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看云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明唐海军本土舰队调拨了两艘四号战船和多达十艘五号战船作为此次跟随宝船队前往欧洲的随行护卫舰队。这一次的贸易船队堪称巨大,二十艘排水量高达一万五千吨的宝船,每一艘都拥有超过八千吨的载重吨位,绝对可以携带大量货物。
此次前往欧洲的船队,没有携带丝绸、茶叶和瓷器这三种华夏的传统优势产品,而是装上了许多平民化的棉布、羊毛毡、香皂、火柴和香料。这是因为朱聿键考虑到此次郁金香危机将会让欧洲高层负债累累,以往受到追捧的奢侈品价格必然会受到巨大影响,反而是那些较为常用的普通日用品,价格会比较稳定。
这些产品数量如此之多,即使朱聿键麾下产业拥有大量库存,再加上动用各个行会调集的库存,还有三分之一需要外购,一直准备了半个月才最终完成所有货物的筹备工作。
就在即将出航的这一天晚上,一群神秘的人物登上了宝船。这些人是在午夜时分登船的,登船前一个时辰象山港就被封锁了,只有知情的人才知道这些登船的人都是隶属于近卫师的第一团,以及有李际遇亲自带队的铁壁团五十人,另外还有邢红娘率领的五十名木兰卫。
最后登船的一群神秘人都披着黑布做成的斗篷,兜帽遮着脸,让人完全看不出对方的容貌和身形。他们登船之后被直接让进了宝船的船舱内,随后整个船队在夜间升帆起航,向着南方驶去。
披着斗篷的几个人进入船舱,为首那个人拉开兜帽露出如冠玉般的英俊面容,他赫然是如今大明王朝如日中天的八贤王朱聿键,而另外几个用兜帽罩住脸的人,竟然是郝玉兰、叶纨纨、海兰珠、布木布泰和陈圆圆。
“好了,现在上船了,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了。”朱聿键甩脱斗篷,毫无形象的靠在椅子上说道。
“王爷不要太过放松警惕,我们才刚刚离岸而已。”郝玉兰笑着摇了摇头。
“不管了,这次咱们可是乘着万吨巨轮出游,还是轻松一些好,我还没有这么远的地方旅游过。”朱聿键的心情非常好,即便在后世他也从未出过国。没想到这次因为钱百万的事情,他能够远赴欧洲旅游一次,而且还是坐着豪华的万吨巨轮前往,这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朱聿键唯一感到惋惜的是孙巧婷无法前来,因为他这个八贤王冒险离开了封地,必须要留下一个主事的人,而王妃孙巧婷就成了最佳人选。虽然政务有宋献策,军事有茅元仪管理,但如果有朝廷谕旨之类的东西,却只有朱聿键和王妃孙巧婷才有资格接,所以他只能委屈自己这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了。
当然上次跟随朱聿键前往应天府游玩的商景徽,自己感觉有些对不住两位姐姐。在孙巧婷无法出行的情况下,她将出行的机会留给了叶纨纨,自己主动留下来与孙巧婷作伴,所以这次叶纨纨得到了陪伴朱聿键的机会。
至于另外几个人则是各有用处的,郝玉兰一如既往的负责朱聿键人身安全,海兰珠始终在照顾朱聿键的起居,而他也已经习惯了。至于陈圆圆和布木布泰则是她们两个的拖油瓶,非要跟着来的。因为郝玉兰和邢红娘都要随船前往欧洲,家中剩余数百名木兰卫的训练和保卫工作,自然又是上官芸清担负了起来,因此她也没能加入这次赴欧旅行。
这次赴欧的船队由本土舰队海军副司令李俊率领,他带着整支舰队扯满风帆,借着日益强劲的西北风,向着南方海域快速前进。为了不暴露蒸汽机的秘密,在繁忙的航道上宝船并未打开蒸汽机,所以整个舰队大约保持着五节的速度。
依靠这样慢腾腾的速度,整个船队一直到五月初才抵达了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位于澳洲西部的矿产港口红沙港。船队之所以在这里停留是为了装载煤炭的,为了不暴露蒸汽机的存在,宝船无法在沿途补充煤炭,而要想高速航行又离不开烧煤的蒸汽机,为此在二十艘宝船中,除去一艘给军队和朱聿键乘坐之外,还有两艘专门装载煤炭,剩下的十七艘船才是装载货物的。
在装好澳洲出产的高质量无烟煤之后,整个船队笔直向西行驶,开始了横穿印度洋的旅程。这条航线可不是常有船只的繁忙航线,因为在这个时代船只都是用风帆作为动力,而这条路线有半数路程需要通过赤道附近的无风带,帆船根本无法行驶。另外如今的商船大多只有三四百吨,装满货物后抗浪能力不佳,而且导航的能力非常差,所以商船大多沿海岸线航行。
沿着海岸线航行要增加许多路途,这对于希望尽快赶到欧洲的朱聿键是不能容忍的,更何况靠近繁忙的商业航线,他也无法动用宝船上的蒸汽机,因此横穿印度洋的航线就成了首选。
很快船队就变换了队形,二十艘宝船打开蒸汽机,用粗缆绳拖拽着战船前进,船队的前进速度很快达到了十三节的高速,而且不受赤道无风带的影响。随着蒸汽机的不断发展,如今徐光启已经能够建造出六百马力的蒸汽机了,后续建造的宝船都是用了这些更大功率的蒸汽机,因此速度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随着橡胶的出现,水密封的难题得到了解决,因此在后来建造的宝船上,已经不再使用重量大使用效率低的明轮,而是改用了隐蔽性好动力强劲,而且运行效率更高的螺旋桨,这也让宝船在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还提高了速度。如今的宝船已经能到开出十五节的急速,就算是巡航速度也达到了十三节,当然这是在蒸汽机和风帆同时动用的情况下。
朱聿键坐在乘风破浪的宝船上,享受着徐徐的海风和阳光心中惬意无比,他甚至摆上了自己特意带出来的躺椅,跑到甲板上晒太阳。对于朱聿键的做法,众女也是纷纷跟风,甚至许多木兰卫也跟着一起做,这样的休闲方式得到了众女的好评,不过朱聿键却感到美中不足。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六百三十八章 入侵准噶尔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因为华夏的思想依然保守,只穿着四角内裤晒太阳是不可能的,同样缺乏的还有可以遮挡阳光的太阳镜和防晒油,即便如此这样的活动还是让朱聿键找到了一丝后世的影子,这也足以让他欣慰了。
朱聿键的日光浴,也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大力支持,这就是金发碧眼的汤若望。朱聿键的做法,非常符合欧洲人的行事作风,尤其他们的皮肤黑色素太少,如果不多晒阳光,很容易出现皮肤病,因此朱聿键每次晒太阳的时候,陪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不是众多女子,反而是这个穿着白色长袍的汤若望。
以船队的高速度,仅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抵达了非洲的最南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处。根据朱聿键从后世带来的世界地图查看,这条大河就是后世南非的奥兰治河,而在这个河口处后世有南非著名的伊丽莎白港。
不过在这个时代,非洲最南端的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芜。虽然两百年前葡萄牙人就到过此地,但葡萄牙人航海的初衷就是找到前往东方生产丝绸、瓷器和香料的地方,他们沿途所建立的一切港口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建设的补给港。
非洲西海岸的刚果河口,以及东海岸的莫桑比克都有葡萄牙人的补给港,而这个地方再建立补给港就显得没有必要了。葡萄牙全国只有一百多万人口,没有必要多设补给港浪费人力,因此这个地方就没有被开发。至于本应该在整个十七世纪统治海洋的尼德兰人,要到摆脱西班牙统治后的1652年才会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据点,所以此时整个南非还是个势力空白区。
在发现此地是势力空白区之后,朱聿键大为高兴,他立刻命令在奥兰治河口建立港口,作为将来华夏往返欧洲贸易的补给港。船队人多力量大,他们很快在河口处建立起坚固的城寨和港口,并留下来三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和大量的物资。将来他们还可以与正在马达加斯加岛开发的郑芝龙联络,双方互相呼应可保万全。
在南非建立据点之后,朱聿键本打算探索一番这个非洲大陆的富饶之地,看看是否能找到什么钻石矿和金矿之类的,只是时间不等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无奈的朱聿键只能再次率领船队起航,绕过好望角之后转而向北航行,目标直指欧洲大陆,此时已经是农历六月末了。
朱聿键离开的这一年,却是华夏并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去年年末的时候,瑞典最强大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意外的阵亡,造成瑞典军攻势受挫,他们只好收缩兵力返回本土,结果遇上了入侵的俄军。
俄军的运气实在太坏了,本来打算偷袭瑞典得些好处,结果碰到了对方回援的军队。尽管瑞典军队数量少,却有着更加优秀的编制和武器配置,另外因为古斯塔夫二世的意外阵亡,让瑞典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这个没地方用的火气最终撒在的俄军的身上。
双方在国境线上展开了数次大战,幸好因为开战已经是九月,双方国境线又靠近北极圈,只打了不到两个月就因为天气原因而罢战了。双方谁也没有胜利,自然都不服气对方,结果就是在1633年春暖花开之后,瑞典军和俄军再次开战。
两军作战的规模虽然不大,却呈现出了一种胶着的状态。瑞典军凭借着更加精锐的士兵,打得俄军节节后退,然而俄军却仗着数量众多四处出击,尤其是哥萨克骑兵神出鬼没,很快从对方防御的薄弱环节突入瑞典境内,结果是互有胜负。
双方在欧洲打得如火如荼,俄军自然无力顾及东方的战事,结果完成了防御体系构筑的刘体纯却坐不住了。随着氢气飞艇和热气球的深入侦察,他越来越发现俄军的兵力空虚,但是空中侦察毕竟只能看个大概,要想确切了解情况,还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为此正在北方进行军事训练的血狼团被刘体纯临时拉了壮丁。
血狼团这支朱聿键手下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已经闲了足有两年时间,平日里除了对蒙古和满清境内进行小规模骚扰之外,就是在各地刻苦训练,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露脸的仗,这一次听说刘体纯有需要,陈王廷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朱聿键曾经给他们一道命令,在训练途中一旦驻军有要求,陈王廷可以自行决断是否帮忙。这一次早就手痒的陈王廷毫不怠慢,直接率领血狼团投入到对俄国境内的侦察工作之中。
在沙俄帝国的东方国境内充斥着大量属于蒙古族的黄色人种,血狼团官兵假扮他们非常方便。依靠着化妆改扮成牧民的方法,血狼团很快对俄国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侦察,结果却非常惊人。俄国人在东方的兵力居然非常空虚,在乌拉尔山一线到勒拿河的广大地域内,步兵和哥萨克骑兵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这在对人数优势依然很依赖的火器未成熟时期,是很罕见的情况。
刘体纯当即决定发动试探性攻击,以骑兵为主力的小部队开始越过勒拿河,在沙俄领土上进行劫掠,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劫掠效果不大。在这个时代的沙俄还非常落后,对地方的管理也很粗放。那些官员平时都躲在一个个据点里,除了到时候去各个蒙古部落收税,根本不去进行管理,因此唐军劫掠的都是那些蒙古部落,对沙俄的损失非常轻微,也没人会去管他们。
见到效果不明显,刘体纯决定改变策略,在不触动俄国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先改善自己周边的防御态势。在南方实际上有个更合适劫掠的目标——准噶尔部落,这个部落是蒙古人后裔建立的,属于原来的察合台汗国后裔,随着蒙古人的衰落,这个部落的情形也是每况愈下,其生存环境更是变得脆弱不堪。
最让刘体纯满意的就是入侵准噶尔部不会引起沙俄帝国的不安,同时还能完成对沙俄的包围,为接下来的作战提供便利,因此刘体纯很快转变了进攻目标,开始派骑兵越过阿尔泰山口,进入准噶尔境内。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六百三十九章 满清再入关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作为漠南蒙古最大的一支,准噶尔在这个时候的战斗力并不算强,他们根本无法对付拥有精良火器的唐军骑兵,双方对抗了几次,只有骑射功夫的蒙古人损失惨重,不得不丢掉了一些地区,刘体纯也依然是步步为营的战术,让步兵跟在骑兵后面修建棱堡和铁路线,一点点的巩固占领区,不断缩小和挤压准噶尔部落的生存空间。
这样的蚕食作战注定不会快速,而刘体纯也有的是耐心,他只是要稳妥的消灭敌人,并不需要抢时间,因此唐军推进速度虽然不快,却前进得非常扎实,很快他们就在阿尔泰山以南地区,建立起一连串的棱堡,在那里稳稳的站住了脚。
北方军队将精力集中到漠南蒙古的身上,希望切断俄国可能与蒙古人的联系,另外还要改变自身的防御态势,扩大防御正面的纵深。唐军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对沙俄取得战略优势上面,却让精明的皇太极钻了空子。经过数年的经营恢复,皇太极已经让满清的人口从十万余人提升到了三十余万。
手中有了力量,皇太极就将目光转向了蒙古,那里是他快速扩张的另外一个基地,也是最后可能在近期整合起来的力量。本来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代族长林丹汗就被皇太极打得损失惨重,这次满清全力对付他,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立刻顶不住了。
去年的整个夏天,皇太极都在对林丹汗进行围剿,他将投靠自己的蒙古部落全都拉上,对林丹汗仅有的力量进行了全面打击。结果库伦城被攻陷,林丹汗本人仅率领千余人落荒而逃,至此皇太极已经基本控制了蒙古草原上的数十个部落,手下能够控制的蒙古骑兵超过十五万,成了真正足以影响局势的势力。
这个消息去年就被夜枭掌控了,不过他们认为这是满清与蒙古之间狗咬狗的战斗,加之对沙俄的战争形势严峻,总参谋部除了要求北方各地堡垒加强防御之外,并未有过多关注。
从今年开始满清的底气更足了,因为他们开始着手仿造明军使用的红衣大炮。孔有德学习过铸炮技术,但满清的冶炼技术太差,无法将生铁中的杂质去除干净,这就造成他们的铁料强度和韧性都差上许多,难以满足铸炮需求。
在这样的材料下,孔有德仿制的红衣大炮比起原版的威力要小上许多,射程也更近。在材料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射程和威力孔有德不得不增加火炮的管壁厚度,结果造出来的火炮正面看起来犹如一个大圆饼,与中间的细小炮口简直不成比例。
按照华夏传统的分类方式,原版红衣大炮应该属于三千斤的前膛炮,而孔有德铸造的大炮口径与之完全一样,射程反到少了两成左右,炮重却有万斤。结果这种笨重的火炮只能用来守城,如果用来野战估计满清八旗的机动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当然不能用于攻城也是相对的,尤其是运往北方攻击唐军的棱堡,反正都在自家的地面上,大炮耗费多长时间运过去也没有关系。
对于这种危险性,总参谋部却并未重视,这其中最大的依仗就是唐军棱堡体系可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新式套管钢炮进入全面量产之后,虽然数量还无法满足需要,但是朱聿键早已下令优先供应北方各地,因此如今北方的各个棱堡,都一到两门这样的远程火炮,再配合上之前那些与红衣大炮不相上下的前膛铸钢炮,防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军方的考虑是非常正确的,可是他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皇太极根本不知道双方火炮的差距,因为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大明官员的眼中,火炮也是越重就越有威力。
皇太极考虑到“朝鲜军”战力太强,战胜也得不到太多利益,倒不如去进攻孱弱而富饶的大明朝,危险性小而收益丰厚。这两年皇太极始终不敢动,是害怕自己抽调大军入关,会被“朝鲜军”抄了后路,而有了这些火炮他就有底气了。
孔有德铸造出的万斤大炮让皇太极信心暴涨,他认为这些火炮应该是远超明军现有装备火炮的存在。满清以弓马见长,发动进攻的时候除非面对坚城,也没有必要动用大炮。
在麾下各主要城市装备大炮以后,皇太极自认为防御力量充足,就算他出兵也没有了后顾之忧。随后他再次将辽东防务交给了岳托和范文程两人,自己率领五万八旗精锐,再加上十万蒙古联军,再次绕过宁锦防线,从山西大同入寇关内。
这是继崇祯二年以来,皇太极再一次入寇关内。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满清不但已经从朝鲜军偷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其国力还更胜往昔。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皇太极依照上一次的作战经验,在大明境内快速攻略,一路上攻城掠地扫荡村镇,在聚敛财富的同时还大量抓捕华夏人作为奴隶,仅仅一个月就突入了京畿之地。
满清再次入寇,一时间举国震动,慌张的崇祯立刻下达勤王令,号召各地巡抚总兵入京勤王。然而这一次关宁军显然打算袖手旁观,祖大寿除了巩固各地防务之外,竟然没有再派兵入关。
最为积极主动的只有洪承畴率领的山陕大军,他们星夜兼程前往京畿驻守,阻挡满清的侵攻。不过洪承畴所部都是步兵,只有贺人龙手下才有八千铁骑,要想对满清构成威胁不太现实。
洪承畴只好命令曹文诏等数个总兵分头把守要害地区,限制满清骑兵的活动,而贺人龙在外围进行策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让对方打入京师即可,至于其他地方他就管不了那么的多了。至于其他各省因为大旱粮食不足,哪里还能动用大量军队,仅有附近的几个省才能抽调三五千人勤王,但是这么点人面对满清大军根本不管用,尚未抵达京师就被逐一击溃了。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六百四十章 中都告急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通过高效的情报系统,宋献策和茅元仪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皇太极的意图,他们得到情报甚至比崇祯早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茅元仪立刻就想到了皇太极的目的是入寇劫掠,他认为这是提升八贤王名声的好机会,唐军应该参加进去。
对于茅元仪的提议,宋献策也非常支持,不过派哪一部分过去就值得商榷了。满蒙联军超过十五万,而且全都是骑兵,如果他们动用的兵力少了,在野战中很可能被对方吃掉,如果动员大军过多,又容易引起崇祯的猜忌。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作战方式就与对方比机动性,只要派出足够的骑兵,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不过唐军内部成建制的骑兵都在北方作战,要想以大队骑兵入京勤王,就要从北方抽调兵力,因此宋献策和茅元仪联名给在高丽省坐镇的孙承宗写了封信,向他说明了情况。
看了两人在信中的解释,孙承宗也认为可行性很大,因此他立刻将吴之番的第一枪骑兵师从前线抽调了回来,准备投入到勤王的战场上。本来这个骑兵师如果从朝鲜出发,越过关宁军的防线入卫京师是最近的路程,可是先不说能否通过关宁军把守的山海关防线,这样做也等于直接暴露了朝鲜成为八贤王附庸的事实。
提前暴露自己的实力,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因此吴之番的骑兵师没有直接走陆路入京,而是坐上大船从高丽省出发,被运送到了浙南登陆。在经过数天的修整之后,骑兵师全部换回了唐军军服,从宁波出发北上勤王。
上次唐军被调动前往山东平叛之后,等于是崇祯皇帝开了一个先例,承认了八贤王所部唐军事实上的存在,这等于是给八贤王松了绑,让他不必遵循藩王不得拥兵的禁令,可以堂而皇之的率兵前往国内任何地方了。
这次崇祯发出勤王令,唐军自然也有北上勤王的法理依据,出兵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根本不需要再向兵部报备。茅元仪和宋献策商量之后,将驻守封地的各部陆军之中骑兵连都集中起来,统一编组成骑兵团加强到吴之番的骑兵师之中。
这样吴之番的骑兵师临时加强到了两万人的规模,对付满蒙联军也就更有把握了,另外也可以让在北方大战连场拥有丰富骑兵作战经验的吴之番所部,向这些封地内的新手骑兵们传授作战经验。
只要经历这次长途奔袭的大战,临时编组的骑兵们技战术会得到极大提升,未来再编回原部队他们可以作为骑兵的火种,训练出更多的强力骑兵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听说是北上勤王,吴之番大为高兴,他当即表示必然打败满蒙联军,给皇太极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大军随即起行,为了战时决策的准确性,孙传庭也临时作为师参谋长加入此次行动。
在国内打响八贤王手下强军的名号,这是茅元仪的本意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战准备相当充分,所有人甚至都配备了三匹马,用于携带物资和换乘。吴之番和孙传庭率军很快渡过了长江,向着北方前进,然而当他们再次渡过淮河之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夜枭为骑兵师送来了一个加急情报,农民军正在向中都凤阳进发,而在那里却没有多少朝廷守军驻守,明皇陵危在旦夕。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吴之番与孙传庭商议了一番,他们都认为明皇陵事关皇室龙脉不能不保。毕竟朱聿键也是朱家子孙,被刨了皇陵声誉有损,因此两人临时决定停止渡河,全军转道向凤阳进发。
为什么在山西的农民军会跑到安徽的凤阳去了,其实这还要从高迎祥率军进入山西说起。自从洪承畴担任了山陕总督之后,大批官军进入山西围剿高迎祥所部,农民军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了。
洪承畴用兵沉稳滴水不漏,虽然进取心不足,但在步步为营的作战方式下,农民军的作战空间被大大压缩。高迎祥率领农民军与官军接战几次都遭遇了挫败,损失数万人却无法打破这个包围圈,最终张献忠提议全军向南离开山西,去更加富庶的南方获取粮食,同时还能避开洪承畴的围剿。
对于这个提议农民军的头领们全都表示支持,因此高迎祥率军转而向南,很快越过了濮阳进入山东境内。对于河南北方屯田的卢象升,高迎祥等人没敢去碰,他们选择了山东作为突破口。
猜你喜欢