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半只青蛙
这篇演讲稿,有部分是林汉抄袭丘吉尔在二战时的演讲的内容,他觉得很有气势很有振奋力,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拿来用了。抄袭这段时,林汉甚至恶意地想到,一旦未来二战暴发,英国播音员再次拿出类似的演讲稿鼓舞士气时,到时候德国这边的广播电台就可以趁机嘲笑他们是抄袭中国人的反侵略演讲了,到时候“盗版反污原创”的场面一定是很趣的一件事。
八点五十分,得到指令唐珏阳所在的i16战机被地勤用人力推到机库的跑道上(这是为了省油),九点整,他的战机脱离跑道飞向天空。
此时空战早已进行了二十分钟,从舟山、宁波、绍兴、杭州、上海,数百架的战机绞成一团,在狭小的空域里疯狂地追逐、厮杀着,每分钟都可以看到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坠向地面。
地面上,分布各处的40毫米博福斯防空高炮疯狂地射击着,过去的三个月里,红军空军沪杭上空风光无限,但是这些位于地面的防空高炮同样功勋卓著。英日空军损失的飞机中,其实有超过三分之一是防空部队的战果。其中大部分都是博福斯高炮的战果。红军这边能在空中打出那么高的交换比,同样也有地面防空部队的一份功劳。许多在空战中位置处于劣势的飞机,就是按照上级指示往防空阵地俯冲逃离。而占据优势的敌机除非愿意冒着被击坠的危险除非冒险穿地面的防空火力网,否则就只无奈地放弃。
九点三十五分。一架编号为he51f型战斗机身上带着数个弹洞返回了杭州机场。在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空战中,即使是李华梅这样的超级王牌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在乱战中被击中击伤。
此次出击,她驾驶的飞机只受了点轻伤,返航的原因却是因为弹药打光了。这一轮的空战中,她一气打下了六架战机。
返回机场后,跳下飞机,接过地勤送上来的热水饮了一口,也不多喝。就直接跑向跑道上早就为她准备好的另一架he51f型,继续出战。德国人送来的两架he51f型,李华梅是唯一的驾驶员。至于林汉,由于他需要坐在船上充当人形雷达指挥空战,无法亲自驾机上战场。
本来这场大空战红军是可以回避的,上海杭州两地重要的工厂早已转移,英国人来炸,也只能炸掉一些房子建筑。但红军高层在商量过后不准备避战,不光为是为了保卫平民的原因,更还是考虑到了英国人踢出局的因素。
“这场空战。我们红军不能逃避!因为,如果是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长期的空战,我们红军耗不起!温水煮青蛙的局面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不能逃避。不能退缩,我们必须趁着现在我们现在还拥有飞机性能、飞行员素质、甚至是战斗机数量上的优势时,通过一场大空战最大限度地重创对手,直接将英国空军的胆气打碎,让英帝国主义国家从这场战争中出局。”
林汉也支持这种意见。战争是武器发展最好的催化剂。意识到双翼机已经过时了,飓风战斗机的装备速度只会比历史上更快。如果和英国人的战争长期化。空战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拖下去,让英国人的空军一点一点地失血,并不能让英国人感到痛。只有打一场惨烈的空战,让英国空军“瞬间”损失全国百分几十的空中力量。他们才会知道什么叫痛,什么叫紧急收手。
同样失血一千毫升。开个小口,放一天的血失血一千毫升。哪里比得上割开大动脉,瞬间喷血一千毫升的场面来得震憾?
英国人的重心终究是欧洲,当德国开始在欧洲搅事时,在中国猛捅他一刀,才有可能让傲慢的英国人因为担心失血过多而撤离中国。
所以,十二月五日开始的三天,成为双方空军最疯狂的三天。
交战的双方,就象两个被一条铁链绑在一起的剑客,谁都无法逃避,无回避,只能仗着彼此的剑术在对方身一剑接一剑地开洞。
参战双方的飞行员,全都杀红了眼。出击,返航,加油,再出击!
这一天里,出击次次数最多的李华梅,前后共更换了四次飞机,一天之内出击五次,而这样的局面,则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八日才停止。
在这三天时间里,非人类存在的李华梅,总共驾机出击十四次,击落的飞机数量高达四十二架。
十二月五日,开战前,道丁拥有近八百架飞机,上千名飞行员。
战后,舟山机场上,道丁手中拥有飞机,此时只余下不足百架勉强可以出战,而舟山岛上的机场上,则是堆满了上百架伤势不一暂时无法起飞空战的飞机。道丁损失的飞机中,有三分一是被地面防空高炮击落的,而余下的才是对手空军的战果。
十二月八日这天,道丁在发给了英国首相鲍德温一封电报,上面只有一句话:“首相大人,我手中已无空军。”
而对面的红军,也在空战中被击落一百二十架飞机,数十架在地面上报废,此外还有上百架飞机需要大修才能复飞,其余的参战飞机也几乎架架都有轻伤。六十余名飞行员牺牲,六十余人受伤。
(注:这个战损比不是随便胡编的,参考了不列颠空战的数据时,德国和英国在空战中飞行员的损失比是6000:544。主场空战的优势和便宜实在是太多了。)
红军飞行员损失虽然不小,但还在可以忍受范围内。因为大批的菜鸟飞行员经过这次空战的洗礼后,正迅速地成熟起来。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十二月八日双方空战暂时告一段落后,红军方面故然虽然损失惨重,英国方面则直接被打残了。“友情”参战法国空军由于飞机性能落后,参战的百架飞机只有十余架活了下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只有三分一生还。
损失的飞机对大英帝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后方工厂加班加点,最多两个月就能造出来。但是损失的飞行员,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不拖上半年的时间,根本是不可能回复元气的。
这三天双方毫无回避的硬碰硬的空战,不但打残了道丁手中的空军,更让皇家空军整体的损失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虽然英国本土还存在着一些精英老手飞行员,但除非保守党政府集体发疯,否则他们是不可能再将本土最后的精英调到远东绞肉机来的。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
这章还差几百字,先更一下,补完最后差的几百字我会改过来。这是七千字大章(未完待续)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201章苏德同盟的可能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最新章节!
发生在十二月五日到八日这三天的大空战,双方空军拼死搏杀的惨状,同样也震惊了全世界,战后各国记者不约而同将这场空战称为“空中绞肉机”。为了纪念这场意义重大的空战,建国后新生的共和国将空战结束的十二月八日定为“空军节”。
十二月八日结束的中英空军的大血拼中,英国空军固然在沪杭上空被中、苏联合空军给敲碎了脊梁,但中苏方面同样也损失惨重。加上地面上报废的,红军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机,此外还有四分之一的战斗机需要大修后才能复飞,短时间内,红军也丧失了六成的战斗力。
虽然飞行员损失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但对于不是工业国的红军来说,在海运被封锁的前提下,损失飞机的补充通道必须解决。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这几年红军在中国国内地盘不断膨胀,但主要针对的目标,都是南京国民政府。红军和其他地方的小军阀,虽然有冲突,但战争规模都不大。而和山西的阎锡山,则长时间处于“自扫门前雪,前线无战事”的局面。
1935年六月后,红军空军出色的表现震动了全世界,位于山西的阎锡山也赶时髦地想组建自己的空军。在南京政府完蛋期间,他也接收了数架南京政府败逃后投奔而来的旧飞机,加上他自己手中原先有的少量飞机,阎西山建立起了一支弱小的空军部队。
这半年来,红军方一直主动地和阎锡山打好关系。在林汉帮忙牵线搭桥下,德国人帮助阎锡山开始扩建空军。这半年来在山西太原的机场得到了扩建,并建立了一个规模中等的燃油贮备库,这里成为红军在陆上获得苏联方向战机重要的中转基地。
作为交换的条件。一批德国空军教官进入山西,帮助阎锡山培训飞行员。在后面来的南方的战争中,红军方面也将手中数架霍克ii战斗机作为礼物送给阎锡山。
十月份。当红军对外的贸易交通线被切断后,太原就成了红军获得飞机的最重要的中转基地。
舟山前线的英国人为了最快速度地获得格斗士战斗机。不惜损耗地使用了跨越半个地球的空中转场方式,而红军则是通过苏联走陆路加空中转场的方式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fw90战斗机造好运进苏联,通过铁路运到西伯利亚,组装起来,然后转场飞到蒙古,在那儿加油后,再度转场飞行飞到太原。在太原加油后再度转场飞往江浙两省。
这条陆上-空中飞机运输线早在九月份时就开辟试运行过,不过当时运来的是苏制的i16战斗机。十一月十日这天,第一批造好的被拆成零件状态的fw90通过铁路从东普鲁士进入苏联。到十二月二十日,红军便接收到了第一批穿越了大半个苏联运来的四十架fw90战斗机。而在1936年的一月里,红军又通过这条交通线,另外获得了一百四十架fw90,完全补足了先前的损失。
比起通过海路获得飞机,这种陆路和空中转场的方式更快,只是无法获得足够多的零配件。不过现在的红军缺少的不是零配件而是实体的飞机。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条空中补给线的打底,红军才有底气在沪杭打一场歼敌一万。自损三千的空战血拼。
当然在这过程中,斯大林和山西的阎锡山都捞到了不少好处。苏联方面就私下扣压了八架fw90用于自用和测试,而阎锡山那边。当时全面抗战已经暴发,作为合作抗日的需要,一部分转场的飞机被安置在山西,为太原机场和阎锡山提供空中掩护。
而到了1936年一月,随着日本入侵,另一批苏联援助i16战斗机也开始入驻太原,一起进驻的也有来自苏联的飞行员。
1935年六月后,苏联援助中国的i16战斗机遭遇了不受欢迎的尴尬。不光是红军的飞行员不想要,就连苏联派过去的援华飞行员。在飞过fw90后,同样也不想驾驶“国产”战斗机上天空战。而为了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苏联飞行资源。红军这边更将多余备用的fw90和he51交给苏联空军驾驶。i16当时只尴尬地充当轰炸机用。
这一消息传回苏联后,斯大林得知此事后大为不满。问明原委后,他连发几个电报催促厂方加快生产速度。在这位铁腕强人的压力下,苏联加快了i16-5型战斗机的生产速度。一二.五沪航空战时,唐珏阳能够那么早就驾驶最新型的i16参战,斯大林的铁腕干涉功不可没。为了给i16配套的新式发动机能够尽早投产,苏联国内一切部门全力运转起来为其加快投产服务。在动员能力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里尽显无疑。
和历史上在1937年才参加抗战i16-5型不同的是,这个时代的i16-5型有一项改进措施就是“大胆”地仿照fw90的设计,将敞开式坐舱改成了封闭坐舱,此举令该机的时速上升了十几公里。唯一的问题是,由于苏联人在制造时“不够精细”的“老毛病”,该机的座舱盖锁扣有大问题,经常无法从内部打开。所以在中国服役的这批i16,运到中国后,飞行员在接收飞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地勤拆除锁扣,将报废的fw90战机上的锁扣换上——中方的这一改进措施很快也被援华的苏联飞行员有样学样地照搬了。
十二月八日的空战结束后,红军开始将防空重点北移,大量的战机转场到苏北、山东一线参予对日作战。在此期间,沪杭两地机空军的维修部门是加班加点,拼命地维修空战中受创战机。通过维修和拆卸拼凑,到十二月十五日,两地机库里损坏的战机中已有百分六十恢复了战斗力。
此时日本人已经在山东建立起了多个野机场。随着红军主力不断地进入山东,登陆山东的日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过来。
此次登陆山东,日本陆航是抱着一雪前耻的想法而来。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拉拢日本人出力卖命,英国人虽然开出了不少空头支票。但“干货”还是有一些的。英国人以卖半送的价格,“支援”了日本人一批72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用于现有的九二式战机的改进。英国人不是不想供应日本人格斗士战斗机,只是刚刚才进入飞机生产总动员的英国自己,格斗士战斗机的产量自己都供不应求。
1935年,对于各国空军来说都是转型期。而对于日本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工业升级的转型期。此时的日本,国产飞机的发动机生产全部都落后了,历史上的日本也是在这个时期引进美国的发动机技术后。经过数年的苦功,才能几年后完成战斗机的完全国产化。
抗日战争因为林汉的出现而大大提前了,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日本根本就没有准备好了。日本1932年完全占领东北后,为了充分发挥这儿的产能,前后投资了超过二十亿日元开发东北,到1937年七月时,东北已经成为侵华日军重要的军工后勤基地,在抗战中期时东北的产出甚至一度超越了其本土。
不过现在是1935年,仓促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根本就还没有准备好。他们在东北的投资正处于只见投入远大于产出的尴尬境地。此外还有一点,林汉和汉娜将奉天银行里几十吨的黄金转走,也让日本的建设资金缩水了很多。
如果再算上加贺号沉没。赤城号被重创,鹿尔岛的爆火乍,1935年时的日本,其实已经比历史虚弱了不少,而战斗机的制造能力,更是虚弱。如果不是英国人送来大批发动机给其改进飞机,面对红军这边“代差”的优势,日本人除了进口飞机之外别无他法。要知道,现在正在开发中的九五战斗机。在一票的单翼机面前,其实是一款还没有装备就已经过时的飞机。而为九五工战斗机准备的中岛光1式730马力的发动机,其生产线现在正准备中。离量产还要等上两个月的时间。
从航空技术进步和改进的角度来说,1935年解决南京政府的红军,实在是选择了恰到好处的切入点:恰好都是在各国空军改朝换代前昔最虚弱的时候。而因为穿越者而提前转变观念德国飞机在这一点上就占了极大的便宜。
改进了手中的飞机后,怀着一雪前耻复仇心态而来的日本陆航,配合山东的侵华日军,在山东战场频频出没。而为了对抗日本陆航的压力,红军也不断地将沪杭两地的防空战机调走北进,同时也撤走了一部分的防空高炮部队。
从战略上看,十二月五日到八日那三天,红军集中空军力量,在沪杭和英国人打一场惨烈的空战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南有英国空军,北有日本陆航,这种首尾难顾的局面如果分兵作战,反而会分散了自己的空军实力。
十二月八日结束的空战,一口气打掉了英国皇家空军的精气神,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道丁虽然依旧不断获得新飞机和新飞行员的补充,却不得不花上长时间进行休整,针对沪杭两地的空中攻击也明显减弱了虽多。
对于*的态度,斯大林现在很复杂。
林汉这个穿越者意外的出现,粉碎了历史。他和汉娜“假装左转”和“看似亲苏”的态度,让在国际上孤立的苏联看到了摆脱孤立的希望。
历史上,极度反苏的希特勒上台后,苏联国内全国上下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而这个位面,基尔会议后,因为苏德关系的缓和,苏联上层也为此放下了大半颗心。而中国革命形势的一片大好,同样让苏联看到了在远东获得一个强力盟友的可能。
就象苏联宣称的,第二次无产阶级革命的大高氵朝正在兴起。
本来一切都是很好的。
唯一让斯大林不安的,就是斯大林自己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
“和知道历史的穿越者结合的中国,迟早会是苏联的威胁”,这个想法一直象恶魔一般。时不时地徘徊在斯大林的心头。导致斯大林对*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兄弟”的态度看法,矛盾无比。
这几年,随着红军在南方中国的革命形势不断好转和中苏间“误解”的化解。红军内部亲苏派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复苏。但是同样的,这些力量也受上层有意无意地压制。
斯大林本质上并不是个信奉列宁提出的“*者世界大同无国界”的人。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在他眼里,共产国际只是一个工具,他支持中国革命,骨子还是为了苏联的利益。他最想看到的,将中国变成苏联的“小弟”和“傀儡”,最想做的是在*上层扶持起一位苏联的“代言人”。
但是这一设想,因为穿越者林汉的出现,已变得遥遥无期了。斯大林不了解林汉。可是斯大林也知道,林汉一定“了解”他,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林汉来自后世,来自未来,知道他在未来做了什么事。这种信息不对称,自己的一切底牌都被对方看穿的局面,斯大林非常地不喜欢。
也正因为这种心理,也是斯大林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点上,有意地命令远苏军停止行动。让日本关东军能够安心南下的主要原因。
他不想让自己按照“穿越者”的想法节奏“跳舞”,同样的他也不想看到强大统一的中国出现。若不是英日联合入侵干涉中国革命的架势看似强大无比,让斯大林又感觉到中国革命的烽火有可能被扑灭的危机。斯大林才在这条陆上飞机补给线方面开了绿灯。
不过在开绿灯的同时,斯大林向*正式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和林汉这个穿越者会面。
在和*高层商量过后,林汉答应了斯大林会面的要求。
基尔会谈后,林汉在心里就一直在考虑和斯大林见面的问题。虽然心里不喜欢苏联,同样也不喜欢斯大林。但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林汉对斯大林为人的厌恶,纯粹是因为林汉知道斯大林是极难对付的枭雄人物,因为知道这个人难以对付所以才“不喜欢”。
林汉深知,他所主张的中德苏三国联盟。共同对抗资本主义世界的战略设想,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于三家间的互相不信任。又以苏德之间的不信任问题最为严重。中德之间由于没有领土接壤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要好很多。
同样来自未来的汉娜。惧怕完成了工业化和战争准备的苏联巨大军事潜力。沙俄时代的俄国,那只是一个虚胖的泥足巨人,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世界强国。
而德国?
林汉的评价是一个打了兴奋剂伪装成绝世高手的“强国”,并讽刺地嘲笑说德国最擅长地就是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世界强国。
同样来自未来的汉娜对德国的缺陷和不足是心知肚明的,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一等强国,除了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外,还需要两样东西。
一是足够广大的国土面积。
二是足够多的本国人口,尤其是主体民族人口。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符合这个条件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英国有足够大国土和殖民地,但主体民族人口不足。中国人口够多,国土够大,不过此时还不是工业化国家,只能说是拥有成为超级强国的潜力。至于印度阿三,他虽然也拥有这两个条件,但在解决好国内的种姓问题前,这个国家林汉评价也就是“哈哈”两声。
至于德国,历史上德国真的一统欧洲,就他那点可怜的六千八百万日尔曼人口,如何能消化得了这么一大块“民族主义”思想觉醒的土地?最后分崩离析是必然的,因为强力压制势不可长久。看看日后冷战时“华约”组织命运就可以理解了。
信任,是摆在苏德同盟间最大的问题。
林汉提出的分割波兰,建立波兰缓冲区,只是部分解决了苏德间互相威胁的问题,但在内心深处,苏德两国间还是互相提防的。两国间地理上相邻的因素注定了双方难以信任。
“但苏德之间,建立同盟互信关系,并非不可能。因为这世界上,还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谈起苏德问题时,倒是李润石主席和*上层的人,都一再鼓励林汉在这中间多做沟通。身为第三者的中国,他们同样看得出,苏德同盟对全世界*运动的好处,以及对苏联的好处。
德国虽然似强实弱,而苏联则似弱实强,但苏德战争真的打起来,只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即使苏联没犯历史上的错误,灭掉了德国,自己也会流很多的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苏联的问题,某些地方和德国类似:主体民族人口太少,自保有余而扩张不足。
拿下德国,甚至强行吃下整个欧洲,那会怎么样?
真的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做到*大同,整个欧洲都忘记了自己的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了?
先不说斯大林这个“大俄罗斯”主义者会不会这么干,主体民族只有一亿人的苏联,又怎么可能消化得了整个欧洲?撑死是必然的。真这样做他就是在犯第二个希特勒的错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