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看到众人的表情,彭双木再度一声长叹。不回去能怎样?朝廷正要收拾他,眼前的这几个人便足够了,甚至于只要薛平一声令下,他彭双木就得束手就缚,别看他的麾下如今也算是遍布西域诸地,但这些人,现在都是有家有室,过得滋润无比,难不成还跟着他造反不成?就算他们有心敢干,可又有一星半点成事的可能吗?
“回去吧,回去吧!只希望皇帝陛下能许我回家做一个富家翁!”
“你想多了!”薛平道:“双木,只要你愿意撒手西域的一切,以你这些年来的功劳苦劳,还真能让你一无所获?回到长安之后,你会去靖安军担任副将,是李泌的副手。不要小看靖安军,靖安军现在负责着全国的治安等事务,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实权位置。”
“靖安军?”彭双木一怔。
薛平点头道:“我想,这个时候,朝廷已经在给你装修宅子了。”
寻唐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调整(2)
??彭双木是真不想回去。
??也有些不敢回去。
??所以这两年以来,他一直在不停地自污。
??他爱钱,这在西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不管是谁给他送钱,他都是来者不拒。
??他贪色,家里纳了十几房美妾,各族人等,来者不拒。
??他在西域置了好几个庄子。
??他一直在尽可能地向朝廷表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只想躺在以前的功劳薄上过日子,他想向李泽表明,自己早就忘记了以前彭氏一族与李泽之间的不快。但到得终了,这一切,还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薛平一句朝廷已经在给他装修宅子里,彻底让彭双木死了心。
??“哥儿几个,今儿个一醉方休吧,以后要再聚在一起喝酒,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嗯,也不见得还有机会!”他高高地举起了酒杯。
??“不要胡说八道!”薛平拿筷子敲着桌子,有些不满地道:“陛下什么时候无辜诛杀过功臣了?彭双木,你的那点子破事,算得了什么?再说了那也是你家叔父的事情,与你有甚相干。如果论起与陛下之间的隙嫌,你与我有的比吗?”
??彭双木哑然。
??“我,韩琦,哪一个与陛下之间的问题不比你要大,但现在你看看,我过得好好的,韩琦也是总督一方。”薛平道:“你这几年来,忙着搞什么自污,这样老套的手法,是谁教给你的?我懒得说你,只怕长安那边有不少人要笑歪了嘴巴吧?”
??彭双木颓然道:“都护,我与你们是不同的,你们名气大,地位高,反而稳如泰山,我这种角色,收拾了也就收拾了,最多便是一个小石头掉进深水潭里,激起一点涟漪而已,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你罢了吧!”薛平冷然道:“我也要回长安了,有我在,保你后半世过得舒舒服服的,当然,你不能违法乱纪。”
??“您也可回去吗?”薛平,袁潭,唐吉都是一惊,这个,还真是没有想到的。
??薛平点了点头:“西域局势已稳,大唐的使节,马上就会启程前往大食,双方在西域几次试探性的交锋,双方都已经大致清楚了彼此的实力,既然没有速胜的可能,那么休兵罢战,便是必然的结局了。大食人通过他们的商人向陛下传达了这个意思,因此,陛下也决定正式派遣使节商讨两国休兵,睦邻以及通商等种种可能性。”
??“这么说来,短时间内,是没仗可打得了?”唐吉有些失落地道。
??“内参上说得很清楚,接下来的五年规划当中,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薛平道:“西域当然也不例外。而我在这个方面,并不是十分擅长,所以,朝廷会有一位新的总督过来接替我的工作。”
??“都护,那您回长安之后?”彭双木略为振奋,不管怎么说,如果薛平也回去的话,他总算是有了一点点的倚仗,不至于受了欺负找不到人说话。
??“知道义兴社代表大会吧?”薛平笑了笑。
??“可您并不是义兴社社员。”袁潭诧异地问道。
??薛平的声望,资历摆在哪里,功劳也摆在哪里,而且他还很年轻,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对于一个高官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样的人回去,必须有符合他身份的位置,而且空置虚衔,无疑会对李泽的声望造成一定的打击的。
??但位子着实是有限的。
??薛平提到的义兴社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所以设置有一个秘书处,而设立的秘书长的位置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现在由杨开兼任着。义兴社代表大会的议程,全部要通过这个秘书处审定通过才能最终拿上台面。
??但这个位置必须是由义兴社员担当啊!
??“陛下正在筹划一个国民代表大会!”薛平笑道:“这是一个包括范围更广的,囊括了全大唐百姓的代表大会。陛下在与我的私信之中说,以后在义兴社通过的章程,最后还要在国民代表大会之上表决通过。所以,要我回去,组织筹建这个国民代表大会。”
??彭双木愕然道:“这么说来,岂不是国民代表大会有权利否决义兴社代表大会的某些提案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薛平呵呵一笑:“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我回去组织筹建这个国民代表大会吗?”
??三人尽皆摇头。
??薛平看着三人,慢慢地道:“陛下说,如今之大唐天下,敢跟他唱反调的人没有几个了,敢对他说不的人也没有几个了,所以,他需要有人在他的身边,不停地指出他的问题,修正他有可能犯的错误。哪怕说得是错的,但有个不同的声音在他的耳边聒噪,也能让他时刻保持着警醒。换而言之,陛下这是拿我来当一块磨刀石,或者是一面镜子呢!”
??“我有些不明白。”袁潭搔了搔脑袋:“陛下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呢?一个义兴社大会,便等于是在他的身上勒上了一道绳子,现在又要弄一个国民代表大会,岂不是又往自己的身上再捆了好几道绳索?”
??“这就是陛下的伟大之处了。”薛平慨叹道:“也是让我敬佩万分的地方。陛下说,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虽然有了义兴社代表大会,但这个范围仍然小了,因为义兴社内部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利益而在某些事情上故意装成聋子,瞎子。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监督的这个过程中来。他不怕听到不同的声音,治国理政,无外乎就是求同存异。反而是天下只有一个声音,哪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你做错了事情,还不自知。如今大唐治下,子民已达一万万人,而义兴社会员,不到两百万。所以陛下觉得,需要有一个国民代表大会来监督义兴社。”
??“都护,你真要去做这件事情吗?”彭双木有些担心地看着薛平。
??“当然要去做。”薛平点头道:“陛下既然要我当磨刀石,我就要把陛下这柄刀磨得更锋利一些,既然我要当一面镜子,我就要将陛下照得纤毫必现。所以,我一定会把这个国民代表大会建立起来并且让他成为我们大唐最有信誉和声望的所在。”
??薛平伸出了一个巴掌:“五年,我有五年的时候来做这件事情,大唐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完成之后,国民代表大会将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审视这五年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人是尽到了职责的,那些人是在混日子的,我们会有手中神圣的一票,把那些*****撵下去,换一些有能力有干劲的人上来。陛下强调过,国民代表大会是有权利否决义兴社的任何一个提案的。国民代表大会,可以监督一切。”
??见薛平决心已下,众人亦不再言语。
??这些年来,大家朝夕相处,一齐在这块土地之上奋斗,彼此之间所有的分歧或者理念上的不同,都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以及后来的发展压力之下掩盖了,众人就像亲兄弟一般精诚团结,努力奋斗向前。
??到了现在,所有人才蓦然发现,其实大家原本是很不同的。
??就像薛平,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李泽绝对的信任,就像现在这样,即便召回了薛平,也是把薛平摆在了一个对立面的位置之上。虽然这体现了一个皇帝的广阔的胸襟,但也无疑是表明了对薛平的态度。
??薛平未来的日子会很好过吗?
??只怕不见得。
??但对于薛平来说,这却是最好的位置。而且他也能隐隐窥见这个位置以后所具有的巨大的能量以及能发挥的作用。
??李泽既然敢用他来做这件事情,他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他相信李泽很清楚这件事情做成之后会带来的影响,也许,国民代表大会在现在还发挥不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他的能量会被显现出来的。
??薛平绝不会做一个应声虫,一个跟屁虫,他一定要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整整八年的西域五人核心团体,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
??薛平回长安筹建国民代表大会。彭双木回长安去担任靖安军副将。
??袁潭去陕西担任总督。
??厉海率军驻扎青藏。
??唐吉将会留守西域。
??西域,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领导班子。
??袁潭和彭双木是第一批启程的。
??袁潭没有什么可带的,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要做什么。
??彭双木却是遣散了家里的数十个没有孩子的姬妾,每人赠与了大量的银钱财帛然后由着他们各奔东西。
??薛平还要坚守到接任的都护抵达之后才会离任。他并不着急,筹建国民代表大会,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正好借着这段清闲的时间,他好好地思量一下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
??这是一件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历代帝王,想得都是如何把权力更好地收拢在自己的手中,像李泽这样,一步步地向外放权的,还是第一个。
??就这一点来说,薛平认为,李泽是真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的。
寻唐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西域新都护
??一个政权在站稳了脚跟之后,接下来必然是要对自己的内部进行一些架构之上的设计,使其尽可能地保持平衡和稳定,不能一家独大,这容易造成权力上的失衡。所以架床叠屋的一系列机构也就开始慢慢地出现了。
??这便是李泽召回薛平来组建国民代表大会的原因所在。
??权力必须要套上笼子,必须要有人能在最后做到力挽狂澜。这不是为眼下准备,而是为更长远的以后准备着。
??现在大唐的官僚机构,李泽认为大体上还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一个梦想。因为这个国度,是在他们的手中一点一点地发展到现在的。就像是自己辛苦养大的一个孩儿,看着他一点点的成长茁壮起来,对他的爱护之情,自然是发自内心的。也不会容许有人去破坏他。
??但是下一代呢?下下代呢?
??那就不见得了。
??那些没有吃过苦,在蜜水之中成长起来的家伙们,还会有第一代开创者们的那种心态吗?只怕到时候也就是嘴上说说,心里压根儿就没有这回事了!
??只看眼下,旧有的宗族被李泽的铁血手腕打得支离破碎,但新的利益集团,以一种更隐蔽的形式已经在慢慢地成长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李泽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只不过现在的这些利益集团,必须依附在政权之上才能生存而已。而朝廷拥有了对这些利益集团生杀予夺的大权。不像过去那种盘根错节的宗族集团,能够对朝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但这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
??新的利益集团会不益余力地培养他们在官场之上的代表人物。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现在的李泽,已经基本上不考虑国内的经济走向了,因为这有徐想,军事上的事情他也懒得再去动脑筋,因为这有尤勇为代表的一帮经验丰富的家伙,论起打仗,这些人比他要强出来不知多少。
??他现在每日里想得就是如何构造这个全新帝国的权力架构,人事调配等等。有些事情既然不能避免,那就只能接受,同时想千方设万计地去提前筑起一些堤坝,去设计一些制度来将坏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已。
??当然,如果最后实在是不可收拾了,朝廷还有最后一张王牌,那就是举起刀子,不讲理了。但不到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能使的。
??接替薛平的人选,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这个人来自吉林。先前在吉林担任王温舒的副手,一个在大唐没有什么大名气的官员。
??他叫成功。
??曾经是张仲武统治下的辽国的一名地方官员,因为在集安任官之时的出色表现,在大唐全面占领了大东北之后,此人在两三年内多次被提拔,一直做到了王温舒的副手。
??在吉林,经济民生等事务,实则上一直是由成功在主管。而吉林一地的经济发展,也毫无疑问地走在了整个大东北的前列。
??这个人选,曾在最高委员会的人事讨论之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包括公孙长明和章回等人都认为西域应当派遣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去主持,而徐想却持支持态度。徐想看中的就是成功在发展经济之上的能力。
??比起内地,西域等地现在的经济状况还是太薄弱了,不断地需要内地输血,现在再加上一个青藏,更让徐想挠头。如果成功过去之后,能将西域都护的经济搞起来,那么资历人望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最后,李泽拍板,成功也成功地击败了数位候选人,一跃而成为西域都护府的总督。一位真正的封疆大吏。
??有着相当不俗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又有着与夷人打交道的丰富经验,而且还很年轻,这是成功最后能走到这一步的有力地筹码。
??但对于成功本人而言,这个挑战,无疑是很严苛的。成功了,他是当然的功臣,但是奖赏,却不见得有。以他的年龄,在未来的十年之内,不可能再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如果失败了,那么,他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西域与他以前呆过的地方,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但成功却依然一口答应了这个任命。
??这是一个挑战,而他却很喜欢挑战一些看起来极其困难的事情。
??接到任命之后,他先把自己泡到了档案馆中,把所有与西域相关的公开档案以及一些没有公开的秘密档案,仔细地了一遍。
??地位到了他这一步,这个帝国对他也需要保密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这一呆,就是整整半个月的时间,然后,这位新任的西域都护府的总督,仅仅带了十名卫兵,就轻车简从地上路了。
??成功没有想到的是,他进入西域都护府的地界之后,前来拜见的第一个人,不是西域本地的官员,而是一个曾经在大唐声名赫赫,后来却又几乎销声匿迹的大家族的当家人。
??河东司马氏,当代家主司马范。
??与薛氏一族当年在对抗李泽失败之后,不得不去吐蕃一样,司马氏也在那一次对抗之后,举族来到了西域。
??四十出头的司马范,看起来如同六十岁的人一般苍老,斑驳的头发,沟壑遍布的脸庞,手指关节粗大而且遍布老茧,一身青布长袍再也寻常不过了,头上也只用一根木簪子挽住了头发。大街之上,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看装束,实在是没有任何出奇之处。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拜见成功这位新任的西域都护的时候,他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及不卑不亢的应对,显示出了这位司马氏当家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本官还没有接任西域都护一职。这一路上的行程也是保密的,连地方官府都不清楚我的具体行程,我很好奇,你是怎么能找到我的行踪的!”对于这一点,成功还是很介意的。
??进入西域地界之内后,他一路之上都没有住过官家的驿站,一行人,也扮成了普通的行商者,他买了好些牲口用来驮一些内地的物产。做这些事情,成功是轻车熟路的,外人很难看出真假。
??就像现在,他就住在距离哈密数十里外的一个烽堡之内。这里原本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烽堡,看其规制,应当驻扎过数百人的军队。后来军队撤离,这里便成为了一个行商聚集的落脚点,官兵们以前住过的房舍,稍加改造便成为了客房,大院子可以供行人们停放货物和牲口,高大的院墙可以抵御风沙。
??在西域境内,这样的烽堡有很多,每隔上五十里或一百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大型烽堡,而许多小型的只驻守几个人的烽堡,现在基本上被遗弃了。大型的烽堡如今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客栈。
??成功在长安的档案馆中对于西域都护府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那只是档案之上。奏折之上,情报之上的所呈现出来的,或者只是西域都护的一个方面。这些来自官府的东西,是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地方上的真实模样的,所以成功想要让对这个自己将要履新的地方,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所以,他选择了如今这样的行程。
??但是这个司马范居然能准确地找到他,这让成功有些惊讶,或者说还有些小小的愤怒。
??行踪被泄露出去,意味着很多不确定的事情。
??成功讨厌这种感觉。
??这就像一个人躲猫猫,自以为藏得很好,但却一下子就被人找了出来的那种有些恼羞成怒的感觉。
??“都护自从在甘肃最后公开露面之后,就没有了公开的信息,草民猜测,您一定是要微服私访了解一下西域如今的真实状况,而想要了解这些,像这样的地方,却又是消息最多最好打听的地方。”司马范微笑着道:“不瞒都护说,这样的烽堡,从这里一直到哈密,大约有七八十个吧,基本上都是我司马氏在经营。所以我能很快地便知道都护的行踪,不过都护放心,除了我司马范,还知道都护行踪的,绝对不会超过十个人。”
??“十个人,已经很多了!”成功冷然道。你以为只有十个人吗?那可不尽然,自己纵然是微服私访,但内卫必然是了解自己行踪的。“现在我还不是都护,你来见我,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司马范看着态度有些冷漠的成功,沉吟了一会,一开口便让成功吓了一跳。
??“不瞒都护,我司马范这一次来拜见都护,是想抱都护的大腿的。”
??司马范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对于司马氏来说,当他们第一时间知道了成功将成为西域都护府都护的时候,便竭尽全力地搜集着这位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官员的情况,到现在,司马范对于成功的性情,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的。
??这是一个年轻的官员。
??这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干劲,也很有手腕的官员。
??这是这一个出身原辽地书香世家小地主家庭的官员。
??这是一个与武威书院嫡系出身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型的官员。
??这也是一个内心很骄傲,很自负的官员。
寻唐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不能掀桌子的都护
??(抱歉,好几章被屏蔽了,需要较大的修改,影响了大家的整体阅读体验。以后要更注意了,一不小心就犯规了,叹息一声。)
??看着眼前这个比真实年龄要显老太多的曾经的大家族的家主,成功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但心里,却是很愉快的。
??他的第一个计划,果然不出所料的成功了。
??作为在长安的档案棺中看到了大半个月西域资料的成功,怎么会不了解西域的司马家呢?关于司马家族的事情,事实上在关于西域的密档之中,占据了整整一个书柜,事无巨细都有记载。
??作为河东事变之后遭遇沉重打击的司马家族,被流放西域之后,与薛氏一样,从来也没有忘记过要复兴自己的家族。
??这样的世家大族,其实永远也不缺少人才。
??这便是世家大族的优势所在了。他们的子弟从一出生开始,就接受着普通人很难得到的教育,他们的眼界,能力,手腕比起一般人,的确要强上许多。
??现在在大唐内地,因为教育的逐渐普及,这个优势已经大幅度的缩小甚至已经消失了,但在西域这个大唐重新经营不久的地方,司马家族的子弟,仍然是如同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
??到了西域,痛定思痛之下,司马家族抛弃了以往他们对土地那无以伦比的渴望,以司马范为首的家族核心成员,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大唐皇朝,对于土地兼并的深恶痛绝以及严厉打击的决心。
??所以,他们改弦易辙。
??一部分人投身于大唐在西域的扩张之中,这些人或投身军旅,或在基层作为小吏,把自己的利益重新与朝廷绑定在一起。这
??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因为最初之时的西域,是一个混乱的西域,是一个多方势力角力的西域,是一个战火纷飞,人命如草芥的西域。司马家的子弟,在这八年之中,死在疆域开拓之中的人数多达三十七人。
??有的是殒命沙场,有的是在地方之上为官之时意外死亡。
??到现在,司马氏子弟还有近二十人在西域为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