。

    孙策就位,城南的朱儁也领兵出营,逼到朱灵的阵前,迫使朱灵严阵以待,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曹豹许眈出营,直指朱灵的左翼,龚都出营,与曹昂夹河列阵。

    最紧张的就是程昱,他不仅有可能陷入曹豹和孙策的夹击,还可能受到背后黑山军的袭击,三面受敌,一旦开战,他承受的压力最大。

    好在这一幕并没有出现。孙策压制住了刘表之后,得到消息的黑山军就主动打开城门,带着大小车辆,拖着从城里劫来的财物粮草鱼贯而出,在孙策的背后列阵。

    对孙策未能按预守计划进城,张方多少有些失落。于毒苦酋等人看了孙策的阵势后却由衰佩服。他们虽然没学过什么兵法,可是打了这么多年仗,他们知道什么人可以惹,什么人不能惹,孙策阵势虽然人数不多,却气势森严,一看就不能惹,对张方的话倒是越发信了几分。

    ——

    刘表站在将台之上,看着远处的战阵,莫名地叹了一口气。

    相隔一年,孙策的阵势越发严谨了,他虽然有一万人在手,却只能看着黑山军出城,不敢有丝毫异动。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如果双方开战,这一万人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结果必然是一场惨败。

    我这也算是替袁谭保存实力,免伤无辜,就算分谤也值了。刘表暗自安慰自己。他有种感觉,袁谭受伤可能是真的,孙策受伤却可能是假的,他和袁谭之间可能有什么默契。基于这样的猜测,他更不想出战了,没道理袁谭躲在一旁看热闹,他却要和孙策拼命。

    与此同时,程昱也站在将台上远眺孙策的阵地。他浓眉紧锁,面沉如水。王彧就站在他身边。刘表担心程昱桀骜不驯,违背预定计划,特地让王彧来配合程昱。此刻两人并肩而立,程昱却冷静得让王彧不安,有些喘不过气来。

    仲德,你看孙策的战阵如何?

    我有些担心。程昱说道。

    担心什么?

    担心使君不是孙策的对手。程昱转过身,摩挲着刀环。孙坚是猛虎,孙策是雏鹰,他将来的成就会远远超过孙坚。使君不趁他羽翼未丰除掉他,将来必受其害。与虎谋皮,必将为虎所噬,可不慎哉。

    王彧沉默良久,苦笑一声:仲德,你说得没错,但使君不是不想除掉他,而是力有不逮。若非如此,使君何必亲自上阵搏杀,以致身受重伤?

    小黄城外的战事究竟如何,谁能说得清楚?程昱指指远处的战阵。孙策的阵势如此严整,他哪像是受了重伤的样子,使君的战功怕是嘴上功夫。

    仲德!王彧吃了一惊,连忙提醒。程昱笑笑:别驾放心,别人面前,我不会说什么的。别驾,此战过后,你看我能任何职?

    仲德有什么期望吗?王彧狐疑地看着程昱。程昱为人虽然好建功业,却不是贪慕富贵的人,主动要官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意外。

    我也没什么大的期望,只要和那些名士远一点就行。程昱看了一眼中军大营方向,看着平静得诡异的战场。我宁愿领数百兵守一县,也不想再和这些人为伍,再也不想打这种仗。如果不能如愿,我就解甲归隐,含饴弄孙去也。

    王彧哑然失笑,随即又叹了一口气。仲德,是我耽误了你。

    (第二卷完)



第549章 为你而来
    九月中,黾池。

    止!陈到举手发出命令。铜锣三响,喝止声像波浪一般向两端传去,亲卫步骑几乎同时停住脚步,整齐划一。

    在路边等候的牛辅骇然变色,下意识地回头看了董越贾诩一眼。贾诩眼中有些异色,脸色还算平静。董越却吃惊不小,眼中的惊惧丝毫不弱于牛辅。孙策随行的亲卫步骑虽然不到两千人,但令行禁止,即使他们久经战阵也是第一次看到,心里难免有些犯憷。

    将军来了。蒋干拍手笑道:你们就算不欢迎将军,看在粮食的份上,也应该去迎一迎吧?

    牛辅董越猛然惊醒,尴尬不已,连忙整饰了一下衣甲,快步走到马车前,躬身行礼,大声报上姓名。

    东中郎将牛辅,拜见讨逆将军。

    北中郎将董越,拜见讨逆将军。

    马车缓缓停住,车门拉开,孙策露出了脸,打量了一下牛辅董越,笑了一声:你们怎么还是中郎将?朝廷封赏的诏书还没到吗?

    牛辅和董越干笑了两声。自从董卓被杀之后,他们就成了弃子,朝廷一直对他们的存在表示无视,既不招抚,也不征讨,更没有任何安置。他们现在的身份非常尴尬,被孙策当面调侃,真不知道如何应对。贾诩也有些意外。他从蒋干口中得知孙策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但他没想到孙策一见面就调侃牛辅董越,将他们闹了个大红脸。他连忙赶了上来,拱手施礼。

    武威贾诩,见过讨逆将军。

    孙策收起笑容,快步下车,躬身还礼。见过文和先生。本欲与先生中秋一会,奈何战事吃紧,受了些小伤,未能赶来与先生共赏明月。惭愧,惭愧。

    贾诩笑眯眯地说道:将军太谦虚了,以五百人踏平一营,又重创袁谭,这样的战绩令人敬佩,将军是当之无愧的霸王再世。

    哈哈哈孙策放声大笑。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这样的事在关东也许不多见,对关西人来说何有什么稀奇。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我更喜欢用重兵碾压,只可惜我当时没有足够的兵力,只好亲自上阵,冒险一博了。说起来,还多亏文和和二位中郎将,如果不是你们牵制袁绍的主力,我们根本不敢打这一仗。

    贾诩三人连忙谦虚了几句。孙策命人送上礼物,牛辅董越各有刀一口,精甲一副,贾诩没有精甲,却有一副金丝锦甲,另加南阳的古文字考证文章一卷,新纸五百枚。牛辅董越拿到新刀,欢喜不已。他们之前就收到南阳产的新刀,但这两口明显是为他们特制的,装饰精美华责,不是普通的战刀。

    两人冲贾诩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和孙策好好聊,自己赶去接收粮食了。孙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送粮食,至于更深层次的合作,他们也不懂,还是留给贾诩去谈比较好。

    文和先生,一起走走?

    恭敬不如从命。

    孙策背着手,缓缓向道旁的土坡走去,只有蒋干跟在后面,其他人自觉的散开。陈到带着白毦士散在四周警戒,典韦许褚则带着义从营随时待命。贾诩只有一个随从,看着义从步骑井然有序的行动,心足无措。庞统走了过去,让人在一旁铺了坐席,摆上案几,设酒及果脯,请随从自用。见庞统笑得和善,随从这才放心了些,大快朵颐起来。

    庞统又派人拿着案几酒脯上山,为孙策贾诩设席。孙策举杯,向贾诩示意。贾诩双手握杯,两人相视而笑,一饮而尽。

    多谢将军送粮,解我军燃眉之急。贾诩再次满杯,双手举起。以后还要多多仰仗将军。

    孙策却没有举杯。贾诩眼神闪动,笑容不变,静静地看着孙策。孙策顿了片刻,缓缓说道:文和先生,我想你也应该清楚,为了区区十万石粮,并不需要我亲自来。

    是啊,劳动将军,我等感激莫名。

    我也不为那些西凉兵。说实话,他们每一个人手上都有无辜者的鲜血,根本不值得我救。

    贾诩放下了酒杯,双手拢在袖中,沉默不语。

    我来,只为先生一人。

    贾诩淡淡地说道:诩何德何能,承蒙将军如此看重,受之有愧。

    先生不必急着推辞。孙策摆摆手。我听说先生曾在宫中为郎近十年,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为郎十年,如果有外放为官的机会,先生还会回西凉吗?

    贾诩的眼神有些游移,沉吟良久。或者不会。

    袁绍为郎,弱冠即为濮阳长。曹操为郎,初仕即为洛阳北部尉。先生同样为郎,却十余年不得外放,家父以军功入仕,在县丞任上辗转十二年,朝政败坏至此,革故鼎新势在必然,但革命的人不该是袁绍,不该是曹操,应该是你我。

    孙策指指贾诩,又指指自己。长安的诏书,你就不要指望了,王允当政也好,杨彪当政也罢,都不会给你们机会,也不会还董公一个公道,他必将被钉在耻辱柱上,你们将来也如此,凉州人永远脱不掉粗暴野蛮的批评和指责。

    将军能还董公公道吗?贾诩眼皮一挑。

    如果你说的公道是功过分明,我相信我可以。如果有先生的帮助,那就更好了。

    贾诩微微颌首,又说道:将军有什么计划,不妨说来听听。力所能及之内,诩甘于从命。

    先生又说错了,你不是为我做什么,而是为自己做点什么,进一步说,为凉州人做点什么。至于我,有没有先生,有没有凉州人,其实关系不大。

    为凉州人啊?贾诩仰起头,露出自嘲的笑容。这恐怕要让将军失望了,我德浅才疏,谋身尚难,哪里还有能力为凉州人做点什么。

    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如果先生这么想,那我也只能遗憾地告诉你,这次送来的粮食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荆豫虽富,却也养不起这么多闲人。

    贾诩目光一闪,盯着孙策看了半晌。将军果然快人快语,令我大开眼界。

    因为我把先生当同道。孙策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如果先生想听外交辞令,我也可以说。先生想听吗?

    贾诩想了想,用力地点了点头,再次端起酒杯。凉州地处边陲,文风不盛,听不懂那些微言大义,还是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的好。

    孙策大笑。先生痛快。请满饮此杯,然后再谈谈东南西北如何联合,杀那什么四世三公一个落花流水,谋一个朗朗乾坤,万象更新。

    贾诩也笑了,大声说道:好!就依将军此言。



第550章 贾诩借刀
    孙策想和贾诩合作,但不能单方面的支持。

    战争的消耗巨大,就算他能将豫州荆州握在手中,将来再拿下扬州,他也支撑不起凉州军的后勤供应。骑兵战斗力是强,但消耗也非常惊人,数倍于步卒。当初段颎一万余步骑征羌,一年就花掉了二十多亿。就算能,他也不愿意背负这个责任。他的手暂时伸不到并州,西凉军又生性凶残,唯利是图,没什么信义可言,没道理拿自己的血汗钱去养活他们。现在他们面临困境,什么都好说,真要等他们喘过这口气来,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翻脸不认人。

    这根绳索必须握在自己手上,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紧,必须由自己来决定。

    这些道理没法和牛辅董越那些人讲,只能和贾诩讲。他是聪明人,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况且他亲自前来,已经足以表明诚意,再加上同为寒门,对世家堵塞仕途的共鸣,如果这样还不能合作,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西凉人的确善战,不管之前的董卓还是后来的马超,都是战场上的勇者,但战争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战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他们都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贾诩是很强,但他的眼界脱离不了这个时代,就算占据河东,占据那片黄土地,他也无法完成逆袭全国的历史使命。

    定下了合作的大方向,孙策没有谈细节,这些事留给蒋干去谈。他和贾诩随意闲聊,谈古说今。黾池是秦赵相会之地,西边不远就是崤山,这里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孙策来之前做过功课,此刻和贾诩说话也不落下风。贾诩的学问自然要比他好,但那只是指儒家经典诸子百家的文本,真正论见识,他反而不及孙策高瞻远瞩,融汇贯通。

    历史有时候就像迷宫,身在其中,看到的只是一隅,总觉得山重水复,有太多的偶然,当你站在更高处俯瞰迷宫时,就会发现千头万绪中有脉胳可寻,很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偶然就会成为必然。贾诩就是站在迷宫中的人,而孙策却是站在迷宫之上的人,他也许不如贾诩聪明,却比贾诩站得高,很多事情贾诩看不真切,他却能一语中的。

    和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一点就通,孙策和他说古也不可能是真正的闲聊,这是考验双方胸怀和见识的机会,合作的基础,没人愿意和笨蛋合作。

    与贾诩一席谈之后,孙策又接受了牛辅董越邀请,参加为他举办的接风宴,与凉州诸将见面。与这些人说话比较省心,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孙策是个跳脱的性子,又没什么道德歧视,和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凉州将领一样说得开心,哪怕他去年刚刚全歼了两万凉州精锐,但他没有一点看不起凉州人的意思,兴之所致,起舞相属,谈笑风生,宾主尽欢。
1...211212213214215...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