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终于,马车停在了禅让台下,李泽在两名大将军的护卫之下,下了马车,缓缓地拾阶而上。
他终于走到了禅让台的最上方。
钟鼓之声再一次的响起,充当这一次禅让事官的,却是前大唐大梁中书汪书。
这不是一个好活计,李泽也不想让自己的麾下重臣来担当这一职位,与是身份够重,脸皮够厚的汪书,便顺理成章,欢天喜地的接过了这一件事。
台上大殿的大门缓缓开启,同样身着大唐皇帝服饰的古川缓步而出,在他身后,两名内侍捧着两个锦缎包裹的大盘子。
台下所有人看着古川(李恪)的模样,心中却都是有些疑惑,按理说,这样的事情,旧皇帝怎么也是高兴不起来的,不说如丧考妣,脸色沉重总是免不了的。但看这位旧皇帝,却是神彩飞扬,左顾右盼,一副恨不得马上就完事了模样。
而事实之上,古川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李泽承诺了封他为岭南王,保证他性命无忧,而且将小郑后也给了他,更让他开心的是,小郑后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现在的他,恨不得马上就完成了这些繁琐的仪式,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到他的岭南王府邸当中,却与小郑后一起聆听他们孩子那微弱的胎动。
这可比这里的事情有趣多了。
汪书对于这些繁琐的仪制却是了如指掌,他本来就是一个博学的人,再加上为了能够重新出山,他可是又好好地补了补课的。
移交印绶。
燎祭天地、五岳、四渎。
李泽亲自宣读祭文。
当一套套繁琐的仪程终于结束,当古川(李恪)当众脱下了皇帝服饰,换上了他岭南王的亲王服饰,在一众侍卫的服侍之下走下了高台,当高台之上,只剩下了李泽一人的时候。
一个旧的皇朝终于宣告终结。
一个新的帝国浴火重生。
虽然他的国号仍然还是唐。
但所有人都知道,此唐非彼唐了。
李泽走到了高台的边缘,向着台下的数万观礼之上,缓缓地抬起了他的双手。
远处,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
众人微微有些骚乱,但马上却又镇定了下来。
因为皇帝李泽的动作丝毫未动,站在台阶之上的那些文武百官依然冷静,四周的官兵仍然肃立。
隆隆的礼炮之声不绝。
一百零八响的礼炮之声,足足响了有小半个时辰。
寻唐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讲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李泽登基的第一天,在禅让台上的讲话,在整个大唐的土地之上再一次地引起了震动,不仅是北方,也包括了南方。
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其实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有着一定之规的。而章回也是写了一篇了自认为这一生最为满意的华美的文章供李泽宣讲。
但让章回失望的是,李泽在台上,压根儿就没有用他这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字。而是信马由缰,来了一场激兴的演讲。
从大唐立国伊始,到盛唐之时大唐威震四荒八合,再到吏治逐渐腐败,天灾人祸,农民起义,国运衰落,节度使割剧,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民不聊生。说到悲惨处,台下数万人中众多经历过这些惨事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再谈到他兵起武邑,十数年来,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之下,大唐终于再一次从废墟之中站了起来。
如今的大唐,虽然还未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但威名却已经远及海外,比起当年大唐最兴盛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谈到了一场场惨烈的战役。易水河畔,上万步卒面对两万铁骑排山倒海似的冲锋巍然不动。黄河边上,士卒们从泥浆之中奋勇地向着敌人发起一次次决死的冲击。东北大地,一个个坚守的孤堡,在敌人的围攻之下,拼死不退。西域之地,士兵们爬冰卧雪,将失去的故土一寸一寸地收了回来。
谈到了当年粟水河决堤之时,一个个拴着绳索跳下河去,用身体堵塞决口的勇士。
谈到了卷起裤腿,与百姓们一起挖泡掘河,插秧栽苗的基层官员。
谈到了九死一生,替大唐开辟新航道的远洋船队。
谈到了殚精竭虑,为大唐培育出一批批种子,发明出一种种新器械的匠师。
这些事情,李泽亲身经历的很少,但此刻,在他嘴里娓娓道来,却如同他当时便在身边一般无二。
而在台下,聆听着这一切的,那些亲身经历过的官员们,代表们,无不是感同身受,他们从来也不曾想到,他们做过的这些自认为很寻常的事情,在李泽这里,居然是如此的重要,竟然被李泽记得这么清楚,而且在这样的场合之中大声地宣讲了出来。
痛哭之声传来。
那是来自辽东的崔大郎掩面痛哭。
这一刻,他想到了在坞堡之中与他一起奋斗的那些兄弟们,想到了那一个个战死之后,被他封闭在房屋之中的遗体,想到了数月的坚守所经历的那些人间惨事,而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厉海热泪盈眶。
何塞任晓年双眼通红。
匠人代表紧紧地握着拳头。
农夫们仰头痴痴地看着高台之上的李泽。
商人们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士农工商,历朝历代以来,商人虽然有钱,但却一直被人看着肥猪一样,想宰一刀就宰一刀,而自李泽当政以来,商人们的地位,是呈直线上升的。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就是金满堂了,现今,金满堂以一介商人,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大唐水师学院的名誉院长。由他出资建立的大唐水师学院在大门口,赫然树立起了他的雕象,光是这一点,不知羡煞了多少大商人,也不知有多少大商人,正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像金满堂一样永垂史册。
而今天,李泽在讲话之中,把他们与军人,官员,工匠,农民,共同列为了开辟新大唐盛象的功臣,这对于向天下诏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呢?
公孙长明仰头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李泽,眼中闪现的却是当年他在大青山庄园之中第一次见到的那个灵秀内蕴的小子,那个时候,自己认为此子必非池中之物,但一步步走到今天,却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一生,能辅佐这样一个君主,当真是再无遗憾了。公孙长明不在乎什么名垂青史,不在乎什么名位权利,他在乎的,却是这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无忧无虑,不被外物所扰地活着。这也是当初他毅然远赴边疆,一呆十余年,辅佐张仲武抵御契丹族入侵的目的所在。
只不过,外敌的是挡住了,内乱,他却无能为力。本以为这一生最好的下场,就是找一处山清水秀的深山大泽却自耕自读自娱了结这一生,却不想遇到了李泽这么一个意外的人。
人生总是处处充满意外。
人生却又总是处处充满惊喜。
如今,他心愿已了。
南方虽然还有余毒未清,不过在公孙长明看来,那只不过是芥癣之疾,之所以现在不想去打他们,不是力不能及,而是同为唐人,李泽想用代价最小的方式,将南方收回囊中。
章回仰头看着李泽。
虽然李泽没有用他沤心沥血写出的那篇华彩的文章,但他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通篇大白话的演讲,的确要比他的骈四骊五的文章更有感染力。
李泽以皇帝的身份,正式向天下宣告。
皇帝是大唐帝国的象征。
权力属于大唐帝国千千万万的子民。
而作为代表大唐千千万万子民利益的义兴社,将称为权利的使用者。
而义兴社的领导,将由遍布全国的义兴社的代表们一人一票选择出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唐将不再是李泽一个人,一家人的天下,而是大唐所有人的天下。
大唐将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大中华民族必将成为这世界之上最为强大的民族。
是以,新的大唐将以今日为踏是征程,是为兴华元年。
大唐周报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将李泽在禅让台上的讲话,原汁原味的刊登了出来,然后无数匹快马驮着这些报纸奔向四面八方。各地大唐周报的分社再拿到了底稿之后,立刻加班加点的印刷,然后用最快地速度再一次地向下面分发。
天下为之震动。
乡村里,城镇中,田埂上,茶馆里,人们一群一群地聚集在一起,所讨论的,无一不是李泽刚刚发布的登基之后的这一次公开讲话。
当然,绝大多数的人,还并不能弄懂这篇讲话之中包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哪怕这些年来,李泽一直在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但实事求是的说,此刻的大唐,绝大多数的人,仍然是不识字的,甚至十之七八的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过的这片地方的周边五十里之外。
有人欢欣鼓舞。
有人如丧考妣。
不懂的人,仍然平静地过着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支持李泽这位皇帝陛下,因为正是有了李泽,才有了他们如今平静安祥的生活。
而懂的人,却深深地明白,一个新时代,正在缓缓地在他们的面前拉开序幕。这是与以往的时代绝然不同的,这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正在悄无声息地在新的大唐慢慢地展开。
上百万的义兴社员们就不同了,不管他们识不识字,他们都被他们所属的组织召集了起来,由专门的人替他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这篇讲话的意义之所在。
“虚君实相!”檀道真看着对面的朴自成,怎么也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朴公,连大唐都是如此,连圣君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还有什么话说?”
朴自成讥讽地看着檀道真:“你没有认真地读圣君的这篇讲话吧?实相?哪来的相?大唐的权力属于义兴社,而义兴社的领导权分别掌握在数个委员会中,这些委员会各负其责,互相制衡,重大决策决议,必须得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檀将军,如果檀相也愿意仿着大唐的这个模式来改革高丽内政的话,我朴自成第一个举双手赞成。不过檀相会这么做吗?五年一选,连任不得超过十年,檀相愿意这么做吗?如果他愿意,朴某人回去就会成为檀相最忠实的拥甭。”
在朴自成的连珠炮般的反问之下,檀道真沉默了。
这些,檀道济是决不可能接受的。
檀道济不可能放弃军权,不可能放弃一手掌控朝堂的权力,因为他不像李泽,即便李泽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只要李泽愿意,随时都可以收回,而在高丽,一旦撒手,就再也回不来了。
另一边,色诺布德站在窗前,看着长安城头,一枚枚冲天而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这样的盛景,以前的他从来没有看见过。
事实上,所有的唐人,以前也没有看过如此盛大的烟火表演,这是屠虎,朱一联手导演的一场大型烟火秀,以庆祝李泽登基。
此时此刻,几乎所有的长安人,都倾巢而出,如痴如醉地看着满天的焰火。
这才是盛世大唐该有的景象。
“准备返程吧!”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色诺布德转过身来,窗外的焰火仍然在不停地升上天空,他的脸色却是一片惨白。“回去之后,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吧!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等到义兴社大会开完,他们就会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寻唐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酬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毫无疑问,大唐帝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障整个帝国的利益,拥有一个大政府,也是中华数千年文明沉淀的必然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之上实行政令一统,集中力量办大事。任何背离最高中枢搞小山头,小区域的做法,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对于这一点,李泽很清楚。旧唐末年的节度使分而治之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事实。
而李泽现在要做的,便是要用一个统治集团,来替代过去的一家一姓之江山。将这大唐所有的精英都收入囊中,然后再从这些精英之中挑出那些最出色的来治理这个国家,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当然,李泽也明白,任何政治制度的改革,必然要与时代相适应,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所以他的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点点的试探,一点点的进步。
义兴社已经存在并发展十余年了,十余年的耕耘,至少在北地,义兴社已经深入人心,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他才着手将义兴社与大唐的地方官府慢慢地融为一体。让老百姓们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即义兴社便是官府,官府便是义兴社。从有事去找义兴社作主,变成有事便去找官府做主。
这事儿,说来简单,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多年以来的经验,告诉了老百姓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绝不去找官府。因为找官府,便意味着有可能四大皆空。
所以过去,他们依靠宗族来解决问题。
在宗族被李泽强力打击之后,慢慢地换成了找义兴社解决问题。
现在,李泽正在努力地向着第三阶段过渡。
如果第三步完成了,李泽便可以自豪地讲,他这一辈子的任务,差不多就算完成了绝大部分了。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指望一步到位。
虽然他已经确立了义兴社的官方地位,确立了最高委员会的权力,但想要在短时间内,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仍然是不可能的。在很多人看来,义兴社只不过是自己独揽大权的一个工具。这种认知,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之中去慢慢地解决。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今后很长的时间之内,慢慢地树立起这些委员会的威信。
李泽已经决定,除了军事上的事情,在今后的时间内,他将不再触碰其它的政务,要让那些委员会的主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并且慢慢地滋生出与自己分庭抗礼,可以彼此制衡的自觉来。
当然,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如何去统治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李泽还要去摸索,那些马上就要新鲜出炉的各大委员会的主席们,也需要去慢慢地摸索,适应。但李泽却极有信心,因为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便能站在上帝的角度,去俯视这一项项重大的改革的前进情况,一旦出现了偏差,便可以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威望,将他们重新扳回到正确的道路之上来。
这一点,也只有自己有可能做到。
在自己以后,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威望了。
而当一切都按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之后,义兴社本身就将具有强大的容错,纠错能力,而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自己真正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新的大唐涅磐重生,如凤凰浴火,展翅高飞。对于在这十几年中,抛头颅洒热血投入了自己的所有为此奋斗的人们,酬功是必须的。
加官晋爵那是必须的。
不过与过去新王朝的加官晋爵,新的大唐却是做出了极大的改变。
大唐的爵位分成了八等。
第一等:王。这只适用于李氏子孙。
第二等:国公。
第三等:开国郡公。
第四等:开国县公。
第五等:开国县候。
第六等:开国县伯。
第七等:开国县子。
第八等:开国县男。
八个等级的爵位,不存在任何的世袭制度,封妻荫子这样的事情,被完全取消了。只有为国立下大功的人,才有可能根据其功劳的大步获得爵位。而这些爵位,在其本人不犯错的情况之下,会一直持续到本人的死亡为止。
获得爵位封赠的人,不再拥有食邑,因为这与大唐最为根本的国策,土地政策是相悖的。每个爵位都对应着相应的政治待遇以及经济收入,而经济收入,完全折换成金钱来支付。
爵位与职位是完全分开的。拥有爵位的人,不见得就会拥有正式的职位。换而言之,在新的大唐,爵位,差不多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了。他代表着你过去为这个帝国作出了多少的贡献。
在李泽登基的第二天,大批的爵位封赏便出炉了。
获得王爵封号的,只有一个人。即李泽的叔父,李安民。
国公的称号有两人获得,分别为章回与公孙长明。
开国郡公的人数要更多一些。包括曹信、杨开在内,十二位大将军除开李泌之外,其余的都获得了开国郡公的爵位。
而韩琦、薛平等人则获得了开国县公的封赏,这也让众人没有什么话说,要知道这两个家伙,在最初的时候,可一直与李泽不对付。这也就是李泽能容他们了,换了另外一个君主,只怕这两人的坟头草,都长得比人还高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之份封赏名单之中,居然还有不少的世人根本就不知道的名字,如果不是大唐周报在公布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同时公布了他们的功绩,所有人只怕还仍然不明白这些是什么人。
比方说金源。他获得了开国县候的爵位,虽然只是第五等,但已经让无数人羡煞了。而他能获得这个封赏,是因为他这十余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医学的发展,医师的培养,大唐医疗体系的建设,现在遍布于北地的大大小小的医馆,便是出自其手。
如果说金源得到爵位的封赏,众人还觉得释然,但在这份名单之中,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农夫,匠师,商人,虽然他们获得的只是第八等的开国县男,却也让众人惊艳不已。
原来在新的大唐之下,获得爵位,看得当真只是你为这个帝国做过什么,而与你过去的身份,毫无关系。
农夫沈黑牛,用从占城获得的稻种与本地稻种杂交,得到了产量提升三倍的新的稻种,获开国县男的爵位。现在的大唐,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吃饭的问题。而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无疑是有大功于国的。
匠师沈从新,获开国县男,不过他的功绩,却没有提及,据说是涉及到机密。
相对于这些爵位的封赏,柳如烟成为大唐皇后,夏荷成为皇贵妃倒是风平浪静,让百姓津津乐道的,倒是新登基的皇帝,竟然没有广开后宫,纳四方美人入宫。坊间传闻纷纷,皇后与皇贵妃的事迹便被一一挖了出来。
左右这两位,都是大唐的名人,一为大将军,一为户部尚书,在弄清楚了这二位的生平之后,民间倒也释然了。
这活脱脱的就是两位悍妻啊,难怪皇帝不敢广纳后宫啊。
不管民间如何传说纷耘,反正李泽是不在乎的。老百姓们喜欢传,那就让他们传去。反正他们传自家的奇闻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先章回还在给自己当贴身秘书的时候,为了增加大唐周报的销量,还专门弄了一个自己一儿一女的专版,天天记录他们的成长日记供老百姓们消遣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就算自己真被民间塑造成为了一个妻管严式的帝王,对于接下来柳如烟要做的提高妇女地位的事情,也还是大有帮助的。
都说大唐女子彪悍,其实也就是对外而言,在面对自家男人的时候,其实地位也真高不到哪里去,李泽没信心说什么男女平等的话,这事儿即便是千余年后,也做不到。但让女子出来干活,出来做官,出来赚钱,这些却是能做到的。
一半的劳动力啊!就这么荒废在家里,真正是可惜了的。如今的大唐,劳动力可是差得很呢!有更多的女人走出家庭,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而且,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政治地位也同样决定家庭地位,慢慢地,大家也便会适应女人同样能做男人的事情,而且指不定比男人做得更好。但男人,却不一定能做到女人能做到的事情。
比方说生孩子!
即便是为了这个目标,李泽也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会受到什么损失。
一个有血有肉的帝王,比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绝对能更让老百姓们喜爱。前者,大家会敬,有爱,而后者,只会让大家感到畏。
在忙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他的整个注意力,已经完全转到了义兴社代表大会之上,相对于他先前的那个什么登基仪式,义兴社代表大会,才是真正奠定大唐今后万世之基的重要事情。
寻唐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大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崔大郎立定了脚步,仰头看着前方义兴社大会堂六个正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的镏金大字,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他伸手入怀,掏出一段布匹,慢慢地展开,那是一个个用鲜血写就的名字。这些,都是跟随着他死守孤堡而战死的兄弟,今天,崔大郎把他们都带来了。他举起了这些名字,喃喃地道:“看看吧,弟兄们,我们赢了,今天,我带着你们一起来参加属于我们自己的大会。”
他举着这片白布,昂首阔步而入。
他的身前,无数的代表,包括高官显贵们,看到这片白布的时候,都自觉地停下了脚步,给他让开了道路。守卫在大门入口处的李瀚,李澎以及陌刀卫们则是双手持刀,提举到了胸前,垂首向着这些死难的英灵致敬。
大会堂的设计极其精巧,从大门进去之后,整个坐椅的排列却是呈一个圆弧形,一排坐椅,一排长桌,然后下一个台阶,又是一排坐椅,一排长桌,依次向下。而在整个大会堂的最前堂,却是一个高台,上面,除了铺着鲜红的地毯之外,却是一无所有。
为了让这能坐上千人的大会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得到高台之上的讲话,屠虎,朱一带着一帮匠师们,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整个屋子的重新装修,无一不是遵循了这一点。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只要讲话的人,声音能尽可能地大一些,那么利用他们一些特殊的设计,便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楚台上的人在讲些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