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总会被不断问及。

    这回朱翊镠指着自己脑门儿骄傲地说了四个字:“这里,天赋。”

    然后,没有然后,不多解释。

    张鲸唯有竖起大拇指:“师父就是聪明!就是牛逼!徒儿受教了。”

    朱翊镠来了一句:“记得孝敬师父就行,保证往后还有许多让你叹为观止的地方,乃至奇迹。”

    “……”张鲸微微一滞,怎么老过不去“孝敬”这一坎儿不过旋即他又笑了,说道:“徒儿要求不高,师父吃肉,徒儿有一碗汤喝就行。”

    “放心,没问题。”朱翊镠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保证,“谁让我是你爹,哦,是你师父呢。”

    张鲸得意的笑。

    朱翊镠又道:“师父还想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师父请问。”

    “你今儿个在师父面前说了那么多的大实话,不知皇兄知道后会怎么想”

    张鲸像是提前想好了似的,“万岁爷与徒儿一条心,而师父与徒儿情同父子,也是一条心,师父与万岁爷又是亲兄弟,既然三个人都一条心,那徒儿与师父所想不就是万岁爷所想吗”

    “也是。”朱翊镠颔首同意,心想古代人就是容易忽悠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此之高!好像,是不是也太相信他了

    搞得他都有点儿不好意思,真想告诉张鲸:这就叫作“把你卖了,还帮我数钱”吧

    不知道日后张鲸得知真相会是什么感受反正他感觉不错。

    但无论如何,与畏罪自杀的张诚相比,张鲸还是幸运得多。

    至少朱翊镠答应,师父有肉吃保证徒弟有汤喝。

    “那小鲸!关于冯公公的事,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师父,不管娘娘作何处置,虽然不能令冯公公伤筋动骨,但也够他尿一壶。咱啥都不用干,只管看热闹就行。”张鲸满脸的自信,也不知道自信从哪儿来。

    不得不说,误会有时候更能让人产生力量,真相反而让人丧。

    “若需要师父帮忙,随时告诉我一声!”朱翊镠本是虚情假意,但听起来又是如此的真诚。

    “不用师父出手,师父作壁上观即可。”张鲸道。

    “好吧,那师父回去了。”朱翊镠起身,感慨地道,“这一趟的收获不小,可谓满载而归啊!回去可以安心睡觉,不用担心被人怀疑喽。”

    张鲸跟着起身,点头哈腰地笑道:“师父慢走,徒儿不送了。”

    “嗯,小鲸啊!记得改天来找师父一道鉴赏宋微宗的真迹哈!”

    “……”张鲸一滞,心里叹了口气,真迹恐怕要惨遭毒手保不住了。关键,潞王要是懂得欣赏宋微宗的真迹……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朱翊镠开怀而去。

    此时此刻,他很想大笑几百个回合,感觉怎么就不费吹灰之力呢到底是自己太优秀,还是张鲸太笨

    不管,反正他要的答案有了。

    待朱翊镠一走,张鲸便满心欢喜地去乾清宫了。

    ……

    。

    本月最后一天了,还是要挣扎一下求求票。

    同时也提前为明天求一波。

    急需动力啊!

    明天能不能万更就看你们了。来个十张二十张月票啥的,一高兴指定就是万更。

    先行叩谢!

    不刺激一下,关在家里真的快要傻了,已经麻木,有时感觉脑子一团浆糊。

    太难了!




第185章 此局如何破?
    朱翊镠也没有急着回慈宁宫,而是去了冯保那里。

    这次尽管他充当了导火索,势态也远远超出他的预估,让他凭借潞王的身份已经控制不住了……

    但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好像这样发展似乎也不错。

    冯公公的命运掌握在李太后手中,至少暂时是。

    毕竟张居正还没死,李太后便不会灰心消沉,加上万历皇帝的孩子尚未出世,所以李太后还不敢放权给万历皇帝。

    从这次浩大的舆论势态中可以看出,没有张居正的冯保便犹如虎落平阳,四面楚歌。

    别说外廷,就是以冯保为首的内廷,都有人攻击他。

    原本历史也是这样,张居正死后,冯保四处碰壁,逼得他像一条疯狗,见谁都想冲上去咬一口,很快便被万历皇帝拿下。

    选梁邦瑞做驸马好像是一次演习,现在看来也确实是。

    朱翊镠相信,通过这件事,可以让冯保更加清醒、正确地认识到自己。

    他揭发冯保的目的除了救永宁公主,还有就是为了敲打冯保,虽然过了头,但效果应该更佳。

    与冯保而言,也并非坏事。

    正如这世界上所有的挫折,可以让弱者消沉,但只会让强者变得更加强大,甚至更加完美。

    朱翊镠相信冯保属于强者。

    十年前高拱斗冯保,结果冯保联合张居正,取得李太后的信任从而取得上风,将高拱赶出京城,让冯保傲立于紫禁城十年。

    这次也希望冯保能痛定思痛再迎来下一个辉煌的十年。

    冯保确实是个做事的人,这也是张居正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李太后同样喜欢。

    朱翊镠亦如是。他心中还有许多蓝图等着去实现,只可惜潞王的身份对他诸多掣肘。他需要像张居正、冯保那样勇于改革的人。

    冯保比张居正小十几岁,虽然太监的寿命比常人差了一些,但再来十年完全没问题。关键他自己也愿意。

    历史原本已经证明过,冯保的宦官生涯非常成功,大明一朝他绝对居于第一梯队。

    ……

    不知不觉到了冯保值房。与张鲸都是司礼监的大人物,两人的值房本就离得不远,只是一东一西没在一块儿。

    朱翊镠进去时,冯保正在沉思恍然不觉。

    “伴伴,伴伴”

    朱翊镠轻手轻脚,一连喊了两声,冯保才缓过神来。

    “潞王爷来了。”

    “想什么呢走吧,随我去慈宁宫见我娘。”

    “潞王爷去了梁家,现场如何有何发现”冯保着急地问。

    此事虽然对他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疼痛还是感觉得到的。

    朱翊镠慢悠悠地道:“现场应该很难发现什么,但我说过一定会帮你,要给你一个完美的答复。”

    “现在去娘娘那儿成吗能还奴婢一个清白不”

    很显然,冯保底气不足。

    朱翊镠道:“成不成先不说,但伴伴要清楚,现在唯一能还你清白的是我娘,其他人都救不了你。”

    “那是,那是……潞王爷一语中的。”冯保连连点头。

    朱翊镠一摆手:“那还等什么”

    “好!走吧。”冯保忙随朱翊钧去了。眼前的形势,该亲近谁该在乎谁,他还拎得清。

    ……

    李太后从慈庆宫回来后,心情坦然了很多。她正琢磨着如何破解眼下这个局。

    这个局的主角是冯保,但牵涉其中的有小儿子潞王,很可能还有大儿子万历皇帝,内廷外廷的官员也有不少加入行列。

    如何在保全大儿子的威严,保护小儿子不受攻击,还要给梁家和世人一个交代的几个前提下,将冯保从漩涡中拉回来。

    这是她要解决的问题。

    大儿子的威严不能损,毕竟是一国之主,现在不亲政,总有一天要的,皇帝需要威权。

    也不能让小儿子受大委屈,俸禄和各项奖赏、补给都已经给弄丢了,若再受攻击,难不成连爵位也要弄丢贬为庶人

    她这个当娘的岂能容忍上次廷议,若非朱翊镠拦着,她都要对几个出头的官员下手了。

    冯保也要保住。这一点毋庸置疑,她对冯保充满信心,关键用得顺手、顺心。像前两任司礼监掌印陈洪、孟冲,显然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人与人还是很有差别的。

    在她眼中,冯保是优秀的司礼监掌印,正如张居正是优秀的首辅一样。

    当然,死者为大,因为梁桂梁邦瑞都死了,也不能过于偏袒而无法向梁家和世人交代。

    这几股力量如何权衡

    李太后正自思量,朱翊镠领着冯保回到慈宁宫。

    “娘。”

    “镠儿,冯公公也来了。”

    “是孩儿拉伴伴过来的。反正他坐在值房里发呆,不如随孩儿来慈宁宫旁听。”

    “镠儿想对娘说什么”

    想通了“只要一心向善”这一节后,李太后瞅着朱翊镠的目光随和多了,之前总含忧愁。

    朱翊镠洋洋自得地道:“孩儿知道是谁在暗中推波助澜掀起浩大的舆论声势攻击伴伴,也知道梁邦瑞和梁桂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太后眸子一亮,“是吗镠儿赶紧说来听听。”

    心想如果是真的,那还多亏得听了女儿朱尧媖一句劝,否则她又得担心上火。

    毕竟儿子才出去一趟,就信誓旦旦地说什么都知道,而受命督察此案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还没有前来回复呢,那意味着人家尚未查到什么。

    难道小儿子比锦衣卫指挥使还要牛若非受“只要一心向善,怕什么”这句话鼓舞,她能不担心吗

    而相对于李太后,冯保的神情要复杂得多。他满怀期望朱翊镠的答案能为他辩白洗冤,但同时他也感到害怕。

    一来,朱翊镠是个没有套路的人;二来,确实自己有错在先,害的还是公主;再者,这次舆论之汹多少说明他不得人心,已经差不多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这一点自知之明,冯保还是有的,好在知道朱翊镠向着他,否则心真得提到嗓子眼上。

    李太后和冯保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朱翊镠不眨眼。

    “咳。”朱翊镠这时候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

    正以为他要说正事时,只听他说道:娘,接下来的话很长,孩儿想先喝口水。”

    李太后:“……”

    冯保:“……”

    朱翊镠也不使唤下人,自己去倒了一杯,咕咚咕咚两口,然后摆出一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

    “娘,孩儿开始说了哈!伴伴你要认真听哦。”

    而在乾清宫那边的东暖阁,张鲸也正与万历皇帝密切的交谈。

    只是相对于慈宁宫这边,那边的气氛要欢快得多。

    ……

    。

    s:二月在惊慌失措中度过,三月愿大家一切安好!

    新的一月,新的一天,急需月票!急需订阅!各种需要!今天万更请求各路支持!



第186章 娓娓道来,看似好轻松
    “娘,这次通过舆论攻击伴伴的大臣不少。内廷以张鲸为首,外廷以礼部尚书徐学谟,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为首。”

    朱翊镠相信张鲸没有说谎,只是暂时将万历老兄撇开了。

    李太后紧蹙眉头问:“镠儿,你说这话可有证据”

    毕竟舆论大潮是在暗中推动起来的,谁也没有走到台面上。

    朱翊镠回道:“是小徒张鲸亲口告诉孩儿的,不会有假。张鲸、徐学谟和陈炌都有足够的理由攻击伴伴,相信娘和伴伴心知肚明。”

    李太后微微点头。

    冯保这时候肯定装死能获得更多的同情,他一副忏悔的样儿,像等候审判似的默不作声,只管静静地听着。

    除了跳过万历皇帝的点头许可外,朱翊镠还选择性地掩盖了尚有部分官民沉默的事实。

    这就像后世政治学和大众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自然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支持(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这样,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朱翊镠没有刻意揭露这个实情,倒不是故意给冯保施加压力。

    对冯保已经不需要他出手了。

    他只是觉得李太后,包括冯保自己都知道这个实情,毕竟冯保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总有支持者。

    朱翊镠望着冯保,慢悠悠地言道:“伴伴,看来你在朝廷树立的政敌挺多的哈!徐学谟尚书还是张先生一手提拔上来的呢。外廷的某些官员趁浑水摸鱼情有可原,可怎么二十四监局内廷中也有那么多宦官不喜欢你呢”

    李太后跟着朱翊镠也将目光投向冯保。

    难得一见冯保像死了娘似的表情,他哭丧着脸回道:“娘娘,潞王爷,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然有不喜欢奴婢的。再说了,既是张鲸暗中主导,眼下他在万岁爷面前比奴婢还要受宠呢,响应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1...7980818283...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