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诸位,西域,东北,吐蕃,漠南漠北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现在的大唐帝国,可以说在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外来的威胁了。至于南方,不过是疥癣之疾,不值一提!”李泽道:“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彻底地转向,转向国内民生,转向经济发展。大家不要认为这些事情,都仅仅只是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事情,事实上,这与任何一个部衙都脱不了关系。那一个方面出了差错,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这一决策。”
看着尤勇,李泽道:“虽然说是民生放到第一位了,但军事如果不强盛,能让我们所有人安心发展经济吗?”
“吴进,如果官员贪腐横行,地方治安不靖,我们能安心发展经济吗?”
“章公,如果我们的百姓,九成都不识字,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无知而又愚昧,我们能迅速地推进我们的计划吗?”
“不能。”1李泽自问自答。“所以,接下来,我们每个部门都要编制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们能做到什么,你们想做什么?你们要做的这些,对于我们的国家有什么好处,统统要思虑周全,然后形诸于文字。最后我们再来讨论,综合,形成我们大唐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然后这便是接下来五年之中我们的施政纲领,必须要围绕着这个纲领坚定不移的往前走。”
“为什么是五年呢?因为五年时间,足够我们看清楚这份纳领之中,那些是错的,那些是对的,那些要大力发展继续推进,那些要改正错误改弦易辙。”
“而五年时间,也正好是我们每一个委员会的任期,做得好,继续做,做不好,我想我们的代表们,会用他们的投票权,让你垮台,从而换人来重新完成这一伟业。”
众人都是默默点头。
“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将有三个月的时间来提出自己未来五年的构想并讨论。在年底,第二届的代表大会将召开,在这个代表大会之上,我们的五年计划必须出炉并接受所有代表的审核,在代表大会通过之后,便可以开始推进了。”李泽挥挥手,“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也算是彼此先沟通一下。徐想,你是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也是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的核心所在,你先谈吧!”
徐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道:“诸位,正如陛下先前所言,我们的帝国,如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还挣扎在贫困的边缘,而我们平素所看到的繁荣,昌盛,只不过局限在有限的区域之内,在更为广阔,边远的地方,贫困仍然是主色调,所以接下来的五年之中,发展经济,解决温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但五年时间,肯定不足以完全达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目标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三分之一的问题。重点,便是西域,东北,以及新归附的吐蕃。这些地方的贫困,占据了我们帝国贫困人口的大部分。”
“有鉴于此,经济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在东北,大力发展建设兵团,推进农庄建设。在西域和青藏行省,推进改土归流。”
“农业,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扶持的行业。我们准备在五年的时间内,有序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诸位,现在我们大唐的粮食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我们大唐的粮食市场已经放开,所以需要朝廷推出补贴政策。”
“最后,我们还准备大力推进基础工程建设,道路,水利等大量上马,基础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为此,户部已经在做最后的调研,准备超发一部分货币投入到这一行当之中。”
“随着我大唐信用纸币的逐步推广,超发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促进经济的手段。”徐想笑看着众人:“而诸位担心超发所带来的风险,现在我们还不需要过多考虑。因为还有人替我们来承担这个风险。在高丽以及南方地区,甚至于海外,我们的货币是所有往来的最有信用的结算货币。”
“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计划是,在五年之内,确保帝国中心区域之内形成流敞的交通网络,驰道不仅要连通县、更要连通乡,村。而在东北,青藏行省诸地,要确保一条主要的驰道贯通整个辖地。以便于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年之内,我们要把帝国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而农业科技院,将会为些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新的农作物,新培育出来的单产更高的作物将会确保我们的收益增长。”
“大力促进商业的流通,对与农业相关的商业,采取一系列的免税、补贴政策。鼓励更多的资金涌入与农业相关方面的投资,大力推进我们的农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有更多的深加工的产品出现。这些产业的出现,将会消费更多的粮食,当然也会拉动粮食的价格上扬,从而让我们的百姓们对于种地产粮有着更高的积极性。”
一口气说了小半个时辰,徐想这才清了清喉咙,“陛下,诸位,这便是我们经济发展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回头,我们会形成详细的文案,送交诸位审阅。”
“徐想说得不错,不怕想法错了,就怕没想法!”李泽笑着看向尤勇:“尤兵部,你给大家说说,我们军事发展委员会接下来五年的构想吧!”
“是,陛下。”尤勇打开了面前的文件,道:“诸位,与徐主席一样,军事委员会也只暂时理清了一个大致的脉络,到底要怎么做,接下来肯定还有一些更详细的调研。但总体来说,接下来的五年之中,军队,将会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变革。”
说到这里,尤勇笑了笑:“现在我们的敌人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很虚弱,正是我们借此良机,整顿军队的时候了。”





寻唐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削减军队
军队,一直都是大唐体制之中的花钱第一大户。严格地说,从李泽开始组建军队,到武威时代,再到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军队在进行的。用先军政策来形容李泽以前的所有施政方略来说,也不为过。
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在一个军阀割据的时候,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不管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首先你要保证自己的生存,接着你要保证能击败你的敌人。而做到这些,毫无疑问,你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
只有拳头够硬了,你说得话才会有人注意,才会有人随着你的旗帜起舞。你的所有的理想才会有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
大唐现在十二卫军队,再加上游骑兵、水师等一些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部队,数量超过了五十万。而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李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高薪的政策。
大唐士兵的收入是极高的。而除了高昂的薪俸之外,还有其它无数的惠及到家人的福利政策。在过去,这些政策,保证了士兵们毫无后顾之忧地在战场之上舍死忘死。
但随着如今的李泽已经控制了大唐大半疆域,周边他忧虑的北方游牧民族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臣服被逐渐同化,而吐蕃被灭国,其领土成为了大唐的一个行省,放眼周围,李泽已经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了。
至于南方联盟,在李泽眼中,已经算不得什么强悍的对手了,所谓的广州小朝廷在李泽的眼中,更像是一个笑话。反倒是益州的朱友贞,更会让李泽上心一些。
找不到对手,再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李泽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了。每年巨额的军费,就是压在朝廷身上的行钧重担,使得官府想要做些别的什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削减军费,降低士兵们的收入,待遇这样的事情,是想也不要想的。待遇能上去,却是不能下来,否则以前辛苦经营的所有,便会毁于一旦了。
但是整编军队,削减军队,却是完全能做到的。
“大唐十二卫,如今的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具体的数字,在各位面前的报告之中都有。这里面,还包括了各地军事院校和其它在役人员。”尤勇抬头看着众人:“陛下的意思是,在五年之内,将要把我们的军队裁减到三十万以下。”
尤勇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之声。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陛下,现在我大唐的实控人口,超过一万万人,五十万军队,换算下来,便是两百人养一个兵,我觉得这个比例,并不高。相较于以往,这个数字已比大大降低了。”刚刚从青藏回来不久,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李存忠,不由自主地便站在了军队的立场之上,开始维护军队的利益了。“以前大唐最盛之时,也不过是五十人养一个兵,而在割剧之时,甚至十个人便要养一个兵。”
“所以,民不聊生!”李泽淡淡地道。“而且那时候的那些士兵是什么待遇?是什么装备?能够我们现在的士兵比吗?那个时候,很多士兵是吃不上饭了所以去当兵的,为的就是一口饱饭,有的甚至是被强行抓去当兵的。那些军队,比流寇也强不了多少。”
李存忠被呛了一句,讪讪地低下头来。
李泽说得并不假,即便是当时他李存忠所在的河东军,被称为是大唐最为强大的军队,真正能作战的,其实也只是各为将领的亲兵而已。
那个时候的所有将领,都是眷养亲兵,亲兵的待遇极好,甲胃兵器齐全,而其它的军队,也就是给一口饭吃而已。而维持军队稳定的,也就是这一口饱饭,因为在其它地方,连饭也是吃不饱的。
而现在的军队,与那时的军队,有着天壤之别。
“诸位,刚刚存忠将军讲到了我们现在二百个人养一个兵,从统计数字上来讲,是不错的,但如果深入实际,可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李泽接着道:“大唐的人口激增,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准确地说,是近五年来的事情。所以这两百人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是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还没有长成的少年,他们本身,就还是需要花钱养的。除了这些,这两百人的统计数字之中,还包含着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病人等等。所以,刨除掉这些水分数字之后,我们的一个士兵,其实也只有五十个人左右在养着。”
“去年,我们大唐的整个财政收入为一万万五千万两,听起来是不是很多?但是,大家知道军队花掉了多少吗?所有的军费加在一起,是五千万两,整整占了三分之一。这无疑于是过大的,当然,这里面包含了战争的费用。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是偏高的。经过仔细的测算,以目前我们面临的局势,军费占比必须降到一成左右,而在我们彻底击败南方之后,军费战比,还要继续下调。”
说到了这里,李泽目视尤勇,道:“你接着说吧!”
“是,陛下!”尤勇点了点头:“诸位,我们大唐未来的军队,将向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准确地说,就是装备将会进一步的优化,士兵的挑选会更加严格,而待遇,也会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军队的数量,将会大幅度的削减。以此,在确保稳定的同时,还要确保我们军队的战斗力。”
“其一,未来五年内,除了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之外,我们将不再招募新兵。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将会只有退役的,没有新进的。自十年之前武威节镇伊始,我们便开始施行退役机制,所以我们军队的平均年龄是相当年轻的,现在我们军队的平均年龄为二十三岁。五年不招募新兵,会使我们的军队的平均岁数上升到二十五岁,所以,不会影响到我军的战斗力。”
“其二,增加技术兵种,增加水师兵力,削减普通陆军数量。”
“其三,整个大唐军队,将新编为五个战区,成立五个全新的兵团。为西北战区,东北战区,西南战区,东南战区以及中部战区。大唐十二卫野战军,将分别调编入这五大军区之中。水师则将暂时纳入东南战区统管。”
“每个战区的编制为六万人。请注意,这六万人,包括了军队之中的非战斗人员。每个战区的军种配备,将根据每个战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会议室中安静之极。所有人都明白,如此大的动作,涉及到的利益是方方面面的。不说别的,原本的十二卫大将军,可都是手握实权的,而经过这一次的整编之后,一下子便只剩下了五位,谁去谁留,这里头的学问可就大了。
在坐的人,谁还没有个三朋四友,谁还没有一个交好的人呢?
这一次整编完成之后,只怕大量的高级将领,将要面临着退役赋闲了。至于普通士兵和中低层军官,这个时候反倒不足为论了。
“五大战区的野战军,除了负责保卫大唐安全之外,不得参与国内其它事务。当然,如果遇到了大的天灾除外。地方治安,秩序将由靖安军负责。靖安军的军费,也不再由军事委员会给付,而是由各地地方承担。也就是说,以后靖安军将接受双重领导,一是靖安军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二则,便是地方官府。诸位,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李泽。
李泽点了点头,道:“各位,大量地削减军队,也是为了呼应我们接下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即发展经济。从军队退役的士兵,都是青壮,回到地方,都是硬劳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士兵在军队之中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们对国,对家,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这些人随着部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们回到了地方,能有力地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在我们大唐,超过七八成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离家五十里外的地方。就这么一点点活动范围,他们能有多少的见识,能有多大的本领呢?这些退役的军人,也是我们撒出去的种子,带领着大家致富的种子。”
“而且,以大唐现在的情况,大量地削减现役军队,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战斗力以及未来的战斗潜力,我们的预备役工作仍然要正常开展,军事委员会会在地方上设立专门的部门,统管这些事宜,每年,要对预备役士兵进行专门的军事训练。要做到什么地步呢?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只要地方上的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只要百姓愈来愈富,朝廷愈来愈有钱,那么,我们的军事伫备,也只会越来越丰厚,战争潜力,也会越来越强大。”




寻唐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调整(1)
昔日在吐蕃人手中的龟兹城,如今已成为了西域第一雄城,西域都护府便在此处开府建牙。以此为中心,大唐现在控制着广袤的西域,曾经的西域三十六国,如今正在一天一天的从人们的记忆之中慢慢地淡去,大唐正在一寸一寸地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
现在的薛平对于皇帝李泽对他说过的话,已经完全深信不疑了。
武力可以征服西域,但真正地要让西域融入大唐,根子还在文化的认同之上。大唐统治过西域,但当大唐势弱,吐蕃进来的时候,西域人便倒向了吐蕃。而现在,大唐重新强盛起来,又打了回来,西域人便又倒向了大唐。
这里的部族多如牛毛,这里所谓的贵族王国更是数不胜数,此起彼伏,倒了这个来了那个,占据屁大儿一点地方,聚那么几百上千人,便敢自称为王,在薛平看来,无疑是一个笑话。
所以当大唐再次兵临这片土地的时候,对于这些人,毫不留情地便收割了。
薛平认为,西域的这些人,畏威不畏德,所以初临西域的时候,他下手极为狠辣。那两年里,西域可谓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但正是这些严酷的手段,却是真正镇服了这片土地,在一次又一次的联合反抗被唐军打得体无完肤之后,原本桀骜不驯的那些家伙,彻底地蔫儿了。当大唐军队最后连大食人也击退的时候,这片土地,终于安静了。
直到这个时候,薛平才开始了执行安抚政策。打几棒子给几个甜枣,只不过薛平的棒子多抡了几次,打得狠了一些,而甜枣也给得不多。
西域现在的赋税,比起大唐本土还是要重许多的。原因就是薛平认为,好处不能一次性地给了这些人,一次性地给得多了,这些人太容易得到了,那就不会珍惜。所以他治理西域,便像挤牙膏似的,挤好久才会弄一点好处给西域的人。
这些统治的方法,在大唐本土的人看来是有些不可思议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西域这地方,还真就奇了怪了,薛平这样的做法,反而让这里的人,一天比一天的温顺了起来。每得到一点好处,他们都兴高采烈,觉得又赢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
学堂一家一家的开办了起来,敢不送适龄儿童去学堂,那么就得去蹲监牢。都护府一声令下,所有人乖乖地便将家里的孩子送去了学堂。因为大家知道,薛砍头是真说得出,做得到的。
又或者在这些人看来,学堂不要钱,还能蹭上一餐饭,那是他们占了便宜。
医馆一家一家地开了起来,优抚院开了起来。一家家的工坊,商社,开始在这里遍地开花。
薛砍头仍然被叫做薛砍头,但大唐在西域人的心中,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大唐了。
都护府内,薛平摆了一桌酒席,西域的几大巨头,难得的聚在了一起。
袁潭,唐吉,彭双木今天都赶来了龟兹赴宴,除了一个率部离开西域去青藏作战的厉害之外,全部都到齐了。
“我们来这里几年了?”酒过三巡,薛平笑吟吟地问着几人。
“我们三个,再加上一个厉海,来这里八年了,都护你晚一些,六年!”袁潭放下筷子,笑道。
“是啊,一晃就这么多年了。”薛平叹道:“都想家了吗?想回去了吗?”
此话一出,另外三人,都是脸色微变,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薛平。
片刻之后,袁潭却是率先笑道:“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我是想要回去了。我叔叔老了,准备要退下来养老了,等着我回去撑起袁氏的门户呢!也不瞒诸位说,叔叔给我来信了,我的去向也已经有了着落。”
彭双木看着袁潭,问道:“不知你回去之后,要去哪里高就?”
“陕西,陕西总督!”袁潭矜持地一笑。
袁潭在西域便是薛平的副手,他甚至比薛平更早来到西域,西域的第一块地盘,便是在他袁潭的主持之下打下来的。打拼八年,为大唐收复西域立下汗马功劳,这一次既然要回去了,自然要提上一级。
一来是因为他的功劳和资历都到了,二来,也是作为对袁周退下去休养的补偿之一。二者相加,袁潭便得到了陕西总督之个位置。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陕西,无疑是核心地域。是皇帝眼皮子底下的总督,非得是最为忠心的人才能担任不可的职务。
“唐吉,你呢?”薛平看向了坐在他对面的唐吉。
“我不回去了!”唐吉的回答却是干净利落。指了指脚下,唐吉接着道:“我过去的亲人们,都埋在了这座城的底下,我现在的亲人们,也在西域落地生根了。我在这里长大的,便也在这里老去,死去吧!”
薛平点了点头,“昨天才到的内参,你看了吗?”
“看过了,都护是指内里面说到的军队裁减的事宜吧?”唐吉问道。
“不错,双木也应当了解了吧?”薛平接着问道。
彭双木无言地点了点头。
薛平端起了一杯酒,缓缓地饮了一口,这才慢慢地道:“与你们不同,我在看内参之前,其实还提前收到了另一份密函,是有关于我们西域军队的。”
袁潭唐吉只是抿了抿嘴,彭双木的脸色却是有些发白,端起酒杯,一仰脖子喝了一大口。
“西域军队,一向不在大唐十二卫当中,这一次,亦在被裁之列!”薛平道上:“西域军队,保留一万人的常规编制,其余的,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你们也都知道,东北建设兵团这两年来,大获成功,所以,朝廷准备有样学样,在西域也推广建设兵团。不过建设兵团不再在军队序列之中了。”
唐吉呵呵一笑:“我不在乎。这些年来,打仗也打得够够得了。解甲归田,能活着老死在床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薛平微笑着道:“你们都是有大功于国的人,朝廷自然不会让你们没了着落,双木,你是怎么想的?”
“我能不回去吗?”彭双木又喝了一大杯酒,直视着薛平,问道。
薛平没有说话,却是端起了酒杯,唐吉与袁潭见状,却是不约而同地拿起了筷子,开始吃菜。
其实在看到内参的那一刻,彭双木就知道,只怕自己回内地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他与唐吉是不同的。
他彭双木不是眼下这个大唐的嫡系出身,他当年来西域,也是无奈之下的举动,当时,他还在与袁潭唐吉他们作战呢。只不过吐蕃人的突然入侵,使得他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与当时的西域开拓三人组达成了协议,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之中,一起闯荡西域。
最起初时,他还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但在薛平抵达之后,在这个手腕极其厉害的家伙手下,不知不觉之间,他的部队被渗透的千疮百孔,早就成为了大唐在西域驻军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他浑然醒悟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他甚至还不得不感谢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薛平还一直在重用他,一直没有对他进行清算。
但回大唐内地,他心中却还是恐惧的。
与薛平诸人,有着袍泽之谊,有着这些年一起爬冰卧雪,并肩作战的血浇出来的友情,但回去之后,谁认得他彭双木是谁?
唐吉可以留下来,因为他根正苗红,而且在内地,还有着极大的牵扯。现在大唐声名显赫的通达商行,便有唐吉二成半的股份,而通达商行与博兴商社合资的博通钱庄,现在更是大唐的两大钱庄之一,只逊色于朝廷运营的武威钱庄,是民营第一钱庄,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吉留下,朝廷自然放心。
而他彭双木,这些年来,在西域虽然也攒下了百万身家,但在内里却是毫无牵绊,朝廷岂会把他留在这里?
1...515516517518519...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