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那是你的看法,天下人不见得也是这种看法!”公孙长明道:“即便是在北地,那些衷心拥护李相的百姓,如果认为是李相做了这些事,嘴上纵然不说,心里不见得没有想法。所以我们嘛,做事就要做得更完美一些,像这样的争取人心的事情,自然要不遗余力的去争取,要让天下人认为,李相如果不做皇帝这个位子,简直就是天理不容。”
“这跟放跑小皇帝有什么关系?”燕四仍然没有想明白。
“老皇帝死了,李相遭遇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暗杀,而小皇帝,却跑了,跑到南方去竖旗子去罗!”公孙长明的眼里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你想想,这里头的勾当,是不是很容易做成一片大文章?”
燕四目光闪动,半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们可以告诉世人,小皇帝为了刺杀李相,不惜与向兰相勾结,谋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只不过最后李相福大命大,侥幸脱过了这一场刺杀。”
公孙长明道:“就是如此。所以一年前,当向兰吵着闹着要别宫之内的警卫权的时候,我们一边假装着不情愿,一边还是不得不移交给了她,与此同时,调走了李泌等一系列的关键人物,也是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原来调走李少卿等人,也是为这件事做铺垫!”燕四感慨地道:“记得当时属下还上过文书,反对这件事情呢,现在看起来,我真是见识浅薄了。”
“不是你见识浅薄,而是在你的位置之上,当时就只能知道这么多!”公孙长明笑道。“现在你该明白,一个活着的,跑了的小皇帝,对我们来说,更加的合适。他要是不跑,还呆在武邑,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了?废了还是杀了?都不合适啊!把老皇帝之死,栽在他的头上,也有些勉为其难啊!他这一跑,岂不是全都解决了!”
燕四连连点头:“公孙先生,可是小皇帝如果跑到了南方,南方就有了一面旗帜了,南方势力现在可不小,他们纠结在一起,麻烦也很大啊!”
“相比起把小皇帝的名声彻底弄臭,这些麻烦,都不是麻烦!”公孙长明道:“你以为在武力之上,南方真能与我们相抗衡吗?当年我们辛辛苦苦地把皇帝从长安弄到武邑,现在他们的任务已经彻底结束了,但请神容易送神来呢,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这尊瘟神干净利落地送走。彻底扫清李相登上皇位的最后障碍。嘿嘿,一个谋害大唐太上皇,刺杀大唐宰相的小皇帝,还能有多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呢?即便有,也只能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用一用,而这些人,反正也是我们要消灭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基层的那些人的心。”
“卑职明白了。”燕四点头道。
“知道我为什么今天要请你在家里吃这一顿饭吗?”公孙长明替燕四倒了一杯酒,笑看着他。
燕四心中一凛。
“你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件事,是内卫之中知道真相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要知道,参与这件事情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知道内幕的却没有几个。”公孙长明道。
燕四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手有些颤抖,好半晌,才将面前的酒端了起来,一饮而尽。
“卑职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卑职就没有了。李相在镇州遇刺,我添为镇州的内卫指挥使,自然是为此负最大的责任,即便是被送上刑场,卑职也不会多发一言的。”燕四慨然道。
公孙长明看了对方半晌,缓缓点头道:“不错,你对李相,果然是忠心耿耿。”
“只请朝廷能善待我妻儿!”燕四垂下了头,颤声道。
“你想多了!”公孙长明却是又替他倒了一杯酒,道:“我要真杀了你这样的人,回头李相非收拾我不可。放心吧,燕四要为此担责,为些被处死,因为做戏要做全套,不能让人垢病。但是你不会死。恭喜你!”
燕四莫名其妙,这何来恭喜一说?
“燕四死了,李泗却会重生。”公孙长明道。
“李泗?”燕四身子一颤,被赐姓为李,这是密营之中所有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几个人达成了这一目标。
自己,这就完成了?
“此事过后,你,李泗,将会被调任营州,担任营州的内卫指挥使!”公孙长明道:“辽东新复,因为那里的特殊的情况,匪患必然是接下最为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去哪里统筹指挥。不过从富庶的镇州到苦寒的营州,你愿意吗?”
“卑职愿意!”燕四大声道。得知自己将被赐姓为李,一时之间心潮澎湃,别说是去营州了,便是去高丽又如何?
“回去安排一下吧,先让家人孩子过去。”公孙长明笑道。





寻唐 第九百八十三章:落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即墨,因为一桩盗墓案,现在已经成了天下瞩目的中心所在。
李泽的身世,亦让天下人侧目。
有人冷笑不语。
有人愤慨激昂。
有人满不在乎。
而更多的人,却是一副本该就如此的恍然大悟状。
原来李相是当年天策上将秦王的后裔,难怪能呼风唤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管世人作何想法,成德李氏一脉,作为秦王后裔的这一点事实,也已经无法改变。先是李安民抵达即墨确认了这一点,然后,李泽夫妇二人,离开了刚刚攻占的洛阳径直赶往即墨,也向世人诏示了这一件事已成定局。
对于唐军前线士卒来讲,这自然是一件可以鼓舞士气的事情。
前线总指挥,大将军尤勇并没有在洛阳停留多久,便挥师直扑潼关,而屠立春则从河东,出南阳,直逼长安。
小山的周围,早已不复先前模样了。一道简易的栅栏,将小山附近数里之地全都圈了进来,而被圈起来的地域当中,百姓已经全体搬离。
至于这些百姓搬迁所需要的费用,补偿等一应所需,全都由李氏宗族私人拿出来。在这一点上,李安民做得极其到位。他甚至以兵部尚书之尊,亲自上门去拜谢这些将要被迁走的百姓,一来是感谢这些年来这些人对于自家祖坟的照应,二来也是对这一次的搬迁对他们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上位者做到这一地步,老百姓们还能说什么呢?别说是人家态度诚恳,补偿远远地超过了自家所损失的,单是以人家的地位,一文不给一声令下,你能不走?你敢不走?
现在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期望,除了赞赏一声李氏宅心仁厚,竟是说不出其它的什么来了。
李泽与柳如烟赶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片繁忙的大工地。
李安民成了祖坟修建一事的总管,而即墨县令吴秋北则成为了副总管。这让他又是惶恐又是兴奋。
对于他而言,这当然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就此能真正地抱上李安民甚至于李泽的大腿,此次之后,青云直上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李氏祖坟出现在他的治下,这简直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平白地给了他更多的机会。
论才华,吴秋北并不认为自己会输给其它的同僚,论做事,他也认为自己绝对是一把好手。但问题是,他很清楚在同为武威书院毕业的那些同学们,没有谁会比他差。大家的水平差不多,能力也相差不大,那谁能更早地往前踏一步,那就真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了。
官场就是一个金字塔,越往上,位置便越少,机会也越少,竞争的人却是更多了。这个时候,你不但需要能力,还需要机会。
能力几乎人人都有,武威书院不培养废物,但机会,就真的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了。
现在,自己却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除开李泽李安民等李氏一族之外,大量的高官显贵云集于即墨,而自己这个副主管,每日周旋于这些人中间,不说别的,首先便混了一个脸熟,至少这些人都记得了吴秋北这个名字。只要这件事情做得漂亮了,升迁,便是可以预料之中的事情。
当然,前提是把事情做好了,万万不敢稍有疏忽。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要是把事情搞砸了,那自己也就要被拍到地底了。
吴秋北这些天一直忙得脚不点地,一天睡不上两个时辰。大量的工匠涌进即墨,大量的民夫被调集了过来,这些人需要住,需要吃,天气逐渐转寒,还需要取暖,每一样,都需要他这位副主管亲历亲为,至于李安民这位主管,基本上是只动口的。
这些天来,李安民大体之上只做了两件事情。
每起一座坟墓,他都需要祭奠,哭诉一番。说起来李氏的这些个祖先,大部分都过得很艰苦,所以墓葬也显得极是寒酸,这自然与现在他们的身份不符,而下葬的时候,起初还是有些规矩的,或者是后来一代一代的没落,便愈来愈没了讲究,很多只是草草地埋葬下去而已。现在,自然都要一一的规整过来。
每天都要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李安民这些日子也显得很憔悴,心情便也显得极是不好,弄得吴秋北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到李泽抵达即墨的时候,吴秋北只觉得神经一下子崩到了极点,坐在李泽的下首,藏在袍袖之中的手,都不由自主地在微微颤抖。
不过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见面之后,李泽并没有问到关于墓葬的问题,而是仔细地问起了本地的民生经济治安。
对于这些,吴秋北自然是烂熟于胸,山东归于朝廷治下已经数年,不管是土地改革还是其它农商政策,早就踏上了正轨,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比起过往,不知好上了多少倍,吴秋北在本地,也是深得民望,关于这些,他自然是不怕问询的。
详尽地回答着李泽一个又一个有些刁钻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数据信手拈来,有理有据,吴秋北的心情反而平复了下来。
李相果真非常人也。即便是到了这里,到了这个时候,心中所装的仍然是民生民情,这才是人君之相啊!
吴秋北在心中着实感慨了一番。
李泽当然不知道吴秋北对自己的崇敬之心又上了一个档次,实际上,对于这件事,他完全是当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例行公事来对待了。
如果说他对李安国,王夫人是的的确确有感情的话,对于这些所谓的祖宗,就真的没啥可说的了。毕竟他是知道的,他的这具身体,跟这些人是压根儿没有半分联系。
当然,作为李泽这个外来者来说,给这些人嗑嗑头也没啥大不了的,不说虽的,单是人死为大这一项,也不让他觉得便吃了亏,更何况,这一次还真是他占了人家的便宜。
倒是李安民,是真真正正地认为自己就是秦王的后裔,即墨候的后代。
真正的知情者,不过廖廖几人而已,自然也不会有人去跟他解释这件事,让他信以为真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泽亲至,自然便又是一场大的祭祀,其规模和声势,都不是先前李安民所能比拟的。李泽带领着自己的两位妻子,一儿一女,在礼部尚书章回的指导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项一项的礼仪。每进行一项,便等于在这一件事情上又重重地敲上一枚钉子。
整整三天的大礼仪终于落下了帷幕,李氏认祖归宗一事,便也正式地落下了最后一笔,大唐周报用整个版面向天下刊载了此事,将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一应证据,详细地告知天下百姓。有公孙长明与章回这样的两个人主导此事,基本上做到了滴水不漏,而心思缜密的两人,更是在后面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后续事件来为这件事敲砖钉脚,将假的完全做成真的,这便是公孙长明与章回两个人的总体思路。
公孙长明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
章回虽然是正统的读书人,但却不是迂腐的读书人,同样地他也认为,如果这件事能够帮助李泽更好地收拢人心,更快地一统天下,更好地让天下百姓过上山晏河清的好日子,那他做做假,也算不得什么。
为了天下万民,这算是做假吗?
就在李泽呆在即墨完成了这些家务事之后,辽东的好消息也终于传来了。
这让云集于即墨的高官显贵们都是欢呼雀跃。
李泽对张仲武的重视远甚至重视南方向训等人,为了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他甚至于在数年之前便开始布局,数年筹谋,终获成功。
布局时的无比艰辛,到了收获的时候却显得异常简单了。短短的数月功夫,一代枭雄张仲武便被打得万劫不复。
李泽收到的报捷文书之中,不仅仅有张仲武就擒,还有万福已经攻克了辽王城,张仲文在城破之日自杀,张氏一族,男丁大都战死,其它的尽皆被俘。
辽东,已经正式纳入到了大唐的统治之下。
当然,报告之中也有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张氏溃散之日,整个辽东的统治土崩瓦解,而大唐的治理,明显是跟不上军队前进的步伐,大量的张氏旧部溃散于山野,沦为了流匪。更多的辽东大户或因为惧怕唐军的报复清算,或担心大唐朝廷的政策,有的据堡自守,有的占山为王,更多的则与流匪相勾连以图自保。
总之,现在的辽东,是一片稀乱。
而这,显然不是靠着军队便能解决的。
军队,永远只是暴力镇压机器。而解决辽东问题,很显然首先便要从地方治理之上开始。文福和韩琦的奏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希望朝廷马上派遣大量的官员进入辽东,以将管理体系尽快地恢复起来,然后才能谈到其它。




寻唐 第九百八十四章:瞅你咋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相比起弄了一个劳什子的秦王后裔的身份,活捉张仲武,收复整个辽东就让李泽兴奋多了。整个辽东大地啊,那么大一片黑黝黝的肥沃的土地上啊,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让他垂涎三尺啊!
原本这一块土地可以真正称得上荒蛮之地,对于中原帝国来说,这个地方,实在是偏远而且难以统治。
感谢张仲武这些年来的努力经营,使得这一片土地终于有了一些模样,让自己省了不少的劲儿。
不管张仲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他在辽东建立起来的,仍然是一个唐人政权,他在那里树立起来了唐人的绝对权威,包括那个什么唐人是第一层级人的分级制度。虽然说这是一个恶政,但对于大唐朝廷以后在那里建立起新的统治,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一个地方受到的荼毒太过,只需要后来者稍微地施加一些恩惠以区别过去统治者的残暴,当地人一般都会感激涕零,什么事儿都怕对比,而李泽要的就是这种对比。
区分人的等级制度当然该予以废除,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应该是唐人,都应该进入大唐的户藉黄册,都应该成为大唐纳税的良好百姓。
李泽相信现在的大唐朝廷所施行的政策,绝对能让这片土地上的绝大部分人欢欣鼓舞,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这些政策的绝对拥护者。
如果不相信的,不拥护的,不用说,绝对都是一些暴乱分子,是一些野心家,是匪徒,对于这些人,当然要予以坚决的剪除。
那片黑土地上向来盛产彪悍之徒,这些自命英雄好汉的人,只怕现在正在一片混乱之中谋取中他们不应该得到的好处,当官府要剥夺他们这些好处的时候,反抗自然便会到来。那么,就让你们再领教一下大唐官府的利刃吧。
桀骜不驯者被彻底清除之后,这片土地也就安乐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嘿嘿地笑了起来,一转头,却看见柳如烟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你瞅啥?”鬼使神差的,李泽就飙出了这样一句话。
柳如烟有些莫名其妙,“瞅地怎么啦?”
“再瞅一眼试试!”李泽瞪起了眼睛。
柳如烟可不怕李泽,这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也不是在军中,这是在自家的寝室里,在这里,没有上下级,只有夫妻。
她两手一叉腰,柳眉一竖,“试试就试试!”
李泽放声大笑,果然还是相同的味道,相同的感觉啊。
转过身,不再理会柳如烟,自案上提起笔来开始批阅这些文件,嘴里却是哼起了逍遥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不等柳如烟反应过来,他却是又转了调子。
我的老家,
就住在这个屯,
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啊,
别看村子不咋大,
有山有水有树林,
邻里乡亲挺和睦,
老少爷们更和群。
柳如烟哼了一声,李泽在没啥人的时候,经常哼一些莫名其妙的乡村俚曲,调子是柳如烟完全没有听过的,而让他不开心的是,夏荷也经常哼着这样一些调调,特别是在哄孩子睡的时候,柳如烟便经常听到两人哼过的调子中重合的有不少。
不过再想想,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李泽与夏荷是一齐长大的呢,他们除了夫妻之情,还真算得是青梅竹马,这一点,自己还真是比不了。
越想越不开心了,直接提了自己的长枪走出屋去,在院子子耍了起来。一时之间,院子里啸声大作。
夏荷抱着几份文件匆匆地走了进来,眼见着院子里寒光闪烁,柳如烟如同一只矫健的豹子一般纵横来去,当下便小心翼翼地贴着墙根一路溜了进来,耳中隐约传来了柳如烟的冷哼之声,似乎看到柳如烟横了自己一眼,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也不知哪里惹姑奶奶不高兴了。
本来还想喝几句彩儿的,但眼见这种状况,自然是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立时便加快了脚步,快速地溜进了李泽的书房。
“来了?”李泽挥毫如飞,在一份份文件之上签上自己的大名。现在秘书监已经愈来愈成熟,绝大部分的奏章,在呈到他面前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写好了各类处理意见,而各部负责人,也都签阅了,在他这里,只不过例行过一下而已。当然,如果他有不同意见,自然也就大笔一挥,写一个再议而已。
“关于辽东方面要求的钱款一事,我认为眼下还是先摁一摁。”夏荷道。
“理由。”李泽道:“重建,抚恤,安置,这都需要大笔的钱财,如果不能及时到位,战士们浴血打下来的成果,不免就要大打折扣,是财力上出现了困难吗?”
“岂止是困难?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夏荷愁眉不展:“数十万大军征战,每日的银钱便像水一样哗哗的流出去。收入再多,也顶不住这样花,而且你也知道,我们向来是寅吃卯粮的,但如果这个财政赤字太大的话,会有无穷的隐患的。辽东战事既然已经结束,我们不妨稍微拖上一拖。”
“拖上一拖?”李泽搔了搔脑袋。
“是啊,拖上一拖,辽东马上就要迎来冬季了,大雪一下,什么事儿也做不成。”夏荷道:“所以我认为,辽东暂时只需要保证最基本的粮食供给,保证哪里平安渡过这个冬天就够了,到了明春,我们必然已经拿下了长安,彻底覆灭了伪梁,便可以喘过这口气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那里的军队,应当大规模地撤出!”李泽听出来了夏荷话里的意思。
“是。”夏荷点头道:“右领军卫退回到高丽,在稳定高丽局势,帮助高丽重建秩序的同时,也可顺理成章地要求高丽人承担他们的一应开支。而薛冲的左金吾卫就地驻扎莫州,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则支出也会大幅度的减少。而辽东整体今年是大丰收的,从辽东转回来的情报看,他们并不缺粮,即便是现在需要大量的抚恤,只需要节约一些,撑过这个冬天也没有问题的。”
李泽点了点头:“如果这两支军队都退出了辽东,那么我们还需要在辽东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来进行震慑才可。而这支军队,应当花费不多才行。”
说到这里,李泽明白了过来:“你是说耶律元和刘岩的这两支军队。”
夏荷点了点头:“我觉得这个冬季,我们在派出大批官员的同时,只需要保持一支高度权动的骑兵队伍就可以了,而且这支队伍能适应哪里的环境,而且对后勤的要求不会那么高。”
李泽笑了起来:“难怪人人都说你是铁母鸡,这帐算的?你是看准了耶律元现在不会拒绝,而且急于立功表现,所以将这个包袱甩给他!嗯,刘岩哪里,如果将他在莫州的祖宅发还给他,想来他也会很高兴的。”
夏荷微笑着点头。
“这个提议可行,将耶律元,刘岩所部,编练成一支骑兵兵团,同时从张嘉率领的右武卫骑兵之中也抽调出一部分,张嘉这一次的骑兵队伍之中不是有大量的大漠番族部众吗?”李泽道:“编练过后,以耶律元为主将,刘岩以及张嘉所部派出一将,两人为副,共同在辽东完成剿匪工作。”
“如此的话,我们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经费。”夏荷道:“还有一件事,就是以前你给我提过的债卷问题,这一次我想在辽东试试水。户部准备发行辽东建设债卷,为期三年。”
李泽沉吟了一下道:“这种新东西,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投资?”
“当然得给一些优惠!”夏荷道:“抛开小额散户不提,大额购买者,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在辽东之地的商品特许经营权。我想,这个诱惑,足以让那些大商户们趋之若骛,他们一旦开始竞购,立即会让债卷升值,这会让小散户受益,从而树立起我们债卷的信誉,以后再发行类似的债卷,即便不再给出这样的特许经营权,光是散户的购买,也足够让我们筹到足够的银钱。”
“这个特许经营权的范围要加以限制!”李泽道。
“当然,孙雷与王明义他们正在组织人商讨这件事情。”
1...398399400401402...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