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赏赐下来的各种用品自然不用说都是亲王级的,扇子,金瓜,戈矛,甚至连痰盂和擦汗用的汗巾都是当时给裕王订制的专用品。
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有许多,皇上当太子时没用上,也就在库房里存着,现在都拿出来给况且充门面。
况且却是吓得有些神魂不定,他回来后照着镜子看了半天,痴痴不语。
“怎么臭美起来了?”左羚来找他最后敲定购物的单子,许多东西是要在沿途的城市购买,已经预定好了。
“你看我肥不肥?”况且愣愣地问她。
“什么叫肥不肥啊,你又不是猪。”左羚笑了起来。
“我怎么感觉自己活像是皇上养的一头猪呢,一旦肥了就该杀掉吃肉了。”况且道。
“你瞎想什么啊,皇上想吃什么没有,怎么会吃你的肉。”左羚哪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听得一头雾水。
况且真是有大势不妙的感觉,他总认为自己就是被喂养的猪,养肥了就该出栏了,就是一个垃圾股,炒到最高点,然后就直接按到地板上。他看到那些亲王级的用品后,有些觉得好像是时候到了。
“你不胖,不用担心,比以前瘦了好多呢,太操心了。”左羚笑道。
况且这些日子劳心劳力,的确是瘦了不少,倒是显得更为精干,甚至更为成熟了,原来的他多少还是有些少年稚气,现在却差不多打磨光了。
“不肥就好。你也瘦多了。”况且忽然笑了。
“嗯,算你会说话,先别管胖瘦美丑的事了,还有几样单子你赶紧帮我敲定。”左羚现在哪里有心思研究长相,脑子里快被一单单的生意涨爆开了。
不过她的确瘦了几斤,这些日子,她比况且还忙,每天只能睡上四个小时左右,她可没有况且的本事,一周不睡觉依然神采奕奕。
况且和她一起敲定了几张单子。
“对了你怎么带那么多食盐上路,盐引从哪儿弄到的?”左羚忽然想到这事。
当时食盐由国家*,把持极为严格,私自贩卖食盐跟后世贩卖毒品的罪行一样,判罚更是严厉,不分性别年龄。
卓茂林身边的人都是提着脑袋在赚钱,别看他们生活奢华,一旦被官府抓到,基本就是个死,绝对不会有任何活路。
当时买个十斤八斤的盐还算容易,若要成批的购买就需要拿着户部批的配额在各地盐厂提货,这种配额称为盐引。
盐引就是允许一个人购买食盐的合法手续还有数量,每张盐引允许购买食盐三百斤,而且购买食盐的银子已经包含在盐引里,也就是说盐引就是用银子购买来的批额。
大海商 第三百一十二章 盐引跟纸币
况且这次交给左羚的盐引是一百万引。
这个数目的确让左羚有些害怕了,她虽然不懂盐业的行情,却也知道只有扬州的盐商巨头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盐引。
盐引在当时是硬通货,在流通领域不亚于白银,拿着盐引就可以到钱庄兑换白银,跟银票的作用差不多。
况且这次手握百万盐引,其实也不过价值几万两银子,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让张居正在户部给弄到的,说是这次锦衣第六卫出塞,需要超额领取一部分盐引,士兵总是要吃盐的吧。
户部也知道这就是明着要钱了,不过户部本身没有这么多盐引,只有加印,这就跟大明宝钞差不多,不够用酒加印。盐引发多了,问题也很严重,会引发通货膨胀,明宪宗年间,曾经有过盐引大额超发,结果引发严重问题,主要就是国库收入大幅缩水,毕竟盐引都是要用白银购买的,超额印发的这部分没有相应的银子入账。
明朝总体来说对盐引的控制还是非常得力的,况且曾经想,朝廷要是当初控制大明宝钞能如此得力,大明宝钞也不会废掉,那样的话,朝廷就不用如此依赖于白银了。白银最大的用途还是在于流通领域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真要用纸币替代可以成功的话,白银也不过就是种商品而已。
这个问题在后世已经得到了完美解决,没有任何国家使用黄金白银做货币,都是用纸币。黄金白银只是作为储备货币。
当然,这个问题不用况且多想,朝廷能人辈出,也没解决好这个难题,他自然也想不出什么良策。
除了户部,况且又在张鲸那里搞到几十万张盐引,他的要求理直气壮:我带了一万人去塞外,朝廷总得给点补助吧,再说还得给皇上和宫里买东西呢,先得用盐引换些现银子来。
张鲸气得直只翻白眼,到头来还是被况且宰了一刀,谁不知道盐引是好东西,那就是真金白银啊。
他回去请示上面,没想到上面也痛快,直接给况且补足了百万盐引,况且在户部那里申请盐引的事皇上自然也知道,几十万引也不是小数目,没有皇上批准,户部也不敢私自印发。
所以盐引这东西完全可以看成一种纸钞,是用朝廷的食盐做抵押物来发行的,你用银子或粮食买到盐引就一定能拿到足额的食盐。这其实跟国家以黄金白银为抵押物发行钞票是一个道理。
大明宝钞当初是以国家粮库也就是太仓的粮食为抵押物发行的纸币,可惜朱元璋在经济上是个外行,一味靠高压政策强行发行,等到他死后大明宝钞基本就废掉了。
况且拿到这么多盐引有很大原因是为了卓茂林,卓茂林是盐帮大龙头,专门贩卖私盐,现在有盐引给他,当然就是直接给他真金白银了,还不用冒任何风险。
不过,他没想到张居正那么慷慨,一下子在户部要来几十万引,他一时脑子一发热,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又打上皇上的主意了,倒也弄到手了。
这些盐引在到达宣府前都需要出手,毕竟到了塞外,鞑靼可是不认可朝廷的盐引的,他们要的是实物——食盐。
盐引不仅可以买盐,在大宗交易里完全可以替代白银,许多人喜欢盐引超过白银,毕竟盐引是用银子购买的,盐引里就包含银子了,直接拿到盐引既是拿到银子,还拿到了食盐的配额。
况且给左羚解释了盐引的来源,左羚苦笑道:“你可仔细了,朝廷给你如此优厚的条件,这差使要是出了一点差错,回来皇上会剥了你的皮。”
况且心里冷笑:我这次出去,本身就是要脱层皮的,皇上不看在这点上,能如此慷慨大方?
当然盐况且也要带一大批出去,这些都是给那些预备潜伏下来的三千人准备的,他们拿到盐后,可以通过盐帮的渠道卖出去,得到的银子一半给盐帮,一半作为潜伏人员的经费。
类似的安排不胜枚举,要不然况且也不至于累得一条死狗似的。
他现在只是对皇上赐给他当太子时的一系列用品感到强烈的不安,皇上是否有心在试探什么,还是为了省钱,不再给他另行打造,直接拿现成的代用?
据说朱元璋在徐达攻克元朝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带领大臣给他摆庆功宴,就在原来朱元璋住的吴王府邸,把徐达灌醉后,朱元璋等人都走了,把徐达留在吴王府邸里。
徐达醒来后,有人告诉他,皇上已经把吴王府邸赏赐给他了。
徐达吓得魂不守舍,酒精全部化作冷汗,他马上跑出去睡在了大街上。
朱元璋留在这里的探子回去汇报后,朱元璋大是满意,就在大功坊为徐达建了国公府。徐达如果真的要了这座府邸,估计也不用等到后来朱元璋赐他烧鹅送命了。
当然徐达是否真的死于朱元璋送的烧鹅上,况且表示严重怀疑,其一是魏国公直接否认了这种说法,这还可以解释为祖宗讳,不想惹上麻烦,其二,况且作为神医,查遍本草也找不出烧鹅能跟什么病相克,吃了会死,这大抵是不懂医理药理的文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但徐达拒绝吴王府邸这事的确是真的,朱元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徐达没有野心,也不恃功狂傲,是一个不忘初心的好臣子。
然而,皇上有可能试探自己什么呢?试探自己的身世?
对于自己的身世,况且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楚,只是知道自己是勤王派公认的公子,这个公子是什么含义他也不敢确认,反正这里面水太深,他都不想把头往里探了。
然而作为勤王派公认的首领,也就足够朝廷忌惮甚至想要消灭的了,不管况且对勤王派有没有归属感,甚至不承认自己在勤王派的身份,这些都打消不了朝廷和皇上的猜忌心。
他甚至不惜自污,当上了名声不佳的锦衣卫的头子。即便如此,难道还是无法韬晦?
按照他的本愿,是决不会跟锦衣卫有任何关系的,更不用说成为锦衣卫的头子。自从皇上赏赐给他御马和亲王出征专用的仪仗队用品,他就感觉这不是恩宠,而是试探,这当然没什么理由或者证据,只是本能的感觉罢了。
现在又是委任他做亲王级钦差,又是赏赐蟒袍玉带,又是赏赐皇上当太子时的行辇和日用品,这些真的令他感到恐惧不安。
皇上不会是想借鞑靼的手除掉自己吧?
他忽然想到这一点,自己也吓了一跳。
这不是没有可能,如果皇上查明了自己的身份,或者只是误认为如此,真的可能派自己去送死,然后把潜入北京的白莲教的人还有鞑靼使团一网打尽,至于朝廷派出的那些官员,只能当作牺牲品了,反正朝廷多得是官员,在那里引颈顾盼,等候补实缺的候补官员足有成百上千。
这世上最难猜测的就是帝王心,最无情的也是帝王心。
上次练达宁说他是在走钢丝,其实还是说的轻了,他现在已经没有钢丝可走了。
他现在的处境就是站在高峰顶上,前面一步就是无尽的深渊,后面则是皇上手里的铡刀,向前就是粉身碎骨,向后就是脑袋落地。
他只能这样挺住,一直挺着,也正因如此,他原来就不认为去塞外秘密试探军情有什么太大的危险,最大的危险就是在这座京城里。
他给自己预想的活路就是在沿海,那里毕竟天高皇帝远,朝廷对沿海的统治力度被当地的豪强削弱了很多,自己就可以在夹缝里生存下来,等到自己资本足够了,扬帆远航,去了海外,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痴痴想了半天,他也回过神来不去多想了。
这些事多想无益,只要皇上的屠刀还没砍下来,他就还活着,等到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再去想这些也不迟,天无绝人之路,他倒是相信这话。
他让人拿着衣服给李香君送去,李香君要冒充的就是女官了,三个丫环就是宫女,再挑选几个舞伎办成宫女,就组成了一个女官带着八个宫女的侍女队伍。
“大人,不会还要找人冒充宦官吧?”纪昌看的有些胆战心惊。
“若是需要的话,就是你了,喜欢吗?你要是喜欢等回来就把你阉了,当真的太监。”况且笑道。
“不,不喜欢,大人还是找别人吧。”纪昌吓得两腿发软,裆下更是嗖嗖冒冷风。
况且一笑置之,皇上没要求让人办成太监也是因为况且的确不是亲王,是冒充的,太监可是只有皇室成员才能拥有的,也就是说皇上、太子、亲王、郡王这些人才有资格使用太监,其他的人就算国公级的也不行,谁要是私自豢养太监就是造反,不用其他任何证据。
第三天,况且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穿上御赐蟒袍玉带,头戴逍遥巾,脚蹬朝云鞋,看上去完全就是牛哄哄的亲王模样。
大海商 第三百一十三章 金龙的异动
况且准备妥当后,坐车来到皇宫前,在宫门前鞠躬等候。
不多时,里面出来两个人,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一个是秉笔太监,两人身后跟着十几个宦官,张鲸也在其中。
张鲸上前给况且做了介绍,况且上前拜见两位老大人。
“小子,不必多礼了,你也是钦差了,职位不比任何人低,见官大一级。”掌印太监笑道。
秉笔太监仔细打量况且半天,笑道:“我怎么看着,这小家伙不像会惹事的人啊。”
张鲸忙道:“老爷,人不可貌相,这小兔崽子是印了这句话,诚是能作祸了,就是个惹事的祖宗。”
“张鲸,他现在是钦差,你怎么说话呢?”掌印太监不悦道。
“大老爷,小的这是说惯了。”张鲸吓得一缩脖子道。
“没事,老大人,我跟张大人都习惯了,他骂我,我就气他,哪天他要是被抬着回来,就是我气的。”况且笑道。
“嗯,好,你小子好好努力,我老人家很期盼这一天。”掌印太监笑道。
“闲话少叙,准备干正事吧。”秉笔太监笑道。
这两人神色瞬时都郑重起来,掌印太监一挥手,后面两人捧着两个描金的紫檀木盒子过来。
掌印太监打开一个盒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毛茸茸的棍棒似的东西,交给况且。
况且不知什么东西,却也明白这一定是皇上交给自己的重要物件,不然也不会劳动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亲自送出来。
他躬身下去,双手接过,打眼一瞧,明白了,这是节杖。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困数十年,每天持汉节放羊,汉节就是当时使节的节杖。
两汉时期朝廷派遣钦差巡查地方,都持有节杖,如果是武将,就是节钺,节杖的头部是一柄钺,外交使节的节杖把手处不是钺,而是圆的,覆以动物毛。
“锦衣第六卫都指挥使况且听旨:自即时起,你为朕所委派全权钦差谈判大使,主掌与鞑靼谈判一应事宜,有权签订和约,有权处置任何相关人与事宜,卿务必秉承朕平和待万国如兄弟,待万民如子民之心,尽心达成朕所委派之要务,节杖所至之处,如朕亲临。钦此。”
况且跪倒在地,谢恩后领旨。
掌印太监并没有拿出圣旨来,而是口述原文,圣旨就放在一个紫檀木盒子里。
“况且,这里面有万岁爷赐下的尚方宝剑和圣旨,你且仔细保管好了,若有遗失或损坏就是大罪。”掌印太监严肃道、
“下官只要一息尚存,圣物就不会有丝毫损坏。”况且诚惶诚恐道。
他不是装的,而是真的诚惶诚恐,皇家气派这种东西说是虚的,但真正感受到后,就会让你两腿发软,感觉自己瞬间渺小化,好像匍匐在一个巨大的神像前。
况且原本也不会如此狼狈,就在他感受到那种侵袭他全身的一股气息后,体内的金龙好像要造反,蠢蠢欲动,想要破体而出。
况且吓坏了,若是在此事自己体内出来一个金龙的影子,也不当什么钦差了,马上就会被宫门处的侍卫抓起来,然后用不了一个时辰,自己就得在午门外被斩首了。他是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压迫这条蠢蠢欲动的金龙上了。
他不明白那股侵袭自己的气息是什么,难道就是所谓的王气或者帝王气运?
杜牧曾有诗云:金陵王气黯然收。
说的就是当时南朝气运已败,覆灭已成定局。
况且一直把这个当成是文人比喻说法,现在他却真的感受到气运这种东西了,可能是因为他体内也有气运吧。
千机老人一直借助他来盗取天运,也同时给他留下不少,那条金龙就是气运的载体。当然这是况且自己认为的,究竟是不是这回事谁也不知道,毕竟气运太虚无缥缈了,根本不是肉眼凡胎所能发现或者感受到的。
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相视一笑:这小家伙还知道害怕,那就有救,应该不会把圣上交代的事弄砸了。
“况且,恭喜你了,你可是几代以来第一个亲王级的钦差大臣。”掌印太监笑道。
况且满脸的汗珠,却不敢伸手去擦,躬身道:“都是各位老大人的提携和栽培,下官感激不尽。”
秉笔太监笑道:“这个我们都没有功劳,是万岁爷慧眼识珠,乾纲独断,大力启用你。好了,前方还有人等着你,赶紧上路吧。”
况且身后的纪昌等人这才敢上前,躬身接过两个紫檀木盒子,就跟捧着佛祖舍利一般毕恭毕敬,这要是一不小心磕着碰着,就是死罪啊。
况且再度行礼后,登车而去。
离开宫门外很远,体内那条金龙的躁动不安才渐渐平息下来。
况且在心里恨恨骂道:“蠢东西,惹祸精,险些害死我,你知道不?”
那条金龙根本不理会他,可能认为他物种档次太低,根本不值得交流,于是又像死物一般蛰伏下来。
况且这才拿出汗巾擦汗,一条汗巾都湿透了,身上不用说,也都湿透了。
“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不就是接个圣旨嘛,至于吓成这样嘛,跟在水里捞出来似的。”坐在他对面的九娘嗤笑道。
况且没说话,这种事没法说,慕容嫣然却在那一刹那间感觉到了况且体内的异动,她也不是很清楚怎么回事,却明白况且体内一定有古怪,可是按说以她的修为,况且体内真有什么古怪绝对瞒不过她的手眼。
现在也不是问这事的时候,慕容嫣然想着等以后找机会问况且吧。
况且赶紧回到家里,洗了个澡,然后换了一套内衣,这才又重新穿上蟒袍玉带赶赴城外,现在大队人马已经开始向城外进发。
他此时身心清凉,却想着刚才在宫门外发生的事,究竟是皇家气运感受到了什么才会压迫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相信高拱张居正经常进宫里,断然不会感受到这种压迫,最多也不过感受到宫殿群的宏大无比,显得自身渺小罢了。
难道是自己体内的金龙被皇家气运感知到了?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只能称其为咄咄怪事。
九娘和慕容嫣然坐在他车上保护他,到了城外,就要分开坐了,他会坐在皇上特赐的巨大行辇里,这辆马车让给了慕容嫣然师徒坐。
“这是什么啊,跟竹棍棒似的,这上面是什么毛?牦牛尾巴毛?”九娘玩弄着他的节杖。
“真好像牦牛尾巴的毛。”慕容嫣然也仔细看了两眼道。
这节杖可是代表皇上的,如朕亲临不是说着玩的,节杖有些像西方的权杖,不过这种节杖毕竟是外交场合用的,武将镇守一方,虽然也持节,一般都是节钺。
明代也有这制度,总督所到的地方,立起总督营帐后,辕门处就会插着一柄长戟,还有一柄斧钺,这就是总督被称为军门的原因。
节杖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北魏王朝了,那时候诸王分守四方,都持有皇上赐给的节杖,魏碑里最常见的词句就是“使持节督某州某州军事”,发展到唐代,就是节度使了。
唐代的节度使权力极大,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军政民政一把抓,堪称是一方土皇帝,而且节度使调到中央后,往往就会成为宰相,所谓出将入相,指的就是唐代这种节度使制度,当时宰相到重要地区镇守,就是节度使,此之谓出将,节度使返回中央,当上宰相,此之谓入相,这种制度在唐代一直实行。
如果节度使的任命状上有参知政事的字样,那就是同时兼任宰相,这种节度使被称为使相,权力更大。
宋朝时也有使相制度,只是一般人得不到如此重要的任命。
到了明朝,就是总督制度,总制一方,也有称为总制的,只是节杖变成了尚方宝剑,在圣旨里有加如朕亲临的字样,也有不加的。
加上如朕亲临,再加上尚方宝剑,这才是真正的钦差大臣,只有尚方宝剑,没有如朕亲临字样的就差了一级,尚方宝剑就只能是震慑用,不能真的拿来砍人头的。
况且这次却是三料齐全,既有尚方宝剑,又有节杖,圣旨还有如朕亲临的字样,权力已经是最大了,可以说只要皇上不来,没人比他权力更大。
况且看着节杖,心里也是纳闷,这是皇上想要复古呢,还是想要增加自己的权威,连节杖都赏赐了。
他注意到在节杖上镌刻着四个字:如朕亲临。连这都刻在节杖上了,皇上能做的全做了。
这东西拿出去吓唬人,绝对是一等一的,任何人看到都得跪下,所以况且觉得没必要还是不要拿出来显摆了,不然估计没人敢说话了。
“况且,这东西挺好玩的,我玩两天行不行。”九娘拿着这节杖倒是产生兴趣了。
“玩可以,别让任何人看到,不然我脑袋要搬家,不是跟你开玩笑。”况且正色道。
“那就给你吧,什么稀罕物似的。”九娘听他这样说,登时没了兴趣,把节杖扔给他。
“姑奶奶,不能乱扔啊,这是代表皇上身份的权杖啊。”况且赶紧接住,抱在胸口。
大海商 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官祖道送行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以后自己就要杖不离手了,万一这东西弄坏了或者被人偷走了,自己只能直接自杀了事。
这个节杖就是他的身份象征,如同做官的大印,如果哪个官员的大印被人偷了,也就完蛋了。
九娘看着况且手忙脚乱的样子发笑,她就是想逗况且玩,其实她们师徒现在别说墙倒了不扶,就是皇上到了跟前也不服,她们只服况且。
不过九娘的“服”却让况且快要受不了了,为了躲着这个小祖宗,现在况且已经不敢随便进入内宅,跟萧妮儿、左羚亲热一般都是在外宅自己的卧房里。
慕容嫣然看着两人打闹,也不发言,她是除了况且的安全以外,什么事都不管不问,现在她的神念一直在巡查两旁,唯恐哪个地方蹦出个刺客来。
在那个权贵家族里,却笼罩着一层压抑的气氛。
那位二品大员叹息道:“到手的桃子还是被人摘走了,真是可惜。”
那位一头白发的老族长却冷笑道:“桃子早就被皇上拿走送人了,咱们都被皇上耍了。皇上看来是咽不下这口恶气,故意让咱们演这一出闹剧。不过桃子到了咱们的人手上才是真正的桃子,到了况且这小子手上,那就是恶果了,就让况且和皇上吞掉自己酿造的恶果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