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薛仁忠摇了摇头:“我自然是有些怕的,但李睿将军,唐侍郎两人却说茹本你与其他的吐蕃人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不会做一些无益之事。”
色诺布德嘿了一声,摇摇头,不知是在自嘲还是在表达其它什么情绪。
“我也知道对于茹本这样的人来说,劝降的作用恐怕不大,但仍然也觉得该来这一趟,不管怎么说,薛某还是要向茹本表示感谢的。”薛仁忠与色诺布德对面而坐,言辞诚恳。
“感谢我,有什么好感谢的?你的老子是我亲自下令杀的,而且还是五马分尸,死得其惨无比!”色诺布德冷冷地道。
薛仁忠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之色,“父亲当初要留在拉萨,其实就已经准备赴死了,至于怎么个死法,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一刀两断,三尺白绫,一杯毒酒,五马分尸,其实也都是一个意思。我要感谢的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茹本你还是给予了他该有的尊严,据我所知,如果不是茹本维护,在那之前,只怕我的父亲会遭受更多的羞辱。便是他死后,也是茹本帮着收敛了,并且把棺椁寄居在了寺庙之中。”
“只不过是酬故人之情罢了。”色诺布德摆了摆手:“这些事不用多说了,你回去吧!”
“来都来了,茹本何不让我把话说完?”薛仁忠道。
“劝降的话,就不用说了!”色诺布德道:“我是吐蕃人,绝不会容忍唐人侵略我的故土,奴役我们的子民,除了战斗到底,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好谈的了。”
“茹本,你在大唐生活多年,该当知道,现在的大唐与吐蕃,孰强孰弱?”
“并不是谁强就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的。”色诺布德淡淡地道:“交趾这些地方,你们唐人这几百年来打了多少次,可曾将他们彻底击败过?相比起他们,我们更强。”
“茹本,这你可错了!”薛仁忠摇头道:“我们并不是打不下那些地方,而是因为那些地方不值得我们花费更多的代价,每一次对他们的战争,与其说是想要占领他们的领地,倒不如说是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国不容轻辱,只要他们保持恭顺,甘为臣属,那也就够了。因为从战略上来说,他们对我们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所以,我们只要能从哪些地方得到足够的商业利益,能够长久地保持我们的影响力,就足以让我们心满意足。这里头,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色诺布德默然,他在大唐多年,自然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大唐对于外蕃地位价值的讨论。即便是交趾,安南这些地方,在长安也是有使臣,有说客的。这些人存在于长安的理由,就是要想法说服长安地贵人们相信他们是恭顺的,他们是老实的。即便是现在大唐南北对峙,这些地方的人,也还是想尽办法派遣了使者驻扎在哪里。
色诺布德曾经与安南的使臣朴洙深谈过。朴洙曾经悲哀地说过,即便他们对上大唐,能够获得一场空前的胜利,但在大胜之后,却还是要赶紧地向大唐表示臣服,送上礼物,乞求和平。原因很简单,大唐即便大败,也不伤筋动骨,安南即便大胜,也是五痨七伤。这样的大胜多来上几次,整个安南就要亡国了。更不用说大败了,一次大败,就足以让安南彻底灭国垮台。
这便是小国寡民的悲哀。
对于现在的吐蕃而言,却是想求这种地位而不得。
因为大唐的皇帝李泽,把吐蕃定位为了有颠覆大唐可能性的战略级的威胁。而为了解除这个威胁,最干净利索的做法,无疑就是灭掉这个国家,把其直接纳入到大唐帝国的疆域之内。
这就是双方根本就没有妥协余地的根缘所在。
作为一个吐蕃人,色诺布德自然有着他们的骄傲。历史之上,他们向来自认为是与大唐平起平坐的万里之国,也曾一度威胁到大唐的安全。现在,被李泽定位在这个位置之上,也是无话可说。
连谈的可能都没有,除了战斗到底,又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明知不敌,也要战斗到底。
更何况,他们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底气的。
而这份底气就来自于吐蕃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一些老天爷赏赐给他们的东西。当然,还有他们自认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
“没有什么可说的。”色诺布德看着薛仁忠道:“你们要战,那就战!”
“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薛仁忠点了点头道:“今日我来,除了我薛氏与茹本你的这份香火情之外,也是受了唐侍郎之托。唐侍郎有一些话,让我转告给茹本。”
色诺布德抬了抬手,示意薛仁忠直言无妨。
“唐侍郎说,这一次吐蕃亡国,必成定局,无可更改。所以这一次我过来,与其说是劝降吐蕃的一位茹本,不如说是色诺布德本人为吐蕃人的将来想一想。吐蕃国亡是一定的,但吐蕃人将来却还是要在这片土地之上生存的。而茹本既是吐蕃的大贵族,在吐蕃有着不错的声望,而且又对我们大唐有着深入的了解,将来我们大唐治理这片土地,也需要茹本你这样的人加入进来,齐心协力,让这片土地更早地实现繁荣兴旺。”
色诺布德怔怔地看着薛仁忠半晌之后,突然笑了起来。
“也罢,薛仁忠,你回去告诉李睿,唐得功,他们的话我记下了。但首先是,红石岩之战,我得活下来。其次,在你们真正地打下拉萨,占领了整个吐蕃之地后,我还活着。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与你们战斗到底的。假如到了最后,我们竭尽了全力,仍然被你们灭了国,那为了不致于灭种,我也不介意成为吐蕃人心目中的叛徒,来帮你们治理这片土地,你觉得这个回复如何?”
薛仁忠脸上露出了笑意,站了起来,拱手道:“有些回复足矣。既然如此,茹本,我便告辞了,还要请茹本在接下来以及以后的战斗之中,千万莫要自寻死路,该逃的时候,一定要逃。”
“放心吧,我不会让自己无谓的死去的。”色诺布德站起来,“好走,不送!”
薛仁忠满意地离去。
打下吐番之地,然后自然就是要治理这片土地,到时候光靠阿不都拉之类的农奴起义军的首领们自然是行不通的。而色诺布德这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错的大局观,又对大唐有着充分了解甚至不错好感的人,自然是上上之选。
当然,前提是要让这样的人再也无路可走。
“进攻!”李睿手中马鞭重重下压,鼓声隆隆,军号吹响,唐军对红石岩的进攻,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在距离红石岩不过百余里的地方,李存忠与突阿鲁的较量,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两万民夫在开战之后不久,便彻底崩溃,对于他们来说,长久的对峙对于这些民夫的心理压力达到了极限值,当真正的战斗开始的时候,即便是想以命换命也做不到了。他们的崩溃就在那么一转眼之间,而李存忠刻意下令各部不得拦截这些逃窜的民夫,更加加速了他们的崩溃速度。
突阿鲁最后的精锐也在与唐军的交锋之中死伤枕藉。
左武卫的士卒第一次在与敌交锋之中使用了手雷等武器。
弓弩攒射,手雷轰击,骑兵冲锋,最后步卒扫荡。
在唐军的火力优势,人员优势面前,突阿鲁想要抵抗一天的想法,在半天之后,便告终结,而这半天时间中的大半时间,还是在双方静默的对峙之中度过的。
突阿鲁点燃了身下以及周边所有的障碍物。
熊熊大火成了这位吐蕃老贵族最后的倔强。
看着在大火之中赤裸上身挥舞战旗高唱战歌的白发苍苍的老将,便是唐军也不得不对这样的人生出一份敬意。





寻唐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西域军队
沱沱河畔,万马奔腾。
来自于西域由厉海统领的整整一万骑兵,正在准备渡河。与中原地区的唐军都拥着自己完备的工兵辎重部队不同,他们可得自食其力。无数的大树被伐倒,然后被战马拖拽着自四面八方向着这里汇集,然后一根根地捆扎在一起,做成了一副副的双层木筏子。
两岸一根根的木桩子被深深地打进了泥土之中,长长的裹挟着钢丝的粗麻绳连接两岸,一个个的木筏子便以此为依托,在沱沱河上形成了一座浮桥。
整个河面之上,十座这样的浮桥在同时搭建。
而在河的对岸,率先过河的大约数百骑兵,正自小心警戒着有可能到来的攻击。
不过在经过韩锐的第一轮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之后,这一带的稍具备些气候的吐蕃部落几乎已经被扫荡一空了。剩下的一些小部落,在发现又有一支大规模的骑兵抵达这里,早就跑得不知影踪了。
对于这样的过河效率,柳如烟是不太满意的。不过也没有办法,现在的这支西域军队,也就是这个水平了。与中原比起来,在生产力上面,双方现在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之上。就像这一次渡河驾桥的这种长达上百米的麻绳,西域都护府就无法生产出来。别小看了这样的一根麻绳,要达到现在这个强度,里面蕴含的技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方说现在柳如烟就对他们队伍中的上千头骆驼兴趣满满。
骆驼柳如烟自然是见过的,是西域都护府作为贡品进献到长安,当时献过去的那几对骆驼,清一色的白色毛发,煞是好看,被柳如烟直接弄到了她的动物园中。因为性情温顺,如今可是兴庆宫中动物园中的创收大户,骑上走一圈,可是要收十文钱的。
但像现在这样一次性地聚集上千头骆驼,那场面还真是极度壮观的。
“在西域,有时候骆驼可比战马好用多了。”看到柳如烟关注着那些骆驼,厉海笑道:“他们性子温顺,吃苦耐劳,可比娇贵的战马好养得多。包括这一次千里迢迢过来,他们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听兵部的人说起过,你们在那里还碰上过大食人的骆驼骑兵。”柳如烟问道。
“有,不过这样的事情倒也不多。作战的话,骆驼还是有着不少的缺陷的,到底是不如战马,但如果长途行军,在我们哪里骆驼就不可或缺了。”厉海道。
“这支骑兵的军纪还不错!”柳如烟看着不远处,正在顺序过桥的西域骑兵。这些人样貌各异,服饰各异,一看就知道是由一支不同的种族组合在一起的一支骑兵队伍,但现在却是军官的号令之下,有序过桥。
“起初可不是这样的!”厉海道:“这些骑兵的单兵素质,还真是挺不错的,真要说起来,比起我们中原的骑兵要强上不止一个档次,但真正上战场的时候,可就不大顶用了。这也是我们在初跳入西域的时候,能一次又一次击败他们的原因。”
“组织纪律性太差?”柳如烟问道。
“是。”厉海笑道:“他们一个人可以说是一条龙,但组织起来,就成了一条虫了。缺乏作战的纪律性和韧劲,顺风仗打得风生水起,一旦遭遇到逆风作战,往往就会在突然之间崩溃。”
“现在呢?”
“从我们进入西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厉海有些骄傲地道:“现在的他们,与当初可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融入到了我们大唐的军队之中,他们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当然,这里头,也少不了严罚重惩。”
“也是,要不然,你们上一次与大食的冲突,也不会以胜利而告终了。”柳如烟笑道:“对了,你觉得大食人的战斗力如何?”
厉海皱了皱眉头:“娘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对手,他们的战斗力相当强悍,而且战斗意志也极为顽强,当真是悍不畏死的一支队伍。据我们所知,我们面对的只不过是大食人的一支偏师,算不得他们的主力。而且,他们与我们作战之时,似乎并没有与我们非要争个高下的意思。如果将来我们还想要更进一步,把势力向外扩张的话,必然会与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到时候只怕面对的,就不是现在的那支部队了。以西域军队现在的实力,只怕是力有未逮。”
厉海对对手的评价如此之高,倒是让柳如烟有些意外。厉海是一个骄傲的人,他如此重视的对手,应当是不会差的。
“我们现在对他们的了解太少了。”柳如烟道:“现在的重心还是在国内,拿下吐蕃之后,我们大唐的周边,基本上就没有能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对手了,至于还会不会向外走,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想必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也会更加详细的。”
“现在薛都督与袁都护都已经在这个方面发力了。”厉海道:“双方既然讲和不打了,那商业上的交往自然就繁茂了起来。彼此之间的查探那是少不了的。现在我们算是知道了,这个大食帝国,可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说话间,距他们不远的一座浮桥终于架好了,一队队的骑兵呼喝着牵着战马上了浮桥,络绎向着对岸而去。
一名带队的军官一看样貌就是一个异族人,褐色的眼珠格外引人注目,听着他操着一口很是别扭的大唐官话下达着命令,柳如烟不禁笑了起来。
“大军之中汇集了如此多的不同的种族,语言也不一样,平时怎么沟通呢?”柳如烟很是好奇:“在作战之中,彼此之间的沟通还是很重要的。”
“不管他们平时说什么,但军令的下达,都必须使用大唐官语!”厉海道:“这是从一开始,薛都督便定下的规矩,在西域,其他族裔想要获得提拔,成为军官,能说大唐官语,是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每一个想要往上走的人,练习大唐官话,学习大唐文字那是必须的。这些年下来,大唐官话,在西域的普及率年年提高。”
“十年之功啊!”柳如烟感慨地道。
“是的,十年之功!”厉海也是连连点头:“当初我们刚到西域,打下第一块地方,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薛都督便下令开办学校,说实话当时我们还是很不理解的。这些年来,不管经费多么紧张,但我们打下一地,开办学堂却成了第一要务。十余年时间,现在我们的学堂遍布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而我们,也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归化,归心,薛平在西域所执行的这些政策,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摧毁原本的那些种族的文化,然后将大唐的文化移植过去,这是一项水凿石穿细水长流的功夫,历时十年,终于开始显现威力。现在正值青壮的那些西域人,大都能说一口有些别扭的大唐官语,但年轻一代人,却能熟练地说大唐官话了。
但凡不是大唐文字的典藉,基本上被官府给收走了,从中挑出一些有价值的保存了下来,剩下的,全都被付之一矩,而这些有价值的典藉,又全都被薛平给送到了长安。其实如果不是李泽下达了严令,薛平甚至是准备将所有他能找到的这些其它种族的历史记载啥的,统统给干掉的。
想要同化一个族类,第一步,就是摧毁掉他的历史。
“现在我已经体会到了这一政策的威力了!”厉海连连摇头:“这样的东西,我们这些大老粗,的确是想不出来的也做不到的。从长远看起来,比我们手中的弓箭大刀可厉害多了。我们只能斩草,这个却是能除根。娘娘,现在那里的族裔,已经渐渐接受了他们是陛下所倡导的大中华大家族中的一员了。哪怕他们相貌与我们迥异。”
“说句老实话,这个我也不太懂!”柳如烟坦然道:“但陛下,公孙先生,章先生都对这个事儿上心得很,他们都觉得正确的事情,自然是没错儿的。特别是公孙先生和章先生,向来不对付,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是通力合作的。”
“读书人的事情,嘿嘿嘿!”厉海笑了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想要做到这些,第一步还是要靠我们手里的家伙。”
“这倒是不错。”柳如烟道:“第一步,总是征服,接下来,再是同化。厉海,好多年没有见过你的神箭之技了,这些年可有长进?”
“当年输给陈长平大将军,耿耿于怀啊,多年以来,不敢稍有懈怠。如今陈长平大将军官位越来越高,想必练箭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少了,再相遇,我可不见得就输给他了。”
“是吗?”柳如烟眉毛一扬,“那咱们来比较一番,阿茗,拿我的矛来。”
一身戎装的一名女兵小跑着走了过来,将背着的一袋短矛交给了柳如烟。
从中抽出了三根,柳如烟掂了掂,手臂一扬,一枚短矛呜的一声飞向空中,一矛脱手,另一支也飞了出去,第一支飞到高空,返身折下,两支短矛在空中矛尖相碰,溅出点点火光,而就在这一霎那,第三支矛也飞到了,恰恰命中二矛相碰的点上,三支矛互撞,返头落下,在两人身前丈余之地,呈品字形插到了地上。
“娘娘的飞矛神技愈发精进了!”厉海取下从不离身的天罚弓,三箭连珠射出。
他们两人的较技,立时便引来了河边无数人的围观。
看着厉海三箭与自己的三矛以同样的方式在空中相撞,落地之时还巧之又巧地正好落在三枚短矛的中间,羽箭的箭头竟然还插在同一个地方,柳如烟不由得连连摇头。
这场比试,却是自己输了。
沱沱河边,欢声雷动。毕竟这样的神乎之技,可也不是寻常就能看到的。




寻唐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吐蕃亡
大唐对于西域、漠南漠北的统治这些年来是异常成功的。在西域,薛平改土归流,重视农垦,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心城市,然后以这些中心城市作为辐射的中心向外发散影响力。而在漠南漠北,经济上的羁绊则更为明显。
十余年来,大唐对于羊毛、牲畜、肉制品等的需求量呈几何幅度的上升。特别是羊毛的产量,一直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阶段,这就促使了漠南漠北的牧户们,开始大量地养殖羊只。羊毛,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大唐以东、西、中三个受降城为中心,兴建了无数的羊毛加工作坊,肉类加工作坊,奶制品加工作坊,以及牲畜交易中心等。而在这些地方,同时又是内地日用品销往漠南漠北的集散地。
丰厚的收入再加上大唐一向的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摆脱了那些王公贵族酋长统治的普通的牧户们,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划定牧场,规范放牧,彻底打散了原先这片土地上人们以部落为中心的生活轨迹。一个原本比较大的部落,现在有着极大的可能被划分到了不同的行政区划之内,与更多其它部落的人生活在一起。原本部落间的隔阂,现在也在共同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而逐渐消散。
而文化渗透的政策,又使得这些牧民的下一辈必须到几大受降城中的学校进行集中的学习。十余年下来,这些牧民的下一辈在大唐文化的熏陶之下,几乎已与唐人无异了。
现在的漠南漠北,与中原几乎已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
西域一万骑兵,漠南漠北两万骑兵,是李泽对吐蕃的最大的杀手锏,也是李泽在不动用中原大规划军团的前提之下,保证对吐蕃的兵力优势碾压的最大后手。
这三万人在吐蕃这样的地形条件之下作战,比起中原大规模军团的作战效率必然要高得多。不像中原的正规军团,出动肯定就要伴随着大量的民夫青壮,需要源源不断地运送后勤补给物资来确保战斗力。
这些骑兵,出征之时,都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而其中一匹,必然是母马。很多给养,行军途中自己就解决了。投入很少的物资,就能让他们长时间远距离的作战。
事实之上,这一次的吐蕃作战,攻坚之战由李存忠所部担任,后期时间更长的扫荡作战,便将由这两支骑兵来担负了。在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李存忠的左武卫兵团,便会驻扎于吐蕃的各个要点城市,这这些四面出击扫荡的骑兵,作出战术之上以及后勤方面的支持。
当然,在这里头,也有着大唐朝廷一些不宜为外人知的其它因素。
这些番骑,也是这些地方,这些部落最后一批能够形成有效战力的家伙了。当他们的实力在一次次的战斗之中被有效削减之后,对于大唐对这些地方的统治,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
新的一代对于大唐有着更多的向心力。
老一辈的没了,新一辈的才能崛起,掌权,从而造就一个崭新的地域,一个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区域。
当然,这些较为腹黑的打算,都被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战功的诱惑而掩盖了。
大唐对于战功的赏赐,一向是大方的。这在多年的征召作战之中,已经被切实地证明了。
五月底的时候,厉害率领一万西域骑兵渡过了沱沱河。**则率领两万漠南漠北骑兵跨越了通天河。
也就在这个时候,色诺布德在红石岩被李睿击败。
他坚持了三天时间。
在昌都的援军持续抵达之后,色诺布德终于抵抗不住,全军覆灭。而色诺布德倒也算是信守了承诺,兵败之后,束手就擒。
李睿率领薛仁忠,唐得功,自洛隆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直趋米林,郎县,一种直接吐蕃核心区域拉萨。
而在另一路,德里赤南因为被李存忠一路死咬,最终不得不抛弃了所有的步卒,只带领麾下骑兵一路狂奔回到了拉萨,随即进行总动员,一边下令散布各地的各部族率军勤王,一边紧急整休拉萨防务,准备与唐军在拉萨进行决战。
而被他抛弃的步卒,军心溃败之下,被李存忠轻易击败。
六月中,李存忠张建所部抵达达孜,韩锐与厉海两军在那曲会师之后,长趋直入,攻克林周,而李睿所部则抵达贡嘎,三部合拢,完成了对拉萨的封锁包围。
大唐皇后柳如烟亲自坐镇,战事却是由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全权指挥,柳如烟存在的目的,就是协调各部人马的协一,避免因为军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忽视了统一的作战要求。西域和漠南漠北的兵马,毕竟不是中原纪律严明的正规军团。而柳如烟的身份,却足以让所有人都俯首听命。
1...509510511512513...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