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是最怕生病的。因为生病,就意味着他们连这样勉强活下去的希望也没有了。
但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崔大的父亲,因为劳累过度而倒下了,在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天上掉下了救星。一个叫做义兴社的组织找上了崔大郎。那时的崔大郎,以为这是一个什么黑帮组织,但为了救父亲,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进去。
然后,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大郎跟随着义兴社开始了在易州的秘密活动,直到彻底推翻了节度使王沣的统治,将易州归入到了武威节度使,现在的大唐宰相李泽的统治之下。
那个时候,三十岁出头的崔大郎又加入到了军队之中。
也就是那一年,他终于找到了老婆。
几年南征北战,许多与崔大郎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倒在了战场之上,他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做到了哨官。
不过他加入军队的时候,年纪终是大了一些。当新的兵役制度出来之后,崔大郎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得不就此退出军队。
而这几年,他的家庭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父母终于不用再辛苦的劳作了,只需要在家里养养鸡鸭,种种菜园子就好。他们家里有了一百多亩上好的土地。二郎也娶了妻,整个崔家开枝散叶,第三代都有了四个。
也就是这个时候,朝廷又发出了拓边令。
崔大郎将易州的家业,都给了二郎,然后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到了平州。在这里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又拥有了比在易州之时更大的家业。
但是,张仲武又要来了。
这让崔大郎很愤怒。
做为一名长期生活在边关的人,而且是一名义兴社员,还是曾经的一名军人,他对于对面的那些人是很关注的。相比起辽王统治下的百姓,崔大郎觉得自己简直太幸福了。
他可不想再回到过去的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
同样的,他也不想自己的同胞活在那种日子里。
作为一名义兴社员,长年在义兴社的教育之下,不知不觉之间,崔大郎已经滋生出了一种匡扶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为生民,开太平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虽然他退役了,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义兴社社员的身份,却一直伴随着他。即便是在这样的边地,义兴社仍然是朝廷统治边地的一个最有力的武器。每一个月,所有的义兴社员们都会举行一次集会,由上面派来的人组织他们进行学习。
所以这一次的大撤退,崔大郎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在这间坞堡之中,同样拥有义兴社员身份的人,还有九个。
随着大唐朝廷愈来愈强大,加入义兴社成为其中一员是愈来愈困难了。不经过严厉的考核和长达二年的考察期,根本就不可能加入。
这一次的大撤退,是为了接下来更有效的进行反击,是为了彻底地解决张仲武这个脑后头长有反骨的叛贼。对于上层的说法,崔大郎深信不疑。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深信,自己的牺牲将会换来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家人未来更好的生活。
早上的风很凉爽,赤着胳膊的崔大郎很享受清晨的那种带着淡淡甜味的空气。往昔,这个时候,正是他或牵着耕牛,或扛着锄把子,漫步在自家田间地头的时间,而现在,他却不得不站在坞堡顶上,手里不再是锄头这样的工具,而是保卫家园的横刀。
真是可惜啊,那些麦子还差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呢,自己却不得不将他们全都提前收割了。想着那些还还是青黄之色的麦穗被自己亲手割倒,他心里就一阵阵的抽搐。
脚边传来了一阵阵的呜咽之声,崔大郎伸手摸着站在自己身侧的大黑狗,这是家里的看门狗,一家人都走了之后,便只剩下了这条大黑狗陪伴在他的身边了。
作为一名有过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崔大郎知道现在自己所处的坞堡是极其坚固的,虽然他只有一百五十人来防守。特殊设计的坞堡,在每一次防守的时候,甚至用不着一百五十人便可以面面俱到。
想拿下这样的坞堡,必须拿人命来换。而这个比例是多少,他自己也没有数,也许是十个,也许是更多。
从边境之上往建昌方向,这样的坞堡大约有百来个,星落棋布于广袤的平原之上,如果每一个这样的坞堡,辽人都愿意拿十倍的人命来换的话,那即便防守这些坞堡所有的人都死了,也是值得的。
因为辽人这样打下去的话,他们抵达建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与唐军的主力进行决战呢!
堡内有充足的粮食伫备,连肉食都备得极多,这一次大撤退,大量的它畜被宰杀,腌制之后存放在地窖之中,坞堡之内有水井,现在唯一进出的大门已经被崔大郎下令封死了,一百五十人,将与这座坞堡共存亡。
大黑突然低低的咆哮起来,跳了起来,两条前腿达在垛碟之上,向着锦州方向,眦牙露齿地吼叫着。
崔大郎一怔之下,却是陡然反应了过来。立即从腰里摸出了一个哨子,放在嘴边,用力地吹了起来。
伴随着尖厉的哨音,坞堡内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有的一边冲出来,一边还在往身上披挂着铁甲。
这些坞堡之中的人,这一次都得到了有力的补充,每一个人,都被配发了一个头盔,一件半身板甲。而这些盔甲之类的装备,原本只有正规的军队才会装备的。
片刻功夫,所有人都在坞堡之上各就各位了。没过多大会儿,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地面在震颤,坞堡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骑兵,大量的骑兵。
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崔大郎立即明白了过来,不过心里反而停当了下来,敌人的骑兵,是不可能拿来进攻自己这样的坞堡的。
当第一缕太阳从地平线上跃出照亮坞堡的时候,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兵以及飘扬的辽军旗帜。
只怕有数千骑。
即便心里早就预料,崔大郎仍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身边的大黑狗狂吠起来。
无边无际的骑兵奔涌而来。
对于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坞堡,他们根本就没有理会,只是分出了数十骑奔驰到了离坞堡不远的地方警戒着,主力部队便像潮水一般,从坞堡的前方涌过。
当最后一名骑兵也离去的时候,坞堡又恢复到了平静当中。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将坞堡完全沐浴在了阳光之下。
“兄弟们,拼命的时候,快要到了!”崔大郎尽量地将自己的语气放得更轻松一些。
寻唐 第九百二十八章:战斗吧,兄弟们(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一连数天,薛大郎站在坞堡的顶楼之上,看着一支支的辽军向着建昌方向开拔,有骑兵,有步兵,也有运送后勤辎重的车队。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的规模,都不是薛大郎这百把人无法招惹的。
一支辽人的军队,故意停顿在了距离坞堡不远的地方,然后尽其所能地对坞堡之内的唐军从语言之上进行侮辱,从祖宗十八代一直骂下来,想要激怒薛大郎等人出坞堡去对他们展开攻击。
但这样的行为,在薛大郎看来,简直就是在秀智商下限,你要是只有百把人,老子一定出来砍你丫的,但你们动不动就千把人数千人的规模,想要老子出去找死,这不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吗?
薛大郎回应他们的方法很简单。站在坞堡顶端,解开了裤腰带,掏出自己胯下的那玩意儿,然后对着他们,尽情地洒上一泡尿。
这一泡尿是如此的悠长,以至于在堡内的那些唐军都有些吃惊了,薛老大这是憋了多久啊?特别是薛老大在终于尿完之后,身体那一哆嗦,紧接着还举着那玩意儿抖了两抖才塞回裤档的举动,在他们看来,当真是帅极了,酷毙了啊。
于是乎,辽军没有把薛大郎激怒,倒是被薛大郎的这个举动给激得暴怒起来。当下便有数十名骑兵跃马而出,向着坞堡而来。看他们的顶盔带甲的着装,应当是辽人中的第一等人。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甲胄。
距离坞堡数十步远的时候,马上的骑士们取下弓箭,抬手之间,羽箭呼啸而来。
薛大郎却是早已经跳下了跺碟,躲在垛口后面,眼见着自家的大黑狗仍然趴在垛口之上狂叫,一伸手便将大黑狗给拖了下来。然后目视着离自己不远处的操作那台弩机的两名士兵。
话说这两台强弩,平时都用毡布给遮盖着,并没有让人给瞧见。那几十个辽军,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明显被唐人给遗弃了的坞堡之内,居然还藏着有强弩。
要知道强弩这东西,可算是这时代的军之利器,工艺复杂,打造困难,每一台都在耗费不少的银两,在辽军之中,这样的东西,都是集中使用的。
当他们看到坞堡之上的唐军猛然扯去一块毡布,露出里面的强弩之上的那三枚闪闪发亮的箭头的时候,都有些愕然。片刻的怔忡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过来,这东西对他们可是有着致命的伤害的。当下不假思索,转身打马便欲远离这个坞堡。
尖厉的呼啸之声便在这个时候响起。三枚强弩自堡顶闪电般地射将下来。
出其不意之下,却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这几十骑辽军本身的大意。他们或许想到了坞堡之中有弓箭,但弓箭对于他们身上的甲胄来说,伤害是有限的。怎么也想不到,唐军竟然如此奢侈。
三枚弩箭,两枚命中。
一枚直接将一名辽军骑士贯胸而过,将人带得斜飞起来,然后再嗵的一声钉在地上。另一枚没有射着人,却是将一匹战马给生生地钉在了地上,马上骑士被甩了下来,就地连着打了好几个滚,然后爬起来,头也不回的向着远处逃去。第三枚,却是走了一个空。
坞堡顶端,薛大郎等人快活地大笑起来。
对面的辽军大部一阵骚动,本来很休闲的他们,却是在瞬息之间列起了军阵,数名军官裂阵而出,遥看着坞堡。
看到如此阵仗,薛大郎等人亦不在觉得轻松,而是开始忙碌起来,既然见了血,今日只怕就不能善了了。
眼前的虽然是一支运送后勤粮草的军队,但战兵也有一两千人,再加上那么多的青壮民夫,真要动起手来,便是一场死战。
薛大郎遥遥看见,几名辽军军官之间似乎爆发出了激烈的争论,片刻之后,其中一人似乎是占了上风,刚刚还剑拔弩张的局面,却是瞬间又松驰了下来,已经完成整队的辽军开始督促着民夫赶着牛车,推着独轮车向着大军离开的方向前进,唯独在原地留下了一名军官和十几名士兵。
大概是不打了!
薛大郎心中一片欢喜,感觉今天自己是占了一个老大的便宜。
那名军官下了马,冲着坞堡方向而来,手里挥舞着一块白布,一边走,一边指着那名被钉死在地上的辽军士兵。
薛大郎会意,对方这是想收尸了。
“随便,老子们是大唐兵马,是王者之师,不会趁这个时候攻击你的。”薛大郎扯开嗓子吼道。也当过军官的他,对于这样的敌人,也还是有几分敬意的,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还想着替部下收尸,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长官了。
听到薛大郎这样说,那名军官停下了脚步,挥了挥手,身后数名士兵疾步而来,有些战战兢兢地奔到了那名死去的士兵跟前,费劲儿地拔下了弩箭,抬起了那名死人,又疾步向着远方跑去,这个距离之上,如果堡上的强弩再射击的话,地上肯定又会添上几具尸体。
薛大郎当然不会这么干。
真要这么干了,只怕今天就得与敌人血拼上一场了。他纵然悍勇抱定了必死之心,但能多活一天,也总是好的。
多活一天,便多一份指望不是吗?
要是能不死,那自然是不死最好了。
大好的日子还等着自己去享受呢!
当然,如果不得不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把那死马也拖走,把弩箭给我留下来!”薛大郎站在堡顶,大声喊道。
那名辽军军官回过头来,竟然冲着薛大郎笑了笑,道:“那匹马送给你们了,可以让你们吃上一顿好的,没多少顿可以吃了!”
说完这句话,对方扬长而去。
薛大郎啐了一口,对方真是见识短,马肉算是什么好东西啦?一点也不好吃好不好?在堡内的地窖里,他们可是腌制了不少的羊肉,猪肉以及鸡鸭鱼等肉食,这些都是以前大家家养的,大撤退的时候带不走,便只能制成腌制品。
看着大队的辽军逐渐远去,薛大郎倒也真是用绳子坠了几个兄弟下去,一是收回三支弩箭,二来嘛,马肉虽然不好吃,但总是新鲜的,而且任由其在外面腐乱,这天气,只怕那味儿也真不好闻。至少弄回来,人不吃,可以让自家的大黑能顿顿吃上好的
趁着这个机会,将自家的大黑也吊了下去,让它在外面去尽情地撒撒欢。
除了这个插曲之外,这一天,又这么平静地安然渡过了。
当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大部人都在堡内睡得鼾声震天的时候,独自一人躺在堡顶的薛大郎,心里却是愈发地不安起来。
没道理的。
辽人不可能就这么放任他们在这里好好地待着。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的主力不想在自己这些人身上浪费力气,或者说他们不想付出更多的正规军的性命在攻打这些坞堡之上。
说起来他们这些人虽然像个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但对于大局的影响,其实一点儿也不大,当辽军的主力理都懒得理他们的时候,就更是这样了。
最初的时候,薛大郎认为自己这些人的作用就是阻滞辽军的行动,并在辽军攻打这些坞堡的时候尽量地给敌人带来一些杀伤。但当辽军不打,这个作用就失去了。
很显然,辽军的头头脑脑们,一眼就看穿了薛大将军的这点儿谋算。
事实上,薛大郎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却还是小看了那些大人物们之间的算计,韩琦,薛冲他们不仅仅是在想着利用这些坞堡来迟滞对手的军事动作,更是想要给邓景山等辽军首脑人物带来一种错觉。
如果邓景山要拔除这些坞堡当然是最好,就算他不理会,也要派出人马牵制,哪怕是仆从军,对于接下来的决战,也是可以为唐军减轻压力的。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韩琦想让邓景山对唐军的主力估算错误。这些坞堡之中的兵,绝大部分都是已经退役的唐军,但这些人回归之后,稍加训练,便能恢复战斗力,而重新给他们配备了制式武器的这些人,与正规军的差距并不大,只要辽军一开打,便会领教到他们的战斗力。
如此一来,必然会让辽人对于唐军的兵力产生迷惑。上百个坞堡,可是分布了上万这样的人。他们当真不打而放任的话,这上百个坞堡要是在决战时期突然弃堡而出联结起来,那是能要命的。
计中套计,环中套环,这便是一个老奸巨滑的将领的谋算。
而在这个谋算之中,这些坞堡之中的唐军的性命,是早就被算成了阵亡的一部分了。
每一个成功的将领脚下,都是士兵的累累白骨,这句话,是绝对没有说错的。
此时此刻,在将领们的眼中,士兵的数量,只是一个数字,只是沙盘之上的一面可以随时拔除的小旗子。
薛大郎想得没有这么多,他只是单纯的有些不安。
在虫蚁的鸣叫声中,他终于睡了过去。
只到他被自家的大黑挠醒。
夜色之中,大黑的一双大眼发着幽幽的光芒,龇牙露齿,低低地呜咽着。
薛大郎一下子从躺椅之上站了起来,扑到了墙头,努力地睁大眼睛,看向远方。
星光之下,影影绰绰的一大片,正悄无声息地向着坞堡接近。
寻唐 第九百二十九章:战斗吧,兄弟们(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从腰里掏出从不离身的哨子,崔大郎用力地吹响,同时一把抓起身边的火把,奋力掷进了一边的一个大盆之中,轰的一声,大盆里立时便窜起了火苗。
做完这些,崔大郎已是窜到了强弩之旁,一把扯去毡布,扳动了强弩的机关。三声尖啸之声次第响起,下方,溅起了三蓬血雨。
眼见得形迹败露,下方之人也不再掩藏形迹,大声呐喊着向坞堡扑来。
堡内,唐军已经占据了各个防守位置,一支支的火把掷下去,点燃了坞堡之下早就准备好的那些草垛,草垛燃烧起来,将坞堡周边照得一片透亮。
崔大郎终于看清了那些摸黑来攻的人。
“罪奴!”他失声惊呼起来。“大家小心些,这些是辽人那边的罪奴,是最低贱的第四等人。”
听到崔大郎的呼声,坞堡之内的唐军,并没有因为对方是罪奴便有所轻松,神情反而更紧张了一些。
因为他们的一颗脑袋,便能让这些罪奴们升上一级,变成第二等人,五颗脑袋,便能让他们再升一线,十颗脑袋,就能让这些罪奴升为第一等人。
对于这些罪奴们来说,改变他们命运的,唯有这么一条途径,所以,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命当命,当然,也不会把唐军的命当命。
拼一回,指不定就能改变他们悲摧的命运,他们自然是奋勇向前,死不旋锺。
这些人,比起辽军的正规军更难对付。
辽军的正规军会因为形式不利而退却,会因为战机不对而转进,不会耗损实力来攻打这种防守森严极难攻打的坞堡。
但这些罪奴却不会管这些。
他们只知道,坞堡内的这些人,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以及他们的家人的命运。
崔大郎终于明白了,难怪辽军正规军不理会他们,原来是准备好了用罪奴来对付他们。对于辽人来说,罪奴的命就不是命,死了无所谓,他们自会再去老林子去抓,去高丽那些地方逮便好了。
“兄弟们,战斗吧!”崔大郎勾腰捡起一柄上好了弩箭的弩弓,对准了坞堡之下乌泱泱扑来的罪奴。
咣当咣当的声音响起,一副副赶制的粗陋的梯子搭上了墙壁,罪奴们嘴里咬着刀子,蚁附而上。
借着火光,坞堡之上的唐军看得很清楚,这些人,别说是盔甲了,竟然连弓箭都没有一副,好一些的,手里有一把横刀,差一些的,便只能提着一柄长矛了。
破衣烂衫的这些人,咬牙切齿,面容可怖,前面的还在爬梯子,后面的却已经涌到了坞堡之下,竟是合身撞上冰冷的堡墙,
崔大郎打了一个寒颤,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弯腰捧起了根擂木,举了起来,向着下面狠狠地砸了下去。
一个罪奴的手攀上了垛口,不等他有下一步的动作,一柄刀便斩了上去,惨叫声中,那个失去了手指的罪奴仍然挣扎着攀了上来,但紧跟着一柄长枪当胸刺来,将他直接戳了下去。
杀死一个,又来一个,那些架在坞堡墙壁之上的梯子上,罪奴们悍不畏死地蚁附而上,而看到坞堡之下那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的罪奴,崔大郎心里不由自主地有些发寒。
强弩每隔一会儿便会发出尖啸之声,每一发弩箭出去,都会在密集的人群之中犁出一道血色通道,粗如儿臂的强弩,能将这些没有盔甲保护的罪奴,串上好几个,但这并不妨碍那些已经扑到坞堡之下的罪奴们强攻。
如果是在大军之中,这些罪奴们在唐军覆盖式的打击之下,早就伏尸遍野了,可是,他的麾下,只有一百五十人,而此时,在进行远程支持的,只有不到二十人。
“金汁熬好了没有?”崔大郎一刀将一个罪奴劈了下去,大声吼道。
“快了,快了。”后面传来了同伴的声音。
就这么稍一分神,又一个人扑了上来,手里持着一柄长枪,正要扎向崔大郎,而崔大郎此时正挥刀劈向身侧的另一个敌人。千钧一发之际,大黑狗却是从人群之中窜了出来,一口便咬在了那人的脚脖子之上,用力甩头撕咬,那人立足不稳,仰面朝天向后倒去,身后却并不是实地,而是空中,那人一个倒栽葱跌了下去。
“大黑,好样的!”崔大郎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汗。
“金汁来了!”两个士兵抬着半锅金汁奔到了墙边,正好崔大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却是将那气味吸了一个通透。
两个士兵一翻手,大半锅金汁被倾倒了下去,下面立时传来了鬼哭狼嚎的声音。
一锅锅的金汁倒了下去,坞堡之下的罪奴死伤惨重,嚎叫之声此起彼伏,让人肉麻。
“倒,再倒!”崔大郎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叫道。
“大郎,没有了!”
“没有了就再熬!”
“大郎,没有了!”士兵道:“咱们就这些人,每天也就这么一点点产出,这十几锅下去,早就没了。只能煮开水了。”
所谓的金汁,其实便是人拉的屎尿,这玩意儿被熬开之后浇下去,被烫伤的人,是极难复原的,最大的可能,便是在哀嚎之中逐渐死去。就算是正规军中有医师,能不能治好也要看运气,更何况这些罪奴?
崔大郎怀疑他们连最基本的一些伤药都不会有。
罪奴们似乎被这些撕心裂肺的哀嚎之声给震住了,潮水般的退了下去,隐入到了黑暗当中。
崔大郎松了一口气,探头看向堡底,下面尸体叠着尸体,竟然已经码了好几层。而在这些堆叠的尸体之下,居然还有活着的,在竭力地挣扎着想要爬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