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半只青蛙
哪怕退一步,象历史上一样,英美分割德国,搞铁幕降临,将欧洲一分为二玩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用“少吃点”的办法解决问题?
历史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苏联的崩溃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这中间出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一堆被欧美忽悠傻了的奇葩领导。但这两人只是偶然中的必然,不过是冷战后期苏联崩溃时,江河日入大势所趋下“应运而生”的“掘墓人”。他们是当时经济政治环境下苏联的必然而不是偶然。
主体民族人口不足,同样也是苏联的问题——只不过这方面苏联比德国稍好些。但拥有一百多个民族的苏联,本身就是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国家,只不过在苏共这个逆天组织的存在下强行整合在了一起。
所以说,苏德同盟其实是最符合苏德两国利益的战略,前提是双方能够做到真正的互信。
自从拿下南京后,这三个月里,林汉在和*上层的会谈中,已经私下将另一个位面二战的历史,以及冷战东西对抗的“历史”也挑挑捡捡地对他们说了。虽然省去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大量“黑历史”,但林汉告诉了他们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年,苏联和华约组织的最后结局。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领导人告诉林汉,和斯大林见面是必须的。在他们看来,强扭的瓜不甜,既然这个位面的“希特勒”的观点已被林汉扭转过来,把德国自愿变成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远比象另一个时空那般,靠着苏联红军的刺刀让半个德国被迫成社会主义国家更有意义。既然这个位面的德国已经显示出“赤化”的可能,那么在苏联方面,林汉也该做出努力。
林汉其实很想告诉他们现在的希特勒是汉娜,她也是一个穿越者,但是考虑这是自己的最后底牌,所以始终没有掀开。
在几次商谈之后,林汉终于做出决定,在中国的问题告一段落后,他会叫汉娜安排时间,准备一个和斯大林面对面交谈的见面会——当然,这个会面地点得由他自己来选择,而且前提是能保证他本人的绝对安全。(未完待续)
ps:大概下一章,就可以结束中国剧情了吧,也许吧。但肯定是万字以内结束的。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202章 白热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最新章节!
这章本来是超级大章,大概有一万五千字,已经写了一万三千字了,正在写后面的,先放一万字出来吧(以上字数不算收费内)
十二月十日,随着入侵山东的日军和进入山东的红军在前线接触,位沪杭两地的中苏空军开始将主力北移转场。
十二月十二日开始,双方在山东上空发生了第一起空战。经历过的三个月实战磨练的中苏联军,此时无论是战术还是经验都已完全成熟,加上飞机性能上的优势,还是取得了12:3的战果。
不过双方迅速缩小的交换比,同样也让红军高层意识到了对手战力的提升。在没有林汉的充当人形雷达开启地图挂,同时也没有防空高炮掩护的“公开空战”中,红军空军的优势开始下降。
山东的战事,并不是太顺利,北进的红军很快的登陆的日军第五、六、七三个师团共计约六万人接触,双方刚一交火,红军方面很快感觉到对手的与众不同,而日本人同样也大吃一惊。
和浦东战场上倒霉的第九师团不同,面前的日军有大炮有坦克有飞机,战场足够宽广,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其单位火力密度,炮火支援能力以及单兵素质都胜过现在的红军。而且制空权方面,红军虽然短时间内拥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日本人也不再是象上海时那般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打不还手”的对手了。
和日军正面交手的几个红军部队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战斗打到了十二月二十日,参战红军伤亡接近一万人,而日军方面也三千余人的死伤。
无论是红军还是日军,都为自己的损失大吃一惊。
红军方面是为日本士兵的单兵素质大吃一惊,而日本人同样也是为对手的顽强而吃惊。就是十几天的陆地战。日军在山东这儿的损失就超过了满洲事变时的全部损失。
二十日后,进入山东的红军开始后撤。
“乞丐不能和龙王比宝。暂时放弃山东战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让日军南下。然后在苏北主战场歼灭他们!”
这是红军高层在战前就制定好的作战方案,前期和日军的接触交火,只是为了将山东的日军吸引过来。
最初和红军交火的只是第五师团,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师团在山东登陆。山东战场对于红军来说同样是个“客场”,并不适合和日军进行主力决战。
按照事先订好的方针,红军这一撤,就是两百公里的大踏步后撤。一直撤到枣庄到连云港一线才停下脚步。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开辟敌后根据地,让日军首尾难顾”就是事前制定的战略。
不知有诈的日军第五第六第七师团误以为红军技止此耳,三个师团六万人抱成一团一线直朝南平推,而后方则交新登陆的日本第十一师团负责。以日本人的海运能力,短时间内在山东派出五师团登陆已是极限。加上前方将领贪功,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就直插南下,而把山东大片的土丢给了后续的其他两个师团。
战时的日本军队,一个师团也扩充之后也就是两万人左右。只有两个师团的日本军哪里可能控制得了整个山东。战争打到十二月底时。当日军控制了山东部大部分的城市时,进入山东的红军,却逐渐地在山东的农村扎下了根。
“农村才是这个中国的关键”。今天的*上层,比历史上更早地明白了这一点。进入山东的三十万红军,除了最初的十几万在前头顶住日军交火诱敌吸引其注意力,余下的十余万人,却以团营为单位,打散了分散进入农村,开辟敌后的根据地。
到了1936年一月份,南进的日军三个师团,已推进到了徐州、宿迁一线。日本人闪电般的进军速度。让全世界一片看好日军。当连云港沦陷时,暴跌了半年的伦敦甚至因为这个“好消息”而开始回涨。
红军拥有的“空间”在不断地减少。但是,日军拥有的空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他们的补给线也被不断地拉长。攻得太猛的日本三个师团,这时已经和青岛后方登陆的其他师团脱节。
这里正是红军早就准备好的决战场,为了这场决战,红军甚至将远在绍兴的林汉也调到了淮安的洪泽湖上,用另一艘准备好的浅水船在这儿充当他的寄灵体以提升这里空军的作战效力。
为了这场决战,红军全国七成的空军都集中到了这里,而这时,汉娜那边也通过“出口飞机给苏联”的方法,绕过了英国人禁运,将大批fw90战机送到中国来。
一月十日,徐州战役暴发。
第五师团猛攻徐州,先前一路顺风顺水的第五师团第六师团,却在这里碰到了早有准备的守军坚决的抵抗,早就挖好的大规模堑壕工事,布置在徐州一线的重炮,以及事前布好的大面积雷区,让进攻的日军撞得满头是包。而进攻宿迁方向的第七师团同样也严重受挫。
先前无往不利的九四式超级形坦克和*乙式坦克,在这儿却遇上了大量的反坦克枪和维克斯坦克的反冲击。
到了一月十五日这天,红军从灌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反击战,一举切断了连云港方向的日军和第五、六、七三个师团的联系,截断了他们和最近的连云港的补给线。
而同一时间,先前一直沉寂的济宁、微山湖方向的红军在这一天从西线发动全面反击,济宁方向的红军大批南下,微山湖方面的红军则借助水路大批渡过微山湖,两路红路联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夺回兵力空虚的枣庄,两天后拿下兰陵。与此同时,灌云地区的红军也配合西进北上,拿下郯城县。
到了一月二十日。先前高歌猛进的日本三个师团近六万人,就被红军团团包围着宿迁、徐州到台儿庄这一狭小的三角地带。
而包围这六万日军的,是整整五十万的红军精锐部队。前面和作战的部队,不过是为了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方才一路撤退。
为配合江苏方向红军的行动。先前挺进山东农村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十余万红军,这也时也在山东日本人的后方大肆“作乱”,袭击日军运输队,破坏道路,袭击机场,闹得不亦乐乎。
此时的日军,除去被困在徐州战场的六万人外,山东地界只有两个半个师团。此外还有新占领的连云港还有约有一万人的部队。但是,这点人马撒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完全就象是撒胡椒粉一般,面对突然“暴起”四处作乱的敌后战场,又要他们支援冒进的徐州方向的三个师团,又要维持后方的“治安”,哪里可能做到。
一月二十一日,包围日本三个师团的四十余万红军开始围歼作战。而连云港和山东方向的日军开始了“解围”作战。
战事最激烈的地方是台儿庄和东海县这两个战场。
连云港方向的日军要想解徐州之围,必须要击穿布置在东海县、郯城一线的红军布下的防线,方能和困在台儿庄一带的日军会合。
得知三个师团被困于台儿庄地区后。日本军部大惊失色从国内紧急调动兵力乘船在连云港登陆,不断地增强对东海县攻击的兵力,到二月十日时。东海县方向加上连云港的日军已增加两个半师团五万人之多。
为了救援包围在徐州的日军,日本人甚至将正在进攻河北的陆航全调到了山东和江苏战场,双方的飞机就在台儿庄一带展开激烈的空战。
由于有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掌控战场,加上大批fw90在这个时间点进入中国。大量补充了新飞机的红军取得了徐州战役的制空权。不但击落大批日本战斗机,让日本人想通过空投的方式为困守台儿庄一带的日军提供补给的设想成为泡影。
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台儿庄地区的日军的围攻依旧没有停止。围歼战从一月二十二日一直打到一月三十一日,日军的地盘被不断压缩,到了二月一日时,已接近弹尽粮绝的日军多次发动“板载”刺刀冲锋,却被包围他们的红军打了回去。
战争一直打到二月三日时。此时日军的三个师团已被压缩到台儿庄地区长不足四公里,宽不足三公里的狭小地区。总兵力已不足两万人,弹药粮袜近乎用尽。而能战之兵已不足五千,余下的全是伤员,已接近崩溃的边缘。
如果此时红军继续猛攻,最多只有四十八小时可以结束战斗。但是*上层这时打起了围城打援的主意,将攻击的重心转向连云港方向的援军。
到了二月七日,一直等到被顶在东海县的日本援军被掉过头来的红军包围后,针对台儿庄的日军的总攻令方才下达。到了二月九日凌晨,一面红军旗帜插在了台儿庄的土地上,三个日本师团就此“玉碎”。
完成了对日儿庄日军的围歼后,红军全部的主力掉过头来全力猛攻困在东海县的五万日军。在此期间,日本军部通过连云港象添油般不断地增兵,到二月底登陆连云港的日军突破四万人。
在得到连云港军的支援后,被围困在东海县的日军于二月二十日部分突围成功,只有四千多人在红军团团围攻下杀出重围和连云港方向援军会合。
而后损失惨重的日军退守连云港,而红军担心日军舰炮的威胁,也只是包围了连港的外围。
打了近三个月的徐州会战,就此告一段落。
此战红军在山东到苏北战场上,总计投入了六十余万人的兵力,而日军方面,包括登陆山东的部队和连云云港的援军,前后总计投入十一个师团二十万人。
战后,日军方面三个师团撤编,三个师团被彻底打残余,战死数量达九万人,伤达三万人之多。空战中被击落的飞机数量更高达四百余架。对于1936年的日军来说,这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之所以战死者远胜伤者,主要是这个时代的日军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严重。被围歼的三个师团几乎全是死战不降,红军方面俘虏极少。
而占据优势的红军,在这场围歼战中。也付出阵亡五万人,伤近十二万人的惨重代价。在战略上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红军的伤亡损失总和却比日军大,也让红军亲身体会到了日军和从前炮党的那些废材部队的不同之处。
铁军,钢军,从来都是恶战中锻炼出来的,而不是靠练兵就能练出来的。过去几年的国内战争,由于林汉这个穿越者的破坏,红军所打恶战苦战并不多,上海之战也胜得太过轻松。在徐州之战,红军终于补上了这一课。
此战过后,在战争中学会了如何打苦战和恶战的红军,将来只会变得更强。经历过这三个月血战的红军在补充了新兵,新老混和之后,战斗力不但不会下降,综合战力反而会有所提升。
而日军这种长期洗脑和严酷训练打磨出来的精兵,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这些精兵本身已到了单兵素质的极限,大量地补充新兵后。综合战力反而会下降。
徐州战役结束后,红军和日本方面都各有所得。
红军上层已彻底明白,短期内想要速胜日本是绝对不可能的。抗日战争依旧是一场艰苦而长期的战争。红军自身还不成熟,许多地方还有成长的空间。
徐州战役中,红军事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战场是自己选定的,战前更将上百门150毫米重炮调到此地,无论是炮火方面还是航空兵器方面都占据上风,但就是这样占尽上风的陆地正面战,伤亡比的损失依旧没有占优。
而这种形式的战争,*高层知道自己暂时还打不起。为了打这场战役。浦东战役后后方用三个月生产囤积的炮弹被用掉了大半。而从六月起大战至今,红军前期通过各种手段囤积的二十万吨航空燃油。也用得七七八八。若红军已有自己的煤化油工厂,月产液化航空汽油两千吨勉强还能补上这燃油的缺口。
日本陆军是红军最好的“老师”。战争再持续下去,最多只要再经过一年到两年的磨练,继续成长的红军有信心在三年内将日本人打出华北。
而日军则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的对手,不一样了,一些清醒的人,已经意识到,无论是蚕食还是鲸吞中国,都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这时的日本军部,依旧是皇道派的那帮短视的“马鹿”控制着,根本不可能收手,他就们象输急了的赌徒般,依旧不断地往中国战场增兵。
“调整心态,将和日本人的战争,当成1932年的战争来打!”
徐州战役后,红军高层战后的军事总结中,提出了这样的方针。在山东战场,放弃大城市,占领农村。在巩固农村之后,利用农村根据地孤立被日本人控制的大城市间相互的联系后,再象对1933年对付炮党军队般,一个钉子一个钉地拔掉日本人控制的城市据点。
徐州战役结束后,红军收复了大部分的苏北失地,同时夺回了半个山东。而兵力大损的日军,这时只能控制山东沿海一线的城市地区。
而在江苏地区,近五万日军占据了连云港一带,仗着海运的优势在这里强行钉下了一个钉子。心知舰炮威力的红军并没有强拔这个钉子,而采取了占领农村,孤立城市的方式对连云港进行战略压迫。
当山东和苏北战场打成一片的时候,舟山岛的英军终于也有所行动。
一月十五日,徐州战役打响时,飞机数量上恢复了元气的道丁再度出动空军,对上海杭州发动全面攻击。
此时的上海,杭州两地,红军只有一百三十多架战斗机可以出动,其余的飞机全部集中到徐州战场去。
此时的英国人是想为在徐州陷入苦战的日本分担压力,同时也是日方强烈的要求,更是英国人期待以久的最后一次“赌博”的机会。
就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新年,在德国,汉娜终于发动了准备许久的“莱茵演习”计划,大批德军跨过莱茵河西岸,占领莱茵不设防区。
对此英国政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消息传出后,在英国国内政坛还是引发一定的震动,“撤出中国泥潭”的声音开始响起。而面对德国人的步步紧逼。刚刚在上海上空损失惨重的法国人同样也退缩了。德国比历史上早了几个月的收回了莱茵河西岸的驻军权,战略形势大为改善。
德国收岸莱茵河西岸的行动。宣告了德国的强势崛起。英国保守党内部“把注意力从中国收回来”的声音在这事件后开始大了起来。就连主张对中国用兵的丘吉尔,谈起这事时,对中国的态度也不象从前那般强硬。
“要欧洲还是要中国”,这就成了摆在英国人面前两难的选择。
去年十二月五日到八日,惨烈损失让英国上下全部震动万分。
“大英帝国不是在和中国空战,而是在和苏联这个邪恶的国家空战。”
“欧洲不要了吗?再在中国耗下去,皇家空军就要成为历史了。”
“离开中国吧,那儿是个无底洞。那个国家有四亿五千万人!”
各种各样的声音,开始冒了出来。反战者甚至想起了庚子年后,当年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命人在北京城门口对当时进出城门的中国人进行检查。当时检查的标准是按德国征兵的体质要求对华人进行的检查以作数据统计,结果威廉二世得到的报告是百分九十的被检查者都符合德国最低征兵标准要求,着实把威廉二世吓了一大跳,这一结果加上先前的义和团,也让当时列强意识到妄想直接奴役中国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中国,对英国来说已经变成了食之有毒有刺,弃之极为不甘肉痛的“河豚”。在要欧洲还是要中国的两难选择下。英国保守党政府做出了一个选择:最后赌一把。
报着赌一把的想法,英国人选择了红军和日军在徐州到连云港一线决战的时刻,在一月十五日发动登陆作战前的空军总攻。
但是哪怕杭州和上海方向的红军空军承受了再大的防空压力。集中在苏北战场中苏空军也没有调一架飞机回来。
此时,徐州战场上的中苏日三国空军,已厮杀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仗着人形雷达和性能以及主场的三重优势,红军空军正压着日本陆航打,*上层根本不会为此放弃苏北大好的决战形势。
在沪杭上空,中苏联和英军的空军数量比例达到了一比六,而且最重要的人形雷达林汉,这时也身在徐州战场无法脱身。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就算丢掉上海和杭州,也不能影响徐州战役的进行。而且红军空军自己也必须学会在劣势的情况下打空战。”
英国空军大举攻击上海杭州两地时。李润石主席用这样的话回复了想要调头回来的林汉。在他看来,三心两意的英国人在浙江战场攻击只是牵制攻击。并不致命。更何况红军在浙江和上海两地,也足足准备了三十万的预备队以应付可能的登陆作战。
1935年十二月份爆发的全面抗战,英国人和日本人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红军的“暴兵”能力。
1935年六月开战时红军有百万大军,半年之后,早已膨胀了近一百倍。即使在苏北战场上投入六十万大军,但沪杭两地仍然可以轻松地抽出三十万军队在这儿英国人打一场长期的战争。而在徐州战役之前,红军上层同样也做好了必要时放弃上海甚至江浙沿城市的心里准备。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存人失地,人地皆活。
这十六字真言,一直都是李润石主席坚持的军事原则,信奉拳头收回来打人才能最痛的他,其实是很想让英军登陆后,在内陆舰炮无法够着的地方和英国陆军大战一场的。
一月十五日,英国空军对沪杭两地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上海,此战时,红军空军方面没有选择硬拼,而是完全放弃了杭州方向的防空,将主力都集中到上海方向来。
而出击时,也不是直接和对手硬拼,而是德国观察员的指点下,只选择有利的情况方才出击。以保存实力。
几天空战下来,红军方面处虽然狼狈,但却保住了空军主力。英国方面轰炸了沪航两地。但摧毁的都是建筑和平房,有意义的军事目标一个都没有伤到。倒是在空袭作战中。在上海这个拥有大量防空武器的战场,损失了数十架战机,其损失一半是防空炮造成的,而另一半则来自对空手的空军。
到了一月二十日,苏北红军完成了对徐州日军的包围,开始围歼作战时,舟山岛上的英军也在这一天发动登陆作战。
他登陆作战的地点不是上海,而是近在眼前的宁波。
以巴勒姆战列舰为首的几十条英*舰舰炮。在这里将宁波的滩头反复地篱了数遍,然后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英军大批部队抢滩登陆宁波成功,全部过程只死亡九人——如果当时宁波的海滩上有守军的话,他们伤亡肯定还会上升。(这个醒大伙听得懂吧)
取得了杭州湾上空的制空权后,英军开始内陆挺进,然而在脱离舰炮的掩护后,英国人开始再度享受到了在舟山岛上遇到那般,地雷和冷枪冷炮不断袭击。虽然损失不大,却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进速度。
用了一天的时间。登陆的一万登陆军控制了宁波内陆三十公里纵深的登陆场,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更有五万英军登陆宁波成功。按计划。本来英国人的这次登陆行动,日本人也要派出两个师团配合作战,但是由于为了解救困在徐州的三个师团,那两个师团的登陆部队被临时转去连云港救急了。
如果是统制派的那帮控制的日本军,他们或许不会做出这种头痛医头的事。反而很有可能冒险在在宁波湾搏一把,借这种“抄后路”的手法玩玩围魏救赵,尝试着能否把徐州的红军吸引过来。但是现在主政的是皇道派,在徐州方向三个师团陷入危机情况下,皇道派的人哪有这份胆气去进行这个军事冒险。结果由于友军临时“掉链子”。也就苦了英国人,不得不自己单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