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正是这个道理。”李泽点头道:“所以我们老李家出了二百五十万,剩下的七百五十万却是由那几家商社联合在一起凑出来的,保证了他们在天山商社之中能够与西域本地人相抗衡,有足够的发言权。”
“我们老李家也出了二百五十万?”柳如烟瞪大了眼睛:“前些日子我问二叔要钱,他还说没钱。”
“二叔的确是没钱了。”李泽道:“西域去了二百五十万,青藏去了二百五十万,他总得还要留下一些钱来保证运转。你哪里就是一个无底洞,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说没有,好像并没有错哦。”
柳如烟哼哼了两声:“回头我问二叔去,这一次我是准备在江西那边建一百家医馆的,钱不凑手了,想问二叔要个几十万,却是一个子儿也没有给我。”
“你只花不赚,二叔当然得捂紧钱袋子,这可得细水长流。没有赚的,以后怎么办?一大家子还要过活呢!”李泽笑道:“巧儿啊,我听说你把你的薪饷都给预支到后年去了?”
柳如烟立即望向夏荷。
“看看夏荷,不是她跟我告的密,是户部上的折子,说此风不可涨,如果大家都来预支薪饷,那就支应不开了。徐想不好批复,便转到我这里来了。原来这些天,你在家里都是白吃白住啊!夏荷,等到澹儿回来了,一应花费你都记帐,到时候问她要。”
“澹儿也是你的儿子。”柳如烟大叫起来。
夏荷只是捂着嘴吃吃地笑,好一会儿子才缓了过来,问李泽道:“后来成功怎么办了?”
“有钱了,自然就长气了嘛!”李泽道:“一整套计划便应声而出,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等一揽子基础大工程提上了日程,还推出了农业补助,工坊补助。说白了,就是谁家开垦的农田达到了一定的数目,便会给予一定数目的补助,谁在西域建设他所设的工坊目录中的工坊,便会补助一部分的建设款项等等。这家伙,搞经济,的确是有一套的。这一轮经济刺激下来,我估摸的不错的话,西域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将要迎来一次经济的大暴发了。”
“应当是如此。”夏荷点头道:“既然有两千万的本钱,便可以做出四五千万甚至更多的事情来,而且随着他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到位,官府信用得到证实和认可,他还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就是赤字运行,负债运行,只怕也有人上赶着去找他了。”
“成功的野心大得很,这上面附着他提供的第一批工坊目录,可以看出来,他建这些工坊的目的,是对外的。很显然,他这是要抢内地的生意了,等这些工坊真正建成之后,丝绸之路上往外运的很多东西,在他的治下就能生产了,到时候,他能以更低的价格将货物倾销出去。我们大唐的东西,一出去可是身价百倍。”
“他这样搞的话,就会迫使内地原本的许多商家,不得不去他哪里投资了,不然对外的生意,就无法延续了。”夏荷沉吟道:“看来,武威钱庄得马上升级在西域的级别了,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已经无法适应那里接下来的经济规模了。这事儿得马上办,不然博通钱庄必然会抢在头里。通达在西域投资不小,必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要是他们抢在头里大规模地进入了西域,武威可就抢不到大头了。”
“你想多了。人家成功已经在哪里成立了一家地方性的钱庄,名字也叫天山钱庄。官府控股,天山商社为第二大股东。”李泽将信件递给了夏荷:“武威钱庄去的再快,也喝不到头啖汤了,到时候大量的银钱,肯定是走天山钱庄的帐。”
“混帐的成功!”夏荷大怒。
“安静,安静!”李泽伸手往下压了压:“你如今可不是户部尚书了,金融委员会你也只是一个顾问,你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管他是武威还是通达抑或是天山,不都是大唐金融体系里的一部分吗?我觉得,你现在应该考虑鼓励更多的这样得地方性的钱庄出现,武威要慢慢地进阶为一家管理性的机构,赚不赚钱无所谓,关键是要通过他来规范其它钱庄的运营。”
寻唐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徐想的大想头
果然不出李泽所料,数天之后,徐想喜气洋洋地拿着西域都护的正式奏折,来到了李泽的公厅。
“大喜事大喜啊!”匆匆地施了一礼,徐想便将奏折摊在了李泽的面前:“西域的事情有了眉目了,陛下,您慧眼识珠,可笑当初我还反对让他去呢?这可是解了我的大难了。”
李泽装模作样地翻了翻奏折,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道:“别看成功没有经过咱们书院的的熏陶,但人家却也没有放弃学习,据我所知,咱们书院的那些教材,人家可都是搜罗齐了的,连金融学院那些诲涩难懂的东西,他都在啃。户部派下去的人,经常被他请去充当先生呢!”
“还是陛下掌握的全面,是我格局小了。”徐想笑道。
“别说这些没用的,情报委员会那边,是肯定不会事事向你汇报的。”李泽笑骂道。
“那是,那是。只要他们在我需要的时候,肯尽力帮忙就行了。”徐想连连点头,拉过了椅子,坐在了李泽的对面。
“陛下,成功那里,既然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资金的问题,那我已经承诺给他们的五年至少两千五百万的投资,可就省下来了。这么大一笔钱,可以办多少事啊!哈哈哈!”
“别想得太美,至少第一期的五百万,你还是要拨给他的。”李泽敲了敲桌子,道:“人家的天山钱庄,还等着你这笔钱打过去做股本呢!一千万的股份,都护府占据一半,其它的分售给其他东家,官府便可以牢牢地掌控住主动权,以后成功要借助这个钱庄的事情极多,所以必然是要将这个钱庄牢牢地抓在手中的。”
“既然是要牢牢地抓在手中,何不再多出一点钱?”徐想道。
“你给吗?”李泽笑问道。
徐想的头顿时摇得像拨浪鼓。
“五成的股份,已经够多了。如果是夏荷去操作,最多只会用三成到四成的股份,就能牢牢地控制住天山钱庄的控制权。”李泽道。
“这怎么可能?那家商社不是股份多的人话语权更大?”徐想有些不理解。
“看来你该补课了。”李泽道。“办法多得是。回头你去请教夏荷吧,这些事你可以不精通,但不能不懂啊!”
“活到老,学到老啊!”徐想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我是真感到精力跟不上了。新鲜事物太多了,日新月异啊!”
“你想说什么?直截了当? 不要转弯抹角。”李泽眯起了眼睛。徐想多年轻,一向是以精力旺盛而著称,如果他说精力跟不上了? 那就绝对藏着话。
“陛下? 现在我们大唐的新鲜事物出现得太快? 太多,一个官员想要尽职尽责把事情做好,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徐想道。
李泽点了点头。
“这倒不假。”
“而我们大唐现在的官员? 往往一人身兼数职? 用有些官员的话来说,就是陛下是把女人当男人在用,把男人当牲口在用。”徐想小声道。
“我有这么苛刻吗?”李泽大怒。
“陛下? 还真是这样。”徐想身子往后缩了缩? 道:“就拿长安县来说吧? 吃国家俸禄的一共只有三十七人。以前咱们觉得冗官冗员? 光拿钱不干事? 所以裁撤了大量的冗官? 但现在,事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专业,现有的官员,实在是吃不消了。不但要做事? 而且还要做好? 否则监察委员会便会跟闻到了腥的猫儿一般凑上来? 大家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李泽若有所思地道:“你的意思是说? 要扩充官员的规模罗?”
“不仅是扩充官员的规模,我还想将各个衙门口负责的事情细分开来,简单地说? 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样,业务对口,做事也能顺手,效率自然也就更高。”
“比方说?”
“陛下,比方说工部,我想将其拆分,道路交通一块,水利建设一块,工业制造一块等等。”徐想试探地道:“再比如说户部,财政的归财政,赋税的归赋税,金融的归金融,像人丁啊,土地啊诸如此类的,都可以细分开去,不再让他们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大唐官员现在的压力非常大,李泽是很清楚的,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持久,他也是明白的。总体上来说,大唐现在从地方到中枢,整个的官僚体系,基本上还是维持着原本的体系大致相同,徐想提出的这个建议,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官僚体系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收权的过程。
分得越细,权力便会愈加地向上集中。当然,这一层意思,徐想不会直说,明白人一看这个方案,也就明白了。
不过这是大势所趋,对于李泽来说,这一步,迟早也是要走的。
“你测算过没有,如今这样细分的话,要增加多少官员才能完成?”李泽问道:“财政的负担会增加多少?运行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有一个基本的预估。官员的数量,至少要翻上一番。不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起码也要数年的时间,才能一一完成,所以,臣认为,是可以承受的。至于财政负担运行成本,臣觉得不是问题,因为在细分之后,官府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而提高的效率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不是增加的这一点点薪俸和运行成本所能比拟的。”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以后官僚系统只怕会越来越庞大,会不会造成新的冗官冗吏呢?”李泽又问道。
“陛下,凡事有利则有弊,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至于您说的这些,臣认为,只能在运行的过程之中来逐渐地完善,只要利大于弊,就该坚持下去。”徐想语气坚定地道。
“这件事情,在经济发展委员会已经达成共识了吗?”
徐想苦笑一声道:“当然是没有。毕竟很多人会反对这件事情,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权力被削减的问题,如今在发展委员会中,只有陈文亮坚定地支持我的想法。但如果陛下肯发话,这件事情,必然会迎刃而解。”
“不见得!”李泽淡淡地道:“这件事情太大了,肯定要拿上最高委员会来讨论。而一旦你哪里动了,其它几个委员会,必然也会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虽然阻力不会有你那里哪么大,但一定会有。别忘了,就算加上我,也只有三票。”
“只要陛下说了话,他们谁敢反对?”
“那我建立这个最高委员会的意义何在?”李泽摇头道。
徐想顿时语塞。
“这件事情,你想至上而下来进行,显然是行不通的。”李泽道:“但如果自下而上,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其实是支持的?”徐想又惊又喜。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一个地方来作为试点来做这件事情。如果这个地方做得好,那么,便可以推而广之。从下到上,倒逼而来,到时候,就算某些人不改也是不行的。”李泽笑着出主意。
“自下而上,先一个试点?”徐想顿时陷入到了沉思。“不知陛下觉得哪里合适?试点一旦确定,肯定天下瞩目,到时候必然是赞扬有之,诽谤亦有之,想要抗住这个压力,这个人的肩膀必须得硬,而且还要与我们的想法差不多,这个人可有点难得找出来啊!”
徐想抬头,看向李泽的双眼,半晌突然明白了。
“我晓得这个人是谁了。”他叫了起来。“章循,山东章循是不是?”
“也可以是河北!”李泽笑咪咪地道。
“河北,候震?那可是老派官员的代表人物。”徐想大摇其头:“此人资历老,功劳大,头倒是铁,只怕是对我铁。”
“候震年纪已经很大了,该让他荣养了。前几日他还给我上了折子,说是精力一日不如一日了,乞归骸骨呢!”李泽道:“到时候可以派一个新的督抚过去,而这个人,你的发言权却是很大的。”
“陈文亮!”徐想眼睛一亮,“他是坚决支持我的想法的,而且他是陛下的贴身秘书出身,头更铁。没有人敢轻易地惹他。他如果去河北主持这件事情,必然事半而功倍。河北诸地,经济发达,是我们大唐的核心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改革成功,那么,推而广之就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可比章循这个人选要更好。”
“章循不见得会支持你。”李泽笑道。“所以,还是让陈文亮下去做这件事情更好,不过陈文亮一走,你在发展委员会可就少了一个得力得臂膀了。”
“陛下不如再把陆临给我?”徐想道。
“陆临还需要多磨练几年,暂时你就不要打他的主意了。”李泽笑着摇头:“怎样在发展委员会中保持多数,这是你的事情,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在这个位子上也呆不长了。”
“我会努力的。”徐想握了握拳头:“至少在完成我的构想之前,我是绝不会被他们赶下台的。”
“那你与陈文亮就准备迎接暴风雨吧,不仅是地方上的,还有中枢的。”李泽道:“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的,哪怕我内心深处是支持你的,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不会发言。让事实来说话吧!”
“胜利当然是属于我们的。”
寻唐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相助
候震告老还乡,陈文亮走马上任。对于普通的官吏而言,这似乎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任命了。毕竟候震已经六十大几的人了,这几年明显的精力不济,他的离任是在意中的事情。虽然大家对于接接候震的人选有诸多猜测,但陈文亮突然空降,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正如徐想所说的那般,陈文亮的头很铁。
作为皇帝陛下的贴身机要秘书出身的陈文亮,身上贴着明晃晃的皇帝标签,代表的是皇帝的意志。
虽然李泽建立了一系列的委员会以及义兴社代表大会制度,一直在努力地分权,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皇帝的话,依然是金口玉言。
中下层平静无比,但在上层,这一任命,却是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激起了无数的波澜。陈文亮在经济发展委员中是徐想的铁杆盟友,而这段时间,发展委员会中关于机构改革的一系列提案,已经掀起了无数的明争暗斗。
陈文亮突然就任河北总督,到底是代表着徐想在上层的斗争之中失败,还是他准备另僻蹊径,另外开辟一个战场,众说纷纭。
“候爷功成身退,可喜可贺啊!”新到任的总督陈文亮与候震并肩立于海兴码头之上,看着港湾之中云集的大小船只。“从此可清风霁月,含怡弄孙,羡煞人等。”
候震呵呵一笑,对于他来说,的确是心满意足了。
想当初,李泽火焚德州,他们几大家凄凄惶惶地被迫迁移的时候,哪里曾想到如今的辉煌呢。现在回想起来,在路途之上,自己明智地选择了与李泽的合作,是这一辈子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当初的德州八大家,马氏一族灰飞烟灭,其余几族也都是平平无奇,唯独他候氏一族,却是青云直上。他先是在沧州执政,接着又升任河北总督,算是做到了文臣的顶峰了。如今平安退休,得封海兴候? 风风光光地回家养老。
而自己的儿子候方域在军中发展也一直颇为顺利? 家族后继有人,人生至此? 夫复何求呢?
海兴候? 是李泽为了酬候震这些年的功绩而册封的。当初沧州一飞冲天,得益的便是海兴港的兴起。而海兴港? 正是候震一手一脚地打造出来的。
与各去皇朝的封爵略有不同的是,现在的大唐的候爵之位? 就是一个荣誉称号。但这个荣誉称号? 得来却是极其难的。
朝廷对于爵位的封赏,极其吝啬。任何一个在职的人,是休想得到爵位的封赠的,只有在七老八十快要退休荣养的时候? 才会得到一个。
而且? 没有世袭这一说。
“陈督风华正茂,才是我辈羡慕的对象啊!”抚着一双老寒腿,候震微笑着道:“陈督,从此我便是无官一身轻了,临走之际? 却有几句心里话不吐不快。”
“正要请教候爷!”陈文亮拱手,认真地道。候震一直在河北之地为官? 对于这片地方,没有人比他更要熟悉的了。
“不敢当请教二字!”候震摇头道:“乞骸骨归田? 我其实已经想了好几年了。只是陛下今年才允准而已。这些年来,大唐人才辈出? 统御地方? 发展民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与我们这些老家伙的经验,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让我最为心力交萃的地方。深感以我的能力,实在是已经无法适应眼下的需求。很多东西,我不懂,便不敢冒险去做,生怕出了什么岔子。”
陈文亮微笑不语。
他知道候震说得是实话。
但河北诸地,一向便是大唐的核心所在,不管是武邑,翼州,镇州这些原武威的老地盘,还是德州这个工业基地,沧州的海兴港,都是帝国兴起的基础。
李泽用候震镇守这个地方,正是因为眼下风云变幻之际,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压住大盘,这样即便其它的地方出了差借,只要基本盘稳定,一切便可以重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
随着大唐帝国在东北,西域,西北诸地大获全胜,统治已经稳固无比,作为曾经的核心所在,河北一地,在很多政策的实施方面,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这个时候,需要河北再次出发,重新扮演帝国老大哥的角色。
基于这个出发点,候震的确不再适合担任总督一职了。
“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河北虽然仍然名列第一,但与后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候震略微有些遗憾地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都在进步,而我们却原地踏步,这是我这个总督的问题。只怕到了今年年末,我们第一的宝座还能不能坐做,都是一个问题。”
陈文亮点头称是。
随着李泽入主长安,武邑的重要性随即下降。而胶州港,扬州港等对外港口的兴起,对于海兴港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如今大唐的工业作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德州,而是属于四面开花之态势,德州已经呈现出颓势。如果不是军工作坊云集德州,只怕这个下降速度还会更快。
“陈督来此,肯定是带着任务而来,要打破河北如今的僵局,重振河北的经济。”候震看了一眼陈文亮道:“陈督在陛下身边任职多年,能力、见识,自然都是上上之选,我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的。我唯一担心的是,这一次陈督下来的另外一些想要做的事情。”
陈文亮失笑:“候爷,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河北需要手术,但却不能开膛破肚。”候震认真地道:“以我的看法,步子一定要往前迈,但步子千万不通迈得太大。万一扯着蛋了,可是真的疼。陈督年轻有为,前程远大,这一切不可不思量。”
“相比起整个大唐,河北一地,却又显得小了。”陈文亮在这一节之上,却是不肯让步的:“老候爷尽管放心,刀子虽然会下得猛一些,但一定会找准地方,剜除的肯定也是脓疮。”
“纵然剜除脓疮,周边好肉,不免也会受到影响,一个肌体,总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小病,已然与整个肌体共生了,不若慢慢地药养之。”候震劝道。
“看病要趁早,要不然,容易拖成大病。”陈文亮道:“忍得一时之痛,方能换来来日堂皇大道。候爷,在这一点上,我是下了决心的,徐主席也是下了决心的。我既为马前卒,便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
话说到这里,候震知道自己的劝说不会有任何效果了。陈文亮是肯定要在河北大动干戈的。如果这里面仅仅是徐想的意思,还好办一些,但很明显,陈文亮来接自己的位置,就代表着皇帝也是这个意思了。
他很是有些担忧。
随着自己的离去,河北官场将会迎来一场大地震了。
“我在武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纵然老朽不堪驱策了,只要陈督一声召唤,必然不遗余力!”
“多谢候爷,只怕到时候,还真要麻烦候爷的,到时候候爷可不要闭门不纳才好!”陈文亮拱手道谢。“不知候爷愿不愿意担任咨政一职?也好方便文亮随时请教。”
“你我都是受陛下大恩之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候城摇摇头。“就是你不给我这个咨政的位子,我也会全力相助的。”
朝廷要在官僚体制之上进行大的变革这件事情之上,在中枢已经讨论争执了许久了,因为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而使得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得到实施。以候震的人脉,自然清楚了皇帝也好,徐想也好,准备采取自下而上的倒逼策略,选中的实验地,就是河北。
候震从心眼儿里是不愿意河北来当这块实验田的。但凡是实验,总是有风险,成功了还好,自然是一飞冲天,要是失败了,必然会一地鸡毛。他在河北多年,感情自不必讳言,如果仅仅是徐想一个人的意思,他肯定是要反对得。这无关于个人利益,纯粹是因为对于本地的感情。
但这里头夹杂着皇帝的意思,就让候震难作了。
本来想劝劝陈文亮,让他悠着一点儿来,但一席交谈,却发现这是根本达不到的目标。陈文亮竟是赌上了自家的前程也要来做这件事情。
陈文亮当然无惧。
就算失败了,以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顶多闲置个数年便又可以重新出山,但河北一旦出了差错,只怕一时半会儿就缓不过气来了。本来就已经被苏浙河南等地追得有些喘不过气儿来了,再给一棒子,那该怎么好呢?
既然无法改变皇帝的意思,也无法劝得动陈文亮,候震也就只有自己也扑上去了,希望能利用自己在这里多年的威望,帮着陈文亮把这件事情做成。
见这位老总督肯相助,陈文亮也是大喜过望。“候爷,今明两年,咱们就不争这个国民产值第一的位子了,最多到第三年上,我们就让他们刮目相看,到时候管他什么苏浙陕豫,都让他们在我们屁股后头吃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